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卷第四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

复次智上。我念过去世。时有五百商人入海求宝。是时别有一商人。其性刚强猛利暴恶。于海中路而忽相逢彼一商人即生恶心欲谋珍宝彼自思惟。我今宜应设其方便悉断彼诸商人命已。当取珍宝还阎浮洲自受快乐。是时五百商人众中有一商主。名曰善御。其性慈和于一切人常生悲愍。商主一时止息而卧。忽于梦中见大海神出现其相。谓商主言。汝今当知诸商众外。别有一人其性暴恶。如是色相如是名字。彼人起贼害心欲谋珍宝。彼作是念应当速断诸商人命。取其珍宝还阎浮洲自受快乐。是故我今如彼所念而先语汝。汝可思惟作何方便。令此恶人不造杀业免地狱报。又复商众得全其命。何以故。此五百商人。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住不退转。而彼恶人于如是住菩萨法者。若造杀业永堕地狱无有出期。是故汝今宜设方便善为救度。尔时善御商主。从梦觉已即作是念。我于今时有何方便。令此恶人不造杀业免地狱报。得诸商人各全其命。于一日中如是思惟。求善方便而未能得。乃至七日审谛思惟亦不能得。过七日已即作是念。我今无复方便可得。但当于彼兴杀心者先与断命。彼断命故不造杀业免地狱报。又令余众得全其命。如是念已而复筹量。我若与此五百商人共断其命。而五百人皆堕地狱。我今宜应起大悲心为救护故。自手当杀。此杀因者。设于百千劫中获地狱报亦当忍受。但能今时以如是大悲方便。令此恶人不造杀业当免地狱无量劫苦。又令住菩萨法者。诸商人众安隐无难。尔时商主作是念已。即设方便乃断其命。时彼恶人既此命终得生天界。智上。彼五百商人者。当知即是此贤劫中五百如来。是时众中为商主者。即我身是。我于百千劫在轮回中。以大悲心出生善巧方便。如是种种救度众生。于汝意。云何。菩萨摩诃萨虽经百千劫在轮回中。皆为以方便智救度众生。勿谓菩萨摩诃萨有业障可得。是故当知诸佛菩萨诸所作业皆悉清净。无复少分障累可得。智上。又复当知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是金刚不坏之身。乃至举足下足皆以神通方便作大利益。是时舍卫城中有二十人。忽与二十极恶知识而相值遇。是诸人等互起恶心欲相谋杀。各各伺求彼彼方便。时四十人承佛威神力故俱诣佛所。到佛所已住立一面。尔时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为欲化度彼四十人。故于刹那间化一大人在佛会中。即白大目乾连言。尊者当知今此大地。不久出现诸草木相。而彼大人作是言。时世尊即为垂其右足。于须臾间。而此大地即生草木各一尺量。时尊者大目乾连白佛言。世尊今所出现草木之相。我于余方可能见不。佛言不能。尊者大目乾连而即随取少分草木。乃自执持。时三千大千世界皆悉震动。于是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以神通力现自身相出过梵界。而此草木亦复随从出过梵界。又复如来以神通力现大海中。而此草木亦随彼住。又复如来以神通力入大山间。而此草木亦随彼住。尔时如来还本座已即收右足。而此草木亦安住不动。

尔时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往昔有何因缘今现是相。佛言阿难。我于往昔为大商主。入海求宝逢恶知识。我时以大悲心而断其命。昔因缘故今有是相。尔时世尊说伽陀曰。

今此所现如是相不住虚空及山海

乃至不住诸地方以宿因故如是住

尔时彼四十人咸作是念。如来是大法王。无实业障可得。我等互起恶心自相谋害。今对佛前宜应忏悔。作是念已。俱白佛言世尊。我等先起恶心互欲杀害。是故今时各各忏悔。尔时世尊。即为如应宣说法要。彼四十人皆得智证三昧。是时有三百二十万众生。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智上。以此因缘。当知诸佛如来。举足下足皆是神通方便作大利益。实无少分业障可得。又复如来已离诸病。何故一时。遣诸苾刍诣耆婆所。求青莲华蕊汁要当何用。所谓我于一时与五百苾刍。结夏未久住于林间。是时有修左啰摩婆尾迦行者。住彼林侧。是人忽有病生。不能进止不能调伏。即于我所求以妙药而救其苦。我时作是思惟今不应知是病所宜。何以故。我若知其病所宜者。后末世中破坏圣心。于今设何方便得药与疗。但当令此诸苾刍众为求其药。作是念已。即令诸苾刍诣耆婆所。求青莲华蕊汁与疗其病。是诸苾刍虽承佛旨。而未即行。尔时净居天子。见诸苾刍已白言。尊者。汝等当如佛旨求如是药。为作救疗勿求别药。令彼服已而趣命终。诸苾刍言。我等若行求药违佛戒法。我等宁自丧命。终不违佛戒法而行。净居天子复白诸苾刍言。如来是大法王。以利益心犹故现相服药除病。汝等今时何不如教。当行求药当行求药。净居天子如是三白已。时诸苾刍息疑悔心。即诣耆婆所求如是药。得是药已授彼病人服已除差。智上。以是因缘我为利益故。乃遣苾刍求如是药。而非如来有诸病恼。又复如来诸福蕴中最上最胜。何故最先执持应器。入城乞食。所谓如来已离诸障无假食想。但为愍念后末世中有诸苾刍少福德者。虽入王城聚落持钵乞食。而不能得乃生退屈。不能长时勤行乞食。为令此等苾刍当于尔时作是思惟。如来大师。于诸世间福聚最胜。犹尚随宜持钵乞食。况复我今末世苾刍。薄福德故乞食所难不应生苦。但当行乞虽复少得而亦为足。智上。如来在世行乞食者。又为随顺作利益故。所谓令诸婆罗门长者居士乃至一切人民。以佛威神所加持故。于现世中饮食丰足。不值饥馑之苦。何以故。如来在世不令诸魔作饥馑难。是故如来以善方便随顺世间。虽受假食不生爱著。不令婆罗门长者乃至一切人民及余诸天子众等。起如是念。沙门瞿昙于其假食爱乐作意。如来为令彼等不生念故。于昼夜中与苾刍众。常住三昧依止一心。寂而无动无高无下。前引于后后如于前。正念相应于一时中我住三昧。有七万天子发清净心礼敬于我。我即从三昧出为其如应宣说法要。彼诸天子于诸法中得法眼净。由此因缘。是故当知。诸佛如来现行乞食。但以善巧方便作利益故。又复一时有赞左摩拏嚩迦。于佛如来而生恶意当堕地狱。佛为救护其事云何。所谓如来怨亲平等无复少分障累可得。但为众生安乐利益。我于尔时为欲救护彼赞左摩拏嚩迦。故以我威神力令其得见。兢伽沙数世界诸佛如来。是诸如来大圆镜智中现彼所作业。以诸如来神通力故。令此摩拏嚩迦见自业已。即生悔心作如是言。今于此中真实显现。乃自思惟如来一切白法具足。云何我今但造恶业。于白法分而不能得。彼摩拏嚩迦。作是念时。即得清净正白梵行。于其梦中见佛现身。所有先起恶意之罪皆悉销灭。命终已后免地狱报。当知皆是如来神力而为救护。何以故。所谓如来。以大悲方便不舍众生故。又复一时有孙那利梵志。于祇陀林中彼以因缘而断其命。佛时不知云何名为一切智耶。所谓如来无碍正智皆悉具足无不知见。如来随诸色相神通等事。皆以威神建立。今此孙那利梵志者。佛观是人寿量已尽决定命终。亦非如来不能了知。又欲以是因缘令诸外道摄伏其心止息自罪。

尔时如来以加持力。于七夜中不入聚落。是时有六十俱胝天人。过七夜已往诣佛所。到佛所已乃为随应宣说法要。即时各得智证三昧。又复何缘。如来昔曾于三月中食马麦耶。所谓如来欲令婆罗门长者等生希有心。又为成就利益事故。所以者何。我于一时与五百苾刍见五百马。我观彼马宿世善根今已成熟。何以故。此五百马于前前世。已曾为人亲近供养先佛如来。于先佛所发菩提心。后因值遇彼恶知识。破坏善法造诸恶业。以是报应今受马身。又复此五百马。往昔曾于日藏菩萨所发大誓愿。以其宿世大愿力故。今复值遇日藏菩萨。以菩提法方便教化令得度脱。是五百马以菩萨威力及自愿力故。各能思念宿生中事。智上。我观彼马有是因缘。生悲愍心欲为化度。乃与苾刍往彼马所。以所食麦即取食之。我自食已而复授彼五百苾刍。时五百马以宿善根力故。见佛及苾刍众食是马麦。即时礼佛及诸苾刍。彼五百马过三月已。皆悉命终生兜率天。即从彼天来诣佛所。恭敬尊重瞻礼供养。佛即随应为说法要。是诸天子悉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住不退转。如来为令此五百马成就如是大利益事故食马麦。智上。当知所有一切饮食。如来食者皆为最上食。假使三千大千世界土及乳糖。如来食者于是二种。等无差别皆成上味。何以故。如来舌根常得上味。是大人相以是缘故。当知诸佛如来凡所受食皆为最上食。我时谓阿难言。汝舍转轮王位出家修道。于诸众生起悲愍心。汝今食此马麦而得何味。阿难白佛言世尊。今此马麦甚为希有。我虽生于王宫昔未曾得此最上味。是时阿难食马麦已。于七日中得大喜乐。智上。我时与彼五百苾刍。夏安居已各还所止。是时五百苾刍众中有四十苾刍。食是马麦虽于其味作清净想。还复思念诸苦粝食。如是思念已于七夜中。各得阿罗汉果。智上。当知如来虽食马麦实非宿障报应之事。但为众生作大利益。又令诸修净戒沙门婆罗门生希有心。复令一切众生如说能行。当知如来一切最胜。诸所施作不坏法行。又复何缘。如来一时谓迦叶言。我患背痛汝可为我说七觉支法。此因缘者。所谓尔时有八千天子而共集会。是诸天子先于佛法僧宝未生净信。当于尔时暂闻迦叶说七觉支法。而彼信心渐能开悟。即诣迦叶所。迦叶重复广为分别七觉支法。是八千天子。即时各得智证三昧。乃自思惟众生有病不能听法。若闻法者病得销除。如来是大法王犹故现病。令大迦叶说七觉支法。我等云何不乐听法。彼诸天子作是思惟已即于佛法心得清净。以是利益因故。如来乃现背痛。令大迦叶说七觉支法。当知皆是善巧方便。实非宿障报应之事。又复何缘。昔有庄严幢婆罗门。于一时中向佛世尊发不善语。佛于尔时不生恚碍。所谓如来于天人四众大集会中。已得忍力具足随观诸境不生恚碍。如来尔时于诸众生。住平等心救护心安住心柔软心勇猛心。如来住是诸心时。有四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是利益因故。如来乃于庄严幢婆罗门不生恚碍。当知皆是如来善巧方便。实非宿障报应之事。复次智上。我念昔为菩萨时。彼提婆达多在在处处常随于我。何以故。彼提婆达多虽来我所伺求娆害。而能令我圆满六波罗蜜多。能令无量众生得大利益。所谓若时欲令众生得大快乐。我不能行布施摄法。提婆达多即来我所。乞妻子奴婢头目手足。我于尔时皆悉能舍。以能舍故彼作是言。如是名为难行之行。能令众生起发善根。我作是施时。有无量众生起爱乐心。于布施行得净信解。又复若时我以菩提愿力住净戒行。提婆达多来诣我所欲破净戒。我于尔时坚固不动不坏戒行。有无量众生见是事已悉住清净戒地。又复若时提婆达多。于我起其忿恚打骂。我于尔时不生嗔恨住忍辱心。有无量众生见是事已皆住忍行。所有精进禅定智慧等行。以提婆达多故我皆圆满。及令无量众生得大利益。智上。当知彼提婆达多虽于我所欲生娆害。而能令我增长善法。为诸众生作利益事。是故应知诸佛如来以善巧方便故。于诸众生随所施作。皆令不坏所有报应。又复如来。于众生界普遍观察。有某众生造如是因得如是报。随所观已设诸方便而为化度。智上。如我上说种种法门。皆是最胜善巧方便。如是法门不应于彼下劣善根众生前说。所以者何。所有众生虽种声闻缘觉相应善根。而亦不能于此最胜善巧方便中如理修学。何以故。非法器故。但当为彼修菩萨法者如实宣说。譬如盲人于夜分中虽有光明亦不能见一切境相。若有目人于其夜分得彼光明。而为照耀一切境相悉能观见。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已修菩萨最胜行法。又能具足善巧方便。所有诸佛胜行。解脱法门悉能通达。智上。若有志求无上菩提诸善男子善女人。爱乐法故纵在百千由旬之外。若有宣说如是善巧方便法门处。而亦不怖遥远即来听受。何以故。若人闻是法已。即得广大光明所行清净。于佛法中离诸疑悔。是故当知所有天人四众之中。是法器者。即能爱乐听受此法。非法器者。虽复得闻不生爱乐。佛说是法时。有七万二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此经何名。我等云何受持。佛言阿难。此名善巧方便波罗蜜多正法。亦名一切秘密最上波罗蜜多正法。如是名字汝当受持。于后末世宣通流布。令诸众生得大利益。

佛说此经已。阿难等诸声闻。智上等诸菩萨摩诃萨。乃至世间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卷第四

猜你喜欢
  佛地經論卷第三·欧阳竟无
  佛说地藏菩萨陀罗尼经·佚名
  佛说法集经卷第一·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十四·佚名
  卷九十四·道世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三·佚名
  佛说秘密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三·佚名
  梵网六十二见经全文·佚名
  宗镜录卷第三十五·延寿
  笃信品法句经第四(十有八章)·佚名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卷下·佚名
  卷第四十七(第七诵之六)·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七·澄观
  卷二十七·佚名
  第四 大品·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七百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十四崔道融崔道融荆州人以徵辟为永嘉令累官右补阙避地入闽申唐诗三卷东浮集九卷今编诗一卷梅花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铜雀

  • 第四回 军门枉法·蒲松龄

    众秀才上白咱们自从递了呈子,军门差了两个承差去拿人,这也是好几日了,也待好来。咱不免去院前听候,以便销到。 [耍孩儿]告人命告贪酷,告知县告衙蠹,认上头只得望前做。无的不敢说上有,有的不肯说上无,赃证分明有过付。咱且去

  • ◎截靴科员·吴虞公

    戊午秋,禊记者旅舍城,憩某邸。邸有姊妹花,明眸而巧笑,丰度不凡。时与县署中龌龊吏匿,知者惜之。有某科科员初未知二女之早有情人,相见之下目成眉语。某夕,竟髡留焉。某吏知之详,以科员之截靴也,岂便甘休。黄昏,破扉入女室

  • 毛鸿宾传·李延寿

    毛鸿宾,长得大鼻子大眼睛,满脸的络腮胡须,又黑又胖,面貌形状十分怪异,氐族和羌族的人看见他都很害怕。他很有胆略,又善于骑马射箭;倜傥洒脱,不拘小节。在兄弟当中,他最为轻财好施。他的哥哥毛遐虽说较早出来做官,但名望却在他之

  • 卷之五十三  謇齋瑣綴錄一(明)尹直 撰·邓士龙

    (謇齋瑣綴錄,八卷,明尹直撰。尹直,字正言,江西泰和人。景泰五年進士,官至翰林學士、兵部尚書。明史卷一六八有傳。) 謇齋瑣綴錄一 經筵禮儀 視牲本末 翰林故事 ○經筵禮儀 令上御經筵,肇於嗣極之初,是為天順八年甲申之八月二日

  • 卷六十一·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六十一   宋 程公说 撰齐世本第三景公       安孺子悼公       简公平公景公【諡注耆意大图曰景】【名杵臼灵公子襄二十五年嗣立明年改元至哀五年卒在位五十八年】襄公经二

  • 卷九·张自超

    <经部,春秋类,春秋宗朱辨义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宗朱辨义卷九高淳张自超撰襄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仲孙蔑防晋栾黡宋华元衞甯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彭城系宋左氏以为不登叛人也公羊以为不与楚之専封也谷梁

  • 目录·胡广

    性理大全书目录卷一太极圗卷二通书一卷三通书二卷四西铭卷五正防一卷六正二卷七皇极经世书一卷八皇极经世书二卷九皇极经世书三卷十皇极经世书四卷十一皇极经世书五卷十二皇极经世

  • 卷十一·严粲

    <经部,诗类,诗缉>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缉卷十一 宋 严粲 撰 唐    国风 【谱曰唐者帝尧旧都之地今曰太原晋阳是尧始居此後乃迁河东平阳成王封母弟叔虞於尧之故墟曰唐侯南冇晋水至子爕改为晋侯其封域在禹贡冀州太行

  • 卷十六·赞宁

    ◎明律篇第四之三(正传十九人附见二人)○唐朔方龙兴寺辩才传释辩才,姓李氏,襄阳人也。母氏妊之,倏恶荤血,冥然一食,虚淡终辰。及其诞弥,异香盈室,宗党怪焉。七岁依岘山寂禅师出家,厥长者明记:每受经法,必以等身为限。字不重问,义不

  • 佛说如来兴显经卷第三·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佛言。何谓佛子。而诸菩萨。游入如来至真等正觉心所念行。如来不为心有所念。不分别名。不晓了识。如来无心。乃能入游无量之念。如倚虚空。造立一切。因其由趣。有所成就。又如虚空悉无所著

  • 卷第六十一·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六十一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贤圣品第六之五如是熟修不净观持息念。二加行已能次第引所缘不杂。身受心法念住现前。复于不杂缘法念住无间。引所缘杂法念住生。次应修总缘共相法念住。

  • 卷第三十八·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三十八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十行品第二十一之余 【经】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善现行此菩萨身业清净语业清净意业清净住无

  • 两河经略·潘季驯

    水利志。明潘季驯撰。四卷,首一卷。季驯有《河防一览》已著录。此书成于万历七年(1579)前后,三万余字。卷首冠黄、淮二河图,于沿河府、州、县治所及湖、堰、堤、烟墩、历代治水工程均有说明。正文共收《奉明旨陈愚见

  • 太上灵宝净明道元正印经·佚名

    太上灵宝净明道元正印经,此篇盖为宋元净明诸经之一。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经文为四言诀,仅百余字,叙修真养性之要。其中有云:「不执不著,不与不并,视乎无形,听乎无声,心定神慧,是为净明。」

  • 上阳子金丹大要仙派·陈致虚

    上阳子金丹大要仙派,元朝陈致虚撰。原为《金丹大要》之附篇,《正统道藏》本单出为一卷,收入太玄部。本篇分〈仙派〉及〈钟吕二仙庆诞仪〉两部分。〈仙派〉列举从内丹派教祖至陈致虚之传承谱系。以「太极先天老子」为教祖

  • 剑南诗稿·陆游

    诗集。南宋陆游撰。85卷。收诗9300余首。陆游曾在川陕9年,遍历蜀中胜地,饱览祖国的山川形势和风土民情,尤其是在南郑前线,铁马秋风,戎装驰骋,接触到许多“忍死望恢复”的“遗民”,内心受到极大震撼,觉得“诗家三昧忽

  • 大毗卢遮那佛说要略念诵经·佚名

    全一卷。金刚智译。略称要略念诵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内容记述大日经之供养法,系大日经卷七之同本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