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谢让传

谢让字仲和,颍昌人。幼年时聪明好学,壮年叙为宣慰司令史。又选为令史,调至河间等路转运盐司任经历。

过去在军籍的盐户,全部除名,按人口为定额运盐,后雇旧户代为煮盐,工钱很少。谢让说:“军队削籍为民,应同原盐户共同服役,不能少给工钱,造成困难。今后雇工必多付工钱才行。”原先,逃走的人家依照命令按户口纳盐,因此,豪强设法不交,造成困难户更困难。谢让命令按物力多少,决定缴纳等级。

提拔为南台御史后,举荐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哈剌哈孙答剌罕可任御史大夫,山东廉访史陈天祥可任御史中丞,右司员外郎高日方可任御史。有人弹劾江浙省臣听诏不恭以及违法之事,帝派使臣与让一同察问。被劾者承认了错误,诏令谢让与他们同去朝廷,大家都很担忧,谢让坦然若无其事,台纲因此更加严肃。

大德年间,诏令谢让为陕西行御史台都事,有权决定御史封事、文移。又召回朝廷任中书省右司都事,升迁户部员外郎。当时东胜、云、丰等州遭灾,官府害怕求领郡买粮有人从中取利,关闭了买卖,朝廷得知,谢让立即禁止,指出关闭有罪,三州的百姓因此保住生命的人不少。

四年,授宗正府郎中,提拔为监察御史,升迁中书省右司员外郎,出任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当时广西两江岑雄、黄圣许等,多次互相仇杀,是一边患。谢让说“:这帮人可用怀柔不能用武力,放宽法令牵制,使他们不致专横。若用中原百姓去争不毛之地,不是长久的打算。”于是写榜告示,以分化他们。湖广宣慰使张国纪要在江南收夏税,谢让极力说明其危害。升为河南行省左右司郎中。这时江淮驻军二十余万,亲王镇守扬州,以两淮税收作为军费,并从湖广、江西水道运粮以补充不足。这一年总计将近三十万石,谢让请求卖掉三十万引淮盐供给军队饮食费用,免去远运的劳累,对公私都有利。

至大元年(1308)转任户部侍郎。京仓主管账目的官吏以粮仓多缝隙,长久下雨米易坏,请求在米上盖糠秕,实际上是想将糠秕混入米中,分给手艺人及守卫。谢让看出他的意图,用庄稼秆换去糠秕,除去奸诈。二年,升西台治书侍御史。三年升治书侍御史,未上任,又改任枢密佥事,不久升户部尚书。仁宗在东宫,因让是先朝老臣,召见让赐酒,表示关怀。四年改任刑部尚书。

仁宗即位,加封正议大夫,入宫叩谢,又赐一杯酒,谢让尽情喝下。帝说:“有人说老尚书不饮酒,为什么喝了?”谢让说:“君赐酒不能不饮。”一会儿,醉得站不稳了,命人扶出。原先,尚书省掌权的大臣设法陷害留守郑阿尔思兰,并籍没了他的家产,尚书省撤销了,而这桩冤案还未昭雪,谢让了解此事,把抄家的财物还给他。帝有令:六部有难确定的事,必须同谢让商议后报皇上。户部改变钞法,礼部讨论礼文,谢让都参知。刑部有案,让未署字就盖官印,属官害怕,私自仿让签署,事情发现,谢让认为关系不大,且怜悯吏会因此而罢官。于是看着字说:“是我签署的。”他竟是如此宽厚。让上奏:“古今天下都有规章来辅助治理,堂堂圣朝难道无法令做准则,使官吏凭感情用事,百姓遭受毒害。”帝称赞并采纳了这意见。于是命中书省纂集典章,令谢让任校正官,赐给他青鼠裘服一套、侍宴服六套。

朝廷因吏多办事迟缓,斥责官署案卷未能按照规定办理,令下达后谢让说:“刑狱不是钱、谷、官吏任免之类的事,即使多费些时间还怕定案不准,怎么可以一切都按通常的规矩行事?”于是告诉宰相,宰相说:“尚书说得对。”升陕西行省参知政事,不久,授给西台侍御史,又授侍御史。延..四年(1317)十月卒,享年六十六岁。赠正奉大夫、河南行省参知政事,追封陈留郡公,谥号宪穆。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七十二·刘昫
  卷一百九十·毕沅
  卷二十九·谷应泰
  卷二·王世贞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七·杨士奇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九·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七·佚名
  卷之二百二十·佚名
  第三九六佥禀同治十一年四月初三日一二二一二--五·佚名
  ●附·文秉
  晋纪三十 烈宗孝武皇帝下太元十七年(壬辰、392)·司马光
  卷七十六·雍正
  卷八十三·赵汝愚
  ●目录·刘衡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377 ·佚名

    王柏 和易岩春雪韵 腊前雪,春半雪。 颠倒失其时,相去逾一月。 一月不争多,燠寒异厥罚。 垤户当坚凝,阳气乃舒发。 草木既萌动,龙蛇起窟穴。 万物欣向荣,狞风夜狂悖。 晓鸡噤不鸣,但见窗间白

  • 卷三百五十三·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五十三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东斋吟藁陈岘字夀南温州平阳人淳熙十四年中博学宏词科赐进士出身官中书舎人直学士院饮翁常之宅分韵得友字杖屦随春风邂逅得良友行行西域道触目尽花

  • 卷一·佚名

    续拾全唐诗续拾卷一庾抱咏史得韩非说难徒有美,孤愤竟无申。定是名伤命,非关犯逆鳞。 【见《十万卷楼丛书》本唐释皎然《诗式》卷三。】陈子良学小庾体拂簟承花落,开帘待燕归。 【见《四部丛刊》本《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

  • 卷四百二十六·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二十六白居易新乐府【幷序 元和四年为左拾遗时作】序曰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断为五十篇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於意不系於文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其辞质

  • 御选明诗卷五十九·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五十九五言律诗十李攀龙同皇甫膳部寒夜城南咏月片月挂遥岑层城曳素隂寒分空树浄影落御沟深结冷悲征笛匀霜上砧西园芳宴后白雪复谁吟白雪楼诸郎难得意非是敢沈冥拙宦无同病清时有独醒千家寒雨

  • 國朝獻徵錄卷之九十一·焦竑

      福建二(知府 推官 知州 知縣 教授 訓導)   ◆知府   胡延平壽昌傳(楊士奇)   建寧府知府芮麟傳   福建建寧府知府張瑛傳(實錄)   汀州府知府張公寧傳(太學志)   福建興化府知府潘公琴墓碑(李東陽)   興

  • ●簷曝雜記卷二·赵翼

    ○杭應龍先生余十餘歲,頗能作時文,如明隆、萬間短篇,一日可得四、五首。先府君子容公觀其文義,謂他日不患不文,而經書尚未盡讀,遂不令復作,專以讀經為業。十四歲始發筆為之,輒有發揮處。十五歲,先府君見背。余童騃,專弄筆墨作詩

  • 卷之一百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三·王明清

    ●卷三○蜀中大族犯高宗御名,各易其姓太上皇帝中兴之初,蜀中有大族犯御名之嫌者,而游宦参差不齐,仓卒之间,各易其姓。仍其字而更其音者,勾涛是也。加金字者,钩光祖是也。加纟字者,纟句纺是也。加草头者,苟

  • 目录·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春秋大事表目録    春秋卷一时令表【附旁通诸经七种】尚书 毛诗 易经 周礼 礼记论语 孟子卷二之一朔闰表隠  桓  庄卷二之二朔闰表闵  僖  文卷二之三朔闰表宣  成

  • 张鹤龄、张延龄传·张廷玉

    张鹤龄、张延龄,张峦之子。张峦,孝宗敬皇后的父亲。弘治四年(1491)封寿宁伯。皇太子立,进为侯。死后赠昌国公,其子鹤龄嗣侯爵位。弘治十六年,次子延龄也由建昌伯进为侯爵。鹤龄兄弟都非常骄横,纵家奴强夺百姓田地房屋,劫狱,多

  • 贾应春传·张廷玉

    贾应春,字东阳,真定人。嘉靖二年(1523)进士。授官南阳知县,迁和州知州。调入朝廷任刑部郎中,历任潞安、开封二府知府。迁陕西副使。还未赴任,河南巡按陈蕙弹劾贾应春贪婪,贾应春被贬任山东盐运同知,陈蕙也因而受贬。过了很久

  • 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佚名

    【提要】 这是古人尊重法治的名篇。卫君就是付再大的代价,也要使国家的法令得到彰现,使法治精神能够教化民众,使为政者树立信用。中国传统中尚且如此推崇法治,何况现今吸收西方法治精神的当代社会呢? 【原文】 卫嗣君时,胥

  • 卷三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三十九国用考【一】【臣】等谨按经国之用博矣而足用之要术有三焉曰生之有道取之有制用之有礼而已本朝自开国以来崇本抑末敦实去华无徵发期会以病农无奇技淫巧以病工无加征重税以病商贾即偶

  • 十三 “大上海”的计划与实施(1926)·胡适

    丁在君在民国十五年(1926)二月南下,参加&ldquo;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rdquo;的&ldquo;卫灵敦中国访问团&rdquo;的会议。据辛丑(1901)条约原定的十三国赔款比率表,英国所得的赔款比例居第四位,占全数百分之十一有零。(俄国第一,占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 乙未春正月戊午朔,滁师乏粮,诸将谋所向,子兴言计多失。上数谏之,子兴不听。上郁郁,因致疾。 一日,议出师,遣人召上,上以疾辞;召至再三,乃力疾往。子兴命定计,上曰:“困守孤城,诚非计。今欲谋所向,惟和阳可

  • 卷第十二·朱熹

    明道先生语二戌冬见伯淳先生洛中所闻刘绚质夫录「纯亦不已」,天德也;「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三月不违仁」之气象也;又其次,则「日月至焉」者矣。「一阴一阳之谓道」,自然之道也。「继之者善也」,出道则有用,「元者善之长

  • 心术下第三十七·管仲

    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冶。正形饰德,万物毕得,翼然自来,神莫知其极,昭知天下,通于四极。是故曰:无以物乱官,毋以官乱心,此之谓内德。是故意气定,然后反正。气者身之充也,行者正之义也。充不美则心不得,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