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编《清代名人轶事》既成,有客过存,见而问曰:“子何为而作是书也?”应之曰:“吾欲使新国民取法乎近也。”客曰:“嘻,异哉!子之迂也。今之新国民,神驰乎五洲之表,思穷乎百科之精,方鄙夷汉唐为不足道,而奚屑问及前清,矧乎况而愈下,降至于琐事遗闻?”余曰:“不然。人类进化,必循矩?,一蹴莫几,躐等难越。前有所承,后乃可续;好高鹜远,劳而无获;能近取譬,见闻斯确。且子何徇世俗之见,而轻视前清为也?我国文化,清最发皇,人才辈出,轶汉超唐。自更国体,大改故常,一例推倒,余地莫商。先民典型,力决其防,既无恶之不摘,虽有善而不扬。余为此惧,故先节取其小者、浅者,以示表彰。其间异闻奇迹,均足动人兴趣,增人智慧,以引其入德之方。”客曰:“子之宗旨诚是,而子之书则非也。里巷之谈,不登大雅,以此迪民,毋乃风马。若子所言,何等宏大,委琐如此,奚裨进化?引人以正,犹惧不暇,宏编巨制,充塞屋瓦。不此之图,而求诸野,自相矛盾,吾见亦寡。”余曰:“不然。嗜奇好怪,人之常情;即小见大,无粗非精;一归于正,令人厌生。钟鼓是响,海鸟反惊;竹头木屑,功乃可呈。琐闻轶事,大雅椎轮;见仁见智,比类而亲,我思古人,馨咳如闻。余为此书,区类十六,分而观之,沧海一粟。?鼠饮河,期于满腹;学行文章,万汇亭毒;政体吏治,官方整肃;节气薄云,节操似竹;先德留贻,俾尔戬谷;文采风流,针砭尘俗;将才蔚起,风云叱咤;境遇所遭,无剥不复;科名佳话,文哉??;惟才怜才,益广乐育;宽大之量,足以载福;旁及异征,藉新耳目;信命与数,知足不辱;有妇人焉,须眉巾帼;类而不类,乃入杂录。其事其人,浩如海陆,仅此区区,因限片幅。一隅三反,是在善读。读而有得,无异鸿博,循途践迹,进化之橛,因流溯源,先民可作。”客闻言,竟不再问驳。弁此间答,岑楼寸木。

中华民国六年八月编者识。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八十八 表二十八·赵尔巽
  纲目续麟卷十一·张自勋
  复辟录·杨瑄
  ○吏部鬻官案·许指严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九十·佚名
  卷之二百二十三·佚名
  卷之七十五·佚名
  卷之五百七十二·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五 宋纪十一·纪昀
  一三二七 军机大臣奏《左光斗集》《经世挈要》等书应营销毁片·佚名
  二五四 寄谕广西巡抚熊学鹏所查高熊征陆显仁书非悖逆释放其子孙·佚名
  唐史论断卷中·孙甫
  苏循传·欧阳修
  李英传·脱脱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钟过·唐圭璋

      过字改之,号梅心,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中宝祐三年(1255)解试。   步蟾宫   东风又送酴醾信。早吹得、愁成潘鬓。花开犹似十年前,人不似、十年前俊。   水边珠翠香成阵。也消得、燕窥莺认。归来沉醉月朦胧,觉花气、

  • 百正集卷上·连文凤

    宋 连文凤 撰五言古诗秋怀草木一何情荣悴皆有时飒飒凉风至一夕失华滋壮士抚萧晨慷慨令心悲流光日以迈西风生别离愁予怀此怀谁能知天髙正寥泬深夜羣动閴秋声从何来淅沥复萧瑟须防忽澎湃愁思若凄恻罢琴试静聴纷纷

  • 跋·赵崇祚

    《花间集》皆唐末五代时人作,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如此,可叹也哉!或者出于无聊故邪?笠泽翁书 。唐自大中后,诗家日趣浅薄,其间杰出者亦不复有前辈闳妙浑厚之作,久而自厌,然梏于俗尚不能拔出。会有倚声作词

  • 五集卷七十六·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七十六古今体四十八首【壬子八】赋得爽气澄兰沼【得心字八韵乡试题】祝融逮流火夷则遂行金爽自九成觉气缘一碧吟烦嚣都与濯飒?亦因沉澈底无余净澄波有似深雁鸿留

  • 元明事类钞卷八·姚之骃

    官品门【一】内阁十八入相 元明善集安同年十八入相荐用端良职任汉士天子嘉之曰安同为相朕寝乃熟元名臣事畧安童十八登庸在相位前后二十年海内号为极治案元史俱作安童花马平章 元史布延特穆尔持身亷介常乗花马时称花

  • 绎史卷五十六·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陈夏氏之乱国语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遂假道于陈以聘于楚火朝觌矣道茀不可行也候不在疆司空不视涂泽不陂川不梁野有庾积场功未毕道无列树垦田若蓺膳宰不致饩司里不授馆国无寄寓县无施舎民将筑台于夏氏及

  • 谢杰传·张廷玉

    谢杰,字汉甫,长乐县人。万历初年进士,授职行人,册封琉球,谢杰推却他们的馈送。琉球的使者入宫中辞谢,仍用黄金馈送,终于在朝廷说了让他们返回。任两京太常少卿。南京每年祭祀懿文太子,以祠祭司官代替,谢杰说:“祝版上署上皇帝的

  • 卷四十七·黄训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名臣经济录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録卷四十七明 黄训 编刑部【题奏杂论】题平大法事【林俊】陜西清吏司案呈先为建言民患事该巡按直监察御史陈实防称内史葛景卢佐违法事情该本部覆题奉圣

  • 卷六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通志  钦定四库金书皇朝通志卷六十一器服略【六】卤簿【臣】等谨按国初定制卤簿仪仗参用宋明之旧而旗章麾盖视前倍简焉乾隆十三年皇上宪古宜今厘正典礼更定法驾銮驾骑驾卤簿合三者则为大

  • 卷二百十一上·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十一上 朱批程元章奏摺 福建学政【臣】程元章谨 奏爲恭谢 天恩事窃【臣】中州菲材备员史馆蒙 皇上特简【臣】提督福建学政跪聆 圣训时切悚惶乃到任甫及年余即蒙 特恩超陞【臣】翰林院侍

  • 第五章 民国初年的外交和蒙藏问题·吕思勉

    民国初年,原是一个外交更新的好机会,然而其劈头记录在外交史上的,却是大借款和边疆交涉问题。要讲民国初年的借款问题,必须回溯到清末。原来当清末,日、俄两国,在东三省的势力,太膨胀了。政府乃想引进各国的资本,以为抵制之计

  • 黄涵之·佚名

    黄涵之先生小传黄先生名庆澜字涵之江苏上海人光绪二十二年入泮二十三年考入南洋公学师范院二十七年入仕以同知分湖北二十八年保升知府在鄂历充学堂谳局矿务农林巡警司法铁路各要差嗣奉派赴日本考察政教工艺着有东游日

  • 惺斋集·石成金

    祸福无门人自招,举心动念感天曹。一毫善事功存籍,半句非言罪莫逃。因甚兵荒水火病,都缘好恶势强刀。休说上苍无报应,天杀何曾要用刀。自古为人要见机,见机终久得便宜。人非知己休全托,事到亏心切莫为。得胜胜中饶一着,用乖乖

  • 序·应庵昙华

    续藏经 应庵昙华禅师语录 (嗣法)守诠 等编 应庵和尚语录序 道不可以言传。不可以情解。不可以识识。夫如是则应庵语录。将何用哉。自昔古尊宿。未尝有无言者。如以黄叶止小儿啼。坐断中边。超脱三际。谓之参活句。

  • 秉烛后谈·周作人

    散文集。周作人著。列为“艺文丛书”之六。新民印书馆1944年9月初版。收散文23篇。大多为读书志,如《南堂诗钞》、《东来博议》等;也有漫谈,如《谈劝酒》、《谈宴会》、《谈娱乐》、《谈文字狱》等。《关于阿Q》一文,颇

  • 扈从西巡日录·高士奇

    一卷。清高士奇撰。康熙十年(1671),康熙帝巡视山西,驻骅五台山,高士奇以侍讲供奉内廷,扈从前往。本书即按日记其从京师至五台山沿途见闻。始于二月十二日,迄于三月初七日。凡山川古迹,人物风土,皆考源流,颇为详核。而康熙帝所

  • 清庵莹蟾子语录·李道纯

    清庵莹蟾子语录,元朝全真道士李道纯撰述,弟子柴元皋、赵道可等人编集。约成书于至元戊子年(1288)。六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书中收录李道纯讲道语录及诗词丹诀,分别由柴元皋等六位弟子每人编成一卷。李道纯号清庵,又号

  • 开元释教录·智升

    佛教经录。智升编纂。24卷。自宋以后,历代大藏经均收录。1949年前南京金陵刻经处有单行本刊行。智升,中国唐代高僧。博古达今,“义理悬通,二乘俱学,然于毗尼,尤善其宗”。因感前辈聂道真、道安、道宣等人所著目录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