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谢济世之狱

观谢济世之狱,而叹监谤之道,至矣尽矣。录上谕一节,俾见当时雄主所以操纵臣民之作用焉。

雍正七年七月辛丑,谕内阁:据顺承郡王锡保以在军前效力之谢济世,注释《大学》,毁谤程、朱。参奏前来,朕观谢济世所注之书,意不止毁谤程、朱。乃用《大学》内见贤而不能举两节,言人君用人之道,借以抒写其怨望诽谤之私也。其注有拒谏饰非,必至拂人之性,骄泰甚矣等语。观此则谢济世之存心昭然可见。朕即位以来,于用人之际,至公无私,不惟可以自信,亦天下臣民所共知者。即以田文镜、谢济世二人之事言之,田文镜在圣祖仁皇帝时,为内阁侍读学士。朕从未识其面,亦并未知其姓名。因雍正元年,伊奉差祭告华山,回京陛见,将山西通省荒歉情形,急切陈奏,备极周详,朕以山西被灾,其时之巡抚德音,身在地方,匿不奏闻。而田文镜以奉差经过之员,念切民瘼,直言不隐,其忠君爱国之忱悃,深属可嘉,遂令田文镜前往山西抚绥赈济。伊到彼果能尽心办理。于是将伊授为山西布政使,令与诺岷和衷共济。嗣因河南诸事废弛,调任河南布政使,未几擢为河南巡抚,见今授以河东总督之任。一二年间,深加信任,尚可谓之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乎?又如李绂、蔡珽与黄振国、邵言纶、汪諴等结党行私,营求报复,而谢济世奸恶狼戾,听其指挥。参奏田文镜贪赃纳赂,任意诬蔑。借直言敢谏之名,行其排挤倾陷之计。朕当谢济世陈奏之时,立即洞烛其奸,拿交刑部审问。朕尚未忍置之重典,著令革职,发往军前,效力赎罪。一时在廷诸臣,无不以为至公至当。似此尚可谓之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乎?至于朕心,并无私好私恶,惟以其人之善恶为好恶,以众论之是非为好恶,何尝预存成见于胸中?即如引见各官,有见其才具似优者,亦令该上司试看。有见其人似属平常者,亦令该上司试看,并谕令该上司秉公考课,不必存迎合瞻顾之念。是以各员莅任之后,或朕旨曾奖其优,而督抚参劾者多有之。或朕旨以为平常,而督抚保奏,称职者亦有之。朕未尝以一己之好恶令天下督抚以阿徇,而各督抚亦能仰体朕意,从未尝以朕之好恶,漫为迎合也。朕之用人,惟期有益于国计民生者,可谓之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乎?谢济世于公正任事之田文镜,则肆行诬参。于婪赃不法之黄振国,以及常护钻营之李绂、蔡珽、邵言纶、汪諴等,则甘听其指使,而为之报复,乃直颠倒是非,紊乱黑白,好恶拂人之性者矣。天理国法,所不能容。灾已逮身,而犹不知省惧,何其谬妄至于此极?夫拒谏饰非之说,乃朕素所深戒。然必责难陈善,忠言谠论,而后可以谓之谏。若乃排挤倾陷之私言,奸险狡恶之邪论,岂可以直谏自居,而冀朕之听受耶?试问谢济世数年以来,伊为国家敷陈者何事?为朕躬进谏者何言?朕所拒者何谏?所饰者何非?除处分谢济世党同伐异,诬陷良臣之外,尚能指出一二事否乎?谢济世以应得重罪之人,从宽令其效力。乃仍怀怨望,恣意谤讪,甚为可恶。应作何治罪之处,著九卿翰詹科道秉公定议具奏。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六 羊欣 羊玄保 沈演之 江夷 江秉之·李延寿
  卷五百二十二 列传三百九·赵尔巽
  卷十三 康帝·王夫之
  第二十四回 执天子洛中遭巨劫 起义旅关右迓亲王·蔡东藩
  卷之一百八十一·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四十五·佚名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八·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八·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十三·阿桂
  卷二十一 下 律历志 第一下·班固
  欧阳[危页]传·姚思廉
  翟守素传·脱脱
  卷二百十七之一·雍正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五十九·佚名
  112.白痴皇帝·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五十九·彭定求

        卷359_1 【送春词】刘禹锡   昨来楼上迎春处,今日登楼又送归。兰蕊残妆含露泣,   柳条长袖向风挥。佳人对镜容颜改,楚客临江心事违。   万古至今同此恨,无如一醉尽忘机。   卷359_2 【送李尚书镇滑州】

  • 第三折·马致远

    (白乐天引左右上,云)下官白居易。自左迁司马,来此江州,又早一年光景。昨日驿中报来,说故人元微之有事江南,打从这里经过。不免分付左右,预备饮馔,伺候则个。(外扮元微之上,云)小官姓元名稹字微之。现任廉访使之职。昨蒙圣恩,差

  • 宋徵兴·龙榆生

    宋徽兴字直方,一字辕文,松江华亭人。明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生。顺治进士,官至副都御史。为诸生时,与陈子龙、李雯等倡几社,以古学相砥砺。其诗以博瞻见长,声誉亚於子龙。康熙六年(一六六七)卒。著有《林屋诗

  • 巻四·郭奎

    ○七言律诗秋兴月下清砧响夜阑,征人不寐忆长安。雾迷南国游魂泣,草没中原战骨寒。直望明河临象阙,谁沾零露捧金盘。十年关塞无家别,仗策犹悲行路难。龙门疏凿禹时功,江汉滔滔亦汇东。万古山河今异域,百年礼乐旧同风。忽思鲈

  • 卷一百七十 皇祐三年(辛卯,1051)·李焘

      起仁宗皇祐三年正月盡是年七月   春正月乙丑,幸魏國大長公主第問疾。   庚午,詔翰林醫官院,日輪近上醫官一員,總領諸科醫官,以備應奉。   乙亥,詔兩浙水災州軍四等以下戶稅特與倚閣。   降大理寺丞譚異、王鑑為

  • 第一○二比单(堂谕)同治十三年十月三日一一三○四-一一·佚名

    淡水分府陈,讯问脱逃跑勇温天送,并堂谕:准再限三日呈缴赃银物比单承温程差李禄计开 私记差带温天送系比追吞没勇粮延不交缴由。〔堂谕〕提比,据称:伊毋承认,求再限三日呈缴。姑准免究,着仍交差带。此谕

  • 七十三、时报的编制·包天笑

      时报当时的编制,我于上文已述及,但新闻事业,在中国是继续进步的,不是墨守成法的,而且随着时代的进化而转移的。中国的开发,比较欧美为迟,在东方,比较日本为迟,这是无可讳言的。所以中国的新闻界,在那时只可以算草创时代,精神

  • 鲁周公世家第三·司马迁

    赵季 译注【说明】本篇内容主要是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并择要记载了鲁国经历三十四代君主、历时一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周公是我国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帮

  • 马如蛟传·张廷玉

    马如蛟,字腾仲,和州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浙江山阴县知县,为官清廉,品行端正。崇祯元年(1628),朝廷召入朝授御史。他弹劾魏忠贤党羽徐绍吉、张纳,罢了他们的官。出朝巡按四川时,蜀中奸民把别人的田产投献给权势之家,如蛟为

  • 卷十九·叶梦得

    钦定四库全书卷叶氏春秋传卷十九宋 叶梦得 撰昭公三三月公至自齐居于郓公既失守其宗庙矣何以书至春秋之辞也公虽居外而义不敢以外公故犹以在国之礼书之也夏公围成成孟氏之邑邑不言围此何以言围以公之不能得成也附于

  • 刻指月录发愿偈(有述)·瞿汝稷

    释典虽有宗教两涂。世尊云。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则何教之非宗乎。顾宗门须凭实悟。毫不容伪。观古之尊宿。几十年点胸自许。直至末后。为明眼人煅炼过。方始开省。则悟岂易言哉。及其悟后。奉戒愈精。检过愈

  • 卷第一·佚名

    青城山凤林寺竹浪生禅师语录卷第一嗣法门人如鹏等编上堂辛酉四月初一于凤林寺受本师手劄及抚台杭爱提台何傅藩台刘显第臬台胡升猷府尊佟世雍总戎王洪仁县公王鼎臣锦官文武护法同门法兄懒石佛冤问潮都纲司恒一并诸山

  • 姑溪居士文集·李之仪

    诗文别集。北宋李之仪撰。五十卷,后集二十卷。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属山东)人。元丰进士,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从苏轼入定州幕府,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后因事居姑苏。以词着名元祐间。另有《姑溪词》。前集五

  • 继志斋集·王绅

    诗文集。明王绅(1360—1400)撰。九卷。绅字仲缙,待制褘之仲子,义乌(今属浙江)人。褘死时,绅年十三,事母兄尽孝友。长博学,受业于宋濂,濂器之。往云南求父遗骸不获,述滇南痛哭记以归。建文帝时,用荐召为国子博士,预修

  • 苑里志·佚名

    苑里办务署,北自白沙墩起,至房里南之下五里牌溪止。东据山、西滨海,纵计之广狭各有不同;惟南北核计,则约以台湾里程数之,横可得二十七、八里。白沙墩、通霄,为苑里上堡;上五里牌、苑里、房里至下五里牌溪,为苑里下堡。总图即合

  • 伤科大成·赵濂

    赴濂著,字竹泉,清朝京江(今江苏镇江)人。 此书成于1875年,本书为作者“积数十年精 力,博采群书”加以本人经验,撰著成编。全 书分12卷,首论先看穴道吉凶、看伤吉凶和死诊法。后分摸骨法、接骨法、端骨法、提骨法、 按

  • 文殊悔过经·佚名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文殊说悔过之法。佛在耆阇崛山,新学菩萨狐疑所蔽,有如来齐光照耀菩萨,为之请问文殊。文殊为说忏悔,劝助,请法,兴供,回向,发愿,诸法。彼等皆得无生法忍,佛遥闻而赞叹之。(劝助,即随喜也)

  • 双论·佚名

    音译《那摩迦》。南传佛教论典。为南传上座部根本七论之一。“双论”,是说本论由十双相对的问答组成,故名。全论共十品:第一根本品,为总纲;第二蕴品,说三科中的五蕴;第三处品,谈三科中的十二处;第四界品,阐述三科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