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十二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

列传第五

张慎言(子履旋) 徐石麒(子尔榖) 张有誉 解学龙 练国事

张慎言(子履旋)徐石麒(子尔榖)张有誉解学龙练国事

张慎言字金铭,阳城人;万历庚戌(一六一○)进士。天启时,除寿张知县,有能声;调繁曹县。泰昌时,擢御史,持议侃侃;为冯铨所陷,编戍肃州。崇祯初,起故官,累迁太常卿、刑部右侍郎;改南京吏部尚书,掌右都御史事。南都官名吏隐,政事皆决于北;慎言虽位冢宰,从众佥名而已。

南都建国,以慎言宿德重望,命专理部事。慎言上中兴八议:『一曰议节制:淮、安、凤、庐、荆、襄为锁钥重地,自寇盗充斥,城郭荒残,宜申命镇抚大臣分戍增保,扼守险要;东西关阃,首尾相援。添战舰于江、淮之间,郡县积榖为仓卒转运之资。二曰议屏藩:诸王流离南窜,宜择浙东名山郡邑及闽、粤间暂居焉。其府第之护卫官属,暂从节省。三日议开屯:江北地广,今为畿辅。若招集流离,开立屯田,择某邑之豪,以百夫屯为百夫长、千夫屯为千夫长,连其什伍、教之兵阵,亦强富之一策也。四曰议招徕:河北沦陷,有能诛擒伪官者赏。五曰议宽宥:诸臣陷贼,事非得已;家属在南,企望归正。不宜以风闻苛议,坚其从贼之想。至若自拔来归,宜随才录用;不当概以死责。六曰议褒恤:忠烈之臣,如范景文、倪元璐、李邦华等传闻确者,宜赠恤以慰幽魂;次第详核,勿有所遗。七曰议铨叙:起废之条,不可不慎;「逆案」无容更议,其在戍籍废居者,一从清论,不挠毁誉。八曰议漕卒:北漕万有余旗,柁工、挽夫实繁有徒。今漕登近地,此十余万人无室无乡,游食不已,为患非细;安辑宜亟也』。俱嘉纳之。会铨曹乏员,以主事王重近在金坛可立致,奏起为文选司郎中;吏科李沾持不可,慎言卒起之。由是有隙。

未几,大起废籍,慎言荐吴甡、郑三俊。甡故大学士,崇祯时督师;以逗留遣戍者。时阮大甡方谋起用,而诏款有「逆案」不得轻议之文。慎言秉铨持正,度不可进言;诚意伯刘孔昭故与大铖善,因置酒约诸勋臣赵之龙等,欲廷讦慎言以起衅。次日朝罢,群诟于廷,指慎言及甡为奸邪,叱咤声彻殿陛;慎言立班不辩。孔昭遂拔刀,声言『杀此老奸』!慎言于丛人中展转相避,班行大乱。司礼大监韩赞周从殿上大声叱之曰:『从古无此朝仪』!孔昭始约刀伏地痛哭,谓『慎言举用文臣,不及武臣』;嚣争不已。上曰:『文武各宜和衷,何得偏竞』!乃出,复具疏极诋三俊;且谓『慎言当迎立时阻难肆辨,怀二心,且多欺蔽罪状;乞寝甡陛见之命』!慎言疏辨,因乞休。给事中罗万象、王孙蕃各疏劾孔昭,高宏图等亦以不能戢和文武乞休。上柔置不问,但慰留宏图、慎言而已。慎言四疏乞罢,乃得请;赍银币,给应得诰命、恩荫。慎言固辞,其表有云:『先帝山陵未卜,而臣之祖父先受丝纶;青宫皇子安在,而臣之子孙妄叨恩荫。况风尘不定,逐虎驱狼;回首长安诸陵松楸麦稷,诸臣何以为心?而犹侈口论功乎』!秋七月,加太子太保,荫一子。自慎言罢,徐石麟亦继去;大铖乃起其党张捷为之。于是铨政不可问矣。

时山西尽陷,慎言无家可归,流寓芜湖、宣城间。孤孩间关来依;曰:『祖孙相聚足矣』!南都亡,郁郁疽发背,戒勿药卒;年六十九。

子履旋,壬午(一六四二)举人。贼之陷阳城也,叹曰:『吾父决不为乱臣,吾岂为贼子』!遂投崖死。事闻,赠御史。

徐石麒字宝摩,嘉兴人。天启壬戌(一六二二)进士,授工部营缮司主事。魏阉兴三殿之役,每黩请;石麒折以法。御史黄尊素忤阉下狱,石麒以座主故,为尽刀;因削籍。崇祯三年(一六三○),起官南京;历十余年,始入为通政使,擢刑部侍郎。时帝刑威御下,法官引律多深文;石麒多所平反。而于兵部尚书陈新甲之狱,朝士多方营救;石麒谓『新甲陷边城四、腹城七十二,陷亲藩七;失误军机,当斩』。寻擢本部尚书。最后,以熊、姜之狱忤旨,落职归。李明睿之倡议南迁也,廷臣不能决;石麒闻而叹曰:『胶柱死守,亦非臣子爱君父之道。苟翠华南幸,各镇抚之兵腾勇奋发以谋恢复,亦不为无策也。倘观望狐疑至求迁不得,尚忍言哉』!为文檄同志起义兵北首赴难,而北都凶问至矣。

南都立,以右都御史起诸家;未至,改吏部尚书。再疏辞,举郑三俊自代;不许。乃入朝,陈省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七事;皆褒纳之。石麒刚方清介;与人言,移日不倦,而不可干以私。中官田成辈请属,拒不应。马士英、阮大铖植党树私,权倾中外;石麒以法裁之。士英欲得侯封,讽司礼监韩赞周入言之;石麒奏曰:『世宗以外藩入继,将封辅臣伯爵,杨廷和、蒋冕谦不受。今国耻未雪,诸臣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邪?且侯海内清晏,议之未晚』。又言:『恭王殉难,先帝尚遣一勋臣、一黄门、一内侍审唁具殓。今先帝梓宫何处,封树若何?仅遣一健儿应故事;则群臣之悲思大行,祗具文耳』!士英恶之。御史黄耳鼎、陆朗有物议,石麒以年例出之;朗贿奄人内传留用,石麒发朗内通之罪。朗、耳鼎亦疏讦石麒枉杀陈新甲以败和局,士英助之;石麒益愤,乃历陈自有东事以来主款之误。且言:『先帝之诛陈新甲也,日陷我七亲藩。七藩之中,恭皇帝居一焉;皇上忘之乎』!因引疾乞休。士英拟严旨,上不许;命驰驿去。寻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

南都亡,石麒移居城外,扁舟水宿。既闻城不可守,呼于城下曰:『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缒之入,朝服自经死。先是,石麒致仕归,筑堂榜曰「可经」;人莫解。及其死是堂也,始知其素志云。隆武时,赐谥「忠襄」。我朝赐专谥,曰「忠懿」。妻孙氏,赴水死。

子尔榖,字似之;与于丁亥吴胜兆之事,被执无挠词,遂遇害。又徐成、徐锦、祖敏、李升四人者,皆石麒仆也;成老矣,锦年少。石麒之缒城殉难也,成欲先登,锦止之曰:『君老矣』!成怒曰:『童子何知,谓我老邪』!俱缒入。石麒自经死,成与锦从死城外。二仆祖敏、李升闻之,亦自经死。

张有誉字难誉,江阴人;天启壬戌(一六二二)进士。以户部主事榷税芜湖,力持清操。崇祯中,出为饶州知府,累迁江西督粮副使、四川按察使:俱有惠政。吏部尚书郑三俊举天下廉能方面官五人,以有誉为首;帝书其名于屏,擢南京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粮储。抵任,则弘光帝立矣。内官张执中收白粮,勒铺垫费逾旧例,杖毙解户。有誉收其胥役送狱,疏论之;执中稍敛。尝因召对,言『统计一年经费须千余万,今所入仅八百万;惟有裁冗兵、节冗食、汰冗费。愿圣明躬行节俭,为天下先』!

既,马士英锐意起阮大铖而廷臣持之急,思以中旨用之,难以发端。以有誉人望也,传旨为户部尚书。高宏图谓『有誉才望堪用,而内传不可开』!封还诏旨,群臣亦交章论奏;不听。自是,传升纷然矣。

寻加太子太保。时四镇各需饷二十万;有誉计无所出,至呕血。连疏乞归,不允。

明年五月南京失守,有誉奔武康。久之,旋里;年八十一而终(或曰:为僧于苏州之灵岩)。

解学龙字石帆,兴化人。万历己丑(一五八九)进士;历金华、东昌二府推官,擢刑科给事中。魏忠贤乱政,以东林削籍。

崇祯中,累迁太仆卿。疏言:『辽左额兵旧九万四千有奇,岁饷四十余万耳;今关上兵只十余万人,而月饷乃至二十二万。辽兵尽溃,关门不得不募新兵;蓟镇则旧有额兵,乃亦行召募。旧兵以其饷厚,窜入新营;而旧额依然如故。其为漏卮,可胜言哉!国初,定文职五千四百有奇、武职二万八千有奇;神祖时,文增至一万六千余员、武增至八万二千余员矣。今日不知又增几倍!主爵者诚肯悉心计度,冗者汰之,岁可得饷数十万;裁冗吏、核旷卒,俾卫所应袭子弟袭爵而不给俸,又可得数十万。从来国强莫若民富,民富莫若多粟;亦尝取京边之米较其出入而推其损益乎?夫京边之米一石其输自民间则非一石也;以民之费与国之收衷之,不啻三倍:是国之一、民之三也。今关饷一斛抵银四钱;迨以易钱,则好米不过百文,恶者才三、四十文,又其下者则腐臭而不可食。以国之费与兵之食衷之,不啻二倍:是兵之一、国之三矣。民费其六而兵食其一,民病矣,而兵亦未尝利也。况漕卒官司展转相欺,而米已化为糠秕、沙土;兼温热所蒸,色味俱变,食不下咽:是又化有用之六为无用之一矣。然则如之何?臣以为莫如修屯政。屯政修则地辟而民有乐土,粟积而民有固志。昔吴璘守天水经营屯事,纵横凿渠,绵亘不绝,名曰地网;敌骑不能逞。今略仿其制,沟涂之界,树土所宜;小可获薪果之饶,大可得控扼之利。敌虽强,何所施乎』!帝善其言,下所司议之;然竟中格。寻以佥都御史巡抚江西,擢南京兵部右侍郎。未赴,适黄道周得罪,学龙于荐举属吏推引及之;帝怒,逮诏狱,杖八十,遣戍。

十七年(一六四四)五月南都立,起故官,擢刑部尚书。六等治从贼诸臣罪,学龙定拟上。马士英拟旨诘责,令再议;学龙仍执前议。时马、阮必欲杀周锺,而学龙欲缓其死,乃谋之次辅王铎,乘士英注籍上之,且请停刑;铎即拟俞旨。士英怒之,大铖暨其党张捷、杨维垣声言欲劾学龙;学龙遂引疾。大铖复嗾保国公朱国弼、御史张孙振诋学龙曲庇行私;削籍归。久之,卒于家。

练国事字君豫,永城人;万历丙辰(一六一六)进士。由知县征授御史,有直声;奄党赵兴邦劾之,削籍。

崇祯元年(一六二八),擢太仆少卿,进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破点灯子于中部,又破别部于宜君、雒川,降其魁李应鳌。寻以所部失事,戴罪自赎。

已总督陈奇瑜误信贼降,檄诸军勿击;贼出险大掠,乃委罪国事以自解。国事疏辩,而事已不可救,乃逮下狱。九年(一六三六)正月,遣戍广西。久之,叙前功,赦还、复冠带。

南都立,召为户部左侍郎,改兵部;寻加尚书,仍莅侍郎事。在位无所匡救。

明年二月,致仕。未几,卒。

猜你喜欢
  卷四十五·本纪第四十五·顺帝八·宋濂
  第十三回 回酋投荒窜死孤岛 雄师追寇穷极遐方·蔡东藩
  绥冦纪畧卷五·吴伟业
  ◎信江中学之鬼·李定夷
  中兴小纪卷三十九·熊克
  卷四十八·佚名
  三○五 盛京将军弘晌等奏查出函可语录碑记字迹及支派承袭人折·佚名
  许敬宗传·刘昫
  许翰传·脱脱
  三三、赵简子卒年考·钱穆
  卷四十二·佚名
  序二·捧花生
  卷二十一、鸿博经学诸特科·黄鸿寿
  易鼎新·周诒春
  三十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485 ·佚名

    张秉 清风十韵 何处来苹末,萧骚尽四邻。 金茎吹晓露,玉宇动轻尘。 易水离歌阕,齐纨怨思新。 泛兰迷旧泽,落帽会佳辰。 篱菊飘香远,庭桐坠叶频。 帆开五湖客,槎去九霄人。 曲沼铺纹簟,平芜偃

  • 卷四百四十九 元祐五年(庚午,1090)·李焘

      起哲宗元祐五年十月盡其月   冬十月癸巳,導河水入汴。(玉牒有此,實錄無之。)   詔罷都提舉修河司。   蘇轍又言:「臣近奏乞罷修河司并責降李偉,尋準九月二十六日聖旨,李偉權發遣北外監丞,提舉東流。又準十月二日聖

  • 逸文·钱俨

      钱文奉,元璙之子。善骑射,能上马运槊。涉猎经史,精音律、图纬,医药、鞠奕之艺,皆冠绝一时。初以父荫,为苏州都指挥使,迁节度副使。元璙卒,代知苏州中吴军节度使。有鉴裁,礼下贤能。士负才艺者多依之。作南园、东庄,为吴中之

  • ●后序·王致远

      自魏崔浩,已有南人善守城之说,然以余观之,亦唯其入耳。佛狸饮江,诸郡尽下;世宗南伐,镇戍迎降。其能力捍坚拒,久而始陷者,特一二城耳。谓南人善守城之说,殆不能例言。故余谓兵无强弱,唯所以用;城无坚脆,唯所以守。安陆自建炎、

  • 宦游纪(3)·张瀚

    辛酉之秋,闽中乡试,侍御李公廷龙为监临,檄余入院提调。内外扃健,一以委之,及参阅文艺,亦命余品骘高下。余殚精竭力,昼夜不寝者历二旬余。将拆封发榜,李顾余曰:“古人求士兼取身、言,今仅得其言耳,安得其身?”余曰:&ldquo

  • ◎袁世凯大有造于岑春煊·刘以芬

    岑春煊在前清督抚中虽尚戆直肯任事,然思想陈旧,对革命党尤深恶。自入民国后,一部分政客利用其旧日社会地位,拥为领袖,岑亦居之不疑,且与革命党人甚接近,其首组之国民公党,后即与同盟会合并而为国民党者也。盖岑与袁世凯嫌隙至

  • 卷十三·傅恒

    <史部,纪事本末类,平定准噶尔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十三乾隆二十年夏五月乙未命凯旋将军暨新降台吉等赴热河避暑山庄觐上谕大学士曰本年七月十六日朕恭奉皇太后銮舆廵幸木兰计囘銮至热河时新附之

  • 史记集解卷一百二十九·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第六十九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

  • 读例存疑卷七·薛允升

    吏律之一职制官员袭荫大臣专擅选官文官不许封公侯滥设官吏信牌贡举非其人举用有过官吏擅离职役官员赴任过限无故不朝参公座擅句属官奸党交结近侍官员上言大臣徳政官员袭荫:巻首谨按。此古来世官世禄之遗意也。冠于此门

  • 忽辛传·宋濂

    忽辛,赛典赤赡思丁之第三子,至元初即以功臣贵族之子而入宿卫军。至元十四年(1277),授兵部郎中。十五年,出任河南等路宣慰司同知。河南地方多强盗,往往群聚山林,劫杀过往旅客,官军无力剿捕。忽辛实行招安政策,遣土豪持官府文书

  • 卷一百九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兵考【十二】直省兵云南贵州緑旗营云贵总督一人【驻劄云南府】统辖本标官兵兼节制抚标二提标二镇标十三【臣】等谨按顺治十六年设云贵总督两省互驻康熙元年分设两省总督以云南总督

  • 提要·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仪礼义疏提要【臣】等谨按钦定仪礼义疏四十八卷乾隆十三年御定三礼义疏之第二部也其诠释七例与周官义疏同分经文为四十卷冠以纲领四卷释宫一卷殿以礼器圗四卷礼节圗四卷仪礼至为难读郑注文句古奥亦不

  • 僖公·僖公九年·左丘明

    【经】九年春王三月丁丑,宋公御说卒。夏,公会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葵丘。秋七月乙酉,伯姬卒。九月戊辰,诸侯盟于葵丘。甲子,晋侯佹诸卒。冬,晋里奚克杀其君之子奚齐。【传】九年春,宋桓公卒,未葬而襄

  • 第八十八則 玄沙接物利生·胡兰成

    第八十八則玄沙接物利生舉:福州玄沙禪師示眾云:諸方老宿,盡道接物利生,忽遇三種病人來,作麼生接?患盲者拈鎚豎拂,他又不見。患聾者語言三昧,他又不聞。患啞者教伊說又說不得。且作麼生接?若接此人不得,佛法無靈驗。僧請益雲門,雲

  • 摄大乘论释 第九卷·世亲

    摄大乘论释 第九卷世亲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增上慧学分第九之余论曰。此中加行无分别智有三种。谓因缘引发数习生差别故释曰。此中加行无分别智三种差别。谓或由种姓力。或由前生引发力。或由现在数习力

  • 摄大乘论释 第五卷·无性

    摄大乘论释 第五卷无性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所知相分第三之二论曰。复次云何得知如。依他起自性。遍计所执自性。显现而非称体。由名前觉无称体相违故。由名有众多多体相违故。由名不决定杂体相违故。此

  • 卷七·心圆

    揞黑豆集卷七 心圆居士 拈别 火莲居士 集梓 六祖下第三十六世 南岳高台不退行勇禅师 古杭钱塘韩氏子。自幼好佛。至年二十有一。亟欲出尘。父母不许。遂夜遁至界山。礼静主衍云披削。偕全庵进公。参大觉老人於报恩

  • 阴符经解·黄帝

    一卷,又称《黄帝阴符经集注》,旧题黄帝撰,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筌注。《阴符经》又名《天机经》,经文仅四百三十多字,卷首有佚名序文一篇。一本不分章;一本分三章,曰:神仙抱一演道章、富国安民演法章、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