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金史》简介

《金史》元·脱脱等 撰

《金史》撰成于元代,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衰始末的重要史籍。 本词条对金史的历次编撰过程进行了介绍,并列出了《金史》的详细目录,最后,词条对各学者对《金史》的评价做了总结和归纳。

《金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撰成于元代,全书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衰始末的重要史籍。

《金史》是元修三史之一,最早议修于元世祖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以后在至元元年、十六年,以及仁宗朝、文宗朝都分别议论过修史的事,都因义例难定未付诸实行,直到元顺帝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才决定“各与正统”,《辽》、《金》、《宋》三史分别撰修。翌年十一月,《金史》告成,前后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元朝脱脱等主持编修的《金史》,是宋、辽、金三史中编撰得最好的一部,具体参加修纂的有沙剌班、王理、伯颜、赵时敏、费著、商企翁,铁木尔塔识、张起岩、欧阳玄、王沂、杨宗瑞等,其中欧阳玄的贡献最为突出,他制订《金史》撰修的发凡举例,书中的论、赞、表、奏皆他属笔。从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开始编撰,至第二年十一月成书。全书共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有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记载了上起金太祖收国元年(1115年)阿骨打称帝,下至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年)蒙古灭金,共一百二十年的历史。


本纪第一 本纪第二 本纪第三

本纪第四 本纪第五 本纪第六

本纪第七 本纪第八 本纪第九

本纪第十 本纪第十一 本纪第十二

本纪第十三 本纪第十四 本纪第十五

本纪第十六 本纪第十七 本纪第十八

本纪第十九 志第一 志第二

志第三 志第四 志第五

志第六 志第七 志第八

志第九 志第十 志第十一

志第十二 志第十三 志第十四

志第十五 志第十六 志第十七

志第十八 志第十九 志第二十

志第二十一 志第二十二 志第二十三

志第二十四 志第二十五 志第二十六

志第二十七 志第二十八 志第二十九

志第三十 志第三十一 志第三十二

志第三十三 志第三十四 志第三十五

志第三十六 志第三十七 志第三十八

志第三十九 表第一 表第二

表第三 表第四 列传第一

列传第二 列传第三 列传第四

列传第五 列传第六 列传第七

列传第八 列传第九 列传第十

列传第十一 列传第十二 列传第十三

列传第十四 列传第十五 列传第十六

列传第十七 列传第十八 列传第十九

列传第二十 列传第二十一 列传第二十二

列传第二十三 列传第二十四 列传第二十五

列传第二十六 列传第二十七 列传第二十八

列传第二十九 列传第三十 列传第三十一

列传第三十二 列传第三十三 列传第三十四

列传第三十五 列传第三十六 列传第三十七

列传第三十八 列传第三十九 列传第四十

列传第四十一 列传第四十二 列传第四十三

列传第四十四 列传第四十五 列传第四十六

列传第四十七 列传第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九

列传第五十 列传第五十一 列传第五十二

列传第五十三 列传第五十四 列传第五十五

列传第五十六 列传第五十七 列传第五十八

列传第五十九 列传第六十 列传第六十一

列传第六十二 列传第六十三 列传第六十四

列传第六十五 列传第六十六 列传第六十七

列传第六十八 列传第六十九 列传第七十

列传第七十一 列传第七十二 列传第七十三

进金史表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二 裴叔业崔慧景张欣泰·萧子显
  班马异同卷七·倪思
  卷之五百二十六·佚名
  尚史卷七十七·李锴
  尚史卷六十六·李锴
  两朝纲目备要卷十六·佚名
  通志卷一百四十三·郑樵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七十六·阿桂
  卷六十九 窦何列传第五十九·范晔
  李愿传·欧阳修
  吕祉传·脱脱
  卷九十·杨士奇
  卷九·佚名
  奏谳书三·佚名
  卷13·吴缜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夏竦·唐圭璋

      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人。生于雍熙元年(984)。以父死事补官。景德四年(1007)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仁宗朝,累擢知制诰,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召入为宰相,为言者所攻,改枢密使。封英国公,后改封郑。皇祐二年(1050)卒,年六

  • 卷一百四十六·徐世昌

    赵景贤赵景贤,字季侯,号竹生,归安人。道光甲辰举人,历官福建督粮道,守湖洲。殉难,赠巡抚,谥忠节。辛酉十月有感而作自亲矢石又经秋,多垒空增四国忧。病骨支离仍乘障,豪情慷慨独登楼。一腔热血从何洒,万姓生机尚

  • 卷七十六·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录卷七十六李商隠【二】近体诗令狐舎人说昨夜西掖翫月因戏赠昨夜玉轮明传闻近太清凉波冲碧瓦晓晕落金茎露索秦宫井风弦汉殿筝几时绵竹颂拟荐子虚名崔处士真人塞其内夫子入于机未肯投竿起惟欢负

  • 卷之二百八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三百三十六·佚名

    光绪二十年。甲午。三月。戊寅朔。以捐助赈银。予河南淇县知县葛秉彝为其故父母建坊。  ○己卯。上诣颐和园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乙酉、癸巳、辛丑、亦如之。现月○庚辰。谕内阁、醇

  • 四三二 山西巡抚觉罗巴延三奏遵旨饬派分发教职回籍访查遗书折·佚名

    四三二 山西巡抚觉罗巴延三奏遵旨饬派分发教职回籍访查遗书折乾隆四十二年九月二十四日山西巡抚臣觉罗巴延三跪奏,为钦奉上谕,恭折覆奏事。本年九月初三日接奉上谕:三宝奏查缴应毁书籍。云云。钦此。臣卽行令藩司将分发

  • 卷十·高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纪事本末卷十詹事府詹事高士竒撰鲁陪臣交叛【南蒯 阳虎上侯犯 公孙宿下】襄公七年南遗为费宰叔仲昭伯为隧正欲善季氏而求媚于南遗谓遗请城费吾多与而役故季氏城费【发明】季氏城费所以自封也讵知为

  • 肃宗本纪·欧阳修

    肃宗名亨,是玄宗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元献皇后杨氏。李亨最初的名字是嗣升,被封为陕王。开元四年(716),任安西大都护。性情仁爱重孝,喜爱学习,玄宗特别钟爱他,派贺知章、潘肃、吕向、皇甫彬、邢王寿等在他身边讲学。开元十

  • 卷上·太安万侣

    一 伊耶那岐命与伊耶耶美命 天地始分一 天地始分的时候,生成于高天原的诸神之名号是:天之御中主神,其次是高御产巢日神,其次是神产巢日神。此三神并是独神,且是隐身之神。世界尚幼稚,如浮脂然,如水母然,漂浮不定之时,有物如芦

  • □□第六十四(阙)·墨子

    (阙)

  • 卷十五·孙奇逢

    公孙丒章句上当路于齐章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看的太髙以齐王反手也言的太易无恠其惑滋甚文王一段引证亦极明切但未识时务耳今时则易然惟此时为然未有疏于此时未有甚于此时总见机会可乘而时不可失煞有技痒之意引孔子云徳

  • 卷首五·严虞惇

    <经部,诗类,读诗质疑>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首五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删次 论语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後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史记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其可施於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於衽席故

  • 种种杂咒经·佚名

    周宇文氏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法华经内咒六首第一药王菩萨说跢(丁可反下同)侄(地也反下同)他(一)安泥(奴帝反下同二)曼(莫干反下同)泥(三)磨(莫我反下同)泥(奴羝反下同四)磨磨泥(五)只羝(六)者唎羝(七)铄(上)迷(八)铄(

  • 阿育王息坏目因缘经·佚名

        符秦天竺三藏昙摩难提译  人在生死  缠绵来久  习罪识深  从起恼乱  淫之为病  必成波激  犹河瀑溢  有所伤损  慧者执心  念计分明  淡泊自守  御诸恶原  二十一结  染污人心 

  • 禹贡锥指·胡渭

    中国古代历史地理著作。清胡渭撰,题二十卷。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成书。此书在前人注释《禹贡》的基础上,旁征博引。主要对 《禹贡》的逐句加注,《禹贡》原文字分句顶格,作者博考载籍,凡郡县分合异同,山川形势,道里远

  • 女科经纶·萧埙

    8卷。清·肖赓六撰。刊于1684年。本书汇辑历代有关妇科著作中的理论和证治,依类选编,共分月经、嗣育、胎产、产后、崩带、带下和杂证七门,列病证163种,引录各家论述700余条,并附加按语,予以补充或订正。本书资料较广

  • 芸隐横舟稿·施枢

    诗别集。南宋人施枢(约1235年前后在世)撰。一卷。枢字知言,号芸隐,又号浮玉,丹徒(今属江苏)人。嘉熙时为浙东转运司幕属,又为越州府僚。工诗,有《芸隐横舟稿》、《芸隐倦游稿》。此集收诗凡百六十八首。其诗多登临山

  • 瑜伽师地论·无著

    亦称《十七地论》《瑜伽论》。称弥勒述,无著记,唐玄奘译。一百卷。为传说弥勒菩萨授予无著的五大论中最根本者。依瑜伽师修习的次第,论述大乘基本义理,论述禅观及修行果位尤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根本论书。相传弥勒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