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五十八回 庆纪元于夫人闹宴 仍正朔唐都督誓师

  却说袁氏叔侄,谈及登位事,老袁愀然道:“我本拟改元登极,但据目前情势,只好暂从缓议。云南事我却不怕,但恐外交一方面,又惹起甚么交涉,不得不慎重将事哩。”乃宽道:“圣明洞鉴万里,臣侄非常钦佩,惟为了云南小丑,延迟大典,一恐叛徒玩视,愈长嚣陵,二恐改元无期,致多窒碍。试想云南辽远,劳动六师,就使一举荡平,也非数旬不可,那时明诏改元,转与历数未合,这却还求鉴察呢!”老袁道:“我正为此事打算,想不出甚么妥当法儿,现在也顾不得许多了,且改了元再说。”乃宽道:“登极呢?”老袁道:“这……这事且从缓办。”乃宽道:“改了元,怎么不登极?”老袁道:“我自有我的意见,你不必多言。”无非是贼胆心虚。乃宽唯唯而退。越宿,便是阳历除夕,早晨已过,并没有什么改元登极的消息,一班定策佐命的功臣,都往政事堂探听,也不见有何等举动,连国务卿陆徵祥,都猜不透老袁的意思,大众乃回去午餐了。待至未牌以后,方颁出改元的申令道:

  据大典筹备处奏请建元,著以民国五年,改为洪宪元年。

  各官僚见了此令,复统去探问袁乃宽,曾否元旦登极?乃宽又将老袁所嘱,略述一遍,众情又未免诧异,但也不便入内申请,只好啧啧私议罢了。是夕,总统府中,照例守岁,老袁召集家人子女,共聚一堂,开团圞宴,叫作合家欢筵席。并因翌日改元,预表庆贺。当时候补皇妃,候补皇子皇孙,及候补皇女等,全体列席。中央设着两座,两旁依次陪侍。花团锦簇,玉绕珠环,小子叙至此处,爱将袁家眷属,一一指名,略载履历,借供看官闲览,胪述如下:

  [[袁家姬妾]]

  (一)闵氏朝鲜人,系闵氏养女,相传其本姓金氏,寄养朝鲜王妃母家,小名碧蝉。(二)黄氏绰号小白菜,与袁同里,系豆腐肆中黄氏女。(三)何氏系苏州商人女,小名阿桂。(四)柳氏小名三儿,系天津韩家班名妓,见四十八回。(五)洪氏即洪述祖妹,见四十六回。袁氏第五妾,名红红,亦勾栏中人,袁任鲁抚时,红红与仆私,为袁所杀,故不列入。(六)范氏与袁同里,系袁氏乳媪女,小名凤儿。(七)叶氏扬州人,父叶巽,候补河南知县。父殁家落,女鬻诸绅家,转赠袁为妾。(八)贵儿系盛氏婢女,小名贵儿,亦扬州人,姓名未详。(九)(十)大小尹氏初为第六妾洪氏使女,系同胞姊妹,籍贯未详。(十一)汪氏与袁同里,系榜人女。(十二)周氏本杭州名妓,能诗,别号忆秦楼。(十三)虞氏本袁家侍婢,小名阿香,姓氏未详。(十四)洪氏系洪述祖侄女,小名翠媛,与第五妾洪氏,有姑侄之称。

  [[袁家子]]

  (一)克定于夫人所出。(二)克文闵氏所出,或谓系黄氏子。(三)克良黄氏所出。(四)克端何氏所出。(五)克权第六妾洪氏所出。(六)克桓柳氏所出。(七)克齐何氏所出。(八)克轸叶氏所出。(九)克玖同上。相传与黎黄陂女结婚,即此子。(十)克坚(十一)克安(十二)克度(十三)克相(十四)克捷(十五)克和生母均未详。

  [[袁家女]]

  (一)淑贤闵氏所出,能诗工画,适张氏子。(二)淑顺何氏所出,适沈而寡,留居母家。(三)淑婉叶氏所出,所适未详。(四)淑贞柳氏所出,字杨氏子。(五)淑芳生母未详。(六)淑兰叶氏所出,相传以此女字宣统帝。(七)淑缇(八)淑瑾(九)淑珍(十)淑梅(十一)淑芸(十二)淑玲(十三)淑英(十四)淑A生母均未详。

  附克定长子名家融系世凯长孙,余孙六人从略。

  老袁坐了首位,左盼右顾,除长女淑贤,三女淑婉,已经适人外,其余统共列席。独于夫人尚未到来,当命人三请四邀,尚是足迹杳然。等到酒已数巡,还是虚左以待,老袁不觉懊恼,令婢仆等再行催逼。于夫人方缓步行来,甫至席间,即闻老袁厉声道:“你有什么公干,挨到此时才来?”于夫人道:“为什么大惊小怪?皇帝未曾做得,先摆起架子来了。须知你我是患难夫妻,就使你做皇帝,也不能向我呵斥哩。”老袁闻这数语,越觉愤不可遏,便怒气勃勃道:“你这黄脸婆子,不中抬举,我若登了大位,先将你贬入冷宫。”于夫人也愤着道:“你是个没良心人,不顾夫妻旧谊,倒也罢了,就是我袁家祖宗,世受清室厚恩,你也曾受清爵禄,官居极品,不思竭力报效,反乘着南军革命,逼清退位,妄思为帝,祖宗有灵,恐不容你,清朝的列祖列宗,如或有知,更不容你。你还要朝称皇帝,暮称皇帝,来吓我么?”借于夫人口中,痛骂老袁,令人浮一大白,然亦有据而谈,并非全体捏造。老袁听了,竟立起座来,把袖一卷,几欲以老拳相饷。于夫人又接着道:“我已早知有今日了。你是姬妾满前,儿孙绕膝,还要我这老东西何用,我还是早死了罢。”说着时,已是涕泪满面,并欲拚着老命,向老袁前撞将过去。亏得众位候补皇妃,两边分劝,力为调解,才免争殴。于夫人负气自去,老袁恨恨不止,阖座为之不欢。

  就是不祥之兆。

  洪姨乃献谀贡媚,举酒劝袁,周姨等相继把盏,老袁不忍拂意,勉勉强强的再饮数觥。怎奈闷酒入肚,最易致醉,更兼时逾夜半,禁不住睡眼矇眬,洪姨扶他入室,和衣安寝,复出室令撤酒肴,一面召入袁乃宽,密商了好多时,复与大众筹划一番,多半称为妙策,只克文、淑顺默不一言。乃宽去后,转眼间天已破晓,由洪姨手取龙袍,搀起老袁,替他穿着。老袁就醉梦中惊醒,问及何事?洪姨诡言:“天气骤寒,应加重袭。”老袁含糊道:“何不扶我去睡?”洪姨又诡词相应,当命侍从舁入肩舆,扶袁登舆而去。向来袁在府中,常以肩舆代步,此时老袁醉梦尤酣,还道是照常往来,无甚惊异,到了居仁堂,才觉醒了一半,开眼四瞧,但见国务卿以下,统已排班鹄立,伺候登基,堂上摆着一个宝座,两旁是檀香雕成的龙形,互相蟠绕,正中是红缎绣成的龙形,作为披垫,返顾自身,也已穿着一件赤龙遍体的帝服,不觉诧为异事。又向头上一摸,尚未戴着冕旒,却不禁暗笑起来,慢腾腾的下了肩舆,复觉背后有人随着,回头一瞧,乃是恭奉帝冕的御侄儿,当下微笑道:“你们为什么演这把戏?”语未毕,忽听“皇帝万岁”的声浪,喧集一堂,绕梁不绝,那时不便承认,又不便不承认,只好向大众,说了几句套话,无非是德薄能鲜,容待异日等语。话才说完,大众复叫起“皇帝万岁”来,接连是六君子十三太保,拥到老袁面前,恭请升座。御侄儿且跪进帝冕,老袁却不敢接受,只走到宝座前面,踌躇片时,又徐徐的踱至座后,再徐徐的踱至座前,如是三次,乃决定意见,面谕群僚道:“正朔虽颁,登极尚须择吉,尔等且静待后命罢!”究竟不敢登台。群僚乃鼓舞而散。

  只御侄儿尚是随着,返至内室,再行诘问,才知是洪姨所为。可巧洪姨邀同诸妾,打扮得花枝招展,前来谒贺,老袁便笑语道:“你等想册作妃嫔么?但此举未免太早了。”洪姨道:“妾等特来朝贺,几曾见改元以后,尚未登极的天子么?”老袁道:“你等晓得甚么?”洪姨道:“妾却有点分晓,陛下所虑,无非为了外交的关系,其实此事何足介怀。我袁家做皇帝,与他何干?况陛下做的是中国皇帝,不是想做外国皇帝,更觉与他无涉。今日为元旦令辰,妾等就此朝贺罢!”言毕,拥袁入座,就一同跪下,也是三呼万岁,满口臣妾。引起这位袁皇帝乐不可支,便垂拱南面,实受他三跪九叩首大礼。是谓骄其妻妾。群姬朝毕,袁皇帝兴味盎然,当即下令,改称总统府为新华宫,府内收文处,改作奏事处,府内总指挥处,改作大内总指挥处,复拟规复坛庙制度,并将袁氏历代祖茔,改为陵寝等情,饬大典筹备处敬谨议行。

  看官记着,这是中华民国五年第一日,袁皇帝既自建年号,改为洪宪元年元旦,是已与民国断绝关系,论起理来,就是背叛民国,国民并未服从帝制,应该仍用民国正朔。断制谨严,好似洪钟震响。适云南军政府,也于是日成立,罢除将军巡按使名义,合并军巡两署,略照民国元二年旧制,组成都督府。都督一职,由大众公推,仍举了唐继尧,当由公民赵蕃等通电全国,其辞云:

  北京各堂处部院局所,各省将军巡按使,都统办事长官,巡阅使,护军使,镇守使,全国各报馆商会鉴:袁氏谋覆民国,约法上之谋叛罪,业已成立,当然丧失总统资格。在新总统未经举定以前,云南公民,公举唐公继尧为云南都督,奉民国之正朔,守民国之疆土。昨闻电传伪令,尚有特任督理云南军务,及云南巡按使字样,当然认为无效。唐公与民国共存亡,吾滇千七百余万人,誓与唐公共生死,此为吾滇真确民意,不容元恶假借,合电奉闻。

  唐继尧既任云南都督,当即偕蔡锷、李烈钧等,率领全军,于民国五年正月朔日,亲至校场,祭告天地,正式誓师。

  当由唐继尧亲读誓文,文云:

  维中华民国五年元旦,继尧等谨以牺牲酒醴,昭告昊天后土。而誓于师曰:呜呼!民贵君轻,万邦是式,贼仁残义,一夫可诛。矧国是之久成,何逆谋之可宥?鲁连蹈海,尚耻帝秦,管宁适辽,不甘臣魏,岂有国步方艰,群情望治,遂乃妄侈边幅,效井底之蛙鸣,夷我华宗,戴冢中之枯骨者哉?粤自武昌首义,中土云从,五族一家,亿姓同德,扫除专制,创建共和,应世界之文明,为友邦所承认。乃者袁逆世凯,谋叛民国,复兴帝制,黄屋大纛,遽兴非分之思,砺山带河,无复未寒之约。移钟簴于反掌,家天下局势已成,输岁币以寻盟,小朝廷面目安在?急子孙万世之私计,误国家百年之远图。

  本都督服役民国,作镇滇疆,痛国家之将沈,恨独夫之不剪。爰整义旅,恭行天讨,击祖逖渡江之楫,誓清中原,问新莽指斗之杓,能持几日。嗟尔有众,尚其弼予!

  呜呼!尔惟克奋厥武,实乃无疆之休,予亦允报汝功,永有不次之赏。嗟尔有众,尚钦念哉!

  誓文读毕,全军统呼“民国万岁!”声彻山谷。比皇帝万岁之声,多寡何如?及唐都督等返至督署,父老人民,及男女学生,齐集督署门首,手持鲜花,庆祝共和,复三呼“民国万岁!”真个是众志成城,大将军何等威武!义声载道,小百姓共表同情。眼见得人心不死,正气犹存,我中国一座锦绣江山,不容那袁氏并吞下去,这且不必细说。还有一道讨袁的檄文,也是民国五年元日所发,用着云南护国军名义,历数袁世凯十九大罪,小子欲叙述檄文,先口占一绝云:

  揭破阴谋使共知,欲欺人处究难欺,

  试看布檄宣袁罪,一纸书同十万师。

  欲知檄文中如何说法,且至下回说明。

  ----------

  于夫人闹宴一出,虽未免含着醋意,而受清厚恩数语,却是名正言顺,直使老袁无可置喙。老袁之制造民意,作奸售伪,且不能信于其妻,况他人乎?况全国国民乎?迨至被舁登堂,第绕龙座三匝,始终不敢登座,毋乃为黄脸婆数言,有以夺其气而怵其心欤?厥后闻洪姨言,又激起侈念,迭发数种改制之命令,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可愤亦可悲也。惟袁氏改元,而民国正朔,应归云南护国军接收,故于唐继尧之正朔誓师,直接叙入,不敢少漏,看似寻常补叙,而用笔实寓有深意,阅者当于夹缝中求之可也。

猜你喜欢
  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四十二·脱脱
  ●卷二百四十九·徐梦莘
  卷之四百七十五·佚名
  卷之四百五十三·佚名
  ●卷一·王锜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五 礼略五·纪昀
  六朝通鉴博议卷七·李焘
  一二九 每周评论下·周作人
  中日盟约·佚名
  卷第十九·佚名
  卷十六·徐自明
  卷一·佚名
  ●卷之四·吕坤
  卷八十九·佚名
  卷第三·太安万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列传第三十七 文 苑·李百药

    祖鸿勋 李广 樊逊 刘逖 荀士逊 颜之推 袁奭 韦道逊 眭豫 朱才 荀仲举 萧慤 古道子夫玄象着明,以察时变,天文也;圣达立言,化成天下,人文也;达幽显之情,明天人之际,其在文乎。逖听三古,弥纶百代,制礼作乐,腾实飞声,若或

  • 前汉孝昭皇帝纪卷第十六·荀悦

      皇帝戊辰即位。年八岁。谒高庙。三月甲申。孝武帝葬茂陵。帝姊鄂邑公主益汤沐邑。为长公主。供养省中。大将军霍光秉政。领尚书事。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副焉。夏六月。赦天下。秋七月。有星孛于东方

  • 明神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佚名

    万历十二年六月丙午朔 皇第三女生 安嫔王氏出也○丁未赐三辅臣及讲官金花红币有差○云南巡抚刘世曾劾参将邓子龙游击刘綎驭军不肃致两军互有杀伤兵部覆二将屡立战功未经叙录乞宥其小过责以同心旨从部议○复广东粮储

  • 卷之二百六十六·佚名

      康熙五十四年。乙未十一月。癸巳朔。吏部尚书富宁安疏报、奉上□日命臣回赴肃州料理军务粮饷。臣于九月二十四日、自巴尔库尔地方起程于十月十四日至肃州。报闻  ○喀尔喀车臣汗遣使进九白年贡。宴赉如例。 

  • 卷九·黄震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纪要卷九宋 黄震 撰唐高祖【李渊】祖虎西魏柱国周闵帝追封唐公父昞世袭高祖又领太原留守晋阳宫监 子世民与裴寂隂以宫人侍渊胁之起兵使刘文靖诈为诏发太原西河等民兵连和突厥

  • 一二四三 吏部为知照大学士和珅参奏王燕绪等人事致稽察房移会(附连单)·佚名

    一二四三 吏部为知照大学士和珅参奏王燕绪等人事致稽察房移会(附连单)乾隆五十二年八月吏部为知照事。考功司案呈,内阁抄出大学士和<珅>等奏前事一折,本部现在定议,相应知照可也。须至咨者。计连单一纸。右移会稽察房。附

  • 第三十章 穷困的陆军检阅使·冯玉祥

    陆军检阅使署设在北京南苑航空署旧址。命令发表之后,我即率领部队开驻南苑。我们从河南开拔时,吴佩孚本答允每月仍由河南拨助二十万元为我们的饷项,但这显然是一句哄骗的话。在他,是唯恐我们的队伍不溃散,原有的款,亦必克扣

  • ●皇朝通典卷四十九·佚名

    禮九 ○禮九 吉九 △吉九 祀歷代帝王【名臣附】 ·祀歷代帝王【名臣附】 (臣)等謹按杜典有祀先代帝王一條於祠廟之外兼及陵寢茲從其例以次彙載伏惟聖朝禮祀歷代帝王既立廟於京師春秋致享聖祖仁皇帝詔定祭典上自伏羲下逮

  • 第三节 商 业·吕思勉

    古代之市,皆别为一区,而设官加以管理,后世此制渐坏,然其遗意犹存。隋制:司农市统平准署。署有令二人。京市有肆长四十人。州有市令、丞,郡县亦皆有市令。缘边交市监,置监、副各一。畿内者隶司农,自外隶诸州。炀帝改交市监曰互

  • 嵇芩孙·周诒春

    嵇芩孙 字洛如。年三十四岁。生于江苏常熟。本籍住址。江苏常熟东塘市。已婚。子二。初学于上海南洋公学。光緖二十八年。以官费游美。入加利佛尼大学。习商业。光緖三十二年。入史丹佛大学。习商法。光緖三十三年。

  • 二十三年·佚名

    (丁丑)二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六年 春正月1月5日○丁巳,戶曹參判吳道一,以李寅燁疏,陳疏自辨。略曰:念臣孤立於朝,群忌衆排臣,至曰氣勢令人畏憚,而寅燁之言,有若以爲劾逐權奸,一挽頹風者然,臣之惑滋甚。職是玉堂,公議所在,則臣罪更加一

  • 卷一百七十·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七十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五十八存旧礼记正义卷第六十五【宋板】凡生天地之间者【三年问】考异足利本经则失丧其羣匹无羣字 古本注无止已下有之也二字三年之防至也哉补遗

  • 学礼质疑卷一·万斯大

    鄞县万斯大撰古厯分至不系时造厯者必求端于分至分至者四时之中厯之所由以为凖也愚以为周秦以前至不系冬夏分不系春秋稽之经传易曰至日闭闗郊特牲曰周之始郊日以至左传曰土功日至而毕孟子曰千嵗之日至此皆泛言短至而不

  • 中国佛教会两大问题·太虚

    ──二十四年作──顷中国佛教会以征求会员嘱为撰文,乃抽暇一谈中国佛教会之两大问题:一、会员问题  按中国佛教会及各分会之组织,乃为一可由“管理佛教寺庵之僧尼及产业”的团体。会章中虽规定寺庵住持皆须入会为会员

  • 优婆夷净行法门经卷上·佚名

    僧祐录云安公凉土异经附北凉录  修行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弥伽罗母弗婆罗园欢喜殿中。于是毗舍佉母。与千五百清信优婆夷。来诣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尔时佛告毗舍佉。何缘晨朝而来至。毗舍佉母

  •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四·智顗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四上定圣行者略为三。一世间禅。二出世禅。三上上禅。世禅复二。一根本味禅隐没有垢无记。二根本净禅不隐没无垢有记。根本者。世出世法之根本也。大品云。诸佛成道转法轮入涅槃。悉在禅中。若能深

  • 卷第五十五·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五十五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结蕴第二中不善纳息第一之十有身见与有身见为几缘。有身见与戒禁取。乃至无色界修所断无明随眠为几缘。乃至无色界修所断无明随眠与无色界修所断无

  •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佚名

    《高宗纯皇帝实录》(清实录乾隆朝实录)1503卷。全称《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嘉庆初年大学士庆桂、董诰等奉敕修纂。书中记载了清高宗弘历自雍正十三年(1735) 八月继位,至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