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

武显将军黄标

今中外一家,外舶梭织,伏波、横海之将,朝廷所侧席以求者也。

康祺窃谓水师人才,不必他求,但能于闽、粤、江、浙数省,沿海水营弁勇,核实训练,秉公搜擢,拔茅连茹,必有奇才挺出,足以慰圣主鼓鼙之思。嘉庆间,有广东虎门左翼总镇黄公标者,籍隶香山。初以擒获海盗吴昌盛等,又剿灭狗头山贼,积功至都司。嗣为总督福公所知,洊保至专阃,前后手缚贼六七百人,沈盗艘无算。公身长八尺,能开二石弓左右射,又善占云气,测风雨,着《测天赋》及《海疆理道图》,凡东南水道,浅深险易,如指诸掌。尝曰:“水战与陆战不同,全在验风旬,识水性,司命寄请柁,可以转逆为顺。”故每战必亲操柁,援桴以鼓,发炮纵火如弄丸。一舟先,众舟尾之,浪高如山,随风上下。贼望见旗帜即远遁,故所向有功。

嘉庆五年,奉旨赏戴花翎,命绘象以进,异数也。七年,博罗会匪陈烂屐四盘踞罗浮山,制府檄公会剿。贼闻风奔窜,一昼夜直捣巢穴。事闻,赐珍物,晋封武显将军。八年,海贼大队出掠,与提督孙全谋率舟师剿捕。贼遁广州湾,湾险不可进,公曰:“守隘口半月,贼乏粮,可尽歼也。”孙妒公功,不听。公力争不得,叹曰:“此机一失,海氛无已时矣。”师退,愤懑成疾卒。病中犹大呼“纵船!纵船!”云。公结发从戎,未尝失利,擒贼歼首恶,不妄杀一人。所获赃物,以其二分士卒,其一储修船费。每出海登舟,衣短后衣,大布裹头,与士卒均饮食,同卧起,故人乐为用。麾下末弁,擢显职成良将者相望。粤中虽妇人孺子,无不知有黄总镇者。

比岁日、法诸国,动启衅端,我国家所藉以御侮者,长江则经制水师,外海则南北洋兵轮船耳。顾

康祺生长浙海,兵轮将士,多半乡人。及久官暨阳,则与长江诸营尤有唇齿之谊。窃尝揆度时势,窥觇军容,详询黜陟校练之成法,旁探火器驾驶之技能。觉目前江海之备,仰仗天威,鲸浪永息,则旌旗器械亦自能震慑强邻,其酬酢趋跄更足彰中华之文物。倘得如黄镇军者十数辈,参错海疆,似更可倚为长城,释深宫宵旰之虑。而吾曹孱弱文吏,亦与叨福芘于无穷矣。故详录吴应逵所作《黄公传》,不禁辍笔三叹。

(应逵,粤人,善古文。著有《雁山文集》,其言信。)

江嗣珏清风亮节

江处士嗣珏,乾隆间歙江村人。生而颕异,髫龀即有出尘想。稍长,从叔某业鹾维扬,赀积巨万,卒无嗣,处士以序应为后,族有歆觊之者,处士遂辞焉。曰:“吾将从葛稚川、陶通明为白云丹井人,是区区者,焉用为?”乃囊琴襥被,游览奥胜,北走燕蓟,东瞻齐岱,南浮江湖。至则作为诗歌,以寄旷逸之趣。晚构一室于黄山之澄相源,琴卷之外,别无庋蓄,居之泊如也。西江使者梅公屡辟不起,作《却聘诗》以见志。 善弹琴,精于审音,疏越之传,韵旨冲淡,惜无闻而识其微者。

尝与缁素者流为物外交。族友中有方雅之士,或招致,则欣然出山,兴尽,飘然而返。与同里巴廷梅最善,巴为造琴台于黄山之始信峰,其旁文殊台,亦有琴几。每风和月霁,抚弦动操,岩谷响答,烟云中如有灵迹往来,在其指顾。山有白猨、甝虎,寿千年矣,闻鼓琴,辄俯身帖耳,驯于坐侧。素蓄一鹍鸡,闻其声即舞蹈,若赴节者。处士终身不婚娶,亦不蓄奚奴。尝有句云:“孤到山僧尚有徒”,盖自表也。营生圹于山之云谷,时偃卧其间。一日,在巴氏所,天寒雪甚,急辞归。明日更衣沐浴,与山僧别,趺坐而逝,年八十。所著《琴谱集》,先焚弃。芜湖甘铭志其圹,且表之曰:“诗人江丽田之墓。”标寄若此,觉汉、晋以后诸史所传诸高士,清风亮节,犹在人间。若夫辞后让产,前代亦以为卓行。

自余论之,稍知自好者,犹或能为,况义果应嗣,让产可也,并后而辞之,亦非中道。然处士乃绝意婚娶,复安得以尘俗之见相绳与?

泥金淡墨荣于二品顶戴

康熙中,耿逆籍没时,得官吏交通书一箧,进呈御览。圣祖检其中有大仓孙致弥笺启,劝精忠恪守臣节,无效吴三桂狂噬,语极忠爱。圣心嘉悦,即召诣阙廷,以二品顶戴充朝鲜采风使,时致弥尚为诸生也。

既奉节还,辞不就职,后由戊辰进士入词馆,官至学士。以濒海一青矜,骤假崇衔显秩,持节东藩,可谓人臣不世之奇遇矣。乃犹谦谦引退,循分读书,仍以秋赋春关为进身之梯级,是岂熏心科目,视泥金淡墨荣于二品告身欤?

其介节虚怀,非庸众人所能窥测也。

风流太守伊秉绶

汀州伊墨卿太守秉绶,秉性儒雅,篆隶兼长。嘉庆六年,守惠州,数月政成。其地有朝云墓前旧碣,为坡公手书,日久摧裂。太守行部见之,重为立石,并于墓旁拓地,筑室三楹,置田数亩,度僧一人居之,以司香火。为政风流,于此可见。

盖坡老之文章忠节,久炳人寰,重前贤而推及其爱姬,亦事所不容已也。彼修苏小小之坟,表柳如是之冢,在文人好事,则可耳,出自守土有司,未免近于鄙亵矣。

(按:毕秋帆尚书督陕西时,尝修马嵬杨妃墓,幕下宾朋,传为盛事。余谓自古帝王、圣贤陵墓,多在秦中,未闻秋帆有访求修葺之举,而独于玉环遗蜕,封树崇,所谓徒博雅声,未谙政体者也。)

东海高士董樵

国初,东海高士曰董樵,初名震起,以明季大乱,雅志林泉,慕古人牧豕采薪之风,因而易名。为人磊砢负奇节。甲申后,徙居文登海滨,荷莜入市易米,人莫知其住处。

县有绅士,邀于途,弃薪道左,诡云:“吾科头,当取冠。”与公揖,竟去,日暮不复来。绅乃取弃薪以归,曰:“此董高士所遗也。”从此不复入市。

竹垞、渔洋诸公亟称之。樵虽明遗民,其孤踪逸轨,他日当有收之隐逸传者。

孙承泽辨识印文

康熙七年戊申,京师正阳门外,挑浚御河,得玉印如斗,篆文不能识。礼部揭榜访问,并原印印其后,数十日,无辨之者。

孙少宰承泽,方退休西山,闻之曰:“此元顺帝祈雨时所刻龙神印也。各门俱有之,盖雨后即埋地下耳。”因取一书送礼部,上刻印文,注释甚详,一时叹为博雅。见《宸垣识略》。

承泽即世所称“退谷侍郎”者,其博物多识,亦难能已。

崔纪修渠浚井

陕西为汉三辅地,本九州上腴。自明季寇躏,郑、白、六辅、龙首诸渠,湮废殆尽,于是关中屡年苦旱。乾隆初,永济崔公纪,以晋产抚秦,生长田间,熟于凿井溉田之法。既下车,又虚心屈己,谘于秦之隐君子曰王征君者。书问往复,详究端末,复布之有司。

有司以为无不便,始访求故渠,修治七十余道,劝民浚井。甫成五万有余,而议者迂公策,为蜚语上闻,上虽不之罪,而公遂移官于楚,井渠之事中辍矣。

后遇旱,惟修渠诸属,及邑田有井者收如故。秦民乃以公功未竟,而议者梗之为可憾也。

林穆庵依归程朱志于圣贤

乾隆朝衢州府知府林明伦穆庵,广东始兴人。以翰林出守,悃愊安静,吏民敬而爱之。会新易巡抚,君不即上谒,疑其傲,遂以才力不及劾之,部议降调。君在翰林六年,不尚交游声气,亦不为词章声律之学。僦屋数椽,仅蔽风雨,慨然有志于圣贤。平居论学,以有宋大儒为依归,以上溯于孔、孟,旁及荀况、王通,皆欲取而裁之。其文章则师韩退之,于义理是非之界,尤确然如黑白,不可淆乱。

方保举御史,同官有要之者曰:“行举御史,当谒掌院。”君毅然曰:“御史以求而得,尚何以自树立耶?”其友人与之书,盛加推许,期以白沙、甘泉。君正告之曰:“两先生所造,吾何敢望?然吾所学乃在程、朱。”白沙、甘泉皆君之乡先生,而学微出于陆子静者也,其趋向可知矣。君镌秩后,不再起,卒于京师,年仅三十有五。天假中寿,安知不成名硕儒?“秀而不实”,古注谓因颜子而发,诚古今通憾也。

军机大臣与宰相

梅伯言作大学士戴公墓碑,谓国家设军机大臣,凡宰相非兼是官,兼是官而位尚书以下,皆不为真相。何其武断也!军机处始于雍正二年,而初制虽一二品大员,亦称行走。

然则国初数十年之宰相,及已入军机而未称大臣之辅臣,均不得为真相乎?以近事论之,曾文正、李合肥,均以使相领封疆,曾未一日入赞机务,将亦不得为真相乎?文章家最忌高抬一人,倾抑流辈,况国家掌故攸关乎?梅氏居京师久,号称能文,犹有此失,何况其它?

(记李次青《先正事略》、《戴公传》全录其文,亦未修改,次青更不足责矣。)

阮元进书

阮仪征呈进秘籍,补四库之阙遗,曾见前笔。兹读张石洲所撰《泗州府君事辑》,注文达进书实六十余种,仁宗皇帝命庋其书于天坛前殿之西廊,御题额曰“宛委别藏”,此亦承学之士所当知也。

按:石洲祖泗州君,尝注陆宣公《翰苑集》,而郎注《宣公奏议》,亦在文达进书之列,故注中牵连及之。

朱珪辅政四事

嘉庆四年,大兴朱文正公内召辅政,一以崇俭奬廉为本,四方有言利者,辄力格之。时漕督以旗丁运费不足,索之州县,请每石加一斗为津贴费。江督遂议上江加赠银,下江加耗米,其疏内称上、下江互相仿照,以归画一。公已画诺矣,思之不寐,复至部,面诘堂司官,自为驳稿,称“小民未见清漕之益,先受加赋之害,请于进仓漕耗内,每年画出八万石,折给旗丁”。并请旨,嗣后凡事近加赋,一切议驳。此一事也。长芦盐政,奏请加盐价,每斤二文。公谓“长芦、山东盐价,乾隆中屡次奏加。芦东积欠各欵,嘉庆二年,又免帑银二百余万,又借领两淮无利银百万,商力已纾,不得复行渎请。”此又一事也。

广东布政司,请将滨海沙地照上、中二则民田升赋。公谓“淤地坍涨靡常,垦筑多费工本,是以照下则减半定赋,原使小民得有余资,庶肯尽力开垦。今欲计此微利,恐民间苦于交纳,将必纷纷报坍请豁。此外新滩不肯复种,名为升赋,转致亏课,公私均无裨益。”此又一事也。

时川、陕连年用兵,需饷孔亟,仓场侍郎奏请预征钱粮四五十倍,准为义监生,终身免赋。公自为驳稿云:“正供自有常经,名实有关体要,取民有制,从无预征数十倍而赐复终身之事。于名不正,较之枉寻直尺,殆有甚焉。”此又一事也。公手稿尚存户部,损上益下,真足培元气于无形。彼仓场某公者,甘居言利之名,又昧理财之术,莠言乱政,奈何轻试于圣明之世哉!

(是则见《经世文编》中韩振书朱文正公在户部事,余为删节存之,以当近世言事者之药石。)

唐梦赉发愤著书

顺治间,有诏命词臣修《玉匣记》、《元帝化书》,时秘书院检讨、淄川唐梦赉上言,以为不宜崇此非圣之书,妄费纸笔为圣学玷。(前记朱文正进化书,文正殆未知国初有唐检讨奏罢故事。)嗣以争御史张煊、给事中阴润事,忤旨归里。本朝之能以翰林共谏职者,自检讨始也。

归后发愤著书,垂三十年。所为筹饷、积谷、铜钞、改漕诸法,其吁谟硕算可与贾长沙、陆宣公相上下,未竟其用,天下惜之。所著《志壑堂集》,吾乡姜西溟先生为之序。

康祺案:检讨名不甚着,其谏修杂书,甚合绳愆纠缪之义,虽卒遭摈斥,亦无负儒臣之职业矣。《志壑堂集》多名论,洵经济有用之书。

见利忘害

乾隆二十九年,诸暨令黄汝亮之重征,五十一年平阳令黄梅之苛敛,俱因其子素预公事,见利忘害,以致身干重辟,子亦罹刑。

凡朋辈仕为州县,而使其子司出纳者,急当以前事告之。

运炮边疆空劳往返

道光十年山东巡抚陆阿奏运山东炮廿门,远赴边疆,劳费不赀,中外皆笑其非计。魏默深诗:“谁识百程劳往返,戎衣空压万驼霜。”即咏此也。

减俸银佐军需

国初顺治间,以兵饷支绌,廷议欲裁天下教官,以知府摄府学,以知县摄县学,节省俸薪,藉佐军费。几定议矣,给事中王命岳上疏力争,谓“约束诸生,奉祀先圣,非郡县所能兼摄。且使天下后世谓裁圣庙之员,废弟子之师自今日始,大非美谈,甚伤治体。”事遂获寝。

给谏又谓:“国用不足,臣亦有说以处此。臣见在京汉官公费钱,每官一员,岁支三十六金,皆在俸银之外,明可裁扣。在外文官,自邑令以上,可捐岁俸十之一,如所谓‘土黑勒威勒’者,以佐军需。”

按:“土黑勒威勒”,不知译作何语。可知官俸减成,前人早有议及者。比年议给京员津贴,亦竟有三十六金之旧章可循。而世之守宫墙典俎豆者,谓宜顾名思义,毋再视苜蓿儒餐,为豢老救贫之通具也。

橡树饲蚕

初笔记刘公绸兼及橡树饲蚕之说,盖康熙间宁羌牧刘君从山东雇人至州,教民养山蚕,织茧绸,陕省蚕桑之利,由此肇兴也。顷读道光贵州按察使宋〈如林〉《请种橡育蚕状》,称黔省土瘠民贫,惟遵义一府,农蚕并行,生计较裕。

自乾隆中,山东历城人陈君来守是郡,见其地青棡树,(按:陈文恭公《广行山蚕檄》作“青杠”,殆即此树。)即山东之槲栎树,其叶可饲山蚕,乃捐俸遣丁至山东买取茧种,访觅蚕师,广为教导,期年有成,至今利赖。是遵义所织,亦可名陈公绸矣。蚕桑大利,江浙以之匹农功,他省罕有讲求者。士大夫生长江南,宦游西北,奈何让山东人独为循吏哉?

(按:橡树育蚕法:蚕子甫出,置之于树,即能自食其叶,后即依枝作茧。取茧缫丝,全不费力。不知骄阳暴雨,鸟雀啄食,何以避御?惜诸书多不详载。)

徐阶平夫妇及徐婆绸

遵义蚕织之利,大之者陈公,而倡之者则嘉兴徐君阶平。君以乾隆初官贵州正安州吏目,悯其地瘠民贫,生计迫蹙。偶见橡树中野蚕成茧,因自以携来织具,织成绸疋。令民制织具,而令其妻教之。其地遂成市集,获利甚饶,今所谓川绸者,即由正安来也,土人名曰“徐婆绸”。

——见《邓湘皋文集》及浙江知府刘汝璆《种桑议》。

夫以一命之吏,轸恤民艰,又得贤妇人以助其成,卒使边方瘠区,兴教百年根本之大利,视刘、陈诸公,不尤伟哉!

(光绪庚辰,余量移江阴,买湖桑十万株,劝民领种。嗣左侯相又发二万株,余又杂采前人成法,并刷印《湖州府志·蚕桑》上下卷,分给各镇绅董,广为喻导。逾年多报桑秧长成,惜值法国违约,江防戒严,余未能亲往督课。而署中眷属,亦无一熟谙蚕织者,无能步徐君夫妇之后尘。补注于此,以志吾媿。)

戴震窃书反咎人窃

戴东原博极群书,主张汉学,其平日撰着,极不喜程、朱之说。晚婴末疾,自京师与族人祖启书曰:“生平所记,都茫如隔世,惟义理可以养心耳。”不知东原所谓义理者,与宋学家所得浅深何如?又云:“吾所著书,强半为人窃取。”

按:东原《畿辅水利志》,窃之赵氏东潜;《水经注》,窃之全氏谢山,张石洲抉发无遗,已成定谳。乃窃人反咎人窃,岂所谓“穿窬之家屡失藏金耶”?

再书烧车御史谢振定

前笔略记烧车御史事,顷阅吴南屏《柈湖文集》叙述尤详,因节录之。御史谢先生,湘乡人也。当乾隆末,和珅用事,有宠奴常乘珅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巡城遇之,命卒曳下,将笞之,奴曰:“汝何人?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其车,曰:“此车复堪宰相坐耶?”九衢聚观,欢呼:“好御史!”珅恨甚,假他事削其籍,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谢御史”矣。珅诛,复官部郎,寻卒。

道光癸巳,河南裕州知州以卓异引见,唱陈名贯毕,宣宗问曰:“汝湖南人,何作京语?”兴峣对言:“臣父谢振定,历官翰林御史,臣生长京师。”上悟曰:“汝乃烧和珅车谢御史之子耶?”因襃奬家世,勉以职事。明日,上语枢臣:“朕少时闻谢御史烧车事,心壮之。昨见其子来,甚喜。”未几,擢兴峣知叙州府。

康祺是书,掇拾掌故,力删繁芜,记性让人,时虑复沓。惟以谢公烧车之举,足以植风宪之威棱,慑宵人之胆魄,故一书再书,不自厌其纸劳墨瘁也。

嬃碪课诵图

马平王定甫通政拯,道、咸间高位之博雅者也。古文守桐城义法。七岁丧母,为鲜民,依其姊适刘者以活。时姊新寡,又丧其遗腹子,茕茕独处,教弟极严。

通政十岁后,遣令就塾,朝出从师,暮归则姊操针黹,弟琅琅读其旁,尽一篝油始止。夏苦热,辍夜课,天黎明,呼弟起,持小几就屋后园树下读书。树根安二巨石,一使弟坐以读,一则己捣衣以为碪。日出乃遣之塾。弟或读稍倦,逐于嬉游,姊必涕泣,告以母氏劬劳瘁死之状。且曰:“汝今弗勉学,阿母地下戚矣!”通政哀惧,泣告姊后无为此言。通政果蚤贵,以文学名京师,迎姊就养。姊告以家有老姑,义不得出。通政乃为《嬃碪课诵图》,自序其事。

呜呼!经传淑懿,史列贤明,大抵于翁姑、父母、相夫、教子诸大端曲尽其道。高行若刘,其亦彤编之绝格已。

刘斌一门节烈

滑县之变,世皆谓知县强忠烈公有曲突徙薪之功,而不知老安司巡检、咸宁刘忠义公斌,实首发逆谋,身捍大患者也。巡检治去滑七十里,公素勤其职,奸民畏之。

嘉庆十八年中秋,公饮聂监生所,酒半,私语公曰:“是邑将有变,君亟去官,可免。”公颔之,因微服行村落中。

时久雨,夜气凄惨,闻治兵仗声甚厉,公拊膺悲叹,聂监生言不诬。侦铁工,具知贼李文成与直隶林清首尾谋逆事,亲缚文成及牛亮臣致之县。忠烈讯文成得实,先折其胫。贼始谋九月十五日起事,至是忿官戕其魁,九月七日夺城门以入,公方居典史署,闻变,更短衣持械出击,杀二贼,与子嘉善皆死之。夫人韩氏先得公与诀书,即坐司署楼中,挈子炳善、达善,女巧云自焚死。婢从死二人,曰春梅、曰夏莲。僚底卑官,志卫社稷,父子并命,而一门弱小,复相随于焦原煨烬之中,可谓烈矣!其所全之大,似论功尤在忠烈上。睢阳张、许,江浒阎、陈,庙当并祀,史当合传。

豪商黄筠

乾隆间,两淮商总江春,扬州人,世所称“鹤亭主人”者。富甲东南,慕悦风雅,一时经生墨客,多与联缟带之欢。其投赠诗文,见于前辈集中者,可指数也。嘉、道两朝,则有黄筠个园,亦扬产,父牧赵州。筠十四岁孤,人没其遗赀。年十九入都,谒父友,携书见两淮盐政某公。与语,奇其材,以为商总。时嘉庆初,军兴方亟,两河决口,户部以正供不充,募富民出钱,荣以职。筠首输倡众,前后数十万,由府道加盐运使衔,长子、次子皆郎中,入京祝万寿,赏圆明园听戏,赐克什。

当是时,上自盐政,下至众商,一视筠为动静,贩夫、走卒、妇孺、乞丐、扬人相与语,指首屈必及筠。而是时承纯皇帝六十年丰豫之后,商人皆席富厚,乐骄逸,淫侈亡等,名赢实亏。兼以私商朋兴,官吏放手盐政,又务进奉,冀久任,奉无见银,俵虚数于商以取息。

于是库额日增,纳课日绌。及道光时裁盐政,淮北改票盐,而商总始大困矣。筠自以受国恩深于诸商,为丈人行,往往代偿官银,罗掘集事。每奏销时,入运使署定议,肩舆出,抚掌曰:“奏销过矣。”道光十八年,筠卒。诸商多专利玩法,为之首者,又莫肯任患,奏销失期,库引悬,商网散,运数减,国课亏,当事者亟议变法矣。筠好蓄书画,而不喜声色。一岁忽至苏州,征歌召客,豪费日千金,人皆怪其所为。有西商艳之,属转输银百余万,筠归而奏销,得报如期,其胆智亦足多哉!

康祺窃谓筠与江春,豪商耳,与史所纪陶、白、程、罗极相类,顾其人生平,淮纲之兴废系焉,亦他日考盐法者所必及也。详见梅伯言所为《黄个园传》。

蓬门贤母

自古闳达巨儒,多秉母教,孤苦艰厄,卒成大名。顷读皋文先生所自为《先妣事略》,三复揜卷,觉皋鱼泣声如在纸上也。其词曰:“先妣年十九,归府君,十年生两男两女,殇其二,惟姊及惠言在。府君卒后四月,遗腹生弟翊,时姊八岁,惠言四岁矣。”又曰:“自先祖卒,府君兄弟各异财,世父别赁屋,居城中。府君既卒,家无一夕储,世父曰:‘是我责也。’然世父亦贫,省啬口食,常以岁时减分钱米,而先妣与姊作女工以给焉。”

又曰:“惠言九岁,世父命就城中学,偶归省,无以为夕飧,各不食而寝。迟明,惠言饿不能起,先妣曰:‘儿不惯饿惫耶!吾与而姊而弟时时如此也。’惠言泣,先妣亦泣。时有从姊乞一钱买糕啖惠言,比日昳,乃贳贷得米为粥而食。”又曰:“惠言依世父读书四年,先妣命归,授翊书。先妣与姊课针黹,常数线为节,每晨起尽三十线,方作炊。夜则母女相对坐,兄弟持书读其旁,室仅一灯,灯仅一草,漏四下,姊弟各寝,先妣乃就寝。”

其末段云:“忆惠言五岁时,先妣日夜哭泣数十日,忽蒙被昼卧,惠言戏床下,以为母倦哭而寝也。须臾族母至,乃知引带自经,幸而得苏。”先生此文,令人不忍卒读,夫饥寒困苦,犹蓬门嫠妇之恒,况至于蒙被恸哭,尺组殉身,几欲舍赹赹诸孤而不复相恤,此必别有沈痛之苦衷。

宜先生《事略》中亦云“可言者止此,什伯于此者,不可得而言也。”然而天鉴贞操,笃生贤哲,先生文章经术,行谊谠论,卓然为昭代儒硕,严冰积雪,何莫非培护松柏之资耶?

顾炎武读书法

亭林先生年少时,教授乡里,每年以春夏温经。约士友中声音宏敞者四人,设左右坐,各置注疏本于前,先生居中,其前亦置经本,使一人诵。而同人听之,遇其中字句不同,或有疑义者,详问而辨论之。凡读二十纸,则易一人,周而复始,计一日温书一百纸。

《十三经》毕,接温三史,或南北史。亭林之学,宜其精熟而博通也。此法较吾乡程氏《分年课程》,尤为切密,开门授徒者,盍取则焉?

李颙答友人求评昭明文选

关中李二曲先生,精研性理,厌薄文章。尝有友人以所纂《昭明文选》求评,先生答书曰:“向足下刻意为己,服膺先儒,言及诗文,若将凂焉。近闻惟声律是哦,词翰是攻,仆未之信,而来札忽求评《文选》,前后不类,令人难解。《文选》连篇累牍,莫非雕虫,有何可取,而嗜之若饴耶?魏庄渠语王纯甫云:‘传闻对客谈诗文,骎骎有好意,窃恐不知不觉留下种子,他日终会发也。’昔过太平门,见有老父与一童子并走争先,因叹吾人既有志于道,而与诗人文人争长,亦何异此老父哉?”

康祺玩诵其词,窃谓士人笃志向道,若但炫售聪明,弋钓名誉,絺章绘句,琐琐以鞶带为工,固宜去道日远。惟文以载道,学以经世,苟其高谈性命,朴陋无文,训诂声律之不谙,亦何以阐精微而垂久远?推其弊,将使不识一丁者,亦可藉顿悟以超凡入圣,有是理乎?

(二曲又谓:“痰积食积,丸散易消,惟骨董积难消”。或询其故,则曰:“诗文盖世,无关身心;声闻远播,甚妨静坐。二者之累,廓清未尽,此便是积。广见闻,博记诵,淹贯古今,物而不化,此便是积。”立言亦嫌太高,与圣人所云“博学于文,多闻多见”者不类。)

九白之贡

漠北蒙古喀尔喀,皆元后也。国初入贡,以白驼一,白马八,名曰“九白之贡”。

绰克浑歌朔风高得侍姬为妇

超勇亲王策凌,讨平准噶尔,威震漠北。其部下侍卫绰克浑,能一昼夜行千里,立功最多。一日,王与之饮酒,酒酣,绰克浑曰:“请王侍姬为奴舞剑,奴请为王歌。”乃歌《朔风高》一阕。王大喜,以侍姬赐之。

自古雄骏非常之士,往往贪财好色,踰越准绳。王佐命勋戚,不惜一妇人,以笼络奇士,洵豪杰举动哉!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七 李灵崔鉴·魏收
  卷一百八十四·志第一百三十七·食货下六·脱脱
  1916──中華民國五年丙辰·郭廷以
  第七十九回 老将失谋还师被虏 昏君嗣位惨戮沈冤·蔡东藩
  卷一·严有禧
  首卷四 进实录表·佚名
  尚史卷九十七·李锴
  一五○五 两广总督长麟等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郑伟传·令狐德棻
  冯盎传·欧阳修
  李之才传·脱脱
  第十六章 魏晋南北朝的制度·吕思勉
  卷109·陈邦瞻
  同治七年正月十七日·曾国藩
  附錄·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落叶小唱·徐志摩

    一阵声响转上了阶沿,(我正挨近着梦乡边;)这回准是她的脚步了,我想—— 在这深夜!一声剥啄在我的窗上,(我正紧靠着睡乡旁;)这准是她来闹着玩——你看, 我偏不张皇!一个声息贴近我的床,我说(一半是睡梦,一半是迷

  • 卷二十一·孙默

    钦定四库全书十五家词卷二十一     休寜孙默编陆求可月湄词四庆春泽早梅瘦影横斜暗香浮动岭头南北皑皑冷蕊踈枝不消春色同回啾嘈翠羽参横斗落依然月观风台怪扬州树底何郎洛下徘徊 佳人世外争先笑便凌寒耐冻早早

  • 巻九·宋绪

    钦定四库全书元诗体要卷九     明 宋公传 编无题体无题之诗起于唐李商隠多言闺情及宫事故隠讳不名而曰无题其间用隠语如身无防鳯防飞翼心有灵犀一防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之类可见此编效颦于李观其辞

  • 紫岩诗选巻二·于石

    宋 于石 撰元 呉师道选歌行长短篇紫薇翁歌【予家之东二十里有紫薇岩刘公孝标隠居讲道之地窃慕其为人因作此歌】一掬之泉可湘可沿一拳之石可潄可眠其动也以天万壑之风不琴而弦两山之云不炉而烟其静也以天前钟后鼎左

  • 列传第四十五 高祐 崔挺·魏收

    斑祐,字子集,小名次奴,勃海人也。本名禧,以与咸阳王同名,高祖赐名祐。司空允从祖弟也。祖展,慕容宝黄门郎,太祖平中山,内徙京师,卒于三都大官。父谠,从世祖灭赫连昌,以功拜游击将军,赐爵南皮子。与崔浩共参着作,迁中书侍郎。转给事

  • 列传第一百一十七 忠义中·欧阳修

    颜杲卿春卿 贾循隐林 张巡 许远南霁云 雷万春 姚訚颜杲卿字昕,与真卿同五世祖,以文儒世家。父元孙,有名垂拱间,为濠州刺史。杲卿以廕调遂州司法参军。性刚正,莅事明济。尝为刺史诘让,正色别白,不为屈。开元中,与兄春卿、

  • 第一百四十二回 臧致平困守厦门 孙中山讨伐东江·蔡东藩

      却说陈炯明的部队,自从退出广州后,除却退北江的谢文炳一师外,其余大部俱在惠州。初时粤军因布置未周,不曾发动,到了五月九日(十二年),叶举通电诬斥中山在广州纵烟开赌,卖产勒捐,两军方才渐至实行接触。其时北方的反直一派,

  • ◎公法与私法之区别·吴虞公

    此次以举贡资格应高等文武考试者,佳作刊布,传诵一时。想见咬残指甲,揩破鼻尖篇辐间。且夫尝思铺排门面,满口里之乎者也。嚼出宫商,因就原题拟为斯文。不衫不履,似通非通,刻意摹仿恐不能肖其万一也。 (瞻庐着) 尝思公法者,天下之

  • 卷二十五·郝经

    <史部,别史类,郝氏续後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二十五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二十二 魏 曹操上【武帝】 【义例曰陈夀以魏为正统故操始终称太祖丕叡五主皆生称帝主没举伪号於蜀则始

  • 卷三·郝经

    <史部,别史类,郝氏续後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三      元 郝经 撰 帝纪第二 【义例曰末帝继昭烈在位四十余年为魏所灭降封安乐公而终於晋谥曰思陈夀三国志称昭烈为先主故称帝为

  • 历代名贤确论卷三十三·佚名

    始皇二罢封建【朱敬则 栁州 范祖禹 曾子固 东坡 颍濵】罢封建朱敬则曰昔秦废五等崔寔仲长统王朗曹冏等皆以为秦之失余窃异之诚通其志云葢明王之理天下也先之以博爱本之以仁义张四维尊五美悬礼乐于庭宇置轨范于中

  • 令狐腍传·刘昫

    令狐腍字子直,文宗太和四年(830)中进士,初入仕途任弘文馆校书郎。开成初年(836)任左拾遗。二年(837),其父令狐楚去世,守丧免职。服丧期满,授予原官职,不久,改任左补阙、史馆修撰,加官晋职为库部、户部员外郎。武宗会昌五年(84

  • 三·钱穆

    门第逼窄了人的胸襟。一面使其脱离社会,觉得自己在社会上占了特殊地位。一面又使其看轻政府,觉得国不如家之重要。此种风气在东晋南朝尤为显著。北朝则处境艰困,为求保全门第,一面不得不接近下层民众扩大力量,一面不得不在

  • 卷七十七·陈祥道

    骨體周禮王之牲事冢宰太僕贊之【太宰及納亨贊王牲事太僕祭祀贊王牲事】五官共奉之内饔外饔割亨之【内饔凡宗廟之祭祀掌割亨之事外饔掌外祭祀之割亨】司士帥其屬而割羞【司士凡祭祀帥其屬而割羞俎豆】諸子正其牲體蓋司

  • 春秋纂言总例卷二·吴澄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纂言總例卷二    元 吳澄 撰人紀王【周姬姓其先帝嚳之胤名棄在唐虞時為稷官封於邰子不窋失官竄戎狄其孫公劉國於邠太王亶父去邠居岐周文王昌自岐周徙豐武王發伐商有天下都鎬傳成王誦康王釗昭王

  • 深沙大将仪轨·佚名

    大兴善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尔时观世音菩萨。在大众会座中而起。五体投地礼佛双足。而白佛言。我有一真言一印三使者真言广大成就之法。愿为利益安乐阎浮提诸善男子善女人故。惟愿世尊哀愍听许我今说之。真言

  • 目录·佚名

    大藏一览目录第一卷先王品因地品示生品出家品成道品度生品入灭品常住品原道品教兴品优劣品究竟品释疑品证验品托胎品五蕴品烦恼品第二卷三归品十善品布施品第三卷持戒品忍辱品精进品禅定品般若品第四卷方便品造像品事

  • 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佚名

    经名:洞真上清神州七转七变 舞天经。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系早期上清派重要经典。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5《上清大洞真经目》著录《上清神州七转七变舞天经》1卷,为六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