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周铁虎传

周铁虎,不知是何处人,梁朝时南渡到此。语音粗野,体力过人,擅长骑马用槊,侍奉梁朝河东王萧誉,以勇敢闻名,萧誉任命他为府中兵参军。萧誉任广州刺史,以周铁虎为兴宁令。萧誉迁理湘州事务,又以周铁虎为临蒸令。侯景叛乱时,元帝在荆州派大儿子萧方等代替萧誉,并且用军队统治。萧誉抗战,大获全胜,萧方等死去,周铁虎功劳最大,萧誉很器重他。王僧辩讨伐萧誉,在战场上擒获周铁虎,王僧辩下令把他放在鼎中煮死,周铁虎呼喊说:“侯景尚未消灭,为什么杀壮士?”王僧辩认为他的话不平常,于是饶恕了他,把他的部下也归还给他。

侯景西去后,周铁虎随王僧辩打败任约,俘获宋子仙,每次打仗都立有战功。元帝秉承皇帝旨意任命他为仁威将军、潼州刺史,封他为沌陽县子,食邑三百户。

又跟随王僧辩攻克平定京都,降服谢答仁,在湘州平定陆纳。承圣二年(553),按照前后的战功,晋爵为侯,增封食邑至五百户。又任散骑常侍,兼任信义太守,将军职务不变。高祖翦除王僧辩,周铁虎率领所部向高祖投降,因而恢复了他原来的职务。

徐嗣徽带引北齐渡江,周铁虎在板桥浦打败敌水军,缴获了敌人的全部器械和船只。又攻打历陽,袭击北齐的步兵军营,全都攻克。徐嗣徽被平定后,绍泰二年(556),他迁任散骑常侍、严威将军、太子左卫率。

不久跟随周文育在南江抵御萧勃,一直担任前军。周文育又命令周铁虎为偏军,在苦竹滩袭击萧勃的前军欧陽[危页]。

又跟随周文育向西征讨王琳,在沌口战败,周铁虎和周文育、侯安都全被王琳擒获。王琳引见将领们,与他们说话,只有周铁虎言词声调不示屈服,所以王琳把周文育等人全部饶恕,只有周铁虎被害,时年四十九岁。高祖听说后,下诏说:“天地间最为宝贵的,是活着,人最重要的是生命。至于献出生命以保持节气,效忠皇命报答恩惠,追怀往昔,信用更重要。朝臣周铁虎勇猛顽强,北讨南征,竭尽全力效忠。虽被俘,仍能怒视敌人,忠贞无比。应追任为侍中,护军将军,青州、冀州二州刺史,加封食邑一千户,并送给一部鼓吹,侯衔不变。”天嘉五年(564),世祖又下诏说:“汉、魏各朝,对功臣猛将都予以表彰,所以功烈才得以长存,世代也因此不朽。周铁虎臣节鲜明,被俘入敌垒,也能正色于敌庭,临死不屈,可钦可敬。应该厚葬追悼,可配享高祖庙庭。”其子周瑜袭封。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五十七 慶曆五年(乙酉,1045)·李焘
  提要·金履祥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四·佚名
  卷之八百八·佚名
  涌幢小品卷之十三·朱国祯
  ●绎史摭遗卷十三·温睿临
  四六二 山西巡抚觉罗巴延三奏遵旨严查《字贯》及相类悖逆书籍折·佚名
  三国史记卷第八。·金富轼
  柳恽传·李延寿
  朱彦伯传·李延寿
  康王友孜传·欧阳修
  孙谔传·脱脱
  段坚传·张廷玉
  提要·王世贞
  卷12·吴缜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吴昌龄·隋树森

    套数 【正宫】端正好 美妓 墨点柳眉新,酒晕桃腮嫩,破春娇半颗朱唇,海棠颜色红霞韵。宫额芙蓉印。 【滚绣球】藉丝裳翡翠裙,芭蕉扇竹叶樽。衬缃裙玉钩三寸,露春葱十指如银。秋波两点真,春山八字分。颤巍

  • 卷九·乾隆

    卷九襄阳杜甫诗一昔圣人示学诗之益。而举要惟事父事君。岂不以诗本性情。道严伦纪。古之人一吟一咏。恒必有关於国家之故。而藉以自写其忠孝之诫。夫然。故匹夫委巷之歌。皆得参清庙明堂之列。凡其用意深切。极之讽刺

  • 卷二百七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七十一窦叔向窦叔向字遗直京兆人代宗时常衮为相引为左拾遗内供奉衮贬出为溧水令五子羣常牟庠巩皆工词章有聨珠集行於时叔向工五言名冠时辈集七卷今存诗九首寒食日恩赐火恩光及小臣华烛忽

  • 韦庄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 )人 。是诗人韦应物的后代 。早年屡试不 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近六十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 。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 ,召为判官 ,奉使入 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 。天复元

  • 后蜀世家第四·欧阳修

    孟知祥,字保胤,邢州龙冈人也。其叔父迁,当唐之末,据邢、洺、磁三州,为晋所虏。晋王以迁守泽潞,梁兵攻晋,迁以泽潞降梁。知祥父道,独留事晋而不显。及知祥壮,晋王以其弟克让女妻之,以为左教练使。庄宗为晋王,以知祥为中门使。前此

  • 卷第九十六·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晋纪十八〔起着雍阉茂(戊戍),尽重光赤奋若(辛丑

  • 卷四十八·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四十八学校考祠祭褒赠先圣先师録後宋宁宗嘉定十七年正月诏补先圣孔子裔元用为通直郎并録程颐後至九月理宗即位诏以先圣四十九代孙行可为迪功郎授判

  • 再论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钱穆

    中国传统之士,有崇奉,亦有创新,二者可以相和合。孔子为中国两千五百年来学人所共奉,尊之曰至圣先师。然儒学传统中,非无创新。性与天道,孔子罕言之,而孟子主性善。孔子极推管仲,尝曰:&ldquo;微管仲,我其被发左衽矣。&rdquo;而孟

  • 原毁译文·韩愈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要求别人宽容而简单。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所以不会懈怠;要求别人宽容而简单,所以别人乐于做好事。闻古之人有舜

  • 诸天女问四大品第二·佚名

    尔时地藏菩萨。广说如是大记莂经时。佉罗堤耶山六种震动。一切音乐不鼓自鸣。雨众宝华。一切大众皆悉战栗生希有想尔时功德天女。功德乐天女。妙音声天女。坚固地神天。未曾有天。大光明天。如是等天以为上首。与一万

  • 游维耶离品第二十三·马鸣

    世智一切敏,所愿无不成。慈哀加众生,如人有一子。犹如转轮王,放教靡不从。患厌世五欲,欲入法慧窟。世尊亦如是,开建为佛事。勤劳行广化,事无不究竟。随生死恶世,顺见其起灭。欲入大无为,灭意寂然定。时维耶离城,吸人精魄鬼。入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三·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二分善達品第七十七之三   如是善現.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雖不見法界離諸法有不見諸法離   法界有不見有情及彼施設實事可得.而能發生方便善巧自修行六波羅蜜多亦勸  

  • 卷第二十一·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功德林菩萨复告诸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藏,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已说、当说、今说。何等为十?所谓:信藏、戒藏、惭藏、愧藏、闻藏、施藏、慧藏、念藏、持藏、辩藏,是为十。“佛子!何等为菩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一·澄观

    第三厌分。论云下。问答生起先举论。二不乐下。疏释论。先释厌名。其无量下通妨。以是厌果非厌分故。通意可知疏。经文下。科释为七相。约义不同。束为三者顺文分段疏。今初此菩萨下。释修行中三。一正释文。二引瑜伽

  • 俱舍论疏 第二十七卷·法宝

    俱舍论疏 第二十七卷沙门法宝撰分别智品第七之二论。如是已辨至今当显示。已下当品大文第二明智所成德。于中有二。一不共。二共论。于中先辨佛不共德。已下有半行颂。总明十八不共法也论曰至故名不共。释不共

  • 摄大乘论释 第九卷·世亲

    摄大乘论释 第九卷世亲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增上慧学分第九之余论曰。此中加行无分别智有三种。谓因缘引发数习生差别故释曰。此中加行无分别智三种差别。谓或由种姓力。或由前生引发力。或由现在数习力

  • 弘覺忞禪師北遊集卷第一·道忞

    門人真樸編次住大內萬善殿語錄順治十六年十月十五日,奉旨開堂結冬,聖駕親臨,特差內院官李世昌、張嘉謨、雷先聲執香迎師至座前,師云:「兜率上升,天王敷座。不見道:名稱如來聞十方,諸吉祥中最無上,昔曾處此摩尼殿,是故此處最吉祥

  • 埋忧集·朱翊清

    轶事小说集。清朱翊清撰。十卷,续二卷。翊清字梅叔,别号红雪山庄外史,归安(今浙江吴兴)人。生平事迹不详。是书于道光十三年(1833)至二十五年(1845)陆续写成。凡一百○九篇,约十九万字。内容丰富。有歌颂爱国思想的篇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