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四上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十四上

朱批陈世倌奏摺

雍正二年闰四月二十七日山东廵抚【臣】陈世倌谨

奏为据实报明事窃【臣】以一介菲材膺封疆重任

皇上之隆恩有加无已而【臣】心之悚惕日夕靡宁【臣】凛

皆过完於二十三日至郑家口遇淮扬大米粮船陆续相衔而至二十五日【臣】至清河县之油坊闻

许停泊至泰安州一带地方蝗蝻【臣】闻陵县知县

闻上慰

惧之至【臣】谨

雍正二年五月初六日山东廵抚【臣】陈世倌谨

奏为遵

旨具奏事【臣】於前月二十八日自临清起行催趱粮艘本月初一日至东平州地方有江南镇江宁国等帮船只已过东昌府闸【臣】於次早闻署浙江布政使佟吉图齎奉

圣谕来省【臣】随星驰回至济南所奉挑濬运河谕旨一道东省漕米积弊一摺前任抚【臣】黄炳奏摺一封【臣】一一跪领讫【臣】看得山东运河在临清以北者则资卫河之水接济虽有浅处随时捞挖昨漳河水发已可通行至闸河之内全资汶水接济闸内河身每年一小挑间年一大挑现在已不至淤

以东八闸全恃微山湖水接济闻年来湖水甚细【臣】於河务未谙容【臣】亲询河湖御史须洲再为奏

闻至黄炳所发钱粮作何开销及奏摺内事件容【臣】一

一详查据实覆

奏【臣】前过德州时访问粮道贺有章居官之处据民

闻其滋阳令刘国英贪婪不法诚如

奏至东昌府一带蝗蝻【臣】遣官查勘据称清平博平

即驰赴济宁一带督催漕运合并

奏明【臣】谨

今漕运现无阻滞尔不必亲往督催矣捕蝗紧要亟宜严督所属毋遗余孽为期

雍正二年五月二十六日山东廵抚【臣】陈世倌谨

奏为恭报领奉

御书扁额事本年五月十七日【臣】在济宁州地方家人

齎捧

御书泰山庙碧霞元君扁额二幅到【臣】随恭设香案叩头只领即送至济南精选良工敬谨镌制俟镌制工竣【臣】亲诣泰山斋沐恭悬另行缮本

奏报合先具摺奏

闻【臣】谨

山川明神为天地正气之所藴结必当恭承恪奉丝毫不可慢忽然徒於在外之威仪上立脚以希求庇佑神不私也全赖一诚字为主尔既为封疆大吏阖省生民所系试遵朕谕而体验之始知此理不诬但愚俗之非礼敬信违道渎媚其风又不可使之滋长此唯在尔默会而已百凡过犹不及均属未当也密之

同日又

奏为遵

旨具奏事窃【臣】蒙

皇上发下条奏东省漕弊一摺【臣】沿路询问知漕项陋规各州县多寡不一运丁需索亦各州县不同州县徵收斛面自加三四以至二斗五升不等又条奏内有旗丁漕米每一千石止收五六百石余皆折色一条【臣】询州县据云从前间有一千石内折米一百石者近年多不敢折惟润耗米全折每石折银一两五六钱席片一项每船五十领每领额徵银一分後旗丁代买每船给银五两渐加增至一百五六十两不等至帮规名色运官书仪旗丁戏酌诚如条奏所云无州县不有其粮道漕规前任佟世禄每石加至六分贺有章到任革去止照旧规收受各州县自四十两起至五六百两止数不画一约计通省共银一万五千余两其余杂费自印烙斛手以至承差皂役不下三十余项欵项繁杂不可缕指总之有一衙门即有一衙门之规礼有一规礼即有一规礼之杂费积习相沿多历年所【臣】沿途访问得其大概先行覆

奏【臣】请抵任後再加详细查明请

旨裁革至粮道贺有章闻其为人才具庸常亦曾裁禁陋规而不能严饬胥役约束旗丁其所收受止伊衙门漕规一项因裁去各州县浮费一百五十余两故无甚狼藉声名【臣】谨据实奏

闻【臣】谨

所奏详悉亦且公当贺有章声名既不至甚狼藉宜训导之令其改勉以观後效

同日又

奏为恭谢

天恩遵

谕覆奏事窃【臣】叨沐

殊恩至隆极厚未有涓埃报效兹复蒙

特赐【臣】辟暑香串丹丸一箧齎捧到【臣】随恭设香案望

圣谕【臣】时已到济宁见河水正长诚恐堤岸冲决随一

路查勘直至台庄略得大概另摺奏

闻至各属凡有蝗蝻之处【臣】遵奉

圣谕即檄各府知府亲往督捕务令尽絶余孽毋损田禾兹据各州县报有称扑灭尽絶者有称飞蝗往来不定现在扑打不致成灾者【臣】未敢凭信即从

会同河臣

题报【臣】一面委鱼台县知县刘元勳星赴济宁拏其

皇上任用至意【臣】谨

所奏俱悉

同日又

奏为查閲河工冒昧陈奏事【臣】於济南府接奉

圣谕随起身前往催趱粮艘於茌平县阻雨一日见河已发水未知沙湾堤岸若何随於十二日绕至沙湾河水长七尺余堤岸亦有冲刷之处随飞檄夀张县知县亲齎银两星夜赴工又檄布政使兖宁道迅速发银给付河官许丰多备桩料以防不虞现在平稳可以上慰

圣怀唯沙湾对岸一为沙河一为赵王河自开州曹州而来其上源甚远至此会聚一处冲入运河而运

五空桥一座原泄运河之涨入於盐河若将沙河

皇上睿虑周详先事预防筑堤蓄水诸法一一举行更无可措一议唯彭口地方上会玉花泉诸水出以济运挟沙而来两岸壅积如山对岸设有三空桥使沙随水流冲出桥外年来亦壅积甚高粮艘至此每苦阻滞上年抚臣河臣会商移此口於北二百四十余丈上筑大坝拦塞旧河另开支河一道以避淤沙用意良善但上源流沙势不能免而支河入运之处又折迤北七十余丈方始入运【臣】愚以为水折则行缓而沙停且对岸无出沙之处恐停积运河之内若将支河口直出运河势更湍急沙可随行於支河对岸仿前人遗制筑三空桥一座使沙冲入对岸湖内则运河无沙垫之虞再韩

目未亲睹冒昧陈

奏伏候

皇上圣裁再前任抚【臣】黄炳估修闸座二十五处桥心中垜一处添建闸一座【臣】沿河閲看有应急修者有应缓修者俱未领帑兴工至帮筑堤岸止东昌府属之聊城博平堂邑三县共领过银九千九百九十八两零现在修筑其余亦未领帑兴工臣将

此时河内水满无从核估所修闸座丈尺物料工程亦须逐层核算而闸内里石一层更须乘修筑之际不时往来查閲方能责其实在若待工完後查勘则已修筑完备难再拆验估算不能确实【臣】意上年奉

旨设立河湖御史衙门稽核工程是其专责可否交与

亲履河干不时稽核庶可兼顾无误伏候

皇上圣裁【臣】谨

知道了

雍正二年六月十六日山东廵抚【臣】陈世倌谨

奏为报明事窃惟东省六郡仰赖我

皇上诚敬格

损田禾【臣】於五月二十七日閲河事竣即从台庄

起身往各属亲查督捕除泰安州知州古今誉膜

之滋阳汶上济宁州青州府属之蒙隂沂水等各州县飞蝗已尽但一经落下即生遗种一县有二三处四五处蝻子生发不等现在竭力设法扑捕登莱青三府兼檄道员徐德俶督察【臣】於本月十三日亲查至红花埠江南界上数十里方回目击

知该县今日【臣】由李家庄至青州府一路查勘督捕即从青州府暂回【臣】署料理秋审事件至运河同知董廷柱【臣】访知该员一切事务皆系伊兄董廷揆及用事家人刘进孝主持【臣】一面委员飞往济宁搜查该员宦囊严挐伊兄董廷揆一面密遣承差至清江浦严挐伊家人刘进孝今伊兄於济宁即时挐住现在严禁查该员亏空河帑一万八千余两兹搜察署内并无存下金银器饰显系伊兄预为运出所当奏

闻请

闻【臣】於十四日据兖州府知府详报曲阜县

至圣庙於初九日被火焚毁【臣】另疏

题报合并奏明【臣】谨

犹幸

五圣祠未毁已据孔传铎奏闻矣朕自另有谕旨雍正二年六月二十五日山东廵抚【臣】陈世倌谨

奏为报明事窃查济兖东青四府蝗蝻实已十去七八各州县现贮所捕之蝗自数十石至数百余石不等其未尽遗种现檄各府亲督地方官弁尽力扑捕务使尽絶不致蔓延现今处处田禾十分茂盛济兖东三府大米每仓斗九分五厘至八分不等麦子每仓斗一钱零五厘至一钱不等青州府小米每仓斗七分五厘麦子每仓斗亦七分五厘价值日平民皆乐业此皆我

皇上敬

天勤民亿万黎庶并蒙时和年丰之福【臣】以目击者据实

闻上慰

圣怀【臣】谨

览奏深慰朕念顷闻四府蝗蝻於五月间忽有无数山雀飞来啄食殆尽等语果有此事乎今日高其位奏称松江地方忽见大阵蝗虫飞集随被乌鸦千万成羣一时食尽无遗云云真属奇事据伊此奏比类而观则尔东省山雀啄蝗之说容或有之尔其确询据实奏闻不可傅会赐尔御书扇一柄只须摺奏不必具本谢恩迩来因诸臣之摺奏繁多手不停批字画较前潦草殊不如法

雍正二年七月十一日山东廵抚【臣】陈世倌谨

奏为据实陈明事窃【臣】於本月初八日至曲阜见

圣庙之大成殿庑门楼寝殿及啓圣殿金丝堂尽毁惟崇圣祠仅隔一垣巍然独存当此风雨震电烈焰焚炽之顷得以保全无恙实我

皇上道法兼隆心源契合特举自古以来未有之旷典

天心默佑特昭显应【臣】仰瞻之下不胜神异部【臣】王景曾於初九日到县择於十二日恭行祭告远近臣民无不感颂

分收成【臣】督各属扑捕蝗蝻不遗余力但经过地方犹间有飞蝗乍起乍集未能全絶乡民环绕【臣】

 

题参【臣】谨

凡地方上顽劣绅衿贡监之流宜严加约束毋邀虚誉而事姑息以滋长刁风亦将此旨传谕吕文樱令其甄别粃莠倘或遇有类豫省之事朕不轻恕尔等也雍正二年七月二十三日山东廵抚【臣】陈世倌谨

奏为钦奉

上谕事窃【臣】接准部咨

命【臣】查询李树德借赈冒销及流抵银谷一案【臣】即檄调各员查询据各州县佥供康熙六十年奉文散赈六十一年陞院黄炳署布政司事於二月内行令各州县备空印册二十本送司攒造赈册报部於各属实赈外加开谷三四千及八九千石不等每石折价银三钱着令解司共计加谷四十一万有零折价银一十二万三千余两俱各解讫是州县已经解银交司今又责令分赔极口称寃【臣】随传李树德面质据称当时因有一十三万亏空未经题明署司回我趁此番赈济令各州县多开谷四十万石便可完项我一时昬昧允了後来此十二万多银子是黄炳收的其实各州县原不应赔等语【臣】质讯之下仰见我

皇上至圣至明无微不照再询李树德亲戚八十余人

情愿正法等语【臣】不揣愚昧请将雍正元年散赈银二十万七千三百三十余两仍照部议着落李树德李元龙陶锦名下三分均赔其康熙六十年赈谷折银二十四万五千一百七十五两零据各州县及李树德俱称前抚【臣】黄炳实收受浮开银

谷价银二千五百六十九两零部议令【臣】会同布

部议着落李树德等赔补查各员现有未清之项自顾不遑请将已题未题无着流抵银三十万六

及居官不好之张振伟滕永祥请俟审定确数追补李树德河工无着之项再已参州县中有将前

至从前州县中有现任他省将亏空留於後任者

雍正二年八月初七日山东廵抚【臣】陈世倌谨

奏为直陈徵漕积弊仰祈

圣鉴事窃查各州县徵收漕粮从前多有额外横徵淋尖踢斛及斛外余米尽数收入又於席上先舖米一二斗然後用斛量收甚有不动斗斛论堆约估作米若干谓之估堆徵收既多起运弁丁亦因以挟制州县多借名色肆行勒索即各衙门官役胥吏亦多索使费苛求无厌总皆出自民间种种弊端难以枚举【臣】今传粮道贺有章面议每石额徵正耗米外加耗羡二斗俱依部颁斛斗平斛响荡斛外席上之米仍归纳户颗粒不许多收嗣後米若更贱则为量加米若价贵则为逓减如此则?条画一弁丁官民俱各有所遵守但一百十九州县卫所【臣】不能一一面谕惟明示晓谕俾远近通知则奸胥不得舞弊而小民不致受困矣【臣】冒昧直陈伏乞

皇上批示遵行再【臣】衙门旧有漕?节?三千二百两

【臣】已谕粮道革除合并声明【臣】谨

此等剔除旧弊之举固属善政但旗丁亦必令其足用方为两全之道凡事不可过亦不可不及惟贵适中至一应陋?不合理者自当裁革其向来相沿日久而无大害者亦不得沽一时之名誉尽行除去致令地方上一切公用犒赏之需竟皆不能办理殊非全美之策也贺有章才具庸常不宜於外任已有旨矣可与汤豫诚再加斟酌务使久远可以遵循至百年而不易者?画而措施之

雍正二年八月二十四日山东廵抚【臣】陈世倌谨

奏为钦奉

上谕事窃【臣】奉

命查询李树德借赈冒销及流抵银谷一案缮摺恭请圣裁钦奉

朱批到【臣臣】遵查康熙六十年赈谷折银二十四万五千一百七十五两零除黄炳应还银两外尚有一十二万二千一百七十五两零自应於李树德名下追赔但李树德现有分赔雍正元年散赈银两又据供有应赔修闸及盐案内银两再将此项着令赔补恐一时不能清完钱粮或致无着请照李树德所开居官不好之张振伟滕永祥及伊亲戚名下共应追赔十一万有零尚缺银一万二千余两应仍於李树德名下追赔仰祈

【臣】查此二项俱系从前各州县或因军需运米赔驼等项帮贴或称修理城垣战船仓厫等项赔垫当时议将俸工捐补流抵交下今俸工奉

旨停捐遂归无着【臣】现在饬查容照案造册进呈御览再【臣】摺奏请将两项流抵无着银两於通省耗羡

内弥补奉

朱批如此弥补似觉过寛当再为斟酌即耗羡亦系百姓脂膏为现任各员之养亷则可岂可填补从前贪吏之亏缺钦此仰见我

皇上爱养黎庶惠恤臣工劝亷惩贪大公至正【臣】祗遵圣谕辗转思维如居官贪婪之李元龙等原着追赔即居官不好之张振伟等亦着追赔其余同时散赈

不致无着是否可行伏乞

皇上批示再李树德帮捐亲戚四十一人名单谨遵奉朱批恭呈

李树德开出其余尚有多员容【臣】查明缮摺密奏诸

旨定夺合并声明【臣】谨

雍正二年九月初四日山东廵抚【臣】陈世倌谨

奏为直陈亏空实数恳

恩展限奏销事窃【臣】於

陛辞日面奉

圣谕山东亏空准【臣】到任为始三年补完钦此【臣】於六月二十一日到任即将历年钱粮逐一清查通计该补银五十七万二千七百五十四两零除陆续补完过流抵银六万七千六百六十五两零实在亏空流抵共银五十万五千八十九两零【臣】与布政使博尔多及各府知府会议以通省耗羡弥补统於三年内可以全完但自雍正元年并康熙六十年六十一年共三年钱粮经前任抚【臣】黄炳题请於今年一齐奏销目下限期甚廹若据实纠参则一百四州县中所存无几若循照往例或揑报己完或开入民欠【臣】实不敢扶同欺罔惟有仰吁

皇上洪恩准【臣】展限一年先将未题之项补完於明年十月雍正元年二年康熙六十年六十一年钱粮一齐奏销其已题流抵等项分别完欠注明册内统於雍正四年岁底全完至耗羡一项每年钱粮以三百万两为率耗羡向来各属参差不齐今以加一八通算约可得银五十四万两【臣】等会议以二十万两弥补亏空以二十万两为各官养廉【臣】仰沐

隆恩何敢复言及此但公捐犒赏等费事不容已【臣】请於此内约存银二万两以?支给藩臬两司各一万两道府州县官或六千四千至一千两通计共二十万两余一十四万两为起解添补及通省公费自此钱粮庶得尽行清楚而大小诸臣感被

圣恩自无不竭诚効力以仰报

高厚矣伏乞

圣慈埀鉴【臣】谨

分划明晰俱属妥协即照所议具本题奏

雍正二年九月十二日山东廵抚【臣】陈世倌谨

奏为遵

旨奏明事窃【臣】前奉

圣谕命【臣】密访邪教首恶一事【臣】查东省邪教有大成无为罗祖空子等名【臣】遣人辗转相托馈以财物假意投教然後得其住址姓名随即选差密拏於鱼台县拏得李万禄於金乡县拏得张焕於单县拏得王天保三人又滋阳县监生郑琮瑞单县刘维翰曾任山西知县俱因康熙四十四年告发邪教经前抚【臣】赵世显审题结案维翰之父混名刘二逹确系邪教头目今已物故维翰因以邪教牵连革职据供并不行教而踪迹尚未尽絶容【臣】确审再行奏

闻总之此辈虽非大奸巨恶别有阴谋而左道惑民罪不得辞【臣】又访得江南邳州五圣堂地方迤西半里有吴滔天者系罗祖教其人物故已五十余年其妻亦故十有余年而至今不葬远近传言金刚不坏伊夫妇忌日四方男妇多至其前焚香罗拜

皇上密谕江苏抚臣严饬地方官查究至奉教男妇各

皇上浩荡之恩於无既矣【臣】谨

同日又

奏为敬陈末议仰祈

圣鉴事窃惟左道惑民律有严禁但倡为邪教聚衆烧香引诱乡愚律例既有明文地方自可查缉未有身为绅士实遵异端声援固结济恶害民如回教之甚者也查回教不敬天地不祀神只不奉正朔不依节序另立宗主自为岁年各府中多有崇祠广宇名礼拜寺俗称回回堂由来已久莫能禁絶所可恶者党羽衆盛到处横行打降逞凶包娼窝盗屠牛剥羊无所不为一旦事发则合党羣起不呼而集缘若辈教中既多同心协力而文武臣僚及衿监书役行舖中莫不皆有其人乡民侧目莫敢谁何【臣】愚以为仕宦各官旣受

朝廷之禄即不宜狥邪党之情衿监诸人己读孔孟之书即不宜遵异端之教他若身充胥役承值公门饭舖歇店招接往来亦不得纠党聚匪致生事端请嗣後出仕绅衿以及诸色人等槩令出教其甘心从教者不许混入仕籍应考充役开张店舖则不必驱逐而党孤势散庶不致固结难解其各处礼拜寺回回堂或悉令拆毁或改立书院或另祀明神似於地方实有禆益如果【臣】言可采伏乞

皇上特颁

此种回教之理原一无可取但其来已久且彼教亦不为华夏之所崇尚率皆鄙薄之即彼教中之稍有知识者十居六七若似有出於不得已之情从无平人入其教门之理由此观之则彼之所谓教者亦不过止於此数非蔓延难量之事至彼之礼拜寺回回堂亦惟彼类中敬奉而已何能惑衆所以自前代至今数百年以来未闻有所作为甚至跳梁不逞也奏中之论皆太过矣朕令汝等严禁新奇眩幻骇人动衆之事如僧道回回喇嘛等教其来已久有何害乎今无故欲一时改革禁除不但不能徒滋纷扰有是治理乎未知汝具何意见也

同日又

奏为钦奉

上谕事窃【臣】准部咨奉

谕旨将河南山东回空粮艘着交与催船官员於十月十五日前催过临清关方好钦此【臣】即檄各该道营卫都司备弁等员接递严催并查明过关船数去後兹据临清关报称九月初三日以前回空漕船山东已过二百三十七只河南及各省已过一千

闻至漕船舵工水手奉

旨清查什军更换一事【臣】行令粮道等转饬各卫所开具各屯军姓名年貌籍贯具结报【臣】责令挑选分班轮流更换并令亲交领运官验明查收若有途中更换及脱逃等弊即令领运官申报以凭严提究处若卫所领运各官扶同揑报察出据实

题参交部议处其作何安插毋致失所之处容【臣】会

闻【臣】谨

知道了

雍正二年九月十七日山东廵抚【臣】陈世倌谨

奏为据实陈情恳

赐解任赴审事窃【臣】接閲邸抄见摺奏黄叔琳案内有海宁陈氏之仆賖欠肉店价银与店家争殴黄叔琳不究陈仆之罪反责店家毙於杖下奉

旨着将军安泰佟吉图从公严察审明具奏【臣】远离家乡耳目不及检察深恐家人在外生事心窃疑虑近接家信始知黄叔琳杖毙之贺茂芳【臣】家人福夀从前曾与买酒角口系雍正元年四月内事时【臣】与【臣】弟世侃同扶父丧正在临清守闸至七月到家後查旧事始知始末【臣】兄弟辈以事虽己往家仆生衅不敢任纵禀奉母命将福夀等责逐至

七十九岁一生小心谨慎惟恐家人稍涉外事有干

保【臣】自接信後魂梦飞越即勉力办事而精神恍惚恐误职守【臣】蒙

皇上殊恩拔擢自应竭蹷奉公何敢复及家门私事只缘母子情殷兼以家人滋事不胜惭惶伏乞

论既彰私情亦慰【臣】惟有奉母朝夕顶祝衔结

隆恩於无尽而已【臣】谨

览奏尔大谬矣此事现在鞫讯是何原委尚未明晰假若即系前案角口起衅审结自有定例不但家下仆人即亲生之子亦难保其必遵约束竟不滋事也尔身任封疆若为此等事遂至精神恍惚因私而废公器量何其褊小黄叔琳自任浙抚以来大负朕恩种种不可枚举朕经严谕数次竟无一字奏覆封还朕谕可恶之极今非专为此一事而发也

雍正二年九月二十三日山东廵抚【臣】陈世倌谨

奏为恭谢

天恩事窃【臣】家人齎摺回曲阜蒙

皇上赐【臣】哈密瓜一圆【臣】恭设香案叩头谢

恩祗受讫【臣】因估计工程将竣於本月十三日自曲阜前赴南阳查勘湖堤又直抵台庄兼勘闸座【臣】见河工各员实皆尽力诚如

圣鉴查独山湖堤【臣】同须洲逐节亲閲签验因於运河西岸取土值粮艘回空南下一日之中掣拽浮桥

题今再加查勘现在拆修加帮容【臣】另疏题覆其运河之水五尺有余回空粮艘可以遄行惟彭口支河一处略浅未免稍滞而现在并无停阻至前抚【臣】黄炳会同河臣所估应修闸?堤岸共需银二十七万两有零【臣】以为宜酌其缓急陆续兴修今先将最坍陷者二闸今兖宁道一面备料一面核

议令【臣】会商【臣】愚以为兵可百年不用不可一日无备今海晏河清礮台诚为虚设而沿海防卫总宜严密议於紧要十九处所添兵廵哨以资保障其余量减数名拨防紧要礮台仍不必撤已将议稿咨覆镇臣合并奏明【臣】谨

沿海防卫所见甚是全在尔等文武大吏斟酌合宜筹画尽善具题到日朕再为裁定耳

吴襄所题部覆一摺留中矣

雍正二年十月初一日山东廵抚【臣】陈世倌谨

奏为报明事窃【臣】凛遵

圣谕催趱回空粮艘务於十月十五日以前全数催过临清【臣】分委各员逐节严催查自九月二十七日以前漕白两船已过德州者共四千三百三十一只尚有未入东省船一千一百余只现在直隶静海县一带地方【臣】谨据实

奏明又九月二十九三十日俱皆得雨据兖州府附近州县报有二三寸四五寸不等现在天气连阴重云四布谅各处俱得沾被合并奏

闻【臣】谨

据奏漕船已过十之七八当兹秋耕之後得值时雨沾润土膏於来年麦禾均为有益朕心深慰

同日又

奏为敬效愚诚仰祈

圣鉴事窃本年七月中海潮偶溢江浙沿海地方田禾

不无稍损致厪

宸衷即饬督抚诸臣发仓赈济复特宣

圣谕於河南山东二省各买米六万石运交江苏抚臣

平粜仰见我

皇上如天之仁已饥已溺之思时切

次远者转运维艰若於一处采买恐价値一时昂贵【臣】分饬东兖二府所属沿河一带州县酌量多寡分买复遴委府佐随买随收陆续运交俟各员买运报到【臣】不时奏

皇上赈济万姓欢呼【臣】桑梓关情接有【臣】母查氏家信

念【臣】阖家感沐

圣恩至隆极厚即捐糜顶踵无由仰报涓埃愿捐银四万两以备赈济现在家中措办令【臣】弟世侃具呈交送藩库令【臣】代

奏【臣】不揣冒昧谨缮摺奏

闻伏祈

圣慈恩准施行【臣】谨

此事俟浙抚具题到日再定尔等为地方绅宦遇此等事量力捐助公私兼济亦属通情顺理之举候朕另为斟酌

雍正二年十月初四日山东廵抚【臣】陈世倌谨

奏为恭承

圣训叩谢

天恩事窃【臣】因家仆沽酒起衅一事仰吁

圣慈容【臣】解任赴质蒙

皇上圣谕指示【臣】跪读之下且感且愧惶汗无地【臣】本

不敢以家门私事妄干

天听祗缘【臣】母查氏年届八旬一生小心畏愼今因家

人角口涉入

钦案年老胆怯惊忧无措【臣】闻信惶惑不觉一时恍惚

器量褊小实如

圣谕至【臣】职分所在一切应行事宜照常料理不敢以

私废公兹奉

恩谕感极涕零【臣】惟有竭蹷供职勉矢公尔忘私之义

而已【臣】谨望

阙叩谢

天恩【臣】谨

此一案已据审明竟系尔家人之事黄叔琳如此负朕诚非人类盐案一事更属可笑黄叔琳自贻伊戚固无足惜朕初登大宝断不能为伊屈法寛宥误用之咎朕实抱愧耳

同日又

奏为遵

旨回奏事窃【臣】因戴思讷殉父一事罔知大义冒昧请

旌干渎

宸听罪不容逭蒙

皇上高天厚地之恩不加严谴

命【臣】明白回奏跪读之下弥切悚惶谨将前後实情伏

地奏

闻缘思讷自幼失母随父在京未尝一日暂离少年幸得科第举动不免矜傲其学问文章原无表表出衆诚如

圣谕一无可取但伊闻讣後一切身家货利弃之度外伊父所有余赀尽寄伊兄分拨妻子在旁漠不一顾惟决意欲随父於地下自奉天回京即至吕祖祠吁祷期於梦中一见音容在寓或解佩刀或取腰系屡欲自裁时学【臣】吴襄方舘其家委曲开导不止一次是其愚性不解闻讣便决并非於舟中欲奸仆妇与【臣】妹角口始有此举抵家两月防之甚密絶不复言迨扁舟谢唁仅随三两小童乘其不备自经舟次【臣】以揆之於礼虽未合宜而一片苦情实为可惨伏思

圣朝加意节孝即不合例者亦得立祠因不揣愚昧妄为陈情若果有奸污不孝之事不独大失检点且罪在欺罔更无可逭【臣】虽至愚亦断不敢出此祗因思讷身後家庭分产不均频年构怨【臣】妹与甥【臣】父现留养在苏谗口腾谤情或有之但【臣】冒昧渎

奏罪实难辞伏乞

皇上敕部议处【臣】不胜惶恐待罪之至【臣】谨

此举尔大误矣向後凡类斯等事其以此常加警惕更勿蹈轻率冒昧之咎他人何可倚恃惟当勉励自修耳朕念尔祖父根基惜尔之才情故简拔而委任之然施恩虽在於朕而能承受与否则在尔自为之天难谌命靡常获罪於天无所祷也慎之一字宜终身诵之毋间特谕

雍正二年十月十五日山东廵抚【臣】陈世倌谨

奏为钦奉

上谕事窃【臣】凛遵

圣谕将河南山东回空粮船於十月十五日前催过临清关【臣】随严饬各员分路逐节挨催从前所过船只已经具摺

奏明今据临清关委员报称各省回空尾帮船已於本月十三日全数过临清讫通计过船五千零九只【臣】仍委游击傅为斗等星夜催出东境赶赴新运所有尾帮全数过关日期理合奏

闻【臣】谨

览奏朕甚嘉悦此番催趱粮艘之兵弁察其最服劳奉公者当量加奬赏以鼓励将来

雍正二年十二月初一日山东廵抚【臣】陈世倌谨

奏为恭报得雪日期事窃东省蒙

皇上敬勤昭格雨阳时若十一月十七日省城得雪寸余其济南东昌兖州各府属州县俱报得雪相同又二十七日晚至二十八日同云密布洒雪缤纷【臣】委员四乡查看各得雪三四寸又登州府所属各州县十一月初六初七及十一十二等日各报得雪四五寸不等而宁海州文登县得雪至一二尺此诚来岁丰稔之兆理合恭报上慰

皇上宵旰勤民至意【臣】谨

冬雪如此可谓应时之瑞但百凡只宜据实无隐若稍涉粉饰以图迎合不特於国家治理毫无益处且令天下後世窃笑我君臣为何如耶勉之慎之

雍正二年十二月初八日山东廵抚【臣】陈世倌谨

奏为

圣德优容如天【臣】心惭感无地谨具摺

奏谢

天恩事窃【臣】家人生事一案因奉

圣谕严切【臣】恐惧忧惕适调任布政使博尔多入京引见【臣】以同年旧好乞其代【臣】奏明惶恐负罪下情本属

愚昧私见兹博尔多传

谕蒙

皇上圣慈曲赐保全令【臣】嗣後小心谨慎毋得妄行【臣】

本一介昬愚毫无知识蒙

皇上天恩数月之内自词臣擢任封疆似此

隆遇实出

圣明特逹之知【臣】外任未谙屡蹈愆尤又蒙

皇上时加训谕格外矜全是【臣】之身命始终曲成皆赖圣主恩施【臣】万不敢妄行自干严谴【臣】唯有勉竭驽骀

捐糜顶踵以冀仰报

高厚之恩於万一而已【臣】谨望

阙叩谢

天恩【臣】谨

知道了实心敬信朕之训诲而改过自新或冀善全始终若疑信兼半志虑不纯恐将来噬脐莫及也今在祸福岐路之间在尔审择而行之

朱批谕旨卷二十四上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七 寇洛 李弼 弟标 于谨 子实·令狐德棻
  卷一百二十·列传第十七·柯劭忞
  卷二百五 治平二年(乙巳,1065)·李焘
  卷一百九十四 嘉祐六年(辛丑,1061)·李焘
  五代春秋 全文·尹洙
  第四十八回 陷长沙马希萼称王 攻晋州刘承钧折将·蔡东藩
  元经卷一·王通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八·佚名
  卷二十七·傅恒
  史记集解卷六十一·裴骃
  ·论海洋弭捕盗贼书·丁曰健
  卷四十九·杨士奇
  隋纪八 恭皇帝下义宁元年(丁丑、617)·司马光
  卷一百八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萧某·唐圭璋

      萧某,度宗时太学生。   沁园春   讥陈伯大御史   士籍令行,伯仲分明,逐一排连。问子孙何习,父兄何业,明经词赋,右具如前。最是中间,娶妻某氏,试问于妻何与焉。乡保举,那当著押,开口论钱。   祖宗立法于前。又何必更

  • 卷一·王琦

    钦定四库全书李太白集注卷一钱塘 王琦 撰古赋八首大鹏赋【并序 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

  • 石门诗钞·吴之振

    释德洪谒狄梁公庙九江浪粘天,气势必东下。万山勒回之,到此竞倾泻。如公廷诤时,一快那顾藉。君看洗日光,正色甚闲暇。使唐不敢周,谁复如公者。古祠苍烟根,碧草上屋瓦。我来春雨馀,瞻叹香火罢。一读老范碑,顿尘看奔马。斯文如贯

  • 卷一百十二·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一百十二目録草虫类谢兴宗惠草虫扇【宋司马光】和圆机题草虫【宋晁说之】雍秀才画草虫七物【宋苏轼】观居宁画草虫【宋梅尧臣】题草虫扇【宋陈造二首】草虫扇【宋范成大】戏题常州草虫

  • 附刻臣諡类钞后序·鲍应鳌

    国朝用汉制帝諡皆称孝又袭唐故以字繁为贵要不离于天道文武间有惜孝字及武字者坤仪冠孝而聨称奉慈逊嫡而均字或益之过而青宫之号羡于诸王或损之深而兴宗之名几于追废意者礼时为大古人所以贵阙疑也洪武诸王不避荒厉之属

  • 五四七 谕内阁《开国方略》着大学士阿桂同办·佚名

    五四七 谕内阁《开国方略》着大学士阿桂同办乾隆四十三年十月初四日乾隆四十三年十月初四日内阁奉上谕:国史馆恭辑《开国方略》,着大学士 公阿桂同办。钦此。(军机处上谕裆)

  • 汉纪十三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元封二年(壬申、前109)·司马光

    汉纪十三汉武帝元封二年(壬申,公元前109年) [1]冬,十月,上行幸雍,祠五;还,祝祠泰一,以拜德星。 [1]冬季,十月,汉武帝巡幸至雍,祭祀于五;回长安后,祭祀泰一神,并叩拜“德星”。 [2]春,正月,公孙卿言:“见神人东莱山,若云欲见天子。”天子

  • 七·钱穆

    上面述说中国史上社会演变一个大体的轮廓,这是完全依据历史客观事实,经过分析综合而来的。但最近期的中国社会,在此一百年来,又开始变动,而且愈变愈剧,还未见有转向停止安定的迹象。这不得不特地再加以叙述。 首先是中西双

  • 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司马迁

    【索隐】:景帝子十四人,一武帝,馀十三人为王,汉书谓之“景十三王”。此名“五宗”者,十三人为王,其母五人,同母者为宗也。孝景皇帝子凡十三人为王,而母五人,同母者为宗亲。栗姬子曰荣、德、阏于。【索隐】:阏音遏。汉书无“于

  • 十一年·佚名

    (乙巳)十一年清道光二十五年春正月1月1日○癸亥,上詣昌德宮,行眞殿茶禮,徽定殿行禮,仍詣太廟展謁。1月2日○甲子,詣崇政殿,親傳太廟春享香祝。○中批,以李謙在爲吏曹參議。○以白殷鎭爲三道統制使兼慶尙右道水軍節度使。○以李

  • 卷二【起隐公三年尽五年】·杜预

    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达疏经三年春王二月已巳日有食之注无传日行迟一岁一周天月行疾一月一周天一岁凡十二交会然日月动物虽行度有大量不能不小有盈缩故有虽交会而不食者或有频交而食者唯正阳之月君子忌之故有

  • 分身集会品第二·佚名

    尔时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狱处分身地藏菩萨。俱来集在忉利天宫。以如来神力故。各以方面与诸得解脱从业道出者,亦各有千万亿那由他数。共持香华来供养佛。彼诸同来等辈。皆因地藏菩

  •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十三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十三卷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迦叶菩萨品第二十四之三善男子。智不具足凡有五事。是人知已求近善友。如是善友当观是人贪欲嗔恚愚痴思觉何者偏多。若知是人贪欲多者。即应为说不净观法。嗔

  •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十三·子璇

    长水沙门子璇录论生灭相者。以立义分中云。是心生灭因缘相。于中生灭与因缘。已如上释。今则分别相之一字。故言复次。然是生灭家之相。故兼言也。略显疏相生灭者。分别染净念虑三世。人我见爱贪嗔炽然。览而可别。故

  • 参同一揆禅师语录·超琛

    嘉兴大藏经 参同一揆禅师语录一揆禅师像赞参同一揆禅师语录序古德云只贵子见地不贵子操履此极则语也盖自威音以后迄于尽未来际未有舍见地而谈禅道者其如错会者率以半青不黄承虚接响妄谓一切不碍菩提苦哉兹见参固尼一

  • 素问识·丹波元简

    医经著作。8卷。日本丹波元简 (廉夫) 撰于日本文化三年(1806年)。作者撷取《素问》72篇(除7篇大论与刺法、本病论) 之精要,摘录王冰、马莳、吴崑、张介宾等注家之言,及朱丹溪等学术见解,参考经传百氏,对《素问》某些

  • 汉武故事·佚名

    《汉武故事》二卷,《隋书·经籍志》始见著录,作者不详。《旧唐书·艺文志》入乙部起居注类,《新唐书·艺文志》书名作《汉武帝故事》。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于作者始称“世言班固撰”,故《宋史·艺文志》从之,径

  • 圆圆曲·吴伟业

    清诗。七古。吴伟业作。见《梅村家藏稿》卷一○。陈圆圆,明末名妓,声色甲天下,后为镇守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之妾。李自成攻占北京后,陈圆圆被俘。吴三桂闻讯后,勾引清兵入关,遂演成明朝彻底灭亡,清贵族入主中原的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