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二百七十五

  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十一月辛亥朔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升湖广宝庆副将牛射斗为贵州威宁总兵官黄州副将马良灿、为江西南赣总兵官洞庭副将王允吉为四川川北总兵官

  ○壬子上幸畅春园

  ○谕领侍卫内大臣等、朕自回京、腿膝疼痛因皇太后圣体违和、故勉强支持。昨因往宁寿宫问安、稍受风塞、以致咳嗽声哑。如再强忍数日、恐愈加增。今皇太后圣躬少愈朕明日往汤泉、调理数日。

  ○谕九卿凡人命之事、关系重大朕必一一详阅、尽知其情方行批出比来朕身欠安一时不能详阅若俟徐徐详阅之后始行批出三覆奏将不及矣可矜者减等完结缓决者仍监禁情实者今年停决。

  ○癸丑上自畅春园幸汤泉。

  ○谕大学士兵部步军统领等汤山至德胜门四十余里德胜门至大内将及十里此间设立腰站二处各派部院贤能司官一员笔帖式一员如此则朕遣人请皇太后安并皇太后差人至朕处、俱不致迟误矣。

  ○以内阁学士王之枢、为偏沅巡抚

  ○升福建台湾道梁文科为广东按察使司按察使。

  ○予故镶红旗满洲副都统翩图祭葬如例。

  ○旌表山西烈妇杨月斗妻梁氏守义拒奸甘死不辱给银建坊如例。

  ○丁巳。升太常寺卿李敏启、为大理寺卿。

  ○戊午。升宗人府府丞江球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己未。河南巡抚张圣佐疏报兰阳县奸民李雪臣子李兴邦在生员李山义家以白莲教为名聚徒惑众今已拏获。得上□日、交审事刑部尚书张廷枢等严审定拟具奏。

  ○旌表江西万安县烈女、许将愈聘妻邓氏夫亡闻讣、哀号自缢、给银建坊如例。

  ○壬戌。以礼部尚书公吞珠、为纂修。玉牒副总裁官。

  ○癸亥。以皇十二子固山贝子允祹、署理内务府总管事。

  ○以毛明安故多罗贝勒班地子罗卜臧希喇布吴喇忒镇国公诺尔布林臣弟希喇布各袭爵

  ○乙丑。上自汤泉。回驻畅春园

  ○丙寅。酉刻上闻皇太后违和不待警跸止领近侍人员、急从西直门进神武门诣皇太后宫问安。

  ○丁卯上诣皇太后宫问安。戊辰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己巳。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庚午冬至祀天于圜丘遣领侍卫内大臣公马尔赛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暂安奉殿、孝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

  ○停止次日行礼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辛未上诣皇太后宫、问安。上御乾清宫东暖阁召诸皇子、及满汉大学士学士九卿詹事科道等入谕曰朕少时天禀甚壮、从未知有疾病今春始患头晕渐觉消瘦至秋月塞外行围蒙古地方、水土甚佳。精神日健颜貌加丰每日骑射亦不觉疲倦。回京之后、因皇太后违和、心神忧瘁头晕频发有朕平日所欲言者今特召尔等面谕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公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远之计而已。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太祖太宗初无取天下之心尝兵及京城诸大臣咸奏云当取。太宗皇帝曰明与我国素非和好今取之甚易但念中国之主不忍取也。后流贼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自缢臣民相率来迎乃翦灭闯寇入承大统昔项羽起兵攻秦后天下卒归于汉其初汉高祖一泗上亭长耳元末陈友谅等并起后天下卒归于明其初明太祖一皇觉寺僧耳我朝承席先烈应天顺人、抚有区宇。以此见乱臣贼子、无非为真主驱除耳今朕年将七旬在位五十余年者、实赖天地宗社之默佑非予凉德之所致也朕自幼读书于古今道理粗能通晓。凡帝王自有天命应享寿考者、不能使之不享寿考应享太平者、不能使之不享太平。自黄帝甲子、至今四千三百五十余年称帝者三百有余。但秦火以前、三代之事、不可全信始皇元年至今一千九百六十余年、称帝而有年号者、二百一十有一朕何人斯、自秦汉以下、在位久者、朕为之首。古人以下矜不伐、知足知止者、为能保始终。览三代而后、帝王践祚久者、不能遗令闻于后世。寿命不长者、罔知四海之疾苦。朕已老矣。在位久矣未卜后人之议论如何。而且以目前之事、不得不痛哭流涕、豫先随笔自记、而犹恐天下不知吾之苦衷也。自昔帝王多以死为忌讳。每观其遗诏殊非帝王语气并非中心之所欲言此皆昏瞀之际觅文臣任意撰拟者。朕则不然今豫使尔等知朕之血诚耳当日临御至二十年、不敢逆料至三十年三十年不敢逆料至四十年。今已五十七年矣。尚书洪范所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五福以考终命列于第五者诚以其难得故也。今朕年将七十。子孙曾孙、百五十余人天下粗安。四海承平。虽不能移风易俗、家给人足。但孜孜汲汲、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尝少懈数十年来。殚心竭力、有如一日此岂仅劳苦二字所能该括耶。前代帝王、或享年不永。史论概以为侈然自放、耽于酒色所致。此皆书生好为讥评。虽纯全尽美之君亦必抉摘瑕疵。朕为前代帝王剖白、盖由天下事繁不胜劳惫之所致也。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为人臣者、惟诸葛亮一人耳。若帝王仔肩甚重、无可旁诿。岂臣下所可比拟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政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如舜虽称无为而治。然身殁于苍梧。禹乘四载、胼手胝足、终于会稽。似此皆勤劳政事、巡行周历、不遑宁处。岂可谓之崇尚无为、清静自持乎。易遁卦六爻、未尝言及人主之事。可见人主原无宴息之地、可以退藏。鞠躬尽瘁、诚谓此也。昔人每云帝王当举大纲不必兼总细务。朕心窃不谓然。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时不谨、即贻千百世之患。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故朕每事必加详慎。即如今日留一二事未理、明日即多一二事矣。若明日再务安闲、则后日愈多壅积万几至重诚难稽延故朕莅政无论钜细即奏章内有一字之讹、必为改定发出盖事不敢忽、天性然也。五十余年每多先事绸缪四海兆人、亦皆戴朕德意。岂可执不必兼总细务之言乎。朕自幼强健、筋力颇佳能挽十五力弓发十三握箭用兵临戎之事、皆所优为。然平生未尝妄杀一人平定三藩扫清漠北皆出一心运筹户部帑金非用师赈饥未敢妄费谓此皆小民脂膏故也所有巡狩行宫不施采缋每处所费不过一二万金较之河工岁费三百余万尚不及百分之一幼龄读书即知酒色之可戒小人之宜防所以至老无恙自康熙四十七年大病之后过伤心神渐不及往时况日有万几、皆由裁夺。每觉精神日逐于外、心血时耗于内。恐前途倘有一时不讳、不能一言、则吾之衷曲未吐、岂不可惜。故豫于明爽之际、一一言之、可以尽一生之事。岂不快哉。人之有生必有死。如朱子之言、天地循环之理、如昼如夜。孔子云、居易以俟命。皆圣贤之大道。何足惧乎。近日多病、心神恍忽、身体虚惫动转非人扶掖步履难行。当年立心以天下为己任许死而后已之志今朕躬抱病、怔忡健忘故深惧颠倒是非万几错乱心为天下尽其血神为四海散其形。既神不守舍心失怡养目不辨远近、耳不分是非食少事多岂能久存况承平日久人心懈怠福尽祸至泰去否来元首丛脞而股肱惰至于万事隳坏而后必然招天灾人害、杂然并至虽心有余。而精神不逮悔过无及振作不起呻吟床榻、死不瞑目岂不痛恨于未死昔梁武帝亦创业英雄。后至耄年、为侯景所逼、遂有台城之祸。隋文帝亦开创之主。不能豫知其子炀帝之恶、卒致不克令终。又如丹毒自杀服食吞饼宋祖之遥见烛影之类。种种所载疑案、岂非前辙皆由辨之不早而且无益于国计民生汉高祖传遗命于吕后唐太宗定储位于长孙无忌朕每览此、深为耻之或有小人希图仓卒之际、废立可以自专推戴一人以期后福朕一息尚存、岂肯容此辈乎。朕之生也、并无灵异及其长也亦无非常八龄践祚、迄今五十七年、从不许人言祯符瑞应如史册所载景星庆云麟凤芝草之贺。及焚珠玉于殿前。天书降于承天。此皆虚文。朕所不敢。惟日用平常、以实心行实政而已。今臣邻奏请立储分理、此乃虑朕有猝然之变耳。死生常理、朕所不讳。惟是天下大权、当统于一。十年以来、朕将所行之事、所存之心、俱书写封固、仍未告竣。立储大事、朕岂忘耶。天下神器至重、倘得释此负荷优游安适、无一事婴心便可望加增年岁诸臣受朕深恩、何道俾朕得此息肩之日也朕今气。血耗减。勉强支持。脱有误万几则从前五十七年之忧勤、岂不可惜朕之苦衷血诚一至如此每览老臣奏疏乞休未尝不为流涕。尔等有退休之时。朕何地可休息耶。但得数旬之怡养、保全考终之死生朕之欣喜、岂可言罄从此岁月悠久、或得如宋高宗之年、未可知也、朕年五十七岁、方有白发数茎。有以乌须药进者。朕笑却之曰、古来白须皇帝有几。朕若须须皓然、岂不为万世之美谈乎。初年同朕共事者、今并无一人。后进新升者、同寅协恭、奉公守法、皓首满朝。可谓久矣。亦知足矣朕享天下之尊、四海之富物无不有事无不经至于垂老之际、不能宽怀瞬息故视弃天下犹敝屣视富贵如泥沙也倘得终于无事、朕愿已足愿尔等大小臣邻、念朕五十余年太平天子。惓惓丁宁反复之苦衷则吾之有生考终之事毕矣。此谕已备十年若有遗诏、无非此言披肝露胆、罄尽五内朕言不再。

  ○壬申。刑部尚书赖都母故。遣一等侍卫宗室勒什亨携茶酒往奠。予祭一次。

  ○癸酉。谕诸皇子、及诸大臣等曰、京师初夏、每少雨泽。朕临御五十七年、约有五十年祈雨。每至秋成、悉皆丰稔。昔年曾因暵旱。朕于宫中设坛祈祷。长跪三昼夜日惟淡食、不御盐酱至第四日、步诣天坛虔祷油然忽作大雨如注步行回宫水满两鞾衣尽沾湿后各省人至、始知是日雨遍天下朕自谓精诚所感可以上邀天鉴后太皇太后不豫朕以保育恩深、益复虔诚步祷、请减己算、为圣祖母延年讵意竟不可回。朕以此抱痛于心知天道幽远难可期必朕为圣祖母、不能祈求永年、而为民请命。即使天心有感、能不负惭于中乎。自此以后、每遇求雨、朕但于宫中斋戒。不复躬亲祈祷。此意从未告人、诸臣所未知者也上言及此、流涕呜咽、不能自止。诸臣莫不感动。顷之又谕曰礼部于各寺庙祈雨所用僧人道士但务虚文殊无实意大约每月十八二十二十二二十四等日、往往有雨人多言宜及此数日祈祷朕以为既知有雨何乃祷为。若知有雨而后祷此心便已不诚矣。总之天行不齐、多赖人事补救。朕仓有余粟帑有余金、随时随地、皆可赈济、故虽逢旱岁、亦不能为灾也。

  ○以翰林院侍讲学士励廷仪、检讨文岱、俱充日讲起居注官。

  ○升福建台湾副将潘承家、为广东碣石总兵官。

  ○甲戌。上以甘肃提督师懿德、议不可进兵一摺、示满汉大学士、学士九卿、詹事科道等。谕曰此事彼处督抚不奏师懿德独奏亦是仿刘荫枢之意。且将师懿德等留京用兵之事原要机谋非拘执不通者所能办理当中路出兵时人云地寒马瘦到彼处、马匹必致冻死又包衣大力言粮饷未到、难以前进朕即止之云、此中机谋。非尔等所知、如再妄言即律以军法朕来时祭告天地宗庙。必见噶尔丹方回又与伯费扬古约、两路合兵。今不前进如何先回。朕亲率大兵深入敌境算在必胜必噶尔丹使人来朕留营中七日谕来使云不见噶尔丹必不轻回鼓兵前进差人往视噶尔丹已遁去二日再差人往视已尽弃庐帐器械远遁矣朕乃回兵今策妄阿喇布坦本属小丑。不足为虑但怙恶不悛侵陵哈密前曾以二百人败其二千余人矣今因其移兵到藏道路甚远又无接应自去年十月起行、今年七月方到过三层冰山噶斯等处、实为难行然彼既可以到藏我兵即可以到彼处兵亦不用多二百余人、便可破之矣。人奏彼处雪深八尺、兵不可住。今李先复系汉人、自阿尔泰口外来、气色甚好。云途中并不见有病人。是边外水土、原可居住。故复议明□山戊不□三四月出兵。用兵惟以安宁百姓保护地方为先。故各省督抚奏摺来、俱批先固内地紧要不可听小抄以惑人心我朝驿递之设最善西边五千余里九日可到。荆州西安五日可到浙江四日可到三藩叛逆吴三桂轻朕年少。及闻驿报神速机谋深远乃仰天叹服曰休矣未可与争也又谕曰、朕莅政五十余年海内昇平皆恃众大臣为朕股肱耳目。朱子亦云、为政在于用人大小臣工俱宜实心任事直言勿隐、方为社稷苍生之福如李锡在河南居官甚劣。九卿科道、无一人言其贪婪者河南百姓、受其荼毒私派科歛。地方坏乱。以至于此。当日请训上□日时、朕一一条戒。李锡奏称恭聆圣训尽心以报皇上不意今日大负朕恩此人断难轻恕。大凡为地方官者皆当知足。为大臣者当识大体。不可琐屑刻薄朕待大学士尚书、侍郎、以至小臣、各有等级。若待大学士与小臣无异、即非礼也。又如翰林等、作诗写字、作古文或时文、朕皆因材器使、未尝求全责备也。今日朕身安和故召诸臣来将朕阅历之事、谕尔等知之。

  ○上谕大学士等曰、法海有似疯狂。与将军口角。又题参总督。各自立异。所属亦不知何所遵行。如此、必致生事。着问九卿具奏。寻九卿奏、法海好任性气。皇上或教训留任。或别调用。得上□日、着驿递发去、令法海看。

  ○谕户部、朕统御寰区、抚绥万国、无分中外。凡兵民生计、未尝一日不为勤求也。自剿灭三逆以后、为八旗甲兵详加筹画。曾颁发帑金数百万两、代清积逋。又资其匮绌复赏银数百万两。凡随围出征、虽给行月钱粮、官驼马匹犹恐用度不继设立八旗官库以济官兵。四十五年复施恩将官库未经扣完银三百九十五万六千六百余两尽与除免嗣后官库事务渐至纷扰故停止八旗之库设立总库自此以来。官兵有益库内案件亦甚清楚但每月扣取钱粮朕深为廑念曾有无耻积恶拨什库、侵欺兵饷、朕故交与户部、将两月钱粮、一次支放。俱令给与本人。近闻领取银两兵丁甫出部门。即被人持去公库既行扣除、又复偿还私债兵丁所剩甚少以此养赡室家奉行差务断然不足朕每怀及此、深切轸恻。兹特大沛恩施式弘抚育停止公库将见今未行扣完银一百九十六万八千两有奇通行豁免。自五十七年正月为始着给与兵丁全分银两尔部即传谕八旗都统等、出示通晓、俾咸知朕、优恤禁旅至意。

  ○乙亥。八旗都统等因奉特恩豁免公库扣除银两率领兵丁谢恩。得上□日、小人得财则喜。用尽则怨。见今八旗、得见旧日风景者、已无其人而能记忆祖父之遗训者亦少。以致风俗日奢人心不古。嗣后务期悛改、以副朕谆谆训诫至意。

  ○吏部议履、差往河南审事刑部尚书张廷枢等疏言新安县知县钱汝駜、前于渑池山中搜获贼首亢珽之尸又节次搜获亢珽亢珩母妻女媳子孙并贼犯李一宁等请将该县议叙应如所请。从之。

  ○升镶白旗护军统领宗室楚宗为归化城都统。

  ○丙子。谕大学士等曰凡外吏居官虽清廉然地方些微火耗其势不能不取即如大学士萧永藻之清廉中外皆知前任广东广西巡抚时果一尘不染乎假令萧永藻自谓清官亦效人布衣蔬食朕亦将薄其为人矣上谕大学士等曰前大学士王掞密奏及御史陈嘉猷等八人公疏俱为请立皇太子事、伊等以朕为忘之矣此等大事、朕岂有遗忘之理。且伊等奏请分理。天下之事、岂可分理乎。又顾王掞曰、凡密奏条陈之人、皆为名起见。以为吾曾陈奏、遂刊刻传播、或有未经陈奏、即行刊刻者。夫所谓密奏者、惟所奏之人知之、朕独知之、方可言密。今尔等所奏摺稿、或尚存乎王掞奏曰、臣安敢如此。上曰、朕非专指尔而言。即如李光地为此事、亦曾口奏。朕谓之摺奏可乎。大臣乃朕股肱耳目。所闻所见、即应上闻。若不可用露章者应当密奏。天下大矣。朕一人闻见、岂能周知。若不令密奏、何由洞悉。即如人家奴仆、甚属微贱。朦混捐纳为官者有之。朕所知亦有一二人。此等事、尔等有所闻、不行陈奏。即如有股肱而不能运动、有耳目而不能闻见矣。焉用股肱耳目为哉。令人密奏、亦非易事。偶有忽略、即为所欺。朕听政有年。稍暧昧之处、皆洞悉之。人不能欺朕亦不敢欺朕密奏之事、惟朕能行之耳。前朝皆用左右近侍分行探听此辈颠倒是非、妄行称引。偾事者甚多。朕曾遣人往五台、武当等处、皆于兵部起票、驰驿前往。并将差遣缘由声明。光明正大。伊等亦不能假借也。孟光祖假诚亲王允祉之名游行各省赵弘燮陈奏。甚属可嘉。一经发觉、天下皆知矣。又原任黄岩总兵官仇机、是大恶妄行之人。朕访闻其私铸九鼎曾令步军统领查拏。如此举动、意欲何为。汉人胆大、无所不为。于此可见。又谕曰、为君之道、要在安静。不必矜奇立异。并不可徒为夸大之言。程子曰、人不学为圣人、皆自弃也。此语亦属太过。尧舜之后、岂复有尧舜乎。昔人有言、孟子不足学、须学颜子。此皆务大言、不务实践者。朕自幼喜读性理。书中千言万语不外一敬字人君治天下、但能居敬、终身行之足矣又谕曰、柔远能迩之道、汉人全不理会。本朝不设边防、以蒙古部落为之屏藩耳蒙古终年无杀伤人命之事、即此可见风俗醇厚。若直隶各省人命案件、不止千百。固缘人多、亦习尚浇漓使然也。

  ○谕户部、朕抚御寰宇五十余年。夜寐夙兴、为小民勤求生遂。凡率土远近、皆期共享乐利、聿成家给人足之休。未尝一日去诸怀也。数十年以来、各省正赋、屡经全免。历年积欠、亦已蠲徵。偶有雨泽愆期。或发仓廪散给。或截漕粮赈救。不惜亿万金钱米谷频沛恩施诚恐穷檐艰难或至于颠连失所耳近者民力虽已稍纾然念分年带徵银两若不格外优免、则小民一岁之所获分纳二年之赋以其赢余养赡室家断难充足朕每念及此轸恻良深宜更加殊恩通行豁免。今将直隶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广西安甘肃等八处、带徵地丁屯卫银二百三十九万八千三百八十两有奇概免徵收其漕项虽例不准免亦着破格施恩、将安徽、江苏、所属带徵漕项银、四十九万五千一百九十余两、米、麦、豆、一百十四万六千六百一十余石内、免徵各半。尔部即行文该督抚严饬所属实心奉行遍行晓谕。俾民间无徵催之累均沾实惠用称朕抚恤群黎至意倘有不肖有司借端朦混私行徵收者该督抚严察参处。如该督抚不行察出一并从重治罪尔部即遵谕行丁丑兵部议覆、顺天府府尹俞化鹏疏言顺天武乡试旧例、自十月初九日、试骑射技勇。至十三日考完十四日入闱止余半日、诸务忙迫。请照会试例于初七日校射十三日入闱时日宽余骑射技勇得以详细选拔。应如所请。从之。

  ○戌寅。升护军参领陀博克、为归化城右翼副都统

  ○乙卯。升翰林院侍读学士高其倬、侍讲学士励廷仪俱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调正蓝旗汉军副都统阿琳宝为满洲副都统。镶红旗蒙古副都统觉罗伊敦、为镶蓝旗满洲副都统。升护军参领哲尔衮为正蓝旗汉军副都统长史宗查布为镶黄旗蒙古副都统前锋参领鄂米达、为镶红旗蒙古副都统。

  ○庚辰。上自皇太后违豫昼夜焦劳以致圣体违和硕晕足痛艰于动履犹亲诣宁寿宫问安御东暖阁办事诸王大臣官员等奏云皇太后较前稍安。圣躬关系甚重。伏乞往汤泉调摄上不允

  ○升太仆寺卿景日昣为宗人府府丞大理寺少卿陆经远为太仆寺卿。

猜你喜欢
  帝纪第七 高祖纪·魏收
  梁本纪第三·欧阳修
  第一回 河洛降神奇儿出世 弧矢见志游子离乡·蔡东藩
  第一百三十九回 失名城杨师战败 兴大狱罗氏蒙嫌·蔡东藩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五十九·乾隆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十六·佚名
  卷之四百九十四·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十六 奸臣传五·纪昀
  金佗稡编卷十六·岳珂
  味腴室读书日记 光绪十三年丁亥·恽毓鼎
  五十一、记蒯礼卿先生·包天笑
  哀帝本纪·欧阳修
  卷十八·楼昉
  提要·周怡
  舆服三·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四·徐世昌

    申涵光申涵光,字孚孟,一字和孟,号凫盟,永年人。贡生。有《聪山诗集》。岁晏岁晏百物息,草木随风沙。松柏惨不舒,况彼园中花。层阴昼萧条,微霰时复加。林中常鸣狐,屋上常鸣鸦。岂不思远游,负手还咨嗟。阳气动飞

  • 五集目录五·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目録五卷之三十五戊申元旦元旦试笔咏白玉如意宋旭岁朝图降旨加赈安徽省去岁被灾之亳州等十州县诗以志事降旨加赈河南昨岁被水诸州县诗以志事新正乐夀堂閲是楼矩亭口

  • 薛稷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阴人。初盛唐时期著名诗人,书法家,画家,官位显通。 秋日还京陕西十里作 薛稷 驱车越陕郊, 北顾临大河。 隔河望乡邑, 秋风水增波。 西登咸阳途, 日暮忧思多。 傅岩既纡郁, 首山亦嵯峨。 操

  • 列传第三十八 萧思话 刘延孙·沈约

    萧思话,南兰陵人,孝懿皇后弟子也。父源之,字君流,历中书黄门郎,徐、兖二州刺史,冠军将军、南琅邪太守。永初元年卒,追赠前将军。 思话年十许岁,未知书,以博诞游遨为事,好骑屋栋,打细腰鼓,侵暴邻曲,莫不患毒之。自此折节,数年中,遂有

  • 卷一百五十一·列传第三十八·宋濂

        薛塔剌海   薛塔剌海,燕人也,刚勇有志。岁甲戍,太祖引兵至北口,塔剌海帅所部三百余人来归,帝命佩金符,为炮水手元帅,屡有功,进金紫光禄大夫,佩虎符,为炮水手军民诸色人匠都元帅,便宜行事。从征回回、河西、钦察

  • 卷六十二·毕沅

      ◎宋纪六十二 ∷起阏逢执徐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   帝名曙,濮安懿王第十三子,母曰仙游县君任氏,明道元年正月三日,生于宣平坊第。初,王梦两龙与日并随,以衣承之,复戏

  • 卷八·陈燕翼

    六月,以杨鹗总督偏沅,何腾蛟遂有「敕印一齐交付」之疏。上谕之曰:『卿宣劳江汉,功在社稷;复楚恢豫,长驱燕代,业以全担付卿。杨鹗之推升,因彼时未审舆图,偶为错举,岂有一柄两操之理?今中枢需人,业召鹗入佐矣。朕与卿分则君臣、谊同

  • 卷上·胡承谱

    学校官董仲舒在建元初对策愿与太子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传谓立学校之官自仲舒发之考武帝纪建元五年置五经博士此所谓学校之官也元朔五年始有礼官劝学之诏于是丞相宏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儒林传所载其纪功令也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三十三 逆臣传七·纪昀

    逆臣传金○金 秉德 唐古辩乌达 大兴国图克坦额哷楚克布萨思恭图克坦贞 李老僧完颜元宜 赫舍哩执中崔立秉德 唐古辩 乌达 大兴国 图克坦额哷楚克 布萨思恭 图克坦贞 李老僧 完颜元宜 赫舍哩执中 崔立 △秉德 秉德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十六 叛臣传七·纪昀

    叛臣传元○元 李璮天文统 阿勒呼木特穆尔李璮 王文统 阿勒呼木特穆尔 △李璮 李璮小字松寿潍州人李全子也或曰璮本衢州徐氏子父尝为扬州司理参军全养之为子完颜十六年全叛宋举山东州郡附元太师 国王博啰承制拜全山东

  • 一○二二 军机大臣奏覆四库全书内查无袁枢原书片·佚名

    一○二二 军机大臣奏覆四库全书内查无袁枢原书片【真按:袁枢著作考.】乾隆四十九年五月初六日前奉旨查朱子《答袁机仲书》论二方六卦六辰一条,于四库全书内检查袁仲机原书呈览。臣等谨查《宋史 袁枢传》载,其所著有《易

  • 褚彦回传·李延寿

    褚彦回幼年时期就有高洁的声誉。宋朝元嘉末年,魏军逼近瓜步,百姓都整好东西,准备逃走。当时他的父亲褚湛之做丹陽尹,让他的子弟都穿着草鞋,在斋房前练习走路。有人讥笑他,褚湛之说:“这是安不忘危。”褚彦回当时年龄十几岁,很

  • 卷之十一·佚名

    尚敬王九年,圓覺寺大殿回祿。正月初一日丑時,失火,燒損圓覺寺大殿,而照堂、佛殿、山門幸免火災。時住僧覺翁無有小心,謬起火災。當其火燒,專一擔出自己貨物,不顧先王神主,而今燒失尚清王神位。由是覺翁流于八重山,照堂僧流于久

  • 卷五十七·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五十七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五桓公元年考异宋板疏知非仲尼新意也【二叶左二行】新作非正嘉作本谨按宋板恐非 言雨自上而下浸润于上【三叶左四行】下上作土 鲁称班齐馈【

  • 孔子过泰山侧(1)·戴圣

    ——从镜子中照见人类的丑恶【原文】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2)。使子路问之曰(3):“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4)。”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5),吾夫又死于焉,今吾子又死于焉。”

  • 卷第一百五十九·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五十九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定蕴第七中得纳息第一之三诸法善无色起。彼法善心俱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欲止说无相应法无生老住灭无退者意。及欲显说自宗正理相应法

  • 惨世界·苏曼殊

    《惨世界》是雨果杰作《悲惨世界》在我国的第一个节译本。雨果(1802—1885),著名的法国作家。同情人民的不幸和苦难,反对专制及各种社会罪恶。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等。《悲惨

  • 圣金刚手菩萨一百八名梵赞·佚名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共二十会,纯是梵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