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简介

《啸亭杂录》为清代掌故史料笔记。正录十卷,续录五卷。清昭槤撰。昭槤(1776—1829),姓爱新觉罗,号汲修主人、檀樽主人。清宗室,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代善后裔。嘉庆七年(1802)封不入八分辅国公,授散佚大臣。十年,袭礼亲王爵。二十年,以凌辱朝臣、苛增田租、滥用非刑拷打下人等罪被告发,诏革去王爵,作为闲散宗室圈禁三年。次年特旨提前释放,然再不获重用。道光二年(1822),赏宗人府候补主事。郁郁不得志而终。为人好交游,通诗文,博览古今史书笔记,尤熟于清代朝章国故。

《啸亭杂录》杂记道光初年以前清代政治、军事、经济、典章制度、社会习俗和人物遗闻轶事,并略涉前朝兴亡得失之故,内容十分丰富。其中不少皆得自作者亲闻亲见,可补正史之阙。如卷六“癸酉之变”记嘉庆十八年(1813)天理教徒林清等攻入皇宫,遭到镇压之过程,系作者亲历之事;卷四“孝感之战”谈清军在湖北孝感与白莲教起义军作战事;卷七“木果木之败”述清廷平定大金川战事,俱出自参与战事的明亮之口。这些记载,不仅较为详备,且都具有第一手资料的价值。

书中涉及最多的:第一,人物逸闻。凡帝王、宗室贵戚、文武官员、文人学士,乃至剑侠村妇,无不娓娓而谈,特别是对那些名臣或名流,虽时有褒奖失实处,但也有一些地方敢言人所不敢言,披露他们的阴私。如卷四“黄文襄”记始终深受皇帝宠任的黄廷桂,在介绍了其种种干练行为以后,指出:“然性阴刻,督江时,值上南巡,公逼诸乡绅,命各出重赀办演灯彩,而不为之上达。”“又与雅将军尔吉善不睦,故阴绝其粮,使其士卒饥馁。”记乾嘉考据家王鸣盛,则谓其性极贪财,“所著书多慷慨激昂语,盖自掩贪陋也”(续录卷三《王西庄之贪》)。其余如叙法式善之吝啬致富,以及张廷玉、洪亮吉、孙嘉淦、高士奇等事迹,均有助于我们知人论世。第二,关于清代典制的记载,如卷二“本朝内官之制”、卷四“领侍卫府”、卷六“銮仪卫”、卷七“王府官员制度”、“木兰行围制度”、卷十“理藩院”,续录卷一“御营制度”等述各种宫廷设置或规制。续录卷一和续录卷三录有关当时服饰、赏赐、宴请、祭祀等掌故,以及卷七“宗室小考”、“宗室婚嫁”、“宗室任职官”、卷九“八旗官学”、“满洲跳神仪”、“满洲嫁娶礼仪”、卷十“八旗制度”等论清廷及满洲各种制度习俗,皆足参考。第三,对于乾隆以前边疆战事的记载。如卷四“金川之战”、卷三“记辛亥败兵事”、“西域用兵始末”之叙清廷平定金川和经营新疆等战事。卷五用整整一卷的篇幅,叙述了清代前期中缅关系史,十分详明。

作者生活在清统治由盛转衰的乾隆、嘉庆、道光年间,故书中有不少内容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演变动向。如论清统治集团日趋骄奢腐败的情况说:“近日宗室蕃衍,入仕者少,饱食终日,毫无所事。又食指繁多,每患贫窭,好为不法之事,累见奏牍。盖宗室习俗倨傲,不惟汉士大夫不肯亲昵,即满洲亲戚,稍知贵重者,亦不肯甘为之下。惟市井小人,日加谄媚,奉为事主,宗室乐与之狎,一朝失足,遽难回步。”(续录卷四《宗室积习》)帝王的生活尤为奢糜,乾隆帝下江南时,地方富户“进奉上方水陆珍错至百余品,其他王公近侍以及舆儓奴隶,皆供食馔,一日之餐,费至十余万”(续录卷二《本朝富民之多》)。对于朝中权贵如和珅以及地方疆吏的贪贿成风,书中也作了相当记载。在卷十“湖北谣”中,还录下了一则百姓讽刺地方大官僚的民谣:“毕不管,福死要,陈倒包。”斥责总督毕沅无所事事,巡抚福宁“天资阴刻”,广纳贿赂,布政使陈望之专门找人差错,“务使下属倾囊解橐以赠,然后得免”。卷四“关税”记载了直隶省官员为私利而不断加重关税,将乾隆十八年(1753)的四百三十三万,提高到乾隆六十年的八百四十六万,以后为中饱私囊又“日加苛敛,以致商贾倾家荡产,裹足不前,乃使物价昂贵,于民生大有亏损”。

《啸亭杂录》所记也有一些传闻失实处,如续录卷四“完立妈妈”条以为“完立”乃“万历”的音转,即明万历帝之母,其实“完立”是满语“木偶”之意,指满人供奉的神像。又如卷十“书光显寺战事”一条,系据其外祖父绰尔铎行状而来,魏源以为“颠倒草错,于地势贼情军事,无一相应,宜删去”(《圣武记》)。但总的来说,此书记事较严谨,与其他同类笔记比较起来,尤少“鬼怪诡涎之语”。魏源的《圣武记》、李桓的《国朝耆献类征》和民国时修纂《清史稿》,都从中取得不少材料。李慈铭也称其“所载国朝掌故极详,间及名臣佚事……其中爵里字号,间有误者,而大致确实为多,考国故者莫备于是书矣”(《越缦堂读书记》)。

书成于道光前期,初以抄本流传,各本卷数不一,或称正、续录各十卷,或续录仅三卷。光绪元年(1875),醇亲王奕��请人将正录十卷、续录五卷之抄本删为正录八卷、续录二卷,于六年刊行,是为九思堂刻本。宣统元年(1909),上海图书公司复将端方所藏正录十卷、续录三卷之抄本铅印出版,称《足本啸亭杂录》。1980年中华书局以后者为底本,校以他本,并将启功所藏《啸亭续录》第四、第五两卷抄本补入,标点出版,此为目前最完备之本。

猜你喜欢
  卷十一·毕沅
  ●卷下·刘敏中
  圣安本纪卷之三·顾炎武
  ●卷一·李纲
  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 二、谨慎行事,乞请皇上睿鉴·雍正
  第五十七回 葬太后陈球伸正议 规嗣主蔡邕上封章·蔡东藩
  第五十二回 守安庆仗剑戮叛奴 下南昌发兵征首逆·蔡东藩
  提要·舒赫德
  ●卷三十五·赵翼
  ◎中学万年·李定夷
  光启·周绍良
  监国纪·查继佐
  罗贯传·薛居正
  卷一百三十五·杨士奇
  卷二十·曾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花草蒙拾·王士祯

    往读花间、草堂,偶有所触,辄以丹铅书之,积数十条。程屯阝强刻此集卷首,仆不能禁,题曰花草蒙拾。盖未及广为扬榷,且自鬼童蒙云尔。○温韦非变体州谓苏、黄、稼轩为词之变体,是也。谓温、韦为词之变体,非也。夫温、韦视晏、

  • 小孩·周作人

    一个小孩在我的窗外面跑过,我也望不见他的头顶。我在这些时候,心里便安静了,反觉得以前的憎恶,住着许多乌鸦,又有许多看不见的麻雀,但于我还很寂静。仿佛是朝阳中的一部音乐。他的脚步声虽然响,他们每天成群的叫,东边一株大树

  • 卷四百七十三·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七十三蚌蛤类【附蛎 蚝 蚶 蛏】四言古蚌赞          【晋】郭 璞万物变蜕其理无方雀雉之化含珠怀珰与月亏盈协气晦望五言古咏螺蚌         【宋】谢惠连

  • 列传第六十九 夷貊下·李延寿

    东夷 西戎 蛮 西域诸国 蠕蠕东夷之国,朝鲜爲大,得箕子之化,其器物犹有礼乐云。魏时,朝鲜以东马韩、辰韩之属,世通中国。自晋过江,泛海来使,有高句丽、百济,而宋、齐间常通职贡,梁兴又有加焉。扶桑国,在昔未闻也,梁普通中有道人称

  • 卷八十五·列传第二十三·世宗诸子·脱脱

        ◎世宗诸子   ○永中 永蹈 永功(子璹) 永德 永成 永升   世宗昭德皇后生显宗、赵王孰辇、越王斜鲁。元妃张氏生鄗王允中、越王允功。元妃李氏生郑王允蹈、卫绍王允济、潞王允德。昭仪梁氏生豫王允

  • 寓圃杂记上·王锜

    松江蒋黄门用和在京师时, (「松江蒋黄门用和在京师时」,明纪录汇编本作「松江将董用和在京师时」。)其寓舍与于侍郎谦相对。用和生子,亲友致贺礼,定日会客,先已发书。至日,宰牲陈设已毕,忽闻于公丧母,举哀于家。用和曰:「于公有

  • 大事记卷十一·吕祖谦

    宋 吕祖谦 撰汉孝景皇帝二年冬十二月有星孛于西南【夲纪】令天下男子二十始傅【夲纪】春三月甲寅立皇子徳为河闲王阏为临江王余为淮阳王非为汝南王彭祖为广川王发为长沙王【以通鉴修】夏四月壬午太皇太后薄氏崩【通

  • 第三十六册 天聪五年三月至四月·佚名

    第三十六册 天聪五年三月至四月十三日,以送行孔果尔老人礼,汗召入宫内,杀一牛、四羊,备六麅之肉,列筵三十,宴之。十五日,科尔沁部孔果尔老人还。汗乃诸贝勒送至十里外。於蒲河岗,杀二牛、七羊,宴之。赐老人物件之数:带韂雕鞍一

  • 卷十四·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十四宋 徐天麟 撰礼八【吉礼】庙祭京师自高祖下至宣帝与太上皇悼皇考各自居陵旁立庙又园中各有寝便殿日祭於寝月祭於庙时祭於便殿寝日四上食庙岁二十五祠【如淳曰月祭朔望加腊为二十五晋灼曰

  • 论语集注序说·胡广

    论语集注序说史记世家曰【新安陈氏曰司马迁史记有孔子世家朱子纂其要于此】孔子名丘字仲尼【新安陈氏曰孔子父祷于尼丘山而生孔子故以为名若字】其先宋人【孔子六世祖孔父嘉为宋督所杀纥遂迁于鲁】父叔梁纥【下没反

  • 提要·王晳

    【臣】等谨按春秋皇纲论五卷宋王晳撰自称太原人其始末无可考陈振孙书録解题言其官太常博士考龚鼎臣东原録载宋真宗天禧中钱惟演奏留曹利用丁谓事称晏殊以语翰林学士王晳则不止太常博士矣玉海云晳撰春秋通义十二卷据三

  • 第十一章 6·辜鸿铭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辜讲孔子祖国一位掌权的贵族部长(季康子)问孔子,他的学生中哪位真正学识渊博。孔子回答:“原来有颜回;他是个真正学识渊博的人。但是他风华正茂

  • 卷十一·顾栋高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类释卷十一国子监祭酒顾栋高撰释农器耜説文曰耜耒下耓也耒耜上句【音钩】木也古者耒耜皆以木为之易斵木为耜揉木为耒濮氏曰周颂有略其耜畟畟良耜以起土者言之祭义天子诸侯躬秉耒以手所执柄言之【臣】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七·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胜慧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五佛告舍利子。云何诸菩萨以法观法念处。谓诸菩萨以圣慧眼得见诸法。于中入解。乃至菩提道场。观诸法性。如微尘许悉无

  • 卷第三·雷庵正受

    嘉泰普灯录卷第三 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臣)僧 (正受) 编 南岳第十一世(临济七世) 南源慈明楚圆禅师法嗣 隆兴府黄龙普觉慧南禅师 信之玉山人。族章氏。童龆深沈。年十一去家。师事定水智銮。尝侍銮行次。见祠庙。辄

  • 卷第十三·永觉元贤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十三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编 序上 建州弘释录序 弘释录者。录能弘释氏之道者也。斯道自金人见梦。白马西来。代有作者。大弘其教。以故。千灯竞照。辉映今古。浩浩乎。莫可纪也。其在我建。则六朝以

  • 周易程朱传义折衷·赵采

    元赵采撰。三十三卷。《四库全书》本。此书用孔颖达《周易正义》之本,节录程颐《周易程氏传》及朱熹《周易本义》之说,并增列程、朱《语录》有关《易》说于前,而各以己意附说于后,谓之“折衷”。全书大旨,虽以宋代义理之学

  • 般泥洹经·佚名

    闻如是,一时佛游於王舍鹞山。从大众比丘。比丘千二百五十。时摩竭王阿阇世。与越祇不相得。众臣议言:越祇自恃国富民众。地沃野丰多出珍宝。不首伏我。当往攻伐。国贤大臣名曰雨舍。梵志种也。王命使行。稽首佛足。敬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