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小史卷十 弘治纪
○居安乐室
帝母太后纪氏,宪宗时在御妻列,得进御有娠。时昭德宫万贵妃特幸,知之而恚,痛楚之。宪宗阴令托病,出居安乐室,以痞报,而属门宫护视之。及生,纪后乳不给,太监张敏使女侍以粉饵哺之。弥月,宪宗废后吴氏,保抱惟谨,终不令贵妃知。已而万贵妃子悼恭太子薨,禁中渐傅西宫有一皇子,上甚念之,然虑为万妃所忌,阳弗闻。其后太监张敏乃厚结贵妃主宫太监段英,乘间为贵妃言,贵妃内实多智,念已不复育,乃大惊曰:何不早令我知?遂启上召见,宪宗持之泣下,时已六岁矣,遂立为皇太子,登大位焉。
○四种书日课
帝在青宫时,仁孝恭俭,居谅暗管麻未尝去体,久绝酒肉。每朝退,苫坐于灵幄侧,哀擗之余,不释卷籍。所览者四种书,分作日课,旨义稍有未得,即召问儒臣法吏。四籍,即《孝经》、《尚书》、《朱熹家体》、《大明律》也。
○马异
戊申岁二月二十六日,浙东处州景宁县北屏风山有白马成群,首尾相御,从牛首山迤逦腾空而去。是年陕西天门开,人马百万,自下而入。
○历代传国玺
陕西都指挥使杨敬等奏,据西安府县道安里军人毛志学等状,弘治十三年六月二十二日午时,在本里赵棆村沉河水边澡浴,得一玉玺,臣等辨得篆文,系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皆有螭纽,其色洗白,光彩异常。厚一寸,连纽高二寸,方围一尺四寸,四角完全。篆文明朗,刻划奇古,绝无瑕玷。巡抚右都御史熊翀会验,此即历代传国玺也。除玺该熊翀差官赍进外,谨具奏闻。
○辨析陈字
帝平日好亲儒臣,一日经筵,学士刘机进讲“责难于君,谓之恭”二句。上注听久之,俯赐清问,因辨析“陈”字之义。刘仓卒进讲,语不达意。上谓之曰:此即敷陈王道之陈也。群臣叩首谢,又问何以不讲末句?答以不敢。上曰:何害?善者可感善心,恶者可惩逸志,自今不必忌讳。
○毓秀亭
帝时李广太监以左道见宠,权倾中外,大臣多贿求之。戊午岁,建毓秀亭于万寿山上。既成后,适一小公主患痘疮,众医莫效,广饮以符水遂殇,宫中方归咎于广。未几,清宁宫灾,有谓亭之建年月不利,犯坐杀,向太岁,故有此灾。太皇太后怒云:今日李广,明日李广,兴工动土,致此灾祸。累朝所积,一旦灰烬。广惧,饮鸩死。讣闻,上意其所藏必有奇方秘书,即命内侍搜索,奉命者遂封其外宅,搜得一帙纳贿簿籍进之,簿中所载某送黄米几百石,某送白米几千石,通计数百万石。上因询左右曰:广所食几何,乃受许多米。对曰:黄米即金,白米即银。因悟广脏滥如此,遂籍没之。
○女生髭
帝末年,随州应山县女子,生髭长三寸余,见于邸报。
○纪异
十年下五月,京师风霾,各省俱天鸣地震。
○黄袍乘龙
帝之宾天日,大风折木,黄沙四塞,有见黄袍人乘龙而上焉。
○石中有水
帝之山陵,经理皆出臣阍。吏部郎中杨子器知石中有水,上疏,阍惧罪,曲为掩饰,子器伏罪,中外惜之。
○啖瓜出言
帝之崩,病热也。院判刘文泰以热剂进,上渴甚,执不可。阉宦有进瓜者,上啖之,仅能出言。召大臣受顾命,于是文泰下狱。
○两人不可执按
太监何文鼎以皇亲入禁城,观灯诸事极言,下锦衣卫杂治,究所主者。文鼎曰:有两人,但不可执按。曰:姑言之。曰:孔子、孟子也。文鼎死,犹能于禁中拽铜缸作声。
○弄儿
帝登极之日,有掌酒内官,携其所弄儿入内,俄以禁严不得出,惧而投之酒饥,为同辈所发。上怒曰:是儿奚罪?立命斩之。诸太监叩头请贷曰:今日吉辰不宜刑戮。上不听命,请珰盛服观刑。
○雨石
庚戌岁三月,陕西庆阳府雨石无数,大者如鹅鸭卵,小者如鸡头实,皆作人言。
○印热
甲寅岁六月六日,苏州卫铜印大热,不可持,以布裹而用,久之始复。
○散装
光禄寺凡供用内府醮祭果品,俱用簇饤,僦工甚费,厨役恒苦之。帝察知其状,命改为散装,且曰:奉天格祖在诚孝,不在侈美也。自后率以为例。
○若无哗
帝尝引青宫夜出宫间行,至六科廊,青宫大声言此何所?帝摇手曰:若无哗,此六科所居。太子曰:六科非上臣乎?帝曰:祖宗设六科,纠君德阙违,脱有闻,纠劾疏立至矣。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七十六·刘昫 卷七十六·列传第十四·脱脱 卷一百七十三 皇祐四年(壬辰,1052)·李焘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四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五·佚名 通志卷一百九十八·郑樵 酷吏列传第六十二·司马迁 贺拔胜传·魏收 来大干传·李延寿 高从诲传·薛居正 孙扌为传·宋濂 卷三十三·杨士奇 卷十二上·雍正 凡例八则·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