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班马异同卷十三

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史记九十七

郦陆朱刘叔孙传第十三汉书四十二

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吏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食其问闻其将皆握齱好苛荷礼自用不能聴大度之言郦生食其乃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食其里中子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骑士归郦生食其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嫚而易人多有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曰沛公不好喜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郦生食其曰第言之骑士从容言如郦生食其所诫戒者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食其郦生食其至入谒沛公方倨踞床使令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食其郦生食其入则即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乎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食其曰必欲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踞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食其上坐谢之郦生食其因言六国从横衡时沛公喜赐郦生食其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食其曰足下起纠瓦合之众卒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失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中又多积粟臣善知其令今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聴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食其往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郦生食其言其弟郦商使将数千人从沛公西南畧地郦生食其常为说客驰使诸侯汉三年秋项羽击汉荥阳汉兵遁保巩洛楚人闻淮阴侯韩信破赵彭越数反梁地则分兵救之淮阴韩信方东击齐汉王数困荥阳成皋计欲捐皋以东屯巩洛雒以拒距楚郦生食其因曰臣闻之知天之天者王事可成不知天之天者王事不可成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夫敖仓天下转输久矣臣闻其下乃有藏粟甚多楚人拔荥阳不坚守敖仓乃引而东令适卒分守成皋此乃天所以资汉也方今楚易取而汉反却郄自夺其便臣窃以为过矣且两雄不俱立楚汉久相持不决百姓骚动海内揺荡农夫释耒工红女下机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愿足下急复进兵收取荥阳据敖仓庾之粟塞成皋之险杜大行之道距蜚飞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效实形制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方今燕赵已以定唯齐未下今田广据千里之齐田间将二十万之众军于厯城诸田宗强负海岱阻河济南近楚齐人多变诈足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破也臣请得奉明诏说齐王使为汉而称东藩上曰善乃从其画复守敖仓而使郦生食其说齐王曰王知天下之所归乎王曰不知也曰王知天下之所归则齐国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之所归即齐国未可得保也齐王曰天下何所归食其曰天下归汉齐王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汉王与项王戮力西面击秦约先入咸阳者王之汉王先入咸阳项王负背约不与而王之汉中项王迁杀义帝汉王闻之起蜀汉之兵击三秦出闗而责义帝之负处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则以分其壬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才材皆乐为之用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汉之粟方船而下项王有倍背约之名杀义帝之负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刓玩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财而不能赏天下畔之贤才材怨之而莫为之用故天下之士归于汉王可坐而也夫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援上党之兵下井陉诛成安君破北魏举三十二城此蚩尤黄帝之兵也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今已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守白马之津杜太行之阪阸距蜚飞狐之口天下后服者先亡矣王疾先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广以为然乃聴郦生食其罢厯下兵守战备与郦生食其日纵酒淮阴侯韩信闻郦生食其冯伏轼下齐七十余城乃夜度兵平原袭齐齐王田广闻汉兵至以为郦生食其卖已乃曰汝能止汉军我活汝不然我将亨汝郦生曰举大事不细谨盛徳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言齐王遂亨郦生食其引兵东走汉十二年曲周侯郦商以丞相将兵击黥布有功高祖举列侯功臣思郦食其郦食其子郦疥数将兵功未当侯上以其父故封疥为高梁侯后更食武阳卒子遂嗣三世元狩元年中武遂侯平有罪坐诈诏衡山王取百斤金当弃市病死国除也

陆贾者楚人也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他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他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贾至尉他佗魋结箕倨踞见陆生贾陆生贾因进说他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正诸侯豪杰并起唯汉王先入闗据咸阳项羽籍倍背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矣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而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灭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即越杀王降汉如反复手耳于是尉他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贾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贾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贾曰王似贤也复问曰我孰与皇帝贤陆生贾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皇王之业统天下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轝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泮判未始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呕山海间譬若如汉一郡王何乃乃比于汉尉他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渠遽不若汉乃大说陆生贾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赐陆生贾槖中装直千金他它送亦千金陆生贾卒拜尉他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帝大悦说拜贾为太中大夫陆生贾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贾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呉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贾曰试为我着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贾乃粗述存亡之征凡着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称其书曰新语孝惠帝时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畏大臣及有口者陆生贾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家居以好畤田地善可以往家焉有五男乃乃出所使越得槖中装卖千金分其子子二百金令为生产陆生贾常乘安车驷马从歌舞鼓琴瑟侍者十人宝劔直百金谓其子曰与汝女约过汝女汝女给吾人马酒食极饮十日而更所死家得宝劔车骑侍从者一岁中以往来过他它客率不过再三过数见不击鲜无毋久慁溷公女为也吕太后时王诸吕诸吕擅权欲劫少主危刘氏右丞相陈平患之力不能争恐祸及已平尝燕居深念陆生贾往不请直入坐而陈丞相平方深念不时见陆生贾陆生贾曰何念之深也陈平曰生揣我何念陆生贾曰足下位为上相食三万户侯可谓极富贵无欲矣然有忧念不过患诸吕少主耳陈平曰然为之奈何陆生贾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调则士务豫附士务豫附天下虽有变即则权不分权不分为社稷计在两君掌握耳臣常欲谓太尉绛侯绛侯与我戏易吾言君何不交驩太尉深相结为陈平画吕氏数事陈平用其计乃以五百金为绛侯寿厚具乐饮太尉太尉亦报如之此两人深相结则吕氏谋益衰坏陈平乃以奴婢百人车马五十乘钱五百万遗陆生贾为饮食饮费陆生贾以此游汉廷公卿间名声籍甚及诛诸吕氏立孝文帝陆生贾颇有力焉孝文帝即位欲使人之南越陈丞相平等乃言陆生贾为太中大夫往使尉他佗令尉他去黄屋称制令比诸侯皆如意指语在南越语传中陆生竟以寿终

平原君朱建者楚人也故尝为淮南王黥布相有辠去后复事黥布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建平原君建谏止之布不聴而聴梁父侯遂反汉既诛布闻平原君建谏之不与谋得不诛语在黥布传中高祖赐建号平原君家徙长安为人辩有口刻亷刚直家于长安行不茍合义不取容辟阳侯行不正得幸吕太后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建平原君建不肯见及平原君建母死陆生素与平原君善过之平原君家贫未有以发丧方假贷貣服具陆生贾素与建善乃令平原君丧陆生往见辟阳侯贺曰平原君母死辟阳侯曰平原君母死何乃贺我乎陆生贾曰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义不知君以其母故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辟阳侯乃乃奉百金往税裞列侯贵人以辟阳侯故往税凡五百金久之辟阳侯幸吕太后人或毁辟阳侯于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吕太后惭不可以言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遂诛之辟阳侯困急因使人欲见平原君建平原君建辞曰狱急不敢见君建乃求见孝惠幸臣闳籍孺说之曰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闻今辟阳侯幸太后而下吏道路皆言君谗欲杀之今日辟阳侯诛旦曰太后含怒亦诛君君何不肉袒为辟阳侯言于帝帝聴君出辟阳侯太后大驩两主共俱幸君君贵富贵益倍矣于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帝果出辟阳侯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建平原君建不见辟阳侯辟阳侯以为倍已背之大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惊吕太后崩大臣诛诸吕辟阳侯于诸吕至深而卒不诛计划所以全者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孝文帝时淮南厉王杀辟阳侯以党诸吕故孝文帝闻其客平原君朱建为其计策使吏捕欲治闻吏至门平原君建欲自杀诸子及吏皆曰事未可知何早自杀为平原君建曰我死祸絶不及而乃身矣遂自刭孝文帝闻而惜之曰吾无杀建意杀之也乃召其子拜为中大夫使匈奴单于无礼乃骂单于遂死匈奴中汉书建传止此初沛公引兵过陈留郦生踵军门上谒曰高阳贱民郦食其窃闻沛公暴露将兵助楚讨不义敬劳从者愿得望见口画天下便事使者入通沛公方洗问使者曰何如人也使者对曰状貌类大儒衣儒衣冠侧注沛公曰为我谢之言我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使者出谢曰沛公敬谢先生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郦生瞋目按劔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使者惧而失谒跪拾谒还走复入报曰客天下壮士也叱臣臣恐至失谒曰走复入言而公高阳酒徒也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郦生入揖沛公曰足下甚苦暴衣露冠将兵助楚讨不义足下何不自喜也臣愿以事见而曰吾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夫足下欲兴天下之大事而成天下之大功而以目皮相恐失天下之能士且吾度足下之智不如吾勇又不如吾若欲就天下而不相见窃为足下失之沛公谢曰乡者闻先生之容今见先生之意矣乃延而坐之问所以取天下者郦生曰夫足下欲成大功不如止陈留陈留者天下之据冲也兵之地也积粟数千万石城守甚坚臣素善其令愿为足下说之不聴臣臣请为足下杀之而下陈留足下将陈留之众据陈留之城而食其积粟招天下之从兵从兵已成足下横行天下莫能有害足下者矣沛公曰敬闻命矣于是郦生乃夜见陈留令说之曰夫秦为无道而天下畔之今足下与天下从则可以成大功今独为亡秦婴城而坚守臣窃为足下危之陈留令曰秦法至重也不可以妄言妄言者无类吾不可以应先生所以教臣者非臣之意也愿勿复道郦生留宿卧夜半时斩陈留令首踰城而下报沛公沛公引兵攻城县令首于长竿以示城上人曰趣下而令头已断矣今后下者必先斩之于是陈留人见令已死遂相率而下沛公沛公舍陈留南城门上因其库兵食积粟留出入三月从兵以万数遂入破秦

太史公曰世之传郦生书多曰汉王已拔三秦东击项籍而引军于巩洛之间郦生被儒衣往说汉王乃非也自沛公未入闗与项羽别而至高阳得郦生兄弟今读陆生新语书十二篇固当时之辩士至平原君子与余善是以得具论之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二 窦炽 兄子毅 于翼 李穆·令狐德棻
  卷三百九十二·列传第一百五十一·脱脱
  卷四百四十二 列传二百二十九·赵尔巽
  卷十五·谷应泰
  提要·徐乾学
  卷十五·叶盛
  ◎狎邪鬼·李定夷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纪昀
  一二四 浙江巡抚三宝奏续获遗书缮单呈览折·佚名
  列传卷第十四 高丽史一百一·郑麟趾
  卷四·班固
  马重绩传·薛居正
  袁继咸传·张廷玉
  立宪法议·梁启超
  倪兆春·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列传第九十五·刘昫

    ○刘玄佐 子士宁 士干 李万荣附董晋 陆长源 刘全谅  李忠臣李希烈 吴少诚 弟少阳 少阳子元济附 刘玄佐,本名洽,滑州匡城人也。少倜傥,不理生业;为县捕盗吏,违法,为令所笞,仅死,乃亡命从军。大历中,为永平军衙将。李灵

  • 卷之一百七十二·佚名

    洪武十八年三月壬戌朔 上御奉天殿策试举人制策曰朕稽古名世者惟敬事而畏神人趋事以历知涉难以立志日运不息岁运无已虽在寝食未尝忘其所以由是大辅人君福臻黎庶所以名世者为此也朕自代元统一华夷官遵古制律仿旧章孜孜

  • 第五章 汉以后之史官制度·金毓黻

    古者史官,近于卜祝,实典记言记事之任,至汉司马迁以官太史令而修《史记》,犹为能举史官之职者。其后则史官分为二途:其一则仍称太史,职掌天时星历,一如明清两代之钦天监正,而无与记言记事;其一则以别职来知史务,或另设著作起居之

  • 北洋海军章程第一·佚名

    船制 战船 守船 练船 运舱 附提标官弁查海军战舰以铁甲为最,快船次之,蚊炮船为守口之用,鱼雷艇为辅助战守各船之用,至教练员弁、兵丁须有练船,转输饷械须有运船,侦探敌情须有信船,皆所以辅战船之用者,缺一不可。今北洋旧有及

  • 原序·陈骙

    李焘原序馆阁録十卷淳熙四年秋天台陈騤叔进与其僚所共编集也上世官修其方故物不坻伏後世弗安厥官其方莫修职业因以放失夫方云者书也究其本原事迹及朝夕所当思营者悉书之法术具焉使居是官者奉以周旋虽百世可考尔周官三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一·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一 洪武十年春正月庚辰朔,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命妇朝皇后于坤宁宫,锡宴。 以兵部尚书李允为礼部尚书,吏部侍郎陈铭为兵部尚书。铭,处之丽水人,由都督府掾擢照磨,升吏部侍郎,授今官。允真定

  • 徐可升·周诒春

    徐可陞 字可陞。年三十三岁。生于浙江南浔。堂兄可鸿。业布商。未婚。初学于苏州博习书院。及上海中西书院。宣统三年。以上海基督教靑年会资送游美。入卾必林学校。习哲学及神道学。民国三年。得学士学位。曾为中国

  • 卷一三八·邱濬

    ▲遏盗之机(下) 宋太祖淳化四年,青城民王小波作乱。初,蜀亡,其府库之积悉输汴京,自后任事者于常赋外更置博买务,禁商贾不得私市布帛,蜀地土狭民稠,耕稼不足以给,由是兼并者益籴贱贩贵以规利,青城民王小波因

  • 阳货篇·王夫之

    一程子创说个气质之性,殊觉崚嶒。先儒于此,不尽力说与人知,或亦待人之自喻。乃缘此而初学不悟,遂疑人有两性在,今不得已而为显之。 所谓“气质之性”者,犹言气质中之性也。质是人之形质,范围著者生理在内;形质之内,

  •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十·石雨明方

    嗣法小師淨柱編問答機緣師住蘭芎,因僧舉托缽因緣呈解,師曰:「若論此等公案,要說有什麼難?只是辜負德山。」師忽作托缽勢,遶禪床,大叫曰:「你道是什麼境界?」時久默忽悟,曰:「蒙師作托缽勢,不唯捉敗德山,即向日所疑勘破婆子因緣亦捉

  • 备忘集·海瑞

    又称《海忠介先生备忘集》。文集。明海瑞(1514—1587)撰。十卷。瑞字汝贤,一字国祥, 自号刚峰,琼山(今属海南)人。回族。嘉靖举人。曾官南平教谕,应天巡抚、南京右佥都御史。家境清贫,为官清廉。一生惩治贪污,平反许多冤案,

  • 愚谷集·李舜臣

    明代诗文别集。李舜臣(字茂钦,号愚谷)著。初刻于隆庆年间,凡10卷。诗为4卷,卷1为《部署稿》,卷2为《金陵稿》,卷3为《江西稿》,卷4为《归田稿》。卷5至卷10皆是其所著各类杂文。前有王世贞、孔天允2序。《四库全书》

  • 随园随笔·袁枚

    笔记,二十八卷,清袁枚撰,读书笔记的考据,卷一 诸经类 卷二 诸史类上 卷三 诸史类中 卷四 诸史类下 卷五 金石类 卷六 天时地志类 卷七 官职类上 卷八 官职类中 卷九 官职类下 卷十 科第类 卷十一 各解类 卷十

  • 养小录·顾仲

    清代顾仲编著。顾仲,字咸山,号中村、松壑、浙江饕士,浙江嘉兴人。著有《历代画家姓氏韵编》、《松壑诗》等。《养小录》共分上、中、下3卷,内分“饮之属”、“餐之属”、“饵之属”、“餐芳谱”、“果之属”、“嘉肴篇”

  • 女科经纶·萧埙

    8卷。清·肖赓六撰。刊于1684年。本书汇辑历代有关妇科著作中的理论和证治,依类选编,共分月经、嗣育、胎产、产后、崩带、带下和杂证七门,列病证163种,引录各家论述700余条,并附加按语,予以补充或订正。本书资料较广

  • 西云集·祁志诚

    题“洞明子撰”。洞明子即元祁志诚。为其诗集。宣道述怀之作。

  • 书筏·笪重光

    一卷。书法杂论。清代笪重光撰。重光(1623—1692年),字在辛,号江上外史,君宣,蟾光,自称郁风扫叶道,江苏丹徒(一说句容)人。顺治进士,官御史,巡按江西,与明珠忤,罢归。工书画,擅诗文,字如其人。清代吴修《昭代尺牍小传

  • 清异录·陶谷

    宋代文言琐事小说。题宋初人陶谷著。 《直斋书录解题》以为“其为书殆似《云仙散录》,而语不类国初人,盖假托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则认为“当时文格,不过如是”,全书“如出一手,大抵即谷所造”。余嘉锡《四库提要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