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答华东基督教教育代表团问(五则)

问一:中国佛教的趋势如何?  答一:佛教徒众可分二项来说:一、居家佛教徒,即在家信仰佛教的男人女人是。二、出家佛教徒,即男人女人出家的,所谓和尚、尼姑是。在家佛徒,近来也有团体的组织,如上海及各地的佛教居士林、净业社、正信会、佛学社等等团体,这是一种新兴的趋势。出家佛徒之寺院庵堂的僧尼,泥困旧式陋习,不合现时趋势,致益堕落的固不少,也有许多能适合现时环境而兴起的,例如全国各地寺院之附设佛学院、僧学林、研究社等僧教育;或设办各项国民小学,及慈善事业之孤儿院、医院、施诊所、赈灾会等等。由以前各个寺院及出家在家佛徒都是散漫的,近来则无论在家出家的佛教团体,渐由一地方乃至全国,都有了系统组织的趋势。在这新旧过渡的变化中,息息与全国民族相关系,将来的结果,要看中国整个民族的趋势如何?

问二:中国佛教教育有何新计划?  答二:佛教教育分二项来说:一、由佛教团体来办的国民教育,概遵照国民政府所规定的学校办法,设办各项小学校及民众学校等,如雪窦寺今亦设有农读学校二所。二、招集有中学程度的僧徒所办的僧徒教育,此即上述各寺院设办之佛学院等,不但使之有学识,而且要符佛教的道德修养以住持现代的佛教。余个人主张,以后应受过中等以上教育的人,才能允许出家,出家后还要受十二年的僧教育,方能完成宣扬佛教的力量。

问三:中日佛教的关系如何?  答三:日本的佛教在隋唐时由中国传入,到了宋元时代,日本为适应自己国家的环境,产生了日莲宗、净土真宗。真宗的寺僧,同人民一样的有妻子儿女,因此其佛教普遍了全国人民;比如路德改新教后娶妻育子的牧师,就不同天主旧教的神甫和修道女的情形了。其国六千余万民众,除原有的神道教徒占一半,和少数基督教徒外,其余信仰佛教的总在三千万人以上。日本近时佛学研究很发达,于国家社会建设事业,都有长足的进展。但严格以论其佛教的精神、修养,比之我国,学有所长,行有所短也。民十三年,余在庐山召开世界佛教联合会,日本佛教徒曾来出席,日人回国后,发起东亚佛教大会,次年我国亦派代表赴日。在互相间观察的结果,信仰修行以中国为优;然日本之研究佛学,能适合现今的科学方法,故有互相学习的需要。

问四:佛教对基督教应有如何关系?  答四:余对于基督教向无研究,所以讲不到什么。但我想从商界、工界、农界之同一界的关系来说,今基督教和佛教同为宗教界,当然可以有同是宗教的关系。凡宗教对于宇宙万有,都有最高的信仰,为一切思想行为的根本和归宿,使人能悔改抑止罪恶的行为,越加增长其善德而向上进步,并能使有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毅力。佛、耶两教在此点,应有相同关系。但佛是佛教,耶稣是耶稣,其教义当然各别。

然亦有相互资助的地方,佛教大乘菩萨以利他之精神,来救济觉悟众生,是都为群众幸福而牺牲自身利益;此于耶稣舍身救世的精神,颇堪借镜;而近时有许多高明的基督教徒,往往看阅佛经,以体会中国人民一般的心理,以作贯通的学理研究。

问五:中国佛教对于世界之贡献如何?  答五:佛教起于印度释迦牟尼,印度乃婆罗门教国家,阶级制度很严,释尊创平等教义以反抗婆罗门教,似基督反对犹太教的情形。经千余年后,佛教衰颓,婆罗门教复兴,印度即无佛教。而印度千余年的佛教,远播各地,即分三期:初期、小乘佛教,流在锡兰、缅甸、暹罗;二期大乘佛教,传入中国而流及日本、朝鲜;三期密宗佛教,流在中国的藏、蒙等地。由此、现今世界流传的佛教,要算中国来得最完备。所以中国佛教对于世界的贡献,就是佛教对于世界的贡献。于此当略说佛教的特质:世上科学、哲学、宗教等各种学问的讲明,都离不了因果律,不单大的事物必有其因,就是微小的事物亦何尝非果。部别研究让之科学,哲学、宗教专从宇宙万有的原因是什么?将来的变化又如何去追讨。例如基督教以所谓神的上帝为最前的因和最后的原因。但而佛教的因果论是特殊的,佛说一切法皆是因缘所成,就是大而山川日月人兽,小而草木尘沙虫蚁,这些都是仗因托缘而成。譬如稻梁的收获,要有种子的因,经过水土人工肥料和相当时间等缘,方能结实。如此看来,推之无边的世界,近之吾人的身躯,皆由因缘所成。人由业识的因,揽父母之缘而成;大地山河以众生的同业为缘,地、水、火、风、色、声、香、味、触的共相种为因而生起。各因互缘展转而为因缘,没有单独的一物可生其他万物,亦没有特定的一非因果之物可主宰一切,尤没有任何一物不假因缘而能成,是为澈底的因果论。科学分析到最后的元子、电子,便没有了因;其余的宗教、哲学亦然。于是皆不免把因果律推翻破坏,陷于不通。惟佛教的因果论,最讲得通,亦最能餍足人类智识上的信仰。佛教能够贡献于世界的,亦就在此。(性定记)(见正信六卷三四期合刊)注一 原题“太虚老法师对于五个问题之略解”,今改题。


猜你喜欢
  卷二十九·佚名
  黔南会灯录卷第四·善一如纯
  佛说大七宝陀罗尼经·佚名
  实际主义批评·太虚
  卷第三十四(第五诵之六)·佚名
  卷十六·聂先
  天台传佛心印记·怀则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二(本疏第二)·智周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八卷·宗赜慈觉
  佛说菩萨修行四法经·佚名
  妙法莲华经如来神力品第二十一·佚名
  佛说毗奈耶经·佚名
  宗镜录卷第四十五·延寿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卷第十六·德清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四折·马致远

    (郑恩扮汝南王引色旦上,诗云)平生泼赖曾为盗,一运峥嵘却做官。使尽机谋常是饱,锦衣纨袴不知寒。自家郑恩,官封汝南王之职,便是某幼年间与今上圣人为八拜之交,患难相同,枪刀不避,不想今日也同享富贵。今奉官里之命,领着御酒十瓶

  • 卷九·乾隆

    卷九襄阳杜甫诗一昔圣人示学诗之益。而举要惟事父事君。岂不以诗本性情。道严伦纪。古之人一吟一咏。恒必有关於国家之故。而藉以自写其忠孝之诫。夫然。故匹夫委巷之歌。皆得参清庙明堂之列。凡其用意深切。极之讽刺

  • 南湖集巻三·张镃

    宋 张镃 撰七言古诗叔祖阁学生朝以丹砂铸酒杯为夀真人玉练超尘质尚假金盐煑坚石要知草伏砂最难防气延年本仙术神炉秘炭呼祝融日月出没奔朱龙至今受化感灵药异宝具体专竒功铸杯献公酌沆瀣雕盘枣实如大飞琼鼓簧双成

  • 卷四十一·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十一佛日类五言古四月八日赞佛诗     【晋】支 遁三春迭云谢首夏含朱明祥祥令日泰朗朗元夕清菩萨彩灵和眇然因化生四王应期来矫掌承玉形飞天鼓弱罗腾擢散芝英緑澜颓龙首缥蕊

  • 王礀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王礀(?-1203)字逸宾,一作逸滨,先世临洺(今河北永年)人,徙家汴梁(今河南开封),遂以为籍。博学能文,不就科举。家无担石之储,宴如也。明昌中,故相马惠迪判开封,以德行才能荐礀,为鹿邑主簿。乞致仕。泰和三年卒。《金史》无传,事

  • 本纪第十二 德宗上·刘昫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讳适,代宗长子,母曰睿真皇后沈氏。天宝元年四月癸巳,生于长安大内之东宫。其年十二月,拜特进 ,封奉节郡王。代宗即位之年五月,以上为天下兵马元帅,改封鲁王。八月,改封雍王。时史朝义据东都,十月,遣上会诸军于

  • ●卷十一·魏泰

    熙宁中,周师厚为湖北提举常平,张商英监荆南盐院,师厚移官,有供给酒数十瓶,阴俾张卖之。张言于察访蒲宗孟,宗孟劾其事,师厚坐是降官。后数年,商英为馆职,嘱举子判监于舒,缴奏其简,商英坐是夺官。始舒为县尉,斩弓手节级,废斥累

  • 第八回 葬始皇骊山成巨冢 戮宗室豻狱构奇冤·蔡东藩

      却说扶苏本监督蒙恬,出居上郡,自胡亥派遣心腹,赍着伪诏御剑,前往赐死,扶苏得书受剑,泣入内舍,即欲自刎。蒙恬慌忙抢入,谏止扶苏道:“主上在外,未立太子,令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这是天下重任,非得主上亲信,怎肯相授!今但凭

  • 卷之二百二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七十六 赵尹韩张两王传 第四十六·班固

    (赵广汉,尹翁归,韩延寿,张敞,王尊,王章)【原文】赵广汉字子都,涿郡蠡吾人也,故属河间。少为郡吏、州从事,以廉洁通敏下士为名。举茂材,平准令。察廉为陽翟令。以治行尤异,迁京辅都尉,守京兆尹。会昭帝崩,而新丰杜建为京兆掾,护作平陵

  • 一零四、齐魏韩会平阿及齐魏会甄考·钱穆

    《史记 孟尝君列传》:“宣王七年,田婴使于韩、魏,韩、魏服于齐。婴与韩昭侯、魏惠王会齐宣王东阿南,盟而去。明年,复与梁惠王会甄。”《索隐》云:“《纪年》当惠王之后元十一年,作平阿。又云十三年会齐威王于

  • 家齐国治天下平之大本原·太虚

    ──七年秋作──孔氏之门,有大学之道,将以亲民而先之以明明德。亲民者,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明明德者,修身也。故曰:“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夫修身、固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言之者。身者云何?盖心、意

  • 十住毗婆沙论 第三卷·佚名

    十住毗婆沙论 第三卷圣者龙树造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释愿品之余愿净佛土故灭除诸杂恶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恚邪命饮酒等。有如是恶名为不净。复次国土中有地狱畜生饿鬼等诸恶道名为不净。复次

  •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戒经·佚名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别解脱经难得闻  经于无量俱胝劫  读诵受持亦如是  如说行者更难遇  诸佛出现于世乐  演说微妙正法乐  僧伽一心同见乐  和合俱修勇进乐  若见圣人则为乐  并与共

  • 太上老君说了心经·佚名

    经名:太上老君说了心经。撰人不详,约出唐代。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太上老君劝人观心了心。

  • 古今诗删·李攀龙

    古至明诗的流派选本。亦名《诗删》。三十四卷。明李攀龙编选。此书一至九卷为古诗,十至二十二卷为唐诗,二十三卷至三十四卷为明诗,中间不选宋元诗。每代各自分体编排。这是一个去取很严的选本。王世贞说:“今于鳞以意

  • 庚申夷氛纪略·佚名

    清赘漫野叟撰。稿本。成于咸丰十年(1860)。时作者居京城,根据目睹及传闻记述了英法联军入侵的某些情况,对清朝官员文恬武嬉及外国侵略者的抢掠有所揭露,然颇有虚饰夸张之处。作者站在主和派一边,诋毁林则徐等,吹捧伊里布、

  • 性理群书句解·熊节

    二十三卷。南宋熊节编,熊刚大注。熊节字端操,建阳人,官至通直郎,知闽清具事。熊刚大亦建阳人,受业于蔡渊、黄干。为朱熹的再传弟子,嘉定进士,掌建安书院朱文公诸贤从祀祠,仕履则不可考,为宋理宋时人。此书采摭有宋一代诸儒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