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

钦定四库全书

文昌杂録卷五

宋 龎元英 撰

元丰甲子正月五日宴北辽国信使於紫宸殿酒七行不作乐以鲁国大长公主在殡故也是时上元节有司已设山楼诏撤之罢御端闱鲁国仁皇帝之女恩礼加隆焉

熙宁二年朝廷始命两浙福建等路转运司招接高丽入贡时舟人傅旋至彼国述朝廷之意王徽喜甚次年二月十五日然灯如中华上元旋适在彼见徽赋感天朝招接拟侍中华然灯夜述怀诗云宿罪应深近契丹历年徒贡事多般忽蒙舜日龙纶召便侍尧天佛会观灯艳似莲装阙焰月华如水泄云寒夷身幸入华胥境甚惜今宵漏滴残福建路转运使张徽上其事云以开封府推官祖无颇为驾部郎中以开封府判官胡宗愈为吏部郎中乂以司勲员外郎苏注为郎中二月五日太师致仕文公自西京造朝修谢对於垂拱诏是日特开宴酒五行命御药院内侍梁从政特以大觞酌御樽酒以赐之且命饮侍臣拭目以观恩礼之隆遇焉慈圣光献太皇太后天圣中册为皇后其文丞相吕公夷简之辞元丰二年奉上尊諡诏同知枢密院事吕公着撰册文丞相之子也枢密公亦自陈遭遇中外莫不感异云

滕正议甫知安州苦风眩久不差有一道人赠药方名筠遇丹因修合服之旧恙顿愈自此遂常服旣罢官赴阙至都城久之未有除授因旦服筠遇丹谓其门人云久服此药岂非得筠州邪不数日遂知筠州礼部何员外正议子壻也质之信然

三月二日太师潞公西归诏宰相执政官三省近臣学士待制宴饯於琼林院赐御诗以宠行前此令有司不得收河东印节又令都水具舟由洛河以归清明日特宴於玉津园唯执政官得预太师以诗述感遇之意以遗丞相次日赐御诗俯同元韵恩数之隆盖如此公卿耸羡云

十八日集英殿大宴再坐延安郡王侍立百官称贺廷中旣升殿上遣内侍引王揖宰相辅臣皆再拜以谢酒再行方还内在位瞻覩莫不悦怿拚蹈共釂赐觞焉四月初五日礼部试饶州童子朱天鍚年十一念周易尚书毛诗周礼礼记论语孟子凡七经各五道背全通无一字少误者是日礼部侍郎召本曹郎官赴坐左右观者数百人此童讽诵自若略无慑惧後数日召至睿思殿赐五经出身昔晏元献公名贯抚州近年何正臣名占临江皆童子举江南多奇伟亦山川之秀使然耶以陕西转运副使范纯粹为左司员外郎补曾伉致仕阙又以仓部员外郎王兢为郎中以湖南转运判官邹极为度支员外郎以司门郎中范百禄为吏部郎中以太常丞吕升卿为司门员外郎

杜甫为左拾遗作紫宸殿退朝诗云宫中每出归东省会送夔龙集凤池东省门下也鸾台在焉凤池在中书省杜诗不应有误恐唐朝别有故事又恐是时政事堂适在右省耳

五月户部尚书李承之以忧去官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王存为兵部尚书寻改户部以户部侍郎蹇周辅为宝文合待制知开封以刑部侍郎杨汲为户部侍郎

景灵宫天元殿考宫之初灵芝产於殿栱今岁孟夏朝献车驾诣宫前数日芝又产於殿门近臣贺於斋殿右仆射赋诗命礼曹郎官属和焉

登闻鼓院未知起於何代因读唐会要见显庆五年有抱屈人齎鼔於朝堂诉遂令东西都各置登闻鼔自此始也

六月吏部侍郎苏颂以忧去官以知桂州熊本为吏部侍郎以库部员外郎王子韶为考功员外郎以路昌衡为右司员外郎以左司员外郎范纯粹为河东转运使以工部郎中范子奇为左司郎中

礼部上言郊庙亲祠仪注祭日皇帝并服靴袍至大次於礼意未协谨按礼记郊特牲曰祭之日王皮弁以听祭报报谓小宗伯告时告备若今请中严奏外办也韦彤五礼精义以通天冠犹古之皮弁斋服也伏请太庙圆?祭之日服通天冠绦纱袍自斋殿赴大次以应皮弁以聼祭报之仪勑依

新制寺监丞簿皆轮宿直长贰每五日一点宿有一卿长每点宿亦令丞簿自依日赴直谓长贰点宿乃点检之义按学士舍人新拜官有儤直旧官间数日乃点检直欲新来者稍休也岂点检之谓邪士大夫不可以不知故事一点字其误如此

书奏之奏谓进也汉田蚡奢侈後房妇女以百数诸奏珍物狗马玩好不可胜数注奏进也

晋州州学教授陆长愈上言朝廷追封孟轲为邹国公窃谓春秋释奠宜与顔子并配文宣王礼部看详孟子於孔圣之门堂在顔子之列伏请自今春释奠以邹国公孟子配食文宣王设位於兖国公顔子之次勑依礼部上言近年礼文屡经改定而正辞録其间尚有差误如先农正座帝神农氏祝文云以后稷配神作主配座后稷云作主侑神谨按春秋公羊传曰郊则曷为必祭稷王者必以其祖配王者则曷为必以其祖配自内出者无匹不行自外至者无主不止何休曰必得主人乃止者天道暗昧故推人道以接之然则古者作主配神之意本施於祖宗其间有虽非祖宗而施祝辞可以言作主配神者如五人帝之於五天帝是推人道以接天神勾龙之於社后稷之於稷是推人道以接土谷之祗其祝辞俱云作主可也若并为外祭而正配座又皆人鬼则以正座为主其配座但合食从祭而已礼曰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说者谓以先啬从祭今仪享先农亦是以先啬为主以司啬为合食而配座祝辞乃云作主侑神於正座祝文亦曰以后稷配神作主伏缘先农为外祭正配座均为人鬼而以司啬主先啬盖自唐以来失之伏请於神农祝文云以后稷配於后稷配云配食於神如此类数十条皆删修改正协礼意元丰令诸私忌给假一日逮事祖父母者准此枢密安公祖妣忌方二岁时祖妣已没疑逮事以问礼部何员外答曰礼记云生不及祖父母说者曰子生所不见又曰子生之时祖父母已死故曰生不及祖父母元丰令所逮事祖父母逮及也谓生而及见祖父母者也夫生而及见祖父母者礼许其税服则今令於私忌给假不违礼意子之生未有不逮母者故郑氏以逮为及识也然则及识当以几岁为限曰子生三月则父名之以其三月一时天气变有所识别故也生三月之後可谓之及识耳事者为成人言之也成人然後知事父母之道也

七月左丞王安礼罢以端明殿学士知江宁府范纯粹为右司员外郎以右司员外郎孙览为河东转运使左仆射厅西贮廊右仆射正厅各产芝草一本绘图以闻

礼部林郎中言昔见宋赐道说唐朝帝王带虽犀玉然皆黑鞓五代始有红鞓潞州明皇画像黑鞓也其大臣亦然余昔通判滑州见州衙设厅东西有贾魏公祠堂皆黑鞓玉带不知红鞓起於何时也

八月膳部郎中鲁有开罢为提举亳州明道官以通判延州吴安宪为膳部员外郎

流苏五采毛杂而垂之挚虞决疑要注曰凡下垂为苏张衡东京赋飞流苏之骚杀其注云骚杀垂貌盖流苏骚杀皆下垂也

宗室子漪说书於秘书省特授通直郎服绯令馡士淝等数人应进士举取解别试所衣白襴一时新事也柳子厚作馆驿使记云万国之会四表之来天下之道涂毕出於邦畿之内故馆驿之制於千里之内尤望自万年至於渭南其蔽曰华州其关曰潼关自华而北界於栎阳其蔽曰同州其关曰蒲津自灞而南至於蓝田其驿六其蔽曰商州其关曰武关自长安至於盩厔其驿十有一其蔽曰洋州其关曰华阳自武功而西至於好畤其驿三其蔽曰凤翔府其关曰陇关自渭而北至於华原其驿九其蔽曰坊州自咸阳而西至於奉天其驿六其蔽曰汾州由四海之内总而合之以至於关由关之内束而会之以至於王都言唐都畿之制如此虽六典所在亦不得其详今司门职方谓宜举唐旧制而复京畿之壮观焉

九月驾部郎中祖无颇知颍州

二十一日以立冬祀黑帝祠官受誓戒於尚书省始举质明故事从新勑也前此四鼔初羣官皆集多宿於近坊礼部上言以谓质也明也仍请蠲其日朝谒勑依不准礼合经据而奉祠者免後至之弹劾焉

天下诸路文武职事官总四千一百一十八员开封府界约五十员京东路约三百七员京西路约三百八员河东路约二百七十员河北路约四百二十员陕西路约五百二十二员淮南路约三百五员两浙路约三百一员江南东路约一百九十四员江南西路约一百六十四员荆湖南路约一百二十员荆湖北路约一百五十三员福建路约一百一十四员成都府路约一百五十八员梓州路约一百五十员利州路约一百四十二员夔州路约一百一十一员广南东路约一百六十一员广南西路约一百六十八员盖十九路总数大约如此幕职判司簿尉又在其外因颁降拟举陞陟人数式遂得见天下具员他处则无也

礼部郎中厅东直皇城其内即广圣宫林子中云每清旦风顺闻浓香东来此宫三清合晨炷也主客又在其北正对後苑春夏燕鹘无数飞翥往来上林乔木之所栖止也

起居郎杨景略左司郎中钱勰奉使高丽七月二十四日同自密州发洋杨起居至大洋过东风飘回登州八月初二日再发洋十三日方至高丽境上钱左司郎八月四日已达彼国一海之中风势如此又可异

开宝寺试国学进士景德寺又为别试所旣开院以车营务驴车数十量载试卷赴礼部架阁数日方毕所落人数可知也

十月四日礼部试饶州进士朱天申年十二念周易尚书毛诗周礼礼记孝经论语孟子扬子老子凡十经各有一百通前日所试童子天锡之再从兄也亦召至睿思殿赐五经出身

以给事中韩忠彦为礼部尚书以左司郎中钱勰为中书舍人以吏部郎中范百禄为起居郎以直集贤院满中行为左司郎中以太常丞吕希绩为吏部员外郎世言市井市?未晓其义如何因读风俗通曰市亦谓之市井言人至市有鬻卖者当於井上洗濯令香洁然後【阙】市或曰古者二十亩为井田因井为市故云又市中空地谓之?顔师古乃云凡言市井者市交易之处井共汲之所总而言之也

余尝见枢密都承旨张诚一说昔年使北国因问耶律萧姓所起彼人云昔天皇王问大臣云自古帝王英武为谁邪其大臣对曰莫如汉高祖又问将相勲臣孰为优对以萧何天皇王遂姓耶律氏译云刘也其后亦锡姓萧氏欧阳少师作五代史乃曰天皇王阿保机以其所居撗帐地名为姓

世里世里译者谓邪律昔萧翰为契丹大族其号阿鉢本无姓氏李松为制姓名曰萧翰於是姓萧二者不知孰是也

世谓胡饼者释名云以胡麻着之也前赵録曰石季龙讳胡改胡饼曰麻饼今俗字增食非也齐书曰永明九年诏太庙四时荐面起饼岂今之蒸饼邪

二十七日礼部试抚州进士黄居仁年十二诵尚书毛诗并正义礼记周礼孝经孟子老子及太玄经凡九经合七十五通又试论语大义三道文理稍通勑赐五经出身合门送袍笏至礼部给赐焉

太师潞公归开封府推官赵君锡作小诗二十篇纪恩宠以送行其尤为人传诵者有若乐人都用教坊家席上羣公换口夸内里宣来蕉叶盏御前赐出缕金花全上才初佳句传中官写得便闻天圣人含笑搜寻了依韵当时赐和篇西苑重排饯会时新篇御制降彤墀明朝上已无公事赴宴臣寮总进诗虽王建宫辞无以过此也

十一月职方员外郎黄莘出知汝州以秘书省着作佐郎邢恕守职方员外郎以司门员外郎吕升卿为兵部员外郎以秘书丞陈宗古为司门郎中又以曾肇为户部郎中

十二月司勲郎中穆珣出知润州以彭次云为司勲员外郎以左司员外郎路昌衡为江淮发运副使以中散大夫李之纯为右司郎中

急告宁皆休假名也释名曰急及也言切之使相逮及也李斐汉书曰告请也言请休谒也宁安也吉曰告凶曰宁又曰休沐汉律吏五日得一休沐言休息以洗沐也

礼部投纳试卷因国学至天下所解进士者诸科赴省试者约六千人辞场之盛未有今日之比也

昔年有一大臣留守北京方暑至上关因得诗句云河上荷花何处好坐上幕客河朔人也应声对云市中柿子是谁甜诸官莫不为之恐悚而大臣终不见怒也

文昌杂録卷五

猜你喜欢
  卷二十六·谷应泰
  卷九十六·国朝·蒋一葵
  尚史卷六十八·李锴
  明名臣琬琰续録卷二十二·徐紘
  ◎何苦啕气呢·李定夷
  第一三九提讯名单(堂谕)光绪十三年闰四月十六日一一三二一—二·佚名
  续后汉书音义卷四·萧常
  第十一卷 水系·缪荃孙
  一二七三 礼部尚书纪昀奏参朱钤等四员尚未到热河校书折·佚名
  卷二十二·鄂尔泰
  ●吴郡二科志·阎起山
  卷八·佚名
  卷二百七十八·佚名
  卷七十五·佚名
  卷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出 论心·许自昌

    【喜迁莺】〔生巾服上〕晏婴身短祇自笑。区区质赋优旃。盖世忠肝。包身义胆。然诺重似丘山。酬死士万金立散。答君恩一剑时悬。且雌伏自功曹。有日名垂鼎铉。〔鹧鸪天〕身贱多惭问姓名。气狂羞与斗牛平。侧身天地更

  • 序·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叙  陈子亦峰,予戊于江南所校士也。闱中得生卷,议论英,而真意恳挚,决其为宅心纯正之士。亟荐于主司,果膺魁选。谒予于桃源署斋,温尔雅。与谈经史,悉能根究义理,贯串本原。诗古文解,皆取法乎上,必思登峰造极而后止

  • 卷十五·韩淲

    钦定四库全书 涧泉集卷十五      宋 韩淲 撰五言絶句 明皇揽镜而言吾虽瘠天下肥矣 引镜吾虽瘠韩休谏疏多君心在天下欢乐竟如何高祖令李密迎见秦王李密不敢仰视 甲马幽州路英雄不自量凯歌迎劳处方识小秦王 霍

  • 卷七十五·陈焯

    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七十五兵部主事陈焯编马祖常【字伯庸世为永古特部居靖州天山其高祖实喇济苏于金季任凤翔兵马判官子孙俱以马为氏曾祖乌呼讷从世祖征宋留汴转饷遂家于光州祖常七岁知学得钱即以市书既长从蜀儒张

  • 卷二十九·陈焯

    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二十九兵部主事陈焯编张舜民【字芸叟邠州人登进士为襄崇令王安石倡新法舜民上书言便民所以穷民强内所以弱内富国所以蹙国时人壮之朝廷讨西夏环庆帅高遵裕辟舜民掌机密王师无功作诗寓讽坐谪赴鄜

  • 卷六十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六十五普陀山类五言古夕泛海东寻梅岑山观音洞遂登磐陀石望日出处         【元】吴 莱山月出天末水面生晚寒扁舟划然往万顷相渺漫星河白揺撼岛屿青屈盘逺应壶峤接深已云梦

  • 國語卷第二十·韦昭

      越語上   1 越王句踐棲於會稽之上〔一〕,乃號令於三軍〔二〕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國子姓〔三〕,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四〕。」大夫種進對曰:「臣聞之賈人〔五〕,夏則資皮,〔六〕冬則資絺〔七〕,旱

  • 隆武遗事·顾炎武

      乙酉五月,南都失守。总兵官郑鸿逵、郑彩退师回闽,会唐王从河南来,奉之至福州;与巡抚张肯堂、巡按吴春枝、原任礼部尚书黄道周、南安伯郑芝龙等,共议唐王监国。王太祖后,封南阳。初失爱于祖父,两叔谋夺嫡,未得请名;及祖端王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四十九·乾隆

      隋  炀帝  【戊寅】大业十四年【恭帝侑义宁二年 考是年楚林士魏定杨等建元俱已见前恭帝侗唐髙祖等建元俱载三月以后兹不具列】春正月唐王渊遣世子建成秦公世民救东都以齐公元吉为太原道行军元帅  三月宇

  • 食货一三·徐松

    免役原书注云:「此本缺治平四年至元丰八年一卷。免役,副本。所缺见后卷六五之一,凡二十六页,以下全同。此卷惟文有小异同,更可互校。又淳熙至嘉泰凡二十一页,在一五八册内,卷六六之二一为前二卷,所缺其六六之三二,亦与二卷重复

  • 12.国人暴动·林汉达

    在成王、康王统治的时期,周朝政局比较安定。后来,由于奴隶主贵族加重剥削,加上不断发动战争,平民和奴隶的不满情绪也随着增长。周朝的统治者为了镇压人民,采用十分严酷的刑罚。周穆王的时候,制订了三千条刑法,犯法的人受的刑

  • 目录·鹖冠子

    欽定四庫全書 子部十鶡冠子目録雜家類一〈雜學之屬〉卷上博選第一著希第二夜行第三天則第四環流第五道端第六近迭第七卷中度萬第八王鈇第九泰鴻第十泰録第十一卷下世兵第十二備知第十三兵政第十四學問第十五世賢第十

  • 卷十·高士奇

    <经部,春秋类,春秋地名考略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地名攷畧卷十詹事府詹事髙士竒撰宋国于商丘【微子启纣庶兄知纣必亡告父师少师而遯于荒野商书微子篇云我其出狂我家耄逊于荒是也后归周武王封之于宋乐记云武王克殷既

  • 原序·李明复

    春秋集義原序昔呂給事元鈞為吾鄉銅梁令實事濓溪先生嘗謂其志清才醇行敏學博讀易春秋探其源而濂溪序彭應求崇聖院詩自言往在袁州進士多來講學於公齋竊意先生道德之高聲聞之遠所至學士大夫多從之然學士大夫之所以從之者

  • 前夜·屠格涅夫

    俄国长篇小说。伊·屠格涅夫著。创作于1859年,刊登在1860年《俄罗斯导报》第1、2期上。本书由35章组成,中译本15.8万字,根据在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运动高涨的前夜发生的一个真实故事写成。出身名门贵族的姑娘叶琳娜性格

  • 中国经济史·钱穆

    1954至1955年期间,钱穆先生曾于香港新亚书院先后讲授“中国经济史”及“中国社会经济史”两门课程。叶龙曾师从钱穆多年,详尽笔录及整理了先师两门课程的内容,对一些内容做出了补释,形成流畅易读的文章。贯穿全书的主要经

  • 约檀河之水·张资平

    1920年发表的处女作《约檀河之水》,是张资平的早期作品,大多反映了“五四”时期的青年男女对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陈腐的封建伦理道德和金钱势力对他们的束缚,体现了反封建、渴求解放的思想,这与当时的时代

  • 尚书精义·黄伦

    五十卷。宋黄伦(生卒年不详)撰。伦字彝卿,福州闽县(今福建闽侯)人,进士及第,授左承务郎。该书遍取前人《尚书》说解,依经文胪列,若有异同,则诸说并存,不加论断。每条首列张九成之说,似本九成《尚书详说》而推广之,其书虽嫌庞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