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楚庄王围宋,有七日之粮,曰:“尽此而不克,将去而归。”于是使司马子反乘闼而窥宋城,宋使华元乘闼而应之。子反曰:“子之国何若矣?”华元曰:“惫矣!易子而食之,●骸而爨之。”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围者之国,箝马而抹之,使肥者应客。今何吾子之情也?”华元曰:“吾闻君子见人之困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困则幸之。吾望见吾子似于君子,是以情也。”子反曰:“诺。子其勉之矣!吾军有七日粮尔1揖而去。子反告庄王,庄王曰:“若何?”子反曰:“惫矣!易子而食之,□骸而爨之。”庄王曰:“嘻!甚矣惫。今得此而归尔。”子反曰:“不可。吾已告之矣,曰:军亦有七日粮尔。”庄王怒曰:“吾使子视之,子曷为而告之?”子反曰:“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之臣,何以楚国而无乎?吾是以告之也。”庄王曰:“虽然,吾子今得此而归尔。 ”子反曰:“王请处此,臣请归耳。”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乎此?吾将从子而归。 ”遂师而归。君子善其平已也,华元以诚告子反,得以解围,全二国之命。诗云:“彼姝者子,何以告之。”君子善其以诚相告也。

鲁监门之女婴相从绩,中夜而泣涕。其偶曰:“何谓而泣也?”婴曰:“吾闻卫世子不肖,所以泣也。”其偶曰:“卫世子不肖,诸侯之忧也,子曷为泣也?”婴曰:“吾闻之异乎子之言也。昔者、宋之桓司马得罪于宋君,出于鲁,其马佚而●吾园,而食吾园之葵,是岁、吾闻园人亡利之半。越王勾践起兵而攻吴,诸侯畏其威,鲁往献女,吾姊与焉,兄往视之,道畏而死。越兵威者、吴也,兄死者、我也。由是观之,祸与福相反也。今卫世子甚不肖,好兵,吾男弟三人,能无忧乎?”诗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是非类与乎!

高子问于孟子曰:“夫嫁娶者、非己所自亲也,卫女何以得编于诗也?”孟子曰:“ 有卫女之志则可,无卫女之志则担若伊尹于太甲,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夫道二:常之谓经,变之谓权,怀其常道,而挟其变权,乃得为贤。夫卫女、行中孝,虑中圣,权如之何?”诗曰:“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

楚庄王听朝罢晏。樊姬下堂而迎之,曰:“何罢之晏也?得无饥倦乎?”庄王曰:“ 今日听忠贤之言,不知饥倦也。”樊姬曰:“王之所谓忠贤者,诸侯之客欤?中国之士欤?” 庄王曰:“则沈令尹也1樊姬掩口而笑。庄王曰:“姬之所笑,何也?”姬曰:“妾得于王,尚汤沐,执巾栉,振衽席,十有一年矣;然妾未尝不遣人之梁郑之间,求美女而进之于王也;与妾同列者、十人,贤于妾者、二人,妾岂不欲擅王之宠哉!不敢私愿蔽众美,欲王之多见则娱。今沈令尹相楚数年矣,未尝见进贤而退不肖也,又焉得为忠贤乎1庄王旦朝,以樊姬之言告沈令尹,令尹避席而进孙叔敖。叔敖治楚,三年,而楚国霸。楚史援笔而书之于策,曰:“楚之霸,樊姬之力也。”诗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樊姬之谓也!

闵子骞始见于夫子,有菜色,后有刍豢之色。子贡问曰:“子始有菜色,今有刍豢之色,何也?”闵子曰:“吾出蒹葭之中,入夫子之门,夫子内切瑳以孝,外为之陈王法,心窃乐之;出见羽盖龙旗裘旃相随,心又乐之;二者相攻□中,而不能任,是以有菜色也。今被夫子之文寖深,又赖二三子切瑳而进之,内明于去就之义,出见羽盖龙旗旃裘相随,视之如坛土矣,是以有刍豢之色。”诗曰:“如切如瑳,如琢如磨。”

传曰:“●而雨者,何也?”曰:“无何也,犹不●而雨也。”“星坠木鸣,国人皆恐,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畏之,非也。夫日月之薄蚀,怪星之党见,风雨之不时,是无世而不尝有也,上明政平,是虽并至,无伤也;上闇政险,是虽无一,无益也。夫万物之有灾,人妖最可畏也。”曰:“

何谓人妖?”曰:“枯耕伤稼,枯耘伤岁,政险失民;田秽稼恶,籴贵民饥,道有死人;寇盗并起,上下乖离,邻人相暴,对门相盗,礼义不脩;牛马相生,六畜作妖;臣下杀上,父子相疑,是谓人妖,是生于乱。”传曰:“天地之灾,隐而废也;万物之怪,书不说也。无用之变,不急之灾,弃而不治;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男女之别,切瑳而不舍也。”诗曰:“如切如瑳,如琢如磨。”

孔子曰:“口欲味,心欲佚,教之以仁;心欲兵,身恶劳,教之以恭;好辩论而畏惧,教之以勇;目好色,耳好声,教之以义。”易曰:“艮其限,列其●,厉薰心。”诗曰:“ 吁嗟女兮,无与士耽。”皆防邪禁佚,调和心志。

高墙丰上激下,未必崩也;降雨兴,流潦至,则崩必先矣。草木根荄浅,未必撅也;飘风兴,暴雨坠,则撅必先矣。君子居是邦也,不崇仁义,尊贤臣,以理万物,未必亡也;一旦有非常之变,诸侯交争,人趋车驰,迫然祸至,乃始忧愁,干喉焦唇,仰天而叹,庶几乎望其安也,不亦晚乎!孔子曰:“不慎其前,而悔其后。”嗟乎!虽悔无及矣。诗曰:“掇其泣矣,何嗟及矣。”

曾子曰:“君子有三言可贯而佩之:一曰:无内疏而外亲,二曰:身不善而怨他人,三曰:患至而后呼天。”子贡曰:“何也?”曾子曰:“内疏而外亲,不亦反乎!身不善而怨他人,不亦远乎!患至而后呼天,不亦晚乎1诗曰:“惙其泣矣,何嗟及矣。”

夫霜雪雨露、杀生万物者也,天无事焉,犹之贵天也。执法厌文,治官治民者、有司也,君无事焉,犹之尊君也。夫辟土殖谷者、后稷也,决江流河者,禹也,听狱执中者,皋陶也,然而圣后者,尧也。故有道以御之,身虽无能也,必使能者为己用也;无道以御之,彼虽多能,犹将无益于存亡矣。诗曰:“执辔如组,两骖如舞。”贵能御也。

传曰:孔子云:“美哉!颜无父之御也。马知后有舆而轻之,知上有人而爱之,马亲其正,而爱其事,如使马能言,彼将必曰:‘乐哉!今日之驺也。’至于颜沦少衰矣,马知后有舆而轻之,知上有人而敬之,马亲其正,而敬其事,如使马能言,彼将必曰:‘驺来!其人之使我也。’至于颜夷而衰矣,马知后有舆而重之,知上有人而畏之,马亲其正,而畏其事,如使马能言,彼将必曰:‘驺来!驺来!女不驺,彼将杀女。”故御马有法矣,御民有道矣,法得则马和而欢,道得则民安而集。诗曰:‘执辔如组,两骖如舞。’此之谓也。”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矣。”定公不说,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谮人乎? ”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揭席而起,曰:“趣驾召颜渊。”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以何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今东野毕之上车执辔,御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佚也。”定公曰:“善。可少进。”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崔杼弑庄公,合士大夫盟,盟者皆脱剑而入,言不疾,措血至者死,所杀者十余人,次及晏子,奉杯血,仰天而叹曰:“恶乎!崔杼将为无道,而杀其君。”于是盟者皆视之。崔杼谓晏子曰:“子与我,吾将与子分国;子不与,我杀子。直兵将推之,曲兵将钩之。吾愿子之图之也。”晏子曰:“留以利而倍其君,非仁也;劫以刃而失其志者、非勇也。诗曰:‘莫莫葛藟,延于条枚。恺悌君子,求福不回。’婴其可回矣!直兵推之,曲兵钩之,婴不之革也。”崔杼曰:“

舍晏子。”晏子起而出,授绥而乘,其仆驰,晏子抚其手曰:“麋鹿在山林,其命在庖厨。命有所悬,安在疾驱。”安行成节,然后去之。诗曰:“羔裘如濡,恂直且侯;彼已之子,舍命不偷。”晏子之谓也。

楚昭王有士曰石奢,其为人也,公而好直,王使为理。于是道有杀人者,石奢追之,则父也,还返于廷,曰:“杀人者,臣之父也。以父成政,非孝也;不行君法,非忠也;弛罪废法,而伏其辜,臣之所守也。”遂伏斧锧,曰:“命在君。”君曰:“追而不及,庸有罪乎?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然。不私其父,非孝也;不行君法、非忠也;以死罪生、不廉也。君欲赦之,上之惠也;臣不能失法,下之义也。”遂不去鈇锧,刎颈而死乎廷。君子闻之曰:“贞夫法哉!石先生乎1孔子曰:“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中矣。”诗曰:“彼已之子,邦之司直。”石先生之谓也。

外宽而内直,自设于隐括之中,直己不直人,善废而不悒悒,蘧伯玉之行也。故为人父者,则愿以为子,为人子者,则愿以为父,为人君者、则愿以为臣,为人臣者,则愿以为君。名昭诸侯,天下愿焉。诗曰:“彼已之子,邦之彦兮。”此君子之行也。

传曰:孔子遭齐程本子于郯之间,倾盖而语,终日,有间,顾子路曰:“由,东帛十匹,以赠先生。”子路不对,有间,又顾曰:“

东帛十匹,以赠先生。”子路率尔而对曰:“昔者、由也闻之于夫子,士不中道相见,女无媒而嫁者、君子不行也。”孔子曰:“夫诗不云乎!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且夫齐程本子,天下之贤士也,吾于是不赠,终身不之见也。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君子有主善之心,而无胜人之色;德足以君天下,而无骄肆之容;行足以及后世,而不以一言非人之不善。故曰:君子盛德而卑,虚己以受人,旁行不流,应物而不穷,虽在下位,民愿戴之,虽欲无尊,得乎哉!诗曰:“彼己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君子易和而难狎也,易惧而不可劫也,畏患而不避义死,好利而不为所非,交亲而不比,言辩而不乱。荡荡乎!其易不可失也,磏乎!其廉而不刿也,温乎!其仁厚之光大也,超乎!其有以殊于世也。诗曰:“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商容尝执羽籥,冯于马徒,欲以伐纣而不能,遂去,伏于太行。及武王克殷,立为天子,欲以为三公。商容辞曰:“吾常冯于马徒,欲以伐纣而不能,愚也;不争而隐,无勇也;愚且无勇,不足以备乎三公。”遂固辞不受命。君子闻之曰:“商容可谓内省而不诬能矣!君子哉!去素餐远矣1诗曰:“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商先生之谓也。

晋文侯使李离为大理,过听杀人,自拘于廷,请死于君。君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罪,非子之罪也。”李离对曰:“臣居官为长,不与下吏让位;受爵为多,不与下吏分利。今过听杀人,而下吏蒙其死,非所闻也。不受命。”君曰:“自以为罪,则寡人亦有罪矣。”李离曰:“法失则刑,刑失则死。君以臣为能听微决疑,故使臣为理。今过听杀人之罪,罪当死。”君曰:“弃位委官,伏法亡国,非所望也。趣去,无忧寡人之心。”李离对曰:“政乱国危,君之忧也;军败卒乱,将之忧也。夫无能以事君,闇行以临官,是无功不食禄也。臣不能以虚自诬。”遂伏剑而死。君子闻之曰:“忠矣乎1诗曰:“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李先生之谓也。

楚狂接舆躬耕以食。其妻之市,未返,楚王使使者赉金百镒,造门曰:“大王使臣奉金百镒,愿请先生治河南。”接舆笑而不应,使者遂不得辞而去。妻从市而来曰:“先生少而为义,岂将老而遗之哉!门外车轶,何其深也1接舆曰:“今者、王使使者赉金百镒,欲使我治河南。”其妻曰:“岂许之乎?”曰:“未也。”妻曰:“君使不从,非忠也;从之,是遗义也。不如去之。”乃夫负釜甑,妻戴经器,变易姓字,莫知其所之。论语曰:“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接舆之妻是也。诗曰:“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昔者桀为酒池糟堤,纵靡靡之乐,而牛饮者三千,群臣皆相持而歌,“江水沛兮!舟楫败兮!我王废兮!趣归于亳,亳亦大兮1又曰:“乐兮乐兮!四壮骄兮!六辔沃兮!去不善兮善,何不乐兮1伊尹知大命之将去,举觞造桀曰:“君王不听臣言,大命去矣,亡无日矣。”桀相然而抃,盍然而笑曰:“子又妖言矣。吾有天下,犹天之有日也,日有亡乎?日亡,吾亦亡也。”于是伊尹接履而趋,遂适于汤,汤以为相。可谓适彼乐土,爰得其所矣。诗曰:“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伊尹去夏入殷,田饶去鲁适燕,介之推去晋入山。田饶事鲁哀公而不见察,田饶谓哀公曰:“臣将去君,黄鹄举矣。”哀公曰:“何谓也?”曰:“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有此五德,君犹日瀹而食之者,何也?则以其所从来者近也。夫黄鹄一举千里,止君园池,食君鱼鳖,啄君黍粱,无此五者,君犹贵之,以其所从来者远矣。臣将去君,黄鹄举矣1哀公曰: “止。吾将书子言也。”田饶曰:“臣闻:食其食者,不毁其器;阴其树者,不折其枝。有臣不用,何书其言?”遂去,之燕。燕立以为相,三年,燕政大平,国无盗贼。哀公喟然太息,为之辟寝三月,减损上服。曰:“

不慎其前,而悔其后,何可复得。”诗云:“逝将去汝,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处,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巫马期问于子贱,子贱曰:“我任人,子任力。任人者佚,任力者劳。 ”人谓子贱,则君子矣,佚四肢,全耳目,平心气,而百官理,任其数而已。巫马期则不然,乎然事惟,劳力教诏,虽治,犹未至也。诗曰:“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

子路曰:“士不能勤苦,不能轻死亡,不能恬贫穷,而曰我行义,吾不信也。昔者申包胥立于秦廷,七日七夜,哭不绝声,是以存楚,不能勤苦,焉得行此!比干且死,而谏愈忠;伯夷叔齐饿于首阳,而志益彰;不轻死亡,焉能行此。曾子褐衣缊绪,未尝完也,粝米之食,未尝饱也;义不合,则辞上卿,不恬贫穷,焉能行此!夫士欲立身行道,无顾难易,然后能行之;欲行义白名,无顾利害,然后能行之。”诗曰:“彼己之子,硕大且笃。”良非笃修身行之君子,其孰能与之哉!

子路与巫马期薪于韫丘之下,陈之富人有虞师氏者,脂车百乘,觞于韫丘之上。子路与巫马期曰:“使子无忘子之所知,亦无进子之所能,得此富,终身无复见夫子,子为之乎? ”巫马期喟然仰天而叹,闟然投鎌于地,曰:“吾尝闻之夫子,勇士不忘丧其元,志士仁人不忘在沟壑。子不知予与?试予与?意者、其志与?”子路心惭,故负薪先归。孔子曰:“由来,何为偕出而先返也?”子路曰:“向也,由与巫马期薪于韫丘之下,陈之富人有处师氏者,脂车百乘,觞于韫丘之上,由谓巫马期曰:‘使子无忘子之所知,亦无进子之所能,得此富,终身无复见夫子,子为之乎?’巫马期喟然仰天而叹,闟然投鎌于地,曰:‘吾尝闻夫子:勇士不忘丧其元,志士仁人不忘在沟壑。子不知予与?试予与?意者,其志与?’由也心惭,故先负薪归。”孔子援琴而弹:“诗曰:‘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予道不行邪,使汝愿者。……”

孔子曰:“士有五:有埶尊贵者,有家富厚者,有资勇悍者,有心智惠者,有貌美好者。有埶尊贵者,不以爱民行义理,而反以暴敖。家富厚者,不以振穷救不足,而反以侈靡无度。资勇悍者,不以卫上攻战,而反以侵陵私斗。心智惠者,不以端计数,而反以事奸饰诈。貌美好者,不以统朝莅民,而反以蛊女从欲。此五者,所谓士失其美质者也。诗曰:“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上之人所遇,色为先,声音次之,事行为后。故望而宜为人君者、容也,近而可信者、色也,发而安中者、言也,久而可观者、行也。故君子容色,天下仪象而望之,不假言而知为人君者。诗曰:“颜如渥丹,其君也哉1

子夏读诗已毕。夫子问曰:“尔亦何大于诗矣?”子夏对曰:“

诗之于事也,昭昭乎若日月之光明,燎燎乎如星辰之错行,上有尧舜之道,下有三王之义,弟子不敢忘,虽居蓬户之中,弹琴以咏先王之风,有人亦乐之,无人亦乐之,亦可发愤忘食矣。诗曰:‘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夫子造然变容,曰:“嘻!吾子始可以言诗已矣,然子以见其表,未见其里。”颜渊曰:“其表已见,其里又何有哉?”孔子曰:“窥其门,不入其中,安知其奥藏之所在乎!然藏又非难也。丘尝悉心尽志,已入其中,前有高岸,后有深谷,冷冷然如此既立而已矣,不能见其里,未谓精微者也。”

传曰:国无道,则飘风厉疾,暴雨折木,阴阳错氛,夏寒冬温,春热秋荣,日月无光,星辰错行,民多疾病,国多不祥,群生不寿,而五谷不登。当成周之时,阴阳调,寒暑平,群生遂,万物宁,故曰:其风治,其乐连,其驱马舒,其民依依,其行迟迟,其意好好,诗曰:“匪风发兮,匪车偈兮。顾瞻周道,中心怛兮。”

夫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务之以调和;智虑潜深,则一之以易谅;勇毅强果,则辅之以道术;齐给便捷,则安之以静退;卑摄贪利,则抗之以高志;容众好散,则劫之以师友;怠慢摽弃,则慰之以祸灾,愿婉端悫,则合之以礼乐。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莫优得师,莫慎一好。好一则博,博则精,精则神,神则化,是以君子务结心乎一也。诗曰:“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行。家有千金之玉,不知治,犹之贫也;良工宰之,则富及子孙。君子谋之,则为国用。故动则安百姓,议则延民命。诗曰:“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不万年。”

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是故婚礼不贺,人之序也。三月而庙见,称来妇也。厥明见舅姑,舅姑降于西阶,妇升自阼阶,授之室也。忧思三日,不杀三月,孝子之情也。故礼者、因人情为文。诗曰:“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言多仪也。

原天命,治心术,理好恶,适情性,而治道毕矣。原天命则不惑祸福,不惑祸福则动静脩。治心术则不妄喜怒,不妄喜怒则赏罚不阿。理好恶则不贪无用,不贪无用则不害物性。适情性则不过欲,不过欲则养性知足。四者不求于外,不假于人,反诸已而存矣。夫人者、说人者也,形而为仁义,动而为法则。诗曰:“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猜你喜欢
  卷十三 金縢第八·孔颖达
  卷一 原道训·刘安
  进鬻子表·逄行珪
  存学编卷四·颜元
  卷九十·程公说
  原序·邵宝
  卷四十九·卫湜
  提要·石光霁
  卷六·欧阳修
  典妇功/夏采·佚名
  兵教下第二十二·尉缭
  将理第九·尉缭
  僖公·僖公二十九年·左丘明
  中論卷第四·欧阳竟无
  卷第三十七·智旭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兰臯集卷二·吴锡畴

    宋 吴锡畴 撰竹洲重葺仁寿堂抗章当日勇辞荣三咏循陔世念轻娱悦高堂仁者寿壅培遗植圣之清云涵翠葆添新荫秋逼青琅戛旧声故址依然成栋宇水心题扁尚晶明【先文肃建以娱亲】雨中过昱岭下舆扶杖过山蹊雨溅征裾屐溅泥正自

  • 第六纲 忌病·刘坡公

    学诗百法之六十四 论诗八病法 昔人论诗有八病。一曰平头,二曰上尾,三曰蜂腰,四曰鹤膝,五曰大韵,六曰小韵,七曰正纽,八曰旁纽。在初学对此八病,虽不必十分注重,然亦不可不知。今试分别言之,并举例如下: 一、平头 谓上句一、二两

  • 第一出·佚名

    【西江月】(末上)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自然由命。公子伯卿,佳人黄氏,窈窕真娘,因严亲许配呆郎,自登彩楼<彩楼>选东床(同床)。却遇陈三游马过,荔枝抛下绿衣郎。陈三会合无计,学为磨镜到中堂。益春递简,得

  • 第四十九回 履尊择配后族蒙恩 犯阙称兵豪宗覆祀·蔡东藩

      却说妥欢帖睦尔留宫三月,因燕帖木儿已死,乃由太后与大臣定议,奉他即位,且约以万岁之后,传位燕帖古思,如武宗、仁宗故事。诸王宗戚,相率赞成,遂奉上玺绶,于至顺四年六月,赴上都即位,又有一道赦诏,其文云:  洪维我太祖皇帝,受

  • 纲目分注补遗卷一·芮长恤

    沛公见项籍于鸿门亡去不义下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且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之不敢叛也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张良岀固要项伯云云据分注张良未见沛公即要项伯入见率遽若此不惟张良不测沛公之意如何而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六十八·佚名

    弘治五年十月戊戌朔孟冬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马诚黄镛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杨淳祭 景皇帝陵寝○遣内官祭司井之神○命随侍衡王翰林院检讨祝福为左长史纪镛为右长史中书舍人阎璟为审理正王士衡为审理

  • 尚史卷九十九·李锴

    志七乐志夫声者天之元也音者人之比也合天人而相宣者乐之所由兴也然而乐以作人政以成乐二者固相防也是故圣王治世先正其乐正乐先以正人人无戾心无逆机无伪情春以仁生夏以礼防秋以义格冬以智藏夫然后六气齐八风调六气

  • 两朝纲目备要卷十·佚名

    寜宗开禧三年【丁邜】春正月丁丑朔邱崈罢【案是年凡侂胄事本传俱作四年误】以张岩代之初小使既为金人所却还崈复乞朝廷移书金帐以续前议又谓金人指太师平章为元谋若移书乞暂免系衔韩侂胄大怒故崈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四 昆虫草木略一·纪昀

    昆虫草木略 【一】(臣)等谨按郑樵通志二十略殿以昆虫草木盖约释诗名物志尔雅补注本草外类而成之者也樵尝惜陆玑毛诗疏孙炎郭璞尔雅 注张揖广雅曹宪博雅音释支离疏略乃积五六年之勤为虫鱼草木之学以其所得者传诗释尔雅补

  • 序·吕坤

      呻吟,病声也。呻吟语,病时语也。病中疾痛,惟病者知,难与他人道,亦惟病时觉,既愈,旋复忘也。  予小子生而昏弱善病,病时呻吟,辄志所苦以自恨曰:“慎疾无复病。”已而弗慎,又复病,辄又志之。盖百病备经,不可胜志。一

  • 卷二十六·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毛氏传卷二十六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十有三年春公至自晋夏取邿【公作诗】邿小国名【公羊谓邾娄之邑】据传邿乱分国为三部鲁以师救邿旣而取之秋九月庚辰楚子审卒【楚共王也】冬城防十有四年春王正月季孙

  • 照明品第十·佚名

    佛言:於般若波罗蜜中。多有起魔因缘者至使得断。须菩提白佛言:如天中天所说,若有菩萨多有危害。所以者何。用极大尊为难得故至使有害。般若波罗蜜亦如是,天中天。多有起因缘者,及新学发意者所知甚少。其心不入大法。亦不讽

  • 唯识三十论讲录赘言·太虚

    余昔者尝谓大乘八宗各有特胜之义,而亦互摄无余。辛酉仲春,讲唯识三十论于杭之幽冀会馆,遂举之以为例曰:若兹论第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之三颂,可摄三论宗;第二十七、二十八之二颂,可摄禅宗;第二十六至三十之五颂,可摄律宗、华

  • 千金翼方·孙思邈

    中医学方书著作,《千金要方》的续编。唐朝孙思邈撰。约成书于682年。孙思邈在著《千金要方》之后30年,又感此书之不足,取 “輗軏相济”、“羽翼交飞”之意,命名所续撰为《千金翼方》。现中国珍藏有明万历乙已 (1605)

  •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佚名

    中医儿科类著作。全书共20卷。又名《保幼大全》、《保婴大全》。宋佚名撰。本书自婴儿初生以至成童,内外五官诸证无不悉备,所谓保卫其生,总括精微。书中有方论百余篇,较系统地总结南宋以前的儿科学成就。论述了乳婴疾

  • 聊斋志异·蒲松龄

    清代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作者蒲松龄。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生于书香世家, 自幼清贫颖异,文名籍籍,但屡试不第。除三十一岁时一度为宝

  • 绿霉火腿·张资平

    本书发表于1921年。《绿霉火腿》写邬伯强到日本东京留学,因为带来的火腿长了绿霉而生出一系列事端,先是房东发难说他不应该把火腿挂在墙上,后是番头责难他没有把火腿挂到厕所里,直到朋友子琛来探望,火腿被番头等一干人吃掉

  • 栴檀香身陀罗尼经·佚名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诵者,得见观自在菩萨,亦治恶癞疮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