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前集卷四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前集卷四

宋 朱子 纂集

毕士安 文简公

字仁叟代州人举进士相真宗

端拱中诏王府官各上所为文帝问近臣曰文吾既知之其行孰优皆以公对帝喜曰是也以本官知制诰召为翰林学士大臣以张洎言帝曰洎视士安词义践历固不减但履行远在其下耳

契丹谋入寇公首疏五事陈选将饷兵理财之策甚备帝多纳用中书阙宰相乃进公参政入谢帝曰未也行且相卿然时方多事求与卿同进者其谁可曰寇凖兼资忠义善断大事此宰相才也帝曰闻其刚使气对曰凖资方正慷慨有大节忘身狥国秉道疾邪此其素所蓄积也朝臣罕出其右者第不为流俗所喜今天下之民虽蒙休德涵养安佚而西北跳梁为边境患若凖者所宜用也帝曰然当藉卿宿德镇之不閲月拜公本官平章事寇公并命而以公监修国史位在上既而契丹益犯边北州皆警二公始合议请帝幸澶渊

公虽贵奉养无异平素未尝殖产为子孙计故天下称其清王文正为相尝面奏曰士安仕至辅相而四海无田园居第没未终丧家用已绌今其妻贷于臣家其不负陛下可见矣【并刘莘老撰神道碑】

真宗诏选官校勘三国志晋唐书或言两晋事多鄙恶不可流行者上以语宰相公曰恶以戒世善以劝後善恶之事春秋备载上然之命刋刻【蓬山志】

寇凖 莱国忠愍公

字平仲华州人中进士第相真宗

太宗幸魏时公年十六以父陷蕃上书行在辞色激昂举止无畏上壮之命有司记姓名後二年进士及第寖以贵显【遗事】

公年十九举进士时太宗取人多问其年年少者往往罢遣或教公增其年公曰吾初进取可欺君耶

知归州巴东县每期会赋役不出符移唯具乡里姓名掲县门民莫敢後者尝赋诗有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之句时以为若得用必济大川手植双栢于县庭至今民以比甘棠谓之莱公栢【政要】

太宗时公为员外郎奏事忤上旨上拂衣起欲入禁中公手引上衣令上复坐决其事然後退上由是嘉之尝曰朕得寇凖犹唐文皇之得魏郑公也【记闻】

太宗时一岁大旱天子以为忧尝辇过馆中泛以问衆皆曰水旱天数也尧汤所毋奈何凖独曰朝廷刑罚偏颇凡天旱为是发耳上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凖问所以偏颇状凖曰愿召两府至前臣即言之有诏召两府入凖乃言曰某子甲坐赃若干少尔罪乃至死参政王沔其弟淮盗所主财至千万以上顾得不死刑罚非偏而何上顾问沔沔顿首谢即皆罢去其暮遂大雨上大喜以凖可用遂骤进【刘贡父撰莱公传】

公性忠朴喜直言无顾避时人语曰寇凖上殿百僚股栗【遗事】

公在青州太宗久不豫驿召还问後事公曰知子莫若父臣愚不当与也固问之公再拜曰臣观诸皇子惟夀王得人心上大悦遂定策以夀王为太子谒太庙还六宫登楼以观百姓皆合手叩额歌呼相庆曰少年天子也【遗事】

契丹犯澶渊急书一夕凡五至莱公不发封饮笑自如明日同列以闻真宗大骇取而发之皆告急也大惧以问公曰陛下欲了欲未了耶曰国危如此岂欲久耶曰陛下欲了不过五日尔其说请幸澶渊上不语同列惧欲退公曰士安等止候驾起从驾而北上难之欲还内公曰陛下入则臣不得见而大事去矣请无还而行也遂行六军百司追而及之【谈丛】

天子北巡至澶州敌骑已过魏府矣上疑不欲渡河驻南澶州凖劝上北渡以固衆心毋令敌得乘胜上犹豫未决时陈尧叟劝上避之蜀王钦若劝上避之金陵上以问凖凖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上曰顾所画何如耳毋问其名凖曰臣姑欲知之先斩此曹以令天下且先帝建都埀五十年天下财用兵甲聚于京师宗庙社稷之所寄也不幸有事陛下当与臣等以死守之今一旦弃去非复陛下所有若盗贼因缘而起陛下当何归乎上喟然凖又劝上北渡上犹未决因起更衣凖亦下殿去时高琼为殿前都指挥使宿卫殿下凖谓琼曰事当奈何太尉胡不一言琼曰相公谋之庙堂琼何敢与知然相公所以谓上何准曰今渡河则河北不劳力而定不渡则敌日益炽人心不敢自固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琼呼曰陛下听凖语凖言是也上还问之语良久凖即趣琼以其兵先渡又自牵马奉上上乃从之既至澶州上御城北门凖居上前上尽以军事委凖凖因承制专决号令明肃士卒喜悦敌数千骑乘胜薄城下有诏吏士迎击之斩获大半敌乃引退不敢复逼会暮上还宫留凖居城上上使人视凖何为曰凖方饮酒歌笑上未尝不释然也相持十余日契丹计索始请和既有约矣又率其衆诈欲填壕会有飞矢射其统军杀之契丹大扰其请和遂益坚凖不肯敌使来益恭上将许之凖欲邀使称臣且献幽州地时上厌兵事于是有譛凖不愿与敌平幸有兵事以自取重上亦不悦凖不得已许之时敌举国来寇入中国千余里其归不十日不能出汉地郡邑坚壁清野以待寇敌人马饥乏百万之衆可毋战而死敌窘如此诚少抑缓之契丹不敢不称臣幽州可必得也【莱公传】

上至澶州贼犹未退公曰六军心胆在陛下身上今若登城必擒贼矣上因御澶之北门将士望见黄屋皆呼万岁声震原野勇气百倍【遗事】

公在澶渊每夕与杨亿饮博讴歌谐谑喧呼常达旦或就寝则鼾息如雷上使人觇之喜曰得渠如此吾复何忧【记闻】

敌请和上以问公公曰如用臣策可数百年无事不然四五十年後臣恐戎心又生矣上曰朕不忍生灵受困不如且听其和四五十年後安知无能扞塞者乎戎遂得和【遗事】

敌既退来求和亲命曹利用与之约时契丹已疲又惧镇定大兵扼其归路见利用至甚喜寝以珠缘貂褥敌主求割河北利用曰如此臣得族罪矣不敢以闻许岁给金缯二十万敌嫌其少利用复还奏之上曰百万以下皆可许也凖召利用语之曰虽有勑旨汝往所许毋得过三十万过三十万勿来见凖凖将斩汝利用股栗再至敌帐果以三十万成约而还【记闻】

和议成诸将请设伏邀击可使敌匹马不返公劝帝勿从纵敌归国以保盟好【闻见录】

真宗之次澶渊也一日语公曰今敌骑未退而天雄军截在贼後万一陷没则河朔皆敌境也何人可为朕守魏公曰当此之际无方畧可展古人有言智将不如福将臣观参政王钦若福禄未艾宜可为守于是即时进殿出勑退召钦若谕以上意授勑俾行钦若茫然自失未及有言公遽曰主上亲征非臣子辞难之日参政为国柄臣当体此意馹骑已集仍放朝辞便宜就涂身乃安也遽酌大白饮之命曰上马盃钦若惊惧不敢辞饮讫拜别公答拜曰参政勉之回日即为同列也钦若驰入魏则戎敌满野无以为计但屯塞四门终日危坐越数日敌退乃召为次相或云王公数进疑辞于上前故公因事出之以成胜敌之绩耳【东轩笔录】

章圣尝谓两府欲择一人为马步军指挥使公方议其事吏有以文籍进者公问其故曰例簿也公曰今朝廷欲用一牙官尚须检例耶安用我辈哉坏国政者正由此耳【遗事】

上既回銮每叹公之功小人或譛之曰陛下知博乎钱输将尽取其余尽出之谓之孤注陛下寇凖之孤注也尚何念帝闻之惊甚公眷礼遂衰【闻见录】

公镇大名府北使道由之谓公曰相公望重何以不在中书公曰皇上以朝廷无事北门鏁钥非凖不可【掇遗】

大中祥符元年正月天书降于宫中承天门天子以改元六月又降于泰山是岁十月封泰山间二岁祀后土汾隂天子奉天书谨甚载以玉辂天书所行天子不敢当其道居无何复有神降于延恩殿号称天尊天子亲自见之上于是益崇饬祀事自天书始降则筑昭应宫其後复置会灵景灵之属祀老子于亳州天下无虑皆神事矣凖是时出为外官又不信天书上益疏凖最後知京兆府都监朱能复献天书上以问王旦旦曰始不信天书者凖也今天书降凖所当令凖上之则百姓将大服而疑者不敢不信也上从之使中贵人逼凖朱能素事宦者周怀政而凖壻王曙居中与怀政善劝凖与能合凖始不肯曙固要凖凖亦因此复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天禧三年也【莱公传】

天禧末真宗寝疾章献太后渐预朝政上意不能平公探此意遂欲废章献立仁宗尊真庙为太上皇而诛丁谓曹利用等于是引李迪杨亿曹玮盛度李遵朂等协力处画已定凡诰命尽使亿为之且将举事会公因醉漏言有人驰报谓谓夜乘犊车往利用家谋之明日利用入尽以公所谋白太皇遂矫诏罢公政事及真宗上仙遂指公为反而投海上其事有类上官仪者天下寃之亿临死取当时所为诏诰及始末事迹付遵朂收之章献上仙遵朂乃抱亿所留书进呈仁宗及叙陈本末仁宗尽见当日曲直感叹再三遂下诏湔涤其寃赠中书令谥曰忠愍【笔录】

公好士乐善不倦丁谓种放之徒皆出其门尝语所亲曰丁生诚奇材惟不堪重任公为相谓参政尝会食都堂羮染公须谓起拂之公正色曰身为执政而亲为宰相拂须耶谓慙不胜公恃正直而不虞巧佞故卒为所陷【遗事】

公为枢使利用为副公以其武人轻之议事有不合者辄曰君一夫耳岂解此国家大体利用由是衔之真宗将立刘氏公及王旦向敏中皆谏议为出于侧微不可刘氏宗人横于蜀夺民盐井上以后故欲舍之公固请行法时上已不豫不能记览政事多宫中所决丁知曹寇不能平遂与利用合谋请罢公政事除太子太傅上初不知岁余忽问左右吾目中久不见寇凖何也左右亦不敢言上崩太后称制公再贬雷州【记闻】

公始谪道州司马素无公宇百姓闻之竞荷瓦木不督而会公宇立成颇亦宏壮守土者闻于朝遂再有海康之行【倦游录】

公贬雷州丁谓遣中使賫勑往授之以锦囊贮劒掲于马前既至公方与郡官宴饮驿吏言状公遣郡官出迎之中使避不见入传舍中久之不出问其所以来之故不答上下皆惶恐不知所为公神色自若使人谓之曰朝廷若赐凖死愿见勅书中使不得已授之公拜受于庭升阶复宴饮至暮罢【记闻】

公贬死于雷诏还葬洛阳过公安民皆迎祭哭其丧斩竹挿地以挂纸钱焚之寻复生笋成林邦人神之号曰相公竹因立庙其旁【麈史及名臣传】

公赴贬雷州道出公安剪竹挿于神祠之前而祝曰凖心若负朝廷此竹必不生若不负朝廷此枯竹当再生其竹果生【笔录○此说与前二书异意前说为是】

公少时不修小节颇爱飞鹰走狗太夫人性严尝不胜怒举秤鎚投之中足流血由是折节从学及贵母已亡每扪其痕辄哭【记闻】

公初为枢密直学士赏赐金帛甚厚乳母泣曰太夫人不幸时家贫求一缣作衾襚不可得岂知今日富贵哉公闻之恸哭尽散金帛终身不蓄财产公外奢内俭无声色之娱寝处一青帏二十余年时时有破坏益命补葺或以公孙弘事靳之笑答曰彼诈我诚虽弊何忧且不忍处之久而以弊复弃也【遗事】

处士魏野赠公诗曰有官居鼎鼐无宅起楼台及上即位北使至赐宴两府预坐北使历视坐中问译者曰谁是无宅起楼台相公坐中无答丁谓令译者谓曰朝廷初即位南方须大臣镇抚寇公暂抚南夏非久即还【政要】

邓州花蜡烛名着天下虽京师不能造相传云是公烛法公尝知邓州而自少年富贵不点油灯尤好夜宴剧饮虽寝室亦燃烛达旦每罢官去後人至官舍见厠溷间烛泪成堆杜祁公为人清俭在官未尝燃官烛油灯一炷荧然欲灭与客相对清谈而已二公皆为名臣而奢俭不同如此然祁公夀考终吉莱公晚有南迁之祸虽其不幸亦可以为戒也【归田录】

王元之之子嘉佑为馆职平时若愚騃独公知之喜与之语公知开封府一旦问嘉佑曰外人谓劣丈云何嘉佑曰外人皆云丈人旦夕入相公曰于吾子意何如嘉佑曰以愚观之丈人不若未为相为善相则誉望损矣公曰何故曰自古贤相所以能建功业泽生民者其君臣相得如鱼之有水故言听计从而功名俱美今丈人负天下重望相则中外有太平之责焉丈人之于明主能若鱼之有水乎此嘉佑所以恐誉望之损也公喜起执其手曰元之虽文章冠天下至于深识远虑殆不能胜吾子【记闻】

张忠定守蜀闻公大拜曰寇凖真宰相也又曰苍生无福门人李畋怪而问之曰人千言而不尽者凖一言而尽然仕太早用太速不及学耳张寇布衣交也公兄事之忠定常面折不少恕虽贵不改也公在岐忠定自蜀还不留既别顾公曰曾读霍光传否曰未也更无他语公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谈丛】

张乖崖常称使公治蜀未必如咏至澶渊一掷咏亦不敢为也【记闻】

公南行至雷阳吏以图献閲视之首载郡东南门抵海岸凡十里凖恍然悟曰吾少时有到海秖十里过山应万重之句乃今日意尔人生得丧岂偶然耶【旌忠碑】

公贬雷州时丁谓与冯拯在中书丁当秉笔初欲贬崖州而丁忽自疑语冯曰崖州再涉鲸波如何冯唯唯而已丁乃徐拟雷州丁之贬也冯遂拟崖州当时好事者相语曰若遇雷州寇司户人生何处不相逢比丁之南也寇复移道州寇闻丁当来遣人以蒸羊逆于境上而收其僮仆杜门不放出闻者多以为得体【归田录】

高琼 卫国烈武王

家世燕人徙亳州事太宗真宗官至太尉曾孙女配英宗为宣仁圣烈皇后

上在澶渊南城琼请幸河北曰陛下不幸北城百姓如丧考妣冯拯在旁呵之曰高琼何得无礼琼怒曰君以文章为大臣今敌骑充斥如此犹责琼无礼君何不赋一诗咏退敌骑耶上乃幸北城至浮桥犹驻辇未进琼以所执挝筑辇夫背曰何不亟行今已至此尚何疑焉上乃命进辇既至登北城门楼张黄龙旗将士皆呼万岁会敌将达兰中弩死敌遂退他日上命凖召琼诣中书戒之曰卿本武臣勿强学儒士作书语也【记闻】

太祖与文臣言未尝文谈盖欲激厉将士此汉高祖溺冠之意也至太宗好文方战争之时多作诗赋羣臣属和故武事不竞卒有潘美之败及澶渊之役章圣既渡大河至浮桥一半琼执御辔曰此处好唤宰相吟两首诗也盖当时宰相王钦若陈尧叟辈好为诗赋以薄此辈故平日憾之而有此语【元城语录】

真宗尝问卿子几人曰臣子十有四人臣诚愚不肖然未尝不教以知书于是赐诸经史于其家每戒诸子母曲事要势以蕲进身若吾奋节行间至秉旄钺岂因人力哉【王禹玉撰神道碑】

杨亿 文公

字大年建州人以神童召试事太宗真宗官至翰林学士

公年十一太宗亲试一赋二诗顷刻而成上喜送中书再试执政令赋喜朝京阙诗亦立就且有愿秉清忠节终身立圣朝之句宰相表贺【野录】

公每欲作文与门人宾客博饮投壶奕棋语笑諠譁而不妨缔思以小方纸细书挥翰如飞文不加点每盈一幅则命门人传录门人疲于应命顷刻之际成数千言真一代之文豪也【归田录】

公凡为文所用故事常令诸生子弟检讨出处每段用小片纸录之既成则缀粘所录而蓄之时人谓之衲被焉【家塾记】

公为学士时草答契丹书云邻壤交欢进草既入真宗自注其侧云朽壤鼠壤粪壤大年遽改为邻境明旦引唐故事学士作文书有所改为不称职当罢因亟求解职真宗语宰相曰杨亿不通商量真有气性【归田录】

公以文章擅天下然刚劲寡合有恶之者以事譛之大年在学士院忽夜召见于一小合深在禁中既见赐茶从容顾问久之出文稿数箧以示大年云卿识朕书蹟乎皆朕自起草未尝命臣下代作也大年惶恐不知所对?首再拜而出乃知必为人所譛矣【并归田录】

公因母病有阳翟之行王文正恐人害之白上遣使赐药既而言事者弹劾不已卒以亚卿分司上尝语辅臣曰闻杨亿好谤时政王公曰亿文人幼荷国恩若谐谑过当则恐有之至于谤讪臣保其不为也【掇遗】

公为执政所忌母病谒告不俟朝旨径归韩城与弟倚居踰年不调公有启谢朝中亲友曰介推母子愿归绵上之田伯夷弟兄甘受首阳之饿後除知汝州而希旨言事者攻之不已公又有启与亲友曰己挤沟壑犹下石而未休方困蒺?尚关弓而相射【青箱杂记】

丁谓初参政亿例贺焉语同列曰骰子选尔何多尚哉未几辞亲疾逃阳翟别墅【掇遗】

公以直道独立时有挟邪说以进者面戏公曰君子知微知章知柔知刚公应声答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家塾记】

范文正赞公画像曰公以命世之才其位不充故天下知公之文而未知公之道也昔王文正公居宰府仅二十年未尝见爱恶之迹天下谓之大雅莱公当国真宗有澶渊之幸而能左右天子如山不动却戎狄保宗社天下谓之大忠枢密扶风马公慷慨立朝有犯无隐天下谓之大直此三君子者一代之伟人也公与三君子深相交许情如金石则公之道其正可知矣

王曙 文康公

字晦叔河南人中进士第又举贤良方正科相仁宗

公知益州贼盗赃无轻重一切戮之蜀中股栗不数月贼屏窜列郡皆外户不闭先是张咏守蜀季春粜廪米其价比时估三之一以济贫民凡十户为一保一家犯罪一保皆坐不得籴民以此少敢犯法至是献议者改咏之法穷民无所济复为盗公奏复之【名臣传】

公治蜀颇以法御下有谤其太苛会刘煜召还为右正言真宗召问凌策王曙治蜀孰优曰凌策在蜀值岁丰故得以平易治之王曙值岁歉虑民为盗故以法治之使易地则皆然上善其言【同上】

公与薛简肃公俱尝镇蜀而皆有名章献时同为执政一日奏事已因语蜀事公曰臣在蜀时有告戍卒反乃执而斩之于营门遂无事薛曰臣在蜀时亦有告戍卒反者叱出之亦无事【野录】

玉清昭应宫灾守卫者皆坐系狱公上疏曰昔鲁桓僖宫灾孔子以为桓僖亲尽当毁者也辽东高庙及高园陵便殿灾董仲舒以为高庙不当居郡国便殿不当居陵旁故灾魏崇华殿灾高堂隆以为天以台榭宫室为戒宜罢勿治文帝不听明年复灾今所建宫不应经义灾变之来若有警者愿除其地罢诸祷祠以应天变仁宗与太后感悟遂薄守卫者罪已而诏以不复缮修谕天下

谢希深欧阳永叔官洛阳时同游嵩山归暮抵龙门香山雪作留守钱文僖公遣吏以厨传歌妓至且劳之曰山行良劳少留龙门赏雪府事简无遽归也钱遇诸公之厚类此公代钱为留守御吏如束湿诸公俱不堪其忧日讶其多出游责曰公等自比莱公何如莱公尚坐奢纵取祸贬死况其下者乎希深而下不敢对永叔取手板起立曰莱公之祸不在杯酒在老不知退尔时公年已高若为之动卒荐永叔入馆【闻见录】

宋名臣言行录前集卷四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三十五·列传第二十三·张廷玉
  卷五十七 志三十二·赵尔巽
  卷中·马缟
  ●明季三朝野史卷之三·顾炎武
  卷第十八·徐鼒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十九·佚名
  前言·恽逸群
  第一节 土地开垦之沿革·佚名
  九一二 寄谕闽浙总督陈辉祖允准商总等捐建文澜阁雇觅书手仍用官帑·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九十五·阿桂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九下·袁枢
  张仪列传第十·司马迁
  ●雪交亭正气录卷八·高宇泰
  世宗宪皇帝上谕旗务议覆卷十一·允禄
  第七节 从荣、从厚败亡·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三·董康

      ○領頭書   近時濟南袁聲作。謂金定與劉翠翠縫詩領頭。夫婦卒能復合。故名。事載瞿佑翦燈新話。此劇自序云。親至道場山。土人猶能指金翠葬處。及過淮陰。父老傳聞。其說校詳。則眞有此事無疑。但前半皆實蹟。

  • 五集卷四十九·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四十九古今体一百三首【己酉七】启跸幸避暑山庄即事得句乘舆去岁仆臣差【向年幸山庄必乘马启行去岁以上驷院备马迟悮乃乘轻舆非更往例也】避泞今朝更御车【连日放

  • 鸿庆集钞·吴之振

    孙觌湖州天宁寺饮王生二首莫斗蜗两角,且共貉一丘。夷踞坐我旁,汝岂河南驺。割肉一噉之,徐以大白浮。哙伍君勿谯,笑谈起封侯。诸家迹便扫,得此一老兵。江东醉司马,酒中尚求名。哀战南山箕,不平自号鸣。慎勿歌乌乌,作此老婢声。

  • 卷二百二·列传第九十·张廷玉

        廖纪 王时中 周期雍 唐龙 王杲 周用 闻渊 刘讱 孙应奎 聂豹 李默 周延 贾应春 张永明 胡松 赵炳然   廖纪,字时陈,东光人。弘治三年进士。授考功主事,屡迁文选郎中。正德中,历工部右侍郎。提督易州山

  • 第六十八回 迫退位袁项城丧胆 闹会场颜启汉行凶·蔡东藩

      却说帝制时代的费用,原定额数系六千万元,大典筹备处,约二千万元,登极犒军,约一千万元,余如收买国民代表,津贴请愿代表,贿嘱各地报馆,补助各处机关,以及各处联络,各种运动,总数为三千万。欲要问他财政的来源,无非是内外借款,救

  • 国朝名臣事略卷之三·苏天爵

    太师广平贞宪王(吕禄那演) 太师淇阳忠武王(月赤察儿) 枢密句容武毅王(土土哈) ○太师广平贞宪王(吕禄那演) 太师广平贞宪王 卷三之一 王名玉昔,阿尔剌氏,赐号月吕禄那演。初袭父职为右万户。至元十二年,拜御史大夫。二十四年,将兵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六十九·徐乾学

    元纪十七【起着雍执徐正月尽屠维大荒落八月凡一年有竒】泰定帝致和元年春正月甲戌命绘蚕麦图 乙亥诏谕百司凡不赴任及擅离职者夺其官避差遣者笞之 监察御史邹惟亨言时享太庙三献官旧皆勲戚大臣而近以户部尚书为亚献

  • ◎赵啸澜秽声四播·佚名

    旧剧盛行的北平,沦陷后仍然歌舞升平,在营业上讲,当然逊色多多,可是浑水摸鱼,利用机会之剧妖之类,却应运而生。除了梅兰芳息影上海,程砚秋弃歌务农,郝寿臣急流勇退,而保持其坚贞外,其余如马连良辈亦不足道,何况一群甫出茅庐的坤伶

  • 卷之一千二百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四【五则】·岳珂

    <子部,杂家类,杂说之属,愧郯录> 钦定四库全书 愧郯録卷四【五则】     宋 岳珂 撰 先庙後郊 珂前辨南北郊妄意以礼之大者与常礼异折衷古今以俟博识及考元丰六年十月庚辰太常丞吕升卿所奏

  • 卷六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六十氏族志七八旗高丽谱系李氏【凡七派一出黄河套一出开城府一出平安道一出易州一出盖州一出柳关屯一出李佳堡谨案李氏系高丽国王之姓我国家肇兴东土即称臣内属其氏族隶满洲旗分者甚繁今纂

  • 卷二十·杨士勋

    ◎哀公起元年,尽十四年[疏]公名蒋,定公之子,敬王三十六年即位。十四年西狩获麟,《春秋》终矣。二十七年薨,谥曰哀。《周书·谥法》:“恭仁短折曰哀。”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随久不见者,衰微也。

  • 文王·胡宏

      胡子曰:文王之行王政,至善美也,孟子之言王道,更详约也。然不越制其田里,导之树畜,教之以孝悌忠信而已。自五霸之乱以至于今,田里之弊无穷,树畜之业不修,孝悌之行不着,忠信之风不立,治道日苟,刑罚日烦。非有超百世英才之君臣、

  • 卷八·程端学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本义卷八     元 程端学 撰庄公二十有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眚【公羊作省】赵氏曰肆放也眚过也孙氏曰肆大眚辠恶无不赦之辞也康侯胡氏曰舜典曰眚灾肆赦易曰君子以赦过宥辠周官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当代作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该文的前半部分主要写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海伦的求学生涯。同时也介绍她体会不同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她的慈善活动等等。她以一个

  • 明词综·王昶

    清王昶编选。十二卷。是书为续朱彝尊《词综》而辑。朱氏《词综》不录元代以后词人词作,以求合乎浙派醇雅清空之准则,为清人填词树立宗法范式。其后又曾有意别选明人词为一编,有遗稿未刻。王昶得其稿本,乃合以生平所搜

  • 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吴正子

    四卷。《外集》一卷。旧本题西泉吴正子笺注。须溪 (今江西吉安)刘辰翁评点。吴正子不知何人。考此本以刘辰翁之评列于其后。吴氏当为南宋人。李贺诗注本甚多,明代以来有徐渭、董懋策、曾益、余光、姚佺五家本。又有邱

  • 金刚般若经集验记·孟献忠

    简称《金刚经集验记》。佛教感应集。唐开元六年(718)孟献忠撰。三卷。是记述因诵持《金刚经》而获灵验的佛教故事书。全书分六篇:(1)救护篇,十九则;(2)延寿篇,十二则;(3)灭罪篇,三则;(4)神力篇,十六则;(5)功德篇,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