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武称解第六

  大国不失其威,小国不失其卑。敌国不失其权。岠险伐夷,并小夺乱,□强攻弱而袭不正,武之经也。伐乱伐疾伐疫,武之顺也。贤者辅之,乱者取之,作者劝之,怠者沮之,恐者惧之,欲者趣之,武之用也。美男破老,美女破舌(少)。淫图破□,淫巧破时,淫乐破正,淫言破义,武之毁也。

  赦其众,遂其咎,抚其□,助其囊,武之闲也。饵敌以分,而照其储,以伐辅德,追时之权,武之尚也。春违其农,秋伐其穑,夏取其麦,冬寒其衣服,春秋欲舒,冬夏欲亟,武之时也。长胜短,轻胜重,直胜曲,众胜寡,强胜弱,饱胜觊,肃胜怒,先胜后,疾胜迟,武之胜也。

  追戎无恪,穷寇不格,力倦气竭,乃易克,武之追也。既胜人,举旗以号令,命吏禁掠,无取侵暴,爵位不谦,田宅不亏,各宁其亲,民服如合,武之抚也。百姓咸骨,偃兵兴德,夷厥险阻,以毁其服,四方畏服,奄有天下,武之定也。

  允文解第七

  思静振胜,允文维记。昭告周行,维旌所在。收武释贿,无迁厥里,官校属职,因其百吏。公货少多,振赐穷士,救瘠补病,赋均田布。命夫复服,用损忧耻,孤寡无告,获厚咸喜。咸问外戚,书其所在,迁同氏姓,位之宗子。率用十五,绥用□安,教用显允,若得父母。宽以政之,孰云不听,听言靡悔,遵养时晦。晦明遂语,于时允武,死思复生,生思复所。

  人知不弃,爱守正户,上下和协,靡敌不下。执彼玉慓,以居其宇,庶民咸畊,童壮无辅,无拂其取,通其疆土。民之望兵,若待父母。是故天下,一旦而定有四海。

  大武解第八

  武有六制:政、攻、侵、伐、搏、战。善政不攻,善攻不侵,善侵不伐,善伐不搏,善搏不战。

  政有四戚、五和;攻有四攻、五良;侵有四聚、三敛;伐有四时、三兴;搏有三哀、四赦;战有六厉、五卫、六庠、五虞。

  四戚:一内姓,二外婚,三友朋,四同里。五和:一有天无恶,二有人无隙,三同好相固,四同恶相助,五远窄不薄。此九者,政之因也。

  四攻者,一攻天时,二攻地宜,三攻人德,四攻行利。五良:一取仁,二取知,三取勇,四取材,五取艺。

  四聚:一酌之以仁,二怀之以乐,三旁聚封人,四设围以信。三敛:一男女比,二工次,三祗人死。此七者,侵之酌也。

  四时:一春违其农,二夏食其谷,三秋取其刈,四冬冻其葆。三兴:一政以和时,三伐乱以治,三伐饥以饱。此七者,伐之机也。

  四赦:一胜人必嬴,二取威信复,三人乐生身,四赦民所恶。此七者,搏之来也。六厉:一仁厉以行,二知厉以道,三武厉以勇,四师厉以士,五校正厉御,六射师厉伍。五卫:一明仁怀恕,二明知辅谋,三明武摄勇,四明材摄士,五明艺摄官。五虞:一鼓走疑,二备从来,三佐车举旗,四采虞人谋,五后动扌然之。无竞无害,有功无败。

  大明武解第九

  畏严大武,曰维四方畏威,乃宁。天作武,修戎兵,以助义正违。顺天行五官,官候厥政,谓有所亡。城郭沟渠,高厚是量。既践戎野,备慎其殃,敬其严君,乃战赦。十艺必明,加之以十因,靡敌不荒。阵若云布,侵若风行,轻车翼卫,在戎二方。我师之穷,靡人不刚。

  十艺:一大援,二明从,三余子,四长兴,五伐人,六刑余,七三疑,八闲书,九用少,十兴怨。十因:一树仁,二胜欲,三宾客,四通旅,五亲戚,六无告,七同事,八程巧,九□能,十利事。

  艺因伐用,是谓强转,应天顺时,时有寒暑,风雨饥疾,民乃不处,移散不败,农乃商贾,委以淫乐,赂以美女。主人若杖,□至城下,高堙临内,日夜不解。方阵并功,云何能御。虽易必敬,是谓明武。

  城高难平,湮之以土,开之以走路,俄传器橹。因风行火障水,水下惠,用元元,文诲其寡。旁隧外权,堕城湮溪,老弱单处,其辩乃离。既克和服,使众咸宜,竟其金革,是谓大夷。

  小明武解第十

  凡攻之道,必得地势,以顺天时,观之以今,稽之以古,攻其逆政,毁其地阻,立之五教,以惠其下。矜寡无告,实为之主。五教允中,枝叶代兴。国为伪巧,后宫饰女,荒田逐兽,田猎之所,游观是崇,台泉池在下,淫乐无既,百姓辛苦。上有困令,乃有极□,上困下腾,戎迁其野,敦行王法,济用金鼓。降一列阵,无悗怒□。按道攻巷,无袭门户。无受货赂,攻用弓弩,上下祷祀,靡神不下,具行冲梯,振以长旗。怀戚思终,左右愤勇,无食六畜,无聚子女,群振若雷,造于城下,鼓行参呼,以正什伍。上有轩冕斧钺,在下胜国若化,故曰明武。

  大匡解第十一

  维周王在酆,三年遭天之大荒,作《大匡》,以诏牧其方,三州之侯咸率。王乃召冢卿、三老、三吏大夫、百执事之人,朝于大庭。问罢病之故,政事之失,刑罚之戾,哀乐之尤,宾客之盛,用度之费,及关市之征,山林之匮,田宅之荒,沟渠之害,怠堕之过,骄顽之虐,水旱之灾。曰:“不谷不德,政事不时,国家罢病,不能胥匡,二三子不尚助不谷,官考厥职,乡问其人,因其耆老,及其总害,慎问其故,无隐乃情。”及某日以告于庙,有不用命,有常不赦。王既发命,八食不举,百官质方,□不食饔。

  及期日质明,王麻衣以朝,朝中无采衣。官考其职,乡问其利,因谋其灾,旁匡于众,无敢有违。诘退骄顽,方收不服,慎惟怠堕,什伍相保,动劝游居,事节说茂,农夫任户,户尽夫出。农廪分乡,乡命受粮,程课物征,躬竞比藏,藏不粥籴,籴不加均,赋洒其币,乡正保贷。成年不偿,信诚匡之类,以辅殖财。财殖足食,克赋为征,数口以食,食均有赋。外食不赡,开关通粮,粮穷不转,孤寡不废。滞不转留,戍城不留,□足以守,出旅分均,驰车送逝,旦夕运粮。于是告四方游旅旁生,忻通所在,津济道宿,所至如归。币租轻,乃作母,以行其子。易资贵贱,以均游旅,使无滞。无粥熟,无室市,权内外,以立均,无蚤暮,闾次均行。均行众从,积而勿□,以罚助均,无使之穷,平均无乏,利民不淫。无播蔬,无食种,以数度多少省用。祈而不宾祭,服漱不制。国不乡射,乐不墙合。屋有补无作。资农不败务。非公卿不宾,宾不过具。哭不留日,登降一等。庶人不独,葬伍有植,送往迎来,亦如之。有不用命,有常不违。

  程典解第十二

  维三月,既生魄,文王令六州之侯,奉勤于商。商王用宗谗,震怒无疆,诸侯不娱,逆诸文王。文王弗忍,乃作《程典》,以命三忠。曰:“余体民,无小不敬,若毛在躬,拔之痛,无不省。政失患作,作而无备,死亡不诫,诫在往事,备必慎,备思地,思地慎制,思制慎人,思人慎德,德开,开乃无患。慎德必躬恕,恕以明德,德当天而慎下。下为上贷,力竞以让,让德乃行。慎下必翼上,上中立而下比,争省,和而顺;携乃争,和乃比。比事无政,无政无选,无选民乃顽,顽乃害上。故选官以明训,顽民乃顺,慎守其教,小大有度,以备灾寇。习其武诫,依其山川,通其舟车,利其守务。士大夫不杂于工商,士之子不知义,不可以长幼。工不族居,不足以给官;族不乡别,不可以入惠。为上不明,为下不顺无丑。轻其行,多其愚不知,慎地必为之图,以举其物,物其善恶。度其高下,利其陂沟,爱其农时,修其等列,务其土实。差其施赋,设得其宜,宜协其务,务应其趣。慎用必爱,工攻其材,商通其财,百物鸟兽鱼鳖,无不顺时。生穑省用,不滥其度,津不行火,薮林不伐,牛羊不尽齿不屠。美不害用,用乃思慎,□备不敬,不意多□,用寡立亲,用胜怀远,远格而迩安。于安思危,与始思终,于迩思备,于远思近,与老思和,不备无违,无违严戒。”

  程寤解第十三(亡。今以《御览》397、533及《类聚》所引补75字)

  文王安商,在酆。正月既生魄,太姒梦见商之庭产棘,小子发取周庭之梓树于阙间,化为松柏棫柞。寤惊,以告文王。文王你召太子发,占之于明堂。王及太子发并拜吉梦,受商之大命于皇天上帝。

  秦阴解第十四(亡)

  九政解第十五(亡)

  九开解第十六(亡)

  刘法解第十七(亡)

  文开解第十八(亡)

  文开解第十八(亡)

  保开解第十九(亡)

  八繁解第二十(亡)

猜你喜欢
  道基第一·陆贾
  ●卷四·李纲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八十四·佚名
  卷十·陈均
  二三 闽浙总督钟音等奏购访遗书情形并开列书单呈览折·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七上·袁枢
  卷二十一·张守节
  王守澄传·欧阳修
  《新五代史》简介·欧阳修
  欧阳修传·脱脱
  李如松传·张廷玉
  卷六十七·宋敏求
  卷第卅七·佚名
  十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二·纪事三·冯金伯

    苏轼与少游别词东坡初未识少游,少游闻其将过维扬,作坡笔语题壁於一山寺中,东坡果不能辨,大惊。及见孙莘老出少游诗词数十篇,读之,乃叹曰:“向书壁者定此郎也。”後与少游维扬饮别,作虞美人曰:“波声拍枕长淮晓

  • 第四折·郑廷玉

    (正末上,云)老夫包拯,为这件事用尽心力也呵!(唱) 【中吕】【粉蝶儿】这些时废寝忘食,眼睁睁一宵无寐,坐早衙事事休题。唤张千,刑案里,唤该房司吏。别公事且勿行提,只那桩最耽干系。 【迎仙客】不由我心似痴,意如迷,那桩事不

  • 自叙·万树

    词律自叙 嘅自曲调既兴诗余遂废纵览草堂之遗帙谁知大晟之元音然而时届金元人工声律迹其编着尚有典型明兴之初余风未冺青邱之体裁幽秀文成之丰格高华矩矱犹存风流可想既而斯道愈远愈离即世所脍炙

  • 卷九·白居易

    钦定四库全书 白香山诗集卷九    歙县汪立名编 长庆集九【感伤古调诗五十五首】 西明寺牡丹花时忆元九 前年题名处今日看花来一作芸香吏三见牡丹开岂独花堪惜方知老暗催何况寻花伴东都去未囘讵知红芳侧春尽思悠

  • 卷五十三·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五十三祯祥嘉瑞赋          【魏】刘 邵乾坤交泰嘉瑞降灵皓雉呈其洁质素威效其仁形白兎扬其翰耀黄龙跃其神精章光烈之焞燿显休征之有成昔圣王之降瑞或卓尔而弗经犹着美于篇籍贻

  • 第三回 安饱惊梦·蒲松龄

    张大扶着张老到了家,李氏迎出来说咱爹来了么?那屋里生上火了,先着咱爹烤烤。这天这样冷,你乜身棉袍子着咱爹穿着。张大接过来,给他套上,说咱爹饥困快拿饭来。 [耍孩儿]这天是甚么天,把炕上铺下毡,火少还得加上炭。看咱爹爹肚

  • 越绝卷第十四·袁康

      越绝外传春申君第十七   昔者,楚考烈王相春申君吏李园。园女弟女环谓园曰:“我闻王老无嗣,可见我于春申君。我欲假于春申君。我得见于春申君,径得见于王矣。”园曰:“春申君,贵人也,千里之佐,吾何讬敢言?”女环曰:“即不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三十四·杨仲良

      徽宗皇帝   礼制局   政和三年七月己亥,诏:『礼以辨上下,定民志。自秦、汉以来,礼坏不制。富人墙壁被文绣,倡优借后饰,当世贤者,至于太息,时君世主,亦莫能兴。卑得以逾尊,贱得以凌贵。欲安上治民,难矣!比裒集三代鼎彝、

  • 卷之三百五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第五十八卷 忠节 二·缪荃孙

    苏 州 府 一 三国 吴张 纯张纯,字元基,吴人。父敦,德量渊懿,善文词,为海昏令,有惠化。纯学博才秀,尤励操行。拜郎中,补广德令,治有异绩,擢太子辅义都尉。赤乌十三年,废太子和,纯极谏,权幽杀之。(江南通志)朱 据朱据,字

  • 一○九八 谕内阁纪昀褚廷璋等着分别充文渊阁直阁事或校理·佚名

    一○九八 谕内阁纪昀褚廷璋等着分别充文渊阁直阁事或校理乾隆五十年三月二十九日乾隆五十年三月二十九日内阁奉上谕:纪昀、陆费墀着仍充文渊阁直阁事,阿肃、胡高望着以原衔充文渊阁直阁事。其文渊阁校理一缺,着陈崇本充

  • 王麟阁·周诒春

    王麟阁 字麟阁。年三十八岁。生于北京。已婚。子一。光緖三十年。以官费游美。入北加罗来那大学。习经济学。民国元年。回国。任湖北交涉司科长。民国二年。任烟台交涉员。民国三年至五年。任外交部特派天津交涉员。

  • 卷五·夏良胜

    <子部,儒家类,中庸衍义钦定四库全书中庸衍义卷五     明 夏良胜 撰达道之义 【君臣之常 君臣之变君臣之戒】干彖曰首出庶物万国咸宁朱熹曰圣人在上高出于物犹乾道之变化万国各得其所而咸宁犹万物各正性命而

  •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卷第三·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复次善男子。何缘菩萨生已现大笑相。岂非菩萨以掉举故现是相耶。所谓菩萨生已作是思惟。我欲普令一切众生。悉能同我发菩提心。我当得菩提已。广度众生出轮回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三十五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三十五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使犍度人品中◎四沙门果。谓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或有说。沙门果惟是无为。如毗

  • 竹隐畸士集·赵鼎臣

    二十卷。宋赵鼎臣(约1101年前后在世)撰。赵鼎臣,字承之,自号苇溪翁,卫城 (今四川盐源县)人。生卒年不详。元祐间进士。绍圣中,登宏词科。宣和中,以右文殿修撰知邓州。召为太府卿。鼎臣工诗,才气飘逸。曾往来大名、真

  • 蜀都杂抄·陆深

    深有《南巡日录》,已著录。此乃深为四川左布政使时所录蜀中山川古迹。其论峨眉山当作蛾眉,又力辨禹生石纽为《元和志》之误,颇为有识。其他亦多随笔札记之文。

  • 理学类编·张九韶

    八卷。明张九韶(生卒年不详)撰。张九韶字美和,后以字行,《明史·宋讷传》附载张九韶传,即称张美和,清江(今属江西)人。元末累举不仕。明洪武三年(1370),荐举为县学教谕,迁国子助教,改翰林编修。致仕返回故里,后又征入校书,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