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六、台湾之收服

郑氏占领以前台湾之历史台湾自郑氏占领以前,为马来种生番所据,未尝受中国之统治。隋大业中,虎贲将陈棱尝一至彭湖,东向望洋而返。「宋史」谓彭湖东有毘舍那国,即其地也。元置巡司于彭湖,明初废之。天启二年(一六二二年),和兰人既据南洋诸岛为贸易地,欲求商港于中国,乃以十七艘之舰队谋犯澳门。时澳门已为葡萄牙人极东贸易之要地,当兰人来侵,中国兵与蒲人协力拒之。兰人不得志,退入彭湖(西名Pescadores,蒲语渔夫之义也),筑城居焉。寻又为明军所逐,土人复起攻之,乃以天启四年(一六二四年)退据台湾(西名Formosa,亦出蒲语,译言美丽)。自是以来,兰人次第开拓,先筑安平城(FortZealaudia),旋筑赤嵌城(FortProvintia),又遂西班牙人于岛外,台湾全土归其掌握。乃改革行政,宏布宗教,授土人以兰语,成绩颇着;而是时中国大陆兵乱渐起,避难来住者日以繁衍。于是中、兰两国之移民势力相敌,而郑成功终以战胜之结果,据有其地。

郑成功与和兰之战争顺治十七年,成功自江南败归,使其子经留守厦门,而自以舰队向台湾。是时,兰人哥依德(Coyet)为台湾知事,怒岛人与成功相通,下令捕治,中国移民皆不服。会知事所属会计员负债巨万,恐发觉无以偿,乃走报成功,请为向导。成功览其地图,叹曰:『此亦海外之扶余也』。十八年六月,成功以兵二万五千自安平附近上陆,断安平与赤嵌之交通。赤嵌城先下,兰人守安平,而告急于巴达维亚(Patavia)。巴达维亚总督遣兵舰七艘、兵七百人赴援。会中国边吏致书哥依德,求合兵先逐成功余众之扰大陆沿海者,然后攻其本营,兰人乃分兵舰五艘应之;成功乘机悉锐还攻。于是安平陷重围者已九月,兵士死者千六百余人;哥依德知不能敌,遂以城降。自天启四年,兰人占领台湾以来,至是凡三十七年,尽失其所有权。郑氏台湾之经营成功既占领台湾,内则组织政府,兴农业、修兵备、定法制、建学校,用处士陈永华为谋主,筑馆舍以居明宗室遗臣之渡海来归者,以赤嵌城为承天府,污莱日辟。外则置兵守金门、厦门两岛,与相犄角;又通使斐律宾群岛,求聘问于西班牙总督,欲以得海上之应援。朝廷知成功终不可致,顺治十八年,诛其父芝龙,并诛郑氏子弟在京者,而诏徙福建沿海三十里内之居民于内地,禁渔舟商船出海,将以坚壁清野之法困之。于是沿海商民荡析流离,又失海上鱼盐之利,颇相疾苦。张煌言因遗书成功,趣之内渡,谓:『弃此十数万生灵不收,安用争夷岛;且苟安一隅,恐将来金、厦亦不可守』。而成功以台湾初定,虑兰人来袭,未暇争霸大陆。翌康熙元年,成功卒,春秋三十有九,长子经自厦门入台嗣立。是年,监国鲁王亦卒于台。二年,桂王亦被难,而经犹奉其永历之号,巩固海外。

福建之侵扰其后三藩事起,耿精忠据福建,乞援于郑氏,许以漳、泉二府酬之。台人大喜,亟渡海而西,与耿氏合攻广东。既而精忠背约,经请漳、泉不得,于是反兵自取之。福建故属郑氏势力,其旧部多有存者,海澄总兵赵得胜与其属刘国轩、广东潮州总兵刘进忠皆叛附经,经乘势取汀州、邵武等府。会精忠反正,与康亲王杰书合军攻郑氏,遂以十六年收复漳、泉以下诸府。经退守厦门,旋复遣将出没沿海。十八年,经将刘国轩等分道入犯,以六月下海澄,分围障、泉。杰书驻军福州不敢救,而巡抚吴兴祚与将军赖塔出安溪间道,解泉州之围。总督姚启圣、提督杨捷夺漳州险要,国轩还据海澄,守一年不下。时三桂死,官军复岳州,湖南水师无所用。诏水师提督万正色督战艘二百,由海赴闽,与启圣、兴祚等会军攻之,遂以十九年三月克海澄;郑经及国轩弃金、厦二岛,归台湾。

招抚之议方郑经之初立也,朝廷遣疆吏贻书招之,经请如琉球、朝鲜例,不登岸、不薙发易衣冠,议遂中辍。至是,赖塔复与经书曰;『自海上用兵以来,朝廷屡下招抚之令,而议终不成,皆由封疆诸臣执泥削发、登岸,彼此龃龉。台湾本非中国版籍,足下父子自辟荆榛,且睠怀胜国,未尝如吴三桂之僭妄,本朝亦何惜海外一弹丸地,不听田横壮士逍遥其间乎!今三藩殄,中外一家,豪杰识时,必不复思嘘已灰之焰,毒疮痍之民。若能保境息兵,则从此不必登岸、不必薙发、不必易衣冠,称臣入贡可也,不称臣不入贡亦可也。以台湾为箕子之朝鲜,为徐福之日本,与世无患,与人无争,而沿海生灵永息涂炭。惟足下图之』!经报书请如约,惟欲留海澄为互市公所;而姚启圣持不可,议复寝。启圣督闽,务欲灭郑氏,收台湾为功,数遣刺客谋暗杀,事皆无效;而经竟以康熙二十年正月卒,于是王位继承之争起,郑氏遂败。

郑氏之内乱先是经连年用兵在外,用陈永华言,以长子克■〈臧上土下〉监国。克■〈臧上土下〉长而才,然乳婢出也。方成功在时,已有构之者,谓臧孽贱,不当为世孙辱国。及■〈臧上土下〉监国,礼贤恤下,谨法令,物望颇归之;而群小惮其明察,益不利其立。至是经卒,侍卫冯锡范首以计罢永华兵柄;永华忧死,克■〈臧上土下〉失败。时成功妻董夫人尚在,复入间言,遂袭杀克■〈臧上土下〉,而立经次子克塽为延平郡王。塽幼弱,不能莅事,事皆决于锡范,人心益失。启圣闻其内乱,又知水师提督旋琅习海道可用,请乘机出师;而内阁学士李光地亦以是为请,征台之议始决。

郑克塽之降二十二年六月,施琅以战舰三百、水师二万,自福建出发,乃定先下彭湖、次攻台湾之策。时刘国轩在彭湖,沿岸筑垒,环二十余里,间垒设炮,又列战舰据诸港,守御甚严。琅督诸军鏖战七昼夜(自十六日至二十二日),焚敌舰百九十余艘。国轩力不能支,乘小艇渡台,官军遂据彭湖。七月,台人遣使议降,施琅、姚启圣以闻。八月,敕至,琅遂率众渡台受降。于是国轩及冯锡范等拥克塽出受诏,缴上成功所受明延平郡王印,藉土地户口府库军实以献,时二十二年八月十八日也。自顺治十八年,成功逐兰人据全台后,其独立之局凡二十三年。诏封琅靖海侯。克塽入都,隶汉军,封海澄公。克塽死而爵除,其子孙至今尚存云。

施琅之建议台湾既平,廷议以其孤悬海外,易薮贼,欲弃之,专守彭湖。施琅以为『中国东南形势在海而不在陆,陆之为患有形,海之薮奸莫测。台湾虽一岛,实腹地数省之屏蔽,弃之则不归番、不归贼,而必归于和兰。彼恃其戈船火器,又据形胜膏沃为巢穴,是藉寇兵而资盗粮也。且彭湖不毛之地,不及台湾什一;无台湾,则彭湖亦不能守』。由是设一府三县,置吏治之,隶福建布政使。然其地僻远,又受治日浅,奸宄时时窃发。共乱事之较著者,则康熙六十年(一七二二年)朱一贵之乱及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年)林爽文之乱是也。今撮其颠末,附诸本篇。

朱一贵之乱康熙末,台湾知府王珍税敛苛虐,滥捕结会及私伐山木者二百余人,处以死刑。凤山县民黄殿等利一贵朱氏,称为明裔,奉之作乱。以五月六日陷府城,总兵欧阳凯战殁,凡七日而全毫尽陷。一贵自称中兴王,号永和。六月,水师提督施世骠及南澳镇总兵蓝廷珍先后自厦门渡海,会于彭湖。时台中闽人、粤人互相雄长,各地乡兵义勇争起拒贼,廷珍等乘之,自彭湖进克安平镇,旋以是月二十二日恢复府治,一贵等伏诛。廷珍因建议诸罗(嘉义)以北地险兵单,难以控制,宜割为二县。乾隆(按:应属雍正之误)中,朝廷用其言,始分诸罗北境为彰化县,又北增淡水厅;即后日之台北府,为故台湾巡抚所驻者也。

林爽文之乱林爽文者,彰化巨族,以豪富雄一方。聚众结秘密社,号曰天地会,横行数十年,吏不敢问。乾隆五十一年,总兵柴大纪谋发兵捕之,而先焚无辜村聚以相怵。爽文因众怒,举兵反。十一月二十七日,陷彰化,寻又陷诸罗。翌五十二年(一七八七年)正月,大纪累战破贼,遂复诸罗。诸罗为府城北障,贼众十余万复来攻之,志在必得。大纪善战,与城民固守,亘半载不下;诏改诸罗为嘉义县。是年冬,总督福康安及将军海兰察奉命赴援,遂以十一月解嘉义之围,以十二月擒杀爽文以下数十人,台湾复定;而大纪为福康安所构,竟罗重辟。盖自明季至国初,台湾易主者凡三,而后始为本朝之领土。又自姚启圣建议征台以来,用兵凡三,而后始奏底定之功,收生聚之效。固以见国家之得之者,若此其不易也。  

猜你喜欢
  卷十四 恭帝·王夫之
  春秋战国异辞卷二十四·陈厚耀
  第四章 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六)·陈寅恪
  卷之一·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八·佚名
  卷之八十七·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六·佚名
  ◎留学界之趣闻·李定夷
  九八三 谕内阁遗漏销毁《问山集》之总纂等官着分别罚俸·佚名
  卷五十一 南渡忠谏诸臣·李有棠
  弇山堂别集卷五十三·王世贞
  卷五十·佚名
  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目録·金简
  纲鉴易知录卷七四·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五十五·彭定求

        卷455_1 【读老子】白居易   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卷455_2 【读庄子】白居易   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中有不同。   遂性逍遥虽一致,鸾凰终校胜蛇

  • 第三十出 情悔·洪昇

    【仙吕入双调·普贤歌】〔副净上〕马嵬坡下太荒凉,土地公公也气不扬。祠庙倒了墙,没人烧炷香,福礼三牲谁祭享!  小神马嵬坡土地是也,向来香火颇盛。只因安禄山造反,本境人民尽皆逃散。弄得庙宇荒凉,香烟断绝。目今野

  • 卷三·杨慎

    苏易简苏易简,梓州人,宋太宗朝状元。所著有文集及文房四谱行于世。宋世蜀之大魁,自苏始。其后阆州三人,简州四人,夔州一人,终宋三百年得十六人,而陈氏、许氏皆兄弟,可谓盛矣。苏之词,惟越江吟应制一首,见予所选百 琲明珠。韩范

  • 续集巻九·黄昇

    钦定四库全书花庵词选续集卷九    宋 黄升 撰宋词张宗瑞名辑鄱阳人自号东泽有词二卷名东泽绮语债朱湛卢为序称其得诗法于姜尧章世所传欵乃集皆以为采石月下谪仙复作不知其又能词也其词皆以篇末之语而立新名云踈

  • 卷四百三十六·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三十六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忆在贞元岁初登【一作俱升】典校司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贞元中与微之同登科第俱授秘书省校书郎始相识也】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

  • 志第十 礼四之一·魏收

    夫在天莫明于日月,在人莫明于礼仪。先王以安上治民,用成风化,苟或失之,斯亡云及。圣者因人有尊敬哀思嗜欲喜怒之情,而制以上下隆杀长幼众寡之节,本于人心,会于神道,故使三才惟穆,百姓允谐。而淳浇世殊,质文异设,损益相仍,随时作范

  • 卷一百七十三·列传第六十·宋濂

        崔斌   崔斌,字仲文,马邑人。性警敏,多智虑,魁岸雄伟,善骑射,尤攻文学,而达政术。世祖在潜邸召见,应对称旨,命佐卜怜吉带,将游骑戍淮南。斌负才略,卜怜吉带甚敬礼之。兵驻扬州西城,俾斌领骑兵觇敌形势,斌视敌兵乱

  • 卷一百三十四·列传第二十二·张廷玉

        何文辉马云 缪大亨 蔡迁 王铭 宁正 金兴旺 花茂 丁玉 郭云   何文辉,字德明,滁人。太祖下滁州,得文辉,年十四,抚为己子,赐姓朱氏。太祖初起,多蓄义子。及长,命偕诸将分守诸路。周舍守镇江,道舍守宁国,马儿守婺

  • 第五十二回 守安庆仗剑戮叛奴 下南昌发兵征首逆·蔡东藩

      却说王守仁到了临江,与知府戴德孺接谈,德孺向守仁问计,守仁道:“是处地濒大江,且与省会甚近,易攻难守,不若速趋吉安,还可整顿防务,抵御叛贼。”德孺又问道:“我公晓畅军机,料敌如神,今日宸濠举兵,应趋何向?”守仁道:“为宸濠计,

  • 第十回 践夙约一方解职  借外债四国违言·蔡东藩

      却说孙中山在南京,闻袁氏受职,唐阁组成,遂莅参议院辞职;又把生平积悃,及所有政见,宣布出来,作为临别赠言的表意。各议员分列座席,屏息敛容,各聆绪论,并令书记员出席登录,随听随抄,将白话译作文言道:  本大总统于中华民国正

  • 卷二百十·杨士奇

    永乐十七年三月乙巳朔○丙午○哈密土鲁番等处回回土鲁迷失等百三十七人来朝贡马凡赐钞万锭文绮七十匹彩绢二百匹○丁未○失剌思亦思弗罕等处遣使贡西马狮豹等物赐白金钞币及宴○己酉○遣中官李信林眷使哈密赐忠义王免

  • 金佗续编卷十三·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续编卷十三宋 岳珂 撰天定别录卷一天定别录者鄂国岳氏甲子奏篇之後裒次四朝念忠之次第拾前录之所未载及续见者也先王之事悉矣褒典在朝廷公论在人心为子孙者毋庸以词费是录固尝序所由作矣而於今录则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二十二·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宋故观文殿学士太中大夫知建康军府事兼管内劝农使充江南东路安抚使马歩军都总管兼营田使兼行宫留守彭城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六百户食实封二百戸赐紫金鱼袋赠光禄大夫刘公行状本贯建宁府崇安县开耀乡五夫里曾

  • 卷十八·允禄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礼器图式卷十八武备六皇帝大阅黄幄 谨按本朝定制皇帝大阅黄幄黄布为之白里纵一丈九尺二寸横二丈六尺中施横梁为脊濶九尺五寸梁两端承以柱高一丈二尺六寸门濶七尺檐四出高八尺四寸周承以柱十二脊左右

  • 十八、释兽·佚名

    麋,牡麔,牝麎,其子{鹿夭},其迹躔,绝有力狄。 鹿,牡麚,牝麀,其子麛,其迹速,绝有力{鹿幵}。 麕,牡麌,牝麜,其子{鹿旦},其迹解,绝有力。 狼,牡,牝狼,其子獥,绝有力迅。 兔子,[1234],其迹迒,绝有力欣。 豕子,猪。,。幺,幼。奏者。豕生三豵,二师,一特

  • 摩诃止观卷第五下·智顗

    摩诃止观卷第五下第四明破法遍者法性清净不合不散。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非破非不破何故言破。但众生多颠倒少不颠倒。破颠倒令不颠倒。故言破法遍耳。上善巧安心则定慧开发。不俟更破。若未相应。应用有定之慧而尽净

  •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十二·石雨明方

    嗣法小師淨柱編贊騎牛出山像贊食雪山雪,白而且肥,一色邊事,人所見希。隨類而墮,如虎之赴,驀爾騎歸,忘卻舊路。噫!隨緣水草納些些,花落珠藤鳥亂啼。蓮花座觀佛贊法身本無相,無相非法身,六載雪山雪,忽爾春風新。春風新,鷓鴣頻,寶花王

  • 说罪要行法·义净

    佛教律仪书。唐义净撰。一卷。述说忏悔之法。内容有三部分:一为月半、月末二时忆所犯罪,并对人“发露”,以除罪;次为“每食罢发愿法”;三为“洗净法”。此书见载于诸版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