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职官二

○宫官▲詹事

詹事,秦官,(应劭曰,詹,省也,给也,臣瓒曰,茂陵书詹事秩真二千石。)掌皇后太子家,有丞,(师古曰,皇后太子各置詹事,随其所在以名官。)属官有太子率更家令丞仆中盾卫率厨厩长丞,(张晏曰,太子称家,故曰家令,臣瓒曰,茂陵中书太子家令,秩八百石,应劭曰,中盾主周卫徼道,秩四百石,如淳曰,汉仪注卫率主门卫,秩千石,师古曰,掌知漏刻,故曰率更,自此以上,太子之官也,更音工衡反。)又中长秋私府永巷仓厩祠祀食官令长丞诸宦官皆属焉,(师古曰,自此以上,皆皇后之官。)成帝鸿嘉三年,省詹事官,并属大长秋。(百官表,师古曰,省皇后詹事,总属长秋也。)

中厩令。(功臣表,戴敬侯秘彭祖以中厩令击陈豨,戾太子传注云,中厩皇后车马所在。)

中御府令。(霍光传,中御府令高昌,又谷永传,愿减中御府用度。)中少府。(百官表,韩勋,师古曰,皇后官。)舍人。(功成表,成阴侯周信为吕后舍人。)

▲长信詹事

长信詹事,掌皇太后宫,景帝中六年,更名长信少府,平帝元始四年,更名长乐少府。(百官表,张晏曰,以太后所居宫为名也,居长信宫,则曰长信少府,居长乐宫,则曰长乐少府也。)

哀帝即位,尊定陶太后曰共皇太后,丁姬曰共皇后,各置左右詹事。(本纪,徐天麟按詹事置左右,始于此。)

建平二年,尊傅太后为皇太太后,称永信宫,丁太后为帝太后,称中安宫,而成帝母太皇太后,本称长信宫,成帝赵后为皇太后,并四太后,各置少府太仆,秩皆中二千石。(外戚传。)

中太仆,掌皇太后舆马。(百官表。)

长信太仆。(王莽传,长信太仆闳,徐天麟按,此官即哀帝所置四太仆之一也。)长乐卫尉。(百官表。)长乐长御。(王莽传上。)

长信庭林表。(叙传,师古曰,林表官名,长信宫庭之林表,孟康曰,妇人之官也。)太公家令。(高纪。)太公仆。(史记功臣表秘彭祖。)

▲大长秋

将行,秦官,(应劭曰,皇后卿也。)景帝中六年,更名大长秋,(师古曰,秋者收成之时,长者常久之义,故以为皇后官名。)或用中人,或用士人。(百官表。)

太子太傅少傅。

太子太傅少傅,古官,属官有太子门大夫,(应劭曰,员五人,秩六百石。)庶子,(应劭曰,员五人,秩六百石。)洗马,(张晏曰,员十六人,秩比谒者,如淳曰,前驱也,洗或作先。)舍人。(百官表。)

太子中庶子。(史丹金敞皆为之,徐天麟按邹阳传,秦在中庶子,蒙恬扁鹊传,虢有中庶子,则六国时已有此官,沈约云,汉置六典云秦官,皆非是也。)

太子御骖乘。(惠纪。)护太子家。(史丹传。)军官。大将军。

高帝拜韩信为大将军。(本传。)景帝拜窦婴为大将军。(本传。)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史记汲黯传。)

元狩四年,置大司马,位大将军票骑将军皆为大司马。(霍夫病传,按后汉志云,初武帝以卫青数征伐有功,为大将军,欲尊宠之,以古尊官,唯有三公,诸将军始自秦晋,以为卿号,故置大司马官号以冠之,其后霍光王凤等皆然。)

幕府。大将军长史。(丙吉自军市令迁。)大将军军中司马。(王凤奏请王尊补。)莫府校尉。(霍光擅调益莫府校尉。)

大将军从事中郎。(王凤奏以陈汤为之。)大将军军监。(匈奴传上治众等四人。)大将军史。(律历志,诏大将军史杂候清台。)给事大将军莫府。(蔡义。)

▲票骑将军(史记作剽骑。)

武帝元狩四年,置大司马,位大将军票骑将军皆为大司马,定令票骑将军秩禄与大将军等。(霍去病传。)莫府。票骑将军司马。(赵破奴。)

鹰击司马。(霍去病传,赵破奴。)票姚校尉。(霍去病为之,荀悦汉纪作票鹞。)骠骑将军史。(艺文志朱宇。)▲车骑将军

高帝八年,迁靳歙为车骑将军。(本传。)

宣帝地节三年,拜张安世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数月,罢车骑将军屯兵,更为两宫卫尉,城门北军兵属焉。(张安世传。)车骑将军王音,以外亲宜典兵马,入为将军。(元后传。)

莫府。车骑将军长史。(赵充国由中郎迁。)车骑都尉。(韩昌夫冯唐拜车骑都尉,主车尉及郡国车士。)从事中郎。(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踵故迁置从事毋将隆。)

车骑将军市令。(丙吉。)车骑将军掾。(王舜表奏云敞为掾。)

车骑将军千人。(王莽传上,扈云,师古曰,千人官名,属车骑将军。)▲卫将军山都贞侯王恬启,以卫将军击陈豨。(功臣表。)

文帝即位,拜宋昌为卫将军,领南北军,二年罢卫将军。(本纪。)

张安世拜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数月,更为卫将军。(本纪。)莫府。

卫将军舍人。(史记田叔传,卫将军舍人百余人,田仁以壮健为卫将军舍人。)卫将军掾。(萧由。)▲前后左右将军

前后左右将军,皆周末官,秦因之,位上卿,金印紫绶,汉不常置,或有前后,或有左右,皆掌兵及四夷,有长史,秩千石。(百官表。)莫府。

右将军史。(律历志,诏右将军史杂候清台。)列将军。(别将并莫府附。)上将军。(高后七年,以赵王吕禄为上将军,见本纪。)游击将军。(功臣表,高帝初,陈稀为游击将军别定代。)

复土将军。(文纪,后七年,张武为复土将军,如淳曰,主穿圹寘瘗事。)将屯将军。(文纪,后七年,令属国悍为将屯将军。)

复土都尉。(哀帝崩,萧由为复土都尉,元后崩,原涉守复土都尉。)骁骑将军。(武纪,元光二年,李广。)

骁骑都尉。(功臣表,齐受骁骑都尉,又史记功臣表,董忠为枭骑都尉。)护军将军。(韩安国传,元光二年为护军将军,诸将皆属。)轻车将军。(武纪元光二年,公孙贺为轻车将军。)

轻车都尉。材官将军。(武纪元光二年,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

骑将军。(武纪元光六年,骑将军公孙敖出代下文云代郡将军。)伏波将军。(元鼎五年,路博德为伏波将军,见南粤传。)伏波司马。(功臣表,苏宏。)

楼船将军。(元鼎五年,杨仆为楼船将军,见南粤传。)

戈船将军。(武纪元鼎五年归义越侯严为戈船将军,师古曰,船下安戈戟,以防蛟鼍水虫之害。)下濑将军。(武纪,元鼎五年,甲为下濑将军。)

横海将军。(武纪,元鼎六年,韩说。)横海校尉。(东粤传,横海校尉福。)浮沮将军。(武纪,元鼎六年公孙贺。)匈河将军。(武纪,元鼎六年,赵破奴。)

十二部将军。(武纪,元封元年,诏曰,朕将巡边重置十二部将军亲帅师焉。)拔胡将军。(元封四年,郭昌见本传。)中将军。(公孙敖以中将军从大将军再出定襄,见本传。)

因杆将军。(太初元年,公孙敖见本纪,服虔曰,因杆地名,因所征以名将军。)

贰师将军。(太初元年,以李广利为贰师将军,期至贰师城取善马,故号贰师将军,见本传。)执马校尉。(武帝拜习马者二人,为执驱马校尉。)

驱马校尉。(见上。)

浚稽将军。(武纪太初二年,赵破奴,应劭曰,浚稽山在武威北。)强弩将军。(李沮以左内史为强弩将军,见本传。)强弩将军长史。(韩延寿请严延年为长史。)

强弩都尉。(路博德传。)

度辽将军。(昭纪元凤三年,以中郎将范明友为度辽将军,应劭曰,当度辽水往击乌桓故以为号。)虎牙将军。(宣纪本始二年田顺。)

蒲类将军。(宣纪本始二年,赵充国,晋灼曰,匈奴传有蒲类泽。)

祁连将军。(宣纪本始二年,田广明,应劭曰,祁连,匈奴中山名也。)破羌将军。(宣纪神爵元年辛武贤。)护羌将军。(见王尊传。)

护羌将军转校尉。(师古曰,为校尉主转运事,而属护羌将军也,王尊为之。)

奋威将军。(元纪永光二年,以太常任千秋为奋威将军,冯奉世传作奋武将军,未详孰谈。)建威将军。(史纪将相年表,永光二年,韩次君为建威将军。)

步兵将军。(平帝元始五年,执金吾王骏见百官表下。)文成将军。(武帝元狩中,拜少翁文成将军,见封禅书。)

五利将军。(封禅书元鼎四年,拜栾大为五利将军,得四印佩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印。)天士将军。(见上。)地士将军。(见上。)

大通将军。(见上。)

天道将军。(封禅书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使使立白茅上,五利亦立白茅上,天道者,且为天子,道天神也。)别将。

重将。(功臣表,南安侯宣虎以重将破臧荼侯师古曰,主将领辎重也。)厩将。(功臣表,留侯张良以厩将起下邳。)

城将。(功臣表,东武侯郭蒙入为汉城将,师古曰,将筑城之兵。)

右林将。(功臣表,汉三年,宋子惠侯许瘛用赵右林将初击定诸侯,师古曰,犹言羽林之将。)弩将。(功臣表,清简侯室中同以弩将初起从入汉。)

总莫府。军正。(西南夷传,军正王平,百官表,军正阳咸延为少府。)

军正丞。(胡建传,天汉中,建守军正丞,师古曰,南北军各有军正,正又置丞。)

都尉。(萧何传,上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何卫,爰盎传,吴王使一都尉,以五百人围守盎。)长钚都尉。(功臣表,周灶史记作长铍。)军门都尉。(周亚夫传。)

校司马。(赵充国传,诸校司马。)轻骑校尉。(卫青传,郭成。)营军司马。(谷永传,车骑将军音请谷永补营军司马。)军司马。(杨敞给事大将军莫府为军司马,本传。)

左司马。(孔藂以左司马入汉。)右司马。(陈胥以右司马击项籍。)骑司马。(王虞人以骑司马从。)车司马。(王竞以车司马从,以上功臣表。)

军司空。(杜延年补军司空,苏林曰,主狱官也。)军司空令。(前将军增奏冯奉世为之。)连敖。(韩信归汉为连敖,李奇曰,楚官名。)军候假丞。(陈汤传,杜勋。)

军吏舍人。(冯唐传,魏尚飨军吏舍人。)军武库令。(王凤奏请杜钦为大将军军武库令。)门尉。(功臣表,芒侯耏蹠以门尉初起砀。)垒尉。(主垒壁之事。)

军匠。(梧侯阳城延以军匠从,功臣表,下同。)职志。(沛公以周昌为职志,应劭曰,掌主帜也。)

骈驎。(功臣表,许盎以骈驎从,师古曰,二马曰骈,骈驎谓并两骑为军翼也。)

说卫。(许盎以说卫入汉,师古曰,说读曰税,谓军行初舍止之时为卫。)队率。(申屠嘉传,材官迁为队率。)队史。(棘邱侯襄,以执盾队史从。)

执矛。(中邑贞侯朱进,以执矛从,并功臣表。)护军都尉。

护军都尉秦官,武帝元狩四年,属大司马,成帝绥和元年,居大司马府比司直,哀帝元寿元年,更名司寇,平帝元始元年,更名护军。(百官表。)

护军中尉。(高帝拜陈平护军中尉,使尽护诸将,见本传。)护军射师。(艺文志,王贺。)司隶校尉。

司隶校尉周官,武帝征和四年,初置持节从中都官徒千二百人,捕巫蛊,督大奸猾,后罢其兵,察三辅三河宏农,元帝初元四年去节,成帝元延四年省,绥和二年,哀帝复置,但为司隶冠进贤冠,属大司空,比司直。(百官表。)

从事。(鲍宣传。)掾。(赵后传,司隶解光遣从事掾业史望。)史。(赵后传,见上。)假佐。(王尊传,假佐放。)

▲城门校尉

城门校尉,掌京师城门屯兵,有司马,十二城门候。(百官表,又刘屈犛传云,武帝征和二年,以太子在外,始置屯兵长安诸城门。)

领城门兵。(孔光为太师,领城门兵,王音为特进领城门兵,置莫府得举吏如将军。)城门令史。(王莽传,王兴者故城门令史。)

▲八校尉(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

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内,外掌西城,(师古曰,掌北军垒门之内,而又外掌西域。)(屯)骑校尉,掌骑士,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门屯兵,越骑校尉,掌越骑,(如淳曰,越人内附以为骑也,晋灼曰,取其材力超越也,师古曰,宣纪言磊飞骑土胡越骑,又此有胡骑校尉,如说是。)长水校尉,掌长水宣曲胡骑,(师古曰,长水,胡名也,宣曲观名,胡骑之屯于宣曲者。)又有胡骑校尉,掌池阳胡骑,不常置,(师古曰,胡骑屯池阳者也。)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服虔曰,工射者也,冥冥中闻声则中之,因以名也,应劭曰,须诏所命而射,故曰待诏射也。)虎贲校尉,掌轻车,凡八校尉,皆武帝初置,有丞司马,自司隶至虎贲校尉,秩皆二千石。(百官表,徐天麟按中垒校尉掌北军,则知八校皆北军也,东都五营,即八校之并省者,而后书每有北军五校之称,则八校属北军,又明矣。)

监北军使者。(刘屈犛传,任安,又史记云,武帝使任安护北军。)北军钱官。(史记,任安笞辱北军钱官。)▲西域都护

西域都护加官,宣帝地节二年初置,以骑都尉谏大夫,使护西域三十六国,有副校尉,秩比二千石,丞一人,司马候千人各二人。(百官表,又西域传云,都护治乌垒城,去阳关二千七百三十八里。)

扬威白虎合骑之校。(陈汤斩郅支,益置扬威白虎合骑之校,见本传。)

屯田校尉。(西域传云,武帝通西域,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至宣帝置都护,匈奴益弱,不得近西域,于是徙屯田于北胥莎车之地,屯田校尉,始属都护。)

渠犁田官。(西域传,即谓屯田校尉。)北假田官。(元纪初元五年,罢北假田官。)

伊循都尉。(西域传,元凤四年,立尉屠耆为楼兰,上更名其国为鄯善,王请曰国中有伊循城,愿汉遣一将屯田积谷,令臣得依其威重,于是汉遣司马一人,吏士四十人,田伊循以镇抚之,其后更置都尉,伊循官置始此矣。)

司马。(见上。)护宛使者。(大司马音,荐长史谷永为之。)▲戊己校尉(西域传,元帝置戊己校尉,屯田车师前王庭。)

戊己校尉,元帝初元元年置,有丞司马各一人,候五人,秩比六百石。(百官表,师古曰,甲乙丙丁庚辛壬癸,皆有正位,唯戊己寄治耳,今所置校尉亦无常居,故取戊己为名也,有戊校尉,有己校尉,一说戊己居中,镇抚四方,今所置校尉,亦处西域之中抚诸国也。)

戊己校尉史。(王莽传中,陈良终带。)奉车都尉驸马都尉。

奉车都尉,掌御乘舆车,驸马都尉,掌驸马,皆武帝初置,秩比二千石。(百官表,师古曰,驸副马也,非正驾车皆为驸马,一曰驸,近也,疾也。)

猜你喜欢
  卷十二·毕沅
  卷二百六十七 熙寧八年(乙卯,1075)·李焘
  卷四·岳珂
  卷之六百六十一·佚名
  卷之四百四十四·佚名
  第三十八章 隋朝和唐朝的盛世·吕思勉
  卷二十二·郝经
  六七一 谕着程景伊王杰分充国史馆正副总裁·佚名
  王恽传·宋濂
  侯显传·张廷玉
  第十四章抄封租·佚名
  卷三十八·赵汝愚
  礼五·徐松
  卷第十·佚名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卷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出 论心·叶宪祖

    【恋芳春】〔生上〕藻思云渊。风流嵇阮。一身落魄堪怜。自有漫漫浩气。直贯重玄。不肯随人长短。也不肯媚人自荐。同消遣。诗酒朋侪。尽堪尽日盘桓。 〔鹧鸪天〕载酒无人过子云。掩关昼卧客书裙。花枝不共秋欹帽。笔

  • 卷三百一·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一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桧庭吟稿葛起耕字君顾丹阳人诗有桧庭吟稿春怀过了花朝日渐迟相将又是禁烟时寒留栁叶凄迷处春在梨花寂寞枝牛角横书孤壮志鹿门采药误幽期自怜白髪成何事

  • 卷二百六十三·列传第二十二·脱脱

        张昭 窦仪 吕余庆 刘熙古石熙载 李穆   张昭,字潜夫,本名昭远,避汉祖讳,止称昭。自言汉常山王耳之后,世居濮州范县。祖楚平,寿张令。楚平生直,即昭父也。初,楚平赴调长安,值巢寇乱,不知所终。直幼避地河朔,既寇

  • 卷四十二·本纪第四十二·顺帝五·宋濂

        ◎顺帝五   九年春正月丁酉,享于太庙。癸卯,立山东河南等处行都水监,专治河患。乙巳,广西徭贼复陷道州,万户郑均击走之。丙午,命中书平章政事太不花提调会同馆。庚戌,太白犯建星。辛亥,太白犯平道。   二

  • 内篇 浮词第二十一·刘知几

      夫人枢机之发,亹亹不穷,必有徐音足句,为其始末。是以伊、惟、夫、盖,发语之端也;焉、哉、矣、兮,断句之助也。去之则言语不足,加之则章句获全。而史之叙事,亦有时类此。故将述晋灵公厚敛雕墙,则且以不君为称;欲云司马安四至

  • 第三十回 晋灭唐汉继晋郭氏周承·黄士衡

    词曰:千古伤心旧事,一场谈笑春风。残编断简记英雄,总为功名引动。个个轰轰烈烈,人人扰扰匆匆。荣华富贵转头空,恰似南柯一梦。却说后唐庄宗李存勖,本姓朱耶,沙陀人。祖赤心,赐姓名李国昌。父克用,破黄巢以功封晋王。及存勖袭封

  • ○春阿氏案·许指严

    光绪晚年,京师有一奇案,几与前此之四大奇案并称。后虽雪昭,而罪人未诛,冤者又已卒,诚憾事也。初,满人某者,居东城某胡同,有世职食禄,不事事,娶妻亦旧族,即春阿氏是。有后母年尚少,夙著艳名。父死,颇不安于室,然亦未有新著之秽史也。

  • 第六十二卷 忠节 六·缪荃孙

    常 州 府 一 汉虞 俊虞俊,字仲卿,无锡人。少以孝友称于乡党。明春秋公羊、左氏传。哀帝时,为御史,稍迁丞相司直。王莽执政,左迁新陂令,寻召为司徒。俊欲遁归,遂见迫胁。仰天叹曰:吾汉人也,愿为汉鬼,不能事两姓 !饮药

  • 庾准传·刘昫

    庾准,常州人。父亲光先,天宝年中(742)任过文部侍郎。准凭借门荫入仕,与宰相王缙亲近,缙马上引见他任郎中、知制诰,升为中书舍人。准文学知识很少,而凭借长相柔媚进朝,也不是属于儒人之流,被当时人们非常看不起。不久又调为御

  • 卷二百八十七·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八十七明 杨士奇等 撰巡幸鲁庄公二十三年公如齐观社非礼也曹刿谏曰不可夫礼所以整民也故会以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朝以正班爵之义率长幼之序征伐以讨其不然诸侯有王王有廵守以大习之

  • 白馬論弟二·谢绛

      『白馬非馬』可乎?  曰:可。【設爲客問而主答也。】下仿此。  曰:何哉?  曰: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者,故曰『白馬非馬』。  曰:有白馬不可謂無馬也。不可謂無馬者,非馬也?【舊注:既有白馬,不可

  • 近思録集注卷十·茅星来

    临政处事之方【此卷亦致知格物之事即程子所谓应接事物而处其当是也以居官任职事尤重大而不可忽畧故独详焉凡六十四条】伊川先生上疏曰夫钟怒而击之则武悲而击之则哀诚意之感而入也告于人亦如是古人所以齐戒而告君也【

  • 卷十九·崔子方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本例卷十九宋 崔子方 撰【楚始见於春秋称荆其後乃称楚盖荆以州号而楚以国号其後日以强大来慕礼义其君臣爵号名氏自同乎中国故春秋亦从而书之自屈完来盟之後楚於是例中国矣吴亦

  • 卷三十七·彭绍升

    居士传三十七宋景濂传宋景濂。名濂。世居金华之潜溪。至景濂迁於浦江青萝山。仍以潜溪题其室。故学者称为潜溪先生。学佛氏之道。亦自号无相居士。母陈氏。梦异僧手持华严经来曰。吾方写是经。愿假一室以终此卷。觉已

  • 佛法金汤编卷第八·岱宗心泰

    会稽沙门 心泰 编天台沙门 真清 阅萧瑀瑀。字时文。后梁明帝子。相高祖。太史令傅奕七上书请除佛法。高祖以其书付群臣议。大臣皆曰。佛法兴自屡朝。弘善遏恶冥助国家。理无废弃。瑀曰。佛圣人也。而奕非之。非圣

  • 敘·丈雪通醉

    慨夫教外別傳之旨,悉成義學筌蹄;單傳直指之風,盡變詩文騷雅,秖圖熱鬧,不顧凌危,非大力量、大氣魄鐵橛漢,何能挽世頹波,作中流礎柱。丈雪和尚無情無識并無面目,無學、無文兼無一元字腳,無入世法亦無出世法,萬里南來,深知其為破山老

  • 金石文字记·顾炎武

    清顾炎武编著。全书凡6卷,共裒辑所见汉以来碑刻300余种,后又有顾氏门人吴江潘耒补遗20余种。所收碑刻以时代为次,各条下均缀以跋语,无跋者具列立石年月及撰书人姓名。本书证据今石,辨误正讹,抉剔史传,发挥经典,考释较欧阳修《

  • 大乘宝要义论·佚名

    凡十卷。作者不详。北宋法护、惟净等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系有关大乘教徒实践法门之经说集。初为归敬颂,次论人身难得、胜行难成、正法难闻,故劝人发菩提心,信奉正教。此外,并述及大悲、五种行、在家菩萨行、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