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

大清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圣训卷一

论治道

顺治十年癸巳正月丙申

上幸内院阅通鉴

谕大学士范文程额色黑完我陈名夏等曰上古帝王圣如尧舜固难与比伦其自汉髙以下明代以前何帝为优文程等奏曰汉髙祖文帝光武唐太宗宋太祖明

太祖俱属贤君

上曰此数君又孰优名夏奏曰唐太宗似过之

上曰朕以为厯代贤君莫如明太祖即唐太宗并数君德政皆有善者有未尽善者至明太祖所定制度章程规画周详厯代之君实皆不及也文程等对曰诚如

上谕

丁酉

万寿节

上御太和殿诸王贝勒文武羣臣庆贺赐宴毕

召大学士陈名夏至

上问曰天下何以治何以乱且何以使国祚长久名夏奏

皇上如天

上心即天心也天下治平惟在

皇上欲致天下治平惟在一心心乎治平则治平矣上曰然其道如何名夏奏曰治天下无他道惟在用人得

人则治不得人则乱

上曰然得人如何名夏奏曰知人甚难然所以知之亦易今诚于羣臣中择素有德望者常赐召见访问则天下人心鼔舞无不欲宣力效能者矣

上又曰唐朝家法何以不正名夏奏曰由太宗家法未善故致女主擅国祸乱蔓延然贞观政治可比隆三代惟能用人故耳

上又曰人君之有天下非图逸豫乃身当孜孜爱民以一身治天下也若徒身耽逸乐又安望天下治平惟勤劳其身以茂臻上理誉流青史顾不美欤朕虽勤于图治岂遂无过失专赖卿等匡其不逮倘朕躬有过慎勿讳言名夏奏曰

皇上宠眷诸臣常加诫谕人心大不同于曩时况臣受皇上厚恩岂甘缄黙但恐指陈过当耳

五月庚午

上幸内院问翰林各官何下直太早大学士范文程等奏

曰今日端阳是以下直较早

上顾谓羣臣曰乘借天休猥图安乐人情尽然但欲希宴逸必先习勤劳俾国家大定其乐方永若止图安乐嗜欲莫遏先计身家而后国是其乐亦暂耳即如朕躬所行兢兢业业期于尽善故每乐闻诸臣之言今之人多有能言而不能行者其故何也今日为之明日易之弗克持久是以不能行耳夫人孰无过知过而改即为善士倘自掩饰谬以为是过乃滋长咎斯甚矣朕与诸臣果能共勤政务裨益民生天必眷之若人之所行不善弗自省改天必降之以殃尚能邀眷佑乎至天不加眷佑而委命于天不知天之谴尔者以尔之不善也岂有尔所行善而天谴之者昔商成汤为盛徳之主犹且检身不及改过不吝若明之正徳帝耽志嬉游怙过不悛徒责善于臣工揆之修已治人之道乌乎可纵使臣工胥善而君不改过迁善何由而向化邪自今以往始自朕躬有过即改卿等亦各宜黾勉勤为啓沃朕将殚力修省焉

顺治十一年甲午五月甲午端阳节

上召内大臣大学士等乘龙舸游西苑

谕诸臣曰舟敝则加修法久则加整一经修整则焕然复新矣冯铨奏曰今之政事

皇上励精图治自尔日新又新

上颔之至北桥登岸幸南台赐诸臣馔

上曰朕甚悯耕牛劳苦不忍食其肉金之俊奏曰皇上恤牛之劳且然况海内百姓乎

上与诸臣欢宴至暮还宫

顺治十二年乙未正月壬子

上谕内外文武官员曰朕奉

天子民孜孜图治夙兴夜寐罔敢怠荒庶望休息安养渐兴教化以奏升平乃疆圉未靖水旱频仍储偫不充兵民憔悴流离困苦永念恻然虽恩赦屡颁而奉行无法每思与朕共理天下者惟尔内外文武诸臣是赖已有谕防自朕躬阙失以及政事未当者俱令各官悉心条奏采择施行兹以朕思虑所及先颁勅谕令各该管衙门作速遵奉兴利除害称朕只承

天意周恤民隐至懐书不云乎车服以庸从来帝王致治最重民功之赏尔内外诸臣果能殚力宣猷克敷膏泽朕必论功优擢如仍前玩忽误国殃民定置重典

敬天

顺治十七年庚子二月甲午

上谕礼部曰帝王奉

天子民礼隆禋祀享

帝大典所关尤重必仪物克备乃足昭对越之诚向来郊祀惟冬至用燔柴礼

祈谷坛未经举行虽祀典原有等差而同为祀

上帝典礼不宜有异嗣后

祈谷亦行燔柴礼

圣孝

顺治八年辛卯正月辛未

上谕礼部曰朕闻君徳莫先于克孝礼制莫重乎尊亲凡帝王缵承鸿业深念劬劳必上徽称以彰盛典所以隆礼显孝也恭惟

圣母翼赞

皇考令徳着于宫闱诞育藐躬恩慈勤于顾复获缵丕绪奄有寰区良由

圣母啓廸之所致也爰遵古典博采众谋拟上

昭圣慈寿皇太后尊号恭晋隆礼用展孝思

顺治十三年丙申正月癸未

上谕内三院曰自古平治天下莫大乎孝孝为五常百行之原故曽子备述孔子之言以为孝经昭示后世上自天子下逮庶人至孝之道罔不备焉朕观其立言正大意防深逺茍非取古人言行关于孝道者推而广之不足以彰其义兹欲博采羣言加以论断勒成一编名曰孝经衍义务俾读者观感效法以称朕孝治天下之意

八月壬寅

上仰承

皇太后慈训制为内则衍义成书幷为序文恭呈圣览序曰臣闻致治之道有大经大法以仪型乎邦国必有内治内教以模楷乎宫闱故关雎为王化之端乾坤居大易之首圣人垂训未有不以门内为兢兢者也三代以前圣后贤妃肇修内治以致化行俗美具载典册自非天佑至徳孰能集贞淑之大成振古今之懿化哉恭惟

圣母皇太后佐我

皇考兴道致治

徽音雍穆

慈诲周详有典有则兴仁兴让允为万世壸教之轨范臣敬遵

慈防搜辑古来嘉言美行统成一编上备

披阅下示来兹谨按内则所载皆闺门之内起敬起孝兴让兴仁之事而首曰后王命冡宰降徳于众兆民谓此乃王后世子所躬行心得而可为民法者故不言布教而言降徳也夫圣人言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又言家正而天下定齐之正之其惟内则乎世传后妃纪列女传家范内训诸书著作不少然未尝原本内则而发明之岂所以尊经立教与今是书一本经防而推衍之微而声气容色显而言动仪文精而乐心养志麤而中馈

女工所以操其心而检其身者施诸一家无不宜放乎四海无不准究其指归有八要焉孝者顺亲之要其有二事舅姑事父母是也敬者内助之要其有五事夫劝学佐忠赞防重贤是也教者昌后之要其有三教子勉学训忠是也礼者持已之要其类有九敬祭祀肃家政定变守贞殉节端好尚崇俭约谨言慎仪是也让者睦戚之要其有四崇谦退和妯娌睦宗族待外戚是也慈者推恩之要其有五逮下慈幼敦仁爱民宥过是也勤者修业之要其有二女工饮食是也学者取法之要其类有二好学著书是也毎举一必证以圣贤经传之言实以古今淑顺之行所采事迹贵贱不同而其道则同所引文辞深浅不一而其理则一阐明大防诠释微文名曰内则衍义自禁壸达乎闾巷咸于斯取则焉必皆感发其性情渐摩乎理义广教化而羙风俗宫闱之嘉言懿行直与邦国之大经大法并垂不朽

圣母皇太后休声盛徳炳若日星永作则于万世矣

十二月戊戌

上谕礼部曰朕考徃代典制嵗时致享必于

太庙至于晨昏谒见朔望荐新节序告防圣诞忌辰行礼皆另建有奉先殿今制度未备孝思莫伸朕心歉然尔部即察明旧典具奏

顺治十四年丁酉十二月丙申

上谕戸部曰

皇太后圣体违和今已大豫朕心深为欣慰八旗及畿辅人民应加恩赉以洽欢心兹内帑银十万两一半给八旗兵丁一半遣官赈济畿辅贫民尔部即遵谕行顺治十五年戊戌正月辛酉皇第四子薨生甫四月

上召诸内大臣谕曰兹者皇子薨逝尔等将无谓朕因此感伤朕前以

皇太后圣体违和时刻忧念今已大豫此真无疆之庆于愿至足岂复以此幼子感懐向襄亲王薨时尚反覆忖度恐

皇太后悼伤勉强抑忍且生死从来定数焉能有违朕念切国家仰副

皇太后之心安敢过为伤念亦非强为之词而有动于中也卿等宜知此意诸臣奏曰臣等正以

皇上伤感为虑今闻

谕防不胜欢慰

顺治十七年庚子三月辛未

上谕礼部曰

奉先殿祀

太祖

太宗神位未及并祀

四祖于朕孝思未展今详稽旧制歳终袷祭之外有奉先殿祫祭之例以后元旦

皇太后万寿及朕寿节俱照例祭告奉

太庙后殿

四祖神主于

奉先殿与

太祖

太宗合享位次照

太庙祫祭礼

圣学

顺治十二年乙未三月癸丑

上谕内三院曰自古帝王勤学图治必举经筵日讲以资啓沃今经筵已定于文华殿告成之日举行而日讲深有裨益尤不容缓尔等即选满汉词臣学问淹博者八员充日讲官侍朕左右以备谘询

谦徳

顺治十四年丁酉正月壬戌礼部奏恭遇

万寿节诸王羣臣应上表行庆贺礼设筵宴

上曰朕亲政以来数年于兹雨晹未调盗贼未息民困未苏方切儆惕今以生辰受贺弥觉不安至日

皇太后仪仗全设朕亲诣行礼其诸王羣臣贺表及筵宴俱着停止

顺治十六年己亥八月辛亥给事中姚延啓奏言

皇上文徳武功史不胜书请仍加

圣号宣示中外

上曰人君政事得失全在实行无关称圣前谕不许称圣乃朕本懐非虚为粉饰也姚延啓凟奏不合其严饬之

节俭

顺治十五年戊戌六月庚午

上谕工部内官监曰和硕荣亲王茔殿前有谕防务从节省尔等须恪遵前谕但期坚固足蔽风雨不必华侈以致劳民倘不体朕心劳民糜费后有见闻治罪不宥

儆戒

顺治十年癸巳闰六月庚辰

上谕内三院曰考之洪范作肃为时雨之徴天人感应理本不爽朕朝夕干惕冀迓时和乃兹者霪雨匝月歳事堪忧都城内外积水成渠房舍颓壊薪桂米珠小民艰于居食妇子嗷嗷甚者倾压致死深可轸念揆厥由来皆朕不徳所致朕当一意修省祗惧天戒尔大小臣工俱宜各尽职业共图消弭京城内外该部确察被灾户口据实奏闻在外凡有水灾地方督抚察明被灾分数具奏请防以昭朕赈恤穷黎实意

顺治十三年丙申三月丙午

上谕礼部曰朕自亲政以来夙夜冰兢罔敢怠忽务求克当

天心光昭

祖徳民安物阜蚤底治平乃近者冬雷春雪陨石雨土所在见告变匪虚生皆朕不徳所致朕思

天为天下而立君为君者代

天敷治必使民物咸若治臻上理然后可以仰答眷命今水旱连年民生困苦是朕有负于

上天作君之心一过也

祖宗创辟天下以贻子孙为君者念

祖宗栉风沭雨之劳必阐光大四海雍熙然后能守祖宗之成宪朕之天下实本于

太祖

太宗积功累仁所创垂今彊圉未靖征调频兴是朕有负于

祖宗付托之心一过也当睿王摄政之时诛降滥赏屏斥忠良任用奸贪国家钱粮恣意耗费以致百姓嗟怨人人望朕何日亲政亟为拯救今经六载虽竭力更新乃犹康乂未奏灾祲时闻是朕有负于百姓望治之心一过也用是恐惧靡宁抚躬自责披沥悃诚冀回灾变欲昭告于

上帝

祖宗实图省改尔部作速择吉具奏

顺治十四年丁酉九月戊辰

上谕礼部曰自古变不虚生皆由人事昨日入夜地震有声朕不胜悚惕因思朕即位十有四年亲政已厯七载虽夙夜忧勤勉图治理但万几至繁玩日愒月或至怠荒政事有乖民生未遂以致灾谴见告用示儆戒朕今痛加修省文武大小羣臣俱当力改前愆协心尽职消弭灾异此后朕躬或有阙失行政或有错谬着内院辅臣据实陈奏毋得隠讳尔部即谕遵行

猜你喜欢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六·李心传
  宦游纪(3)·张瀚
  卷之一千三百六十六·佚名
  卷之五百九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三·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四十 列传二百四十·纪昀
  卷三十九·宇文懋昭
  目录·司马迁
  吴遵世传·李延寿
  萧朴传·脱脱
  张龙传·张廷玉
  食货三一·徐松
  卷三·陆宗楷
  ●作邑自箴卷第七·李元弼
  卷六十二 管晏列传第二·司马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五·陈衍

    一、弢庵太保诗多有本事可资史料者。如《吴柳堂御史围炉话别图,为张仲昭侍读题》云:“侍御席藁争失刑,一斥归卧兰山陉。当年廷议孰主者,斫伐直木新发硎。(廷议成禄罪名,疏稿已具。醇贤亲王后至,袖一稿,以牵合天时、刺听

  • 第六十回 昭阳宫元妃候驾·陈端生

    第六十回昭阳宫元妃候驾诗曰:正位昭阳冠后妃,宫威更肃胜军威。连朝候驾深宫内,为有衷情奏衮衣。话说皇甫后一闻前后的事情,竟气得哑口无言,呆坐在龙床之上。娘娘时下倒痴呆,气了个,默默无言口不开。顷刻间,柳叶凄清横翠黛。

  • 卷三百六十三·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六十三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藤斋小集刘迎字无党东莱人初以廕试部掾大定十三年用荐书对防为当时第一明年登进士第除豳王府记室改太子司经显宗特亲重之二十年从驾凉陉以疾卒章宗

  • 卷一百十一 明道元年(壬申,1032)·李焘

      起仁宗明道元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乙亥,以新知江陵府杜衍為河北都轉運使。初,命衍守荊南,殿中侍御史郭勸言衍清直,當留在朝,不宜處外,不聽。會河北乏軍費,乃遷衍一官,往經度之,不增賦於民而用足。本傳云衍在荊南

  • 卷二十 太平興國四年(己卯,979)·李焘

      起太宗太平興國四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丁亥,以右補闕石熙載為兵部員外郎,樞密直學士。   命太子中允直舍人院張洎、著作佐郎直史館華陽勾中正使高麗。   上初即位,謂齊王廷美曰:「太原我必取之。」及議

  • 卷六十一·谷应泰

      ○江陵柄政   世宗嘉靖四十三年秋七月,以谕德张居正充裕王讲官。穆宗隆庆元年二月,加恩侍从藩邸诸臣,以礼部右侍郎张居正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直内阁。四月,进礼部尚书、武英殿   大学士。二年春正月,进大学士

  • 卷第一百一十·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晋纪三十二〔着雍阉茂(即戊戌),一年。〕安皇帝

  • 二百二十七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初一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兆页)跪奏:恭请万岁圣安。江南太平无事。旧年十二月内,连朝大雪深二尺余,农民百姓莫不欢欣忭舞,以为祥瑞丰年之兆。米价照常,每石一两至一两一钱不等。节间闾阎里巷,熙熙攘攘,庆乐

  • 赵郡王高琛传(附高睿传)·李百药

    赵郡王高琛,字永宝,高祖的弟弟。少时熟习弓马,有志气。高祖匡正天下,中兴初,授散骑常侍、镇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琛位居禁卫,恭勤慎密,以身示范。太昌初,拜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封南赵郡公,食邑五千户。不久拜骠骑大将军、

  • 平濠记·钱德洪

    (明)钱德洪 撰 初,赣州在官吏书门皂,及在门军民,阴阳占卜,皆与贼通,日在官府左右,诇觇不待言出于口,凡意向颜色之间,贼必先知之。公知其然,在此则示以彼,在彼则示以此。每令阴阳择日,日者占卜,或已吉而不用,或欲用而中止。每励兵蓐食

  • 通制条格卷第二十一·拜住

     医药  医学大德八年十月,中书省湖广行省咨:湖南道廉访司申训诲医生等事,礼部移准太医院关,如准所言允当。都省准拟。 一、各处应设学校大小学生,今后不令坐斋隶业。有名无实者,初次,教授罚俸壹月,正录各罚中统钞柒两

  • 163.杜甫写“诗史”·林汉达

    安史之乱结束了。这对于饱受战乱痛苦、盼望安定的百姓来说,毕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当时在梓州(今四川三台)过流亡生活的诗人杜甫,听到这个消息,更是欣喜若狂,泪流满面。杜甫,字子美。他跟李白一样,是唐代最著名的大诗人之一

  • 卷二百七十·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八十九善现,一切智智清净故身界清净。身界清净故五根清净。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净。若身界清净。若五根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一切智智清净故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清净。触

  • 卷第三十八·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第八地是时天王及天众,闻此胜行皆欢喜,为欲供养于如来,及以无央大菩萨,雨妙华幡及幢盖,香鬘璎珞与宝衣,无量无边千万种,悉以摩尼作严饰。天女同时奏天乐,普发种种妙音声,供养于佛并佛子,共作是言而赞叹:“一

  • 菩萨戒本持犯要记·元晓

        新罗国沙门元晓述  菩萨戒者。返流归源之大津。去邪就正之要门也。然邪正之相易滥。罪福之性难分。何则或内意实邪。而外迹似正。或表业同染。而中心淳净。或有作业合少福。而致大患。或有心行顺深远。而违

  • 台湾采访册·佚名

    地理杂志。清陈国瑛等撰。二册不分卷。国瑛等均属台湾搢绅,共谋宏扬乡邦,协力为修《台湾府志》而分途采访,采访者有陈国瑛,黄本渊、曾敦仁等17人。于道光九年(1829)至十年成册。约十二万字。按列星分野、气候占验、疆域

  • 河源志·潘昂霄

    地理文献。一卷。记载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首次派遣人员考察黄河源头情况。元代潘昂霄根据都实考察河源的叙述与记录而撰成。潘昂霄,字景梁,号苍崖。济南人。雄文博学,为时推重。官至翰林侍读学士,卒谥文僖。著作有《苍

  • 崇祯长编·汪楫

    记述明代末代皇帝崇祯朝史事的书籍,书为编年体例,作者汪楫。全书共68卷。前66卷叙述从1627年8月到1632年10月史事;后2卷叙述从1643年10月到1644年3月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