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五四、再论鲁谱歧点

余论鲁悼公以下列君年数,均据《世家》驳《年表》,俱详《考辨》第四七,第一〇六,一二二,一五三诸篇。既检《魏世家索隐》引《纪年》:“梁惠成王十四年,鲁共侯、宋桓侯、卫成侯、郑釐侯来朝”,是鲁共公至梁惠王十四年尚在也。又《六国表》:“梁惠王十五年,鲁、卫、宋、郑来。”《集解》徐广曰:“《纪年》一曰鲁共侯来朝”,是鲁共公至梁惠王十五年尚在也。(魏觞诸侯于范台,《今本伪纪年》错简在周烈王二年。)又《庄子?胠箧篇》:“鲁酒薄而邯郸围。”《释文》云:“楚宣王朝诸侯,鲁恭公后至而酒薄,宣王怒,与齐攻鲁。梁惠王常欲击赵而畏楚救,楚以鲁为事,故梁得围邯郸。”围邯郸在梁惠王十七年,是又鲁共公至梁惠王十七年尚在也。据此则《年表》鲁共公卒于梁惠王十八年,明年,鲁康公元,未必误。然则《世家》固未信,徐广所见一本悼公即位年数固未必可凭耶?然则今《世家》自平公以下所记注秦、楚诸国大事,合之鲁君之某年某年者,又皆为虚耶?今《世家》即误,又从何而致误?是必有说。余意《鲁世家》记平公以下未必尽属误文。或者今《世家》所载穆公、共公、康公、景公四君之年,其间尚有上下,经后人据刘歆《历谱》改之。故徐广有“自悼公以下仅与刘歆《历谱》合,而反违《年表》,未详何故”之疑。今并《年表》亦无甚异,则后人又据《世家》改《年表》也。惟《世家》记“自平公立,六国皆称王,十二年秦惠王卒”以下,记注秦、楚大事,合之鲁某君之某年者,犹未变易,故遂致纠纷而不可理也。又《索隐》注《鲁世家》并不引《纪年》,则知《史记?鲁世家》记悼公以下年数,应与《纪年》亦合,故《索隐》不复列。今既无可参证,姑定共公为三十二年,康公九年,景公十九年,庶于《世家》《纪年》及并时诸书言鲁事者均合。惟绝无明证,其事近于温公《通鉴》之移易齐宣、湣之年代者然。因特揭出,俟更详索,亦期读吾书者为之剖辨焉。

又按宋翔凤《过庭录》卷十一谓:“太史公《六国表》,俱以《秦记》傅合,中间容有错乱。而《鲁世家》独与《年表》及列国《世家》异者,以有鲁历可据也。《汉书?律历志》云:三代既没,五伯之末,史官失纪,畴人子弟分散,或在夷狄,故其所纪有黄帝、颛顼、夏、殷、周及鲁历,即《世家》所据也。”若如宋说,史公据鲁历言鲁事,当无大误。今《鲁世家》记共公、康公、景公诸君年,必有后人妄改,故徐广有未详何故之疑。余茲所论,特取其“平公立时六国皆称王,十二年秦惠王卒,文公七年楚怀王死于秦”三语,而凡今《世家》记平公前诸君年数全同刘氏者不尽据守。冥心会古之士,其亦有契于斯乎?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十八·柯劭忞
  卷四百六十二 列传二百四十九·赵尔巽
  卷二百六十三 熙寧八年(乙卯,1075)·李焘
  第四十四回 受主知三老承顾命 逢君恶八竖逞谗言·蔡东藩
  卷十二·张九成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一·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四十三·佚名
  卷之八·佚名
  ·致省局司道书·丁曰健
  法无戏论·胡兰成
  卷九十一 货殖传 第六十一·班固
  张孝杰传·脱脱
  卷二百六十二·杨士奇
  卷二百四·杨士奇
  卷二、辽籓建国·黄鸿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何汶

      两汉  《吕氏童蒙训》云:“大概学诗须以《三百篇》、楚词及汉、魏间人诗为主,方见古人好处,自无齐、梁间绮靡气味也。”《珊瑚钩诗话》云:“斯文盛于汉、魏之前,而衰于齐、梁之后。杜老云:‘纵使

  • 行香子·徐志摩

    秋天的光景是不错的,不过我有一点伤感,看见菊花黄又晓得是重阳快到了。风也到了,雨也到了,凉也到了,不能不加一件衣吃一杯酒。醉醒来又是黄昏的时候,孤零得可怕,凄凉得难过,这么长的夜,还有捣衣声,虫叫声,更漏声,震动耳鼓,打动心门

  • 独醉亭集卷中·史谨

    (明)史谨 撰○七言律诗蜀山道中塞上秋光向晚多无边胜槩入吟哦太行旧畏羊肠险驿路今从鸟道过眼底故人无鲍叔军中诸将有廉颇羇愁忽共云烟集几处猿声出薜萝宿洞庭庙山势如龙入洞庭仙人楼阁倚青冥钟声缥缈连三界云气苍茫护

  • 卷五·王琦

    钦定四库全书李太白集注卷五钱塘 王琦 撰乐府四十四首门有车马客行【乐府古题要解门有车马客行曹植等皆言问讯其客或得故旧乡里或驾自京师备述市朝迁谢亲戚雕丧之意也乐府诗集王僧?技録相和歌瑟调三十八曲中有门有

  • 省斋集补钞·管庭芬

    省斋集补钞周必大游茅山道中口占须篇游乃成章千峰溧阳来,势若西南奔。遥拱三茅峰,不敢迫至尊。三茅如轩悬,次序俨弟昆。正西辟夷途,群仙之所门。至今下泊官,往往弥旗幡。过池州作千古风流杜牧之,诗材犹及杜筠儿。向来稍喜《

  • 嵗时杂咏巻十九·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春尽日三月晦日郊外送客雍裕之野酌乱无廵送君兼送春明年春色至莫作未归人春晦日沐髪寄三友【韦功曹李録事王少府】戴叔伦朝沐敞南闱盘散待日稀扬梳髪更落揽镜意多违吾友见常少春风去不归登临取一醉犹可

  • 卷二百九十九·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九十九王建送人游塞初晴天堕丝晩色上春枝城下路分处边头人去时停车数行日劝酒问回期亦是茫茫客还从此别离塞上逢故人百战一身在相逢白发生何时得乡信每日算归程

  • 卷五·张预

      41.后汉朱隽   朱隽,字公伟,会稽上虞人也。本县长山阳度尚见而奇之,荐于太守韦毅,稍历郡职。后太守尹端以隽为主簿。后端坐讨贼许昭失利,为州所奏,罪应弃市。隽乃羸服间行,轻赍数百金到京师,赂主章吏,遂得刊定州奏,故端得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四十九·佚名

    嘉靖三十六年七月壬子朔时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谢诏代 建州等卫女直夷人都指挥等官逞家奴等入贡宴赉如例○甲寅 诏发太仓银三万两给光禄寺支用○乙卯 仁孝文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 升太仆寺卿刘餋直为顺天府府尹○丙辰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九十八·佚名

    正德八年三月庚午朔 孝肃太皇太后忌辰 奉慈殿行祭礼遣驸马都尉马诚祭 裕陵○起用原任刑科给事中吕翀为云南按察司佥事○添设河南陈睢二州兵备佥事一员守臣言二州四通之郊盗所出没请添设兵备官时佥事冯相方需选遂以命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十七·佚名

    正德元年九月丁丑朔赐隰川王聪羡四书集注洪武正韵从其请也○戊寅 上御经筵○大学士刘健等言今日早该司礼监传示 圣意欲免午讲臣等窃惟经筵之设有益 圣心而日讲尤切恭闻 英宗皇帝初年日御文华殿诵书讲学至午后回宫 孝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十六·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石工部扬休墓志范镇君讳扬休字昌言其先江都人唐兵部郎中览之后徙京兆七代祖藏用右羽林大将军员外置同正员明于歴数既致仕召家人谓曰天下将有变而蜀为最安处又多佳山水吾将避地焉乃去依其亲眉州刺史李滈遂

  • 史记索隐序·司马迁

    史记索隐序 朝散大夫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河内司马贞 史记者汉太史司马迁父子之所述也迁自以承五百之运继春秋而纂是史其襃贬核实颇亚於丘明之书於是上始轩辕下讫天汉作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系家七十列传凡一百三十篇

  • 傅宗龙传·张廷玉

    傅宗龙,字仲纶,昆明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初任铜梁知县,又调往巴县,被推荐后调进京城,入朝当了户部主事。很久以后,又升任御史。天启元年(1621),辽阳失守,熹宗皇帝下了召兵的命令,宗龙自告奋勇要过去,仅一个多月,就募到五

  • 卷之九十四  平蠻錄(明)王軾 撰·邓士龙

    (平蠻錄,一卷,明王軾撰。王軾,字用敬,湖北公安人。天順八年進士,累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卒贈太保,謚襄簡。事跡詳明史卷一七二本傳。) 欽差提督軍務南京戶部尚書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臣王軾謹題:為捷音事,先節該欽奉敕:「該貴州鎮、

  • 卷十五·王与之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十五    宋 王与之 地官司徒上郑锷曰所掌者敎而所经理者天下之土地故正名之曰地官所经理者土地而所治者军旅徒庶之政令故又名之曰司徒【○史氏曰传曰政太察则无徒徒者其民也民者司民而

  • ·格物无分动静··王守仁

    陆澄&middot;录陆澄,字原静,又字清伯,湖之归安人(今浙江吴兴)。进士。官至刑部主事。王阳明曾经叹曰:&ldquo;曰仁(徐爱)殁,吾道益孤,至望原静者不浅&rdquo;。他的第一位学生徐爱英年早逝后,即将弘扬心学的期望寄托于陆澄。黄宗羲

  • 体念观音菩萨的精神·太虚

    ──二十八年十二月在仰光观音山讲──各位都有信仰佛法的因缘,在中国所盛行的是大乘佛教,“大慈大悲”,就是“观音菩萨”。信观世音菩萨,凡有所求,都能得到感应。因为观音菩萨,是救苦救难 ,故大家都信仰观世音菩萨。所以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