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三

  ○胡蓝之狱太祖洪武二年冬十月,上欲以杨宪为丞相,问刘基。基素与宪厚,以为不可。上怪之,基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已不与焉者也。今宪不然,能无败乎!”

  上曰:“汪广洋何如?”基曰:“此褊浅。”上曰:“胡惟庸何如?”基曰:“小犊耳,将偾辕而破犁。”上曰:“吾之相,无俞于先生。”基曰:“臣非不自知。臣疾恶太深,又不耐繁剧,为之,且负大恩。天下何患无才,愿明主悉心求之。如目前诸人,臣诚未见其可也。”

  六年秋七月,以胡惟庸为中书左丞相。八年夏四月,诚意伯刘基卒。初,上既相胡惟庸,基大戚曰:“使吾言不验,苍生之福也;;言而验者,其如苍生何!”因忧愤增

  疾。基尝为上陈瓯、闽事。盖瓯、闽之间,有隙地曰淡洋,其南抵闽界曰三魁,为鹾盗薮,方氏所由乱,基奏于其地立巡检司以控扼之。其奸民弗便也,相率挟逃戍之卒以叛,而大豪复阴持其。基使子琏上书奏之,而不先白中书省。惟庸故衔基,使刑部尚书吴云劾之,以淡洋踞山海有王气,欲图为墓地,民勿与,则建立司之策以窘其人,致激变。疏入,上下有司,惟庸请加以重辟,又欲逮基子琏狱。上皆不问,而第令移文使基知。基乃驰入朝见上,不敢辨,惟引咎自责而已,亦不敢言归。俄有疾,惟庸觇上念基怠,乃阳为好者,以正月朔,挟医来视疾。基饮之,觉有物积胸中如拳石。间以白上,上不省也。又三月,浸剧。使使问之,知不能起,驿舟护归青田。亡何,竟卒。

  十三年春正月,左丞相胡惟庸谋不轨伏诛。自杨宪、汪广洋既败,惟庸总中书政,专生杀黜陟,以恣威福。内外诸司封事入奏,惟庸先取视之,有病已者,辄匿不闻,由是奔竞之徒趋其门下。魏国公徐达深嫉其奸邪,常从容言于上,惟庸衔之。达有阍者福寿,惟庸阴诱致为已用,为福寿所发。惟庸故起家宁国令,时太师李善长秉政,惟庸馈遗善长黄金二百两,遂得召入为太常卿,累迁中书参政,遂与善长深相结,以兄女妻善长从子,贪贿弄权,益无所忌。一日,其定远旧宅井中忽出竹笋,出水高数尺,谀者争言为丞相瑞应,又言其祖父三世冢上,夜有光烛天,于是惟庸稍自负,有邪谋矣。会惟庸家人为奸利事,道关,榜辱关吏,吏奏之。帝怒,杀家人,惟庸谢不知。帝又究故诚意伯死状,惟庸惧且见发,乃计曰:“主上草菅勋旧臣,何有我!死等耳,宁先发,毋为人束手寂寂。”而是时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者,常犯法,帝切责之。二人惧,惟庸阴以权利胁诱之。二人素■勇,又见惟庸用事,因与往来,久之益密。惟庸与御史大夫陈宁坐省中,阅天下军马籍,令都督毛骧取卫士刘遇宝及亡命魏文进等为心膂,曰:“吾有用尔也。”太仆寺丞李存义,善长之弟,惟庸之胥父也,以亲故,往来惟庸家,惟庸令存义阴说善长以邪谋。惟庸又使指挥林贤下海招倭军,约期来会,又遣元臣封绩致书,称臣于元,请兵为外应,皆未发。会惟庸子乘马奔入挽辂中,马死,惟庸杀挽辂者。上怒,命偿其死。惟庸逆谋益急。而是时日本贡使适私见惟庸,惟庸约其王,令以舟载精兵千人,伪为贡者,及期,会府中力士掩执帝,度可取取之;不可,则掠库物泛海就日本,有成约。

  正月戊戌,惟庸因诡言第中井出醴泉,邀帝临幸,帝许之。驾出西华门,内使云奇冲跸道,勒马衔言状,气方勃,舌不能达意。太祖怒其不敬,左右挝捶乱下。云奇右臂将折,垂毙,犹指贼臣第,弗为痛缩。上悟,乃登城望其第,藏兵复壁间,刀槊林立。即发羽林掩捕,考掠具状,磔于市,并其党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皆伏诛,僚属党与凡万五千人,株连甚众。群臣请诛李善长、陆仲亨等,上曰:“朕初起兵时,李善长来谒军门曰:‘有天有日矣。’是时朕年二十七,善长年四十一。所言多合吾意,遂命掌书记,赞计划。功成,爵以上公,以女与其子。陆仲亨年十七,父母兄弟俱亡,恐为乱兵所掠,持一升麦藏于草间,朕见之,呼曰:‘来!’遂从朕。既长,以功封侯。此皆吾初起时股肱心膂,吾不忍罪之,其勿问。”

  癸卯,诏罢中书省,升六部官秩。仿古六卿之制,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祖训》云:“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不闻设立丞相。自秦始制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虽有贤相,然其中多小人专权乱政。今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

  十二月,致仕学士承旨宋濂以孙慎坐胡惟庸党被刑,藉其家,械濂至京。上怒,欲诛之,皇后谏曰:“民间延一师,尚始终不忘■敬。宋先生亲教太子诸王,岂忍杀之!且宋先生家居,宁知朝廷事耶?”上意解,濂得发茂州安置。行至■州,以疾卒。

  十四年春二月,有诉浦江郑氏交通胡惟庸者。时四方仇怨相告讦,凡指为胡党,率相收坐重狱。郑氏素以孝义闻,兄弟六人,吏捕之急,诸兄争欲行,其弟郑曰:“弟在,乃使诸兄罹刑辟耶!”独诣吏请行。仲兄濂先有事京师,暨弟至,迎谓曰:“吾家长,当任罪,弟无与焉。”曰:“兄老,吾往辨之。万一不直,弟当伏辜。”二人争入狱。上闻,俱召至廷,劳勉之,谓近臣曰:“有人如此,而肯从人为非耶!”即宥之,擢为福建布政司参议。

  二十三年夏五月乙卯,太师李善长自缢,虞部郎中王国用上书讼冤,略曰:“人情之爱其子,必甚于爱其兄弟之子。善长于胡惟庸,侄之亲耳,于陛下,则子之亲也。使善长佐惟庸成事,亦不过勋臣第一而已矣,太师、国公、男尚主,女纳妃而已矣。且善长岂不知天命之不可幸求,当元之季,欲为此者何限?莫不世绝宫污,不保首领,此善长之所熟见也。人年迈,精神意虑鼓舞倦矣。偷安苟容,则善长有之,曾谓有血气之强暴感动其中也哉?且善长子事陛下,托骨肉无纤芥之嫌。凡为此者,必有深仇急变,大不得己,而后父子之间或至相挟以求脱祸,未有平居晏然,都无形迹,而忽起此谋者,此理之所必无也。若谓天象告变,大臣当灾,则杀人以应天象,夫岂上天之意哉!今不幸已失刑,而臣恳恻为陛下明之,犹愿陛下作戒于将来也。天下孰不曰:‘功如李善长,又何如哉?’臣恐四方之解体也。”不报。国用疏,解缙代草也。

  命刑部以肃清逆党事播告天下,南朝鲜公李善长,列侯胡美、唐胜宗、陆仲亨、费聚,已故侯顾时、陈德、华云龙、王志、杨、朱亮祖、梅思祖、陆聚、金朝兴、黄彬、薛显,都督毛骧、陈万亮、耿忠、于琥,凡二十人。

  二十五年秋八月丙子,靖宁侯叶升坐交通胡惟庸,伏诛。太祖洪武十二年秋八月,命西平侯沐英为征西将军,率都督蓝玉等统兵征西番。玉,开平王常遇春妇弟也,长身面,有勇略。

  从遇春麾下,每战先登■阵,所当无前。遇春素称于上,上亦以遇春故宠异之,累功至都督佥事。至是,同英讨西番,擒其渠瘿脖子,斩获以千计,获马二万余匹,牛羊十余万,还,封永昌侯。

  十四年秋九月,命永昌侯蓝玉以征南副将军同颍川侯傅友德讨云南,转战平之。二十年春正月,命永昌侯蓝玉为右副将军,同宋国公冯胜袭金山,纳哈出降之,并降其众十余万。胜以诖误召还,即军中拜玉为

  大将军。二十一年夏四月,大将军蓝玉袭捕鱼儿海,获元主次子地保奴、后妃公主百三十余人;吴王朵儿只等将相宫校三十人,男女七万,马驼五万。上大悦,下玺书褒玉,比之卫青、李靖。

  秋七月戊寅,大将军蓝玉遣人送元主次子地保奴及后妃公主等至京。既而有言玉私元主妃事,上大怒,曰:“玉无礼如此,岂大将军所为哉!”元主妃闻之,惶惧自尽。玉还朝,上切责之,戒以率德改行。

  十二月壬戌,封永昌侯蓝玉为凉国公。先是,拟封玉梁国公,至是,改封凉,镌其过于券。二十三年春正月,西番蛮人复叛,命凉国公蓝玉率都指挥瞿能

  往大渡河邀击之。玉讨平川、杂道,克散毛峒,擒土目刺惹等万余人,置大水田千户所。进平施南、忠建二宣抚司叛蛮。还,增岁禄,赐黄金、文绮,寻诏还乡。

  二十四年冬十月,命凉国公蓝玉往陕西训练军士。二十五年夏四月,凉国公蓝玉捕逃寇祁者孙,遂略西番罕东之地。玉兵入罕东,遣都督宋晟徇阿真州,番众皆远遁。而会蜀故降

  月鲁帖木儿反建昌,使玉移师讨之。至则礻卑将瞿能已大破其众,月鲁帖木儿走柏兴。玉以计诱缚其父子,送京师斩之,尽降其余党,便宜请增设诸卫,且请籍民为兵。上报设诸卫,而不许籍民。遂班师。

  二十六年春正月乙酉,凉国公蓝玉谋不轨,伏诛。初,胡惟庸之叛,有称玉与其谋者。上以其功大,宥不问。后诸老将多没,乃擢为大将,总兵征伐,甚称上意。尝措置陕西边事,至兰川,坠马微伤,手诏慰劳之,比于中山、开平二王。然玉素不学,性复很愎,见上待之厚,又自恃功伐,专恣横暴。畜庄奴假子数千人,出入乘势渔猎。尝占东昌民田,民讼之。御史按问,玉执御史,捶而逐之。先是,北征还,私其珍宝驼马无算。度喜峰关,吏以夜,不即纳,玉大怒,纵兵毁关而入。上闻之,不乐,并诘责其私元主妃,玉慢不省。尝见上,命坐或侍宴饮,玉动止傲慢,无人臣礼。及总兵在外,擅升降将校,黥刺军士,甚至违诏出师,恣作威福,以胁制其下。至是,征西还,意图升爵。及命为太傅,玉攘袂大言曰:“我固不当为太师也!”恒怏怏,不乐居宋、颍二公下。间奏事,上不从,玉惧,退语所亲曰:“上疑我矣。”乃谋反。当是时,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桓、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都督黄恪、吏部尚书詹徽、侍郎傅友文及诸武臣尝为玉部将者,玉乃遣亲信召之,晨夜会私宅谋议,集士卒及诸家奴,伏甲将为变。约束已定,为锦衣卫指挥蒋所告。命群臣讯状具实,磔于市,夷三族。彻侯、功臣、文武大吏以至偏礻卑将卒,坐党论死者,可二万人,蔓衍过于胡惟庸。三月辛酉,会宁侯张温、都督萧用、沈阳侯察罕,坐蓝玉党伏诛。

  九月,诏:“胡党蓝党,除已捕在官者外,其未发,不究。”谷应泰曰:昔者太公赐履,南至穆陵,鬻熊论封,奄有江汉。以故土田圭瓒,勒之景钟,而彤弓卢矢,铭之太常,用以分王功臣,

  永保厥世,甚盛典也。乃高帝刑马,陈伏,阖闾誓国,伍胥属镂,遗介推于绵上,试文种于地下,弓藏鸟尽,良足悲矣。明太祖力战中原,躬擐甲胄,栉风沐雨,赖茅土之爪牙,枕戈

  卧鼓,藉苴林之虎。洪武三年,大告武成,论功行赏,公爵者十人,侯爵者二十八人,铁券丹书,誓诸白水,河带山砺,爰及苗裔,主非无劳之赐,臣亦非无功之奉也。独奈何惟庸复壁藏兵,蓝玉家奴衷甲,张敖不轨,逼汉祖于柏人,宣武称兵,追黄须于姑孰,遂乃爵除五等,祸及三宗。然而推其始初,胡以倾邪升鼎耳,蓝以宠利居成功,不学无术,器小任重,宜其及也。乃论者以光武保全功臣,所封不过大县数四,所加不过特进朝请,故君臣之恩,始终不替,《鹿鸣》、《天保》,若鱼水焉。然予考太祖之分封也,至尊贵者,无过南朝鲜食禄四千石,魏国食禄五千石,未尝裂土自王也。至任用者,出师则本于庙算,还军则归之禁旅,亦未尝得专征伐也。凡此内安外攘,势若犬牙;强干弱枝,何难控御。而乃以一人跋扈,遂疑尾大之图,仓卒启机,傅会难明之事,株连者四万,失侯者二十,周内深文,亦云惨矣!

  夫淮阴、阳夏,就令关通,彭越、栾布,罪无相及。而况皂隶之后,渐乃式微;酎金之举,以次削除。宁有朝登盟府,夕系槛车,口血未干,爰书遂拟。以致善长自缢,景濂道亡,萧何三木而就征,望之仰药而自杀。岂尚功之典不设于齐侯,而议功之条不载于《周礼》耶?虽然,高帝晚年,甘露庆云,屡书于册,而醴泉之诈兴,贬爵削封,播告于外,而伏甲之谋起,是则胡、蓝之衅,抑亦凤德之衰也。

  至若徐中山之忠志无疵,李岐阳之好学饬行,汤信公之听命唯谨,沐西平之居贵不骄,并皆攀龙鳞而有功,履虎尾而不。呜呼!与毕、散之徒争烈矣。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三十三·列传第一百二十一·张廷玉
  卷四百十一 列传一百九十八·赵尔巽
  建康实録卷十九·许嵩
  石匮书后集卷第三十二·张岱
  资治通鉴后编卷九十九·徐乾学
  卷三十三·唐·蒋一葵
  卷之二百七十一·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 宗室传二十·纪昀
  卷之八十一·祁韵士
  儒林宗派卷十·万斯同
  张克俭传·张廷玉
  周纍传·张廷玉
  四三 临时的组织·邹韬奋
  卷九十一商会·冯煦
  卷八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九十六·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九十六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十六 徐贲 古别离 清晨戒严装送别河之干北风塞上起黄沙浩漫漫氷雪日以繁徒旅日以寒不悲道路远所愁衣裳单从行义不可徒使摧心肝流光信奔驰君归有时待

  • 卷二百五十·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五十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二十 周权 拟古 东溟跃羲和西海沉望舒迭运不遑息汲汲司晨晡人生百年间有如涉长途途长日苦短何以寜其躯白露沾我衣衆芳忽萎枯逝将蹑飞霞驻景凌方壶 又 山中

  • 列传第三十八 孝义 李棠 柳桧 杜叔毗 荆可 秦族 皇甫遐 张元·令狐德棻

    夫塞天地而横四海者,其唯孝乎;奉大功而立显名者,其唯义乎。何则?孝始事亲,惟后资于致治;义在合宜,惟人赖以成德。上智禀自然之性,中庸有企及之美。其大也,则隆家光国,盛烈与河海争流 ;授命灭亲,峻节与竹(帛)〔柏〕俱茂。其小也,则温

  • 卷二百九十五 元豐元年(戊午,1078)·李焘

      起神宗元豐元年十月盡其月   十二月辛丑朔,詔提舉司天監集曆官考算遼、高麗、日本國曆與本朝奉元曆同異聞奏。其後曆官趙延慶等言:「遼己未年氣、朔與宣明曆合。日本戊午年氣、朔與遼曆相近。高麗戊午年朔與奉元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八·佚名

    万历三十三年四月乙巳朔时享 太庙命英国公张惟贤代○遣官祭 司灶之神○丙午裁革狭西同州判官镇原县县丞狄道县摩云岭巡简安定县巉口巡简各一员○山东抚按言青州原设马步壮快九百七十四名以管操指挥统领嗣因地方多事

  • 卷六十四·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六十四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六十一 吴臣 陶璜【父基 子威孙绥】 吾彦 滕修【子并】 陶璜字世英丹阳秣陵人也父基交州刺史孙皓时交趾太守孙諝贪暴为百姓患会察

  • 商君列传第八·司马迁

    王淑艳 译注【说明】在这篇列传里,主要记述了商鞅事秦变法革新、功过得失以及卒受恶名于秦的史实,倾注了太史公对其刻薄少恩所持的批评态度。然而,商鞅变法却是我国历史上成功的一例。孝公当政,已进入七

  • 高祖纪·魏徵

    (上) 高祖文皇帝姓杨名坚,是弘农郡华陰人。 高祖的远祖是曾在汉朝做过太尉的杨震,杨震的八代子孙叫杨铉,曾在燕做过北平太守。 杨铉生杨元寿,杨元寿在北魏做武川镇司马,子孙因而就在那里居住。 杨元寿生太原太守杨惠嘏,杨惠

  • 李敏传·李延寿

    李敏,字树生,李崇的儿子。隋文帝因他的父亲为国战死,将他收养在宫中。长大后,他继承父爵,被封为广宗公,离家入仕,任左千牛。他姿容俊美,善于骑射、工于歌舞弦管。开皇初年,周宣帝的皇后乐平公主有个女儿叫娥英,正选择女婿,朝廷命

  • 论语集注大全卷十五·胡广

    <经部,四书类,四书大全__论语集注大全钦定四库全书论语集注大全卷十五卫灵公第十五凡四十一章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陈去声】陈谓军师行【音抗】伍之列俎豆礼器尹氏

  • 卷首十三·严虞惇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首十三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经传杂说 风有采蘩采苹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左传下同】诗曰嗟我怀人寘彼周行能官人也王及公侯伯子男甸采卫大夫各居其列所谓周行也 天下有道则公侯能爲民干城而

  • 卷一·赵汸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属辞卷一      元 赵汸 撰存策书之大体第一策书者国之正史也传述祝佗之言谓鲁公分物有备物典策而韩宣子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班固艺文志因谓鲁周公之国礼文备物史官有法杜元凯亦以备

  • 第29章&nbsp;孔子闲居·戴圣

    孔子在家休息,子夏在旁边侍立。子夏问道:“请问《诗》上所说的‘平易近人的君王,就好比百姓的父母气怎样做才可以被叫做‘百姓的父母’呢?''’孔子回答说:“说到‘百姓的父母’一嘛,他必须通晓礼乐的本源,达到‘五至’,做到‘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七十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七十卷 (憍陈如品第廿五)释灭无常色获得常色 破外道论阇提首那第一 婆私咤第二 先尼第三 迦叶第四 富那第五憍陈如品第二十五案。僧亮曰。第四流通分也。陈如是弟子之长。先受偏悟。今得

  • 程氏易原·程大昌

    南宋程大昌撰。八卷。《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程氏以两汉以来,《易》义之纠纷至甚,因作此书以贯通之,苦思力索,四年而成。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谓:其书“首论天地五十有五之数,参之河图、洛书、大衍之异同,以此为《

  • 毛公案·储仁逊

    书叙兄弟争夺遗产酿成的人命悲剧。明朝嘉靖涿州良乡有姚氏兄弟二人,兄姚庚、嫂刘氏贪婪凶恶。弟姚义、弟媳杨氏纯厚知礼。父死,兄欲霸家产,杀弟,卖弟媳为娼。杨氏被卖至南京,途中啼哭,适逢微服私访的直隶巡按毛登科。毛巡按

  • 读书偶记·雷鋐

    三卷。清雷鋐(1697—1760)撰。鋐字贯一,一字翠亭,宁化 (今山西省宁武县)人。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官至左副都御史。其受业于李光地、方苞,以躬行为主,以仁为归,以敬义为门户,以程朱为宗,于陆象山、王阳明辨之甚力。著有《经

  • 金刚顶胜初瑜伽普贤菩萨念诵法经·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说念诵普贤菩萨之法。亦先归命礼普贤,乃至观身如普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