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南唐书卷十四

宋 马令 撰

儒者传下第九

刘洞庐陵人也少游庐山学诗于陈贶精思不懈至浃日不盥贶卒犹居二十年诗长于五言自号五言金城后主即位诣金陵献诗百篇后主览其首篇石城怀古云石城古岸头一望思悠悠几许六朝事不禁江水流后主掩卷为之改容不复读其余者洞羇旅二年俟召不报遂还庐陵与同门夏寳松相善陈贶尝谓已诗埒贾岛洞亦自言有浪仙之体恨不得与之同时言诗也防州陈德诚尤重其词学及金陵受围洞为诗署于路旁云千里长江皆渡马十年养士得何人又云翻忆潘郎章奏内隂隂日暮好沾巾初潘佑表云家国隂隂如日将暮洞以讥之开寳八年卒其遗集行于世【贾岛字浪仙】江为其先宋州人避乱建阳遂为建阳人游庐山白鹿洞师事处士陈贶居二十年有风人之体时金陵初复唐制以进士取人为有题白鹿寺诗云吟登萧寺旃檀阁醉倚王家玳瑁筵元宗南迁驻于寺见其诗称善久之为由是傲肆自谓俯拾青紫乃诣金陵求举屡黜于有司为怏怏不能自已欲束书亡越而防同谋者上变按得其状伏罪为尝吟隋堤栁诗云锦缆龙舟万里来醉乡繁盛忽尘埃空余两岸千株栁雨叶风花作恨媒盛传于时

汪台符歙州人也能文章通古今有王佐才闻烈祖移镇金陵台符上书陈民间利害十余条大率以富国阜民为务烈祖善之而宋齐邱疾其才高屡为诋訾台符由是不平齐邱始字超回台符贻书诮之曰闻足下齐大圣以为名超亚圣以称字齐邱夫惭改字子嵩因使亲信诱台符乗舟痛饮推沉石城蚵蚾矶下升元中限民田物畜高下为三等科其均输以为定制又使民入米请盐货鬻有征税舟行有力胜皆用台符之言史虚白山东人世儒学与韩熙载友善唐晋之间中原多事遂因熙载渡淮闻宋齐邱总相府事虚白放言曰彼可代而相矣齐邱欲穷其伎因宴寮属而致虚白酒数行出诗百咏俾焉恣女奴玩肆多方挠之虚白谈笑献酬笔不停缀众昉大惊及见烈祖说之曰今据江淮摘煮山海人民丰阜咸洛之地陛下之先业世乱久矣人思旧德反斾长驱易若屈指烈祖虽善其説然以初基方辑睦隣境未暇北顾乃署郡从事虚白耻其初言之失意颇不平遂南游庐山以诗酒自娯元宗即位韩熙载荐之召见问为治之理虚白曰臣草野之人渔钓而已邦国大计不敢预知因醉溺于殿陛元宗曰真处士也赐田五顷遣还及画江为界虚白为割江赋以诮云舟车有限防汀岛以俱闲鱼鳖无知尚浮游而不止元宗南迁至星子渚复召至闻处士隠居有所得乎对曰臣得渔父一聨云风雨掇却屋全家醉不知元宗变色乆之复赐粟帛遣归卒于家年六十七

郭昭庆其先为庐陵禾川人父鹏保大初进士官至大理司直或告故南平王钟鏄夫人与僧通奸大理卿萧俨案法议徒鹏曰法之行自贵者始遂曲法诛之人皆以为寃防宋齐邱得罪鹏坐党免官卒昭庆博通经史拟元经作唐春秋三十卷着治书五十篇皆引古以励今献之为左右所沮俾就举进士昭庆不平复上书曰臣所述皆先圣之遗防以惩劝褒贬为任其余裂章句补缀雕防臣自少□而不为因得召对补杨子尉不受复归禾川邑宰览之修谒徃候昭庆不与之见宰衔之防阅编户乃籍昭庆为新拟军昭庆复走金陵再献经国治民论各十余篇大抵皆指述池州采石堤要害备御之处及东海隅可以拓之之略后主览而悦之遂署为著作郎常以才名自居然朝无援引久之不迁开寳嵗贡方物牋表及使命廷劳燕饯之辞一出于昭庆皇朝诸公亦推其辞藻徐铉徐锴尤嫉之锴前通谒而不署名衔昭庆怒乃诟而掷之由是有隙昭庆之居与客将李师义为隣而师义与锴为姻娅锴因令师义召昭庆饮潜置鸩于酒昭庆饮之不疑诘旦入朝及阶而仆扶出遂絶诸窍皆出血昭庆前所献治书内有禁絶三篇多天文孙呉之术及经国论等皆行于世唯唐春秋为锴所匿

康仁杰泉州人也少祝髪为僧喜儒学颇自励因游江淮防陈德诚出次池阳仁杰以诗投之有红斾渡江霞蘸水青虵出箧雪侵衣之句德诚勉令就仕乃荐仁杰于执政者仁杰易儒服至金陵防群公旬沭宴升元阁仁杰造席和登阁诗有云散便凝千里望日斜长占半城隂之句座皆大惊后主闻之问左右曰仁杰如何人或对曰亦诗中苦吟者也然其逺人慕化而至宜姑息而已时陈洪进据漳泉遂召问其风土民俗仁杰对答无滞仍献所业授鄂州文学补溧阳簿考满出吉州括量屯田仁杰视肥硗稽田畴无不允当性循素俭门无私谒其所进待乃儒生名士吟噱终日曽不少怠晩年弥苦其志尝以诗召嘉禾峰僧云只在此山宁有意向来求佛本无心时皆称善入授汾阳令及金陵败仁杰亦卒

伍乔庐江人也性嗜学以淮人无出已右者遂渡江入庐山国学苦节自励一夕见人掌自牖隙入中有读易二字倐尔而却乔黙审其祥取易读之探索精微迨数年山下有僧夜梦人指大星曰此伍乔星也僧与乔初不相知逹旦入国学访问得乔喜甚勉之进取乔以匮乏告僧輙罄槖予之乔出与郡计明年春试画八卦赋霁后望钟山诗是岁同试数百人初中有司之选者必延之陞堂而加慰饮焉先是宋贞观登坐张洎续至主司览程文遂揖贞观南坐而引洎西首酒数行乔始上卷主司读之惊叹乃以贞观处席北辟洎居南登乔为賔首覆考牓出乔果第一洎第二贞观第三时称主司精于衡鉴元宗命勒乔程文于石以为永式署宣州幕府考满迁考功郎卒于官

周彬和川人也杜门读书不治产业其妻譲曰君家兄弟皆力田亩以致丰羡而独不调玩故纸以自困宁有益耶彬笑曰耕田不如耕道非儿女子所知也闻烈祖镇金陵招辟儒生彬因献所习烈祖善之禅代之后制度草创无取士之科防有事于南郊彬着郊望论数千言广陈前古得失上之署诸卫廵官元宗与夀王景遂贻书交辟置之门下赐予颇优告归省母以所得金玊缯币陈列于庭彬顾其妻曰伯叔田亩孰愈妻曰此男子事非妇人所能知彬素鄙于乡里至是犹有嫚言者亲友以告彬笑曰昔鲁人俚孔子谓之东家邱况庸人乎授大理司直以母忧归葬谒禾川令直造其防署令诘之曰君虽朝省直寮其如桑梓何彬怒因自誓曰吾不归令于兹有如白日服阕诣建康以前官出宰禾川前令腼顔而去为政廉平乡里率化有争讼者以理和觧秩满邑人诣郡乞留连任七考累迁尚书郎卒于官夏寳松庐陵吉阳人也少学诗于建阳江为为羇旅卧病寳松躬尝药饵夜不解带为德之与处数年终就其业与诗人刘洞俱显名于当世百胜军节度使陈德诚以诗羙之曰建水旧传刘夜坐螺川新有夏江城盖刘洞尝有夜坐诗最为警防而寳松有宿江城诗云鴈飞南浦砧初断月满西楼酒半醒又晓来羸骥依前去目断遥山数青故德诚纪之其为当时延誉如此晩进儒生求为师事者多赍金帛不逺数百里辐辏其门寳松黩货毎授弟子未尝防讲唯赀帛稍厚者背众与议而绐曰诗之防诀我有一葫芦儿授之将待价由是多私赂焉

徐锴字楚金与兄同有大名于江左锴第进士累迁屯田郎中知制诰集贤殿学士锴兄弟俱叅近侍而其文相轧议者方晋之二陆云锴着质论十余篇后主札批其首后主文集复命锴为序君臣上下互为贲饰儒者荣之锴以开寳八年卒于金陵围城中卒之逾月南唐亡【畧附归明传】

 

南唐书卷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一·志第七十四·礼二十四等·脱脱
  五代新说 全文·徐炫
  元朝典故编年考卷四·孙承泽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四·佚名
  卷之二百七·佚名
  第四十六册 天聪六年正月·佚名
  ·檄下加冬李守戎·丁曰健
  如生如死·胡兰成
  三国史记卷第四十五。·金富轼
  读例存疑卷三十三·薛允升
  胡大且渠蒙逊传·沈约
  孔希学传·张廷玉
  关中奏议巻五·杨一清
  同治七年十二月十六日·曾国藩
  十六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诗学禁脔 全文·范梈

    颂中有讽格 美中有刺格 先问后答格 感今怀古格 一句造意格 两句立意格 物外寄意格 雅意咏物格 一字贯篇格 起联应照格 一意格 雄伟不常格 想象高唐格 抚景寓叹格 专叙己情格颂中有讽格〈中秋禁直〉  

  • ◆须溪先生刘辰翁(须溪集)·顾嗣立

    辰翁,字会孟,庐陵人。年十七,登陆象山之门。年二十四,补太学生。宋景定壬戌,年二十九,廷试对策,忤贾似道,置丙第,以亲老请濂溪书院山长,江万里、陈宜中荐居史馆,又除太学博士,皆固辞。宋亡,托方外以归,隐居不仕。元大德元年卒,年六十

  • ●八义记目录·徐元

    第一齣 家门大略第二齣 上元放灯第三齣 周坚沽酒第四齣 酒家索钱第五齣 宴赏元宵第六齣 赵宣训子第七齣 猜忌赵宣第八齣 宣子劝农第九齣 翳桑救輙第十齣 张维评话第十一齣 宣子见主第十二齣 权作熊掌第十

  • 曹祠部集卷一·曹邺

    唐 曹邺 撰徒相逢江边野花不须采梁头野燕不用亲西施本是越溪女承恩不荐越溪人杂诫带香入鲍肆香气同鲍鱼未入犹可悟已入当何如补渔謡天子好征战百姓不种桑天子好年少无人荐冯唐天子好美女夫妇不成双四怨三愁五情诗十

  • 卷六十六·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六十六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陆游劒南诗钞【三】村夜寂寂山村夜悠然醉倚门月昏天有晕风软水无痕迹为遭谗远身由不仕尊敢嗟车马絶同社自鸡豚困甚戏书官如枝头乾不受雨露恩身如水上浮泛泛宁有根刈茆

  • 康熙十一年七月至康熙十三年十二月·蒋良骐

    康熙十一年七月,副都御史李之芳疏言:部院官失察,胥役犯赃,应如州县例革职。时吏部尚书对喀纳以部院官员例不关防胥役,寝其议。上以京官虽与外官有间,不应迥异,下九卿科道会议。寻议外官改爵俸一年,京官应罸俸六个月。得旨申饬

  • 雍正实录卷之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  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卷一百二十八·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一百二十八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龟策列传第六十八 【索隐龟策传有録无书褚先生所补其

  • 六四 礼房的人们·周作人

    礼房底下大概也有分派房份,但是现在说不清楚了。只知道其一派是子衡,小名阿惠,曾当过朱墨师爷之类,早已赋闲在家,晚年才成家,住在第四进堂前的一间楼上。他独身时代是有名的“街楦”,整天在外坐茶馆,听谣言,自称是狗眼,看得见鬼

  • 卷三十二·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三十二    宋 卫湜 撰古者公田藉而不税市?而不税关讥而不征林麓川泽以时入而不禁夫圭田无征郑氏曰藉之言借也借民力治公田美恶取于此不税民之所自治也

  • 卷六·张洽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注卷六宋 张洽 撰宣公【名倭一名接文公妾敬嬴之子公子遂弑大子恶而立之谥法善问周逹日宣】元年春王正月【宣公受弑贼之立而居其位其辠同于桓公而十八年之间皆书王与桓公不同者法己举于前矣天理不

  • 卷二·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性理精义卷二西铭【张子作 朱子注】【程子曰订顽之言极纯无杂秦汉以来学者所未到○又曰西铭某得此意只是须得子厚如此笔力他人无缘作得孟子以後未有人及此得此文字省多少言语要之仁孝之理备乎此须臾

  • 卷九十·佚名

    △优波离会第二十四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五十万人。尔时世尊,如龙象王顾视观察。告诸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汝等谁能於後末世护持正法。摄受如来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

  • 究竟一乘寶性論卷第四·欧阳竟无

      元魏天竺三藏勒那摩提譯   如來藏品之餘   次說依淨不淨時不變不異故說[一]二偈.   菩薩摩訶薩 如實知佛性 不生亦不滅 又無老病等.   菩薩如是知 得離於生死 憐愍衆生故 示現有生滅。   此偈示

  •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张志聪

    医经著作。简称《灵枢集注》,9卷。清张志聪(隐庵) 等撰于康熙九年 (1670年)。张氏对《灵枢》经文及次第悉本南宋史崧所刊24卷本之序,只是恢复9卷之旧制。其所注释不仅能引用 《素问》及《灵枢》他篇文字以经解经,而且

  • 型世言·陆人龙

    全称《峥霄馆评定通俗演义型世言》。白话短篇小说集。明陆人龙著。四十回,每回一篇。成书于明崇祯年间。绝大多数篇章取材于明代社会现实生活,从正史、稗乘可得到佐证。如第一回“烈士不背君,贞女不辱父”,歌颂忠臣铁铉、

  • 太一丛话·宁调元

    诗话,宁调元撰。1907年宁调元书成于长沙狱中,原名《碧血痕》,后宁调元改书名《太一丛话》,1901年至1911年于北京《帝国日报》刊载,1915年经傅尃整理,分为五卷。

  • 白话北史·李延寿

    《北史》,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唐李延寿撰。高宗显庆四年(659)成书。一百卷。分本纪十二卷,列传八十八卷。记载起自北魏登国元年(386)迄于隋义宁二年(618),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等朝二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