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名臣琬琰续録卷二十二

(明)徐纮 撰

翰林检讨白沙陈先生行状  张诩

先生讳献章字公甫姓陈氏髙祖判乡曽祖东源祖永盛号渭川少戅不省世事好读老氏书尝慕陈希夷之为人父琮号乐芸居士读书能一目数行下善诗卒之一月而先生始生母太夫人林年二十有四守节教育之祖居广之新会县都会村至先生始徙居白沙村白沙村去县北二十里许天下士大夫重先生之道不斥其名字因共称之曰白沙先生至于儿童妇女亦皆目其为陈道统云宣徳三年戊申十月二十有一日生于都会先是有望气者言黄云紫水之间当有异人生焉黄云紫水者新会之山川也又有占象者言中星见浙闽分视古河洛百越为邹鲁符先儒文公之说及先生生身长八尺目光如星右脸有七黒子如北斗状音吐清圎太类中州产尝戴方山巾逍遥林下望之若神仙中人也生前一夕太夫人梦白龙入室其光如昼诸异梦类是自幼惊悟絶人读书一覧辄记尝梦拊石琴其音泠泠然见一伟人笑谓曰八音中惟石音为难调今谐若是子异日得道乎因别号石斋既老更号石翁少读宋亾厓山诸臣死节事辄掩卷流涕一日读孟子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慨然叹曰大丈夫行已当如是也弱冠充邑庠生其师见其所为文异之曰陈生非常人也势利不足以覊之矣明年丁卯中乡试戊辰辛未两赴礼闱不第闻江右吴聘君与弼讲伊洛之学于临川之上遂弃学而学焉时年二十有七也(下缺)是有所警发南归罗伦赠文畧曰白沙先生处南海者二十余年矣观天人之微究圣贤之藴充道以富尊徳以贵天下之物可爱可求漠然无动其中者荘昶诗曰百年吾道在东周天下斯人岂易求谁为齐王留孟子自知尧舜有巢由鳯凰气象终千仞北斗光芒共九州岛万里东南沧海阔苍生何处问乗桴既归杜门潜心大业而道价响天下矣四方学者日益众往来东西两藩部使以及藩王岛夷宣慰无不致礼于先生之庐先生日饮食其宾客了不知其囊之罄也自朝至夕与门人讲学宾友论天下古今事或至漏下亹亹不少厌倦翌旦精神如故虽少壮者自以为莫及也江右藩臬左布政使陈炜等修复白鹿洞书院成以山长书币走生贠刘希孟等聘先生为十三郡士者师先生报书谢不往壬寅广东左布政使彭诏上疏畧曰臣闻古昔圣帝明王咨询敷求罔间遗逸小或致之大或起之动则赖以成显著之事功静则因以系士心之向慕声望丰采蔚为国华窃见依亲监生陈献章心术正大识见髙明涵养有素徳性坚定给假回还杜门养志沈潜圣贤之书实窥体要通达事物之理俱见精微今年五十余读书践履愈觉纯熟孝义着闻人皆感动臣等自度才与徳不及献章万万犹且叨食厚禄顾于献章醇儒反未及见用非惟臣等之心诚有不安抑国家不及収用是坐失为善之寳也伏见天顺年间英宗皇帝闻抚州人呉与弼文行髙古特加礼聘官以宫僚奈缘与弼老病辞不供职是以未见作用之效今献章年方强盛大非与弼之比伏乞圣明以礼征召必有以补助圣徳风动士类疏闻宪宗皇帝可其奏命有司以礼劝驾先生以老母并久病辞时廵抚右都御史朱英惧先生终不起也具题荐末云臣已趣其就道矣因曰先生万一迟迟其行则如予诳君何先生不得已起至京师朝廷用故事勑吏部考试会疾上疏畧曰臣累染虚弱自汗等疾又有老母朝夕侍养不能赴部聴选成化十五年以来左布政使彭诏右都御史朱英前后具本荐臣堪充任使吏部移文广东布政司等衙门趣令起程臣以旧疾未平母年加老未能輙行府县官吏承行文书日夕催廹不免强起就道而沿途病发随地问医扶衰补羸仅不大惫于成化十九年三月三十日朝见乃以久劳道路旧疾复作日复一日病势转増耳鸣痰壅面黄头晕视昔所染无虑数倍众目所覩不敢自诬又于八月二十二日得男陈景阳书报臣母别臣以来忧念成病寒热迭作痰气交攻待臣南归以日为岁臣病中得此神魂飞丧仰思君命俯念亲情展转欎结终夕不寐臣之愚迷实不知所以自处也臣自幼读书虽不甚解然于君臣之义知之久矣伏惟我国家教育生成之恩陛下甄録収采不遗卑贱之徳至深至厚于此而不速就以圗报称于万一非其情有甚不得已者孰敢惊虚名饰虚让趦趄进却于日月之下以冒雷霆之威哉臣所以一领乡书三试礼部承部檄而就道闻君命而惊心者正以此也縁臣父陈琮年二十七而弃养臣母年二十四而寡居臣遗腹之子也方臣幼时无岁不病至于九龄以乳代哺非母之仁臣委于沟壑久矣臣生五十六年臣母七十有九视臣之衰如在襁褓天下子母之爱虽一宜未有如臣母忧臣之至爱臣之深也臣于母恩无以为报而臣母以守节应例为府县所白已蒙圣恩表厥宅里是臣以母氏之故荷陛下之深恩厚徳又倍于寻常万万也顾臣母以贫贱蚤寡俯仰无聊殷忧成疾老而弥剧使臣逺客异乡臣母之忧臣日甚愈忧愈病愈病愈忧忧病相仍理难长久臣又以病躯忧老母年未老而气则衰心欲为而力不逮虽欲效分寸于旦夕岂复有所惜哉臣所以日夜忧惫欲处而未能者又以此也夫内无攻心之疾则外不见从事之难上有至仁之君则下多曲全之士惟陛下以大孝化天下以至诚体万物海宇之内无匹夫匹妇不获其所者则臣之微亦岂敢终有所避而不自尽哉伏望圣明察臣初年愿仕之心悯臣久病思亲不能自已之念乞放臣暂归田里日就医药奉侍老母以终余年俟母养获终臣病痊愈仍前赴部以聴试用则臣母子未死之年皆陛下所赐臣感恩益厚圗报益深虽死于道路无所复辞矣疏上宪宗皇帝亲阅者再三明日授翰林院检讨俾亲终疾愈仍来供职盖异数也先生以表谢其畧曰臣本菲材误蒙荐举又以臣老母在念沈疴在躬未得以承试用陛下悯其愚诚不加诛责使少寛旦夕之暇已云幸矣而又慰之以温言宠之以清秩使遂其欲去而勉其复来此诚天地之量日月之明雨露之恩出于寻常条格之外者臣虽至愚亦知衔负恩徳圗报称于亲终疾愈之日不敢负朝廷待士之盛意不敢违臣子效用之初心也又曰臣瞻望朝廷违离在迩虽圗报有日而迟速未占俯仰愧怍无任感激恋慕表既上又迟迟至于旬日始买舟南去学士李东阳赠别诗云只有报恩心未老更无辞表意全真谕徳陆钺诗云逍遥佳处恣吟哦古寺心斋长薜萝本为爱君观国屡可堪思母望云多东郊信有灵光在西土空闻鳯翼过应笑病夫方铸错汗颜何处逐颓波盖实録也某先生省人也素忌先生重名及至京师使人邀先生主其家已而先生僦居庆寿寺某御之后因纂修实録阴令所比诬先生学士某见之不平为削厺归往南安知府张弼问出处对曰康斋以布衣为石亨荐所以不授聀而求观秘书者冀得间悟主也惜乎当时宰相不悟以为寔肰之言上令受职然后观书殊戾康斋意遂决去某以所选监生荐人疏陈始终愿仕故不敢伪辞以钓虚名或受或不受各有攸宜尔弼唯唯暨归岁有荐辞皆授诏不行初应诏而起也道出羊城所至观者如堵至拥马不得行归之日有祥云五色遶其第经日始散弘治改元以来郎中等官屡任藩府万某周某先后疏荐庚申给事中呉世忠以以先生及尚书王恕侍郎刘大夏学士张元祯祭酒谢铎等八人同荐与二三儒臣入内阁柄用上方勑吏部查勘而先生殁矣是年三月十日也享年七十有三殁之前数日蚤具朝衣朝冠命子弟扶掖焚香北面五拜三叩首曰吾辞吾君复作一诗云记仙终被谤记物乃多修弄艇沧溟月闻歌碧玉楼曰吾以此辞世殁之日顶出白气勃勃如蒸竟日乃息前一夕五鼓邻人闻车马骈阗异之急出见一人若主者状仪节甚都出先生庐而去以为太官至及旦询之无有也先是知县左浚以医来先生病已亟矣门人进曰药不可为也先生曰饮一匕尽朋友之情饮已作诗遣之没后一月提学佥事宋端仪移文当道请入祀乡贤祀祠都御史邓廷瓉疏乞恩典章草已具寻卒御史贺铠廵抚云南都御史李士实俱疏乞不拘常例赐与赠谥谕祭不报是年七月二十有一日塟于圭峯之麓辛向之原逺近会塟者凡千人左布政使周孟中赙白金三十星助塟诔之以辞刻石于墓三府暨藩臬诸公门人亲友逺近相续设奠致赙殆无虚日于戏生死哀荣吾于先生见之矣先生少负气节毎出少挫归辄对伯兄泣不食房婢偶露告太夫人必黜之乃已初待学者甚严晚更平易孝弟出于天性事太夫人甚谨太夫人非先生在侧輙不食食且不甘先生在外太夫人有念輙心动亟归果然母爱子慕惟日不足太夫人颇信浮屠法及病命以佛事祷先生从之御史王■〈日上折下〉曰此见先生变通处也此时行不能别太夫人欲仿徐仲车故事伯兄不可曰吾弟为人子吾独不为人子乎兄弟泣争义感行路太夫人殁以七十年之派子居九十年之母丧哭擗食素一如先王之礼太夫人耄耋强康如壮先生以古希年顾多病尝虑一旦身先朝露不能送太夫人终故自太夫人七十年之后也毎夕具衣冠秉烛焚香露祷于天曰愿某后母死也后丧太夫人服阕絶不衣锦绣曰向者为亲娱耳通判顾叔龙曩见先生束木带解所自束玳瑁带赠至是反之一念衡山靡间朝夕曰自今以往未死之年皆幸也事伯兄如父坐必隅坐虽迹处山林其爱君忧国之心视诸食禄者殆有甚焉宪庙之升遐也哀诏至先生如丧考妣有诗曰三旬白布裹乌纱六载君恩许卧家溪上不曽携酒去空教明月管梅花知言者读之当知先生之心无一日不在天下国家也为人豁达大度不与物竞未第时邻人有侵其物屋地者欲威之以力扬言于众曰陈氏子异日他出我必辱于途及见不觉自失先生曰尺寸地吾当为若让其人惭竟不能作恶而去又有侵其田者处亦如之复后有盗塟其墓者先生怒曰以此义不共戴天也彼不即悛吾即讼之官吾敢沽虚名而忘大义哉盗塟者闻之果悛廵抚湖广都御史谢绶遗先生寿木甚羙一日其交厚陈某卒遗言必得木如先生者其子以告即举以畀之林良者以画名天下常作一圗为先生寿惠州同知林璧至阅之爱甚亦即畀之无吝色知县赵某者颇着贪声惧先生遇当道露其事遗白金数锭为太夫人寿先生不得已受之戒家人勿启某后以赃去官追而还之某人感泣提举注廷贞慕先生特甚在海北时作懐沙亭以寓仰止亦数以白金为先生寿其卒于官也尽封还以为赙叅政伍希渊佥事戴中辈以次各遗白金欲新先生居却不可乃营小庐山书屋以处四方学者初年甚屡尝贷粟于乡人佥事陶鲁知之遗田若干顷晚年按察司学士实仿富郑公故事破数白金买园一区于羊城之北甚广先生封券至于三四往返卒俱不受御史熊达仿洛阳故事欲建道徳坊于白沙以风士类先生不可乃议创楼于江浒为往来嘉宾盍簮之所榜曰嘉会先生曰斯可矣先是达亦以疏荐先生于朝大畧谓宜及先生年未艾而亟用之也都御史邓廷瓉檄有司曰月致米一石岁致人夫二名却之以诗云孤山鹤啄孤山月不要诸司费俸钱行人左辅出使外夷以其师意致白金三十星亦拒而不受其视利若将凂焉如是太夫人兄弟之子陈敬幼无依先生収育教之成人至割田庐以树其家尝买婢得邑人尹氏女既而知之叹曰良家子也命内人抚育如已女及笄择婿嫁之友人荘泉病遗书求先生门人之医范规者往规贫不能赴先生即备行纒服食津遣与人交无生死炎凉之别都御史朱英柩归桂阳为文遣子不逺数千里设奠尚书彭诏御史袁道经歴张黻辈之殁也亦然其闻罗伦袁道张黻之讣也皆设位哭为缌之服三月叅政胡荣为提学佥事时雅重先生尝选生贠有异质者十余人往受业今学士梁储叅政李祥辈与焉其后荣遭母忧先生特行吊礼于新喻及祭吴与弼墓于崇仁罗伦墓于永丰访荘昶宅于江浦其论治道以正风俗成人材为急务知县何积之初知新会县事也出其乡人给事中董旻书为介求执弟子礼先生百凡启迪以致四礼大行民爱之如父母父卒于官先生综理其后事如己事后民立祠于白沙先生记之其始终成就皆先生之力也顾叔龙为同知知徳庆州卒遭事不测先生毅然任其事曰朋友之责也后闻其子某至乃已翰林院庶吉士邹智以言事谪石城吏目其父自蜀来怒其去官也日挞之赖先生谕之以理始释其后智于顺徳也刘大夏时为右布政使卒吴廷学时为顺徳县知县先生相率厚赙择人而扶归之李承箕褁粮自嘉鱼数千里从学先生服食行纒待如子弟复筑楚云台以居之台榜一聮云有月严光濑无金郭隗台学士王鏊闻而叹之盛称先生出处之正见黄公钓台记东筦林光始有志于学后为贫累先生欲成之谋田于肇庆同知张吉以光不归乃不果其接引后学随人材大小而成就之类如此尝慕先哲宋丞相崔菊坡之为人也迎其像为文祭于家偶坐瞻仰若弟子之于师者久之程节妇锺氏子也孀居二十七年贫甚先生既为诗以嘉其节复遗帛以周其贫君子谓使先生大得志表先徳举贤才当不遗余力也其见义乐为如饮食焉如是厓山大忠祠慈元庙之建与夫祀典之举也皆发议于先生与副使陶鲁右布政刘大夏佥事徐纮共成之大忠祠成太夫人梦金冠三人从甲士数百谢于门慈元庙之未建也先生梦一女人后饰立于大忠之上曰请先生启之后十年建庙即其所也故先生吊慈元诗有依稀犹作梦魂通之句先生精神常与神明通居外海陈谦宅有异人来见尝梦逰天台至第八重而觉又梦一长髯道士以布囊贮罗浮山遗之八月八夜忽梦玉字无瑕碧云灿烂南斗下大书八字下有四人面西而行或隠或见临没梦与濓溪两厓答歌于衡山之五峯皆纪之以诗盖其神之极清故所感如是昔人所谓夜验之梦寐者也北归时泊舟江浒夜半有人呼急起未几水至溺死人畜无筭因得免先生徳气粹面盎背无贵贱老少莫不起敬给事中贺钦执弟子礼既别肖先生小像悬于家之别室有大事必启焉罗伦改官南京修撰先生谓曰子未可以去乎伦即日解官去按察使薛纲始疑先生及得于观感乃悔叹即欲解官从学有诗曰欲抛事业留门下老骥那能学骏奔进士姜麟以史事使贵州特取道如白沙以师礼见先生出曰吾阅人多矣如先生者耳目口鼻人也所以视聴言动者殆非人也吾何以名哉至京师有问之对曰活孟子活孟子都御史讳邦刘洪官广东藩臬时毎言诩一则曰无縁一曰无福以不见先生为恨也岭南士逰国学者北士必问曰逰白沙先生门否以一字一墨为符验而因之以轻重其人焉壬寅别都御史朱英于苍梧英预约束参随官族先生至掖之从南道出入先生力辞不能英叹曰古之圣帝明王尊贤之礼有膝行式车者况区区有中贵谒先生庐至江浒乎却肩舆走数百步入京师时道经南安知府张弼仿曹参师盖公礼以待先生道出淮阳总戎平江伯陈鋭往复差官具人船护送极其礼意之隆暮年欲卜筑衡山都御史沈晖创屋士人某等割田以待左布政使周孟中甫下车既谒先生于白沙欲请先生入省南面坐受拜咨问以风一方以先生病不果尝经畿内山乡热甚思生菜值山民植者良少前此贵客重价求之弗获先生至山民羣求献之寓京师时走家僮市靴于肆工人闻自先生亟易以佳者其至诚能动又往往如是先生之始为学者激厉奋发之功得之与弼为多自临川归足迹不至城府朱英时为叅议造庐求见卒避不见闭户读书尽穷天下古今典籍旁及释老稗官小说彻夜不寝少困则以水沃其足久之乃叹曰夫学贵乎自得也自得之然后博之以典籍则典籍之言我之言也否则典籍自典籍而我自我也遂筑一台名曰春阳日静坐其中足不出阈外者数年有答张元祯问学诗曰古人弃糟粕糟粕非真传眇哉一勺水积累成大川亦有非累积源泉自涓涓至元有至动至近至神焉发用兹不穷缄藏及渊泉吾能握其机何必窥陈编学患不用心用心滋牵纒本虚形乃实立本贵自然戒慎与惧恐斯言未云偏后儒不省事差失毫厘间寄语了心人素琴本无弦久之又叹曰夫道非动静也得之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茍欲静即非静矣于是随动随静以施其功有示张诩诗曰知夜则知朝西风涨暮潮千秋一何短瞬息一何遥有物万象间不随万象凋举目如见之何必穷扶摇又曰登髙未必髙老脚且平步平步人不疑东西任回顾岂无见在心何必拟诸古异体骨肉亲有生皆我与失之万里途得之咫尺许得失在斯须谁能别来去明日立秋来人方思处暑又曰两脚着地此何闗白云与尔同去还正当海阔天髙处不离区区跬步间盖其学初则本乎周子主静程子生静之说以立其基其自得之效则有以合乎天心泰之说故凡冨贵功利得丧死生举不足以动其心者其后造诣日深则又有以进乎颜氏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天地位而骎骎乎孔子无意必固我之气象矣其学有本原进有次第的然可据如此迨其晚年超悟极于髙逺则又非他人所能窥测言语所能形容者矣其始惧学者障于言语事为之末也恒训之曰去耳目支离之用全虚圎不测之神其后惧学者沦于虚无寂灭之偏也又恒训之曰不离乎日用而见鸢飞鱼跃之妙门人各随其所见所闻执以为则天下之人又各随其所见所闻执以为称果足以知先生之道也哉有诗曰十年无鲍叔一懒有柴桑盖亦叹天下之莫我知也所待天下之大千百世之逺其心同其理同岂无知言者起诵其诗读其书当有以知其人卓卓乎孔氏道脉之正传而伊洛之学葢有过无弗及也是故见诸日用与百姓同也至于不言而信不怒而威闻风者兴起沭化者心服葢有莫知其为之者使得大用于世绥来动和之效庻几乎先生尝以道之显晦在人而不在言语也絶意著述有诗曰他年倘遂投闲计尽对青山不著书又曰莫笑老翁无著述真儒不是郑康成有劝之者对曰伏羲著述数画耳况画前又有易乎君子曰先生著述可谓富矣自一言演之可万言自万言敛之可无言今其诗文不下万余首独非著述乎荘昶读先生诗集曰喜把炷香焚展读了无一字出安排为经为训真谁识非谢非陶亦浪猜又曰老虽静里都无事笑此山中亦著书帝伯皇王铺叙里乾坤今古笑谈余大学士李东阳始得先生藤蓑诸作也语人曰待某谢官絶烟火十年然后可属和耳盖皆知言者也其为文也主理而辅之以气虽不拘拘于古人之绳尺故自有以大过人者以为诗也则功専而入神品有故人所不到者矣盖得李杜之制作而兼周召之情思妙不容言故其诗曰子美诗中圣尧夫又别传后来操翰者二妙少能兼今苍梧山东皆梓行某集惜乎未全也至于书翰如其诗能作古人数家字山居笔或不给至束茅代之晚年专用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好事者踵为之有诗曰神往气自随氤氲觉初沐圣贤一切无此理何由瞩调性古所闻熈熈兼穆穆耻独不耻独茅根万茎秃又曰茅君烦用事入手称神工又曰茅龙飞出右军窠皆指茅笔也天下人得其片纸只字藏以为寳太夫人尝夣星斗烛天旁百人指谓曰此人尔家秀才文字也与弼婿某贫不能自振造白沙求书数十幅归一坡毎一幅易白金数星庚申朝廷遣朝官使交南交南人购先生字毎一幅易绢数匹携者恨不多也先生教人随其资禀髙下学力深浅而造就之循循然善诱其不悟不强也至于浮屠羽士商贾农业之来谒者先生悉倾意接之有叩无不告故天下被其化者甚众南畿僧太虚知名当世亦以其学求正扵先生先生复书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告之曰我以此证也先是先生道南畿见太虚告以念老母太虚为朝夕礼拜祝愿至先生归相见乃已其笃信如此呜呼若先生者君子谓周子之后一人而已者非邪诩也无似自成化辛丑见我先生于白沙我先生即以国士待其后受教多而辱爱厚临殁具书趣至白沙寄以斯文告门人罗冕曰吾道吾有所记矣示以诗云古往今来几圣贤都从心上契心传孟子聪明还孟子谁今且莫信人言又曰万丈祝融何处山三年碧玉梦相闗多少画工传不去都没贤今画幅寛又曰病久惟聴命诗成不浪传门前花十丈玉井正开莲数椽刚到地一栋正横天不忘吾道在万万岁相连既而曰孔子之道至矣幸勿画蛇添足又曰用斯行舎斯藏子其勉之吾言止是矣呜呼言犹在耳不肖诩斗筲之器何修何为而后可以少副我先生付托之重乎先配张氏生子三人曰景云作小诗得唐人体裁曰景易充邑庠生先先生卒女二人婿黄彦民指挥倪麟孙男三人曰田曰琬皆庠生曰豸尚幼继室罗无出先生没后门人聚议湛若水为行状李承箕为墓铭梁储为传而墓表则属之诩也若水之为行状也仓卒事多未备诩窃惧久而湮晦无传重加补葺佥事许■〈日旦〉尝刻梓以传矣嗣是有待于同门者数事复増入焉虽恒心细行不敢有遗如昔人年谱之为庶几他日有得与于斯文者取而删述之以为世训初不暇计其言辞之芜且陋也谨状 

猜你喜欢
  卷四十一 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司马迁
  帝纪第四 炀帝下·魏徵
  卷三十八·志第十九·礼十一·脱脱
  卷四十二下·朱熹
  名山藏卷之六十六·何乔远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五·佚名
  卷之三百八十八·佚名
  ●绎史摭遗卷三·温睿临
  第四九提讯名单(堂谕)光绪七年十月十一日一一二○七-四·佚名
  通鉴纪亊本末卷三十三上·袁枢
  卷一百一·张守节
  卷十九·司马贞
  卷五十二 崔骃列传第四十二·范晔
  卷三十四·佚名
  通制条格卷第三·拜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六十五·彭定求

        卷165_1 【发白马】李白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

  • 巻十四·邵浩

    钦定四库全书坡门酬唱集卷十四宋 邵浩 编东坡子由生日上天不难知好恶与我一方其未定间人力破隂隲少忍待其定报应真可必季氏生而仁观过见其实端如栁下惠焉徃不三黜天有时而定夀考未易毕儿孙七男子【三子四孙】次第皆

  • 卷三·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卷三预宴六十五人诗八十一首【内阁学士】伯 兴【年七十三】古稀天子夀八垠新阳纽丑鬯柢根三千防寅皤髪温防胜刚夘耀银旛日纪在辰六英暄龙集维已景耀繁拜趋从午门端门乾清轶未

  • 卷五百十四 列传三百一·赵尔巽

      ◎土司三   ○云南   云南古滇国。自越巂蛮夷任贵自领太守,汉光武即授以印绶,不以内地官守例之。若爨、若蒙,皆以本土大姓,就官累世,为一方长。元封梁王于滇,与大理之段分治。明破梁王,灭大理,就土官而统驭之,分宣慰使

  • 卷二十八 雍熙四年(丁亥,987)·李焘

      起太宗雍熙四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初,曹彬及劉廷讓等相繼敗覆,軍亡死者,前後數萬人。緣邊創痍之卒,不滿萬計,皆無復淢志。河朔震恐,悉料鄉民為兵以守城,皆白徒,未嘗習戰陣,但堅壁自固,不敢禦敵。敵勢益振,長驅入深

  • 卷十一·连横

    教育志连横曰:嗟乎!自井田废,而学校息,人才衰;朝廷之所以取士者,唯科举尔。夫科举非能得人才也,而人才不得不由科举,故以管商之政治,仲舒之经学,相如子云之文章,苟非一入主司之目,亦终其身而不遇。是科举非能得人才也,又且抑遏之、

  • 第六十三回 陈霸先举兵讨逆 王僧辩却贼奏功·蔡东藩

      却说高洋篡位,改国号齐,追尊祖树为文穆皇帝,祖妣韩氏为文穆皇后,父欢为献武皇帝,庙号高祖,兄澄为文襄皇帝,庙号世宗。奉母娄太妃为皇太后,降东魏诸臣封爵有差。惟效力高氏诸臣,不在此例。封宗室高岳等十人为王,功臣库狄干

  • 第八册 天聪元年九月至十二月·佚名

    第八册 天聪元年九月至十二月九月初一日 汗颁诏曰:“马骡以备乘骑之,牛驴以资■载,羊、山羊、豕、鸡、鸭、鹅等供食用。嗣汗及诸贝勒,以至小民,凡祭祀及筵宴、殡葬、市卖所用牛马驴骡,永行禁止之。若有达禁宰杀者,被

  • 卷三十九·朱轼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三十九大学士朱轼撰名臣传三十一宋孟珙孟珙字璞玉随州枣阳人嘉定十年金人至襄阳父宗政时为赵方将以兵御之珙料其必窥樊城献策由罗家渡济河宗政然之越翼日诸军临渡布阵金人果至半渡伏发殱其半宗

  • 第十三章 第一次的失败·冯玉祥

    自从武昌起义的消息传来,滦州秋操中途停止,留在新民府的我们一般倾向革命的同志们,人人兴奋得坐立不安。郑金声、王石清、戴锡九、我和马医生、李某等,常常在一起聚晤,商谈我们应当怎样对武昌响应,应当怎样在新民府发动。大

  • 卷五十四·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五十四 朱批常德夀奏摺 雍正三年四月初三日江西布政使【臣】常德夀谨 奏为奏明事窃【臣】蒙 皇上隆恩特授江西布政使自抵任以来查得江西

  • 第二十一章 隋唐的武功·吕思勉

    隋、唐两代的武功,是互相继续的。隋朝的武功,虽不如唐朝之盛,然而是唐朝开拓的先声。其规模,较汉代尤为广远。这也是世运进步,交通日益发达的缘故。中国历代的大敌是北狄。隋、唐时代,自然也是如此。后汉时,匈奴败亡,鲜卑继续

  • 十四、释木·佚名

    槄,山榎。 栲,山樗。 柏,椈。 髡,梱。 椴,柂。 梅,柟。 柀,煔。 櫠,椵。 杻,檍。 楙,木瓜。 椋,即来。 栵,栭。 檴,落。 柚,条。 时,英梅。 楥,柜枊。 栩,杼。 味,荎着。 藲,荎。 杜,甘棠。 狄,臧槔。 贡,綦。 朹,{毄木}梅。 [1234]者聊。 魄

  • 卷十四·胡广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大全卷十四明 胡广等 撰明堂位第十四【严陵方氏曰孔子言宗祀文王於明堂则祀事以之明故也孟子言行王政於明堂则政事以之明故也此言朝诸侯於明堂则朝事以之明故也谓之明则一所以谓之明则有三焉此主朝

  • 卷三百七·佚名

    △初分佛母品第四十一之三佛言善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由不缘色而生於识。是为不见色故名示色相。不缘受想行识而生於识。是为不见受想行识故名示受想行识相。由不缘眼处而生於识。是为不见眼处故名示眼处相。不缘耳鼻

  • 复蔡育之先生书·太虚

    育之先生鉴:来书称颂逾恒,愧不能副此为歉!佛门各宗派,通俗易修,允推净土。而随人根性不同,则亦不拘此例。修禅之论,散见于各种经论,集成之者,则有天台小止观,禅波罗密次第法门,大乘止观,摩诃止观各书,足堪取资,可向各佛经流通处请之

  • 大乘中观释论 第四卷·安慧

    大乘中观释论 第四卷安慧菩萨造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观五蕴品第四次第此品今当止遣。彼十二处诸有所作。或有异宗现所安立。谓于胜义谛中实有内外十二处法。以蕴摄

  • 锡类法檀序·元来

    锡类法檀序夫世间人。不能行出世间孝。而出世间人。乃能尽世间孝。以余观于锡类法檀之篇。则博山大师无如矣。生致其养。没致其思。世间孝也。师则行之。情致其刳。性致其徧。出世间孝也。师则尽之。幼痛悲母。及长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