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后序

  自魏崔浩,已有南人善守城之说,然以余观之,亦唯其入耳。佛狸饮江,诸郡尽下;世宗南伐,镇戍迎降。其能力捍坚拒,久而始陷者,特一二城耳。谓南人善守城之说,殆不能例言。故余谓兵无强弱,唯所以用;城无坚脆,唯所以守。安陆自建炎、绍兴以来,值国家阳九之厄,连遭巨寇,如王在、党忠、杨进、孔彦舟、董平、赵寿、曹成、李横等相继攻扰,近者三四日,久至二十日,唯横六十五日乃解。然是时海内云扰,民人流离,此等迫于饥困,乘口啸呼,转徙求食,以延一旦之命耳,非有专城掠地之志也。密学陈公守此,以策勋名,顾非浅智谫材者所可企望。余读《开禧守城录》一编,然后知运判王君元父之功,亦不在陈下。况陈公之所捍者,一时掘起之剽贼,而君之所捍者,方张之勍虏也。贼之兵少,虏之兵多,陈公受围,其最久者六十有五日;君受围乃百有八日。由此观之,则君视陈公所成就为尤难。方城中危急之时,君始为贰,观其守御之方,怀抚之略,皆出君绸释规制,而为守者殆拱手而蒙成耳。一时对敌,随机应变,莫不皆有法。而于中最善者,是复收枣阳溃败之兵,与生得虏将不杀,而用其计以成功,尤深得古名将之遗意。崔浩之言,至是果信而有征与?抑亦解难排纷有因乎?其人不可常遇与?方寇至之日,君太夫人实在焉。此人情之至难,而君志在徇国,母子相守,宁共仗义俱死,不肯弃义苟生。呜呼!壮矣哉!近世之论者,往往日:“守节致命,士固当尔。然捍城阽危,曷若听民出避,而吾独与将士,俱守弗去可也。”殊不知守城一遭闭围,当上下一心,大小齐力,右右奔救,厉志坚守,庶能死中得生。苟一听民出,不唯留者寡助,不能独存,而人心一摇,沦胥以败,不可复去,则留者固不可免,而去者亦未必全,彼此均一死耳。而一去一留,孰得孰失,智者于此亦当知所择矣。孟子曰: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圣贤立言垂教之意,岂不甚明?君之成功,得非由其母子之间,知义所在,相誓死守弗去,故能以固一城之人,而却暴至之虏势欤?岁在丁卯,余将漕夔门,以蜀乱出请兵于荆湖宣阃。甫至江陵,被旨赴行在,过鄂渚,友人项平甫邀余饮酒,得安陆捷书于坐间。是时已知捐躯捍患,忠力不匮为可敬。寻典武陵,继改■帅阃。是时,君方拔擢为守,盖朝廷始知君之行能绝人,天下亦必知君可倚任于缓急者也。暨余归蜀,官簿推移,复自东蜀详刑将输湖右,又与君为代,虽未得一接君之色辞,然寻常书疏往来,情分相与,固已不浅矣。后十有三年,制置上游,而君之子致远出示此编,余读之,叹曰:昔赵充国征西羌,既还,谓其所善浩星赐曰:“兵事,当为后法。吾老矣,岂嫌伐一时事,不为陛下明言利害?卒死,谁当复言之者。”盖古之贤将拳拳忧国之心,虑后之远如此。今致远之为此录也,岂独以尽论撰显扬之义?且将留传于世,俾后之守边者,视以为式。其于国家,岂曰小补?然则致远可谓知忠孝之方矣。余故喜为之书。嘉定甲申冬至,眉山李埴序。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七 萧惠开 殷琰·沈约
  卷三十一·志第七·历一·张廷玉
  屈节解第三十七·王肃
  后汉书补逸卷十八·姚之骃
  卷之三百四十九·佚名
  ●卷下·辜鸿铭
  第四四五谕光绪十一年十二月十八日一二二二七--四·佚名
  第二○五副详及批光绪十五年五月初八日一一四○九—一三·佚名
  史记集解卷一百十五·裴骃
  魏少游传·刘昫
  卷二百八十三·杨士奇
  卷二百十三之三·雍正
  礼四四·徐松
  钦定南巡盛典卷六十七·高晋
  卷31·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词论 全文·李清照

    乐府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

  • 海岱会集序·冯琦

    钦定四库全书海岱会集序夫子曰先进於礼乐野人也後进於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舍君子从野人贞少日但耳解耳不知其真也及壮而仕於朝游四方而老见诸食饮衣饰器具拜揖称谓间日新而月异一倡而羣和不知於野人君子何归至

  • 卷一百九十九·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九十九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七十六 王庭珪 夜归西园独步 清夜游西园竹影乱秋月穹色湛虚明林光益奇絶人间睡方浓那知此时节坐观衡阳移领列风烟别沆瀣洗天宇一饮醒毛髪气与南山高青苍

  • 性情集巻三·周巽

    (元)周巽 撰○五言古诗题吉文殷仲朂修竹亭诗君子有髙节气凌青云端开轩来舞鹤鸣箨惊栖鸾帘影揺翡翠佩声戛琅玕行吟何洒落啸歌自盘桓云来书台逺月照文水寒焉得共觞咏筠窓聴清弹希文堂为罗宗文题城南罗隠君简黙重髙谊仰希

  • 卷五十·志第三十一·食货五·脱脱

        ◎食货五   ○榷场   与敌国互市之所也。皆设场官,严厉禁,广屋宇以通二国之货,岁之所获亦大有助于经用焉。熙宗皇统二年五月,许宋人之请,遂各置于两界。九月,命寿州、邓州、凤翔府等处皆置。海陵正隆四

  • 皇绩开国方略巻首·阿桂

      发祥世纪  长白山髙二百余里绵亘千余里雄观峻极扶与灵气所钟山之上有潭曰闼门周八十里源深流广鸭緑混同爱滹三江之水出焉鸭緑江自山南西流入辽东之南海混同江自山北流入北海爱滹江东流入东海三江孕竒毓异产珠为

  • 前汉书续集卷中·佚名

    汉十一年三月初一日,驾征陈豨还朝,百姓香花远接,文武随驾入内。即日升殿,宣太后问韩信如何。吕后曰:“子童领圣旨,九月二十一日未央宫下,斩讫韩信也。”高皇有悔之心。高皇曰:“合等寡人回程,斩之未迟。”吕后奏曰:“我王去时,教

  • 七八六 闽浙总督陈辉祖奏缴违碍书籍并请展限一年及查察剧本情形折·佚名

    七八六 闽浙总督陈辉祖奏缴违碍书籍并请展限一年及查察剧本情形折乾隆四十六年五月二十日闽浙总督兼管浙江巡抚臣陈辉祖谨奏,为查缴违碍书籍,恭折奏闻事。窃照浙江省先后查缴过违碍书籍一十九次,节次奏明解送军机处查收

  • 卷十三·黄佐

    钦定四库全书翰林记卷十三     明 黄佐 撰修日历宝训圣祖时设起居注後惟专设本院史官常谕学士詹同等曰国史贵直书是非善恶昔唐太宗观史命直书建成之事其意欲以公天下也予平日言行可记其是非善恶汝等皆当明白直

  • 卷三百九·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九明 杨士奇等 撰灾祥宋宁宗嘉泰中着作佐郎知徽州事袁甫上奏曰臣将指外服不当出位言朝廷事传闻今月三日京城火灾延及宗庙三省台部百司庶府

  • 敬身第三·朱熹

    孔子曰,君子无不敬也。敬身为大。身也者亲之枝也。敢不敬与。不能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其本。伤其本,枝从而亡。仰圣模,景贤范,述此篇,以训蒙士。丹书曰,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曲礼曰,毋不敬

  •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朱棣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王日休曰】梵语般若波罗蜜。此云智慧到彼岸。所云金刚智慧到彼岸者。谓明此经者。其智慧

  • 林间录卷上·惠洪

      杭州兴教小寿禅师。初随天台韶国师。普请。闻堕薪而悟。作偈曰。扑落非他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国师颔之而已。及开法。衲子争师尊之。御史中丞王公随出镇钱塘。往候寿。至湖上。去驺从。独步

  • 菩萨戒本持犯要记·元晓

        新罗国沙门元晓述  菩萨戒者。返流归源之大津。去邪就正之要门也。然邪正之相易滥。罪福之性难分。何则或内意实邪。而外迹似正。或表业同染。而中心淳净。或有作业合少福。而致大患。或有心行顺深远。而违

  • 雪山集·王质

    诗文别集。南宋王质撰。十六卷。质有《雪山词》已著录。是集阮《序》称:听其论古,如读郦道元《水经注》,名山支川,贯串周匝,无有间断。其集原四十卷,久佚,清修《四库全书》时,自《永乐大典》掇拾排次,厘为十六卷,凡岁

  • 绮楼重梦·兰皋主人

    原名《红楼续梦》,又作《蜃楼情梦》。有坊刻本,首有嘉庆四年(1805)西汵萴园居士序。本书第四十八回作者自称“兰果主人”,第一回又自称“兰臬居士”,第一回还提到“吾家凤洲先生”,凤洲乃明王世贞,故作者或姓王。此书

  • 皋兰异人传·还珠楼主

    《皋兰异人传》(二集四回16万字),武侠小说。1943年一月,天津励力出版社发行,分上下集。甘肃省城兰州南关外三里有一座山,名叫皋兰山,为当地第一名胜,皋兰首县县名,也是为了这山而起。山的西面有一高岩,上有五条清泉,水力绝大,溅玉

  • 彻悟禅师语录·彻悟

    一卷。清代释际醒撰。彻悟,号梦东。生于1741年,卒于1810年。为清代弘扬净土宗代表人物之一。彻悟初从北京广通寺粹如参禅,后继主法席,为道俗所归仰。嘉庆五年 (1800),居京郊怀柔红螺山资福寺,倡导念佛,依从者众多,遂成为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