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 述史篇

子曰:“太熙之后,述史者几乎骂矣,故君子没称焉。”

楚公作难,贾琼去之。子曰:“琼可谓立不易方矣。”

温彦博问知。子曰:“无知。”问识。子曰:“无识。”彦博曰:“何谓其然?”子曰:“是究是图,亶其然乎?”彦博退告董常。常曰:“深乎哉!此文王所以顺帝之则也。”

子曰:“《诗》有天下之作焉,有一国之作焉,有神明之作焉。”

吴季札曰:“《小雅》其周之衰乎?《豳》其乐而不淫乎?”子曰:“孰谓季子知乐?《小雅》乌乎衰,其周之盛乎?《豳》乌乎乐,其勤而不怨乎?”

子曰:“太和之主有心哉!”贾琼曰:“信美矣。”子曰:“未光也。”

文中子曰:“《书》作,君子不荣禄矣。”

董常习《书》,告于子曰:“吴、蜀遂忘乎?”子慨然叹曰:“通也敢忘大皇昭烈之懿识,孔明、公瑾之盛心哉?”

董常曰:“大哉,中国!五帝、三王所自立也,衣冠礼义所自出也。故圣贤景慕焉。中国有一,圣贤明之。中国有并,圣贤除之邪?”子曰:“噫!非中国不敢以训。”

董常曰:“《元经》之帝元魏,何也?”子曰:“乱离斯瘼,吾谁适归?天地有奉,生民有庇,即吾君也。且居先王之国,受先王之道,予先王之民矣,谓之何哉?”董常曰:“敢问皇始之授魏而帝晋,何也?”子曰:“主中国者,将非中国也。我闻有命,未敢以告人,则犹伤之者也。伤之者怀之也。”董常曰:“敢问卒帝之何也?”子曰:“贵其时,大其事,于是乎用义矣。”

子曰:“穆公来,王肃至,而元魏达矣。”

子曰:“非至公不及史也。”

叔恬曰:“敢问《元经》书陈亡而具五国,何也?”子曰:“江东,中国之旧也,衣冠礼乐之所就也。永嘉之后,江东贵焉,而卒不贵,无人也。齐、梁、陈于是乎不与其为国也。及其亡也,君子犹怀之。故《书》曰:晋、宋、齐、梁、陈亡,具五以归其国。且言其国亡也。呜呼!弃先王之礼乐以至是乎?”叔恬曰:“晋、宋亡国久矣,今具之,何谓也?”子曰:“衣冠文物之旧,君子不欲其先亡。宋尝有树晋之功,有复中国之志。亦不欲其先亡也。故具齐、梁、陈,以归其国也。其未亡,则君子夺其国焉。曰:“中国之礼乐安在?其已亡,则君子与其国焉。”曰:“犹我中国之遗人也。”

叔恬曰:“敢问其志。”文中子泫然而兴曰:“铜川府君之志也,通不敢废。书五国并时而亡,盖伤先王之道尽坠。故君子大其言,极其败,于是乎埽地而求更新也。期逝不至,而多为恤,汝知之乎?此《元经》所以书也。”

文中子曰:“汉、魏礼乐,其末不足称也。然《书》不可废,尚有近古对议存焉。制志诏册,则几乎典诰矣。”

薛收问仁。子曰:“五常之始也。”问性。子曰:“五常之本也。”问道。子曰:“五常一也。”

贾琼曰:“子于道有不尽矣乎?”子曰:“通于三才五常有不尽者,神明殛也。或力不足者,斯止矣。”

裴晞问穆公之事。子曰:“舅氏不闻凤皇乎?览德晖而下,何必怀彼也?”叔恬曰:“穆公之事,盖明齐魏。”

裴晞曰:“人寿几何?吾视仲尼,何其劳也!”子曰:“有之矣。其劳也,敢违天乎?焉知后之视今,不如今之视昔也?”

温大雅问如之何可使为政。子曰:“仁以行之,宽以居之,深识礼乐之情。”“敢问其次。”子曰:“言必忠,行必恕,鼓之以利害不动。”又问其次。子曰:“谨而固,廉而虑,龊龊焉自保,不足以发也。”子曰:“降此,则穿窬之人尔,何足及政?抑可使备员矣。”

子曰:“宗祖废而氏姓离矣,朋友废而名字乱矣。”

内史薛公谓子曰:“吾文章可谓淫溺矣。”文中子离席而拜曰:“敢贺丈人之知过也。”薛公因执子手喟然而咏曰:“老夫亦何冀?之子振颓纲。”

子将之陕。门人从者,锵锵焉被于路。子止之曰:“散矣。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门人乃退。

子谓贺若弼曰:“‘壮于趾’而已矣。”

子曰:“天下未有不劳而成者也。”

贾琼问正家之道。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恒’。”王孝逸谓子曰:“盍说乎?”子曰:“呜呼!言之不见信久矣。吾将‘正大人’以取吉。尚口则穷也。且‘致命遂志’,其唯君子乎?”

文中子曰:“《春秋》其以天道终乎?故止于获麟。《元经》其以人事终乎,故止于陈亡。于是乎天人备矣。”薛收曰:“何谓也?”子曰:“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故君子备之。”

子曰:“可与共乐,未可与共忧;可与共忧,未可与共乐。吾未见可与共忧乐者也。二帝、三王,可与忧矣。”

子曰:“非君子不可与语变。”

子赞《易》,至于《革》,叹曰:“可矣,其孰能为此哉?”至初九,曰:“吾当之矣,又安行乎?”

薛收问一卦六爻之义。子曰:“卦也者,着天下之时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也。趋时有六动焉,吉、凶、悔、吝所以不同也。”收曰:“敢问六爻之义。”子曰:“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谁能过乎?”

程元、薛收见子。子曰:“二生之学文奚志也?”对曰:“尼父之《经》,夫子之续,不敢殆也。”子曰:“允矣,君子展也大成。居而安,动而变,可以佐王矣。”

董常之丧,子赴洛,道于沔池。主人不授馆,子有饥色,坐荆棘间,赞《易》不辍也。谓门人曰:“久矣,吾将辍也,而竟未获,不知今也而通大困。困而不忧,穷而不慑,通能之。斯学之力也。”主人闻之,召舍具餐焉。

贾琼请绝人事。子曰:“不可。”请接人事。子曰:“不可。”琼曰:“然则奚若?”子曰:“庄以待之,信以从之。去者不追,来者不拒,泛如也。斯可矣。”

文中子曰:“贾谊夭,孝文崩,则汉祚可见矣。”

子曰:“我未见谦而有怨,亢而无辱,恶而不彰者也。”

董常曰:“子之《十二策》奚禀也?”子曰:“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此其禀也。”董常曰:“噫!三极之道,禀之而行,不亦焕乎?”子曰:“《十二策》若行于时,则《六经》不续矣。”董常曰:“何谓也?”子曰:“仰以观天文,俯以察地理,中以建人极。吾暇矣哉!其有不言之教,行而与万物息矣。”

文中子曰:“天下有道,圣人藏焉。天下无道,圣人彰焉。”董常曰:“愿闻其说。”子曰:“反一无迹,庸非藏乎?因贰以济,能无彰乎?如有用我者,当处于泰山矣。”董常曰:“将冲而用之乎?《易》不云乎:易简而天地之理得矣。”

杜淹问七制之主。子曰:“有大功也。”问贾谊之道何如。子曰:“群疑亡矣。”

或问楚元王。子曰:“惠人也。”问河间献王。子曰:“智人也。”问东平王苍。子曰:“仁人也。”问东海王强。子曰:“义人也。保终荣宠,不亦宜矣?”

子曰:“妇人预事而汉道危乎,大臣均权而魏命乱矣,储后不顺而晋室堕矣。此非天也,人谋不臧,咎矣夫?”

猜你喜欢
  杂训第六·孔鲋
  卷十四·高诱
  序·王柏心
  省心录·林逋
  卷四·余萧客
  卷二十五·真德秀
  卷十二·真德秀
  尚书句解卷八·朱祖义
  卷七·范处义
  议兵第十五·荀况
  第5章 王制·戴圣
  僖公·僖公二十年·左丘明
  刹利依止轮相品第八·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玄奘
  中国应努力世界新文化·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五十六·吴景旭

      辛集上之中  宋诗  进退韵  缃素杂记曰郑谷与僧齐已黄损共定今体诗格云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辘轳一曰进退葫芦韵者先二后四辘轳韵者双出双入进退韵者一进一退失此则谬矣按唐介为台官廷疏文彦博仁宗怒

  • 卷397 ·佚名

    王之道 吴兴舟中有作 大泽知何处,扁舟快此行。 绮罗纷胜赏,歌吹溢欢声。 茭葑春还合,波涛暮自平。 临风一披拂,谁识未归情。 王之道 吴兴舟中有作 一水濡须百里间,举头遥见水西山。 微波不

  • 卷十六·李攀龙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诗删卷十六明 李攀龙 编唐七言律诗古意【沈佺期】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鳯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兴庆池侍宴应制【沈佺期】

  • 列传第一百一十六·刘昫

    ○元稹 庞严附 白居易 弟行简 敏中附 元稹,字微之,河南人。后魏昭成皇帝,稹十代祖也。兵部尚书、昌平公岩,六代祖也。曾祖延景,岐州参军。祖悱,南顿丞。父宽,比部郎中、舒王府长史,以稹贵,赠左仆射。 稹八岁丧父。其母郑夫

  • 卷之七百二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八十一卷 文苑 八·缪荃孙

    松 江 府 一 晋陆 喜陆喜,字恭仲,吴人。瑁子。仕吴,累迁吏部尚书。少有声名,好学有才思。尝作言道、访论、古今历、审机、娱宾、九思,其书近百篇。吴平,又作西州清论传于世,借称诸葛孔明以行其书。太康中,诏曰:伪尚书陆

  • 一二○四 军机大臣和珅等为校勘文津阁全书匠役不敷事致武英殿总裁函·佚名

    一二○四 军机大臣和珅等为校勘文津阁全书匠役不敷事致武英殿总裁函乾隆五十二年五月十九日启者:现奉旨将文津阁所贮四库全书详加校勘,所有应行挖补讹字及改换篇页之处甚多,卷页浩繁,此间匠役不敷,祈大人遴派武英殿妥熟匠

  • 孝景本纪第十一·司马迁

    解惠全白晓红译注【说明】这篇本纪以大事记的形式,简略地记录了汉景帝在位十六年间所发生的要事。作者对景帝的功绩基本上是肯定的。本纪虽然记载简略,但从中仍可看出景帝在基本国策上对文帝的继承和发展。如“除

  • 公鼐传·张廷玉

    公鼐,字孝与,蒙阴人。曾祖父公奎跻,是湖广副使。父亲公家臣,是翰林编修。公鼐考取万历二十九年(1600)的进士,改任庶吉士,授职为编修。升任左谕德,担任东宫的讲官。晋升为左庶子,称病回乡。光宗登基,召见并任命他为国子监祭酒。

  • 养吉斋丛录卷之四·吴振棫

    赐进士出身云贵总督翰林院编修臣吴振棫纂顺治间,大学士等俱内直。诸章奏即日票拟,面赐裁决。十八年以后,辅政大臣、内直大学士等在外,疏奏次日看详。及进呈候旨,止有学士,而大学士不预。康熙八年,从李文襄之芳请,仍复旧制。其

  • 北洋海军章程第六·佚名

    俸饷 官弁俸银 兵匠钱粮 船上差缺薪粮 各船俸饷总数 官弁伤废俸 兵丁加赏 行船公费 医药费 酬应公费 查英国海军饷章,有常俸、膳俸、劳绩俸、责任俸。德国海军初创,其饷章有常俸、房租、粮食、马匹、膳银等项。告退之官

  • 景公问诸侯孰危晏子对以莒其先亡第九·晏婴

    景公问晏子曰:“当今之时,诸侯孰危?”晏子对曰:“莒其先亡乎!”公曰:“何故?”对曰:“地侵于齐,货竭于晋,是以亡也。”

  • 管子补注卷十六·刘绩

      内业四十九         区言五  凡物之精此则为生【精谓神之至灵者也得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是故民气【谓上之精者则人气也】杲乎如登于天【杲明貌也】杳乎如

  • 经济文衡前集卷十七·佚名

    宋 滕珙 撰气类论孟子养气之説答何叔京此段谓孟子论养吾浩然之气当自勿忘勿助长始孟子论养吾浩然之气以为集义所生而继之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葢又以居敬为集义之本也夫必有事焉者敬之谓也若曰其心俨然常

  • 碧岩录卷第二·圆悟克勤

      垂示云。佛祖大机。全归掌握。人天命脉。悉受指呼。等闲一句一言。惊群动众。一机一境。打锁敲枷。接向上机。提向上事。且道什么人曾恁么来。还有知落处么。试举看。  【一一】举黄檗示众云(打水碍盆。一口吞

  • 谈中印古代关系之偶感·太虚

    中印学会、国联同志会、国民外交协会,在中央图书馆欢迎新近返国之文化教育访印团顾一樵、吴俊升、吴文藻,沈宗濂氏,朱骝先氏主席。邀顾、吴、沈四氏一一演讲后,徐悲鸿氏以印度趣闻佐余兴。今国人谈中、印古代关系,似乎于佛

  • 宜都记·袁山松

    《宜都记》,亦称《宜都山川记》,是东晋袁山松(一作袁崧)任宜都(今属湖北)郡守时所作。原书已散佚,从唐代开始,陆续有人辑其佚文。欧阳询《艺文类聚》、徐坚《初学记》、陶宗仪《说郛》等均有辑文。这里所选的三段文字,即参

  • 西湖杂记·袁宏道

    《西湖杂记》是明代文学家袁宏道创作的一篇游记散文。文章开篇先总体介绍西湖最美丽的景色:在一年中最美的是春天和月夜,在一天中最美的是日出前和日落后的雾气。然后详写西湖春天的风景,尽管好友石篑催着去其他地方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