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一 晋语五

1

臼季使,舍于冀野。冀缺薅,其妻馌之,敬,相待如宾。从而问之,冀芮之子也,与之归;既复命,而进之曰:“臣得贤人,敢以告。”文公曰:“其父有罪,可乎?”对曰:“国之良也,灭其前恶,是故舜之刑也殛鲧,其举也兴禹。今君之所闻也。齐桓公亲举管敬子,其贼也。”公曰:“子何以知其贤也?”对曰:“臣见其不忘敬也。夫敬,德之恪也。恪于德以临事,其何不济!”公见之,使为下军大夫。

2

阳处父如卫,反,过宁,舍于逆旅宁嬴氏。嬴谓其妻曰:“吾求君子久矣,今乃得之。”举而从之,阳子道与之语,及山而还。其妻曰:“子得所求而不从之,何其怀也!”曰:“吾见其貌而欲之,闻其言而恶之。夫貌,情之华也;言,貌之机也。身为情,成于中。言,身之文也。言文而发之,合而后行,离则有衅。今阳子之貌济,其言匮,非其实也。若中不济,而外强之,其卒将复,中以外易矣。若内外类,而言反之,渎其信也。夫言以昭信,奉之如机,历时而发之,胡可渎也!今阳子之情譓矣,以济盖也,且刚而主能,不本而犯,怨之所聚也。吾惧未获其利而及其难,是故去之。”期年,乃有贾季之难,阳子死之。

3

赵宣子言韩献子于灵公,以为司马。河曲之役,赵孟使人以其乘车干行,献子执而戮之。众咸曰:“韩厥必不没矣。其主朝升之,而暮戮其车,其谁安之!”宣子召而礼之,曰:“吾闻事君者比而不党。夫周以举义,比也;举以其私,党也。夫军事无犯,犯而不隐,义也。吾言女于君,惧女不能也。举而不能,党孰大焉!事君而党,吾何以从政?吾故以是观女。女勉之。茍从是行也,临长晋国者,非女其谁?”皆告诸大夫曰:“二三子可以贺我矣!吾举厥也而中,吾乃今知免于罪矣。”

4

宋人弒昭公,赵宣子请师于灵公以伐宋,公曰:“非晋国之急也。对曰:“大者天地,其次君臣,所以为明训也。今宋人弒其君,是反天地而逆民则也,天必诛焉。晋为盟主,而不修天罚,将惧及焉。”公许之。乃发令于太庙,召军吏而戒乐正,令三军之钟鼓必备。赵同曰:“国有大役,不镇抚民而备钟鼓,何也?”宣子曰:“大罪伐之,小罪惮之。袭侵之事,陵也。是故伐备钟鼓,声其罪也;战以錞于、丁宁,儆其民也。袭侵密声,为蹔事也。今宋人弒其君,罪莫大焉!明声之,犹恐其不闻也。吾备钟鼓,为君故也。”乃使旁告于诸侯,治兵振旅,鸣钟鼓,以至于宋。

5

灵公虐,赵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则寝门辟矣,盛服将朝,早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赵孟敬哉!夫不忘恭敬,社稷之镇也。贼国之镇不忠,受命而废之不信,享一名于此,不如死。”触庭之槐而死。灵公将杀赵盾,不克。赵穿攻公于桃园,逆公子黑臀而立之,实为成公。

6

郄献子聘于齐,齐顷公使妇人观而笑之。郄献子怒,归,请伐齐。范武子退自朝,曰:“燮乎,吾闻之,干人之怒,必获毒焉。夫郄子之怒甚矣,不逞于齐,必发诸晋国。不得政,何以逞怒?余将致政焉,以成其怒,无以内易外也。尔勉从二三子,以承君命,唯敬。”乃老。

7

范文子暮退于朝。武子曰:“何暮也?”对曰:“有秦客廋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吾知三焉。”武子怒曰:“大夫非不能也,让父兄也。尔童子,而三掩人于朝。吾不在晋国,亡无日矣。”击之以杖,折委笄。

8

靡笄之役,韩献子将斩人。郄献子驾,将救之,至,则既斩之矣。郄献子请以徇,其仆曰:“子不将救之乎?”献子曰:“敢不分谤乎!”

9

靡笄之役,郄献子伤,曰:“余病喙。”张侯御,曰:“三军之心,在此车也。其耳目在于旗鼓。车无退表,鼓无退声,军事集焉。吾子忍之,不可以言病。受命于庙,受脤于社,甲胄而效死,戎之政也。病未若死,祗以解志。”乃左并辔,右援枹而鼓之,马逸不能止,三军从之。齐师大败,逐之,三周华不注之山。

10

靡笄之役,郄献子师胜而返,范文子后入。武子曰:“燮乎,女亦知吾望尔也乎?”对曰:“夫师,郄子之师也,其事臧。若先,则恐国人之属耳目于我也,故不敢。”武子曰:“吾知免矣。 ”

12

靡笄之役,郄献子见,公曰:“子之力也夫!”对曰:“克也以君命命三军之士,三军之士用命,克也何力之有焉?”文子见,公曰:“子之力也夫!对曰:“燮也受命于中军,以命上军之士,上军之士用命,燮也何力之有焉?”栾武子见,公曰:“子之力也夫!”对曰:“书也受命于上军,以命下军之士,下军之士用命,书也何力之有焉?”

13

靡笄之役也,郄献子伐齐。齐侯来,献之以得殒命之礼,曰:“寡君使克也,不腆弊邑之礼,为君之辱,敢归诸下执政,以整御人。”苗棼皇曰:“郄子勇而不知礼,矜其伐而耻国君,其与几何!”

14

梁山崩,以传召伯宗,遇大车当道而覆,立而辟之,曰:“避传。”对曰:“传为速也,若俟吾避,则加迟矣,不如捷而行。”伯宗喜,问其居,曰:“绛人也。”伯宗曰:“何闻?”曰:“梁山崩而以传召伯宗。”伯宗问曰:“乃将若何?“对曰:“山有朽壤而崩,将若何?夫国主山川,故川涸山崩,君为之降服、出次,乘缦、不举,策于上帝,国三日哭,以礼焉。虽伯宗亦如是而已,其若之何?”问其名,不告;请以见,不许。伯宗及绛,以告,而从之。

伯宗朝,以喜归,其妻曰:“子貌有喜,何也?”曰:“吾言于朝,诸大夫皆谓我智似阳子。”对曰:“阳子华而不实,主言而无谋,是以难及其身。子何喜焉?”伯宗曰:“吾饮诸大夫酒,而与之语,尔试听之。”曰:“诺。”既饮,其妻曰:“诸大夫莫子若也。然而民不能戴其上久矣,难必及子乎!盍亟索士整庇州犁焉。”得毕阳。及栾弗忌之难,诸大夫害伯宗,将谋而杀之。毕阳实送州犁于荆。

猜你喜欢
  志第二十五 舆服·刘昫
  文史第二十八·吴兢
  卷二百四十四 熙寧六年(癸丑,1073)·李焘
  卷十二 開寶四年(辛巳,971)·李焘
  西南纪事卷十二·邵廷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二·佚名
  一一三五 山东巡抚明兴奏覆本年查缴《御批通鉴纲目续编》一部折·佚名
  二一八 浙江巡抚三宝奏遵旨再行查缴书籍并呈书目折·佚名
  外集卷五·宋名臣言行录
  七十六、还乡一二事·包天笑
  第三章 紫禁城内外 二 丁巳复辟·溥仪
  郑羲传·魏收
  马绍传·宋濂
  钦定南巡盛典卷三十二·高晋
  十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十八家诗抄·卷二·曾国藩

      陶渊明五古一百十四首  形影神三首并序  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其取其心焉。  形赠影  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谓人最灵智,独

  • 第三十出 奏捷·李渔

    (丑冠带,持衣帽上)羊质焉能冒虎威,只因皮相得便宜。虽然瞒过时人眼,阳虎何曾是仲尼。——自家非别,起先假扮渔翁,后来冒充兵道的就是。自从那日立功之后,蒙山大王十分眷宠,把一向擄来的财帛都托我收藏,又不要我行兵冒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七·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二十有七年五月乙丑朔太府寺丞刘天民守尚书吏部员外郎 左朝请大夫知韶州傅雱罢以殿中侍御史王圭奏其悖慢贪黩也丙寅敷文阁直学士左承议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萧振特转左朝奉大夫落直字上以振治

  • 第一百二十七回 醋海多波大员曳尾 花魁独占小吏出头·蔡东藩

      却说陆军次长陆锦,听得刘喜奎不肯出见,那时候凭他涵养再深一点,也万万受不住了,心中一忿,不禁厉声叱道:“胡说!我是你们姑娘将来的老爷,又不是客人,难道还要你们姑娘怎样招待不成?肉麻。我和她既是自家人,原用不着你们通报

  • 卷四·陈康祺

    武显将军黄标今中外一家,外舶梭织,伏波、横海之将,朝廷所侧席以求者也。康祺窃谓水师人才,不必他求,但能于闽、粤、江、浙数省,沿海水营弁勇,核实训练,秉公搜擢,拔茅连茹,必有奇才挺出,足以慰圣主鼓鼙之思。嘉庆间,有广东虎门左翼

  • 第二○一红禀批光绪十四年三月二十日(到县)一一四○七—五·佚名

    台北知府雷,对新竹知县方禀(第一九七号)之批示五品衔、台湾府埔里社通判、署新竹县知县方祖荫禀送用款清折由 印 新竹县印特授台北府正堂、加一级、军功加二级、纪录五次雷批:查台北厅县各缺,繁简不同

  • 史记集解卷一百三·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一百三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万石君名奋其父赵人也姓石氏赵亡徙居温髙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髙祖髙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鼔琴髙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

  • 卷十六 郑语·左丘明

    史伯为桓公论兴衰〔原文〕桓公为司徒①,甚得周众与东土之人②,问于史伯曰③:“王室多故,余惧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史伯对曰:“王室将卑,戎、狄必昌,不可偪也。当成周者④,南有荆蛮、申、吕、应、邓、陈、蔡、

  • 刘窻传·李延寿

    刘窻,博陵望都人。父亲刘孟良,仕于魏,官至大司农卿。后来跟随周武帝入关中,任梁州刺史。  刘窻轻浮狡黠,多有奸计。周武帝时,刘窻因是功臣之子,入宫侍奉皇太子。周宣帝继位,刘窻因奸邪之技受到宣帝的亲昵,出入宫廷,宠幸冠于当

  • 耶律余睹传·脱脱

    耶律余睹,又名余都姑,在皇族中血缘较近。为人慷慨,崇尚气节和道义。保大初,历任副都统。其妻为天祚文妃之妹,文妃生晋王,最为贤明,国人都归心于他。当时萧奉先之妹为天祚元妃,生秦王。奉先担心秦王不得即位,十分忌恨余睹,准备暗

  • 后晋纪一高祖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上之上天福元年(丙申、936)·司马光

    后晋纪一后晋高祖天福元年(丙申,公元936年) [1]春,正月,吴徐知诰始建大元帅府,以幕职分判吏、户、礼、兵、刑、工部及盐铁。 [1]春季,正月,吴国徐知诰开始建立大元帅府,用他的幕僚分别执掌吏、户、礼、兵、邢、工六部及盐铁。

  • 目录·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目录君道门君道       帝学政体      慈孝恭俭      法祖宗用人       广言路勤政       听断诏令      风俗帝系门尊号      皇太后皇后   

  • 卷十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十五职役考【臣】等谨按马端临作职役考叙历代役法之详而以复除附焉古时役法如周之兵役徒役胥役乡役各殊其名又有司徒族师乡大夫等官司其政令其时劳

  • 薛永黍·周诒春

    薛永黍 年二十七岁。生于福建金门。兄永石永岱。业商。未婚。初学于菲律宾。及福州英华书院。宣统二年。自费游美。入提顿学校。及威斯林学校。宣统三年。入米西根大学。习教育。民国四年。得学士学位。为世界会书记

  • 卷七十一上·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七十一上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十九上文公五年考异足利本传冬楚子燮灭蓼作楚公子燮永懐堂同注蓼国今安丰蓼县永懐堂无国字释文燮息例反【三叶】元文例作协 渐似廉反注沈滞

  • 女聊斋志异·贾茗

    又名《女聊斋》。笔记。清人贾茗辑。四卷。作者生平事迹不详。原署古吴靓芬女史贾茗。疑“贾茗”亦为假名。据书叙,仅知作者素崇拜蒲留仙,尝自题其居曰“女聊斋”。是书为仿《聊斋志异》所辑的一部笔记小说集,因所述故事

  • 历代崇道记·杜光庭

    唐五代杜光庭撰。介绍道教历史的散文。载于《全唐文》卷933。记载历代帝王崇奉道教的经书。全书一卷,书末题:中和四年十二月十五日上都太清宫文章应制弘教大师赐紫道士臣杜光庭上进谨记。书从周穆王记起,直到唐僖宗中

  • 呻吟语·吕坤

    思想杂著。六卷。明吕坤撰。初刻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吕坤,字叔简,号新吾。生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卒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今河南宁陵人。明代哲学家。万历进士。三十八岁始官,历任户部主事、陕西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