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五十五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五十二

吴臣

周瑜【子胤】 鲁肃【子淑】

谨案周瑜传阙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生而失父与祖母居肃魁梧有壮节喜奇计知天下将乱乃学击劒骑射招聚少年往来南山中射猎隂相部勒讲武习兵家富於财性好施与乃散赀货摽卖田土以赈穷弊结豪右父老咸曰鲁氏世衰乃生此狂儿撞坏之邪【原注吴书後雄杰并起中州扰乱肃乃命其属曰中国失纲寇贼横暴淮泗间非遗种之地吾闻江东沃野万里民富兵强可以避害寜肯相随俱至乐土以观时变乎其属皆从命乃使细弱在前强壮在後男女三百余人行州追骑至肃等徐行勒兵持满谓之曰卿等丈夫当解大数今日天下兵乱有功弗赏不追无罚何为相逼乎又自植盾引弓射之矢皆洞贯骑既嘉肃言且度不能制乃相率还肃渡江往见策策亦雅奇之】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袁术闻其名就署东城长肃见术无纲纪不足与立事乃擕老弱将轻侠少年百余人南到居巢就瑜瑜之东渡因与同行留家曲阿会祖母亡还葬东城刘子扬与肃友善遗肃书曰方今天下豪杰并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急还迎老母无事滞於东城近郑宝者今在巢湖拥衆万余处地肥饶庐江间人多依就之况吾徒乎观其形势又可博集时不可失足下速之肃答然其计葬毕还曲阿欲北行会瑜已徙肃母到吴肃具以状语瑜时孙策已卒权尚住吴瑜谓肃曰昔马援答光武云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今主人亲贤贵士纳奇録异且吾闻先哲秘论承运代刘氏者必兴於东南推步事势当其历数终构帝基以协天符是烈士攀龙附凤驰骛之秋吾方达此足下不须以子扬之言介意也肃从其言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衆宾罢退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因密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遗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後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权曰今尽力一方冀以辅汉尔此言非所及也张昭非肃谦下不足颇訾毁之云肃年少麤踈未可用权不以介意益贵重之赐肃衣服帏帐居处杂物富拟其旧刘表死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於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衆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到夏口闻曹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表子琮已降操昭烈惶遽奔走欲渡江南肃径迎之到当阳长阪与昭烈会宣腾权旨及陈江东强固劝昭烈与权并力昭烈甚悦肃见诸葛亮谓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昭烈遂到夏口遣亮使权肃亦反命【原注裴松之曰刘备与权并力共拒中国皆肃之本谋又语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则亮已亟闻肃言矣而蜀书亮传云亮以连横之畧说权权乃大喜如似此计始出於亮若二国史官各记所闻竞欲称扬本国容美各取其功今此二书同出一人而舛互若此非载述之体也初昭烈见孔明於隆中孔明即言孙氏据有江东可以为援及到夏口遂请奉命求救於孙将军肃之劝昭烈与权协力拒操适与孔明之言合则结权并操非肃之本谋也孔明与肃传各载之皆其事实不可偏废於载述之体也不害世期讥之未当】会权得曹操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於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对曰向察衆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尔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将安所归愿早定大计莫用衆人之议也权叹息曰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孤也【原注魏书及九州春秋曰曹公征荆州孙权大惧鲁肃实欲劝权拒曹公乃激说权曰彼曹公者实严敌也新并袁绍兵马甚精乘战胜之威伐丧乱之国克可必也不如遣兵助之且送将军家诣邺不然将危权大怒欲斩肃肃因曰今事已急即有他图何不遣兵助刘备而欲斩我乎权然之乃遣周瑜助备孙盛曰吴书及江表传鲁肃一见孙权便说拒曹公而论帝王之畧刘表之死也又请使观变无缘方便激说劝迎曹公也又是时劝迎者衆而云独欲斩肃非其论也】时周瑜受使至鄱阳肃劝追召瑜还遂任瑜以行事以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畧操破走肃即先还权大请诸将迎肃肃将入合拜权起礼之因谓曰子敬孤持鞌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肃趋进曰未也衆人闻之无不愕然就坐徐举鞭言曰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更以安车软轮徵肃始当显尔权抚掌大笑後昭烈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吕范劝权留昭烈肃曰不可将军虽神武命世曹操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假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权从之操闻权以土地业昭烈方作书落笔於地周瑜病困上疏曰当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忧愿至尊先虑未然然後康乐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密迩百姓未附宜得良将以镇抚之鲁肃智畧足任乞以代瑜瑜陨踣之日所怀尽矣【原注江表传初瑜疾困与权牋曰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尔方今曹公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尚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裴松之曰案此牋与本所载意旨虽同其辞乖异尔】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原注通监纲目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孙权南郡守将周瑜卒权以鲁肃代领其兵】瑜士衆四千余人奉邑四县皆属焉令程普领南郡太守肃初住江陵後下屯陆口【原注通监纲目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刘备孙权分荆州备使关羽守江陵权使鲁肃屯陆口】威恩大行衆增万余人拜汉昌太守偏将军十九年从权攻皖城转横江将军先是益州牧刘璋纲维颓弛周瑜甘寜并劝权取蜀权以咨昭烈昭烈内欲自规乃伪报拒权後昭烈西图璋留关羽守荆州权曰猾虏乃敢挟诈如此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场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昭烈既定益州权求长沙零桂昭烈不承命权遣吕蒙率衆进取昭烈闻之自还公安遣羽争三郡肃住益阳欲与关羽会语诸将疑有变议不可往肃曰今日之事宜相开譬刘备负国是非未决羽亦何敢重欲干命乃邀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肃因数责羽以不返三郡羽曰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敌岂得徒劳无一块土而足下来欲收地邪肃曰不然始与豫州觐於长阪【谨案觐今志作颧宋本作觐与此合通志亦作觐】豫州之衆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志势摧弱图欲远窜望不及此主上矜愍豫州之身无有处所不爱土地士民之力使有所庇廕以济其患而豫州私独饰情愆德隳好今已藉手於西州矣又欲翦并荆土斯盖凡夫所不忍而况整领人物之主乎肃闻贪而弃义必为祸阶吾子属当重任曾不能明道处分以义辅时而负恃弱衆以图力争师曲为老将何获济羽无以答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尔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羽操刀起曰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昭烈遂割湘水为界於是罢军肃年四十六建安二十二年卒【原注通监纲目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孙权陆口守将鲁肃卒权以吕蒙代之】权为举哀又临其葬诸葛亮亦为发哀权称尊号临坛顾谓公卿曰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於事势矣肃方严寡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好治军整肃禁令必行虽在军陈手不释卷又善谈论能属文志度弘远识鉴过人瑜之後肃为之冠肃遗腹子淑既壮濡须督张承谓终当远到永安中为昭武将军都亭侯武昌督建衡中假节迁夏口督所在严整有方干凤皇三年卒子睦袭爵领兵马

议曰瑜肃磊磊杰器弱冠而有王霸之畧邓仲华之俦也瑜谓操为汉贼肃乃方之项羽是已有一刘玄德汉室之胄高光之流托足无所瑜必欲去之肃假之荆州而竞夺之有志於汉欲为桓文之事者若是乎首止之会践土之朝未之闻也操安得独为汉贼乎呜呼天未忘汉当其衰乱羣雄竞起皆欲亡之以为已有是以不得其正焉袁术绍一败涂地曹操孙权幸而有成终为僭伪况其臣事之者乎荀彧佐操名为兴汉其实经营簒代为魏也周瑜鲁肃决策拒操称为汉贼其实割据江东以为吴也惟昭烈君臣百折存汉卒得其统三国人才孔明为不可及已若彧瑜诸子一时智计之士语大义则未也且赤壁之捷操以全力奔北狼籍乘胜长驱则无所逃命拓定中原汉未必亡乃遽足厌垂涎荆土甘为三分天下可争而不争荆州不可争而遽争有一天下之几而不为惜哉

赞曰天倾柱折斗牛构屯江海会同再开乾坤公瑾子敬定交军门情亲义合遂成君臣乌林烧操江壁生红取威定霸千载嶲功奄有荆吴遂帝江东分汉敌魏吴臣之宗

 

猜你喜欢
  卷十七·张廷玉
  卷第十八·徐鼒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佚名
  卷之三十八·佚名
  卷之六十三·佚名
  卷十九·叶盛
  卷七十九·佚名
  二八七 浙江巡抚三宝奏续收应毁书籍暨起获书版折(附清单一)·佚名
  志卷第三十三 高丽史七十九·郑麟趾
  卷九十二·张守节
  庚申北略·佚名
  乙、关防·佚名
  唐纪六十二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下开成三年(戊午、838)·司马光
  卷第六十八·佚名
  王健·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巻二十五·胡震亨

    钦定四库全书唐音癸籖卷二十五明 胡震亨 撰谈丛一四子轶事不少概见惟杨盈川有呼朝士为麒麟楦一事当时自谓宗师妙今日唯观对属能义山自咏尔时之四子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少陵自咏万古之四子尝恠陈射洪以拾

  • 卷二百四十九·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四十九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十九 丁复 有鸟 有鸟有鸟鸣声嘐嘐自东有居则西于巢有翩者翼载戢载翘害往害否中心揺揺有鸟有鸟鸣声孔悲生此东隅息彼西枝有翩者翼逝将奋飞我行迟迟莫知所

  • 卷六十六·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六十六 明 曹学佺 编 中唐二十 权德舆【字载之】 与沈十九拾遗同游栖霞寺上方夜於亮上人院会宿 摄山标胜絶暇日谐想瞩萦纡松路深缭绕云岩曲重楼回树杪古像凿山腹人远水木清地深兰桂馥

  • 天台前集巻下·李庚

    宋 林师蒧 编寄河阳从事杨潜李 渉忆昨天台寻石梁赤城枕下看扶桑金乌欲上海如血翠色一防蓬莱光安期先生不可见蓬莱目极沧海长囬舟偶得风水便烟防数夕归潇湘潇湘水清巗嶂曲夜宿朝游常不足一自无名身事闲五湖云月偏相

  • 卷八百四十八·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四十八尚顔尚顔字茂圣俗姓薛尚书能之宗人也出家荆门工五言诗集五卷今存诗三十四首言兴矻矻被吟牵因师贾浪仙江山风月处一十二三年雅颂在於此浮华致那边犹惭功未

  • 卷二百四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四十二张继张继字懿孙襄州人登天宝进士第大历末检校祠部员外郎分掌财赋於洪州高仲武谓其累代词伯秀发当时诗体清迥有道者风今编诗一卷郢城西楼吟【一作郎士元诗】连山尽塞【一作处】水萦

  • 山谷内集诗注原注【年谱附】·黄庭坚

    钦定四库全书山谷内集诗注原注【年谱附】近世所编豫章集诗凡七百余篇大抵山谷入馆後所作山谷尝仿庄子分其诗文为内外篇此盖内篇也晚年精妙之极具於此矣然诠次不伦离合失当今以事系年校其篇目各如本第其不可考者即从旧

  • 卷第六十七·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汉纪五十九〔起阏逢敦牂(甲午),尽柔北涒滩(丙申

  • 卷之三百四十三·佚名

    光绪二十年。甲午。六月。辛酉。谕军机大臣等、倭韩之事。关系重大。特派尚书翁同和、李鸿藻、与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会同详议。妥筹具奏。兹据该大臣等会议覆奏。倭人以重兵驻韩。日久未撤。和局迄无成议

  • 卷之四十八·佚名

    光绪三年丁丑。二月壬寅。谕内阁。前因给事中王书瑞奏。浙江覆讯民人葛品连身死一案。意存瞻徇。特派胡瑞澜提讯。嗣据该侍郎仍照原拟具奏。经刑部以情节歧异议驳旋据都察院奏。浙江绅士汪树屏等联名呈控。降旨提交

  • 卷二十·黄训

    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录卷二十明 黄训 编户部【图志 田土 赋役】北直图叙【桂萼】北直古冀州地京师即金元旧都也扆山带海有金汤之固真定以北至于永平关口不下百十而居庸紫荆山海【俱关】喜峰古北黄花镇【俱口

  • 周书·洛诰·佚名

    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作《洛诰》。周公拜手稽首曰:「朕复子明辟。王如弗敢及天基命定命,予乃胤保大相东土,其基作民明辟。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师。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伻

  • 卷二十六【起成公三年尽十年】·杜预

    <经部,春秋类,春秋左传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注疏卷二十六【起成公三年尽十年】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达疏经三年春王正月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伐郑注宋卫未葬而称爵以接邻国非礼也【

  • 九经辨字渎蒙卷三·沈炳震

    归安沈炳震撰经典传譌周易重 【干】九四重刚而不中【本义】九四非重刚重字疑衍初六 【坤】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本义】按魏志作初六履霜今当从之利后得主而有常【本义】程传曰主下当有利字顺 【蒙】行不顺也【本

  • 卷第一百八十八·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八十八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见蕴第八中念住纳息第一之二复次有三种念住。谓闻思修所成差别。此中有说。于佛所说十二分教。受持读诵思量分别名闻所成念住。依闻起思。依思

  • 太上洞真经洞章符·佚名

    《云笈七签》卷 82 收录《洞章符》。本经述服符诵咒,以斩妖去魔。

  • 有夏志传·钟惺

    明代通俗中篇历史小说。全称为《按鉴演义帝王御世有夏志傅》,四卷十九则,题“景陵钟惺伯敬父编辑,古吴冯梦龙犹龙父鉴定”,行款形式全与余季岳所刊《盘古志传》相同,书首亦有钟惺序。书中“竟陵”亦作“景陵”,可证本

  • 国学讲演录·章太炎

    章炳麟在苏州国学讲习会的讲演稿,由其时在讲习会任讲师的王乘六、诸祖耿记录,孙世扬校订成书。作者对小学、经学、史学、诸子、文学等方面作了系统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