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越绝卷第十五

  越绝篇叙外传记第十九

  维先古九头之世,蒙水之际,兴败有数,承三继五。故曰众者传目,多者信德。自此之时,天下大服。三皇以后,以一治人。至于三王,争心生,兵革越,作肉刑。五胥因悉挟方气,历天汉。孔子感精,知后有疆秦丧其世,而汉兴也。赐权齐、晋、越,入吴。孔子推类,知后有苏秦也。权衡相动,衡五相发。道获麟,周尽证也,故作春秋以继周也。此时天地暴清,日月一明,弟子欣然,相与太平。孔子怀圣承弊,无尺土所有,一民所子,睹麟垂涕,伤民不得其所,非圣人孰能痛世若此。万代不灭,无能复述。故圣人没而微言绝。赐见春秋改文尚质,讥二名,兴素王,亦发愤记吴越,章句其篇,以喻后贤。赐之说也,鲁安,吴败,晋疆,越霸,世春秋二百余年,垂象后王。赐传吴越,□指于秦。圣人发一隅,辩士宣其辞,圣文绝于彼,辩士绝于此。故题其文,谓之越绝。

  问曰:“越绝始于太伯,终于陈恒,何?”“论语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乃太伯审于始,知去上贤。太伯特不恨,让之至也。始于太伯,仁贤,明大吴也。仁能生勇,故次以荆平也,勇子胥忠、正、信、智以明也。智能生诈,故次以吴人也,善其务救蔡,勇其伐荆。其范蠡行为,持危救倾也,莫如循道顺天,富邦安民,故次计倪。富邦安民,故于自守,易以取,故次请籴也。一其愚,故乖其政也。请粟者求其福禄,必可获,故次以九术。顺天心,终和亲,即知其情。策于廊庙,以知疆弱。时至,伐必可克,故次兵法。兵,凶器也。动作不当,天与其殃。知此上事,乃可用兵。易之卜将,春秋无将,子谋父,臣杀主,天地所不容载。恶之甚深,故终于陈恒也。”

  问曰:“易之卜将,春秋无将。今荆平何善乎?君无道,臣仇主,以次太伯,何?”曰:“非善荆平也,乃勇子胥也,臣不讨贼,子不复仇,非臣子也。故贤其冤于无道之楚,困不死也;善其以匹夫得一邦之众,并义复仇,倾诸侯也;非义不为,非义不死也。”

  问曰:“子胥妻楚王母,无罪而死于吴。其行如是,何义乎?”曰:“孔子固贬之矣。贤其复仇,恶其妻楚王母也。然春秋之义,量功掩过也。贤之,亲亲也。”“子胥与吴何亲乎?”曰:“子胥以困干阖庐,阖庐勇之甚,将为复仇,名誉甚着。诗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夫差下愚不移,终不可奈何。言不用,策不从,昭然知吴将亡也。受阖庐厚恩,不忍去而自存,欲着其谏之功也。故先吴败而杀也。死人且不负,而况面在乎?昔者管仲生,伯业兴。子胥死,伯名成。周公贵一概,不求备于一人。及外篇各有差叙,师不说。”

  问曰:“子胥未贤耳。贤者所过化,子胥赐剑,欲无死,得乎?”“盲者不可示以文绣,聋者不可语以调声。瞽瞍不移,商均不化。汤系夏台,文王拘于殷。时人谓舜不孝,尧不慈,圣人不悦下愚,而况乎子胥?当困于楚,剧于吴,信不去耳,何拘之有?孔子贬之奈何?其报楚也,称子胥妻楚王母,及乎夷狄。贬之,言吴人也。”

  问曰:“句践何德也?”曰:“伯德,贤君也。 ”“传曰:‘危人自安,君子弗为;夺人自与,伯夷不多。’行伪以胜,灭人以伯,其贤奈何?”曰:“是固伯道也。祺道厌驳,一善一恶。当时无天子,疆者为右,使句践无权,灭邦久矣。子胥信而得众道,范蠡善伪以胜。当明王天下太平,诸侯和亲,四夷乐德,款塞贡珍,屈膝请臣,子胥何由乃困于楚?范蠡不久乃为狂者?句践何当属莝养马?遭逢变乱,权以自存,不亦贤乎?行伯非贤,晋文之能因时顺宜,随而可之。故空社易为福,危民易为德,是之谓也。”

  问曰:“子胥、范蠡何人也?”“子胥勇而智,正而信。范蠡智而明,皆贤人。”问曰:“子胥死,范蠡去,二人行违,皆称贤,何?”“论语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事君以道言耳。范蠡单身入越,主于伯,有所不合,故去也。”问曰:“不合何不死?”曰:“去止,事君之义也。义无死,胥死者,受恩深也。今蠡犹重也,不明甚矣。”问曰:“受恩死,死之善也。臣事君,犹妻事夫,何以去?”“论语曰:‘三日不朝,孔子行。’行者,去也。传曰:‘孔子去鲁,燔俎无肉;曾子去妻,藜蒸不熟。’微子去,比干死,孔子并称仁。行虽有异,其义同。”“死与生,败与成,其同奈何?”“论语曰:‘有杀身以成仁。’子胥重其信,范蠡贵其义。信从中出,义从外出。微子去者,痛殷道也。比干死者,忠于纣也。箕子亡者,正其纪也。皆忠信之至,相为表里耳。”问曰:“二子孰愈乎?”曰:“以为同耳。然子胥无为能自免于无道之楚,不忘旧功,灭身为主。合,即能以霸;不合,可去则去,可死则死。范蠡遭世不明,被发佯狂,无正不行,无主不止。色斯而举,不害于道。亿则屡中,货财殖聚。作诈成伯,不合乃去。三迁避位,名闻海内。去越入齐,老身西陶。仲子由楚,伤中而死。二子行有始终。子胥可谓兼人乎?”

  问曰:“子胥伐楚宫,射其子,不杀,何也?” “弗及耳。楚世子奔逃云梦之山。子胥兵笞平王之墓,昭王遣大夫申包胥入秦请救。于斧渔子进谏子胥,子胥适会秦救至,因引兵还。越见其荣于无道之楚,兴兵伐吴。子胥以不得已,迎之就李。”问曰:“笞墓何名乎?”“子之复仇,臣之讨贼,至诚感天,矫枉过直。乳狗哺虎,不计祸福。大道不诛,诛首恶。子胥笞墓不究也。”

  维子胥之述吴越也,因事类,以晓后世。着善为诚,讥恶为诚。句践以来,至乎更始之元,五百余年,吴越相复见于今。百岁一贤,犹为比肩。记陈厥说,略其有人。以去为姓,得衣乃成。厥名有米,覆之以庚。禹来东征,死葬其疆。不直自斥,讬类自明。写精露愚,略以事类,俟告后人。文属辞定,自于邦贤。邦贤以 □为姓,丞之以天。楚相屈原,与之同名。明于古今,德配颜渊。时莫能与,伏窜自容。年加申酉,怀道而终。友臣不施,犹夫子得麟。览睹厥意,嗟叹其文,于乎哀哉!温故知新,述畅子胥,以喻来今。经世历览,论者不得,莫能达焉。犹春秋锐精尧舜,垂意周文。配之天地,着于五经。齐德日月,比智阴阳。诗之伐柯,以己喻人。后生可畏,盖不在年。以□为姓,万事道也。丞之以天,德高明也。屈原同名,意相应也。百岁一贤,贤复生也。明于古今,知识宏也。德比颜渊,不可量也。时莫能用,籥□键精,深自诚也。犹子得麟,丘道穷也。姓有去,不能容也。得衣乃成,贤人衣之能章也。名有米,八政宝也。覆以庚,兵绝之也。于乎哀哉,莫肯与也。屈原隔界,放于南楚,自沉湘水,蠡所有也。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一·表第二·诸王世表二·张廷玉
  卷四百六十二 元祐六年(辛未,1091)·李焘
  提要·袁康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佚名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四·杨士奇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六·佚名
  学史卷五·邵宝
  列传卷第十四 高丽史一百一·郑麟趾
  厍狄干传·李延寿
  孝昭帝纪·李延寿
  唐俭传·欧阳修
  黄绂传·张廷玉
  卷四·雍正
  卷六十八·徐天麟
  二十八年(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五十一·彭定求

        卷151_1 【送卢侍御赴河北】刘长卿   谪居为别倍伤情,何事从戎独远行。千里按图收故地,   三军罢战及春耕。江天渺渺鸿初去,漳水悠悠草欲生。   莫学仲连逃海上,田单空愧取聊城。   卷151_2 【送子婿崔

  • 诗话补遗卷二·杨慎

      王建宫词  王建宫词一百首至宋南渡后失去七首好事者妄取唐人絶句补入之泪尽罗巾梦不成白乐天诗也鸳鸯瓦上忽然声花蕋夫人诗也宝仗平明金殿开王少伯诗也日晩长秋帘外报又日映西陵松栢枝二首乃乐府铜雀台诗也银烛

  • 松陵集巻九·陆龟蒙

    今体五七言诗八十六首过张祜处士丹阳故居【并序】 顔 萱萱与故张处士祜世家通旧尚忆孩稚之歳与伯氏尝承处士抚抱之仁目管辂为神童期孔融于伟器光隂徂谢二纪于兹适经其故居已易他主访遗孤之所止则距故居之右二十余步

  • 卷一百九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九十韦应物期卢嵩枉书称日暮无马不赴以诗荅佳期不可失终愿枉衡门南陌人犹度西林日未昏庭前空倚杖花里独留罇莫道无来驾知君有短辕任洛阳丞答前长安田少府问相逢且对酒相问欲何如数岁犹卑

  • 黄简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黄简(生卒年不详)一名居简,字元易,号东浦,建安(今属福建)人,寓居吴郡光福山。嘉熙中卒,通判翁逢龙葬之虎丘。工诗,《全宋词》辑其词三首。 ●柳梢青 黄简 病酒心情。 唤愁无限,可奈流莺。 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

  • 后汉孝顺皇帝纪上卷第十八·袁宏

      永建元年(丙寅、一二六)  春正月甲寅,大赦天下。赐男子爵各有差;鳏寡孤独笃癃不能自存者粟,人五石;贞妇帛,人三匹。   辛未,皇太后阎氏崩。   辛巳,太傅冯石、太尉刘喜以阿党权〔贵〕(臣)免〔一〕,司徒李郃以疾疫策罢。

  • ●卷十五·魏泰

    秦始皇讳政,至今呼正月为征月。伪赵避石勒讳,至今改罗勒为兰香。梁太祖父名诚,至今京师呼城外为州东、州西、州南、州北,而韦城、相城、聊城、考城但呼韦县、考县、襄县、聊县是也。唐小说载韩退之尝登华山,攀缘极峻,而不能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一·佚名

    废帝郕戾王实附录第七十九景泰六年十二月壬寅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 帝省郊祀牲岷王徽煣奏先父庄王洪武中之国云南及永乐中召还其所赐乐工部伎遂隶教坊臣今奉藩武冈凡拜表迎诏时节庆贺之礼音乐未具乞赐颁给不允○甲辰升守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五 列传二百八十五·纪昀

    列传元 【三十九】○元三十九刘因吴澄程巨夫赵孟俯 邓文原 袁桷曹元用 齐履谦刘因吴澄程巨夫赵孟俯邓文原袁桷曹元用齐履谦△刘因刘因字梦吉保定容城人世为儒家父述刻意问学邃性理之说中统初刘肃宣抚真定辟为武邑

  • 一三五五 谕着派八阿哥等总司原办文溯阁全书各员校勘纂缮《荟要》等书·佚名

    一三五五 谕着派八阿哥等总司原办文溯阁全书各员校勘纂缮《荟要》等书乾隆五十五年九月十七日乾隆五十五年九月十七日奉旨:文溯阁全书讹谬甚多,且有脱写全卷者,皆原办各员校办草率所致,自应将《四库全书荟要》二分及各馆

  • 方域二一·徐松

    边州原无此题,据天头原批移入。府州折氏世为云中大族。唐有折宗本者,补振武缘河五镇都知兵马使。宗本子嗣伦,麟州刺史。嗣伦子从阮,自晋、汉以来独据府州,控扼西北,中朝赖之。仕周至静难军节度兼侍中。从阮子德扆,嗣知州事。

  • 道虚篇第二十四·王充

    儒书言: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龙,群臣,后宫从上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胡髯吁号。故后世因其处曰“鼎湖

  • 第五章 10·辜鸿铭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辜讲孔子曾经说:“我目前还没有看到意志坚强的人。”有人说,“有谁谁谁等(申枨,字周,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精通六艺)” “不是,”孔子回答,“他是个激情澎湃的人,但不是

  • 卷三·夏良胜

    <子部,儒家类,中庸衍义钦定四库全书中庸衍义卷三     明 夏良胜 撰脩道之教之义【立教之本 敷教之则垂教之典章教之风 尊教之制异教之流】泰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程頥曰民之生

  • 成公·成公十四年·左丘明

    【经】十有四年春王正月,莒子朱卒。夏,卫孙林父自晋归于卫。秋,叔孙侨如如齐逆女。郑公子喜帅师伐许。九月,侨如以夫人妇姜氏至自齐。冬十月庚寅,卫侯臧卒。秦伯卒。【传】十四年春,卫侯如晋,晋侯强见孙林父焉,定公不可。夏,卫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一·唐慧琳

       翻经沙门玄应撰  只音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八十卷  第一卷  嘉瑞(贾遐反下时惴反尔疋云嘉善也美也苍颉篇瑞应也信也言有善美之德即应之此信瑞也)。  阿氏多(常尔反此云无胜旧言阿耆多或作阿逸多皆讹也是弥

  • 答 苇 舫 问·太虚

    问:缅甸、锡兰、和中国的佛教,所有的塔、庙、佛像,都有些不同,尤其中国的造像,如四天王、韦陀、伽蓝(普通塑的关帝像),不但锡兰、缅甸没有,就是印度古代的造像中,也没有见过。答:这有历史的关系。相传唐时有番人入寇,不空三藏修护

  • 蛮书·樊绰

    又称《云南志》、 《云南记》、《云南史记》、 《南夷书》、 《南蛮书》、 《南蛮记》。民族地理著作。唐樊绰撰。十卷。绰为安南经略蔡袭幕僚,为应付南诏之扰,故广采史志,及亲历目睹所得,纂为是编。咸通四年(863)成书,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