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雍正实录卷之九十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加十三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议政大臣武英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仍兼管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臣福敏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太保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加六级臣徐本光禄大夫经筵讲官议政大臣协办内阁大学士事务礼部尚书仍兼管太常寺鸿胪寺事臣三泰等奉敕修

  雍正八年。庚戌。春。正月。庚午朔。上于宫中拜神。以祈谷致斋、命于初六日御殿

  ○辛未。祈谷于上帝。上亲诣行礼

  ○贵州巡抚张广泗疏报、普安州农田收获之后。遗留稻根。重长青苗。渐致茂盛。为从来未有之瑞。得上

  □日、黔省土薄性寒。而普安州乃有稻孙之瑞。皆因地方大吏。劝稼重农。而该省民人。力田务本。是以感格上天。昭示瑞应。嗣后当益加黾勉。以承天眷

  ○广东布政使王士俊摺奏、各州县奸盗诈伪等罪犯。请令地方官、榜列姓名。揭于通衢。以示惩警。奉上谕。奸盗诈伪匪类。欲以木榜书名。感发其愧悔之心。恐未必能然。朕意果遇横逆不法之辈。乡里必不敢书其名以籍其罪。无非将良懦乡民之小过、填写一二以塞责而已。有名无实。恐徒为百姓之笑具耳

  ○乙亥。上御太和殿。王以下、文武各官、外藩王、及使臣等、上表朝贺。停止筵宴

  ○朝鲜国王李昑、遣陪臣金朿弼等、表贺冬至、元旦、万寿节。及进岁贡礼物。宴赉如例

  ○丙子。世祖章皇帝忌辰。遣官祭孝陵

  ○丁丑。授总理陵寝事务领侍卫内大臣尚崇廙、为盛京五部尚书。以原任镶白旗汉军都统范时捷、为散秩大臣。总理陵寝事务

  ○湖广荆州将军吴纳哈、年老休致。调宁古塔将军哈达、为湖广荆州将军。升宁古塔副都统常德、为宁古塔将军。降奉天将军多索礼、为宁古塔副都统。调黑龙江将军那苏图、为奉天将军。升齐齐哈尔副都统卓尔海、为黑龙江将军。调正黄旗蒙古副都统王常、为齐齐哈尔副都统。白都纳副都统塔尔马善、为归化城左翼副都统。熊岳副都统图尔赛、为白都纳副都统。奉天副都统额尔勤、为熊岳副都统。镶蓝旗汉军副都统常昇、为奉天副都统。四川成都副都统黑色、为镶蓝旗汉军副都统。升陕西潼关城守尉吴和图、为四川成都副都统

  ○戊寅。谕内阁。雍正六年内。湖南布政使赵城摺奏。湖南现贮仓谷。共计六十余万石之多。又有收捐谷石。本省可云有备。但楚南地势卑湿。积贮既久。不无霉烂之虞。请分拨别省。令其来楚运往。以免霉变等语。朕将此摺发与户部议奏。经户部、议称、应行文江浙督抚。令其详酌。如有应需谷石之处。即委员往楚转运。朕降上□日俞允。随据两淮巡盐御史噶尔泰摺奏。据两淮商人黄光德等具呈。情愿出资。将湖南积谷三十余万石。照依原买之价。交纳湖南藩库领运。随地随时售卖。仍将所售价银、交纳运库等语。随经王国栋题明。将雍正三年动帑所买谷一十六万二千余石、照原价每石三钱四分九厘、给商交价运售。此湖南巡抚布政

  使、及两淮巡盐御史、前后具摺办理之案也。今据湖广总督迈柱奏称。今年湖南岳常二府之临湘、武陵等、十州县。微欠雨泽。臣等豫为绸缪。动用公项银一万两、买米备粜。而贮仓之现谷。与其照原价以给商。不若留俟来年春夏、照原价平粜、以济本地之民食。似应饬商暂停领卖。俟明年无需用之处。仍听该商领运等语。朕思向因湖南抚藩、皆言地方积谷甚多。难以久贮。奏请分拨别省运售。以免霉变。是以两淮商人、有赴楚领运、效力急公之请。今商人既已交价。而迈柱又称楚南需米备粜。应请饬商暂停领卖。是湖广督抚藩司、前后自相矛盾也。湖南现贮谷六十余万石之多。欲分拨别省以免霉变。则本省府县有需米之处。正可将此奏闻平粜。以济民食。而迈柱乃云正在动用公项银一万两、买米备粜。是迈柱之奏。又自相矛盾也。且迈柱又称、此时饬商停运。俟楚省不需米谷之时。仍听该商领运等语。是米贵之时。则令商人停运。而米贱之时。则令商人领卖。亦甚非情理之平。朕意此米谷中、必有亏空情弊。至于噶尔泰既代商人具奏。而又不为伊等行催楚省、归结其事。亦属不合。查从前噶尔泰代众商具奏领运之时。原有随时随地售卖之语。今江浙俱获丰收。米价甚贱。湖南既有需米之州县。着该商仍照前议领米。即于湖南需米之处。照时价粜卖。不许地方官抑勒商人。亦不许商人高擡价值。傥商人获有余利。听其自取。不许交官。如此、则淮商领米、得以贸易。而楚省积谷仍得流通。于商民均有禆益。湖广督抚等、即遵谕行

  ○谕兵部、天津乍浦兵丁、其钱粮原照潼关例支放。今二处既经添给。潼关兵丁、亦着每月每人、各添给钱粮银五钱

  ○以镶蓝旗蒙古副都统敦巴、署正红旗护军统领

  ○己卯。孟春。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遣官祭太岁之神

  ○江南河道总督孔毓珣、苏州巡抚尹继善、摺奏修理高堰大工事宜。奉上谕。朕不惜百万帑金、以卫民济运。工程当务久远坚固。一劳永逸。此外即再增数十万两。亦不为多。若因省小费、致误大计。则所费百万。仍属虚用也。堤工卑矮之区。固应增高。而单弱之所。尤宜加厚。可再详加相度。勘视。切勿胸存小见。凡有卑薄以及倾圮处。悉将堤身折砌。务令自顶至底。一律坚实。期于永久获益。所需钱粮。不必限定此数

  ○辛巳。谕内阁。昌平州明代十三陵。每年朱之琏前往致祭。今朱之琏病故。其袭封侯爵之人。尚未请上

  □日。目前将届仲春。祀典不可间缺。着该旗大臣定议请上□日。令其弟侄内一人代行致祭

  ○谕八旗都统等。京城佐领。越旗移置者甚多。因命大臣等均匀派定。外省驻防八旗满洲蒙古汉军。亦有随京城佐领越旗移置者。其移置之旗。人丁既多。则移出之旗。人丁必少。是以人丁数目不均。如何令其不致移动之处。着八旗大臣等会议具奏。寻议、请令各省将军副都统等。将各该处官弁人丁数目查明。不论在京之本佐领。惟视彼处之丁数。均匀分派。四旗驻防之处。即在四旗内均派。八旗驻防之处。即在八旗内均派。另造清册。以备查核。凡遇补授官员。挑取兵丁。即在所均置之旗拣选。其京城之本旗本佐领、仍记档案。每编

  丁之年。照常咨送各该旗报部。至五年十年后。或有生齿多寡不同之处。令各该将军副都统等奏闻。再行均置。从之

  ○封和托辉特扎萨克多罗贝勒博贝子班第、为辅国公

  ○壬午。上诣恩佑寺行礼毕。幸圆明园

  ○谕内阁。从来左道妖言。如谶纬图记禨祥祸福之属。皆足以惑世诬民。为人心风俗之大患。自古帝王。皆深恶而严禁之。苟有犯者、必置重典。虽赦不宥。所以为世道民风计者、至深远也。朕观陕西之人。秉性直鲁。凡好为诞妄之说者、多至此省。摇惑人心。年来屡有其事。已降上□日切加训诫矣。观满洲汉军人等。亦每易为此等邪说所惑。如延信之听信道姑王氏。年羹尧之听信邹鲁、与净一道人允禵之听信星士张恺。皆借怪异荒唐之说。以助其妄乱悖逆之心。又如伊礼布、为江宁将军时。信一风鉴。令伊子易衣潜往相面。从此江宁之弁兵等、皆惊为灵验。其门如市。今此人己牵连入于大逆案中矣。可知僧道医卜星相之类。往往为奸宄之所潜藏。不可不慎也。昨总督范时绎、又于江南人家、查出违禁图谶之书。是草野之间。妖言惑众之风未尝止息。地方官员、傥不能化导禁约。转从而崇信之。是竟以身为庶民之倡。又何怪闾阎无知之人、沉溺其中而不知觉悟耶。凡造为灾异祸福之说者。其言不验。则为害尚小。傥天时气数。偶与其言相合一二。则信者愈众。而为害愈大。甚至心怀不轨之徒。借此妖言。妄兴兵革。荼毒生灵。不可不防其渐也。满洲八旗大臣弁兵等。皆国家干城腹心之寄。况我满洲忠义之气。技勇之才。实为人所莫及。果能安分循理。尽忠孝之道。无邪僻之行。自然上邀天地之恩永受国家之泽。书曰。惠迪吉从逆凶。又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尔等但当于己身求之。为善必获善报。为恶必获恶报。所谓如影随形也。奈何舍可以获福之正理。而信从奸民无稽之言。被其牵累。轻则罹于刑罚。重则丧及身家。不亦可悯之甚乎。大凡为欺人惑众之说者。皆市井凶顽无赖之辈。或胸怀不轨。冀以摇动人心。或贫困无依。欲以骗取财物。尔等试思之。天下焉有修道前知之人。不遁迹于清净寥廓之乡。而奔走红尘、与世俗相徵逐者乎。凡我满洲汉军官弁兵丁等。世受国恩。共矢尊君亲上之素志。岂肯听奸人妖妄之言。而遂为其所摇动。但恐渐染日久。有邪说在其意中。而遇有委用使令之时。或稍存疑贰之念。则所关匪细。故不得不训诲开导之于平时。使之恍然醒悟也。着将此上□日。通行晓谕八旗、及各处驻防弁兵等、共知之

  ○以原任湖南巡抚王国栋办理刑部侍郎事

  ○升正白旗汉军副都统公庆复、为正蓝旗汉军都统

  ○癸未。谕议政大臣等。乍浦地方。驻劄满洲兵一千六百名尔等原议挑选杭州余丁八百名江宁余丁四百名京城余丁四百名令其披甲前往驻劄。朕近询问将军鄂弥达据称、江宁余丁披甲者、可得八百名。今京城不必拣发。即着鄂弥达、于江宁余丁内、酌量挑选八百名。令其披甲。前往乍浦驻劄。至于管辖官员。甚属紧要。务将年富力强、黾勉任事者、拣选补放、着将军鄂弥达、于江宁应补人员内拣补。现任官员内应行调补者、拣选调补。如江宁应补之员不能足数即于杭州应补人员内拣选补授现任官员拣选调补之处。着将军鄂弥达、与将军阿里衮、互商派委。此两处补授员缺。着各该将军题补。傥两处不能足数。着将数目开明报部。该部请上□日。由京城拣选人员补授发往

  ○甲申。上元节赐外藩科尔沁敖汉蒿齐忒、扎鲁特、土默特、喀尔喀、翁牛特、鄂尔多斯、阿霸垓、吴喇忒、乌朱穆秦、苏尼特克西克腾、喀喇沁巴林四子部落厄鲁特青海厄鲁特图尔古特、奈曼扎赖特毛明安阿禄科尔沁阿霸哈纳杜尔伯特郭尔罗斯王、贝勒、贝子公、额驸、台吉塔布囊等及内大臣大学士、侍卫等宴

  ○丁亥。谕内阁。山东青州府。设立满洲驻防官兵。所有建造城垣营房工程着御史偏武候补道员陈豫朋前往。会同地方官监督修造。其一应如何修造之处。着天津都统拉锡前往青州。相度经画定议交与偏武等办理。拉锡仍回天津地方。拉锡有素知可以办工之人、准其带往工所、交与偏武等派委办事偏武所管仓工交与御史兆华监修再着内务府总管常明、兼管稽查谕盛京五部尚书尚崇廙。三陵事务。关系重大尔同将军管理。包衣三佐领。亦着尔管理。其调补官员等事。尔须详慎拣选

  ○以镶黄旗汉军都统石文焻兼管镶白旗汉军都统

  ○己丑。调陕西宁夏总兵官张善、为陕西安西总兵官。升湖广黄州副将李绳武、为陕西宁夏总兵官

  ○乙未。大学士等疏言、雍正七年十月奉上□日。内阁本章。各于正本之外、立一副本。另行收贮。以备查对。臣等伏查各部院议覆事件。副本内不载案呈。日后案牍繁多。难以查校。应将各部院议覆副本。与通政使司送进原题副本。联合一处。专派满中书二员。汉中书四员。敬谨收掌。但汉中书旧额三十六员。于康熙三十八年。裁去八员。今存二十八员分。派票签房、本房、以及稽查各部院注销案件、缮录抄写各项事务。人员不敷。请复设汉中书四员。以敷分派办事之用。从之

  ○礼部议覆、四川巡抚宪德疏言、新设建昌府。蛮夷杂处。请于汉境内、择大村堡。照义学例。建设学舍。选取本省文行兼优之士。延为塾师。令熟番子弟来学。俟学业有成。俾往教生番子弟。应如所请。从之

  ○丙申。衍圣公孔传铎疏言、兖州府属屯庄集税银两。旧充尼山书院、及林墓岁修之用。今各省清查税课。请将此项、报明归公充饷。得上□日、目今他省有清查税务之事。盖因税课一项。向无定额。地方官吏。每多侵蚀欺隐。高下其手。刻剥小民。是以令将实数查出。凡旧额之外。所有赢余。即留为本地官民之用。并未将丝毫归入公项也。兖州屯庄集税银两。向充书院林墓岁修之费。正是阙里之公用。而孔传铎忽请解部充饷。是将此项税银、视为私槖也。朕于文庙工程。敬谨办理。一切动用帑金。所费不下数十万。孔传铎宁不知之。而为此卑鄙之陈奏。甚属不合。嗣后着将此项集税银两。核实支给。为书院林墓之用

  ○丁酉。谕内阁。北运河青龙湾修筑减水坝、并挑浚引河工程。据怡亲王等奏请、交与侍郎何国宗、督理监修。朕思原任侍郎牛钮、在北运河管工年久。于地方情形。甚为熟练。着与何国宗协同办理。其一应钱粮工程等项。令都统莽鹄立、耿化祚、副都统佛保、副都御史二格、会同何国宗、办理稽查。其减水坝金门、及所开引河。或应宽二十丈。或应宽四十丈。及运河西岸、可否另开减水坝。并何国宗查议各条。是否妥协。有裨河工之处。尔等可详悉询问牛钮、会同定议办理

  ○谕八旗都统等。凡署理副都统事务之参领。若仍令办理参领任内事务。一应行走之处。悉属不便。嗣后凡署理副都统事务之参领员缺。着拣选副参领、奏请署理。其副参领员缺。亦着拣选应行署理之员。奏请署理

  ○升翰林院侍读学士俞兆晟、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戊戌。上回宫

  ○署直隶总督唐执玉疏报、正月二十日。凤凰见于房山县石梯沟山峰。得上□日、朕素不言祥瑞。屡降谕上□日甚明。上年、据散秩大臣尚崇廙奏称、天台山民李万良等呈报。十一月十三日黎明。见山中有一神鸟。高五六尺。毛羽如锦。五色俱备。所立处、群鸟环绕。北向飞鸣等语。朕以边地居民所见。事属渺茫。将所奏发还。未曾宣示廷臣。昨据总理石道事务散秩大臣常明、侍郎宗室普泰奏称、石工监督司官田周呈报。正月二十日。在房山县石梯沟山中。见瑞凤集于峰顶。五色俱备。文采灿然。工匠樵牧居民人等。约千有余人。莫不共见。又据总兵官管承泽、及顺天府府尹孙嘉淦等。所奏亦皆相同。朕亦俱未宣示廷臣。可以知朕心矣。今据署总督唐执玉缮本具奏。朕思古称凤鸟。乃王者之嘉祥。朕抚躬自问。功德凉薄。不足以致凤仪之上瑞。此事犹疑而未信也

  ○己亥。谕内阁。向因铺垫仓廒。需用松板。令各省粮船随带。到仓交纳。续经该部定议。产木之省。如江西、湖广、及江安粮道所属地方。则全解十分本色。其不产木之浙江苏松等属。则解三分本色。七分折色。此便民利用之意也。今闻该地方所交三分本色。亦于抵通之时。始行采办。以致通州木商。与胥役勾通包揽。每板一片。较折色之数。用银多至四五倍。运丁不免苦累。查京通各仓。一年支放俸米甲米。空出廒座。应铺垫一百五十座。其湖广、江西、安徽三处、所解松板。已足备用。即有应需采办者。谅亦无多。所有不产木之浙江、苏松等属。应解三分本色松板。着俱改徵折色。令各该粮道汇解通济库。以备采办之用。其湖广、江西、安徽等处、全解十分本色者。着仓场侍郎、严行稽查。不许收板官吏、勒索使费。俟各仓廒铺垫完日。将应徵本色若干之处。具奏请上□日

  ○谕八旗都统等。数年来荷蒙天眷。米价甚贱。尔等八旗米局。系将兵丁所关之米发卖。若米价甚贱。不能卖完。则积贮日久。米色易变。朕以为此等米石。宜俟下季发米之时。视各佐领下兵丁分内应领之米。将局内米照数给发。即行文仓场衙门、照数坐扣。则兵丁既可就近得米。而局内积贮之米。亦不致变色糜烂矣

  ○恩给国子监肄业贡生、每年银六千两、为衣食膏火之资。其六堂助教等官。命九卿于进士举人内、各举所知候上□日拣补

猜你喜欢
  卷三百五十·列传第一百九·脱脱
  卷一百九十四 嘉祐六年(辛丑,1061)·李焘
  第九十四回 智班伯借图进谏 猛朱云折槛留旌·蔡东藩
  一·况周颐
  卷之四百二十六·佚名
  皇王大纪卷五十九·胡宏
  一三九四 谕内阁《扬子法言》一书缮写讹错纪昀等着再行交部议处·佚名
  卷之九十七·祁韵士
  ·筹建鹿耳门炮台·丁曰健
  天官书第五·司马迁
  一五〇、陈仲考·钱穆
  一二三、宋鈃考·钱穆
  幸存录上·夏允彝
  第三章 满洲贵族重新掌权·辜鸿铭
  食货三四·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范成大

    钦定四库全书石湖诗集卷七宋 范成大 撰送子文杂言隂谷云低梅雨多黄山涤源溪涌波南风匝地送归客双桨下濑如投梭严夫子君举酒我其为君歌万山丛丛石凿凿官居破屋巢烟萝杜鹃晓啼猿暮叫客行到此真蹉跎穷愁无复理一饭三叹

  • 本纪第七 前废帝·沈约

    前废帝讳子业,小字法师,孝武帝长子也。元嘉二十六年正月甲申生。世祖镇寻阳,子业留京邑。三十年,世祖入伐元凶,被囚侍中下省,将见害者数矣,卒得无恙。世祖践祚,立为皇太子。始未之东宫,中庶子、二率并入直永福省。大明二年,出居

  • 卷一百二十二·列传第十·张廷玉

        郭子兴 韩林儿   郭子兴,其先曹州人。父郭公,少以日者术游定远,言祸福辄中。邑富人有瞽女无所归,郭公乃娶之,家日益饶。生三子,子兴其仲出。始生,郭公卜之吉。及长,任侠,喜宾客。会元政乱,子兴散家资,椎牛酾酒,

  • ◎袁帝之龙袍·李定夷

    帝制发生后,军人派主张从速。曾由某上将在上海制就龙袍一袭,值洋五百元,预备阅兵时仿陈桥之故事。不料袁世凯以此等办法,太觉草率,非采用顾老二之转弯抹角办法不可。于是所制之龙袍,暂行收存。及大典筹备处成立,更于瑞蚨祥定

  • 穆宁传·刘昫

    穆宁,怀州河内人。父穆元休,以文章学识著称,撰写《洪范外传》十篇,开元(713~741)年间献给皇上,玄宗赐帛,先后授偃师县令、安阳县令。穆宁为人清廉刚正,重交情,尤能坚守志节。年轻时由明经科试录取授盐山县尉。这时,安禄山始叛,非

  • 李春芳传·张廷玉

    李春芳,字子实,扬州兴化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考中进士第一名,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挑选入西苑撰写宫体诗词,很得世宗宠爱,与侍读严讷一道破格提升为翰林学士。不久升太常少卿,担任礼部右侍郎,同时都还兼任学士,像往常一样到

  • 卷第四·太安万侣

    日本書紀卷第四 神渟名川耳天皇 綏靖天皇 磯城津彦玉手看天皇 安寧天皇 大日本彦耜友天皇 懿徳天皇 觀松彦香殖稻天皇 孝昭天皇 日本足彦國押人天皇 孝安天皇 大日本根子彦太瓊天皇 孝靈天皇 大日本根子

  • 怕老婆的哲学·李宗吾

    大凡一国之成立,必有一定重心,我国号称礼教之邦,首重的就是五伦。古之圣人,于五伦中,特别提出一个孝字,以为百行之本,故曰:“事君不忠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全国重心在一个孝字上,因而产出种种文明,我国雄

  • 杨子折衷卷之一·湛若水

      至道在心奚必逺求人心自善自正自无邪自广大自神明自无所不通孔子曰成之精神是谓圣孟子曰仁人心也变化云为兴观羣怨孰非是心孰非是正人心夲正起而为意而后昏  慈湖立命全在心之精神一句元非孔子之言乃异敎宗指也

  • 卷三·胡广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大全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大全卷三明 胡广等 撰檀弓上刘氏曰檀弓篇首言子游及篇内多言之疑是其门人所记公仪仲子之丧檀弓免焉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趋而就子服伯子於门

  • 卷八目录·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八目録周易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羣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检讨【臣】陈兆仑干知大始坤作成物干以易知坤以简能监察御史【臣】严源焘

  • 卷四·佚名

    △如来性品第四之一佛复告迦叶。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分别开示大般涅槃。有四相义。何等为四。一者自二者正他。三者能随问答。四者善解因缘义。云何自正。若佛如来见诸因缘而有所说,譬比丘见大火聚便作是言:我宁抱是炽燃火

  • 清净品第八(此品摄第九叹品)·佚名

    远行地摄方便波罗蜜伽陀。色清净故果清净,果色二同一切智。若一切智清净时,如虚空界不断坏。菩萨出过於三界,断尽烦恼而现生。无老病死现灭度,斯即是行般若行。世间欲色之淤泥,愚人处中如风旋。亦如鹿在屋中转,智者如禽飞虚

  • 二 禅宗的创立·正果法师

    读了《续高僧传》、《宝林传》、《传法正宗记》、《景德传灯录》、《释门正统》、《付法藏传》、《林间录》、《三宝记》、《内典录》、《人天眼目》、《佛祖统纪》、《佛祖历代通载》、《中国禅学考》等十几种佛教史

  • 御定分类字锦·佚名

    六十四卷。康熙六十一年官撰。清圣祖康熙皇帝御定。本书采集古籍中成语,裁为骈偶,分类编辑而成的。每类之中,以二字,三字,四字为顺序。每条之下,又详引原书。类书全用对句的形式,始于隋朝杜公瞻的《编珠》。但《编珠》在《隋

  • 康熙诸罗县志·周钟瑄

    清周仲瑄主修,陈梦林总纂。康熙五十五年(1716)始纂,翌年脱稿,付梓延至雍正二年(1724)。钟瑄字宣子,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康熙举人,官诸罗县令。梦林字少林,福建漳浦人。由诸生从军, 曾修漳州、漳浦二志。此系台湾省第

  • 台湾郑氏始末·沈云

    清沈云撰,沈垚注,凡六卷。该书根据清江日昇《台湾纪事本末》49篇,并参考他书,删订而成。该书叙述郑芝龙自明天启初年起兵,至其子郑成功攻克台湾,以及曾孙郑克塽降清期间的史实。其中有些史事的年月与实际不符。

  • 诗集传·苏辙

    二十卷。苏辙撰。苏氏在《诗集传·自序》中认为《小序》“反复繁重,类非一人之词。凡此皆毛氏之学而卫宏之所集录也。”由此提出《小序》的首句为子夏所作,其下为毛氏门人所作,并由东汉时人卫宏所集录的说法。后世广泛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