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九上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大事表卷九上

国子监司业顾栋髙撰

列国地形险要表

险要之为天下重也从末世起也羣雄起而后有战争战争用而后出竒制胜设守要害则险要尚焉太平之世天下为家未尝有也余读左氏知春秋险要之地莫多于秦晋吴楚郑卫郑卫南北所争而吴楚秦晋壤地相错为日交兵之国桃林二殽茅津之为西北险也以秦晋七十年之战争着也【汪氏曰秦晋七十年之兵争起于殽之战终于襄十四年十三国之师】函谷一入秦而六国之亡兆矣钟离州来居巢之为东南险也以吴楚七十年之战争着也【林氏曰钟离州来居巢三邑吴争七十年而后得此】州来一入吴而入郢之祸基矣他如齐穆陵之为大岘晋刘裕过之而喜形于色者而地邻莒鲁强晋东来道所不经故战伐罕书焉晋南阳之即河阳唐李光弼百战守之以固关辅者而界连周郑方辑和以拱卫故兵争亦不及焉轘辕伊阙同一险也伊阙以备子朝而着而轘辕则无闻虎牢敖仓同一要也虎牢以晋悼之城而着而敖鄗则无闻至晋楚悬隔千里所争惟在郑宋楚戍彭城以塞晋之通吴晋城虎牢以防郑之服楚春秋尤大书特书少习武关为秦豫咽喉之地秦人灭鄀葢欲南出以图武关而卒不能有及楚图北方将通少习而晋人震惧岂非襄郧商雒之间地形阨塞与函谷俱称絶险哉故险要有常所初无定形有千年不易之险要有一时因敌为防之险要往往在后世为要害在春秋为散地者此亦古今时势不同之故也圣王安不忘危大易有设险之义周书有慎固之训三代之世何尝不以险要为兢兢故详列春秋所书参以后世攻守之事使古今山川险固了若列眉而列国强弱之势与当日行军用师交争累战之故俱可考而知焉辑春秋列国地形险要表第九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九上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九上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九上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九上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九上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九上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九上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九上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九上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九上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九上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九上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九上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卷九上

春秋列国不守关塞论

春秋时列国用兵相鬭争天下骚然然其时禁防疎阔凡一切关隘扼塞之处多不遣兵设守敌国之兵平行往来如入空虚之境其见于左传者班班可攷也文十三年春晋侯使詹嘉处瑕以守桃林之塞注云以备秦桃林今潼关也昭二十六年秋晋知跞赵鞅帅师纳王使女寛守阙塞注云以备子朝阙塞今伊阙也二者天下之险必待纷纭有事而后遣将设守重书于册则其平日之漫无闲御可知矣齐庄公之伐晋也入孟门登太行封少水而还而晋仅于其还也使赵胜率东阳之师追之而已而晋平日之备御无有也吴阖闾之入楚也舍舟淮汭自豫章与楚夹汉道由大隧直辕冥阨而司马戍第于既阵始议塞城口以邀其归路而楚平日之控扼无有也是皆一夫守险千人莫过使当日有一旅之师百夫之长当关旅拒则齐之啓胠申殿必不能轻而入羊肠之隘吴之水犀精甲必不能疾驱而至汉水之滨也以至文五年秦人入鄀道由上雒出武关经歴晋之隂地是时秦晋已絶好而鄀在南阳之析城深入东南五百余里秦出兵与楚争鄀而晋人不之禁也僖三十三年秦人袭郑道自华隂出函谷关经歴二崤及周之轘辕伊阙而后至河南之偃师行嵚岩深谷中二千余里商人高遇诸途而始觉而周人晋人不之诘也他若晋防十三国诸侯于柤而柤为楚地吴伐鲁而子析故从武城道险是葢列国皆然主者无设险固圉之谋敌人无长虑却顾之志处兵争之世而反若大道之行外户不闭歴敌境如行几席如适户庭主人能则有秦穆之防师主人不能则为楚昭之失国春秋之所以日寻于多事者以此也易之有重门击柝以待暴客又曰慢藏诲盗夫土地人民国之寳藏敌国外患国之大盗偃然弛备而欲狡焉啓疆者不胠其箧而刼其藏得乎善为国者慎其封境险其守集深维大易设险之谋重凛周书慎固之训庶乎奸宄戢志而强邻寝谋矣

春秋大事表卷九上

猜你喜欢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第六·班固
  卷八 徽宗·王夫之
  卷之一百二十九·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九·佚名
  卷之四百四·佚名
  ●两汉纪字句异同考·蒋国祚
  第三一二红禀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八日一二一○四--一·佚名
  四七五 谕内阁着国史馆总裁于应入《贰臣传》诸人详加考核·佚名
  卷七十七·傅恒
  学史卷八·邵宝
  七〇 结论·周作人
  何逊传·李延寿
  卢寿汶·周诒春
  史凤宝女士·周诒春
  三十九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关汉卿

    (赵太公上,云)自从王屠的浑家到俺家中,一月光景。我将那文书本是典身,我改做卖身文书,永远在我家使唤。这妇人抬举着我那孩儿哩,我如今唤他抱出那孩儿来,我试看咱。(做唤科,云)王大嫂!(正旦抱两个徕儿上,云)妾身自从来到赵太公家中,可

  • 卷四百四十六·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四十六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八十 许天锡 春日偕谢邦实邵仁溥游乌石山浮觞浴鵶池 好春无胜游烟景难再续眷我同心人游衍绍芳躅南寻乌石奇萝迳穷委曲攀跻初阳峰悠然豁遐瞩千山收雨

  • 刑法第三十一·吴兢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古人云,鬻棺者欲岁之疫,非疾于人,利于棺售故耳。今法司核理一狱,必求深刻,欲成其考课。今作何法,得使平允?”谏议大夫王硅进曰:“但选公直良善人,断狱允当者,增秩赐金,即奸伪自

  • 建康实録卷七·许嵩

    晋显宗成皇帝成皇帝讳衍字世根明帝长子太宁三年三月立为皇太子闰八月戊子明帝崩己丑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庾氏为皇太后年防太后临朝以司徒王导中书令庾亮辅政四年春正月丁亥朔大赦改元咸和元年文武各进位二等京师百里内

  • 卷之二百四·佚名

    成化十六年六月庚戌朔免狭西陇西县并巩昌等卫税粮七千八百余石以去年雹灾故也○敕会州卫带俸都指挥同知阮兴充右参将分守燕河营诸处○辛亥六科都给事中王坦等言户部郎中张祯叔等奉命往河间府静海县按视皇亲锦衣卫指挥

  • 卷之四百五·佚名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五月己丑朔上诣颐和园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翌日如之。起居注  ○湖南巡抚陈宝箴奏、准户部咨覆湘军东征粮台报销一案按照新章应删除遣撤武威等军营哨各官一月薪水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 列传三百·纪昀

    列传元 【五十四】○元五十四察罕特穆尔【库库特穆尔】 达实巴图尔庆通 伊苏彻尔特穆尔纳琳 巴延特穆尔刘哈喇布哈舒穆噜宜孙穆尔济苏察罕特穆尔达实巴图尔庆通伊苏彻尔特穆尔纳琳巴延特穆尔刘哈喇布哈舒穆噜宜

  • 五四一 寄谕署两江总督萨载等派员将陶易等隔别解京严讯·佚名

    五四一 寄谕署两江总督萨载等派员将陶易等隔别解京严讯乾隆四十三年九月十六日大学士于<敏中>字寄署两江总督萨<载>、江苏巡抚杨<魁>,乾隆四十三年九月十六日奉上谕:萨载等奏查办逆犯徐述夔悖逆诗本一案,东台县涂跃龙遇

  • 卷六·陈则通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提纲卷六     宋 陈则通 撰朝聘门晋鲁交聘例僖三十年公子遂如京师遂如晋 三十一年公子遂如晋文五年公孙敖如晋 六年季孙行父如晋公子遂如晋 葬晋襄公 十有五年季孙行父如晋宣十有八年公孙

  • 卷六十六·朱熹

    <子部,儒家类,御纂朱子全书>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朱子全书卷六十六赋白鹿洞赋白鹿洞赋者洞主晦翁之所作也翁既复作书院洞中又赋其事以示学者其词曰承后皇之嘉恵宅庐阜之南疆闵原田之告病惕农扈之非良粤冬孟之既望夙余驾乎

  • 发虑宪①·戴圣

    ——使人们变聪明的利弊 【原文】 发虑宪(2),求善良,足以謏闻(3),不足以动众(4)。就贤体远(5),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6),其必由学乎! 【注释】 ①本节选自《学礼》。《学礼》是一篇完整的阐述教学原理的文

  • 卷六十六·佚名

    △初分无所得品第十八之六舍利子,异生地法性空故。异生地法於异生地法无所有不可得。异生地法於种姓地法无所有不可得。种姓地法性空故。种姓地法於种姓地法无所有不可得。种姓地法於异生地法无所有不可得。异生种姓地

  • 卷第十二·智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十二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大乘经藏 方等部第二之十一 佛顶放无垢光明入普门观察一切如来心陀罗尼经(上下合卷) (南力北忠)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佛在睹史天宫,说六波

  • 佛说庄严王陀罗尼咒经一卷·佚名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布怛洛迦山。为诸人天一切大众演说法要。遍观十方以妙音声。告观自在菩萨妙吉祥菩萨言。善男子有经名一切如来所护观察众生示现佛刹庄严王陀罗尼。我昔初发心时。于花光

  • 第七十七章 于般睹国之胜利·佚名

    大地之主,彼具罗势伽罗,恐怖而此败走,以守名为幢达玛那之堡垒。(一)奇罗律伽罗军,并同由库伽罗之[他]军及玛睹罗达玛伽罗军至于罗奇那。(二)述具罗势伽罗王所有情势,其时赴玛睹罗,以劝诱兰伽普罗。(三)由此兰伽普罗并奢伽睹奇奢耶将

  • 氏族大全·佚名

    全称《排韵增广事类氏族大全》,二十二卷。不著撰人名氏。书中所引的事迹至南宋末年。据此推断,此书可能是无人所为。建阳麻沙刊版。此书每二卷为一集,以广韵排列,以四声分隶各姓。末二卷为复姓。复姓之中,以上一字为韵而排

  • 词说·蒋兆兰

    蒋兆兰撰。一卷。兆兰曾于苏州任教职,精研词学,引朱孝臧、况周颐为同道。《自序》云,乃应诸生“从问词法,兼求词话”而作此书,其宗旨为:“推本屈、宋、徐、庾之旨,甄别家数选本之精,阐述前贤时彦相承之统绪”,“要使本末兼修,古

  • 春秋通说·黄仲炎

    十三卷。黄仲炎(生平不详)撰。黄仲炎字若晦,永嘉(今属浙江)人,宋代经学家。穷经笃古,老而不第。黄氏不是朱熹门人,但其说却以朱熹为宗。黄氏认为:“《春秋》者,圣人教诫天下之书,非褒贬之书也。何谓教?所书之法是也;何谓戒,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