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天福传
姚天福字君祥,绛州人。父姚居实,因避兵难而迁全家于雁门。天福幼读《春秋》,明了君臣大义。长大任怀仁县丞。至元五年(1268),朝廷设立御史台,以天福为架阁管勾,不久即拜为监察御史。天福常在朝廷上当面弹劾权臣,世祖嘉奖他的直率,赐名巴儿思,意思是不畏强悍,如虎一般,厚加赏赐以表彰他对朝廷的忠心。天福说“:臣的职责就是弹劾臣僚们的错误。惟恐辜负了圣上给我的俸禄,怎敢再贪优厚赏赐而加重臣的罪过?”
当时,御史台有二御史大夫,意见不能统一,工作反而不好办,天福以“一蛇二首,不能寸进”的比喻,劝世祖上设一个御史大夫。世祖采纳了他的建议。天福巡察畿内,有个朝廷派来的使臣欺压百姓,索取贿赂,天福身着便服进行调查,得其罪状,奏请朝廷将他斩首示众,豪强怕他,畏服于他。
至元十二年,朝廷废除各道按察司,天福对御史大夫玉速帖木儿说“:按察司的设立,是为了广泛听取意见,防止非常事件的发生,意义深远,不只是纠正官吏的错误而已。”大夫大吃一惊地说“:若非公提醒,几乎误了大事。”连夜入世祖卧室转奏天福的意见,世祖也明白过来,下诏恢复各道按察司。权臣对此很不高兴,降天福为朝列大夫、衡山路同知。天福辞不就任,后起任河东道提刑按察副使。这时,北边用兵,军饷的输送又多又急,河东人民苦于运输的力役。天福深怕人民会因此而闹事,弹劾执政者失策,奏请停止征发运输劳役。召天福入朝,拜中顺大夫、治书侍御史。
十六年,授嘉议大夫、淮西道观察使。淮甸是军事要地,屯驻在那里的将吏侵害百姓,天福一律清除,人民大喜。转任湖北道按察使,揭发省臣贪赃事数十件,报告朝廷。二十年调为山北道按察使。该地百姓不知务农,天福教导他们种庄稼,使百姓富裕起来,百姓给他建生祠祝福,刻碑文记其事绩。二十二年,入朝任刑部尚书,不久出京为扬州路总管。二十六年,再度任淮西按察使,惩处大奸一人,没收其家产。
二十八年,桑哥倒台,其党羽在平阳较多,任天福为平阳总管。他在此任上,进行清查惩处。不久拜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因其母亲年迈,辞职。三十一年,授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使,不久又调任真定路总管,改变驿站所需财力的来源,减轻人民的负担。其办法得到朝廷认可,并广泛推行于其他各地驿站。
大德二年(1298),授江西行省参政,因病辞职。四年,拜参知政事、大都路总管兼大兴府尹,使京畿地区得到很好的治理,为后来的府尹树立了榜样。六年,病卒,享年七十三岁。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东夷·欧阳修 卷下·唐庚 卷第一百九十八·胡三省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九·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二十七·纪昀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五十五 列传五十五·纪昀 一三八一 广西巡抚陈用敷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一二七六 署理山西巡抚明兴奏本年查无抽改《资治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七三九 满本堂为知照堂属各官员数职掌事致典籍厅移付·佚名 卷六十八·张守节 谠论集卷三·陈次升 第七章育婴租·佚名 卷二百三下·雍正 卷十七·佚名 二十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