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菩提心观释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

  归命本师  大觉世尊  我今略释

  菩提心观

  如佛所说。从心生一切法。我今当议彼菩提心。云何性。答离一切性。云何一切性。谓蕴处界等性。彼菩提心离取舍故。则法无我自性平等。本来不生自性空故。所言一切性者。是我等性。谓我人众生寿者补特伽罗摩拏嚩迦等性。而彼等性非菩提心。于意云何。谓彼我等。而于自性离一切相中而生我见。从我见生一切烦恼此不生彼心。或言蕴处界等亦离取舍。谓蕴处界等性真实理不可得故。云何色相等无实。谓色蕴四大合成故。四大者。即地水火风界。复生五色谓色声香味触。彼地大等及五色等。一一各自性不可得。如是诸法皆然。是故知色名虚假。由此知色蕴空。譬如因树有影树灭影亡。色蕴如是。受蕴亦然。云何名受。受有三种。谓苦受乐受非苦乐受。而此三受互相因缘。复有二种。谓身受意受。身色蕴摄。身不可得故。若无身即无受。亦不可言亦不可说非短非长。非色非相。无实无著。不可知故。身受如是。意受亦然。受蕴如是。见受蕴空。想蕴亦虚假不实。缘虑所摄。而彼缘虑不可得故。即非缘虑。非缘虑故见想蕴空想蕴如是。行蕴亦然。心所造作善意记念等行。无所有故。彼心法所生色等蕴一一无所生。是故知行蕴业相不实亦无主宰。即见行蕴空行蕴如是。识蕴亦然。乃至眼耳鼻舌身意。彼眼识等一一自性皆不可得。彼眼缘有色。从缘生识。无缘即不生识。而此眼色及彼色蕴等无分齐。此分别眼色即非眼色。识无所生。眼识如是。耳鼻舌身意亦然。如是知此识依止摩曩识。由依止摩曩识故。即发生过去未来见在法故。云何过去未来见在法。谓过去已灭。未来未生。见在不住。由是知识蕴空。如是一一说蕴处界。各各分别自性皆空。彼非无性即真实句。喻无种子不生芽茎。是故说彼蕴处界等亦离取舍。云何菩提心无取无舍。如佛所说。告秘密主彼菩提心。如来应正等觉了知彼心。非青非黄。非赤非白。非红色非颇胝迦色。非短非长。非圆非方。非明非暗。非女非男。非黄门等。又秘密主。菩提心非欲界性。非色界性。非天性非夜叉。非乾闼婆非阿修罗。非人非非人等性。乃至一切智求亦不可得。如是取心非有。云何言有舍故。又如佛说。告秘密主。菩提心非内非外非中间。不可得故。于意云何。以自性寂静故。又秘密主。彼菩提心一切智求不可得。云何得取舍。如是于法得离取舍。平等无我。如一切法无我亦然。如佛所说。菩提心亦然。一切法空无相无我。诸法寂静无寂静相。心本平等本来不生亦非不生。复云何性。答曰空性。空云何性。谓如虚空故。如佛所说。虚空之性空无喻故。菩提之心亦复如是。菩提之名非性非相。无生无灭。非觉非无觉。若如是了知。是名菩提心。又如佛说。告秘密主。于自本心如实了知。于无有法亦不可得。是故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告秘密主。当于自心如实观已。然后发起方便观于众生。知诸众生于自觉性不如实知。起于疑妄颠倒执著。受于种种轮回大苦。我由此故起大悲心。令诸众生于自心法如实证觉。是即名为菩提心。是名利益心。安乐心。最上心。法界善觉心。以如是智。摄诸众生故。名菩提心。发此心故。所获福德亦如虚空无有边际。其功德海亦复无量。虽复劫尽功德无尽。如是名为发一切智根本最上菩提心。

  菩提心观释一卷

猜你喜欢
  释慈航救国方案序·太虚
  法门名义集·李师政
  卷第十八·佚名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二·佚名
  卷第四十二·智旭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五十五·澄观
  卷十九·赜藏主
  卷第六·佚名
  卷之十四·佚名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八上·智顗
  第二 窟八偈经之义释·佚名
   第十三則 巴陵銀碗裏盛雪·胡兰成
  华严经骨目序·湛然
   第二十二則 雪峰鱉鼻蛇·胡兰成
  卷四百八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三十六出 飞报·梁辰鱼

    【金珑璁】〔净丑上〕齐邦今服我。要看三晋如何。今转战渡黄河。〔丑〕诸侯俱听命。谁似我功多。看奏凯发长歌。〔相见介净〕太宰。我提兵北征。齐邦已服。今同我鲁公弟会晋公午于黄池。要行齐桓晋文故事。昨已渡河

  • 岳阳石门墨山·张说

    岳阳石门墨山二山相连,有禅堂,观天下绝境囷轮江上山,近在华容县。 常涉巴丘首,天晴遥可见。 佳游屡前诺,芳月愆幽眷。 及此符守移,欢言临道便。 既携赏心客,复有送行掾。 竹径入阴窅,松萝上空蒨。 草共林一色,云与峰万变。 探

  • 卷四百十 列传一百九十七·赵尔巽

      彭玉麟 杨岳斌王明山 孙昌凯 杨明海 谢濬畲   彭玉麟,字雪琴,湖南衡阳人。父鸣九,官安徽合肥梁园巡检。玉麟年十六,父卒,族人夺其田产,避居郡城,为协标书识以养母。知府高人鉴见其文,奇之,招入署读书,为附生。新宁匪乱,从

  • ●崇禎長編卷之三十二·汪楫

      崇禎三年三月   ○崇禎三年三月   三年庚午三月辛巳朔陞玄默為戶科都給事中補朱文煥為戶科給事中   予原任都督任景春祭葬   壬午大學士李標五疏求退優旨准馳驛回籍   癸未吏部尚書王永光疏參署選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九十二·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一百九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百五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五七一 寄谕各省督抚严查《九十九筹》一书及板片解京销毁·佚名

    五七一 寄谕各省督抚严查《九十九筹》一书及板片解京销毁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初九日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于<敏中>字寄各省督抚,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初九日奉上谕:前据高晋奏缴违碍书籍,内有《九十九筹》一书,计四本,系

  • 卷五十五·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五十五 朱批张保奏摺 雍正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山东布政使【臣】张保谨 奏为奏 闻事窃【臣】至愚极陋仰荷 皇上天恩陞授山东布政使受 恩深重图报愈难惟有洁巳爱民整躬率属殚竭心力 仰答 高厚於万

  • 卷四十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四十三礼部祠祭清吏司大祀四凡祭社稷之礼崇建社稷坛於端门之右为坛二成上敷五色土如其方色岁春祈秋报皆以仲月上戊日祭太社太稷之神以后土句龙氏后

  • 卷一百四十六·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四十六  宋 卫湜 撰投壶第四十孔氏曰案郑目録云名曰投壶者以其记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此於别録属吉礼亦实曲礼之正篇是投壶与射为类此於五礼宜属嘉礼也或云宜属宾礼蓝田吕氏曰投壶

  • 《国风》分叙·傅斯年

    周南、召南《周南》《召南》都是南国的诗,并没有岐周的诗。南国者,自河而南,至于江汉之域,在西周下一半文化非常的高,周室在那里建设了好多国。在周邦之内者曰周南,在周畿外之诸侯统于方伯者曰召南。南国称召,以召伯虎之故。

  • 维摩诘经纪闻答客问言·太虚

    客有问于我曰:汝之纪闻维摩诘经,由何因缘而起?为过去耶,为现在耶?若谓起于释尊能印可,维摩诘能说,为重人故,则为过去;过去者,慈颜虽渺,法典灿然,无庸纪此闻也!若谓起于太虚法师所讲述,为重法故,则为现在;现在者,资望正富,弘法愿殷,亦无庸

  • 大乘稻芉经随听疏·法成

    沙门法成集将释此经。总以五门分别。一立所宗。二明归乘。三明归分。四辩归藏。第五解释。如是五义。依大小乘经及以诸论。今当略释。第一言立所宗者。世间宗见。虽有无量。以要言之。不出二种。一外。二内。彼外宗见

  • 丹霞澹归释禅师语录卷二·今释

    同门弟乐说今辩重编示众戊申十月十五日为老和尚祝寿秉拂未升座以前举扬了也若向者里会得去那里纳败阙不堪共语若向那里会得来者里纳败阙不堪共语一座铁昆仑通身无缝罅正好拈向大火聚中锻炼所以三世诸佛口挂壁上一切众

  • 测圆海镜分类释术·顾应祥

    十卷。明顾应祥撰。顾应祥字箬溪,吴兴人。明嘉靖间巡抚云南,迁刑部尚书。嘉靖二十九年(1550)著《测圆海镜分类释术》十卷,有自序并题:“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吴兴顾应祥释术。”另著有《弧矢算术》一卷(1552),《测圆算术》四

  • 鲍溶诗集·鲍溶

    六卷。《外集》一卷。唐鲍溶(约813前后在世)撰。鲍溶,字德源,生卒年均不详。元和四年 (809)举进士,诗人,仕途不得志。但他所作古乐府诗,成为当时独步诗坛的绝唱。与李益为尔汝之交,韩愈、李正封、孟郊也与他有交往。著有《

  • 鸯崛髻经·佚名

    佛说鸯崛髻经一卷。与鸯崛摩经同本。小乘部之摄。西晋法炬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