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12.国人暴动

在成王、康王统治的时期,周朝政局比较安定。后来,由于奴隶主贵族加重剥削,加上不断发动战争,平民和奴隶的不满情绪也随着增长。周朝的统治者为了镇压人民,采用十分严酷的刑罚。周穆王的时候,制订了三千条刑法,犯法的人受的刑罚有五种,叫做“五刑”。像额上刺字、割鼻、砍脚等等。但是,刑罚再严,也阻止不了人民的反抗。

到了西周第十个王周厉王即位后,对人民的压迫更重了。周厉王宠信一个名叫荣夷公的大臣,实行“专利”,他们霸占了一切湖泊、河流,不准人民利用这些天然资源谋生;他们还勒索财物,虐待人民。

那时候,住在野外的农夫叫“野人”,住在都城里的平民叫“国人”。周都镐京的国人不满厉王的暴虐措施,怨声载道。

大臣召公虎听到国人的议论越来越多,进宫告诉厉王说:“百姓忍受不了啦,大王如果不趁早改变做法,出了乱子就不好收拾了。”

厉王满不在乎地说:“你不用急,我自有办法对付。”

于是,他下了一道命令,禁止国人批评朝政,还从卫国找来一个巫师,要他专门刺探批评朝政的人,说:如果发现有人在背后诽谤我,你就立即报告。”

卫巫为了讨好厉王,派了一批人到处察听。那批人还敲诈勒索,谁不服他们,他们就随便诬告。

厉王听信了卫巫的报告,杀了不少国人。在这样的压力下,国人真的不敢在公开场合里议论了。人们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交谈招呼,只交换了一个眼色,就匆匆地走开。

厉王见卫巫报告批评朝政的人渐渐少了下来,十分满意。有一次,召公虎去见厉王,厉王洋洋得意地说:“你看,这回儿不是已经没有人议论了吗?”

召公虎叹了一口气说:“唉,这怎么行呢?堵住人的嘴,不让人说话,比堵住河流还要危险哪!治水必须疏通河道,让水流到大海;治国家也是一样,必须引导百姓说话。硬堵住河流,就要决口;硬堵住人的嘴,是要闯大祸的呀!”

厉王撇撇嘴,不去理他,召公虎只好退出。

厉王和荣夷公的暴政越来越厉害,过了三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国人忍无可忍,终于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暴动。起义的国人围攻王宫,要杀厉王。厉王得知风声,慌慌忙忙带了一批人逃命,一直逃过黄河,到彘(zhì,今山西霍县东北)地方才停下来。

国人打进王宫,没有搜到厉王。有人探知厉王的太子靖逃到召公虎家躲了起来,又围住召公虎家,要召公虎交出太子。召公虎没奈何,只好把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送出去,才算把太子保护了下来。

厉王出走后,朝廷里没有国王,怎么办呢。经大臣们商议,由召公虎和另一个大臣周公主持贵族会议,暂时代替周天子行使职权,历史上称为“共和行政”。从共和元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起,中国历史才有了确切的纪年。

共和行政维持了十四年之后,周厉王在彘死去。大臣们立太子姬静即位,就是周宣王。宣王在政治上比较开明,得到诸侯的支持。但是,经过这一场国人暴动,周朝统治者已经外强中干,兴盛不起来啦!

猜你喜欢
  本纪第十二 德宗上·刘昫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六·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一·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七十四·佚名
  卷之五百六十八·佚名
  尚史卷四十五·李锴
  卷七·黄震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 选举略一·纪昀
  三六二 军机大臣奏请将《武英殿聚珍板程序》印行并录入全书及荟要片·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二十九·阿桂
  卷一·傅恒
  卷三十一 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第二十一·范晔
  任圜传·欧阳修
  ●跋·徐栋
  卷一百九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王世贞

      高帝尝谓宋濂:“浙东人才,惟卿与王祎耳。才思之雄,卿不如祎;学部之博,祎不如卿。”又尝与刘诚意论文,诚意谓:“宋濂第一,其次,臣不敢多让,又其次张孟兼。”孟兼性刚愎,好出人上。为按察副使,上冢归,邑令谒

  • ●卷三·五代十国·王奕清

    ◎唐庄宗词一叶落、阳台梦,皆後唐庄宗所制。一叶落云:"一叶落。褰珠箔。此时景物正萧索。画楼月影寒,西风吹罗幕。吹罗幕。往事思量著。"阳台梦云:"薄罗衫子金泥凤。困纤腰怯铢衣重。笑迎移步小兰丛。金翘玉凤。 娇多情

  • 卷二百九十八·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九十八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竹庄小稿胡仲参字希道清源人负才游京师所与交俱一时知名士嘉定间赴试不售浪迹数年终蹇遇合乃寄情山水以自放诗有竹庄小稿一卷宫怨泪粉羞临宝鉴前澹

  • 御选明诗卷三十五·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三十五五言古诗二十张宇初独酌曙雨改余春新流注深谷幽居絶世氛微月澹丛竹麴糵非素耽聊从写情曲吹万等劳生胡能竞奔触夕怀落日未没山明霞烂西隅疎林俯平野飞烟散轻鳬宿鸟栖复鸣灯火起邻墟明月照

  • 卷十·陈镒

    钦定四库全书午溪集卷十元 陈镒 撰七言絶句借漫兴一十五首碧树参差竹屋低半生此地惬幽栖悠然不尽登临兴屋上青山屋下溪红尘吹不到溪堂时掬清泠沃酒膓山外乱鸦飞过尽数声渔笛晚风凉径竹猗猗昼掩门日移清影过芳尊午香

  • 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宋濂

        汪世显   汪世显,字仲明,巩昌盐川人。系出旺古族。仕金,屡立战功,官至镇远军节度使,巩昌便宜总帅。金平,郡县望风款附,世显独城守,及皇子阔端驻兵城下,始率众降。皇子曰:吾征四方,所至皆下,汝独固守,何也?”对曰:“

  • 卷三百十七 元豐四年(辛酉,1081)·李焘

      起神宗元豐四年十月乙卯盡是月乙丑   冬十月乙卯,通直郎、集賢校理、同知諫院蔡卞為崇政殿說書,罷知諫院。   樞密院言定州諜報北界事,上曰:「朝廷作事,但取實利,不當徇虛名。如慶曆中,輔臣欲禁元昊稱兀卒【一】,費歲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四·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一百六十二·佚名

    成化十三年二月庚午朔○辛未升吏科右给事中赵侃为都给事中○免云南各长官司及裁减州县官朝觐从总兵官黔国公沐琮等奏请也○岷府南渭王音□立戈圼□奏先有旨迁目永州居住今经三年府第工作尚未就绪子女长成至无居室婚配

  • 卷六十四·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六十四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六十一 吴臣 陶璜【父基 子威孙绥】 吾彦 滕修【子并】 陶璜字世英丹阳秣陵人也父基交州刺史孙皓时交趾太守孙諝贪暴为百姓患会察

  • 卷三十四·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十四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宋仁宗时通判泾州尹源作唐说及叙兵十篇上之其唐说曰世言唐所以亡由诸侯之强此未极于理夫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

  • 卽位年·佚名

    十二月12月8日哲宗熙倫正極粹德純聖文顯武成獻仁英孝大王,昇遐于昌德宮之大造殿。大王大妃敎曰:「院相,以領府事爲之。」仍召見時原任大臣于重熙堂。領府事鄭元容曰:「臣民無祿,當此罔極之變。慟迫冤酷,不知攸達矣。」大王

  • 卷十五·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增修东莱书说卷十五   宋 时澜 撰泰誓中第二      周书上篇言友冢君御事庶士先诸侯而后西土之人所以明尊卑之分至中下篇先及西土者立法自近始也当时八百国诸侯虽以义从三令五申之际尚视诸侯

  • 神足行章第六·佚名

    慧清入心如水。破恶从树离种花。度世乐功德聚。凉风可乐无有过自归一心何在在不中止观意如称摄钩牵闻经中止观世间明。叉手持头面从三界皆作礼彼。或时行者居前止便得观。或时行者当得止观居前得止。若行者止意已得应

  • 卷三·佚名

    复次妙吉祥。众生相状有下中上故。乃谓虚空有下中上。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亦复如是一切处平等无差别分别。无生无灭。非过去未来现在。无色相无戏论。无表示无施设。无触无系著。无称量过诸称量。无比喻超越比喻。无住无

  • 佛说人仙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那提迦城昆左迦精舍中。与大众俱。尔时尊者阿难独止一处。起如是念。我佛世尊。先说所有诸方诸国。及诸城隍。所谓盎誐国。摩迦陀国。迦尸国

  • 隧道·迪伦马特

    《隧道》讲的是一个荒诞的故事:某个对危险异常敏感的大学生,乘一列开往苏黎世的火车从家返回学校。这趟线他每周往返。列车途径一条隧道。四周的乘客们处之泰然,而这个小伙子却发现了异常,这个隧道似乎比记忆中的要长。他

  • 重订通俗伤寒论·俞根初

    伤寒类著作。清俞根初撰。十二卷。根初,绍兴(今属浙江)人。精岐黄之术,行医四十余年,颇负盛名。学术宗仲景,旁及方中行、陶节庵、吴又可诸医家,精于伤寒,主张诊治伤寒证必须有胆有识,做到眼到、手到、心到。认为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