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

宿州有睢阳驿,凡以睢水在其南也。然古睢阳,乃今归德州,即张许死节之地。予过而问焉,屡更河患,亦既漫漶矣。正统间,予同县人卫君庸知州事,尝采辑史传文集为《唐忠臣录》,己巳年刻之,后正德己巳翻刊,人以为有数。正统有土木之变,正德逆瑾之变,在明年庚午八月,盖六十之数云。夫文献之废兴,非特有数,亦抑有世道焉? 

予观唐之盛莫过于贞观、开元,其时文章则燕、许、沈、宋,字画则欧、虞、褚、薛,皆温润藻丽,有太平气象。天宝以后,多事之日,则杜工部、颜鲁公出焉,其辞翰非不雄伟俊拔也,而流离死亡之祸具见。弘治末,予初登朝,土大夫之贤者,皆喜习颜书、学杜诗,每与亡友王韦、钦佩论之,钦佩以为非佳兆。孝皇宾天,逆瑾乱政,辛未、壬申之间,霸州盗起,攻城破县,杀戮甚惨,至烦两路用兵;而川蜀之盗尤烈,竭天下之力,仅能克之。于是,鲁公之忠节,工部之诗史,亦略仿佛睹矣。呜呼,学术可不慎哉! 

李宪副梦阳,字献吉,号空同子,弘、正间名士,与予交好。尝约献吉游吴,卜居,予将入梁访族,二十余年未酬也。嘉靖己丑秋,献吉寻医,渡江留京,润一两月,予适有延平之行。是岁除日,献吉下世。予赴晋阳,以庚寅三月二十一日经汴城而西,望几筵一恸而已。其子枝,字伯材,以《空同子》八篇来贶,燃灯读之,重为之流涕。内《论学?下篇》一条书:“刘阁老言:‘李杜事微失旨。’”刘名健,字希贤,号脢庵,洛阳人,相孝庙首尾二十年,相业甚可观,素以理学自负。予乙丑登第,为庶吉士,与众同谒公于安福里第,公告诸吉士曰:“人学问有三事:第一,是寻绎义理以消融胸次;第二,是考求典故以经纶天下;第三,却是文章好。笑后生辈,才得科第,却去学做诗。做诗何用好,是李杜李杜也,只是两个醉汉撇下许多。好人不学,却去学醉汉。”其言如此。虽抑扬之间不能无过,然意则深远矣。 

予为庶吉士时,谒东山先生刘公大夏,时雍公诲予曰:“初入仕,不可受人知,知己多,难立朝矣。只如朋友,若两三人得力者,自可了一生;过多,则晚年受累。”今五十有四,发种种矣,益知其言之有味。尝见周密公谨所记赵德庄诲赵忠定曰:“今日于上前得一二语奖谕,明日于宰相处得一二语褒扬,往往丧其所守者,多矣。”乃知古人造就后进者,每如此。 

予自延平赴山西,过润时,邃翁南门。未久,相见,劳苦外无他语,但道:“子行得无受炎凉乎?”予笑曰:“不至是,小人炎凉之态可处,君子祸福之心可怜。”翁首肯之曰:“有是,有是。” 

吾松姚蒙先生善医。时邹都堂来学巡抚江南,访而召之,以医生见。邹公素严重,姚有口眼歪斜发动疾,公心轻之,问曰:“汝亦有疾。”对曰:“有风疾。”曰:“既有风疾,何不医之?”曰:“是胎风。”公即引手令其诊脉,姚退却不前,再命之,再却。公始曰:“诊脉须坐。”呼座坐之,姚乃方脉。既毕,公问之,姚叙病源一二,公亦知医,颔之。最后,姚曰:“大人根器上别有一窍出汗水。”公大惊曰:“此予隐疾,甚秘,汝何由知?”姚跪曰:“以脉得之,左手关脉滑而缓,肝第四叶有漏洞,下相通。”既久,公始改容,谢之,乃求药。姚曰:“不须药,只到南京便好。”以手策之曰:“今是初七,得十二日可到。”公曰:“知之矣。”即治行,果十二日晨抵南京,入会同馆而卒。吁,亦神哉!其孙举人湘,字清之,向在长安,为予道此。可见前辈技能难及。 

召佃之名,亦自宋贾似道公田始。咸淳戊辰正月,改官田为召佃,召人承佃,自耕自种,自运自纳,与今法虽不同,而其来有所自矣。 

文潞公富贵福寿,古今无比。致仕归洛时,年已八十,神宗见其康强,问:“卿摄生亦有道乎?”潞公对:“无他,臣但能任意自适,不以外物伤和气,不敢做过当事,酌中恰好即止。”神宗以为名言。夫有所享者,必有所养,灯笼锦事,想亦出于倾陷者所为。予乡前辈陈晚庄先生,名肃,字惟敬,清修之士。一日衣绯窄袖袍会席,一士大夫素豪侈,揽之曰:“何不改作?”先生正色曰:“我福薄,恐难胜。”其人曰:“文潞公如何是,岂知有所享者必有所养也。” 

加耗二字,起于后唐,明宗入仓,见受纳主吏折,阅,乃令石取二升,为鼠雀耗。我太祖则每斗起耗七合,石为七升,盖中制也。江南粮税,每石加耗已至七八斗,盖并入杂办,通谓之耗,意不止于鼠雀为也。近时,巡抚乃于田亩上加耗,则渐失初意矣。五季汉隐帝时,王章为三司使,始令更输二斗,谓之省耗,当时人怨之,史亦谓章聚敛刻急,胡致堂推本其杀身以为兴利之戒。 

猜你喜欢
  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范晔
  卷二百四十四·列传第三·宗室一·脱脱
  卷四百九十二 列传二百七十九·赵尔巽
  卷第一百五十·胡三省
  ●鲁纪年(行朝录之四)·黄宗羲
  第二回 侈东封海上求仙 肆南游江中遇险·黄士衡
  卷之一千九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四·佚名
  两朝纲目备要卷十五·佚名
  钦定兰州纪略卷十五·阿桂
  卷一百十六·司马迁
  庶人李佑传·欧阳修
  奥屯忠孝传·脱脱
  唐纪六十九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上之下乾符四年(丁酉、877)·司马光
  卷一百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初集卷十·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十古今体一百十三首【壬戌三】川陕总督尹继善奏进新麦荐新遵古制土物贡遐方既用验农事还宜以彘尝味甘端胜芡色白比於霜更喜烽烟息千家饼饵香【西陲用兵有年近始宁辑云】京城篇昔年洛阳陌当日

  • 卷四百五十一·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五十一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八十五 杨旦 送龎元化参政分韵得突字 天台古名郡夙称豪杰窟君负迈往气沼视溟与渤释褐拜青琐棱棱峭风骨每怀先事忧徙薪喻

  • 补遗卷六·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厯代赋彚补遗卷六都邑晋国赋【有序        明】张鳯翼余谫陋无能为乡国重亦不能以文重乡国客有难晋国天下莫强焉者一时不能对退而广子厚晋问为赋以识之至踳驳挂漏则才识之所不逮也粤若稽古晋

  • 前集卷九·孙存吾

    钦定四库全书元风雅前集卷九     元 傅习 编高若凤题朱进士御赐诗忆昔霓裳清梦还广寒宫殿鬰防岏神龙久矣乘云去犹有骊珠落世间游白鹿洞书院碧瓦参差俨杏坛白云深鎻洞门闲不宗朱氏元非学防到匡庐方是山十里松风

  • 序·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全唐诗録序在昔诗教之兴本性情之微导中和之防所以感人心而美謡俗被金石而格神祗故大舜以教胄子乐正以造俊秀盖自二帝三王之世固已然矣文武成康之际王泽洽颂声作洋洋乎洵足以继薫风之操并卿云之奏也自

  • 一○三九 谕依限完竣暨逾限未竣各书之总裁纂修等着交部分别劝惩·佚名

    一○三九 谕依限完竣暨逾限未竣各书之总裁纂修等着交部分别劝惩乾隆四十九年七月二十日乾隆四十九年七月二十日奉旨:前据各馆总裁将纂办各书奏明立限完竣。兹令军机大臣详加查核,内如《满洲源流考》,《日下旧闻考》、《

  • 刘遂清传·薛居正

    刘遂清,字得一,青州北海人,后梁开封尹刘寻阝的侄子。父亲刘琪,以鸿胪卿身份退休。刘遂清小时聪颖仁惠,开始时,事奉后梁担任保銮军使,历任内廷各司使,唐庄宗进入汴州,没有改任他的职务。明宗继承皇位,加封检校尚书仆射,任为西都监

  • 汉纪二十三 孝成皇帝上之下阳朔三年(己亥、前22)·司马光

    汉纪二十三 汉成帝阳朔三年(己亥,公元前22年) [1]春,三月,壬戌,陨石东郡八。 [1]春季,三月,壬戌(疑误),东郡坠落八块陨石。 [2]夏,六月,颍川铁官徒申屠圣等百八十人杀长吏,盗库兵,自称将军,经历九郡。遣丞相长史、御史中丞逐捕,以军兴

  • 卷一百六·宋敏求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唐大诏令集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六宋 宋敏求 编政事制举处分举人勅处分制举人勅孝悌力田举人不令考试词策勅建中元年试制举人策问贞元元年贤良方正科策问又博通坟典科策问又试洞

  • 附卷一·佚名

    尚清王嘉靖年間,爲紋船使事,遣天界寺月泉長老、世名城主良仲到薩州。【年月不傳】又爲紋船使事,遣薜氏賀章【後曰江洲】到薩州。【年月日不傳】尚永王萬暦五年丁丑,爲紋船使事,遣天界寺修翁和尚到薩州。【月日不傳】〔萬暦

  • 卷五十(昭二十一年,尽二十三年)·孔颖达

    【经】二十有一年,春,王三月,葬蔡平公。夏,晋侯使士鞅来聘。(晋顷公即位,通嗣君。○顷音倾。)宋华亥、向宁、华定自陈入于宋南里以叛。(自外至,故曰入。披其邑,故曰叛。南里,宋城内里名。○披,普彼反。)[疏]注“自外”至“里名”。

  • 经礼补逸原序·汪克宽

    六籍之阙也久矣而礼为甚汉兴区区掇拾于秦火之余而淹中古经旋复散失所存者十有七篇而已周官虽后出而司空之篇竟莫得补二戴所又徃徃杂以秦汉之纪然则学者之欲覩夫成周三千三百之目之全固亦难矣冝乎其学之寥寥而莫讲也

  • 卷十四·李光坡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述注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述注卷十四安溪 李光坡 撰士虞礼第十四郑目録云虞犹安也士既葬其父母迎精而反日中祭之于殡宫以安之○疏曰案此经及记皆云庙目录云祭之于殡宫者庙则殡宫也故郑注士丧礼

  • 卷十二(竺法护译)·佚名

    △密迹金刚力士会第三之五尔时密迹力士。谓寂意曰:菩萨往诣佛树以成佛道。如来至真未转法轮。开导众生巍巍如是,所化无量。多於初发行道时心。及坐佛树所济众生。岂可呰哉。以故知之。当作是观。若有菩萨坐在法床。疾近

  • 卷八·佚名

    △菩萨雲集妙胜殿上说偈品第十之二尔时善慧菩萨。承佛神力普观十方。以偈颂曰:妙哉佛世尊,无量诸如来。离害心解脱,自度能度彼。正见世间灯,如实不颠倒。无量无数劫,积德故见佛。诸行空无实,凡夫谓真谛。一切无自性,皆悉等虚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八·澄观

    疏。十句文下释文不释总句者。有二意。一以下别成总义故。二者前生起中已显意故。谓菩提心依于大悲为根本故。亦即瑜伽四因之中。大悲因也。疏一增上。大疏文有八。一标名。即经智慧增上智导前悲所以先辨。二细行苦下

  • 大唐秦王词话·诸圣邻

    又名《大说唐全传》、《唐 传演义》。章回小说。明诸圣邻著。八卷六十 四回。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认为:“殆为最早 的鼓词。”按此书目录前所题“重订唐秦王词 话”。各卷前又分别题“按史校正唐秦王本传”、 “按

  • 金光明经文句记·知礼

    凡十二卷。宋代知礼撰述。又作金光明文句记、光明文句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本书随文解释智顗之金光明经文句。其初,知礼之师义通宣讲金光明经文句时,门徒竞录所闻成卷,然旷远之旨羁绊不宣,经论援证谬误亦不少,以致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