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唐书直笔卷一

○帝纪第一

名字

王者帝天下名所以事宗庙礼天地也其余接见臣下从谦称则名无所通焉帝名之例始于范蔚宗陈寿古今之通制也史记汉书不载帝名失于简畧也

汉高祖以刘季称光武以文叔称然则帝之有字尚矣唐高祖字叔徳刘昫之书不载【案刘昫原本讹刘敬今改正】史之阙文也

书母

礼家贵嫡示天下之本也非嫡则不书母母以子贵子以母贵子立然后书所以生于母传正也

代宗纪书曰母章敬呉皇后【案章敬原本讹章恭今改正】余则不书所生母如元献杨太后传中载生肃宗故略于此

即位

继世而立书即位用常文

书曰皇太子即位于柩前书柩前示承顾命之重也

继故而立其贼不讨则为子之谊轻不称太子无嗣父之道也

文宗纪书曰寳厯二年十二月皇帝即位敬宗遇弑文宗以弟继统纵贼不讨贬也穆宗纪书曰元和十五年正月皇帝即位不称太子者陈弘志不讨则太子之谊不明故从兄弟称用文宗例明以帝制而立也中宗纪书曰【案中宗原本讹哀宗今校改】景龙四年六月温王即皇帝位哀帝纪书曰天佑元年八月辉王即皇帝位微不足以讨贼非贬也不称皇太子者矫先君之顾命出于一时之权宜故但以温王辉王书

内禅

内禅非正之制也涉权宜而逼大体则书践阼而不称太子传袭计定人无异志则书践阼而不称皇帝若让不忍嗣然

高祖纪书曰武徳九年八月皇帝传位为太上皇睿宗纪书曰【案睿宗原本讹高宗今校改】先天元年八月皇帝传位为太上皇太宗纪书曰八月太上皇传位皇帝践阼于显徳殿明皇纪书曰八月太上皇传位庚子皇帝践阼于武徳殿太宗明皇纪皆先载建成元吉太平公主之难及事克内禅之命行焉臣子之谋非一朝一夕之故变也于传位之下复出太上皇传位明神器有所授也顺宗纪书曰贞元二十一年八月皇帝传位于皇太子宪宗纪书曰贞元二十一年八月内禅乙巳皇太子践阼于宣政殿録内禅以起践阼者人望所属宗庙有主推天命之归故不书太上传位不嫌所授不明也受内禅不书即位嫌父在而取大寳称践阼明代父之谊从缓文

立太子

太子社稷之系父在不得以君称书名从臣下之辞人神所归则书立

睿宗纪书曰景云元年七月立皇太子隆基是也

立不以正非天下之心所在则书子从私恩也

高宗纪书曰永隆元年八月立子哲为皇太子是也

太子薨不名谥葬在乎传不成恩也徳或无良虽嫡亦绌先书废从天下之志也

文宗纪书曰开成三年九月废皇太子永为太宗纪废皇太子承干同文天下之人知其可废亦不足以为君故先云废

嬖夺其恩废不以过后书废非得罪于天下天下不知太子之废也

明皇纪书曰开元二十五年四月皇太子忠废与高宗纪皇太子贤废同文谓无可夺之罪后云废从缓不忍辞

其徳足以奉宗社而失爱君亲罹于非命书杀迫也

中宗纪书曰景隆三年七月杀皇太子重俊不书部下所杀称君命以纾海内之痛

立皇后

皇后共承宗庙海内之母立以徳不以爱正家之道也先书君命正也

太宗纪书曰武徳九年八月立皇后长孙氏先书立徳选肃宗纪书曰至徳元年四月立皇后张氏同文张氏虽以凶终然其恶不累故用异例

废以罪不以私则书废从天下之人废之也

明皇纪书曰开元十二年六月废皇后王氏不称废为庶人嫌齐体之偪也王皇后诏载于本传若无罪不出诏加罪之诬不足信于后人也

立以嬖不以徳废以谮不以罪则异文见实

中宗纪书曰神龙元年立妃韦氏为皇后高宗纪书曰永徽六年七月皇后王氏废是也

以爱夺权以计得众立非恩徳则从自立文

高宗纪书曰永徽六年十月皇后武氏立是也凡立后恩泽皆出于已大赦天下老人赐粟不出高宗纪者恶武后之立正始而杜渐故但载武后本传

国变遭绌书权臣之命幽逼致崩云死惟皇后不云杀嫌齐体也

哀帝纪书曰天佑二年十二月皇后何氏死乙酉朱温追废皇太后何氏是也庚戌辍郊诏载于何后本传者恶朱温之诬不出哀纪

宰相拜复

宰相国之股肱升黜书于纪重安危之本也书得人不备官

睿宗纪书曰景龙四年四月以许州刺史姚元之为丞相不书为兵部尚书门下三品具本传

瘝官不书君命惩滥恩也

明皇纪书曰开元二十四年十一月牛僊客为丞相是也

用得其人功利社稷因其媒孽而辍柄用则先名而后免

明皇纪书曰开元二十四年十二月丞相张九龄罢以一时之罪而惜其功不欲闻罪免之命故后罢用缓辞于本传复书某月某日罢以某代之足纪文也罢相之后或更方镇迁他官皆详于本传徳宗纪书曰贞元十一年四月丞相陆贽贬于忠州贽以太子宾客贬忠州别驾为丞相书者繇上意之回惑庸谗之枉谮虽窜谪善人逺方而天下之望不替故犹称丞相不书别驾而称贬者君命实放逐其虚器所加从略

不胜其任以过而罢则先免而后名国罚明也有罪之放先书贬録过以正罚则罪名正而天下服

徳宗纪书曰建中四年十二月贬丞相卢■〈木巳〉于新州位浮其材海内知其可去故先书贬窜之命

宰相薨于位书名而不氏

代宗纪书曰天厯十二年七月丞相绾薨是也罢相书氏

大勲劳书薨记功也贤臣死于贬所书地隐之也

徳宗纪书曰建中元年五月汾阳王郭子仪薨贞元五年八月庚戌西平王李晟薨録勲劳也徳宗纪书曰贞元某年某月丞相陆贽卒于忠州文宗纪书曰太和九年七月丞相宋申钖卒于开州非罪而黜虽死书旧官记终也变薨言卒者伤贤臣不复故轻文讥王者不能用旧臣也宗室属逺亦书明皇纪书曰天寳十一年十月信安王祎薨是也

贤臣云亡海内所痛位名氏备而书卒若废朝简而赠赙杀则不书

敬宗纪书曰长庆四年十二月吏部侍郎韩愈卒贤臣记终也贤相告老乞骸骨书薨与贤臣异文文宗纪书曰开成四年三月晋国公裴度薨不书丞相罢也

杀大臣有罪书伏诛无罪书赐死非君命书害

代宗纪书曰大厯十二年宰相元载伏诛国法行也中宗纪书曰天授二年十月左相岑长倩赐死【案旧书新书并载杀岑长倩于武后纪此作中宗记当是夏卿修史时所拟改】逼君命也中宗纪书曰神龙二年某月武三思害侍中桓彦范及敬晖袁恕已文宗纪书曰太和九年十一月仇士良害宰相王涯及贾餗舒元舆书三思与士良之名恶专戮大臣也

余臣有罪书诛无罪书杀

明皇纪书曰天寳六载春正月诛北海太守李邕开元二十五年三月杀监察御史周子谅书诛者成法不可变王者至公之刑也书杀者触威忤旨罹于非命王者一时之罚也

命将征伐

征伐国家废兴之大政也将得人书帅师讨有罪书伐

高宗纪书曰干封元年十月辽东道大总管李绩帅师伐高丽不云命司空英国公李绩为辽东大总管案文宗原本讹中宗今校改者纪书成命传其实事也

将非其人书王师伐不得罪大战书及

明皇纪书曰天寳十四载四月王师及云南大战于泸川败绩不书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将之者贬无功也书及者无名兴师及争土拓地玩威丧徒国家危亡之衅故不书王师不胜通以败绩书

将擅出师虽伐得罪出而有功皆书自专

书曰某月某日将军某以师伐某国以者左右自用之文

官军失利以将名师恶衂国也効命而死书失利将奔北俘辱书大败

明皇纪书曰开元二十年閠三月郭英杰之师失利于都山英杰死之英杰蹈义丧元不陨臣节书死而再名嘉之也明皇纪书曰天寳十四载十二月封常清之师大败于罂子谷幸陜郡十五年六月哥舒翰之师大败于灵寳执哥舒翰翰及常清奔书执之再名罪失律也英杰常清皆一时名将虽败军犹不称王师

王师有功执其丑虏书获

明皇纪书曰天寳十四载十二月常山太守颜杲卿败安禄山之军获其将何千年高邈以似禽兽称获

将以辱命而诛书斩于军中否则书斩杀无罪也

明皇纪书曰天寳十四载十二月高仙芝封常清斩于军中诛辱命也胜负之势用兵常数士不素习舆尸奔北虽国法必申而其罪可贳用轻文书曰某年斩将军某

裨校之属虽有功书元帅之名重兵柄之分也

徳宗纪书曰建中二年十一月宣武节度刘洽破淄青李纳之军于徐州不书神策将曲环名一军政于刘洽也

执戎狄则大将不名

太宗纪书曰贞观四年三月执突厥颉利可汗是也以能禽之故大将不名也

破戎狄必称王师

太宗纪书曰王师破突厥于阴山不书李靖之名举中国之重也其余具突厥靖传

不称王师者穷兵黩武非中国之道用轻文

太师纪书曰十四年八月平高昌城十九年五月甲申收辽东城是也

戎狄之心势窘则幸生服叛不一无向化之常惟可汗来奔则书

太宗纪书曰三年十二月突厥突利可汗什钵苾来奔其余虽名王酋豪来皆载之本传不列帝纪不与中国受叛人也明皇开元二年突厥黙啜妹壻火拔颉利发石失毕来奔不书明皇纪是也

戎狄之俘献于社庙不书大将之名受俘亦如之惩首事也

太宗纪书曰贞观四年三月献突厥之俘于太庙二十三年正月献龟兹之俘于社庙明皇纪书曰开元二十年五月皇帝御应天门受俘是也

中国之俘献于社庙皆书大将之名受俘亦如之襃大功也

高祖纪书曰【案高祖旧讹高宗今校改】武徳二年七月秦王献窦建徳王世充之俘于太庙宪宗纪书曰元和十四年二月皇帝御兴安门受田弘正所献李师道之俘是也

宰相统兵书天子遣师重本朝之寄也

宪宗纪书曰元和十二年八月裴度征淮西呉元济皇帝御通化门遣师昭宗纪书曰龙纪元年五月张浚征大原李克用帝御安喜门再拜衔涕而辞上赐之犀带具本传

公主下降

公主下嫁外国必书逆女之使

太宗纪书曰十三年十二月吐谷浑遣使来逆女十四年二月弘化公主归于吐谷浑春秋纪裂繻来逆女中国之臣得以名通吐谷浑慕容诺曷钵逆女不书名惟以使称

不书逆女之使以公主大归为名

淮阳王道明送弘化公主不书本纪尊中国也具吐谷浑传而已

外国求婚之使不书于纪使若其请不必皆然

贞观十四年六月薛延陀遣使求婚具吐蕃传是也中宗纪书曰景龙三年十一月吐蕃遣使逆女四年正月车驾幸始平送金城公主归吐蕃缘当时之意故异文非新例也曲赦咸阳故不书于纪具吐蕃传足本传之文也

公主厘降无求婚逆女之使则不书于纪礼不足也

开元五年固安公主妻奚首领李大酺【案旧唐书奚国传作李大辅】永乐公主妻李失活干元元年肃宗第二女宁国公主【案寜国旧讹寜亲今校改】出降回纥皆具本传而略于帝纪为中国讳也

公主无子絶归则书自还

肃宗纪书曰干元二年八月宁国公主自回纥还是也

结好不固以师而归变文书至喜之也

武宗纪书曰会昌三年三月太和公主至自回纥是也

公主死于外国则书于帝纪而略于本传

书曰某月某日公主薨于某国是也

外国之君赴告不书于纪

春秋呉越之国卒而不书葬恶其僭而失礼外宗称藩而臣其一国风化之所不及卒虽赴告当例于本传

絶域内属书本传儆慢防之易也

圣人内宁必有外忧故四夷奉珍献寳奔走京师其心非素被天王之化顾其势使然故不列帝纪是不忘豫防之警

结好之盟先书戎狄以明汲汲也

徳宗纪书曰建中四年正月吐蕃及鳯翔节度使张镒盟于清水戎狄无信盟诅末节要以神明之信非中国之福故先书吐蕃示汲汲于中国也不书吐蕃相尚结赞之名所以重中夏也

渝盟有变则不地

徳宗纪书曰贞元二年閠月吐蕃及侍中浑瑊盟执我行人崔汉衡路泌以下皆不书微也

戎狄乞盟不书莅盟之臣蒙上文也

穆宗纪书曰长庆元年九月吐蕃乞盟十月及吐蕃盟不地不书丞相植莅盟皆具吐蕃本传

乱臣

乱臣贼子其谋有渐王者执驭下之柄必防微塞源焉书起而不云叛贵失御也

明皇纪书曰天寳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起于渔阳是也

负固怙乱之雄乘伺衅隙而作有国所不免书叛有地也

徳宗纪书曰兴元元年二月李怀光以河中叛宪宗纪书曰元和二年十月李锜以润州叛是也

无地书据

刘辟以西川行军司马因韦皋之薨窃据成都宪宗纪书曰贞元二十一年八月刘辟据成都以叛无地也

窃地自固非君命所授用自立文

徳宗纪书曰建中二年二月梁崇义以襄阳自立以五使宣谕李舟如荆襄拒境不纳是反状已明至是加崇义同平章事不受诏故以崇义自立为文

军逐其帅不预谋而立用众立文

穆宗纪书曰长庆元年七月幽州立其帅朱克融是也不书立洄具本传

蕃臣失抚驭之和以罹逼胁用众逐文

穆宗纪书曰长庆元年七月幽州逐其帅张弘正是也

非意之变失备见逐书奔

文宗纪书曰【案文宗原本讹太宗今校改】太和五年正月李载义自幽州出奔是也

春秋诸侯之子列于盟会则位定方镇之孤以留后自立朝廷因而授之容非篡盗书立

徳宗纪书曰贞元二年六月沧州程懐直立是也不书程日华卒者方镇不卒

拒君命于外失臣子之义书拒命以见恶

肃宗纪书曰上元元年二月来琪以襄阳拒命是也不云叛其恶轻

唐书直笔卷一

猜你喜欢
  卷六十二 管晏列传第二·司马迁
  卷七十三·谷应泰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九·佚名
  卷之八·佚名
  ●卷二·赵釴
  ●卷十七·余继登
  殿阁词林记原序·廖道南
  第四七一单光绪十五年五月十九日一二二四一--二·佚名
  第二七切结状光绪二年正月二十九日一一二○三-三·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三 列传二百七十三·纪昀
  卷五十七·傅恒
  第七章 副目 哨长 队官·冯玉祥
  六、台湾之收服·汪荣宝
  卷六十二·佚名
  249.吴三桂借清兵·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二十四·彭定求

        卷324_1 【送杜尹赴东都】权德舆   商於留异绩,河洛贺新迁。朝选吴公守,时推杜尹贤。   如纶披凤诏,出匣淬龙泉。风雨交中土,簪裾敞别筵。   清明人比玉,照灼府如莲。伫报司州政,征黄似颍川。   卷324_2

  • 杜龙沙·唐圭璋

      谒金门   阶露重。浥透寻花双凤。天色晴明风不动。薄衫金络缝。   午枕高云斜纵。一觉风流春梦。起看翻翻帘影弄。夕阳归燕共。   踏莎行   波暖芹汀,风香兰圃。清尘几点茸茸雨。画船丝竹载梁州,彩旗绳板欢

  • 卷240 ·佚名

    陆游 雨中短歌 昨夕雨大如车轴,今旦雨细如牛毛。 人言愈细愈泽物,天公为此非徒劳。 泥深入市路欲绝,坏檐败壁风萧骚。 岂惟蛙黾矜得意,坐觉藜莠无由薅。 剥床供爨嗟婢子,持伞上学怜儿曹。 村

  • 五言卷五·洪迈

      五言  江行无题一        钱起  倾酒向涟漪乘流东去时寸心同尺璧投此报冯夷  二  江曲全萦楚云氛半自秦岘山回首望如别故闗人  三  浦烟函夜色冷日转秋旻自有沈碑石清光不照人  四  楚岸

  • 卷一百二十二·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一百二十二花果芙蓉赋          【汉】闵 鸿乃有芙蓉灵草载育中川竦修榦以陵波建緑叶之规圆灼若夜光之在?岫赤若太阳之映朝云乃有阳文修嫮倾城之色扬桂枻而来逰玩英华乎水侧纳

  • 卷一百十六·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十六苑类五言古侍宴乐游苑饯徐州刺史应诏【梁】沈 约沃若动龙骖参差凝鳯管金塘草未合玉池泉将满游建兴苑        【梁】纪少瑜丹陵抱天邑紫渊更上林银台悬百仞玉树起千

  • 卷三·查慎行

    钦定四库全书苏诗补注卷三   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古今体诗五十二首【起嘉佑六年辛丑十一月後赴凤翔任合明年壬寅作】慎按嘉佑五年庚子先生授河南福昌主簿未赴而以欧阳公荐召试秘阁复应制科入三等明年十一月除大理评

  • 列传第八 宣五王·房玄龄

    平原王榦 琅邪王伷 子觐 澹 繇 漼 清惠亭侯京 扶风王骏 子畅 歆 梁王肜 文六王 宣帝九男,穆张皇后生景帝、文帝、平原王干,伏夫人生汝南文成王亮、琅邪武王伷、清惠亭侯京、扶风武王骏,张夫人生梁王肜,柏夫人

  • 列传第四十八·刘昫

    ○魏知古 卢怀慎 子奂 源乾曜 从孙光裕 光裕子洧 李元纮 杜暹 韩休 裴耀卿 孙佶 魏知古,深州陆泽人也。性方直,早有才名。弱冠举进士,累授着作郎,兼修国史。长安中,历迁凤阁舍人、卫尉少卿。时睿宗居籓,兼检校相王

  • ·论擒获奸匪便宜书·丁曰健

    台民喜乱,如扑灯之蛾,死者在前,投者不已,其亦可怜甚矣!前月,遣兵搜捕北埔寮诸山及诸罗县令、北路将弁、差委员弁人等先后擒获剧贼李庆、黄潜、苏齐等四十余人,本拟即于军前竿首藁街,以儆无赖;道府以地方既平,欲行

  • 完颜阿鲁补传·脱脱

    阿鲁补,是神隐水完颜部勃堇冶诃的儿子。阿鲁补相貌魁伟,富有智慧和谋略,勇敢善战。二十岁以前尚未成年他就从了军,随部队下咸州、东京。辽国人来进攻夺取海州,阿鲁补跟随勃堇麻吉前往救援,中途遇到重敌,奋力作战,杀敌斩下首级

  • 卷八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八十六职官考【十】武职领侍卫府国朝以八旗将士平定海?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皆天子所自将爰选子弟命曰侍卫用备周庐环卫之列统以勲戚大臣视周官虎贲旅

  • 流傳載錄·孙诒让

      〈漢書.藝文志〉:

  • 卷九·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要义卷九宋 魏了翁 撰乡饮酒二宾得献将酢主人故降洗宾降洗注将酢主人 释曰自此已下至西阶上答拜论宾酢主人之事云将酢主人者案尔雅云酢报也前得主人之献今将酌以报之故降洗而致洁敬故云将酢主人也

  • 阿阇贳王女阿术达菩萨全文·佚名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译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与摩诃比丘僧五百人。菩萨八千。一一尊复尊悉得陀怜尼法。在所闻知。如大海无所罣碍。悉得五旬深入微妙沤和拘舍罗。总持空法藏不舍志意行无色想。从法行无所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三·欧阳竟无

      [一]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二]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一   爾時金剛幢菩薩承佛神力入菩薩智光三昧。入是三昧已十方各過十萬佛刹微塵   數世界外.有十萬佛刹微塵數諸佛皆同一號號金剛幢.而現其前咸稱

  • 洪恩灵济真君集福晚朝仪·佚名

    明成祖时封洪恩灵济真君号。述集福晚朝仪。

  • 阿弥陀经疏·窥基

    全一卷。唐代窥基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为注释鸠摩罗什所译之阿弥陀经。计分七门:(一)明示弥陀佛身通于报化二身,登地菩萨见佛之受用身,地前菩萨及凡夫唯见应化身。(二)就佛土说法性土、自受用土、他受用土、变化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