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教戒太子诸王第十一

贞观七年,太宗谓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杜正伦曰:“卿等辅导太子,常须为说百姓间利害事。朕年十八,犹在民间,百姓艰难,无不谙练。及居帝位,每商量处置,或时有乖疏,得人谏诤,方始觉悟。若无忠谏者为说,何由行得好事?况太子生长深宫,百姓艰难,都不闻见乎!且人主安危所系,不可辄为骄纵。但出敕云,有谏者即斩,必知天下士庶无敢更发直言。故克己励精,容纳谏诤,卿等常须以此意共其谈说。每见有不是事,宜极言切谏,令有所裨益也。”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朕则不暇。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曰:‘凡稼穑艰难,皆出人力,不夺其时,常有此饭。’见其乘马,又谓曰:‘汝知马乎?’对曰:‘不知。’曰:‘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消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见其乘舟,又谓曰:‘汝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此傅说所言,可以自鉴。’”

贞观七年,太宗谓侍中魏征曰:“自古侯王能自保全者甚少,皆由生长富贵,好尚骄逸,多不解亲君子远小人故尔。朕所有子弟欲使见前言往行,冀其以为规范。”因命征录古来帝王子弟成败事,名为《自古诸侯王善恶录》,以赐诸王。其序曰:

观夫膺期受命,握图御宇,咸建懿亲,藩屏王室,布在方策,可得而言。自轩分二十五子,舜举一十六族,爰历周、汉,以逮陈、隋,分裂山河,大启磐石者众矣。或保刈王家,与时升降;或失其土宇,不祀忽诸。然考其隆替,察其兴灭,功成名立,咸资始封之君,国丧身亡,多因继体之后。其故何哉?始封之君,时逢草昧,见王业之艰阻,知父兄之忧勤,是以在上不骄,夙夜匪懈,或设醴以求贤,或吐飧而接士。故甘忠言之逆耳,得百姓之欢心,树至德于生前,流遗爱于身后。暨夫子孙继体,多属隆平,生自深宫之中,长居妇人之手,不以高危为忧惧,岂知稼穑之艰难?昵近小人,疏远君子,绸缪哲妇,傲狠明德,犯义悖礼,淫荒无度,不遵曲宪,僭差越等。恃一顾之权宠,便怀匹嫡之心;矜一事之微劳,遂有无厌之望。弃忠贞之正路,蹈奸宄之迷途。愎谏违卜,往而不返。虽梁孝、齐冏之勋庸,淮南、东阿之才俊,摧摩霄之逸翮,成穷辙之涸鳞,弃桓、文之大功,就梁、董之显戮。垂为炯戒,可不惜乎!皇帝以圣哲之资,拯倾危之运,耀七德以清六合,总万国而朝百灵,怀柔四荒,亲睦九族,念华萼于《棠棣》,寄维城于宗子。心乎爱矣,靡日不思,爰命下臣,考览载籍,博求鉴镜,贻厥孙谋。臣辄竭愚诚,稽诸前训。凡为藩为翰,有国有家者,其兴也必由于积善,其亡也皆在于积恶。故知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然则祸福无门,吉凶由己,惟人所召,岂徒言哉!今录自古诸王行事得失,分其善恶,各为一篇,名曰《诸王善恶录》,欲使见善思齐,足以扬名不朽;闻恶能改,庶得免乎大过。从善则有誉,改过则无咎。兴亡是系,可不勉欤!

太宗览而称善,谓诸王曰:“此宜置于座右,用为立身之本。”

贞观十年,太宗谓荆王元景、汉王元昌、吴王恪、魏王泰等曰:“自汉已来,帝弟帝子,受茅土、居荣贵者甚众,惟东平及河间王最有令名,得保其禄位,如楚王玮之徒,覆亡非一,并为生长富贵,好自骄逸所致。汝等鉴诫,宜熟思之。拣择贤才,为汝师友,须受其谏诤,勿得自专。我闻以德服物,信非虚说。比尝梦中见一人云虞舜,我不觉竦然敬异,岂不为仰其德也!向若梦见桀、纣,必应斫之。桀、纣虽是天子,今若相唤作桀、纣,人必大怒。颜回、闵子骞、郭林宗、黄叔度,虽是布衣,今若相称赞道类此四贤,必当大喜。故知人之立身,所贵者惟在德行,何必要论荣贵。汝等位列藩王,家食实封,更能克修德行,岂不具美也?且君子小人本无常,行善事则为君子,行恶事则为小人,当须自克励,使善事日闻,勿纵欲肆情,自陷刑戮。”

贞观十年,太宗谓房玄龄曰:“朕历观前代拨乱创业之主,生长民间,皆识达情伪,罕至于败亡。逮乎继世守文之君,生而富贵,不知疾苦,动至夷灭。朕少小以来,经营多难,备知天下之事,犹恐有所不逮。至于荆王诸弟,生自深宫,识不及远,安能念此哉?朕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绩之辛苦,诸弟何能学朕乎?选良佐以为藩弼,庶其习近善人,得免于愆过尔。”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吴王恪曰:“父之爱子,人之常情,非待教训而知也。子能忠孝则善矣。若不遵诲诱,忘弃礼法,必自致刑戮,父虽爱之,将如之何?或汉武帝既崩,昭帝嗣立,燕王旦素骄纵,诪张不服,霍光遣一折简诛之,则身死国除。夫为臣子不得不慎。”

贞观中,皇子年小者多授以都督、刺史,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谏曰:“昔两汉以郡国治人,除郡以外,分立诸子,割土封疆,杂用周制。皇唐郡县,粗依秦法。皇子幼年,或授刺史。陛下岂不以王之骨肉,镇捍四方,圣人造制,道高前古?臣愚见有小未尽。何者?刺史师帅,人仰以安。得一善人,部内苏息;遇一不善人,阖州劳弊。是以人君爱恤百姓,常为择贤。或称河润九里,京师蒙福;或与人兴咏,生为立祠。汉宣帝云:‘与我共理者,惟良二千石乎!’如臣愚见,陛下子内年齿尚幼,未堪临民者,请且留京师,教以经学。一则畏天之威,不敢犯禁;二则观见朝仪,自然成立。因此积习,自知为人,审堪临州,然后遣出。臣谨按汉明、章、和三帝,能友爱子弟,自兹以降,以为准的。封立诸王,虽各有土,年尚幼小者,召留京师,训以礼法,垂以恩惠。讫三帝世,诸王数十百人,惟二王稍恶,自余皆冲和深粹。惟陛下详察。”太宗嘉纳其言。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八十·志第一百三十三·食货下二等·脱脱
  卷一百七十六·志第一百二十九·食货上四等·脱脱
  卷七十八 志五十三·赵尔巽
  ●卷二百三·徐梦莘
  第二十四回 海都汗连兵构衅 乃颜王败走遭擒·蔡东藩
  卷之一百九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九·佚名
  卷之三百六·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九·纪昀
  一○○四 军机处为知会文澜阁御笔碑刻匾额墨宝事致浙江巡抚咨文·佚名
  民国五年(1916)七月二十二日至十一月四日·胡适
  高思好传·李百药
  刘焕传·脱脱
  卷三十三 河决之患·李有棠
  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四出 邮迎·陆采

    〔生上〕身居矮座且低头。暂寄微官不怕羞。伏枥尙存千里志。卑栖终忆上林游。小生蒙王金吾提挈。得了富平县尹之职。近日本县长乐驿中。缺了驿官。上司差委小生权管三个月。此处乃是官员来往之地。终日伺候。不得休

  • 江东集钞·吴之振

    题张以道上舍寒绿轩菊芽伏土糁青粟,杞笋傍根埋紫玉。雷声一夜雨一朝,森然送出如蕨苗。先生饥肠诗作梗,小摘珍芳汲水井。风炉蟹眼候松声,笊篱亲捞微带生。烂炊凋胡淅青精,芼以天随寒绿萌。饥时作齑仍作羹,饱后龙凤空炰烹。大

  • 卷六·陈焯

    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六兵部主事陈焯编王 旦【字子明大名莘人父祜宋初名臣尝植三槐於庭曰子孙必有为三公者旦幼沈嘿好学登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知平江县用荐召试擢知制诰真宗即位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澶渊之役旦权留守

  • 卷三十五·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三十五都邑镐京赋          【元】杨维桢有西都宾问于北都主人曰昔宗周之经邑也眷我西土实惟作京烝哉武王遹观厥成主人亦尝闻其説乎主人曰未也愿宾摅怀土之素发思古之幽博我以王

  • 卷一百一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司马迁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馀,乃学春秋杂说。养后母孝谨。建元元年,天子初即位,招贤良文学之士。是时弘年六十,徵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

  • 卷之六十五·佚名

    洪武四年五月壬子朔○癸丑夏至祭皇地祗于方丘○甲寅以中书右司郎中吕本为左司郎中擢狭西行省郎中樊思明为福建行省参政○乙卯免江西秋粮诏曰朕起布衣深知民间疾苦及亲率六师南征北伐备知将士之劳方今天下一统东戍辽海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五·佚名

    万历六年五月辛亥朔弋阳王府镇国将军拱<娹胸X>觊管府事用银装盛酒镡投送南昌府知府王三锡三锡会官举发抚按奏闻革拱<娹胸X>禄米一年不许管理府事○太子少保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礼卒赐祭葬如例赠太子太保谥端肃守礼立朝四十

  • 近世欧洲文学之概观(2)·李叔同

    以上所述之Ruskin及Arnold二氏,为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批评坛之代表。Pater(18391894),精于修辞,其文体足冠近代。著有《文艺复兴史之研究》(《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Renaissance》)。关于文学美术,研究精审,颇多创解。Symonds(18401893)与Pater同精于文艺复兴期之研究,著有《意大利文艺复兴论》(《The Renaissan Italy》)。Symond

  • 卷八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八十八歌颂二十八【词臣二十】万寿诗【七言律十首】翰 林 院 庶 吉 士【臣】汪 倬旭日曈曨映紫宸瑶枢绕电太和辰圣人有道文明治造化无私浩荡春宝籙弘开千载盛鸿钧长展万年新【小臣】

  • 卷59·陈邦瞻

    钦宗靖康元年冬十月戊辰,诏冯澥副康王使金斡离不军。先是,王云至真定斡离不军,遣从吏先还,言金人须康王至军,乃议和。会金使王汭等亦来,帝乃命澥副康王往。会云还,复诏云以资政殿学士副王。王由滑、浚至磁州,守臣宗泽迎谒曰:“

  • 毁学第十八·桓宽

    大夫曰:“夫怀枉而言正,自托于无欲而实不从,此非士之情也?昔李斯与包丘子俱事荀卿,既而李斯入秦,遂取三公,据万乘之权以制海内,切侔伊、望,名巨泰山;而包丘子不免于瓮牖蒿庐,如潦岁之蛙,口非不众也,卒死于沟壑而已。今内无以养,外无

  • 卷四·朱朝瑛

    钦定四库全书读春秋略记卷四   明 朱朝瑛 撰闵公元年春王正月子般之卒庆父如齐则闵公之立非庆父立之国人立之也此时庆父睥睨人心惶惑自当正其位号以镇服之权其时宜春秋岂得不书即位以是知为阙文无疑齐人救邢庐陵

  • 志略·别庵性统

    妙喜杲祖集人天眼目。已自引蔓牵枝。高峰老人纂要之出。得非画蛇添足耶。是以铁祖有密授之戒。老人示寂几二十年。语录已经重刻。而纂要真本重扃笥中。非吝也。无如家贼难防。向因燕京翠崖典藏钥时。请稿重述。同寮辈

  • 摄大乘论章卷第一·佚名

    相不同有其十种。□□□□□□□是其名也。名虽□□□□□三。初之二种□□□□□□□行相立名。后之五种就行体立名。行者□□□□□□□□□□□□□依止。第二名应知相者。一义似前。又解。与三智相应名为应知□□

  • 养命机关金丹真诀·佚名

    凡三十六条,解内丹名词及步骤,多体内神名,重三丹田、日晶月华及斋戒咒。

  • 蜀山剑侠后传·还珠楼主

    《蜀山剑侠后传》还珠楼主著。五集(初版本),总二〇回,二十五万字。上接《蜀山剑侠传》五〇集第四回。未完成。香港地区曾流传十集总四七回本,据黄汉立等人考证,后六集二七回实属未知名者伪作。民国三十七年十一月,上海正气书

  • 唐宋名贤诗话·佚名

    宋代诗评汇编。简称《名贤诗话》或《唐宋诗话》。20卷。辑者佚名。郭绍虞《宋诗话考》称:“此书当为宋代汇辑诗话之最早者。《诗总》引书有《古今诗话》,而《古今诗话》引书有《名贤诗话》,则汇辑笔记说部以为诗话者,

  • 瑞州洞山良价禅师语录·圆信

    禅宗语录。明圆信、郭凝之编集。良价(807—869),唐代禅宗僧人,曹洞宗创始人之一。本书是其语录的汇编。原书无序跋,故编集情况不明。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及《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