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刘日方传

刘日方,博陵望都人。

父亲孟良,大司农。

随魏武入关,北周太祖授他为东梁州刺史。

刘日方生性狡猾,有奸术。

北周武帝时,因他是功臣之子,而入朝侍奉皇太子。

到北周宣帝继位后,他凭着技艺和奸佞而被宣帝亲近,出入宫廷,宠幸冠绝一时。

他被授为大都督,迁为小御正,与御正中大夫颜之仪都被亲近、信任。

宣帝不行时,召刘日方和颜之仪都到卧室里去,嘱咐后事。

宣帝哑巴了,不能再讲话。

刘日方看静帝太小,不堪国家的负担。

刘日方素知隋高祖,又因他是皇后的父亲的缘故,有大名于天下,于是与郑译谋划,让高祖辅佐朝政。

高祖推辞,不敢承当。

刘日方说:“你想干,就快点干。

如不干,我刘日方就自己干了。”高祖于是听了他的。

高祖为北周丞相后,以刘日方为司马。

当时宣帝的弟弟汉王宇文赞住在皇宫里,每每与高祖同帐而坐。

刘日方把些美妓献给宇文赞,宇文赞很高兴。

刘日方就便劝说宇文赞说:“大王您是先帝的弟弟,众望所归。

静帝是小孩子,不懂事,怎能干大事!现在,先皇帝刚刚去世,群情尚在担忧。

大王您暂回王府去。

等事情安宁之后,您再入宫当天子,这是万全之计呀!”宇文赞当时还未成人,见识很差劲,听了刘日方这番话,以为是真的,于是听了他的话。

高祖因刘日方有定策之功,授他上大将军,封他为黄国公,与沛国公郑译都是心腹。

他们前后得的赏赐巨万,出入都以甲士自卫,朝野瞩目,称为“黄、沛”。

当时的人都这么说:“刘日方牵前,郑译推后。”刘日方自恃其功,颇有骄傲之色。

但他生性粗疏,特贪财利,富商大贾从早到晚都有很多在他家里。

那时尉迟迥起兵反叛,高祖令韦孝宽讨伐他。

官军到了武陟,诸将行动不一。

高祖想派刘日方或郑译去监军,因此对他们说:“要派心腹去统领大军,你们这两个人,谁去啊?”刘日方说未曾为将,郑译又以母亲年老为托辞,高祖不高兴。

高赹请求让他去,于是派他去监军。

因此高祖对他们的恩宠和礼遇渐渐差了。

另外,王谦和司马消难相继谋反,高祖很担忧,废寝忘食。

刘日方游玩纵酒,不以职责为念,相府的事情,多被遗忘丢下。

高祖很记恨他,以高赹代他当司马。

此后刘日方一天天被疏远猜忌。

高祖受禅后,他升任柱国,改封为舒国公,闲居无事,高祖不再用他。

刘日方自认为是佐命元勋,中途被疏远,心里很不安。

后遇京城闹饥荒,皇上下令禁酒,刘日方却派妾租房子,当垆卖酒。

治书侍御史梁毗上奏高祖,弹劾刘日方,说:“我听说显贵的人要儆戒奢侈,满盈的人要注意约束。

刘日方既然位列群公之中,官阶之高几近于尹,得到的官爵比较久了,而且俸禄也很多,正应戒防满盈,注意知足,怎么会求取卖酒的利润,与人竞争刀尖尖那点小利,而去与酒鬼们亲近,使家里成为逃亡者的窝子呢?如不纠察处理,何以严肃法纪?”有诏不处理他。

刘日方郁郁不得志。

当时柱国梁士彦、宇文忻都失职怨愤,刘日方与他们交往,多次来往。

梁士彦的妻子很美,刘日方因此与她通奸,士彦不知道,与他感情更好,于是谋划造反,答应推举梁士彦为皇帝。

后来事情泄露,皇上追究不放。

刘日方自知躲不脱,默然无语。

皇上下诏杀他。

诏书说:我君临四海,以仁爱为心。

加上我起自布衣,入朝为帝,公卿之中,非亲即友,地位虽不同,感情却都是朋友之情。

我护公卿的短处,成全公卿的长处,总想保护、养育大家,常常殷勤告戒、约束大家,言无不尽。

天下的定数,是由杳冥决定的,难道要担心那包藏的祸心,能成为国家的祸害?我这么做,只是为了使他们长守富贵,不触犯刑法罢了。

上柱国、成阝国公梁士彦,上柱国、杞国公宇文忻,柱国、舒国公刘日方等人,在我刚受命为帝时,都出了大力。

为感谢他们的功劳,他们都荣高禄重。

我对他们好,爱他们也深,朝夕与他们喝酒交谈,他们都很了解我的心。

但他们心如沟壑一样深,志如豺狼一样狠,不感激朝廷的大恩,忽然谋划造反作乱。

梁士彦从小时起就爱胡说八道,他自称有看相的说他正当天命,六十岁以后会作皇帝。

刚平定尉迟迥,他暂居相州时,就有反叛之心,这是路人都知道的。

我就派人代替他,不声张他的罪过。

入京之后,他的叛逆之意转而更深。

宇文忻、刘日方之徒,说愿扶持他。

梁士彦答应率领僮仆造反,日期已经不远,想在蒲州起事。

他们准备切断河桥,守黎陽之关,塞河陽之路,抢劫调往京师的布匹以作牟甲,招募盗贼以作战士。

去吃军饷的人,也说很容易招集。

他们轻视朝廷,嗤笑我,自称一朝奋发造反,无人可阻挡。

其次子梁刚,常常苦苦劝阻;第三子梁叔谐,大大予以鼓励。

我听到消息后,还怕冤枉他们,滥杀无辜,于是授士彦为晋州长官,想看看蒲州的真情。

士彦得到任命很高兴,说是老天相助。

宇文忻和刘日方等人,也都及时来庆贺。

宇文忻往日平定邺城,因此骄傲得不得了,他已位极人臣,还恨赏赐太差,说:“我如想造反,还担心不能成功?”他的怒色忿言,所到之处都在流传。

我深念其功,不计较其无礼,授他武侯,让他领兵,让他作干将,当心腹。

宇文忻秘密定下反叛的计谋,甚至在宫廷之中树结党羽,奏请朝廷,让他的很多亲友入宫当宿卫。

我推心待人,言必照准。

他仍不停止叛乱图谋,心迹渐渐显示出来。

于是解除他掌管禁兵的职权,让他改悔。

但他反志不成,心里更加郁结,于是与梁士彦情意偏厚,他们邀请神明,誓不负约。

他们一起谋反,一见面就谋划,把河东交给梁士彦,自己管关右。

蒲津之事,即望从征,准备两军结合,而成纵横之势,然后北破晋陽,回来夺取皇位。

刘日方入佐相府以后,就为非作歹,他曾三次出事,有两回都是他妻子出面负责。

他常说,他的姓是“卯金刀”,名是“一万日”,姓刘的应该当帝王,当一万日天子。

我教导他,引导他,告诉他利害,常常原谅他,望他改过。

他口里请求让他自新,心里一如往日。

他也与梁士彦感情很深,他的叛逆之心相同,彼此都很了解。

他曾与梁士彦谈论太白星所犯,问东井之间事,盼望秦地叛乱;访轩辕之里,希望皇宫里发火灾。

只等待蒲坂事发,想在关内接应叛军。

这些反贼的计策,真是千端万绪。

只是宇文忻和刘日方,名利、地位都很高,怎肯北面称臣于梁士彦?原是各怀不逊,谋划造反,一旦造反得逞,就会互相吞并。

人的奸诈,到了如此地步!虽然国家有刑法,他们罪大恶极,不应赦免,但我想到草创之初,他们都表现出忠诚,因此我心里很怜悯他们,不忍心用极刑。

梁士彦、宇文忻、刘日方,身为谋首,叔谐赞成其父谋反,义实难容,都已到极点。

梁士彦、宇文忻、刘日方的兄弟叔侄,特别饶恕他们的性命,有官职的去职为民。

梁士彦的小子女、宇文忻的妻子、女儿和小儿子都释放。

士彦、叔谐的妻妾及家产、田地、房屋,宇文忻、刘日方的妻妾及家产、田地、房屋,全部没收归官府。

士彦、刘日方两家,十五岁以上的男孩,全部流放到远方。

上仪同薛摩儿,是梁士彦的老朋友;上柱国府户曹参军事裴石达,是梁士彦的部下,他们的谋反情状和叛逆野心,都告诉了他们。

薛摩儿听说谋反事,还与之应和,都不报告,应处以大辟之刑。

但因为一问他们就承认并揭发了问题,可以免除他的官职,免于一死。

我登基称帝,到现在六年了。

我只是白白地忙于政事,但教化却未融洽。

说这些话的时候,我心里辗转思念,的确深深地叹恨!临刑时,到了朝廷上,宇文忻见了高赹,向他叩头求哀。

刘日方勃然大怒,对宇文忻说:“事已如此,何必去叩头!”于是被杀,全部家产被没收,家人没官为奴。

几天后,皇上穿着丧服到射殿,把刘日方、宇文忻、梁士彦三家的家产全部放在前面,令文武百官射取之,以为鉴戒。

猜你喜欢
  第六十二回 厌夫贫下堂致悔 开敌衅出塞无功·蔡东藩
  第三十七回 灭准部余孽就歼 荡回疆贞妃殉节·蔡东藩
  卷二十四诗一·何良俊
  卷一百八十七·杨士奇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五·佚名
  卷之三百六十五·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六·佚名
  六一 河南巡抚何煟奏续获遗书情形并进呈书目折·佚名
  卷之六十八·祁韵士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七·阿桂
  神元帝纪·李延寿
  孙思邈传·刘昫
  一四二、公孙龙说赵惠文王偃兵考·钱穆
  卷十九·赵汝愚
  卷五十四、天津教案·黄鸿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唐诗三百首卷七七言乐府·蘅塘退士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沈佺期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浪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注解】:1、卢家句: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

  • 列传第二十二·刘昫

    ○虞世南 李百药 子安期 褚亮 刘孝孙 李玄道 李守素附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人,隋内史侍郎世基弟也。祖检,梁始兴王谘议;父荔,陈太子中庶子,俱有重名。叔父寄,陈中书侍郎,无子,以世南继后,故字曰伯施。世南性沈静寡欲,笃志

  • 卷一百二十三·列传第十一·张廷玉

        陈友谅 张士诚 方国珍 明玉珍   陈友谅,沔阳渔家子也。本谢氏,祖赘于陈,因从其姓。少读书,略通文义。有术者相其先世墓地,曰“法当贵”,友谅心窃喜。尝为县小吏,非其好也。徐寿辉兵起,友谅往从之,依其将倪文

  • 卷九十九 乾興元年(壬戌,1022)·李焘

      起真宗乾興元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   七月戊辰朔,降丁謂子太常丞、直集賢院珙為太子中允,落職,監郢州稅;珝、〈王已〉、珷各追一官,並勒停隨父。知河南府薛顏素與丁謂厚善,庚午,命知應天府趙湘與顏易任。   辛未,馮拯加

  • 卷十二 孟陈韩朱列传第九·陆游

       孟坚始事建州王延政为将。保大初,查文徽讨王氏之乱,坚来降,文徽即以兵付之,出奇鏖击有功,及冯延鲁之攻福州也,坚亦在兵间,吴越援兵自海道至,阻淖不得登岸,延鲁不知兵,急于破敌,欲敛兵诱而蹙之,坚谏曰:吴越兵进退俱不能,方致死

  • 卷之四百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三·佚名

    二帝三代通论下二帝三王君臣【梁肃】伊尹太公【李商隐 老泉】伊尹伯夷栁下惠【荆公】许由龙逄伯夷【昌黎】巢许夷齐【白乐天】二帝三王君臣梁肃磻溪铭曰阴阳和而万物生圣贤合而天下平和者时也合者运也在昔尧舜合禹抑

  • 归有光传·张廷玉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就能写文章,二十岁尽通《五经》、《三史》,拜同乡魏校为师。嘉靖十九年(1540)乡试中举之后,八次赴京参加礼部会试,均不及第。后迁居嘉定安亭江,读书讲学,门徒常有数百人,称他为“震川先生”。嘉靖四

  • 我对于圣人之怀疑·李宗吾

    我先年对于圣人,很为怀疑,细加研究,觉得圣人内面有种种黑幕,曾做了一篇《圣人的黑幕》。民国元年本想与《厚黑学》同时发表,因为《厚黑学》还未登载完,已经众议哗然,说我破坏道德,煽惑人心,这篇文字,更不敢发表了,只好藉以解

  • 卷一百四十三·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四十三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三十一存旧礼记正义卷第四十一【宋板】谨按第四十一卷明堂位防下宋板备矣而足利学后人所补至丧服小记者为重复尔又按补本无第四十卷题目盖其所

  • 卷四·车垓

    钦定四库全书内外服制通释卷四    宋 车垓 撰齐衰杖期正服嫡孙父卒祖在为祖母祖母【祖父存】 父【先祖而卒】  嫡孙身释曰嫡孙既承祖后本为祖母服齐衰三年祖父在则为服齐衰杖期而已降服为嫁母出母母【父卒母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四·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古今译经图记四卷  续古今译经图记一卷  集古今佛道论衡四卷  续古今佛道论衡一卷  利涉论衡一卷  道氤定三教论衡一卷  右译经图记论衡等六部十二卷同此卷音。  古今译经图

  • 楞 伽 大 意·太虚

    ──十六年春在法苑楞伽祈祷会讲──法苑同人,以世人昧于业果之理,演成争杀之事,因体我佛慈悲之意,发起上海祈祷息灾会,持诵大乘入楞伽经,于每日下午三时,请余演说楞伽大意。余思此会为时既促,而楞伽妙义重重无尽,既不堪作具体

  • 武林梵志·吴之鲸

    寺观志。明吴之鲸撰。十二卷。之鲸字伯裔,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万历举人,官浮梁知县。武林(杭州)梵刹盛在南宋,至明则多残废,恐年久遗迹湮没乃博考史乘而成是书,约十八万字。分城内梵刹、城外南山分脉、城外北山分脉

  • 宁远州志·佚名

    辽宁地方志。未署修纂人及年月,据考定,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3)冯昌奕、王琨修,范勋纂。宁远,即今兴城。志前附图12幅。凡八卷:舆地志、建置志、田赋志、典礼志、武备志、官师志、人物志、艺文志。是志为编纂《盛京通

  • 兰台轨范·徐大椿

    八卷。清徐大椿撰。此书成于乾隆二十九 (1764)。“兰台”本是汉代宫中藏书之处,后又称史官为兰台史或兰台,本书即取材于历代医著撰写而成,作者认为其内容均足为治疗典范。故名。卷一为通治方;卷二至卷八为内科杂病、

  • 血纸人·孙了红

    孙了红著。悬疑推理类小说。十二年前是谋财害命的道具,十二年后是伸冤复仇的催命符。呵!太神秘了!太神秘了!太神秘了!提起这一件太神秘的事情,最初的起因,是在一个佛教团体的讲经法会里。记得,那是在一个废历的九月中旬吧?本埠

  •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佚名

    全一卷。唐朝不空译。与《大乘八大曼拿罗经》同,而后有八大菩萨赞。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内容叙述八曼荼罗之建立法,及说修行者应依何法速证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