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谢枋得传

谢枋得,字君直,信州弋阳县人。为人豪爽。每次看书,五行一齐看下来,过目一看,终身不忘。性格好说直话,一与别人论述古今治乱的国家大事,一定是掀起胡子,抵着几案,跳跃自奋,显得很激动的样子。以“忠义”作为己任。徐霖称他为“:如受惊的白鹤伴云霄而飞,不可能用笼子来束缚他。”

宝..年间,中举为进士,谢枋得对策时严厉地攻击丞相董槐与宦官董宋臣,本意希望擢升中进士甲科,到公布考生名单,考中乙科。任命担任抚州司户参军,随即弃职而去。第二年又出来任职,试任教官,中兼经科,担任建宁府教授。未上,吴潜宣抚江南东、西两路,命他担任干办公事。团结民兵,以保护饶州、信州、抚州,用科降钱米以作为地方民兵的食粮。谢枋得说服邓、傅二姓所属二社各大家,得到民兵一万多人,驻守信州,到兵退后,朝廷核实各项军费,差一点没有免除科降钱。

宝..五年(1257),彗星出现于东方,谢枋得在建府主持考试,以指责贾似道的政事为试卷题目,说:“兵一定至,国家一定亡。”漕使陆景思抓住了这件事,送上这种文稿给贾似道,贾似道则以谢枋得居乡不守法纪、起兵时冒领使用科降钱,又诽谤他,追夺两官,贬谪到兴国军居住。咸淳三年(1267),赦免,允准回居乡里。德..元年(1275),吕文焕引导大元兵沿长江东下攻占鄂州、黄州、蕲州、安庆、九江,凡是他的亲友、部下都被诱降而献出城邑,于是屯驻建康。谢枋得与吕师夔友善,于是应诏上书,以一族人举保吕师夔可以信任,希望分给沿长江诸屯兵让他统帅,以他为镇抚使,使之行程成功,又愿亲自到江州会见吕文焕与他议论。朝廷同意了,令他沿长江以察访使的职务成行,正当吕文焕北归而去,没有见到他就返回了。

谢枋得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的身份担任信州知州。第二年正月,吕师夔与武万户分别平定江东一带,谢枋得以兵挡之,派前锋呼喊说:“谢提刑来了。”吕师夔的军队驰到军前,用箭射谢枋得,箭头一直射到马前,谢枋得逃入安仁,调淮士张孝忠迎战团湖坪,箭射完了,张孝忠挥动双刀杀死了一百多人。

前军稍有退却,后军从张孝忠尾后绕出,众兵惊惧溃败,张孝忠中流矢而死。他的马奔跑而回,谢枋得坐在城墙敌楼上看见了马,说:“马回来了,张孝忠败了。”于是奔回信州。吕师夔攻下安仁,进攻信州,信州没守住。谢枋得于是改变姓名,到建宁唐石山,转走茶坂,寓居于回流的旅客中,白天穿着麻衣、麻鞋,向东而哭,没有人认识他,以为他患病了,不久就离开了。他在建阳街市上靠为人占卜为生,有来占卜的人,只拿来米、鞋就可以了。用钱酬送给他,他只谢谢而不要。后来,有人慢慢认出了他,多延请他到家里,请他教弟子读书、论学。国家安定以后,他居住在闽中地区。

至元二十三年(1286),集贤殿学士程文海向元朝举荐南宋旧臣二十二人,以谢枋得为首,他推辞不愿就职。第二年,行省丞相忙兀台拿圣旨召他,并拉住他的手勉励他。谢枋得说:“上有唐尧、虞舜,下有巢父、许由,谢枋得名姓不吉祥,不敢赴任接受诏命。”丞相因他仁义,不强求于他。至元二十五年(1288),福建行省参政管如德带着圣旨到江南寻求人才,尚书留梦炎推荐谢枋得,谢枋得写信给留梦炎说:“江南没有人材,即使是求一个瑕吕饴甥、程婴、杵臼厮养的役卒,也不可能得到。商纣之亡,以八百国的精兵,而不能与周文王的二个儿子周武王、周公的正论相抗衡。周武王、姜太公凛凛威风,无所能容,急于以兴灭国、继绝世来答谢天下,殷商之后于是与周代并立。使三监、淮夷不叛乱,武庚一定不会死,殷命一定不会废黜。金国对待宋徽宗、钦宗二帝也够悲惨了。而我宋朝今年遣使祈求请和,明年遣使问安。王伦一市井无赖、狎邪刁钻小人,称北宋二帝死后的梓宫可放还,太后可回归。最后这两件事都与他说的话相符合。现在连一个王伦都没有了,那么,江南就没有人材可找到了。现在我的年龄已六十多岁了,所欠的就是一死了,难道还有其他的志向吗?”最后还是未从诏受任。郭少师跟随瀛国公入朝,而后不久南归,与谢枋得论道时事,说:“大元本来无意统一江南,多次派遣使者停止兵事,命令不要深入,等待归还岁币即双方议和,不要枉害生灵百姓。张宴然上书请求敛兵从和,皇上即答应同意。交兵相战二年,却无一介使者往返勾通,于是以建立了数百年的宗社国家而投降。”因此,相互伤心痛哭。

福建行省参政魏天佑见当时多以求人材为急务,想举荐谢枋得以邀功,派他的朋友赵孟..来做说客,谢枋得骂道:“魏天佑担任闽地官职,没有一丁点推广仁义道德的意思,相反,还兴起冶银来残害百姓,相反却来抬举我,这不是想以我辈来为他做好的装饰吗?”到见了魏天佑时,又傲慢而不以礼相待,魏天佑同他说话,他坐下后又不回答他。魏天佑因此发怒,强行要他北去,谢枋得即每天仅食蔬菜、水果。

至元二十六年(1289)四月,到京师后,谢枋得寻问谢太后的停葬之处及宋恭帝所在的地方的地址,再次朝拜,恸哭不已。不久患病,迁居悯忠寺,见壁间曹娥碑,哭着说:“小女子尚且如此,我难道不如她吗?”留梦炎派医生拿来药杂拌入米饭中让他饮食,谢枋得发怒说:“我想死,你还想要我活吗?”把药饭抛洒在地上,最终不食而死。他的伯父谢徽明曾因特奏恩担任当阳县尉,摄行管理县事,时值天基节上寿,大元兵忽然而至,谢徽明率兵出战而死,两个儿子急忙去抱他们父亲的尸体,也死了。

猜你喜欢
  卷九十六 西域传第六十六·班固
  卷九十·志第六十六·兵二卫所·张廷玉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五十七·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七十七·佚名
  卷之九十一·佚名
  稽古録卷十·司马光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五 列传六十五·纪昀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四 列传二十四·纪昀
  一一九二 军机大臣奏将李清所辑《合订南唐书》销毁并将原书进呈片·佚名
  六四一 谕内阁着国史馆会同理藩院编辑各蒙古扎萨克功绩表传·佚名
  五九七 谕嗣后四库馆効力年满议叙人员着严加考试分别核办·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卷三十九·佚名
  孝武本纪第十二·司马迁
  张鹤龄、张延龄传·张廷玉
  杨豹灵·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481 ·佚名

    曾巩 喜晴 天晴万里无纤风,江平水面磨青铜。 光华逸发万物上,精气夐与扶桑通。 我行江汉道苦恶,十步九折遗西东。 况遭积雨驾高浪,沙翻石走相撞舂。 操舟众工立噤{瘴章换辛},湿橹鑽火磨星红。

  • 卷四十七·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四十七    元 方回 编释梵类 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释氏之炽於中国久矣士大夫靡然从之适其居友其徒或乐其说且深好之而研其所谓学此一流也至唐韩昌黎始辞而辟之其送文畅澄观灵师惠师虽

  • 卷七百三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三十九李建勲李建勲字致尧陇西人少好学能属文尤工诗南唐主李昪镇金陵用爲副使预禅代之策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昇元五年放还私第嗣主璟召拜司空寻以司徒致仕赐号锺山公集二十卷今编诗一卷中

  • 诗女史纂卷之七·田艺蘅

    处囊斋主人辑张氏张氏彭伉妻也及第后廉使于公辟入幕府岁久未回张氏寄诗云久无音信到罗帏路远迢迢遣问谁闻君折得东堂桂折罢那能不暂归又云驿使今朝过五湖殷勤为我报狂夫从来夸有龙泉剑试割相思得断无伉答之云莫讶相如

  • 列传第九十一·刘昫

    ○田承嗣 侄悦 子绪 绪子季安 田弘正 子布 牟 布子在宥 张孝忠 子茂昭 茂昭子克勤 弟茂宗 茂和 陈楚附 田承嗣,平州人,世事卢龙军为裨校。祖璟,父守义,以豪侠闻于辽、碣。承嗣,开元末为军使安禄山前锋兵马使,累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六年十有二月甲午朔德音降庐光濠州寿春府杂犯死罪已下囚释流已下制曰朕以眇质获承至尊念国家积累之基遭外侮侵陵之患诚不足以感移天意德不足以绥靖乱源致彼叛臣乘予厄运频挟敌势来犯边隅直渡淮滨将窥

  • 卷之一千四百九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二十二章 从四川到廊坊·冯玉祥

    袁世凯既死,黎元洪继为第二任大总统,段芝泉出任国务总理,局面稍显稳定。当袁在日的时候,人人被其压迫,无不感觉苦痛。可是老袁一死,大家又把刚才的苦痛忘了,对大局不加爱惜,只着眼私利,又起而捣乱,于是四川最先起了风波。这时有

  • 卷三·邹漪

    南都(下)十月朔,命铸弘光钱。时庙门灾,户科吴适疏陈昭事之实:『一曰日讲宜行。请敕定期,俾传闻有道之臣,朝夕左右,稽询经史,虚衷延纳。更取祖训、大诰诸书,时时省览,以为蓍鉴。一曰午朝宜举。阁部大臣以及台垣散秩,咸得躬膺清问。

  • 元弼、元晖业传·李延寿

    元弼是济阴王元郁的长子,字邕明。他为人刚毅正直,有文学才能,任中散大夫。他因为是嫡长子,应当承袭祖先的封爵。可是因他的叔父尚书仆射元丽受到于氏的亲近和宠信,便夺了元弼的王爵,硬封给元丽同母的哥哥的儿子元诞。元弼因

  • 韩弘传·刘昫

    韩弘,颍川人。其祖父、父亲皆无名声,世代居住在滑州之匡城。少小父母亡故,依附母家亲族,刘玄佐便是他的舅父。他跟随刘玄佐做州府属吏,屡次奏请试官大理评事。刘玄佐死后,其子刘士宁被逐,韩弘离开汴州,任宋州南城守将,刘全谅当

  • 六〇 一封诚恳慰问的信·邹韬奋

    平心而论,如只想在香港办一个地方的报纸,只想以西南为范围,《生活日报》实在还可以在香港继续办下去;但是我们办《生活日报》是要以全国为对象,而且看到每天堆满桌上的全国各处读者的来信都要求“迁地为良”,歉疚的情绪时刻

  • 卷02·吴缜

    《刑法志》云:“贞观六年,亲录囚徒,闵死罪者三百九十人,纵之还家,期以明年秋即刑;及期,囚皆诣朝堂无后者,太宗嘉其诚信,悉原之。”又《太宗纪》云:“贞观六年……十二月辛未,虑囚,纵死罪者归其家……七年……九月,纵囚来归,皆赦之。

  • 卷一百一十四(释道龚译)·佚名

    △宝梁聚会第四十四阿兰若比丘品第五尔时摩诃迦叶白佛言:世尊,若有比丘自言阿兰若比丘。世尊,齐几所名阿兰若比丘。齐几所名乞食比丘。齐几所名畜粪扫衣比丘。齐几所名树下比丘。齐几所名冢间比丘。齐几所名露处比丘。佛

  • 文章辨体汇选·贺复征

    七百八十卷。明贺复征 (生卒年不详)编。贺复征字仲来,丹阳 (今属江苏)人。本书首无序目,书中有贺复征自著道光和尚述云:“先宪副昔宦夔门, 时为天启四年 (1624)六月。越岁乙丑(1625),予入蜀,悉其事。先宪副为郎南都,嗣后入粤

  • 太玄八景箓·佚名

    《太玄八景箓》,早期上清派符箓,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内文提到此经乃元始天尊授金阙后圣帝君和无极道君,内载八景符箓。所谓八景者,即人身上中下三部各有八位真神,分别治理人身上中下三元之生

  • 听秋声馆词话·丁绍仪

    词话。清丁绍仪撰。二十卷。绍仪有《清词综补》已著录。是编自序撰于同治八年(1869),成书当在此间,约二十万字。广涉明、清词坛逸事,对诸多未见别人论及之作家、作品,有恰切评论。论词以浙派为根基,对朱彝尊的《词综

  • 春秋胡传考误·袁仁

    一卷。明袁仁撰。袁仁认为,胡安国由于激愤王安石之废《春秋》于学官,于是承皇帝之命而作传,其目的在匡时,故多借题发挥。虽然胡氏用意是好的,但却不合于经义。袁氏此书即专门驳正胡氏之失,其中如谓周月非冠夏时、盟宿非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