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首卷三

乾隆序

我国家受天眷命。统一万邦。日月所照。血气之属。咸切尊亲。亦惟是小心翼翼之忱。有以通帝载而昭来许。故乃朝廷宫府之政。罔不参稽古训。溥协人心。制定于一时而虑周乎万世。重熙累洽。至于今兹。海隅苍生。穆然想见盛德。信乎开国之规模。诒谋远而流泽长也。洪惟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神灵天亶。冲龄践阼。绍我太祖太宗丕绪。懋建大猷。勤思上理。当是时。流贼已入京师。明祚已成板荡。遂因明将吴三桂之请。命将士入关定燕京。殄群寇。挈斯民于水火之中、而登之衽席之上爰主郊禋。式颁正朔。自古得天下之正。未之有比也政令彰施百度具举。涤前代之烦苛。沛兴朝之膏泽治化翔洽达乎四表。由是制礼作乐。敷教明刑。虚已以尚贤。推诚以纳诲。斟酌损益。秉至中而时措之。着为谟训。载在简编。皇哉唐哉。子孙世世守之、以成久安长治之。业。于是乎在。康熙十一年。圣祖仁皇帝特开史馆纂辑实录凡一百四十六卷雍正十二年皇考世宗宪皇帝恭阅全书复令儒臣、重加校订。事未竣而。龙驭上宾。朕哀戚之余。饬令陆续进呈敬加披览于戏。睹世祖经纶之钜典。则知创业之甚难。念圣祖世宗继述之深衷则知守成之不易。方策可传者纪纲之成轨。夙夜罔。间者。兢业之一心。敢弗绎思而敬承之以迓上天无疆之休。则是书也。诚致治之权舆。万年之鸿宝矣。谨序

乾隆四年十二月初十日

乾隆朝进实录表

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六级臣鄂尔泰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加十二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太保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加五级臣徐本等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上言。伏以帝治天开建极定八纮之统。皇图日焕。扬庥垂百世之谟。册府增华超汉唐之功烈典章为宪。俨羲禹之图畴编摩必重以再三义例斯昭其画一钦惟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德备三才恩周六合圣人作而万物睹耆定神京大勋集而百姓宁永清寰宇靖中原之沸釜烽燧俱销除南服之苞芽。壸浆竞迓。起疮痍而登衽席。蠲赦之诏频颁。释戈甲而进诗书。举辟之纶屡下。郊坛钜典。亲涉降以申虔。宗庙明禋。肃烝尝而感怆。敬承慈训徽称与孝养兼隆爱笃周亲爵号共车旗并锡讲帏时御。阐至道之渊源。太学躬临。重先师之俎豆。厘度支以均赋役定律令而涤烦苛激浊扬清。澄九州之吏治。兴仁讲让敦四海之民风。言路广开。每切周咨之义。刑书惟慎。式昭钦恤之仁。礼乐修明。纪纲灿设允厘百度。合宫府内外以贻休。丕冒多方。统侯甸要荒而受治。梯航毕至。海隅日出之乡。賨赆俱陈。塞北流沙之域。规模宏远。从古罕俦谟训光昭。千秋为鉴赖简编以傅信宜稽考之加详。洪惟皇帝陛下仁以孝成文因道见推本于卜年卜世慎乃永图孝衷于记动记言昭哉嗣服恭承圣祖仁皇帝命儒臣而纂辑。群工各殚夫寅衷祗奉世宗宪皇帝设文馆以披繙。秘殿复勤于乙夜。爰申前训。按日程功。敬阅鸿编。悉心参订。命臣鄂尔泰等、分曹给札近籞开函谨稽前后之文参考异同之迹谐声转注求一定之指归舆地官阶溯当时之规制远咨掌故喜黎献之有徵近考遗闻发丹书而可据功经五载膏火时亲。序属三冬装潢聿就。恭校成世祖章皇帝实录、合凡例目录满洲蒙古汉文、各一百四十七卷圣训满汉文各六卷。缮写进呈。臣等荣探秘籍。忝。附儒林。披卷薰香。讵有马班之识。循墙橐笔。敢参游夏之词。惟敬慎以就编。仰睹兴朝纬画。务精详而蒇事。忻闻开代贻谋。伏愿心法传中。治功会极。鉴观成宪。钦堂构之加崇。率由旧章。庆云礽之日炽。炳乎金册安史宬而巩金瓯珍以玉函。绵奕世而调玉烛。臣等无任瞻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随进以闻。乾隆四年十二月初十日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六级臣鄂尔泰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加十二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太保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加五级臣徐本等谨上表

校对官

总裁

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六级臣鄂尔泰

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加士一级臣张廷玉

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保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加五级臣徐本副总裁光禄大夫太子少保尚书衔食俸加二级臣徐元梦

光禄大夫议政大臣理藩院尚书兼理上驷院事务加四级臣纳延泰

光禄大夫经筵讲官户部左侍郎降一级加二级臣岱奇

光禄大夫礼部右侍郎教习庶吉士加二级臣吴家骐

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兵部右侍郎仍兼署工部理藩院侍郎事固山额驸加一级食俸又加三级臣班第

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工部右侍郎仍兼内阁学士加一级食俸又加四级臣索柱提调通奉大夫内阁侍读学士兼佐领加三级纪录二次臣德通

通议大夫内阁侍读学士加三级纪录二次臣舒鲁克校阅满汉文资政大夫工部右侍郎臣许希孔

通奉大夫日讲官起居注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加三级纪录三次臣许王猷

中宪大夫日讲官起居注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臣吕炽

中宪大夫内阁侍读学士兼佐领臣德新

通议大夫翰林院侍讲学士兼佐领加二级臣石介

资政大夫太仆寺少卿加四级纪录二次臣鼎柱

朝议大夫国子监祭酒纪录四次臣敷文

朝议大夫国子监祭酒臣谢道承

资政大夫左春坊左庶子兼佐领加四级臣文保

中宪大夫翰林院侍读兼佐领加二级级录二次臣赫瞻

承德郎署理日讲官起居注右春坊右中允臣朱良裘

承德郎左春坊左赞善兼翰林院检讨加一级臣李文锐

承德郎日讲官起居注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纪录二次臣钱本诚

承德郎国子监司业纪录二次臣陆宗楷

通奉大夫一等护卫加一级臣世禄

资政大夫二等轻车都尉兼佐领加三级臣阿济图

朝议大夫内阁侍读加二级纪录二次臣常海

奉政大夫内阁侍读加一级臣广安

文林郎翰林院编修臣范咸

承德郎翰林院编修加二级纪录二次臣徐以烜

奉直大夫翰林院编修加三级臣田志勤

儒林郎翰林院编修加一级臣刘纶

文林郎翰林院编修臣曹秀先

文林郎翰林院编修臣沈荣仁

徵仕郎翰林院检讨臣张汉

文林郎翰林院检讨加一级纪录二次臣阮学浩

徵仕郎翰林院检讨臣唐进贤

徵仕郎翰林院检讨臣王芥园

文林郎翰林院检讨加一级陈兆仑

奉直大夫盛京礼部员外郎纪录一次臣查尔泰

奉政大夫刑部员外郎加一级臣宁德

奉政大夫盛京刑部员外郎加一级臣德成

中宪大夫工部员外郎加三级级录二次臣舒敏

奉直大夫户部主事加一级臣岳安校阅蒙古文通议大夫内阁侍读学士兼佐领加二级纪录二次臣鼐满岱

中宪大夫国子监司业加三级纪录一次臣三达礼

中宪大夫理藩院郎中加二级臣多尔济

中宪大夫内阁侍读加四级臣丹柱尔

奉直大夫兵部员外郎纪录一次臣储尔汉

奉直大夫兵部员外郎纪录一次臣罗布藏

奉政大夫理藩院员外郎加一级臣吉兰泰

朝议大夫理藩院员外郎加二级臣达色

奉政大夫太仆寺员外郎加一级臣常泰

通奉大夫骑都尉加三级臣常在

承德郎吏部主事纪录一次臣巴达克图

原任理藩院侍郎臣常寿收掌奉直大夫兵部员外郎纪录一次臣色楞查式

奉直大夫兵部员外郎纪录一次臣吉泰

奉直大夫兵部主事加一级臣那朗阿

承德郎内阁撰文中书舍人加三级臣德礼

承德郎内阁撰文中书舍人加三级臣穆通阿

文林郎内阁撰文中书舍人加一级臣觉罗伊升阿

修职佐郎翰林院待诏加二级纪录二次臣绰奇

徵仕郎翰林院八品笔帖式加一级臣赫臣繙译满文中宪大夫佐领臣淑宝

奉政大夫工部员外郎加一级臣博宽

奉直大夫刑部主事加一级臣永宁

儒林郎大理寺评事加一级臣宝成

徵仕郎内阁中书舍人臣海明

徵仕郎内阁中书舍人臣永浩

文林郎繙译进士候选知县七品笔帖式加一级臣魏象乾

徵仕郎候补小京官理藩院八品笔帖式加一级臣芳泰

儒林郎翰林院七品笔帖式加一级臣良格

修职郎吏部八品笔帖式臣恭安

徵仕郎刑部八品笔帖式加一级臣富琦

徵仕郎起居注八品笔帖式加一级臣永贵

徵仕郎起居注八品笔帖式加一级臣明通

徵仕郎翰林院八品笔帖式加一级臣关键

徵仕郎翰林院八品笔帖式加一级臣德克敬额

文林郎七品笔帖式臣孙琦

文林郎七品笔帖式臣安福

修职郎八品笔帖式臣穆尔斌

修职郎八品笔帖式臣玛理

生员臣觉罗伊灵阿

繙译生员臣英永

义学生臣世奇繙译蒙古文中宪大夫佐领臣乌隆阿

承德郎吏部主事纪录一次臣伍余齐

儒林郎内阁撰文中书舍人加二级臣僧德

徵仕郎内阁办事中书舍人纪录一次臣九格

儒林郎内阁办事中书舍人加二级臣阿延泰

徵仕郎内阁办事中书舍人臣查式

文林郎繙译进士候补小京官七品笔帖式臣端珠克

儒林郎七品笔帖式加一级臣常有

文林郎七品笔帖式臣长生保

文林郎七品笔帖式臣达赖

文林郎七品笔帖式臣永魁

文林郎七品笔帖式臣那穆扎布

文林郎七品笔帖式臣班泰

文林郎七品笔帖式臣勒尔金

文林郎七品笔帖式臣德善

文林郎七品笔帖式臣福昌

徵仕郎八品笔帖式加一级臣春泰

徵仕郎八品笔帖式加一级臣飞森布

徵仕郎八品笔帖式加一级臣德宁

徵仕郎八品笔帖式加一级臣常明

修职郎八品笔帖式臣吴尔图那苏图

修职郎八品笔帖式臣丹木巴誊录满洲字文林郎内阁中书舍人加二级纪录二次臣那锡泰

徵仕郎内阁中书舍人臣富义

徵仕郎内阁中书舍人臣富昆

儒林郎吏部七品笔帖式加一级臣武登额

儒林郎兵部七品笔帖式加一级臣盛福

儒林郎工部七品笔帖式加一级臣傅昆

文林郎吏部八品笔帖式加二级臣鄂尔博

徵仕郎礼部八品笔帖式加一级臣伍云保

徵仕郎起居注八品笔帖式加一级纪录二次臣明泰

徵仕郎翰林院八品笔帖式加一级臣成柱

徵仕郎翰林院八品笔帖式加一级臣倭克成额

徵仕郎翰林院八品笔帖式加一级臣费成额

徵仕郎翰林院八品笔帖式加一级臣常明

徵仕郎太仆寺八品笔帖式加一级臣兴德

徵仕郎国子监八品笔帖式加一级臣永明

徵仕郎户科八品笔帖式加一级臣成禄

修职郎八品笔帖式臣苏方阿

修职郎八品笔帖式臣萨炳阿

修职郎八品笔帖式臣三喜

修职郎八品笔帖式臣明泰

修职郎八品笔帖式臣宝德

修职郎八品笔帖式臣宁福

修职郎八品笔帖式臣武登

监生臣德宁

监生臣博成额

监生臣那岱

监生臣玛尔吉

监生臣马赟

监生臣傅生阿

生员臣傅隆安

生员臣拉兴祖

生员臣张廷瑞

生员臣博临泰

繙译生员臣觉罗图思德

繙译生员臣伏魔保

繙译生员臣穆通阿

武生臣八哈布

官学生臣世德

官学生臣觉罗托拜

官学生臣拔昌

官学生臣傅宁阿

官学生臣苏楞额

官学生臣玉保

官学生臣傅忠

官学生臣富隆阿

官学生臣有福

官学生臣鄂朔

义学生臣明伦

义学生臣萨克信

义学生臣和昇

义学生臣德敏

义学生臣明泰誊录蒙古字儒林郎七品笔帖式加一级臣钧玉

徵仕郎八品笔帖式加一级臣喇嘛查布

徵仕郎八品笔帖式加一级臣明和

徵仕郎八品笔帖式加一级臣索诺穆

徵仕郎八品笔帖式加一级臣哈拉扣

徵仕郎八品笔帖式加一级臣色布腾

徵仕郎八品笔帖式加一级臣福显

徵仕郎八品笔帖式加一级臣常德

徵仕郎八品笔帖式加一级臣忠保

徵仕郎八品笔帖式加一级臣善德

徵仕郎八品笔帖式加一级臣常山

徵仕郎八品笔帖式加一级臣黑达色

徵仕郎八品笔帖式加一级臣额图洪

徵仕郎八品笔帖式加一级臣永禄

徵仕郎八品笔帖式加一级臣伍保

徵仕郎八品笔帖式加一级臣三达色

修职郎八品笔帖式臣苏明

修职郎八品笔帖式臣六十八

门上笔帖式臣鄂齐尔

繙译举人臣达尔扎

繙译生员臣苏布洞阿

繙译生员臣苏巴尔汉

繙译生员臣喜福

繙译生员臣五十五

官学生臣文都尔虎

官学生臣福明

官学生臣孙迪

官学生臣锁柱

官学生臣代音布

官学生臣福禄

官学生臣兴福

官学生臣诺穆图

义学生臣国泰誊录汉字荫生臣徐翼燕

候补内阁中书舍人臣商思敬

进士臣许炯

儒林郎都察院七品笔帖式加一级臣丰盛

举人臣史曾

举人臣李源

举人臣杨潮观

举人臣董淑英

举人臣秦凤翼

举人臣吴虎炳

即用州同臣张继龄

即用州同臣李森

候选州同臣何积中

候选州同臣张龄丰

候选州同臣邱云锦

候选州同臣程光弼

候选州同臣潘溶

候补八品笔帖式臣陈奇圣

即用州判臣朱存章

即用州判臣侯傅山

候选州判臣沈均安

候选府经历臣方至

监生臣张裕爌

监生臣韩佐唐

监生臣易祖栻

监生臣杨耀曾

监生臣朱缙

监生臣朱抚

监生臣沈鸿

监生臣姚兴渥

监生臣朱源

监生臣王作霖

监生臣蒋晋荣

监生臣顾宗预

监生臣沈奂文

监生臣徐熊占

监生臣张鼎新

监生臣顾永佑

生员臣赵滋本

生员臣商书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 皇后·萧子显
  唐家人传第二·欧阳修
  第三十八回 诛首恶太子兴兵 狎文臣上官恃宠·蔡东藩
  卷一百四十八·杨士奇
  卷十一·杨士奇
  卷九上·杨士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九·佚名
  高阿那肱传·李百药
  欧阳德传·张廷玉
  卷之一百三  日本國考略(明)薛俊 撰·邓士龙
  卷二百四十七·佚名
  卷一百十五·佚名
  卷一百四十九上·雍正
  卷十三·赵汝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黄霁宇·唐圭璋

      水龙吟   青丝木香   丽华一握青丝,金珠粟粟香环里,春窥绮阁,新妆风舞,铢衣如碎。翠凤苍虬,骑来下界,蝶惊蜂避。甚三生富贵,垂垂晓露,犹凝满身珠翠。   谁共那人结髮,问何时、蹇修为理。对花一笑,香茸易剪,碎金难缀。

  • ◆廉访月鲁不花(芝轩集)·顾嗣立

    月鲁不花,字彦明,号芝轩,蒙古逊都思氏。登元统元年进士第,时龙仁夫为主文,先一夕梦月中有花,及榜发,魁右榜者为月鲁不花,果与梦合。历任吏部尚书、大都路达鲁花赤。拜江南行台中丞,除山西廉访,浮海遇倭贼,不屈遇害。赠辽阳等处行

  • 第四折·张国宾

    (杜如晦上,云)老夫杜如晦是也。自从薛仁贵杀退辽兵,三箭定了天山,班师回朝,加为兵马大元帅,将徐茂功的女孩儿赐与薛仁贵为夫人。着他衣锦还乡。今奉圣人的命,着老夫赍敕传示徐茂功,直至绛州龙门镇,与薛仁贵一家儿封官赐赏。早

  • ●套数(上卷)·王九思

    双调(十三阕) 越调(一阕) 仙吕(二阕) 南吕(四阕) 中吕(二阕) ○双调 【十三阕】 归兴 寿母太恭人 春兴 寿王母太恭人(汇续稿) 秋夜枕上闻笛(汇新稿) 寿礼部尚书曲沃李公八十(汇新稿) 寿新野刘侍御母太孺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二十二·焦竑

      翰林院三(檢討 庶吉士 典籍 待詔 侍書 殿閣書辦官)   ◆檢討   翰林院檢討宋琮傳(黃佐)   翰林檢討廖公欽墓銘(胡廣)   翰林檢討蘇公伯厚墓誌銘(胡廣)   翰林院檢討王偁傳   翰林檢討周君翰墓誌銘(楊士奇

  • 唐括安礼传·脱脱

    唐括安礼,本名唐括斡鲁古,字子敬。他好学,精通经籍史志,擅长做词为文,知晓为政的根本宗旨。贞元年间,唐括安礼官任临海军节度使,进朝廷后为翰林侍读学士,后改任浚州防御使、彰化军节度使。大定初年,升为益都尹,皇帝召见任命他为

  • 苏秦为赵合从说楚·佚名

    【提要】 苏秦为联合六国对抗秦国,而到各个国家作着复杂的游说工作。他所要说服的,是一国之主的国君;他所要促成的,是一个空前庞大的国际大联盟。因此他的游说,其难度也是空前绝后的。但他还是作成了此事,大致形成了合纵联

  • 卷三十五 少仪第十七·郑玄

    (陆曰:“少,诗照反。少犹小也。郑云:‘以其记相见及荐羞之小威仪。’”)[疏]正义曰:案郑《目录》云:“名曰《少仪》者,以其记相见及荐羞之少威仪,少犹小也。此于《别录》属《制度》。”闻始见君子者,辞曰:“某固原闻名于将命者。

  • 论语集注序说·胡广

    论语集注序说史记世家曰【新安陈氏曰司马迁史记有孔子世家朱子纂其要于此】孔子名丘字仲尼【新安陈氏曰孔子父祷于尼丘山而生孔子故以为名若字】其先宋人【孔子六世祖孔父嘉为宋督所杀纥遂迁于鲁】父叔梁纥【下没反

  • 君子易事而难悦·孔子

    【原文】 子曰:“君子易事①而难说②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③。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④焉。” 【注释】 ①事:侍奉。②说:同“悦”。③器之:量才而用。④求备:求全责备。 【译文】

  • 理学类编卷八·张九韶

    明 张九韶 撰异端韩子曰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宋齐梁魏隋之间其言道徳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入于老则入于佛今其法曰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养之道以求所谓清净寂灭者呜呼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不

  • 卷五十·程川

    <经部,五经总义类,朱子五经语类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五十钱塘程川撰诗一统论经义只是思无邪一句好不是一部诗皆思无邪【不知何氏録川按不知何氏録有三饶録二十卷为辛亥先生六十二嵗时同舍共闻饶録三十九卷

  • 庄公·庄公六年·左丘明

    【经】六年春王正月,王人子突救卫。夏六月,卫侯朔入于卫。秋,公至自伐卫。螟。冬,齐人来归卫俘。【传】六年春,王人救卫。夏,卫侯入,放公子黔牟于周,放宁跪于秦,杀左公子泄、右公子职,乃即位。君子以二公子之立黔牟为不度矣。夫

  • 第十五 执杖经之义释·佚名

    一 见有确执之人人 以执杖故生怖畏 如何我已悚惧耶 我将述彼之悚惧(九三五)&ldquo;以执杖故生怖畏&rdquo;[之句中],杖,是身杖、语杖、意杖之三杖。三种之身恶行是身杖。四种之语恶行是语杖。三种之意恶行是意杖。怖畏是

  • 参同直指·刘一明

    大丹妙用法乾坤,乾坤运兮五行分;五行顺兮常道有生有灭,五行逆兮丹体常灵常存。一自虚无质兆,两仪因一开根,四象不离二体,八卦互为子孙。万象生乎变动,吉凶悔吝兹分。百姓日用不知,圣人能究本源。顾易道妙尽乾坤之理,遂托象于斯

  • 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佚名

    又名《天地本起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唐释法琳《辨正论》已引述此经。一卷。底本出处:《万历续道藏》。参校本:《云笈七签》卷十。内容为宇宙生成论和修道论。以《道德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为理论依据,论

  • 阿黑小史·沈从文

    现代中篇小说。沈从文著。上海新时代书局1933年3月1日初版,列入“新时代文艺丛书”。内收《序》1篇。它由《油坊》、《秋》、《雨》、《病》、《婚前》等5章组成,但各章都可以独立成篇。第二章《秋》曾收入1934年5月

  • 大爱道般泥洹经·佚名

    闻如是,一时佛在堕舍利国。行在猕猴。水拘罗曷讲堂。是时摩诃卑耶和题俱昙弥。行在堕舍利国。与五百比丘尼俱。皆是阿罗汉皆为大神足。为谆那须摩诃离惟谶弥优波罗洹。卑耶俱昙弥。是辈长年比丘尼大弟子。行在堕舍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