首页 / 正文

卷第四十四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四十四

古杭白岩嗣祖沙门 净符 汇集

△南十四

江州圆通道旻圆机禅师(南十四泐潭乾嗣)

因左丞范冲宇致虚守豫章时过谒。茶罢曰。冲行将老矣。堕在金紫行中。去此事稍远。通呼内翰。公应诺。通曰何远之有。公跃然曰乞师再垂指诲。通曰此去洪都有四程。公伫思。通曰见即便见。拟思即差。公豁然有省。

瀛山誾云。圆通老人囊中有妙药。能起死回生在顷刻。左丞虽於此省入。去此事不远。怎奈乡音犹易识。家国尚茫然。

成都府昭觉寺克勤佛果禅师(南十四五祖演嗣)

上堂。逈无依倚。超宗越格。非物非心。万仞壁立。桑树上着箭。柳树上出汁。

天井新云。直饶恁么也只道得一半。且道是那一半聻。听事不真。唤钟作瓮。

昭觉示众。通身是眼见不到。通身是耳闻不及。通身是口说不着。通身是心鉴不出。通身即且置。或若无眼作么生见。无耳作么生闻。无口作么生说。无心作么生鉴。若向者里拨得一线路。便与古佛同参。且道参什么人。

径山杲云。惜乎径山当时不在。若在。点一把火照看者老汉面皮厚多少。即今莫有旁不甘底出来道和尚也是普州人。又作么生。即向他道。西天斩头截臂。者里自领出去。

昭觉示众。古德道结夏已十一日。寒山子作么生。又有道结夏已十一日。水牯牛作么生。山僧即不然。结夏已十一日。灯笼露柱作么生。若识得灯笼露柱即识得水牯牛。若识得水牯牛即识得寒山子。

径山琇云。大众。碎金鸾头。出五色髓。固是他三大老之手。若是新灵岩总无许多事。何故。家家门前赫日月。太平不用将军威。

白岩符云。我要问昭觉。寒山子作么生识。眼目定动。便与掀倒禅床。

舒州龙门佛眼清远禅师(南十四五祖演嗣)

一日不安。僧问生死到来时如何。远曰皖公山。曰。为复只者个。别有在。远曰桐城县。有僧举似礼首座。座曰。远兄不相见三十年。者汉彻也。

荐福行云。礼首座与先师同参。可怜死在句下。

白岩符云。海龙王宫里无凡物。佛眼答话不妨惊群。怎奈赏鉴非人。致成钝置。我若作礼首座。不恁么道。且作么生道。远兄不相见三十年。尤作者般见解。梦见也未。

嘉州九顶清素禅师(南十四五祖演嗣)

因太守吕公来瞻大像。问既是大像为什么肩负大楹。素曰船上无散工。守乃作礼。

昭觉勤云。疑杀天下人。

荐福行云。将谓无人。又云。本有余力。

大沩果别云。全身担荷。

元礼首座(南十四五祖演嗣)

僧问。金刚经曰修一切善法。如何是善法。礼遽起曰上是天。下是地。中间坐底坐立底立。唤什么作善法。僧无对。礼便打。

荐福行云。大众。道无横径。理当即行。敢道礼首座鼻孔落在者僧手里。若人捡点得出。天下横行。

法閦上座(南十四五祖演嗣)到东林度座下。见其得平实之旨。一日拈一枝花。绕度禅床一匝。背手插香垆中曰。和尚且道意作么生。度屡下语皆不契。踰两月度遂问閦曰。你试为我说。看閦曰某甲祇将花插香垆中。和尚自疑有什么事。

南涧问於和尚且道意作么生处云。者野狐精。我当时若作东林。便与劈脊打趂出。免得递相钝置。於和尚自疑有什么事处。乃嘘两嘘云。古今尽道閦上座驱耕夫牛夺饥人食。有夺有纵能杀能活。若约山僧捡点将来。似者般底也祇是个龙头蛇尾汉。自救未得在。

平田本云。家无白泽之图。必无如是妖怪。

金陵俞道婆(南十四琅琅起嗣)

凡有僧至则曰儿儿。僧拟议。即掩却门。佛灯珣往勘之。婆见如前问。灯曰爷在甚么处。婆转身拜露柱。灯即踏倒曰将谓有多少奇特。便出。婆蹑起曰。儿儿。来惜你则个灯。竟不顾。

白岩符云。灵龟负图自取丧身之兆。婆子固为可惜。何山虽铁符在握。善扫狼烟。然只解明击不解暗攻。具眼者为何山别出一只手看。

△青十四

潭州岳[樊-大+鹿]海禅师(青十四开先宗嗣)

因僧问。进前三步时如何。麓曰撞头磕额。退后三步时如何。麓曰堕坑落堑。不进不退时如何。麓曰立地死汉。

白岩符云。海和尚祇知严霜酷暑。不解暖日春风。者里则不然。进前三步时如何。金花满酌。退后三步时如何。紫诰荣归。不进不退时如何。仙翁顾问慵回首。天子招呼不上船。

明州天童宗珏禅师(青十四长芦了嗣)

因僧问。如何是道。童曰十字街头休斫头。

瀛山誾云。天童老汉向当阳指出八达康庄。人人可得而履。固称作者。然犹未是衲僧痛快。或有问山僧如何是道。便与劈面掌云。谁教你草窠里走出去。

无为军吉祥元实禅师(青十四天衣聪嗣)

参天衣。一日偶失笑喧众。衣摈之。中夜宿田里。睹星月粲然有省。归呈衣。衣见乃问。洞山五位君臣如何话会。祥曰我者里一位也无。衣令参堂。乃谓侍僧曰。者汉却有个见处。奈不识宗旨何。入室次。衣预令行者五人分序而立。祥至俱召实上座。祥於是密契奥旨。遂述偈曰。一位才彰五位分。君臣叶处紫云屯。夜明帘卷无私照。金殿重重显至尊。衣称善。

荐福如云。天衣为其向上关未透。大法未明。乃一时婆心所至。妙手巧心有难於形容者。自非吉祥未易神会。然祖师门下果有如是事乎。抑果无如是事乎。吉祥云一位才彰五位分。我要问他五位且置。只者一位从甚处得来。

△南十五

杭州径山大慧宗杲禅师(南十五昭觉勤嗣)

开堂日下座次。少卿冯公楫问。和尚常言不作者般虫豸。因甚今日败缺。山曰尽大地是个杲上座。你作么生见。冯拟议。山便掌。

天童忞云。冯济川可谓运斤有法。其奈斫垩无功。若是山僧。尽大地是个杲上座你作么生见。但云恁么则世界总被和尚占却。待他动静。随后便喝。岂不增色采僚。虽然。也须扶起大慧。正当今日有问山僧。又当对他个什么。云绽家家月。春来处处花。

白岩符云。冯少卿向洪波浩渺里要见长人。却似个斗筲器量惯搜人短。怎奈妙喜是个摩天金翅。不但不婴其罗絷。且能直取龙吞。虽然。捡点将来。犹少机关在。今日有问新宝寿。和尚常言不作者般虫豸。为什么又在者里。向道符上座性命今日在你手里。

径山初在云居首众。圆悟命秉拂小参。昭觉元出问。眉端挂剑时如何。山曰血溅梵天。悟於座后喝采曰。住住。问得极好。答得更奇。元乃归众。山由此名着。

龙翔欣云。奇哉奇哉。一千七百人善知识生气凛然。谁知二百年后金陵城中再逢作者。如狮子筋琴一奏则众弦皆绝。如涂毒鼓一击则闻者皆丧。我此一众亲近承事勿生疲厌。各随根器成就法器。虽然。有际天之云涛。可容吞舟之鱼。有九万里之风。可负垂天之翼。

东明际云。圆悟老人虽是养子之缘。怎奈旁观者哂。

大慈璸云。奇则奇矣。怎奈怜儿不觉丑。看他父子法战一合下马。何如百战场中见作家耶。者里捡点得出。许你向剑刃上翻身。其或未然。未免伤锋犯手。咄。

径山问僧。道不用修但莫染污。如何是不染污底道。曰某甲不敢道。山曰为甚不敢道。曰怕染污。山高声叫曰。行者将粪箕苕帚来。僧茫然。山便打出。

白岩符云。者僧将成九仞之山欠进一篑之土则且置。祇如大慧与么道。还免得无过也未。我若作者僧。待道如何是不染污底道。但捧水一盆置妙喜前便出。

径山问僧。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你作么生会。僧曰领。山曰领你屋里七代先灵。僧便喝。山曰适来领。如今喝。干他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什么事。僧拟议。山打出。

瑞岩愠云。大慧老人提持个一着子。纵以太虚空为口。须弥卢为舌。亦难拟其用处。然捡点将来。未免有得有失。当时者僧若是个人。见他与么问。只向道三更过铁围。岂不光前绝后。击拂子云。竹杖化龙去。痴人戽夜塘。

径山谓子韶曰。你只知格物。不知物格。韶便问如何是物格。山曰。你不见唐明王斩阆守故事么。韶因有省乃曰。子韶格物。妙喜物格。欲识一贯。两个五百。

宝寿方云。妙喜子韶虽曰议论风生千古希遘。然只解依样画葫芦。者里则不然。或有问如何是物格。向道者枚如意是陶宗伯送底。还会么。红日一轮天外晓。痴人尽向雾中看。喝一喝。

光相得云。釜中点沸不如灶里抽薪。惟善识者能之。妙喜老人固是其手。子韶便尔知归不妨伶俐。捡点将来。大似虾跳不出斗。

径山问僧。香严上树话。你作么生会。曰好对春风唱鹧鸪。山曰。虎头上座道。树上即不问。树下道将一句来。又作么生。曰适来向和尚道了也。山曰。好对春风唱鹧鸪。是树上语树下语。僧拟对。山便打。

大珠□云。惜乎者僧龙头蛇尾。好对春风唱鹧鸪是树上语树下语。只消道个疑则别参。敢保径山氷消瓦解。

安吉州何山佛灯守珣禅师(南十五太平懃嗣)

既见佛鉴有所证入。是夕厉声谓众曰。者回珣上座稳睡去也。圆悟闻得。疑其未然欲与勘过。遂召至。因与游山。偶到一水潭。悟乃推灯入水。遽问曰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灯曰潭深鱼聚。曰见后如何。灯曰树高招风。曰见与未见时如何。灯曰伸脚在缩脚里。悟乃称赏之。

南堂欲云。何山得即得。未免带水拖泥。圆悟高则高。怎奈使心用行。虽然。不入惊人浪。难逢称意鱼。

白岩符云。水不将杖探。不知水之深浅。金不将火试。不知金之真伪。何山之於昭觉既试矣探矣。使大方老作家见。必为喷饭。为什么。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州枢密吴居厚居士(南十五圆通旻嗣)

拥节归锺陵谒圆通曰。某顷赴省试过此。过赵州关尝问前住讷老。透关底事如何。讷曰且去做官。今不觉五十余年。通曰曾明得透关底事么。公曰。八次经过。常存此念。然未甚到脱洒处。通度扇与之曰请使扇。公即挥扇。通曰有甚不脱洒处。公忽有省曰。更请末后句。通却挥扇两下。公曰亲切亲切。通曰吉撩舌头三千里。

瀛山誾云。圆通若无后语。未免钝置。吴公只向挥扇处弄精魂。有甚了期。祇如道吉撩舌头三千里。是何意旨。

洪州分宁尚书莫将居士字少虚(南十五大随静嗣)

官西蜀。谒南堂咨决心要。堂使其向好处提撕久无所入。适如厕急。秽气甚急。以手掩鼻。遂有省彻。见南堂相为乃呈以偈曰。从来姿韵爱风流。几笑时人向外求。万别千差无觅处。得来元在鼻尖头。堂印之。

瀛山誾云。尚书虽是苦心造到。捡点将来。犹带些秽气在。何故。为他向厕坑头着倒。

△南十六

台州国清简堂禅师(南十六护国元嗣)

住江州圆通日上堂。圆通不开生药铺。单单只卖死猫头。不知那个无思算。吃着通身冷汗流。

盘山嵩云。盘山者里既不开生药铺。也不卖死猫头。只把一枝无孔笛。临风吹断楚江秋。

△南十八

杭州灵隐松源崇岳禅师(南十八天童杰嗣)

临终示众。久聚正路行者有。只不能用黑豆法。难以荷负正宗。临济佛法到此平沉。痛哉痛哉。

云居庄云。松源老祖压良为贱。若是黑豆法用得有甚奇特。直须将断贯索穿过从上佛祖鼻孔方有自由分。时有僧问断贯索莫在和尚手中么。庄云者瞎汉。拈拄杖便打。

△南二十

海盐天宁楚石梵琦禅师(南二十元叟端嗣)

上堂。通身是眼为什么看不见。通身是耳为什么听不闻。通身是口为什么说不到。通身是心为什么鉴不出。报恩有一道聪明神咒。布施诸人去也。便下座。

大觉升云。山僧即不然。通身是眼有什么看不见。通身是耳有什么听不闻。通身是口有什么说不到。通身是心有什么鉴不出。也无聪明神咒布施诸人。珍重归堂吃茶去。

天宁因僧问。如何是山里禅。曰猢狲上树尾连颠。如何是城里禅。曰十字街头一片砖。如何是村里禅。曰扶桑人种陕西田。曰谢师答话。宁曰苍天苍天。

天目律云。大小楚石恁么答话。若不得后语。大似光景未忘。宝寿则不然。山里禅。虚岩午夜锁轻烟。城里禅。肉案头边唱哩嗹。村里禅。牯牛[牛*孛]跳出猪圈。谢师答话。泼油救燃。祇者末后一句。一任天下衲子钻研。

明州育王横川如珙禅师(南二十天目礼嗣)

晚参。少室无门户。如何便得通。夜深宁耐立。听我说西东。

保宁茂举毕召大众云。也有权也有实。也有照也有用。只是不得恁么会。珍重。

普明用云。大好无门户。

杭州净慈断桥妙伦禅师(南二十径山范嗣)

参无准。准以狗子因何有业识。令下语凡三十转。皆不契。伦云可无方便乎。准乃举真净颂示之。伦悚然良久。忽闻板声大悟。

金明进云。径山养子之缘。不顾脚跟泥水。伦祖白汗通身。要难恩酬罔极。有问金明。狗子因何有业识。向道伏惟和尚珍重万福。如更眼目定动。便与掀倒禅床。何故。牵藤引蔓恐辱先也。

龙渊法云。无准老汉惯将死语开人活眼。可谓婆心太切。伦祖虽然瞥地收回劫外风光。要且尤欠一筹。何也。不见道。道泰不传天子令。时清休唱太平歌。

净慈上堂。德山低头。夹山点头。俱胝竖起手指头。玄沙[祝/土]破脚指头。拈棒云。都来不出山僧拄杖头。何以见得。卓拄杖云。一叶落。天下秋。

瓶山谦云。开疆辟土。革故鼎新。固是净慈老汉为人的赤心片片。瓶山今日也要平分风月。贵在诸昆仲共知。蓦拈如意云。德山.玄沙.夹山.俱胝总在瓶山如意头上。各各显扬无量妙义。还委悉么。不因夜来雁。怎见海门秋。

△南二十一

杭州天目高峰原妙禅师(南二十一仰山钦嗣)

上堂。海底泥牛衔月走。岩前石虎抱儿眠。铁蛇钻入金刚眼。昆仑骑象鹭鸶牵。此四句内有一句。能杀能活能纵能夺。若人捡点得出。一生参学事毕。

宝寿方问僧云。高峰道此四句内有一句能纵能夺能杀能活。且道是那一句。僧乃弹指云。只者一句也能纵能夺能杀能活。和尚请定当看。寿叱云。挑葱卖韭汉出去。你那里得知。

古南门云。山僧亦有四句。五更撞钟脚落地。三更接板狗子吠。二时粥饭湿匙筯。半夜放参霜点被。此四句中有一句全用。有一句全体。有一句全体即用全用即体。有一句体用双忘。腾腾任运任运腾腾。若人捡点得出。便请归家稳坐。

崆峒慈云。山僧亦有四句。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中有一句能纵能夺能杀能活。若人捡点得出。不惟参学事毕。亦且堪与人天为师。

道林志云。高峰道内有一句能纵能夺能杀能活。且道是那一句。诸人还定当得出么。如其不然。乃蓦竖如意云。敢烦者个上座与汝通个消息。遂击案一下。

光相得云。山僧亦有四句。开田而食。凿井而饮。日出而作。日没而息。内有一句能纵能夺能杀能活。若人辨得。一生参学事毕。且道与高峰是同是别。

□□[爂-火+山]云。藏春色於壶天。栽犊角於马首。固是高峰作略。若论擒飞龙捉猛虎。犹未可在。

高峰示众。竖拂子曰。大众。到者里进一步也不得。退一步也不得。总不恁么也不得。毕竟如何。不得不得。

佛川宗云。野山则不然。乃竖拂子云。大众。到者里进一步也得。退一步也得。总不恁么也得。毕竟如何。得得。且道与高峰相去多少。良久云。两彩一赛。

慧庆诠云。二老与么提持。直截不妨直截。义学看来不免被得失进退瞒过。者里则不然。乃蓦竖拂子云。切忌头上安头。便掷下。

△南二十九

秀州天宁法舟道济禅师(南二十九吉庵祚嗣)

因陆五台问。画前元有易否。宁曰。若无。将甚么画。曰画后如何。宁曰元无一画。曰。现有六十四卦。何得言无。宁曰居士莫着文字好。曰请师离文字发一爻看。宁召五台。台应诺。宝曰者一爻从何处起。

普明用云。画前画后。论有论无。总与大易无涉。直饶一唤一诺爻象分明。也未是衲僧极则。画前元有易否。天宁者汉何不当头便唤五台。待他应诺。却好云元有易否。陆公者里必然别有所入。且免后来许多周遮。

△南三十一

金陵月心笑岩德宝禅师(南三十一龙泉聪嗣)

侍龙泉无闻聪围炉次。泉问。人人有个本来父母。子之父母今在何处。岩曰一火焚之。泉曰恁么则子无父母耶。岩曰。有即有。佛眼觑不见。泉曰子还见么。岩曰某甲亦不见。泉曰为甚么不见。岩曰若见则非真父母。泉然之。

白岩符云。二老与么酬对。自非亲从广堂深奥中履历过来。要如此丝来线去血脉联络。则三家村卖柴汉问他九重禁殿中事断所不知。而今主张直截痛快者。卑为联纤。是又何曾嗅着他一点汗臭气聻。虽然。若论本来父母。犹隔远在。为什么。不见道。若有所见则非真父母。

笑岩上堂拈拄杖曰。有么有么。时有僧出作礼。岩劈脊便打曰多口作么。曰。某甲一言也未。何为多口。岩复打曰。再犯不容。

万峰藏云。俊则太煞俊。未免着忙在。

杭州径山无幻性冲禅师(南三十一敬畏空嗣)

因编无趣录归。趣云。子一向做得个甚么。山云。性冲买得一段田。收得原本契书。请和尚佥押。乃将录呈上。趣接得云。者个是我底。你底聻。山云和尚莫搀夺行市。趣掷下录本。山便出。

金明进云。我若作敬畏。待云请和尚佥押。便乃垂下一足。他更如何。但云念子远来且坐吃茶。不特不负来机。要且主宾有礼。若作径山。待云者个是我底你底聻。遽好与一掌。何故。大丈夫捋虎须未为分外。

古林如云。我若作径山。待道者个是我底你底聻。便与作礼云。今日念和尚老大。

△南三十二

荆溪龙池禹门正传禅师(南三十二笑岩宝嗣)

因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池曰屋北鹿独宿。僧曰不会。池曰溪西鸡齐啼。

夹山豫云。师翁答话虽则一椎两当。未免令者僧分西着北。不肖孙则不然。今日或有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但向道。面临江水阔。早晚看行舟。更曰不会。向道。两岸芦花里。清风引白鸥。

绣州兴善南明慧广禅师(南三十二径山冲嗣)

示众。五峰头卓朔。双径尾颠先喝。石岩一任[跳-兆+孛]跳。明月池覆地倾天。此四句中。有一句有杀人刀无活人剑。有一句有活人剑无杀人刀。有一句杀人刀活人剑俱有。有一句杀人刀活人剑俱无。拣点得倜傥分明。许你参学事毕。

龙渊法云。兴善虽然杀活纵夺通身手眼。捡点将来。不无钝置杀人。

空诸性云。四句外尚有一句子。百味具足不独杀活也。然虽南明终未能举出在。且道是那一句。良久云。觑着则瞎。

兴善因看雪次。僧云满山都是雪。善云随声逐色汉。僧云请师离声色道一句。善却云满山都是雪。

普明用云。者僧身挨白刃。活得命来不妨好手。南老人费尽盐酱。究竟不获称心。者里还有向声色外别道一句者么。良久云。切忌道满山都是雪。

藕庵衍云。兴善老汉惯将官物欺压平人。此间有为者僧雪屈者么。出来与藕庵拄杖子相见。

永宁振云。大小南明却被者僧看破。且道看破在甚处。具眼者辨看。

△南三十三

明州天童密云圆悟禅师(南三十三龙池传嗣)

因僧问。如何是不动尊。童曰此去径山五百里。

翠岩喆云。天童老汉惯用金刚王宝剑觌面全提。可惜者僧不知落处。若知落处。便好向百草头上卸却干戈。虽然。者里则不然。或有问如何是不动尊。但向道。露柱骑牛登五老。灯笼踏雪返西峰。

天童因僧问。学人远来。要问和尚讨个佛做。童曰佛也是你分外事。

翠岩喆云。斩钉截铁本分宗师。直下知归罕逢达者。还委悉么。浑身已在含元殿。何事唠唠问帝都。

白岩符云。者老汉生平一条白棒不顺人情。不管是佛是魔蓦头便与一揕。在者里为什么不用聻。少年曾决龙蛇阵。淹倒还同稚子歌。

天童因挂牌入室。有僧才跨门即曰。不用拈提。请师便棒。童曰为什么聻。僧无语。童便打。

天童忞云。者僧将成九仞之山。尚亏一篑之土。若是山僧。待道为什么聻。但向道。横趋金殿过。定惹[衔-金+缶]炉香。敢保先师拄杖子两手分付。

积翠润云。老天童祇有顺水之波。且无逆潮之浪。若是山僧。待渠道不必拈提。声未绝直与打出方丈。令渠倒疑三十年。不致后人向者里亸跟。虽然。如今有恁么僧来又作么生。乃喝一喝云。曹溪波浪如相似。无限平人被陆沉。

建宁普明鸳湖妙用禅师(南三十三兴善广嗣)

同雪峤上弦夜玩月次。峤指月问那半个在那里去了。明良久云会么。峤云也只得半个。明却问那半个在那里去了。峤亦良久。明云也只得半个。峤乃呵呵大笑。

金明进云。二老举扬个事。如善舞太阿终不伤锋犯手。虽然。捡点将来。太杀艹窠里辊。金明若在。见他恁么。便好拂袖而出。何故。不见道。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

永正元云。埙篪递奏互换可观。还他二老作家。然只好明者一半事。若是那一半事。敢曰未在。且作么生是那一半事。待月落后与你道。

龙渊法云。二老道即太杀。祇道得一半。金明虽则善为折衷。以小子看来大似凑成三个担板。

退庵智云。二老为那半个费却许多腕头力作么。者里若有问。那半个在那里去了。但举拳云。鉴。他更如何。劈面便掌。

瓶山谦云。向上一着即三世诸佛只得口挂壁上。二大老合水和泥。直是笑破人口。向上云乎哉。到瓶山者里。好各与三十笤帚。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四十四

猜你喜欢
  大方广佛花严经入法界品顿证毗卢遮那法身字轮瑜伽仪轨·佚名
  卷第二十四(弥沙塞)·佚名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八·佚名
  阿毗昙心论卷第二·佚名
  卷十·佚名
  何耶揭唎婆像法·佚名
  顺中论义入大般若波罗蜜经初品法门翻译之记·龙树
  唯识诸家会异图·太虚
  雪關和尚語錄卷二·雪关智訚
  佛教访问团日记·太虚
  大乘义章 第十七卷·慧远
  第四卷·知礼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上·佚名
  圣迦柅忿怒金刚童子菩萨成就仪轨经卷上(出苏悉地经大明王教中第六品)·佚名
  卷之五·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赵莹·隋树森

    赵莹,生平、里籍均不详。其姓名与曲作仅见于清人何梦华藏本《太平乐府》。 小令 【正宫】塞鸿秋 题情 玉人不见徒劳望,相思两地音书旷。挥毫难写断肠文,枕几惟添愁旅况。只为美人情,空取时人谤,何时再

  • 北巡私记·刘佶

    至正二十八年闰七月二十八曰,惠宗皇帝御清宁殿,召见群臣,谕以巡幸上都。皆屏息无一言,独知枢密院事哈剌章公力言不可,大意谓贼已陷通州,若车贺一出都城,立不可保,金宣宗南奔之事可为殷鉴,请死守以待援兵。上曰:“也速已败,

  • 卷之一百四十一·佚名

    成化十一年五月己酉朔擢理刑知县高安胡璘为监察御史安四川道琰陕西道○调兵科给事中萧璇为滁州判官以乞假省祭违限年久故也○免直隶镇江府秋粮五万四千八百余石镇江卫屯田子粒五千二百余石以水灾故也○庚戌升工部左侍

  • ●白石道人年谱·佚名

    辽阳陈思慈首撰 姜夔字尧章番阳布衣也自号为白石生 【 谢采伯续书谱序】 西江志夔德兴人一统志饶州府南山在德兴县东二十里又东十里为箬坑丁山宋姜夔隐居读书之所续书谱序好学无所不通直斋书录解题杨诚斋赏其岁除舟行

  • 康默记传(附康延寿传)·脱脱

    康默记,原名照。年轻时任蓟州衙校,太祖进攻蓟州时获得他,爱其才,隶属于麾下。所有与蕃、汉相关之事,都委托康默记折衷处理,他办事都很合乎皇上意旨。当时诸部新近归附不久,康默记推断剖析律令的意义,论断判决定刑的轻重,不曾有

  • 第三篇 政变前纪·梁启超

    第一章 政变之总原因政变之总原因有二大端:其一由西后与皇上积不相能,久蓄废立之志也。其二由顽固大臣痛恨改革也。西后之事,既详前篇。今更纪顽固党之事如下。去年,湖南巡抚陈宝箴拟在湖南内河行小轮船。湖广总督张之洞

  • 卷三百三十一·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三十一明 杨士奇等 撰御边宋?宗元佑元年三月守庆州范纯粹乞以弃地易被虏之人疏曰臣自元丰元年在陕西路备员监司适当军兴之时至七年乃得还朝

  • 第63章·老子

    【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1)。大小多少,报怨以德(2)。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3)。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5)。是以圣人犹难之,

  • 卷三十八·高闶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注卷三十八宋 高闶 撰定公三十有二年春薛伯定卒薛襄公立十三年卒其子比立夏葬薛襄公春秋书薛卒者三而书葬者二不日不月略之也且着其臣子私諡之罪叔孙州仇帅师堕郈鲁惩侯犯之难以其险固恐为国患故

  • 卷三十·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解义卷三十宣公十有四年春卫杀其大夫孔达【左传】十四年春孔达缢而死衞人以説于晋而免【以杀告故免于伐】遂告于诸侯曰寡君有不令之臣达构我敝邑于大国既伏其罪矣敢告卫人以为成劳复室其子【以逹

  • 卷三十六·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要义卷三十六宋 魏了翁 撰士防礼二管人主馆舎汲水不说繘者防事遽释曰自此尽明衣裳论沐浴及寒尸之事云不説繘屈之者以其防事遽明知吉尚安舒汲宜説之矣云管人有司主舘舎者士既无臣所行事者是府史故知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六·澄观

    疏。第八毛光照益三昧中。言智契解脱之门等者。总出光明之因具悲智故。先此上一句约智。亦是约表释。谓毛孔表解脱门。光明表于智慧故。二正明智慧故。云智契解脱之门疏。慈熏身语意业者。约悲智释。以菩萨旷劫慈悲熏

  • 卷第十四·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十四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七 【论】从大众围绕常随佛众之中从普贤菩萨至大自在天已来此四十一众义分为

  • 庸闲斋笔记·陈其元

    近代文言笔记集。12卷。陈其元著。有扫叶山房(上海)宣统三年(1911)石印本、申报馆(上海)铅印本、进步书局(上海)石印本;又见《清代笔记丛刊》第7函、《笔记小说大观》第1辑。卷首有同治十三年(1874)俞樾《序》。全书

  • 真藏经要诀·佚名

    真藏经要诀,撰人不详。似出于唐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本篇为《无上内秘真藏经》之摘要,节录原经十卷要旨妙义,故称「要诀」。

  •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佚名

    又名《素问遗篇》《素问佚篇》、《素问亡篇》。医经类著作。佚名撰,一作北宋刘温舒撰。一卷。温舒有《素问入式运气问奥》已著录。通常认为此系唐后之人因 《素问》王冰注本中独缺《刺法论篇第七十二》、《本病论篇第

  • 刘玄德独赴襄阳会·高文秀

    又名《刘先主襄阳会》。简名《襄阳会》。杂剧剧本。元高文秀作。四折二楔子,末本。本事出《三国志平话》“古城聚义”、“先主跳檀溪”两节。剧写刘备兵败徐州,无立身之地,特去荆州向刘表借地屯军。表次子刘琮恐备据荆州

  • 释迦方志·道宣

    凡二卷。唐永徽元年(650),道宣撰。又作释迦方志。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全书分为封疆、统摄、中边、遗迹、游履、通局、时住、教相等八篇。叙述佛教传播之地域及时期、佛教传说之须弥山及四洲之相状,以及中印佛教交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