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庙学典礼卷二

  程学士奏重学校

集贤直学士少中大夫臣程文海,至元二十三年二月日奏:臣闻国于天地,必需材以为用,而人材之盛,非自盛也,全在国家养育之勤,其衰也,反是,参之历代可考也。国家自中统建元以来,中外臣僚亦时闻表表伟杰者,皆自往时故老宿儒熏陶浸灌而然,历时既久,以次沦谢,迩来晨星寥寥,无几何矣。臣不知更十余年后,人物当如何其琐琐也。而主论者恬不知怪,视学校为不急,谓《诗》、《书》为无用,不知人材盛衰,张本于此。盖尝有旨行贡举,求好秀才,上意非不谆切,而委人辄阴沮之,应故事而集议,凡几作辍矣。然则无怪乎选任之非才,政治之不理也。今已至此,后当若何?臣愚欲望陛下明诏有司,重学校之事,慎师儒之选。京师首善之地,尤当兴建国学,选一时名流为国人矜式,优以饩?,隆以礼貌,庶四方观感有所兴起。而名都大邑教官有阙,不但循常例收庸人而已,必使廷臣推择可以为人表仪者,条具闻奏,令有禄可养而不匮,职比亲民而加优,视教化之废兴,为考第之殿最。其诸生有经明行修者,特与蠲免赋役,依已降诏旨施行。臣望国家教育有方,多士鼓舞不倦,他日随取随足,无临事乏材之数,天下幸甚。伏取圣裁。

  江南学田与种养

至元二十三年二月二十一日,德仁府 【 [一] 德仁府,《元史》卷八一《选举志一》相应条文作「德兴府」。】 北里鄂诺勒噶察克台什里有时分,奏过事内一件:江南立学呵,怎生?先属学校的田地属官也,如今师父根底学文书的孩儿每根底种养?吃的田地,与他每呵,怎生?么道有奏呵,那般者。么道圣旨了也。钦此。

  左丞叶李奏立太学设提举司及路教迁转格例儒户免差

至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五日,察察尔集赛 【 [二] 集赛,元代文献中常作「怯薛」,参见《元史》卷九九《兵志二》。】 第三日,柳林里阿勒坦察察尔 【 [三] 阿勒坦察察尔,当即「按坦察赤儿」,蒙古语,意为「学士做克埒穆尔齐 【?金帐」。参见《元朝秘史》第二七五节。】 内, [四] 克垺穆尔齐,元代文献中常作「怯里马赤」,参见《元史》卷八五《百官志一》。】 叶李奏过下项事理,具呈中书省照详,内一项该:年时圣旨,教道省里看条例去行得好的,我行奏说来者。臣看得丁酉年八月二十五日先朝圣旨,为名儒凋丧、文风不振,教民间应有儒士收拾见数者。儒人种田的纳地税,买卖的纳商税,开张门面营运的,依行例供出差发,其余差发并行蠲免。臣愚省得先朝创业之初,犹以收拾人材为急,今日混一之后,岂可不以设立学校为先?年时已有程文海奏立太学,圣旨:那般行者。缘至今未曾设立,如今教设立呵,宜的一般。外道设立儒学提举,正、副各一员,专一提调学官,讲习诸生经史,讲明治道。若有成材,申太学,呈省录用,有茂异之材,申集贤院,奏闻召用。外据各路教授,都依在前正八品内一任,回本等迁转。所据儒人,除地税、商税外,其余杂泛差役并乞蠲免。但恐其间真伪不分,侵占户计,教随路提举好生选试。奏呵,奉圣旨:恁说的宜的一般。那田地里立太学,合读是甚么书,合设学官并生员饮食分例,合立的规矩,外头设立儒学提举去处写出来,我行奏着。那时分,我回言语。钦此。

官钦依圣旨节该:讲究学校事,会议到下项事理,具呈中书省:?至元二十四年二月二十日,集贤院南北诸儒并

一、国学。前件议得:监官四员:祭酒一员,周正平,司业二员,耶律伯强、砚伯固;监丞一员,王嗣能。 【 监察御史。】 学官六员:博士二员,张仲安、滕仲礼;助教四员,谢奕、 【 教授。】 周鼎、 【 童科。】 靳泰亨、 【 刑部令史。】 王载。 【 建宁教授。】 监令史二名。学生: 【 元议二百人,先设一百二十人。】 蒙古五十人,诸色目、汉人五十人, 【 十岁已上。】 伴读二十人。 【 公选通文学人充,十五以上。】 学舍:比及标拨官地兴盖以来,拟拨官房一所安置,创建房舍讲堂五间,东西学官厅二座, 【 各三间。】 斋房三十间, 【 东西各十五间。】 厨房六间, 【 分左右。】 仓库房五间,门楼一间。生员饮?:每人日支面一斤、米一升 【 [五] 面一斤米一斤,原为夹注小字,今据文义改排。】 ,油、盐、醋、酱、菜蔬、柴炭,照例勘酌应付;?、桌、什物、锅、?、碗、碟等物,验人数多寡,逐旋应付。厨子二名,仆夫一十人。生员各用纸札笔墨,官为应付。本学各用经、史、子、集诸书,于官书内关。学产:比及别行措置以来,生员饮食并一切所需之物,官为应付,候置讫学田,然后住支。

一、国子监隶集贤院。

一、文庙。前件议得:合行创建一所,先立学校,后盖文庙,大都拨地与国学一同兴盖。

一、外道学校儒学提举司。前件议得:除迤北、江淮路分,随各道按察司置司去处设立儒学提举司,提举,正、副各一员,提举从五品,副提举正七品。

一、外道学校生员成材者,申太学,茂异者,申集贤院,闻奏区用。前件议得:教官从翰林院选拟呈省,照会集贤院,外处生员成材者,申国子监,若有茂异者,提举司申覆,集贤院闻奏,呈省区用。

一、儒户免差事。前件议得:儒户除迤北路分于至元十三年选试,外据迤南新附去处在籍儒户,于内若有投充别项各色,别无定夺,其余籍内儒户,除纳地税、商税外,其余杂泛差徭并行蠲免。

至元二十四年闰二月初十日,柳林飞放处奏过。钦奉圣旨:那般者了也。钦此。

  学官职俸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至元二十四年正月十七日札付该:近准中书省咨该:随路教授、学正、学录,师范后进,作育人材,撰述进贺表章,考试岁贡儒吏,品级虽轻,责任实重。非公选博学洽闻有德之士,将恐幸门一启,贤不肖混淆,虽欲尽革前弊不得已。今拟各道提举学校官并训导、提点钱粮等职名,并拟革去,各处文资正官一员专以提调。为此,于今年闰六月十七日启过事内一件:江南管秀才的,见设立?教授,又设立提举学校兼管钱粮。和尔郭斯为头省官每商量来的,重设提举学校官罢了,钱粮教城子里官人每管?。这般启了呵,奉令旨,那般者。敬此。都省:除外,咨请照验施行。准此。行下各道宣慰司,取勘到各路儒学教授、正、录并书院山长等各各职名数内,多有所历根?浅短、不经按察司体覆滥设之人,月请学粮钱数多寡不一。省府议拟到:除教授祇受敕牒外,本学合设正、录、直学,并书院山长、县学教谕各各员数,所受文凭,随月请学粮钱数,省府除已开坐,移咨都省照验外,合下仰照验。据滥设不应之人,截日尽行革去。前项额定人员,以勾当三年为满。如是阙员,选保德行才能曾得乡漕荐举、堪为后进师范者,本路行移本道按察司,委便体覆相应,回准公文,然后备申本道宣慰司,转呈省府照详定夺,毋得滥行保举。的委本路文资正官,不妨本职,兼行提调本学见在钱粮一应官物,从实依公销用,每季开坐见在销用备细数目呈省,毋致非理侵欺,借贷违错。路设教授,系祇受敕牒人员,月请学粮五石,钞五两。省委相副教官,比及换授以来,权充学正员数,月给学粮三石,钞三两。学正,俱受行省札付,月请粮米三石,钞三两,有省委副教官处,设一员,无省委副教官处,二员。学录二员,如止受本路札付,月请粮一石,钞一两,掌管学库、田产、屋宇、书籍、祭器、一切文簿,并见在钱粮,凡有收支,并取教官、正、录公同区处,明立案验,不得擅自动支。诸州、散府教授,系祇受敕牒人员,月请粮米五石,钞五两。学正一员,受行省札付,月请粮米三石,钞三两。学录一员,直隶行省去处,受本路付身,如宣慰司所辖,受宣慰司札付,月请粮米二石,钞二两。直学一员,受本路付身,月请粮米一石,钞一两。书院山长二员,祇受行省札付,月请粮米三石,钞三两。县学教谕,许设二员,止受本路札付,月请粮米一石五斗,钞一两五钱。

  学校事宜儒户免差赡学粮子

的每一同商议,定下项合行奏的事理。这般奏呵,那般者。么道圣旨了也。钦此。都省:除外,据下项事理,合行移咨,钦依圣旨事意施行。?尚书省,至元二十四年四月咨该:至元二十四年闰二月初十日奏:在先为设立学校的事,于二月十五日奏奉圣旨:恁说的宜的一般。这里那田地里立太学,合读甚么书,合设学官并生员饮食分例,合立的规矩,外头设立儒学提举去处,写出来我行奏者。那时分,我回言语。这般圣旨有来。钦此。今与翰林院里、集贤院里有的

一、外道设立儒学提举司,除迤北外,江淮等处十一道各立儒学提举司,提举,正副各一员,提举从五品,副提举正七品。前件除外,仰照会施行。

一、外道学校生员成材者,申太学,茂异者,申集贤院, 【 [六] 据本卷《左丞叶李奏立大学设提举司及路敖迁转格例儒户免差》条,院下当脱「闻奏区字」诸字。】 教官从翰林院选拟,呈省照会集贤院,外 【 处】  【 [七] 处,据[六]所引同条补。】 生员成材者,申国子监,若有茂异者,提举司申覆,集贤院闻奏,呈省区用。前件除外,仰钦依施行。

一、儒户免差事,议得:儒户除迤北路分于十三年选试,外据迤南新附去处在籍儒户,于内若有投充别项名色者,别无定夺,其余籍内见有的儒户除纳地税、商税外,其余一切差徭并行蠲免。前件除外,仰钦依施行。

一、赡学粮子事,议得:江南学校赡士田土,钦依至元二十二年二月内,都省奏准圣旨与了秀才。除钦依外,乞从各道儒学提举司点检,毋今教授滥支,上下半年免行供报行省、宣慰司、总管府。前件除外,仰钦依施行。 【 咨江淮行尚书省。】 

  儒职升转保举后进例

之人,牒委文资正官覆察相应,然后行移本道按察司,公坐出题试验,将亲笔所业文字,并察司的本牒文缴申省部,移文翰林国史院再行考校定夺,其余学正人等依旧守职。若有茂材异等,本处官司依例体覆具解,令本人亲身赴翰林国史院出题试验,保明关发,赴部定夺。倘有不应,罪及举官并体覆官司,如此似望革去滥保之弊。乞照详事。得此,省府:准呈。除外,合行移咨,请照验依上施行。?中书省,至元二十四年二月咨该:吏部呈:近承奉中书省札付:拟府、州儒学教授准正九品,任满,在历路教一任,准从八品,满日给由赴部,于本部迁转;若学正,止历一考即升教授。员多阙少,似有窒碍。今拟各路教授三年为满,依例迁转,须历两任。所据随路教授遇有阙员,散府、上、中州教授历一考之上者升补;散府、上、中州教授有阙,各处学正历一考之上者升补;学录、教谕有阙,直学保选升补;并依例体覆申呈。如未有阙员,依旧勾当,遇阙,依例升转,似易为铨调。其有年高德劭茂材异等之人,不求闻达、虽白身堪授教授一路一府者,许牒按察司体覆相同,将所业文字连申,拟充教授,不拘前例。若越次妄举,及选保不拘士行、不精儒业、令人代作之人,从监察御史、本道提刑按察司体究明白,申台呈省,取问是实,所保人截日黜罢,仍罪及当元举主,体覆官司,似望教官得人,作成后进,以备他日选用。奉此,除遵依外,近来各路将一考之上学正、录、教谕,往往给由越例求仕,及又行保举白身之人,抄录文字一二篇申部并翰林院迁用,中间冒滥不无。窃照平阳、益都、太原等路,各辖州、府一十余处,若将学正、教谕人等依常调人员升转,即目教授员多阙少,泛滥保用,不得其人,何以作成后进,深为未便。本部参详:学校风化之源,必当慎择师儒,教育后进。今来议得:各路并府、州教授,别有迁调影下窠阙,拟合令本路官司于所辖州郡教官内,通行推选材德服 【 咨行中书省。】 

  江南儒户免横枝儿差发

至元二十五年十月十八日,察察尔集赛 【 [八] 集赛,即怯薛,见[二]。】 第一日奏过事内一件:江南秀才做买卖呵,与商税,种田呵,与地税者,除外,横枝儿不拣甚么差发休与者。么道执把着的圣旨索有。俺商量的,执把着的圣旨他每根底与呵,怎生?么道。奏呵,那般者。么道圣旨了也。钦此。 【 尚书省,十一月,咨江淮等处行尚书省。】 

  江淮等处秀才免差役庙学禁搔扰

至元二十五年十一月日,皇帝圣旨:据尚书省奏江淮等处秀才免杂泛差役事,准奏。今后在籍秀才,做买卖纳商税,种田纳地税,其余一切杂泛差役并行蠲免,所在官司常切存恤。仍禁约使臣人等毋得于庙学安下,非理搔扰。准此。

  取勘贡士庄田粮

至元二十五年八月日,皇帝圣旨谕各处行尚书省、行御史台、行大司农司、行宣慰司、按察司、儒学提举司、应管公事大小官吏、军民诸色人等:据尚书省奏,江南人处访闻得,江淮等处未附已前,诸学并有贡士庄田产,所出租课,专一养育有学问士人等,津遣赴举秀才用度。归附已后,所收租课,本管官司并主学人等夤缘侵占。今四方多学之士悉归京师,上项租课,与其无用之人冒滥支用,若选官前去,自至元二十三年为头从实取勘,除修理文庙、丁祭,并提举司学官及额设生员等年例销用外,其余数目,尽数起运京师,以备养育四方贤才用度。准奏。今差官前去,并仰依上施行。准此。

  解发各学余剩粮赴国子监养士

至元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有八日,察察尔集赛 【 [九] 集赛,即怯薛,见[二]。】 第一日、奏过事内一件:江南亡宋时,秀才每根底做粮食,与了田土。田地的租子,他每吃剩下的,擗掠庙宇时分,祭丁的时分有用来。至今说的人也无有,人也无属他处底田地多有。如今那的每根底,俺根底集贤院里来的人去打算道来,在前过了的年分不打算,从至元二十三年至今交打算了出来了的那里底秀才每根底斟酌量用外的交将来,集贤院官人每分付与这里有来,才艺人每根底、秀才每根底交与呵,怎生?么道。奏呵,那般者。么道圣旨了也。钦此。都省:先据集贤院呈,乞取勘江淮路贡士庄及赡学田粮,自至元二十三年至今,除各学年例销用外,余在粮斛,回易作钞,解赴国子监,不为常例津助生员。以此,都省奏降前件事理。

  学官格例

尚书省,至元二十五年十二月日札付该:据翰林国史院呈:奉省札该:御史台备行御史台咨准侍御史程嘉议牒,并礼部备主事厅呈江淮并迤北教官格例,至元二十一年翰林国史、集贤院例,甚为详备,若准所呈,似为长便,仰与集贤院一同议拟呈省。承此,本院与集贤院官一同议拟到下项事理,呈乞照详事。都省:准拟。另行外,合下仰照验施行。

保举,经各道提学同本道按察司文资正官公坐出题,当面引试所习经赋各一本,全篇考校文理优长,中程序者,缴连的本,并按察司公文,用印封铨,令总管府保结,申覆合干上司。除所试程文,或本人别有所业文字,并许缴呈。依上移咨都省,依例施行,似为允中。不如依格者,别无定夺。一、学正、学录已下,照依至元二十一年例选补,至考满当升教授者,依上保举体覆,引试程文,依例施行。违上别?所推、堪充教授者,依上公?推举士行修洁、堪充教授者,具解本人年甲籍贯,于何年某人榜下登科,曾无历仕,的是正身,保申本路总管府,移牒按察司体覆相应,令本路缴连的本、牒文,申覆合干上司,移咨都省,依例施行。除另设立提举,外据教授等官员数,并依至元二十一年省部定到格例施行。违上别无定夺。一、不系前进士人员,若有学问该博、年高德劭、为?一、御史台呈备行台侍御史程嘉议牒该:吏部定到教官格例,即目员多阙少,泛滥不无,若有茂材异等之人,本路具解,本人赴翰林院引试。得此,照得:江淮教官员多阙少,若止令依上例保举,特免亲身前赴翰苑引试,似为便当。今拟到江淮迤南选取教官格例,宜准御史台所据开坐于后:一、前进士人员,从本路学校公 【 无】 定夺。 【 [一○]无,据行文体例补。】 

推举,录写所文字、孝廉行实,移准本道按察司体覆相同,再行移牒按察司覆察是实,本路依上连黏所业文字,并二次体覆牒文,保结申部,许补教授,似为允当。违上格例保举者,别无定夺。大都路不隶按察司去处,遇有保举教官,亦仰依上推举保给,申覆合于部,分呈省,行移御史台,令监察御史体覆,申台、呈省施行。违上格例保举者,别无定夺。一、越次妄举,及推保不拘士行、不精儒业、令人代作文字之人,从监察御史、本道按察司体究明白,申台呈省,取问是实,罪及元举官及体覆官。一、江淮诸行省,今后咨到保举试验合格人员,诚恐选部员多阙少,拟从省年挨次月日籍记姓名,遇有阙处,照依次第差注。江淮迤北,亦依此例。?公推选士行修洁、文学该博、堪充师范之人,令本人亲笔录写所业经义、词赋、诗文一十篇为额,内诗不过五篇,准本道按察司体覆相同,回牒开写本人才学行实,本路将的本、牒文,并所业文字用印封缄,张缝黏连在前,照依二十一年吏、礼二部同翰林国史院定到教官员数升转格例,学正、学录、教谕保结申礼部外,府、州教授、路教授,保结申吏部,挨次保举。白身保充学录、教谕,一考升学正,学正一考升府、州教授,府、州教授一考升路教授。今后立定教官,非备员而已,并令开设学校,训诱诸生,作养人材,似为允当。一切违上格例保举者,别无定夺。一、该若有茂材异等,本处官司具解,令本人亲身赴翰林院试验。今来议得:既是茂材异等之人,宁肯亲赴翰苑试验?傥有赴试之人,必非茂材异等。如此甚失尊贤礼士之义。参详:学校之官,若概以选法拘钤,则侥幸贪进之人固宜遏抑,而恬退硕学之士必不屑就矣。然省部累行虽有黜退非才、罪及举官之文,终是因循不曾举行。大抵有司守法既谨,择人既精,则学校庶可兴行矣。今后拟合照依二十一年都省令翰林国史、集贤院、吏、礼二部定到学官格例施行,仍札付御史台,遍行各道按察司、监察御史责成其事。如有选举不应,及升转不依例而冒滥申覆者,将本处学官并覆察官必须严加责罚。本部参议:学官格例,二十一年翰林国史、集贤院定立甚为详备,若准本厅所呈,似为长便。前件议得:如准礼部所拟,若有年高德劭、学问该博、恬退自处、不求闻达、堪充一路一州教授者,并仰本路询?者充。今来议得:若以此为例,则是甲处教官不得充乙处教官,丙处教官不得充丁处教官,或本路教官内或有应补而未及满者,或久任考满者而例不应补并不堪推选者,则教官名阙,终当旷废而不补矣。一、该其余学正人员,依旧守职。今来议得:此等人员中间,岂无才德堪充者,若令依旧守职,即是常川不得迁调,诚恐淹滞才能。前件议得:江淮迤北路分,目今不设提举,无人考校试验,宜准礼部呈,所令本路?一、礼部备主事厅呈该:吏部定到教官格例:一、该各路、府、州教授有阙,令本路官司于所辖州郡教官内,通行推选才德服 【 札付御史台。】 

  文庙禁约搔扰

尚书省,至元二十五年月日,据枢密院呈准中奉大夫同签枢密院事咨,照得:至元二十三年,钦奉圣旨差往江南等处寻访行艺高上人员,所至时有教官士人告称,诸官吏及诸管军官吏等,多于路、府、州、县学舍命妓张乐,喧嚣亵慢,习以为常,无敢谁何,甚失国家崇学重道之体。今有新授潭州路儒学教授林应龙、庆元路儒学教授吴宗彦、嘉兴路儒学教授唐林,亦皆称所在学舍多有似前不知礼法之人,乞加禁戢,庶得专教养之事,肃风化之源。以此检会到中统二年圣旨节文:宣圣庙,国家岁时致祭,诸儒月朔释奠,宜常令洒扫修洁。今后禁约诸官员、使臣、军马,毋得于庙宇内安下,或聚集理问词讼,及亵?饮宴,管工匠官不得于其中营造,违者治罪。管内凡有书院,亦不得令诸人搔扰,使臣安下。钦此。咨请照验施行。准此。本院看详:应大小管军官吏隶本院掌管,除已约束外,其余官吏合行具呈尚书省照详,移咨各处行省,遍行所属,出榜禁治施行。都省:除外,合行移咨,遍行所属,出榜禁治施行。 【 咨江淮行尚书省。】 

  儒人免役及差设山长正录直学词讼约会

江淮等处行尚书省,至元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日,崔思政承行札付该,来呈本道儒学提举司行移淮东浙西儒学提举司会验下项学校格例,乞照详事。得此,省府照得:本道见呈,与省府元议相同。合下仰照验,行下合属,依上施行。一、儒户除纳税粮外,和买和卖、仓场库官、大小科差并从除免。前项议得:儒户教官,各处自有簿籍,仰本司行下合属,取勘见数,籍名置册,?不得将不系儒户动摇违错。一、儒学保明生员,除山长、学正呈省定夺外,其余学录、直学以下人员,并从本司存设,乞照详。前项议得:依准所呈。一、管民官司,凡有词讼,不行约会,擅行勾捉,惊吓老小事。前项议得:儒户除犯奸盗,一切所犯重罪,并催征税粮,有司理问外,其余词讼,约会一同归问。 【 札付浙东宣慰司。】 

  差设学官学职

浙东道宣慰使司,至元二十六年八月三十日札付:照得至元二十五年七月十一日,据浙东道儒学提举司申会验卑司近于至元二十四年十二月十九日开司,所据合行事件未有定例。照得淮东道儒学提举司已曾讲究到学校事理,呈奉江淮等处行尚书省札付准议了当。为此,移关本司会验。去后,于五月二十二日回准关该:今将本司合行事件,逐一开坐如后,请照验施行事。准此。又照得本司先为开设衙门未有定例,移准浙西道儒学提举司牒该:至元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承奉浙西道宣慰使司□付该,近据来申,各路儒学学正、山长,从卑司选保,申按察司体覆相应,申宣慰使司,保呈省府,出给□付;学录,保申宣慰使司给札;直学、教谕,乞从卑司于相应人员内差拟,免行体覆,乞照详事。得此,具呈江淮等处行尚书省札付该,省府准呈,合下仰照验施行。承此,使司:除外,仰照验依奉省□内事理施行。承此,当司除已依上施行外,牒请照验事。准此。卑司今将会到各道儒学提举司学校合行事理,申乞照详明降事,开坐到数内一项:昨来至元十七年设立各道儒学提举司,承奉宣慰使司□付,备奉行中书省□付该:应儒学大小事务,并从儒学提举司掌管,所有日前总管府并免提调。至元二十一年因革罢提学之后,儒学事务仍归各路、府、州、司、县提调,所差设职员并从体覆。今既复设儒学提举司,见钦奉圣旨:应外道学校生员成材者,申太学,茂异者,申集贤,闻奏呈省区用,并从随道儒学提举司保申。所有体覆一项,委为重迭,除学正、山长比拟路教资次,儒学提举司保明,呈覆上司,转呈行省出给□付外,其余学录、县学教谕以下,照在前体例,并从儒学提举司出给付身差役,并免体覆,似与近详条画相应,及诸斋合设长、谕各一员,钤束诸生,申乞照详明降施行。今奉省府议得:依准所呈前件。本司奉此,除已行移各处路、府、州、县及合属儒学、书院,依奉省□内事理施行外,乞照验事。得此,使司照得:先于至元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承奉江浙等处行中书省令史张新承行札付「为学官格例事」该,省府议拟到,除教授祇受敕牒,外据本学合设正、录、直学,并书院山长、县学教谕各各员数,所授文凭,月请学粮,钞数省府。除已开坐移咨都省照验外,合下仰照验,据滥设不应之人,截日尽行革罢。前项额定人员,以勾当三年为满,如是阙员,选保德行材能、曾得乡漕荐举、堪为后进师范者,本路行移本道按察司,委自正官体覆相应,回准公牒,然后备申本道宣慰司,转呈省府,照详定夺。数内开坐到:路设教授,系祇受敕牒人员;省委相副教官,比及换授以来,权准充学正员数;学正俱授省札,有省委副教处设二员,如直隶行省,祇受省札,宣慰司所辖,止受本司札付;书院山长许设二员,祇受行省札付;教谕许设二员,止受本路札付。为此,具呈省府照详。去后,至元二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承奉江淮等处行尚书省令史崔思政承行二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札付该:来呈本道儒学提举司行移淮东浙西儒学提举司,会到下项学校格例,乞明降事。得此,省府照得:本道见呈,与省府元议相同。合下仰照验,依上施行。开 【 作】  【 坐】  【 [一一]据行文体例改。】 到数内一件:儒学保明生员,除山长、学正呈省定夺外,其余学录、直学以下人员,并从本司差设,乞明降事。前件议得:依准所呈。奉此,照得省府元议:如是阙员,选保德行材能、曾得乡漕荐举、堪为后进师范者,本路行移按察司,体覆相应;学正俱受行省札付;学录如直隶行省,祇受省札,如宣慰司所辖,止受本司札付;山长祇受省札;教谕止受本路□付。其儒学提举司会到淮东提举司例,呈准省札:差设职员,并免体覆;学正、山长,从提举司保明,申覆上司,转呈行省,出给札付;其余学录、教谕以下,并从儒学提举司差设。所有儒学提举司所呈,即与省府元议不同,除学正、山长,省府定夺,别不见学录、直学以下,是否从宣慰司差设,及不见学职人员,合无依例体覆,又不见设立儒学提举司有无定到格例。为此,再呈省府照详。去后,今奉省府札付该:来呈本道儒学提举司申,近于至元二十四年十二月十九日开司,所据合行事理未有定例。得此,窃详既立提举衙门,合从本司选保相应人员申覆,照依省府元议事理施行。得此,照得先据来呈,亦为此事。为此,照得至元二十四年八月内,据淮东儒学提举司申,开具到所行格例一项,省府议得;山长、学正呈省定夺外,其余学录、直学以下,从儒学提举司差设。已经行下本司照验去讫。今据见申,合下仰照验,照依已行施事理施行。奉此,使司;除外,合下仰照验,依上施行。 【 札付儒学提举司。】 

  正录不与教官联署

国子监,至元二十六年九月二十日,令史张瀛承行指挥;近据淮西道儒学提举司申,据巢州等处学正朱庭槐等呈,本学应行文书,照依江浙例,正、录与教官一同签押,乞明降事。得此,照得省部定到教官格例节该:学正、学录不得连衔署文簿。府、州并各处书院,准此,直学掌管本学田产、屋宇、书籍、祭器一切文簿,并见在钱粮,凡有支发,并听提学、教授公议区处,明立案验,不得擅自动支,违者从教授申覆本处官司,截日黜罢事。除外,合下仰照验,行下合属,照会施行,毋得乱行申覆。 【 下浙东道儒学提举司。】 

  儒人公事约会

尚书省,至元二十六年月日咨该:集贤院呈:据浙东儒学提举司申到事内一件:各道儒学提举司管领儒人,但有公事与管民官司相关者,管民官司并不问事理轻重,径直勾摄,泛行搔扰,深为未便。拟合照依诸衙门体例,一同约会。为此,送国子监议拟。去后,今据准呈:儒人遇有公事,除犯奸盗从有司归问外,其余一切事务,并从约会,呈乞照详事。本院参详:若准所拟相应。送礼部照验,议得:合准集贤院所拟。乞照详事。都省:准呈。除外,合行移咨照会,依上施行。 【 咨江淮行尚书省.】 

  分拣儒户不可轻易

国子监,至元二十六年正月初二日,令史郑溟承行指挥:承奉集贤院判送浙东道儒学提举司申,照得各路、府、州、县学官、山长人等不能尽心,致使豪富不文之人经营入籍,规避差徭,乞令按察司委系名儒分拣。送国子监,议得:不可轻易紊乱。呈奉到集贤院札付,议得:依准所拟施行。奉此,合下仰照验施行。

猜你喜欢
  卷九十三·志第四十六·河渠三·脱脱
  卷四十三 志十八·赵尔巽
  班马异同卷二十八·倪思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二十三·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佚名
  卷之四十四·佚名
  卷之二百七十五·佚名
  通志卷一百六十九·郑樵
  列传卷第四十八 高丽史一百三十五·郑麟趾
  慕容宝传·房玄龄
  韦珍传·魏收
  陈宜中传·脱脱
  蒲察世杰传·脱脱
  伯帖木儿传·宋濂
  目录·郑兴裔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廿三折 狱中哭帝·冯梦龙

    [净短髯,丑苍髯扮狱卒上][净]我辈心肠原狠,杀人不当鸡儿。[丑]直教我辈也心慈,他的心肠何似?我每大理寺狱中两个节级是也。岳爷自到狱中,只管哭哭啼啼。一下哭坏了,秦老爷与我每要活的,把甚幺来还他?[净]正是呢。他又不哭老婆,不哭孩

  • 卷二 古體詩·王士祯

    【鑾江大雪歌寄家兄西樵】夜聞觱發曉漾漭,衝寒四顧江天朗。雲氣欲壓揚子津,濤頭直突仙人掌。平生愛雪勝瓊貝,況復橫江發奇賞?朔風獵獵犯貂裘,急霰霏霏灑烏榜。大澤蛇龍避寒蟄,高天雕鶻盤空響。江南群山張畫屏,玉笏嶙峋袤百丈

  • 卷一百三十九·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三十九  明 冯惟讷 撰 隋第十 郊庙歌辞 圜丘歌八首 【隋书乐志曰文帝开皇中诏牛弘姚察许善心虞世基刘臻等详定雅乐弘等奏曰伏奉明诏详定雅乐博访知音旁求儒彦研校是非定其去就取为一代

  • 卷一百二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二十一李林甫李林甫高祖从父弟之孙初为千牛直长其舅姜皎深爱之开元初迁太子中允与源乾曜有姻亲乾曜执政其子絜为林甫求司门郎中乾曜薄其为人不许後宇文融引为御史历吏部侍郎执政荐其有宰

  • 卷二百五十六·列传第一百四十四·张廷玉

        崔景荣 黄克缵 毕自严 李长庚 刘之凤   崔景荣,字自强,长垣人。万历十一年进士。授平阳府推官。擢御史,劾东厂太监张鲸罪。巡按甘肃、湖广、河南,最后按四川,积台资十八年。   播州乱,景荣监大帅遇刘綎

  • 越绝卷第八·袁康

      越绝外传记地传第十   昔者,越之先君无余,乃禹之世,别封于越,以守禹冢。问天地之道,万物之纪,莫失其本。神农尝百草、水土甘苦,黄帝造衣裳,后稷产穑,制器械,人事备矣。畴粪桑麻,播种五谷,必以手足。大越海滨之民,独以鸟田,小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零四·杨仲良

      哲宗皇帝   张舜民罢言职   元祐二年四月甲辰,诏张舜民特罢监察御史,依前秘阁校理、权判登闻鼓院,仍令赴馆供职。先是,舜民言:『夏人政乱,权归梁氏已久。自秉常死,挟乾顺专横滋甚。去年虽数遣使入朝,然权臣争权,传闻多

  • 仁宗皇帝实录(卷十五)·杨士奇

    洪熙元年五月庚午赐爪哇国贡使亚烈黄扶信等钞十五万九千五十锭 午刻风雹辛未 上谕少师兼吏部尚书蹇义曰御史朝廷耳目之官惟老成识治体者可任新进小生遽受斯职未达政治之体而有可为之权遇事风生以喜怒为威福以好恶为

  • 一百八十六 曹(禺页)奏请圣安并报江宁雨泽摺·佚名

    康熙五十三年八月十一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禺页)谨奏:恭请万岁圣安。本月初十日,家奴赍摺回南,伏蒙御批:将江宁雨泽情形,再速奏闻。钦此钦遵。奴才查得江宁自六月二十九日起,至七月初五日止,连日大雨,四野沾足。自七月初五日

  • 一三四一 谕《荟要》二分着派懋勤殿翰林会同纪昀悉心勘校·佚名

    一三四一 谕《荟要》二分着派懋勤殿翰林会同纪昀悉心勘校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日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日奉旨:文渊、文源、文津三阁四库全书,前已派员逐分校阅,将错悞处所详晰签改。至文溯阁全书一分,现在应往盛京原

  • 荀朗传·姚思廉

    荀朗字深明,颍川颍陰人。其祖父荀延祖,为梁颍川太守,父亲荀伯道,为卫尉卿。荀朗年少时气度不凡,有雄才大略,初任梁庐陵王行参军。侯景之乱时,荀朗招集众旅,据守在巢湖间,无所隶属。台城陷落,简文帝下密诏授荀朗为云麾将军、豫州

  • 論衡校釋卷第十二·黄晖

      程材篇   盼遂案:量知篇云:「材盡德成,其比於文吏亦彫琢者,程量多矣。」   論者多謂儒生不及彼文吏,漢書兒寬傳:「文史法律之吏。」見文吏利便,而儒生陸落,文選蜀都賦注引蔡邕曰:「凝雨曰陸。」釋名釋地曰:「陸,漉也,水流

  • 卷二十一·李廉

    <经部,春秋类,春秋会通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会通卷二十一    元 李廉 撰昭公十有六年春齐侯伐徐左氏【二月丙申齐师至于蒲隧徐人行成徐子及郯人莒人防齐侯盟于蒲隧赂以甲父之鼎叔孙昭子曰诸侯之无伯害哉齐君之

  • 卷十二·王与之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订义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十二    宋 王与之 撰内宰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郑康成曰内宰宫中官之长【○愚案自内小臣以下皆内宰为之长】贾氏曰内宰治

  • 指月录卷之三十·瞿汝稷

    六祖下第十六世▲嘉兴府报恩法常首座于首楞严经。深入义海。谒雪巢机契。命掌笺翰。首众报恩。室中惟有矮榻。余无长物。宣和庚子九月中。语寺僧曰。一月后不复留此。十月二十一。往方丈谒饭。将晓。书渔父词于室门。

  • 普曜经卷第五·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异学三部品第十四  于是菩萨。游在山间。往至尼连水边。乐于闲居心意寂然。慈念十方欲益天人。佛告诸比丘。菩萨遥见郁头蓝弗。为诸弟子所见奉敬。达知图谶算术天地灾变。为众最师。菩萨心

  • 释摩诃衍论 第五卷·龙树

    释摩诃衍论 第五卷龙树菩萨造姚秦三藏筏提摩多奉 诏译自此已下显示生灭之相差别本曰。复次分别生灭相者。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粗与心相应故。二者细与心不相应故。又粗中之粗凡夫境界。粗中之细及细中之粗

  • 韵补正·顾炎武

    清初顾炎武撰。成于康熙五年(1666)。不分卷。顾氏在撰写《唐韵正》之后,遂作此书以正宋吴棫《韵补》之得失。 《韵补》内容可分为二:1是收录古人用韵而今韵不收的韵字;一是论206韵的古音关系。此书对二者均予是正。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