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越绝卷第五

  越绝请籴内传第六

  昔者,越王句践与吴王夫差战,大败,保栖于会稽山上,乃使大夫种求行成于吴。吴许之。越王去会稽,入官于吴。三年,吴王归之。大夫种始谋曰:“昔者吴夫差不顾义而媿吾王。种观夫吴甚富而财有余,其刑繁法逆,民习于战守,莫不知也。其大臣好相伤,莫能信也。其德衰而民好负善。且夫吴王又喜安佚而不听谏,细诬而寡智,信谗谀而远士,数伤人而亟亡之,少明而不信人,希须臾之名而不顾后患。君王盍少求卜焉?” 越王曰:“善。卜之道何若?”大夫种对曰:“君王卑身重礼,以素忠为信,以请籴于吴,天若弃之,吴必许诺。”

  于是乃卑身重礼,以素忠为信,以请于吴。将与,申胥进谏曰:“不可。夫王与越也,接地邻境,道径通达,仇雠敌战之邦,三江环之,其民无所移,非吴有越,越必有吴。且夫君王兼利而弗取,输之粟与财,财去而凶来,凶来而民怨其上,是养寇而贫邦家也。与之不为德,不若止。且越王有智臣曰范蠡,勇而善谋,将修士卒,饰战具,以伺吾间也。胥闻之,夫越王之谋,非有忠素。请籴也,将以此试我,以此卜要君王,以求益亲,安君王之志。我君王不知省也而救之,是越之福也。”吴王曰:“我卑服越,有其社稷。句践既服为臣,为我驾舍,却行马前,诸侯莫不闻知。今以越之饥,吾与之食,我知句践必不敢。”申胥曰:“越无罪,吾君王急之,不遂绝其命,又听其言,此天之所反也。忠谏者逆,而谀谏者反亲。今狐雉之戏也,狐体卑而雉惧之。夫兽虫尚以诈相就,而况于人乎?”吴王曰:“越王句践有急,而寡人与之,其德章而未靡,句践其敢与诸侯反我乎?”申胥曰:“臣闻圣人有急,则不羞为人臣仆,而志气见人。今越王为吾浦伏约辞,服为臣下,其执礼过,吾君不知省也而已,故胜威之。臣闻狼子野心,仇雠之人,不可亲也。夫鼠忘壁,壁不忘鼠,今越人不忘吴矣!胥闻之,拂胜,则社稷固,谀胜,则社稷危。胥,先王之老臣,不忠不信,则不得为先王之老臣。君王胡不览观夫武王之伐纣也?今不出数年,鹿豕游于姑胥之台矣。”

  太宰嚭从旁对曰:“武王非纣臣耶?率诸侯以杀其君,虽胜,可谓义乎?”申胥曰:“武王则已成名矣。”太宰嚭曰:“亲僇主成名,弗忍行。”申胥曰:“ 美恶相入,或甚美以亡,或甚恶以昌,故在前世矣。嚭何惑吾君王也?”太宰嚭曰:“申胥为人臣也,辨其君何必翙翙乎?”申胥曰:“太宰嚭面谀以求亲,乘吾君王,币帛以求,威诸侯以成富焉。今我以忠辨吾君王。譬浴婴儿,虽啼勿听,彼将有厚利。嚭无乃谀吾君王之欲,而不顾后患乎?”吴王曰:“嚭止。子无乃向寡人之欲乎?此非忠臣之道。”大宰嚭曰:“臣闻春日将至,百草从时。君王动大事,群臣竭力以佐谋。”

  因逊遯之舍,使人微告申胥于吴王曰:“申胥进谏,外貌类亲,中情甚疏,类有外心。君王常亲睹其言也,胥则无父子之亲、君臣之施矣。”吴王曰:“夫申胥,先王之忠臣,天下之健士也。胥殆不然乎哉!子毋以事相差,毋以私相伤,以动寡人,此非子所能行也。 ”太宰嚭对曰:“臣闻父子之亲,张户别居,赠臣妾、马牛,其志加亲,若不与一钱,其志斯疏。父子之亲犹然,而况于士乎?且有知不竭,是不忠,竭而顾难,是不勇,下而令上,是无法。”

  吴王乃听太宰嚭之言,果与粟。申胥逊遯之舍,叹曰:“于乎嗟!君王不图社稷之危,而听一日之说。弗对,以斥伤大臣,而王用之。不听辅弼之臣,而信谗谀容身之徒,是命短矣!以为不信。胥愿廓目于邦门,以观吴邦之大败也。越人之入,我王亲为禽哉!”

  太宰嚭之交逢同,谓太宰嚭曰:“子难人申胥,请为卜焉。”因往见申胥,胥方与被离坐。申胥谓逢同曰:“子事太宰嚭,又不图邦权而惑吾君王,君王之不省也,而听众彘之言。君王忘邦,嚭之罪也。亡日不久也。”逢同出,造太宰嚭曰:“今日为子卜于申胥,胥诽谤其君不用胥,则无后。而君王觉而遇矣。”谓太宰嚭曰:“子勉事后矣。吴王之情在子乎?”太宰嚭曰: “智之所生,不在贵贱长少,此相与之道。”

  逢同出见吴王,惭然有忧色。逢同垂泣不对。吴王曰:“夫嚭,我之忠臣,子为寡人游目长耳,将谁怨乎?”逢同对曰:“臣有患也。臣言而君行之,则无后忧。若君王弗行,臣言而死矣!”王曰:“子言,寡人听之。”逢同曰:“今日往见申胥,申胥与被离坐,其谋惭然,类欲有害我君王。今申胥进谏类忠,然中情至恶,内其身而心野狼。君王亲之不亲?逐之不逐?亲之乎?彼圣人也,将更然有怨心不已。逐之乎?彼贤人也,知能害我君王。杀之为乎?可杀之,亦必有以也。”吴王曰:“今图申胥,将何以?”逢同对曰:“君王兴兵伐齐,申胥必谏曰不可,王无听而伐齐,必大克,乃可图之。”

  于是吴王欲伐齐。召申胥,对曰:“臣老矣,耳无闻,目无见,不可与谋。”吴王召太宰嚭而谋,嚭曰:“善哉,王兴师伐齐也。越在我犹疥癣,是无能为也。”吴王复召申胥而谋,申胥曰:“臣老矣,不可与谋。”吴王请申胥谋者三,对曰:“臣闻愚夫之言,圣主择焉。胥闻越王句践罢吴之年,宫有五灶,食不重味,省妻妾,不别所爱,妻操斗,身操概,自量而食,适饥不费,是人不死,必为国害!越王句践食不杀而餍,衣服纯素,不袀不玄,带剑以布,是人不死,必为大故。越王句践寝不安席,食不求饱,而善贵有道,是人不死,必为邦宝。越王句践衣弊而不衣新,行庆赏,不刑戮,是人不死,必成其名。越在我,犹心腹有积聚,不发则无伤,动作者有死亡。欲释齐,以越为忧。”吴王不听,果兴师伐齐,大克。还,以申胥为不忠,赐剑杀申胥,髡被离。

  申胥且死,曰:“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今吴杀臣,参桀纣而显吴邦之亡也。”王孙骆闻之,旦即不朝。王召骆而问之:“子何非寡人而旦不朝? ”王孙骆对曰:“臣不敢有非,臣恐矣。”吴王曰:“ 子何恐?以吾杀胥为重乎?”王孙骆对曰:“君王气高,胥之下位而杀之,不与群臣谋之,臣是以恐矣。”王曰:“我非听子而杀胥,胥乃图谋寡人。”王孙骆曰: “臣闻君人者,必有敢言之臣,在上位者,必有敢言之士。如是,即虑日益进而智益生矣。胥,先王之老臣,不忠不信,不得为先王臣矣。”王意欲杀太宰嚭,王孙骆对曰:“不可。王若杀之,是杀二胥矣。”吴王近骆如故。

  太宰嚭又曰:“图越,虽以我邦为事,王无忧。 ”王曰:“寡人属子邦,请早暮无时。”太宰嚭对曰: “臣闻驷马方驰,惊前者斩,其数必正。若是,越难成矣。”王曰:“子制之,断之。”

  居三年,越兴师伐吴,至五湖。太宰嚭率徒谓之曰。谢战者五父。越王不忍,而欲许之。范蠡曰:“君王图之廊庙,失之中野,可乎?谋之七年,须臾弃之。王勿许,吴易兼也。”越王曰:“诺。”居军三月,吴自罢。太宰嚭遂亡,吴王率其有禄与贤良遯而去。越追之,至余杭山,禽夫差,杀太宰嚭。越王谓范蠡:“杀吴王。”蠡曰:“臣不敢杀主。”王曰:“刑之。”范蠡曰:“臣不敢刑主。”越王亲谓吴王曰:“昔者上苍以越赐吴,吴不受也。夫申胥无罪,杀之。进谗谀容身之徒,杀忠信之士。大过者三,以至灭亡,子知之乎? ”吴王曰:“知之。”越王与之剑,使自图之。吴王乃旬日而自杀也。越王葬于卑犹之山,杀太宰嚭、逢同与其妻子。

猜你喜欢
  卷一百九十三·列传第九十·柯劭忞
  卷四百三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四·赵尔巽
  卷二一六 唐紀三十二·司马光
  卷二百十一·毕沅
  卷三十八·毕沅
  卷之四百三十九·佚名
  第三卷 丧祭·缪荃孙
  第三章 司马迁与班固之史学·金毓黻
  二四 诚房的房客·周作人
  ·解犯议·丁曰健
  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司马迁
  汪文辉传·张廷玉
   附方豪先生的后记·胡传
  卷三百十七·杨士奇
  卷二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仙伦·唐圭璋

      仙伦一名儗,字叔拟,号招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有招山小集一卷。   贺新郎   翠盖笼娇面。记当年、沉香亭北,醉中曾见。见了风流倾国艳,红紫纷纷过眼。算好处、何嫌春晚。谁把天香和晓露,倩东君、特地匀娇脸。千万朵

  • 卷三十·阮阅

      ●卷三十·故事门  章圣朝,春月多召两府、两制、三馆,于后苑赏花钓鱼赋诗。自赵元昊背叛,西陲用兵,废缺甚久。嘉末,仁宗为修故事,群臣和御制诗。是日微阴寒,韩魏公时为首相,和诗卒章云:“曾参二十年前会,今

  • 第九出 复召·洪昇

    【南吕引子·虞美人】〔生上〕无端惹起闲烦恼,有话将谁告?此情已自费支持,怪杀鹦哥不住向人提。 辇路生春草,上林花满枝。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寡人昨因杨妃娇妒,心中不忿,一时失计,将他遣出。谁想佳人难得,自他去后

  • 卷八百二十六·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二十六贯休贯休字德隐俗姓姜氏兰溪人七岁出家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旣精奥义诗亦奇险兼工书画初为吴越钱鏐所重後谒成汭荆南汭欲授书法休曰须登坛乃授汭怒遰放之

  • 志第四十 兵·欧阳修

    古之有天下国家者,其兴亡治乱,未始不以德,而自战国、秦、汉以来,鲜不以兵。夫兵岂非重事哉!然其因时制变,以苟利趋便,至于无所不为,而考其法制,虽可用于一时,而不足施于后世者多矣,惟唐立府兵之制,颇有足称焉。盖古者兵法起于井田

  • 纲目分注补遗原序·芮长恤

    愚读子朱子通鉴纲目于其书法义理之有疑者既别录一册以识之矣至于分注之类文繁事杂疑殆尤多间尝合温公朱子两书互相质对而较其同异之致审其去取之宜始知修饰之功等于创造固非防常涉猎记识之学所能胜其任而无弊也王文宪

  • 卷之一千四百三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九七供词同治十三年九月十三日一一三○四-六·佚名

    脱逃跑勇温天送讯供据温天送供:年廿七岁,原籍南安县,在台生长,父故母在,无兄弟,有妻子,现住北门外仑仔庄,充当跑勇,系郑日升保举小的。因小的在署领工食银十三元五角,并带站书吕洲浅长衫一件、小帽一件、绵

  • 钦定老史语解卷十七·佚名

    <史部,正史类,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__钦定元史语解钦定四库全书钦定老史语解卷十七人名托罗该图 【陀罗该头也图有也卷四十作脱怜浑秃】塔玛齐 【行围收合人也卷四十作塔马赤】阿兰法珠 【满洲语阿兰桦皮也法珠树

  • 十二年·佚名

    (辛亥)十二年清康熙十年春正月1月1日○朔日癸丑,令朝官士人,着黑衣,禁白衣。東方尙白,國典雖有白色之禁,而仍因成習,莫之變。上思以易之,遂定是制。○忠淸道癘疫死者,二百二十餘人。1月2日○甲寅,以金鋿爲獻納,李光迪、朴贄爲掌令

  • 九年·佚名

    (癸丑)九年清雍正十一年春正月1月1日○朔乙丑,上親行朔祭于敬徽殿。1月2日○丙寅,上覽《麗史》,敎曰:「麗之許珙率一僕掩骼埋胔,殆無虛日。以王者之道言之,文王之治,亦恩及枯骨矣。勝國諸陵寢,其或有剪柴入葬者乎?歷代始祖陵及麗

  • 跋·王夫之

    明&middot;王夫之遵循古制。继承天命而称圣王者,是本于轩辕之治,建国黄中,消除间气异类带来的灾难,扶长中夏之民而入尽其才,治国之道就完备了。有人指出:&ldquo;古代孔夫子鉴于祸乱,表明自己的希望和忧虑,申明圣王之道,写了《

  • 第四十八則 朗上座翻卻茶銚·胡兰成

    第四十八則朗上座翻卻茶銚舉:王太傅入招慶寺煎茶。時慧朗上座與明招把銚,朗翻卻茶銚,太傅見了,問上座:茶爐下是什麼?朗云:捧爐神。大傅云:既是捧爐神,為什麼翻卻茶銚?朗云:仕官千日,失在一朝。太傅拂袖便去。明招云,朗上座喫卻招慶

  • 药师经疏·温室经疏

    六是五根揵度。七是定揵度。八是见揵度。寻此人□是奢摩达多。何以知之。毗婆沙云。奢摩达多能知是义。其时入定不得咨问。入定已后迦旃延造论。第二是佛灭度后六百年中有五百罗汉。共师迦旃延造毗婆沙有百分。毗婆沙

  • 台湾旅行记·佚名

    本书(一册一一○面六六、○○○字)合刊三篇「台湾旅行记」,分由邱文鸾、刘范征、谢鸣珂撰着。按民国四年十二月间,福建省立甲种农业学校校长何缵(系甫)尝率领学生渡台旅行,辑有「台湾修学旅行报告书」一种,内载何氏「绪言」一

  • 火龙神器阵法·焦玉

    中国明代焦玉(生卒年不详)著。明代关于火药、火器技术的专著。1350年左右,各种火器已在战争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制作工艺水平极低。焦玉鉴于此,收集整理了各种制药配方,研究了各种火器的使用原则,撰写成书,于永乐十

  • 医方证治汇编歌诀·王泰林

    方书。清王泰林撰。不分卷。泰林有《王旭高医书六种》已著录。本书为《王旭高医书六种》之一。系本徐大椿《兰台轨范》通治方而著,并附以自制新方,均编以歌诀而成。全书约一万二千字。初刊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共载

  • 春秋尊王发微·孙复

    十二卷。孙复撰。举进士不第,退居泰山学《春秋》,着此书。此书是现存最早的宋代《春秋》学专着。此书上祖唐啖助、赵匡、陆淳废传解注,以经求经,直寻大义之风,又兼宗韩愈排斥佛教,以为佛家是以春秋乱中国之旨,力主“尊王攘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