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12

太祖建隆元年夏四月,北汉主刘钧自将兵至潞州赴李筠。筠兵败,北汉主惧,引师归。

(八)[九]〈据《宋史》一《太祖纪》、薛《鉴》改。〉月,昭义节度使李继勋焚北汉平遥县,俘获甚众。晋州钤辖荆罕儒复率众攻汾州,为北汉大将郝贵超所袭,战死。罕儒骁将,帝痛惜之,斩其部将不用命者二十馀人。

三年二月,北汉侵潞、晋,守将击走之。

乾德元年秋七月,汉宿卫殿直王隐、刘昭、赵峦等谋逆,伏诛。辞连其枢密使段常,北汉主出常为汾州刺史,寻缢杀之。初,北汉主宠姬郭氏,医僧之女也,僧与嫠妇通而生姬,有殊色。北汉主嬖之,将立为妃,常以所出非偶,恐贻笑邻国,北汉主乃止。姬之昆弟姻戚又多抑而不用,故咸怨常,因谮杀之。死非其罪,国人怜之。

八月,王全斌攻取北汉乐平,诏以为平晋军。契丹救之,不及。

九月,北汉以契丹攻平晋军,洺州防御使充西山巡检郭进救却之。进御下严毅,帝遣戍卒,必谕之曰:“汝辈谨奉法。我犹贷汝,郭进杀汝矣。”尝有军校自西山诣汴,诬讼[进]〈据《续纲目》、薛《鉴》补。本卷下文校改未注依据者同此。〉不法事。帝诘知其情,送进,令杀之。会北汉来侵,进语其人曰:“汝敢论我,信有胆气。今贳汝罪,汝能掩杀敌兵,当即荐汝;如败,可自投河东。”其人踊跃赴战,大(至)[致]克捷。进即以闻,乞还其职,帝从之。

北汉主自潞州之败,日惧宋师至,以赵文度为相,又召抱腹山人郭无为及五台山僧继颙参预国事。未几,文度、无为议论不协,北汉主出文度守汾州,而无为独相,机事悉以委之。

契丹主以书贻北汉主曰:“尔不禀我命,擅改年号,助李筠,杀段常,其罪有三。”北汉主引“父为子隐”谢之。初,北汉与契丹岁使不绝,自是契丹使不来,而北汉使往则见留,群臣悉以使北为惧。北汉主乃命从子侍卫亲军使继文请命,亦被拘。继文,崇之嫡孙,魁梧有气局,沈毅寡言,契丹主亦厚礼之。

二年二月,昭义节度使李继勋侵北汉辽州,克之。初,继勋屡败北汉兵,至是,帝遣曹彬会继勋合兵入北汉境,攻其边邑及辽、石州。继勋大败北汉兵于辽城下。北汉辽城刺史杜延韬危蹙,籍部下兵三千人降于继勋。契丹以六万骑来援,又击走之。

三月,北汉耀州团练使周审(王)[玉]〈据《宋史》一《太祖纪》、又四八二《北汉世家》改。〉等来降。

四年,北汉复取辽州。

五年,北汉将阎章、樊晖各以砦来降。

开宝元年秋七月,北汉主钧殂,养子继恩立。初,世祖女适薛钊,生继恩;再适何氏,生继元。二子初幼孤,世祖以钧无子,命养为子。钧尝谓郭无为曰:“继恩巽软,非济世材,恐不能了我家事,将奈何?”无为不对。至是,病笃,召无为付以后事。继恩既嗣位,怨无为初不助己,且恐其专政,加守司空,外示优礼,内实疏之。

八月戊辰,遣李继勋将兵伐北汉。初,帝尝因谍者谓汉主曰:“君家与周世仇,宜不屈。今我与尔无所间,何为困此一方人也?若有志中国,宜下太行以决胜负。”汉主遣谍者报曰:“河东土地甲兵不足以当中国,然我家世非叛者,区区守此,盖惧汉氏之不血食也。”帝哀其言,谓谍者曰:“为我语钧,开尔一生路。”故终钧世不加兵。至是,闻其卒,遣李继勋等以禁军伐之。

北汉主初立,宋兵已入其境,乃遣刘继业、马峰等领军扼(围北)[团柏]谷。峰至铜锅河,李继勋前锋将何继(钧)[筠]〈据《宋史》二七三本传改。〉击破之,斩首三(十)[千]馀级,遂夺汾河桥,薄太原城下,焚延夏门。

九月,北汉主欲逐郭无为,畏懦不能决。月馀,供奉官侯霸荣率十馀人,挺刃入阁,反扃其门。时继恩独处丧次,见之惊起,绕屏还走,霸荣以刃揕其(背)[胸],杀之。无为使人梯屋入,杀霸荣。继恩立才六十馀日,并人疑无为授意于霸荣,亟杀之以灭口。无为与群臣议立继恩之弟继元,参议中书事张昭敏独曰:“少主非刘氏,故嗣位不终。今宜立宗姓,以慰民望。世(宗)[祖]嫡孙继文,久留契丹,历险阻,宜迎立之,可以固宗社,结敌援。”无为不从,以继元易制,遂立之。

十一月,北汉主遣使告即位于契丹,且乞师。契丹主遣挞烈将诸道兵救之。帝亦遣使赍诏谕北汉主令降,约以平卢节度使授之。又别赐郭无为诏,许以邢州节度使。无为得诏色动,劝北汉主纳款,北汉主不从。初,帝使谍者惠璘伪称殿前指挥使,负罪奔北汉,无为知其(诈)[谋],使为供奉官。及宋兵入境,璘即奔赴,至岚谷,候吏获送太原,北汉主使无为鞫之,无为释不问。有李超者,知璘奸状,上告,无为怒,并超斩之以绝口。李继勋等闻契丹兵来,皆引归,北汉因大掠晋、绛二州。

北汉主继元妻段氏常以小过为孝和后郭氏所责,既而病卒。继元疑后杀之,后方缞服哭孝和帝于柩前,继元遣其嬖臣范超执而缢杀之。宫中嫔御遭罹逼辱,无复嫌间。世祖十子,镐、锜、锡最有贤行,继元听群小之谮,幽囚之,未逾年皆死。

二年三月,帝以李继勋等师还无功,谋再举,以问魏仁浦曰:“朕欲亲征太原,何如?”仁浦曰:“欲速则不达,惟陛下重之。”帝不听,命继勋等将兵先赴太原,以光义为东京留守,自将发汴。三月,至太原。筑长连城围之,立砦于城四面:继勋军于南,赵赞军于西,曹彬军于北,党进军于东。北汉刘继业等乘晦突门,犯东、西砦,战败而遁。帝又命壅汾、晋二水以灌城,汉人大恐。郭无为复劝北汉主出降,汉主不从。一日,因宴群臣,无为痛哭于庭曰:“奈何以空城抗宋百万之师乎?”引佩刀欲自刺,冀动众心。汉主遽降阶执其手,引升坐而止。

夏四月,契丹复救北汉,帝度其必由镇、定救太原,使韩重赟倍道兼行赴之。又闻其分道,一自石岭关入,召何继筠逆击,授以方略。继筠遇契丹兵于阳曲,大败之,斩首千馀级。重赟亦先阵于嘉山,契丹兵自定州西入,见旗帜,大骇欲遁,重赟急击,大破之,擒其首领三十馀人。帝命以所获契丹俘示于城下,城中丧气。宪州判官史昭文、岚州刺史赵文度各以城降。

闰五月壬子,帝班师。时契丹主遣韩知璠册立北汉主。知璠习知戎备,在围城中,昼夜督察,尽心固守。帝命水军载弩环攻,骁将石汉卿等多战死,北汉兵亦屡败。夜半,忽传呼“汉主出降”。帝将开壁门,将作使赵(遂)[璲]〈据《宋史》四八二《北汉世家》、《续纲目》改。〉曰:“受降如受敌,讵可中夜轻出?”已而果谍者。契丹复遣南大王者将兵援北汉,东西班都指挥使李怀忠曰:“敌势已困,若选劲兵急攻,破在旦夕。”都虞候赵廷翰请先登,帝壮之,俾率众攻城。战不利,怀忠中流矢几死。时帝师顿于甘草(池)[地],〈据《宋史》二五八《曹彬传》、《续纲目》、薛《鉴》改。〉会暑雨,军士多疾,太常博士李光赞上书请班师。帝以问赵普,普亦以为然。乃分兵屯镇、潞,徙北汉民万馀户于山东、河南而还。北汉主籍宋所弃军储,得粟三万,茶、绢各数万,丧败之馀,赖此少济。

太原之围,南城为汾水所陷。郭无为谋出降,因请自将夜击宋。北汉主信之,选精甲千人付无为,自登(七)[延]夏门〈据《长编》改。〉送之。无为行至北桥,值风[雨]晦冥而止。至是,阉人卫德贵告其事,且言无为献地之谋,踪迹屡露,反状明白,不可赦。北汉主乃杀之以徇。

三年春正月,契丹韩知璠自太原归,言晋阳多梗而刘继元无辅。政事令(赵)[高]〈据《辽史》八五本传,高勋初封赵王,此时已改封秦王,故删。〉勋亦言:“我与晋阳,父子之国,先君以一怒而尽拘其使,甚无谓也。”契丹主乃尽索北汉使者,凡十六人,厚礼而遣之。仍命刘继文为平章事,李弼为枢密使,俾辅继元。继文等久留契丹,复受其命归秉国政,左右皆谮毁之,北汉主乃出继文为代州刺史,李弼为宪州刺史。

是年,北汉主以僧继颙为太师兼中书令。继颙本刘氏孽子,以宗姓授鸿胪卿,尝游华严,见地有宝气,乃于团柏谷置银场,募民凿山,官收十之四,继颙自督,所获即倍于民。时北汉主多内宠,继颙献首饰数百副,北汉主大喜,遂有是命。

六年十二月,北汉主杀其弟刘继钦。初,北汉主为大内都(检)点[检],父钧以其幼弱,命刘继钦副之,委以禁卫。北汉主立,亲旧多所诛放,继钦遂谢病请罢。北汉主曰:“继钦但事先帝,岂肯为我尽力耶?”乃黜居交城,寻遣人杀之。北汉主性残忍,凡臣下有忤意,必族其家。自帝亲征及遣将攻伐,因之杀伤不可胜计,大将张崇训、郑进、卫俦、故相张昭敏、枢密使高仲曦等,先后俱以谗见杀。

九年八月,帝令党进、潘美、杨光美、牛思进、米文义率兵分五道以攻太原,又遣郭进等分攻忻、代、汾、沁、辽、石等州。诸将所向克捷,进败北汉兵于太原城。北汉主急求救于契丹,契丹主遣其相耶律舒救之。师还。先是,帝尝微行过赵普,与普谋下汉。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以为然,故虽连年攻伐,至城下,辄退师。

太宗太平兴国四年春正月庚寅,帝议伐汉,薛居正等多以为不可,惟曹彬力赞之,帝意遂决。乃以潘美为北路都招讨使,帅崔彦进、李汉琼、刘遇、曹翰、米信、田重进军,分四面攻太原城。又以郭进为太原石岭关都部署,以断燕、蓟援师。

二月甲子,帝自将伐汉。

三月乙未,汉求救于契丹,契丹遣耶律沙为都统,敌烈为监军,帅师赴之。至白马岭,与都部署郭进遇。沙欲阻涧以待后军,敌烈不从,渡涧迎战,未成列,进薄之,契丹大败,敌烈等皆死。会耶律斜轸兵至,进引师退,沙得免。田钦祚护石岭屯军,恣为奸利,进不能禁,屡形于言,钦祚憾之。进武人,刚烈,战功高,钦祚数加凌侮,进不能堪,遂缢而死。钦祚以卒中风眩闻。帝悼惜良久,赠安国节度使。左右皆知而无敢言者。寻诏以牛思进代之。

夏四月,帝发镇州。行营都监折御卿分兵攻岢岚军,下之,遂取岚州。汉人于隆州依险筑城以拒,帝遣军使解晖、折彦赟等先发兵围之,继遣尹勋往,城遂陷。

庚午,帝次太原。时潘美等屡败汉兵,进筑长连城围太原,矢石交下如雨。汉外援不至,饷道又绝,城中大惧。帝至,督战益急,城无完堞。帝虑城陷杀伤者众,诏谕继元降。使者至城,守陴者不纳。帝亲督诸将士进薄城下,列阵于前,蹲甲交射,矢集城上如猬毛。

五月,汉指挥使郭万超逾城出降,继元亲信之臣多亡,城中危急。帝复诏谕继元速降,当保终始富贵。诏虽入城,而诸将锐攻不可遏。帝犹虑城陷害良民,麾兵少却。甲申,继元乃夜遣客省使李勋奉表乞降。诏许之,因至城北,张乐宴从臣于城台。明日,继元率官属缟衣、纱帽待罪台下。帝释之,赐袭衣、玉带,召使升台。继元叩首谢罪。诏授特进、检校太师、右卫上将军,封彭城郡公,赐赉甚厚。命刘保勋知太原府。凡得州十、军一、县四十一。帝作《平晋诗》,命从臣和。又授汉相李(挥)[恽]〈据《宋史》四八二《北汉世家》改。〉以下官有差。诏毁太原旧城,改为平晋县,以榆次县为并州。遣使分部徙太原民居之。纵火焚太原庐舍,老幼趋城门不及,焚死者甚众。

陈邦瞻曰:宋之受制夷狄,由失燕、蓟。其不能取燕、蓟,失在先下太原。昔王朴与周世宗谋取天下,欲先定南方,次及燕,最后乃及太原。盖燕定则太原直罝中兔耳,将安往哉!太祖、赵普雪夜之言,亦朴遗意也。太宗一日忘其本谋,急于伐汉,尽锐坚城之下,仅能克之。师已老矣,复议攻燕,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缯。一败而没世不振,再举再失利,皆由太宗不知天下之大势,倒行求前,以致顚蹶也。

猜你喜欢
  卷五十一 荆燕世家第二十一·司马迁
  列传第四十七 良吏·姚思廉
  卷六十·志第三十六·礼十四·张廷玉
  ●卷八·魏泰
  北虏纪·张瀚
  卷之三百八十五·佚名
  卷之八百二·佚名
  一○○ 谕内阁纪昀陆锡熊校书勤勉着授为翰林院侍读以示奖励·佚名
  钦定兰州纪略卷十一·阿桂
  卷一·吕中
  ·中元约·丁曰健
  卷七十四上 袁绍刘表列传第六十四上·范晔
  武悼杨皇后传·房玄龄
  第一章 革命思想的勃兴和孙中山先生·吕思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伯瞻·隋树森

    李伯瞻,蒙古名彻彻干。又作薛彻干,汉名屺,字伯瞻,号熙怡。居于龙兴(今江西南昌市)。其先姓于弥氏,世为西夏国主,唐末赐姓李。父世安,累官至中书平章。泰定间(一三二四——一三二八)官翰林直学士,除中议大夫。

  • 卷十六·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十六黄华山主王庭筠【二十八首 补十三首】庭筠字子端熊岳人父遵古字仲元正隆五年进士仕为翰林直学士才行兼备道陵所谓昔人君子者也子端早有重名大定十六年甲科文采风流照映一时歴

  • 卷三百三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三十七韩愈北极赠李观北极有羁羽南溟有沈鳞川源浩浩隔影响两无因风云一朝会变化成一身谁言道里远感激疾如神我年二十五求友昧其人哀歌西京市乃与夫子亲所尚【一作向】苟同趋贤愚岂异伦方

  • 卷二十 漢紀十二·司马光

      起昭陽大淵獻(癸亥),盡重光協洽(辛未),凡九年。   孝武皇帝元狩五年(癸亥、前一一八年)   春,三月,甲午,丞相李蔡坐盜孝景園堧地,葬其中,當下吏,自殺。   罷三銖錢,更鑄五銖錢。於是民多盜鑄錢,楚地尤甚。   上以為淮陽,楚

  • 卷之一百八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卷之四十·佚名

    光绪二年。丙子。九月。戊午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丁亥皆如之。内记○谕内阁。古尼音布等奏。请饬催副都统赴任等语。吉林阿勒楚喀。捕务紧

  • 卷九十三·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九十三歌颂【十三】万夀恭颂九章【谨序】两江总督【臣】孙士毅【臣】谨案河图天地之数皆五五位得合积五十有五其间八卦成列积八八而重之象在中爻亦在中

  •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八·佚名

    琉球法司官上荷兰公使加白良禀 面商机务 论日本要约琉球 类译日本新闻纸论琉球事 大臣染疾 书日本新闻纸各论后 论中朝宜加意保护东瀛各小国 恭录上谕 水手被获 恭录谕旨 署闽抚吴(赞诚)奏恭报内渡日期片(元月二十日京报

  • 卷十·楼昉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两汉诏令钦定四库全书两汉诏令卷十宋 林虙 编西汉十成帝【四十七】赦天下诏【建始元年二月】廼者火灾降于祖庙有星孛于东方始正而亏咎孰大焉书云惟先假王正厥事羣公孜孜帅先百僚辅朕不逮

  • 卷之二  皇明本紀(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皇明本紀,一卷,黃虞稷千頃堂書目·史部·別史類著錄,撰者失名。) 大明皇帝,濠、泗州人也,姓朱氏,世為農業。母太后陳氏,夜夢一黃冠自西北來,至舍南麥場中麥糠內取白藥一丸,置太后掌中,太后視漸長,黃冠曰:「好物,食之。」太后應而吞

  • 跋·萧奭龄

    昔刘知几专心诸史。不遗杂记小书。谓史之名杂。其流有十。司马光作通鉴。采杂史二百余种。盖小录之书。皆托即日当时之事。求诸国史。最为实录。唐宋士夫。留心记注。尊信传闻。必着所本。次柳氏旧闻、涑水纪闻两书。

  • 王制篇第九·荀况

    请问为政?曰: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不待政而化。分未定也,则有昭缪。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故奸言,奸说,奸事

  • 第九章 公金行·梁启超

      凡全地之金行皆归于公,无有私产。立金行部于公政府,即度支部。分立于各度小政府,为总金行,下至于各地方自治局有分金行,各工厂、作厂、农场皆有小金行。凡全地商店、铁道、汽船、电线、邮政、飞船之所入,皆归于总金行,

  • 卷五·刘瑾

    钦定四库全书诗传通释卷五元 刘瑾 撰诗朱子集传齐一之八齐国名本少昊时爽鸠氏所居之地【孔氏曰爽鸠氏司冦也爽鸠鹰也鸷故为司冦主盗贼少昊以鸟名官其人之名氏则未闻也】在禹贡为青州之域周武王以封太公望东至于海西

  • 卷八十·道世

    △六度灾第八十五(此有六部)△布施部第一(此别一十一部)▲述意部第一夫布施之业,乃是众行之源。既摽六度之初,又题四摄之首。所以给孤独园,散黄金而不颰;须达王,施白象而无惜。尚能济其厄难,忘己形躯。故萨埵投身以救饥羸之命,尸

  • 四分律卷第二十四(二分之三明尼戒法)·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三十舍堕法之二◎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偷罗难陀比丘尼有檀越,晨朝着衣持钵诣其家语言:“我须酥。”彼言:“可尔。”即买与之。既买酥与,而言:“我不须酥,须油。”彼言:“可得。”彼即

  • 公笃相法·陈公笃

    该书文笔流利、用语准确、论述详尽,说理条理分明,很有层次,像剥竹笋,一层一层剥去外壳,尽行相学的至高境界。其相学自成体系,内容十分精辟、见解深刻,重视实用和实际验证,凡在实践中能验证的古代相书,都囊括无遗。该书对达摩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