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校訂三國遺事敘、例言

  校訂三國遺事敘三國遺事。繼金氏史記而作。收錄新羅高句麗百濟三國遺聞逸事者。高麗忠烈王時。僧一然所撰也。書凡五卷。分為九門。初無序跋。冠以三國年表。所紀神異靈妙。專主崇佛弘法。論者謂荒誕不經。不足取信。然流風遺俗。往往散見於其中。矧州縣都市。地勢沿革。歷然有徵。苟欲講三國舊事。采葑采菲。寧容遺之哉。其書以元至元大德間成。後二百餘年。迨明正德七年壬申再刊。慶州府尹李繼福跋其後云。吾東方三國。本史遺事兩本。他無所刊。而只在本府。歲久刓/缺。  一行可解僅四五字。因欲改刊。廣求完本。閱數歲不得焉。星州牧使權公。聞余之求。求得完本送余。蓋再刊之舉。出於繼福。而所謂完本者。亦非真完本。恐闕損寫本已。我邦所傳有二本。一在尾州德川侯。一藏男爵神田氏。並係正德再刊。文字摸稜。魯魚焉馬。率仍其舊。甚則空紙脫葉。文斷義絕。殆不可讀。於是原二家藏本。據三國史記。高麗史。東京雜記。東國通鑑。文獻備考。輿地勝覽。海東金石苑。暨漢土歷代史書。西域求法高僧傳。唐續高僧傳等。參互檢覈。  訂其譌舛。補其闕漏。活字印行。以公於世。至元距今六百餘年。元主忽必烈置征東省。以高麗為導。來寇於我筑紫。鎮西諸軍擊殲之。戰敗之餘。麗主至欲驅儒生充軍伍。而一然以高麗人。矻矻著書於其間。惜不使其筆當時曲折。取信於天下後世。抑三韓與我關係。邈在往世。此書所載。有間及我者。且書中插入鄉歌者。多係新羅語。鄉歌猶謂國風。新羅古言已亡。纔存鄉歌十餘首。實為滄海遺珠。則匪直覈新羅舊事。亦足以參我古言。考古之士。討其源而究其委。庶幾乎其有所資焉。明治三十五年壬寅九月上澣

  例言

  一斯編。本無目次。今據編中標題補之。又第一卷靺鞨渤海條闕二葉。第三卷南月山條闕一葉。伯嚴寺石塔舍利條闕二葉。其他或佚標題。或脫篇名。共不可考者。姑闕疑一年表。首闕二葉。今不可補焉。編中文字闕失。或斷爛不能讀者。縮摹以存疑。  倘以意擬定文字。則加()分之。其屬闕失者。以□□標識之一干支數字。時或有差。及行文中有誤脫。斷做紕繆者補正之。間或辯其是非於鼇頭一假借音通字。不敢改之。標出其由於鼇頭。避字亦然。但省畫字。如建作[肂-、]武作正則改之。建係高麗太祖諱字。武則惠宗諱字。並以其難通讀也。蘇軾云。前輩不敢妄改古書。故文字屬別體者。務存其舊形供博古一端。然活字印刷。

  烏焉易訛。覽者諒焉三國遺事目次

年表

卷第一

紀異第一

古朝鮮 魏滿朝鮮

馬韓 二府

七十二國 樂浪國

北帶方 南帶方

靺鞨 渤海 □□□□

卞韓 百濟 辰韓

四節遊宅 新羅始祖 赫居世王

第二南解王 第三弩禮王

第四脫解王 金閼智 脫解王代

延烏郎 細烏女 未鄒王 竹葉軍

奈勿王 金堤上 第十八實聖王

射琴匣 智哲老王

真興王 桃花女 鼻荊郎

天賜玉帶 善德王知幾三事

真德王 金庾信

太宗春秋公 長春郎 罷郎

卷第二

□□□□

文虎王法敏 萬波息笛

孝昭王代 竹旨郎 聖德王

水路夫人 孝成王

景德王 忠談師 表訓大德

惠恭王 元聖大王

早雪 興德王 鸚鵡

神武大王 閻長 弓巴

第四十八景文大王 處容郎 望海寺

真聖女大王 居陀知

孝恭王 景明王

景哀王 金傅大王

南扶餘 前百濟 北扶餘

武王 後百濟 甄萱

駕洛國記

卷第三

興法第三

順道肇麗 難陀闢濟

阿道基羅 原宗興法 厭髑滅身

法王禁殺 寶藏奉老 普德移庵

東京興輪寺金堂十聖 迦葉佛宴座石

遼東城育王塔 金官城婆娑石塔

高麗靈塔寺 皇龍寺丈六

皇龍寺九層塔

皇龍寺鐘 芬皇寺藥師 奉德寺鐘

靈妙寺丈六

四佛山 掘佛山 万佛山

生義寺石彌勒 興輪寺壁畫普賢

三所觀音 眾生寺 柏栗寺

敏藏寺 前後所將舍利

□□□□

彌勒仙花 未尸郎 真慈師

南白月二聖 努肹夫得 怛怛朴朴

芬皇寺千手大悲 盲兒得眼

洛山二大聖 觀音 正趣 調信

魚山佛影 臺山五萬真身

溟州五臺山寶叱徒太子傳記

臺山月精寺五類聖眾 南月山

□□□□    □□□□

鍪藏寺彌陀殿 伯嚴寺石塔舍利

卷第四

義解第五

圓光西學 寶攘梨木

良志使錫 歸竺諸師

二惠同塵 慈藏定律

元曉不羈 義湘傳教

蛇福不言 真表傳簡

開東楓岳缽淵藪石記 勝詮髑髏

心地繼祖 賢瑜珈 法華嚴

卷第五

神咒第六

密本摧邪 惠通降龍

明郎神印

感通第七

仙桃聖母隨喜佛事 郁面婢念佛西昇

廣德 嚴莊 憬興遇聖

真身受供 月明師兜率歌

善律還生 金現感虎

融天師彗星歌 真平王代

正秀歌救冰女

避隱第八

朗智乘雲 普賢樹 緣會逃名 文殊岾

惠現求靜 信忠掛冠

包山二聖 永才遇賊/

勿稽子 迎如師 布川山 五比丘 景德王代 念佛師

孝善第九

真定師孝善雙美 大城孝二世父母 神文王代 向得舍知割股供親 景德王代 

孫順埋兒 興德王代

貧女養母 跋

三國遺事目次(終)

猜你喜欢
  帝纪第七 高祖纪·魏收
  ○谢济世之狱·佚名
  秦并六国平话卷上·佚名
  卷之一百八·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五十八·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二·佚名
  ●跋·高廷瑶
  ●绎史摭遗卷十八·温睿临
  卷十九·鄂尔泰
  晋纪·张居正
  斛斯椿传·魏收
  王仁裕传·薛居正
  镇海传·宋濂
  苏厉谓周君·佚名
  礼一○·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熊德修·唐圭璋

      洞仙歌   庆县宰   洪崖仙裔,接武浮丘袂。佩玉长裾下尘世。东寻山水,独抱一琴来锦里。不犯人间宫祉。   城山堂宇静,百丈楼高,湖海元龙浩然气。初度启初筵,昼永堂垂,笙鹤铿、轰出云际。问雅乐、何时献三雍,待汉殿

  • 七言巻三十九·洪迈

      七言  汉宫曲         徐 凝  水色帘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  和嵩阳客月夜忆上清人  独夜嵩阳忆上仙月明三十六峰前瑶池月胜嵩阳月人在玉清眠不眠  八月望夕雨

  • 列传第五十五 陈宗室诸王 永修侯拟 遂兴侯详 宜黄侯慧纪 衡阳献 王昌南康湣 王昙朗 文帝诸子 宣帝诸子 后主诸子·李延寿

    永修侯拟字公正,陈武帝之疏属也。少孤贫,质直强记。武帝南征交址,拟从焉。梁绍泰二年,除员外散骑常侍、明威将军,以雍州刺史资,监南徐州事。武帝践阼,广封宗室,诏从子监南徐州拟封永修县侯,北徐州刺史褒封锺陵县侯,晃封建城县侯

  • 第九十九回 入荆州驱除异党 夺长安翦灭后秦·蔡东藩

      却说秦主姚兴嗣位后,曾立昭仪张氏为后,长子泓为太子,余子懿弼洸宣谌愔璞质逵裕国儿等,皆封公爵。弼受封广平公,素性阴狡,潜谋夺嫡,外面却装作孝谨,深得父宠,出为雍州刺史,权镇安定。降臣姜纪,曾叛凉归秦,依弼麾下,劝弼结兴左

  • 第三十三回 上苑奇葩·德龄

    大体的讲,爱美观念对于女性的确要比较浓厚些,普遍些,因此女人对于花也就格外的爱惜,格外的善于欣赏;尤其是我们的太后,除掉权势货财之外,花卉也许就是伊最宝贵的嗜好品了。虽还不曾够上“花痴”的资格,然而迷却已迷得很

  • 阅史郄视卷二·李塨

    蠡县李塨着唐高祖以有道伐无道,汤武之会也,乃听裴寂、殷开山邪说,准伊尹放太甲、霍光废昌邑故事,尊炀帝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自蹈纂逆之罪。不学无术莫甚于此。国家有事求助于外兵,是饮鸩毒以疗恶疮也。唐之中叶,借兵回纥、土

  • 绎史卷一百三十八·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范雎相秦【蔡泽附】史记范雎者魏人也字叔防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

  • 邢峦传·李延寿

    邢峦,字洪宾,河间莫阝地人,魏朝太常邢贞的后代。同族的五世祖邢嘏,石勒多次聘请,他都没有接受。邢嘏没有儿子,邢峦的高祖邢盖从旁宗过继给他为后。邢盖的孙子邢颖,字宗敬,因才学出众驰名。太武帝时,他与范阳的卢玄等人一起被朝

  • 耶律洼传·脱脱

    耶律洼,字敌辇,隋国王释鲁之孙,南院夷离堇绾思之子。少时富于器局和才识,众人寄之以三公宰辅之期望。太祖时,尽管未任官,太祖还是经常让他承办事务。太宗即位,被任命为惕隐。天显末年,皇上救援河北,耶律洼任先锋,败张敬达军于太

  • 卷一百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十二乐考乐歌宋寜宗郊祀乐章皇帝入中壝乾安合祀丘泽登侑祖宗顾諟惟精灵承惟恭有严皇仪有庄帝容监于克诚肃肃雍雍降神景安圜锺为宫天门荡荡云车隂隂百神咸秩三灵顾歆神哉来娭神哉溥临

  • 谁能升堂入室?·孔子

    【原文】 子曰:“由之瑟①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以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注释】 ①瑟(Se):古代弦乐器,类似琴。这里是指子路弹瑟的技巧。 【译文】 孔子说;“仲由弹瑟怎么配在我的门下呢?”孔子的学生们因

  • 卷六十·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六十      婺源江永撰内治    通禮九補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以聽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婦順故天下内和而家理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聽天下

  • 乡射礼第五·佚名

    【题解】 《仪礼》中有两篇记述射礼,一是《乡射礼》,一是《大射礼》。乡射礼是州长于春、秋二季在州学会民习射之礼;大射礼则是诸侯与群臣习射之礼。凡诸侯之射,必先行燕礼;乡射,必先行乡饮酒礼。因此,《仪礼》把《乡饮酒礼

  • 授时第三十五·桓宽

    【题解】“授时”即不违农时的意思。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所以自然力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支配作用。本篇以“授时”为篇名,表明大夫和贤良在辩论如何发展农业生产时,双方都注

  • 卷三百三·佚名

    △初分魔事品第四十之一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佛已赞说为证无上正等菩提修行六种波罗蜜多成熟有情严净佛国诸善男子善女人等所有功德。世尊,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为证无上正等菩提修诸行时留难魔事。佛言:善现,若菩萨

  •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朱棣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

  • 覆罗普悟居士书·太虚

    普悟居士惠鉴:佛学院转来云翰,藉知比来解行精进之实况,良用欣佩!更得杨、左、叶诸君相为切磋,弥彰法乐!虚以前日来牯,拟在清凉中度过残暑,当再经汉入川也。垂问各条,兹依次略言:一、可从高等级第一年研习起。二、厚严即密严;义林

  •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卷第四·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复次智上。我念过去世。时有五百商人入海求宝。是时别有一商人。其性刚强猛利暴恶。于海中路而忽相逢彼一商人即生恶心欲谋珍宝彼自思惟。我今宜应设其方便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