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北洋海军章程第一

船制 战船 守船 练船 运舱 附提标官弁

查海军战舰以铁甲为最,快船次之,蚊炮船为守口之用,鱼雷艇为辅助战守各船之用,至教练员弁、兵丁须有练船,转输饷械须有运船,侦探敌情须有信船,皆所以辅战船之用者,缺一不可。今北洋旧有及新购到者计镇远、定远铁甲二艘,济远、致远、靖远、经远、来建、超勇、扬威快船七艘,镇中、镇渔、镇东、镇西、镇南、镇北蚊炮船六艘,免雷艇六艘,威远、康济、敏捷练船三艘,利运运船一艘,海军一枝,局势略具。然参稽欧洲各国水师之制,战舰尤嫌其少,运船太单,测量、探信各船皆未备,似尚未足云成军。

目前库藏支拙,固难遽议添购,而规划远久,造端不可不宏。拟俟库款稍充,再添大快船一艘,浅水快船四艘,鱼雷快船二艘,庶战舰可敷用。另添免雷艇六艘,练船一艘,运船一艘,军火船一艘,测量船一艘,信船一艘,合之原有者,共得战舰十六艘,雷艇十二艘,守船六艘,练运等船八艘,共大小四十三艘。以之防守辽渤,救援他处,庶足以壮声威而资调遣。今姑就现有之船舰,现用之人数,分战、守、练、运四项,订明船制等第,员弁、兵匠数目,俾有遵守。

战船

镇远钢面铁甲厚十四英寸 机器实马力六千匹 用人三百二十九员名 委总兵管带 设副管驾一员游击充 帮带大副一员都司充 驾驶大副一员以下俱守备充 鱼雷大副一员 枪炮大副一员 炮务二副二员 船械三副一员以下俱千总充 舢板三副一员 正炮弁一员以下俱把总充 正巡查一员 水手总头目一员 副炮弁四员以下俱经制外委充 副巡查一员 总管轮一员管轮游击充 大管轮二员管轮都司充 二等管轮二员管轮守备充 三等管轮三员管轮千总充 鱼雷管轮二员以下俱管轮把总充 舱面管轮三员 水手正头目八名以下兵匠 水手副头目十名 一等水手四十名 二等水手五十名 三等水手五十名 一等管旗一名 二等管旗五名 鱼雷头目三名 一等升火头目六名 一等升火二十四名 二等升火二十四名 三等升火十二名 一等管舱一名 二等管舱一名 一等管油六名 三等管油十二名 管家具三名 一等管汽九名 油漆匠一名 帆匠一名 木匠头目一名 一等木匠三名 电灯匠一名 锅炉匠一名 铁匠一名 铜匠一名 洋枪匠一名 鱼雷匠二名 夫役十六名 二等文案兼支应委官一员以下差缺 三等文案兼支应委官一员 二等医官一员 管病房司事一名 教习无定额 学生无定额

定远钢面铁甲厚十四英寸 机器实马力六千匹 用人三百二十九员名 委总兵管带 设副管驾一员游击充 帮带大副一员都司充 驾驶大副一员以下俱守备充 鱼雷大副一员 枪炮大副一员 炮务二副二员 舱械三副一员以下俱千总充 舢板三副一员 正炮弁一员以下俱把总充 正巡查一员 水手总头目一员 副炮弁四员以下俱经制外委充 副巡查一员 总管轮一员管轮游击充 大管轮二员管轮都司充 二等管轮二员管轮守备充 三等管轮三员管轮千总充 鱼雷管轮二员以下俱管轮把总充 舱面管轮三员 水手正头目八名以下兵匠 水手副头目十名 一等水手四十名 二等水手五十名 三等水手五十名 一等管旗一名 二等管旗五名 鱼雷头目三名 一等升火头目六名 一等升火二十四名 二等升火二十四名 三等升火十二名 一等管舱一名 二等管舱一名 一等管油六名 三等管油十二名 管家具三名 一等管汽九名 油漆匠一名 帆匠一名 木匠头目一名 一等木匠三名 电灯匠一名 锅炉匠一名 铁匠一名 铜匠一名 洋枪匠一名 鱼雷匠二名 夫役十六名 二等文案兼支应委官一员以下差缺 三等文案兼支应委官一员 二等医官一员 管病房司事一名 教习无定额 学生无定额

致远钢板快船穹面厚二寸至四寸 机器实马力七千五百匹 用人二百二员名 委副将管带 设帮带大副一员都司充 鱼雷大副一员以下俱守备充 驾驶二副一员 枪炮二副一员 船械三副一员以下俱干总充 舢板三副一员 正炮弁一员以下俱把总充 水手总头目一员 副炮弁三员以下俱经制外委充 巡查一员 总管轮一员管轮都司充 大管轮二员营轮守备充 二等管轮二员管轮干总充 三等管轮二员管轮把总充 水手正头目八名以下兵匠 水手副头目八名 一等水手二十名 二等水手三十名 三等水手三十名 一等管旗一名 二等管旗三名 鱼雷头目二名 一等升火十六名 二等升火十六名 三等升火六名 二等管舱一名 一等管油六名 三等管油六名 一等管汽六名 油漆匠一名 木匠头目一名 二等木匠二名 电灯匠一名 锅炉匠一名 洋枪匠一名 鱼雷匠二名 夫役十二名 三等文案兼支应委官一员以下差缺 三等医官一员 教习无定额 学生无定额

济远快船穹面铁甲厚十英寸 机器实马力二千入百匹 用人二百二员名 委副将管带 设帮带大副一员都司充 鱼雷大副一员以下俱守备充 驾驶二副一员 枪炮二副一员 船械三副一员以下俱干总充 舢板三副一员 正炮弁一员以下俱把总充 水手总头目一员 副炮弁三员以下俱经制外委充 巡查一员 总管轮一员管轮都司充 大管轮二员营轮守备充 二等管轮二员管轮干总充 三等管轮二员管轮把总充 水手正头目八名以下兵匠 水手副头目八名 一等水手二十名 二等水手三十名 三等水手三十名 一等管旗一名 二等管旗三名 鱼雷头目二名 一等升火十六名 二等升火十六名 三等升火六名 二等管舱一名 一等管油六名 三等管油六名 一等管汽六名 油漆匠一名 木匠头目一名 二等木匠二名 电灯匠一名 锅炉匠一名 洋枪匠一名 鱼雷匠二名 夫役十二名 三等文案兼支应委官一员以下差缺 三等医官一员 教习无定额 学生无定额

靖远钢板快船穹面厚二寸至四寸 机器实马力七千五百匹 用人二百二员名 委副将管带 设帮带大副一员都司充 鱼雷大副一员以下俱守备充 驾驶二副一员 枪炮二副一员 船械三副一员以下俱干总充 舢板三副一员 正炮弁一员以下俱把总充 水手总头目一员 副炮弁三员以下俱经制外委充 巡查一员 总管轮一员管轮都司充 大管轮二员营轮守备充 二等管轮二员管轮干总充 三等管轮二员管轮把总充 水手正头目八名以下兵匠 水手副头目八名 一等水手二十名 二等水手三十名 三等水手三十名 一等管旗一名 二等管旗三名 鱼雷头目二名 一等升火十六名 二等升火十六名 三等升火六名 二等管舱一名 一等管油六名 三等管油六名 一等管汽六名 油漆匠一名 木匠头目一名 二等木匠二名 电灯匠一名 锅炉匠一名 洋枪匠一名 鱼雷匠二名 夫役十二名 三等文案兼支应委官一员以下差缺 三等医官一员 教习无定额 学生无定额

经远钢板快船穹面厚二寸,铁甲厚英尺九寸半 机器实马力五千匹 用人二百二员名 委副将管带 设帮带大副一员都司充 鱼雷大副一员以下俱守备充 驾驶二副一员 枪炮二副一员 船械三副一员以下俱干总充 舢板三副一员 正炮弁一员以下俱把总充 水手总头目一员 副炮弁三员以下俱经制外委充 巡查一员 总管轮一员管轮都司充 大管轮二员营轮守备充 二等管轮二员管轮干总充 三等管轮二员管轮把总充 水手正头目八名以下兵匠 水手副头目八名 一等水手二十名 二等水手三十名 三等水手三十名 一等管旗一名 二等管旗三名 鱼雷头目二名 一等升火十六名 二等升火十六名 三等升火六名 二等管舱一名 一等管油六名 三等管油六名 一等管汽六名 油漆匠一名 木匠头目一名 二等木匠二名 电灯匠一名 锅炉匠一名 洋枪匠一名 鱼雷匠二名 夫役十二名 三等文案兼支应委官一员以下差缺 三等医官一员 教习无定额 学生无定额

来远钢板快船穹面厚二寸,铁甲厚英尺九寸半 机器实马力五千匹 用人二百二员名 委副将管带 设帮带大副一员都司充 鱼雷大副一员以下俱守备充 驾驶二副一员 枪炮二副一员 船械三副一员以下俱干总充 舢板三副一员 正炮弁一员以下俱把总充 水手总头目一员 副炮弁三员以下俱经制外委充 巡查一员 总管轮一员管轮都司充 大管轮二员营轮守备充 二等管轮二员管轮干总充 三等管轮二员管轮把总充 水手正头目八名以下兵匠 水手副头目八名 一等水手二十名 二等水手三十名 三等水手三十名 一等管旗一名 二等管旗三名 鱼雷头目二名 一等升火十六名 二等升火十六名 三等升火六名 二等管舱一名 一等管油六名 三等管油六名 一等管汽六名 油漆匠一名 木匠头目一名 二等木匠二名 电灯匠一名 锅炉匠一名 洋枪匠一名 鱼雷匠二名 夫役十二名 三等文案兼支应委官一员以下差缺 三等医官一员 教习无定额 学生无定额

超勇快船木身外包钢板 机器实马力二千四百匹 用人一百三十七员名 委参将管带 设帮带大副一员守备充 驾驶二副一员千总充 船械三副一员以下俱把总充 正炮弁一员 副炮弁一员经制外委充 总管轮一员管轮都司充 大管轮一员管轮守备充 二等管轮二员管轮千总充 三等管轮一员管轮把总充 水手正头目八名以下兵匠 水手副头目四名 一等水手二十名 二等水手二十名 三等水手二十名 一等管旗一名 二等管旗二名 一等管油一名 一等管汽一名 一等升火头目一名 二等升火头目三名 一等升火十五名 二等升火十名 三等升火二名 木匠头目一名 二等木匠二名 锅炉匠一名 铁匠一名 铜匠一名 夫役十名 三等文案兼支应委官一员以下差缺 三等医官一员 教习无定额 学生无定额

扬威快船木身外包钢板 机器实马力二千四百匹 用人一百三十七员名 委参将管带 设帮带大副一员守备充 驾驶二副一员千总充 船械三副一员以下俱把总充 正炮弁一员 副炮弁一员经制外委充 总管轮一员管轮都司充 大管轮一员管轮守备充 二等管轮二员管轮千总充 三等管轮一员管轮把总充 水手正头目八名以下兵匠 水手副头目四名 一等水手二十名 二等水手二十名 三等水手二十名 一等管旗一名 二等管旗二名 一等管油一名 一等管汽一名 一等升火头目一名 二等升火头目三名 一等升火十五名 二等升火十名 三等升火二名 木匠头目一名 二等木匠二名 锅炉匠一名 铁匠一名 铜匠一名 夫役十名 三等文案兼支应委官一员以下差缺 三等医官一员 教习无定额 学生无定额

左队一号鱼雷艇 机器实马力一千匹 用人二十九员名 委都司管带 设帮带大副一员千总充 帮带二副一员把总充 正管轮一员管轮千总充 副管轮二员管轮把总充 一等舵工一名以下兵额 二等舵工二名 一等雷兵四名 二等雷兵八名 一等升火头目一名 一等升火二名 三等升火二名 三等管油二名 伙夫一名

左队二号鱼雷艇 机器实马力六百匹 用人二十八员名 委守备管带 设帮带大副一员把总充 正管轮一员管轮千总充 副管轮二员管轮把总充 一等舵工一名以下兵额 二等舵工二名 一等雷兵四名 二等雷兵八名 一等升火头目一名 一等升火二名 三等升火二名 三等管油二名 伙夫一名

左队三号鱼雷艇 机器实马力六百匹 用人二十八员名 委守备管带 设帮带大副一员把总充 正管轮一员管轮千总充 副管轮二员管轮把总充 一等舵工一名以下兵额 二等舵工二名 一等雷兵四名 二等雷兵八名 一等升火头目一名 一等升火二名 三等升火二名 三等管油二名 伙夫一名

右队一号鱼雷艇 机器实马力九百匹 用人二十八员名 委守备管带 设帮带大副一员把总充 正管轮一员管轮千总充 副管轮二员管轮把总充 一等舵工一名以下兵额 二等舵工二名 一等雷兵四名 二等雷兵八名 一等升火头目一名 一等升火二名 三等升火二名 三等管油二名 伙夫一名

右队二号鱼雷艇 机器实马力五百九十七匹 用人二十八员名 委守备管带 设帮带大副一员把总充 正管轮一员管轮千总充 副管轮二员管轮把总充 一等舵工一名以下兵额 二等舵工二名 一等雷兵四名 二等雷兵八名 一等升火头目一名 一等升火二名 三等升火二名 三等管油二名 伙夫一名

右队三号鱼雷艇 机器实马力五百九十七匹 用人二十八员名 委守备管带 设帮带大副一员把总充 正管轮一员管轮千总充 副管轮二员管轮把总充 一等舵工一名以下兵额 二等舵工二名 一等雷兵四名 二等雷兵八名 一等升火头目一名 一等升火二名 三等升火二名 三等管油二名 伙夫一名

守船 镇中蚊炮船木身外包钢板 机器实马力四百匹 用人五十五员名 委都司管带 设帮带大副一员千总充 驾驶二副一员把总充 炮弁一员经制外委充 大管轮一员管轮千总充 二等管轮二员管轮把总充 水手正头目二名以下兵匠 水手副头目三名 一等水手十名 二等水手十名 三等水手六名 二等管旗二名 一等升火四名 二等升火二名 二等管油一名 二等管汽一名 一等木匠一名 锅炉匠一名 夫役三名 三等文案兼支应委官一员以下差缺 三等医官与镇边炮船共设一员

镇边蚊炮船木身外包钢板 机器实马力四百匹 用人五十四员名 委都司管带 设帮带大副一员千总充 驾驶二副一员把总充 炮弁一员经制外委充 大管轮一员管轮千总充 二等管轮二员管轮把总充 水手正头目二名以下兵匠 水手副头目三名 一等水手十名 二等水手十名 三等水手六名 二等管旗二名 一等升火四名 二等升火二名 二等管油一名 二等管汽一名 一等木匠一名 锅炉匠一名 夫役三名 三等文案兼支应委官一员以下差缺 三等医官与镇中炮船共设一员

镇东蚊炮船木身外包钢板 机器实马力三百五十匹 用人五十五员名 委都司管带 设帮带大副一员千总充 驾驶二副一员把总充 炮弁一员经制外委充 大管轮一员管轮千总充 二等管轮二员管轮把总充 水手正头目二名以下兵匠 水手副头目三名 一等水手十名 二等水手十名 三等水手六名 二等管旗二名 一等升火四名 二等升火二名 二等管油一名 二等管汽一名 一等木匠一名 锅炉匠一名 夫役三名 三等文案兼支应委官一员以下差缺 三等医官与镇西炮船共设一员

镇西蚊炮船木身外包钢板 机器实马力三百五十匹 用人五十四员名 委都司管带 设帮带大副一员千总充 驾驶二副一员把总充 炮弁一员经制外委充 大管轮一员管轮千总充 二等管轮二员管轮把总充 水手正头目二名以下兵匠 水手副头目三名 一等水手十名 二等水手十名 三等水手六名 二等管旗二名 一等升火四名 二等升火二名 二等管油一名 二等管汽一名 一等木匠一名 锅炉匠一名 夫役三名 三等文案兼支应委官一员以下差缺 三等医官与镇东炮船共设一员

镇南蚊炮船木身外包钢板 机器实马力三百五十匹 用人五十四员名 委都司管带 设帮带大副一员千总充 驾驶二副一员把总充 炮弁一员经制外委充 大管轮一员管轮千总充 二等管轮二员管轮把总充 水手正头目二名以下兵匠 水手副头目三名 一等水手十名 二等水手十名 三等水手六名 二等管旗二名 一等升火四名 二等升火二名 二等管油一名 二等管汽一名 一等木匠一名 锅炉匠一名 夫役三名 三等文案兼支应委官一员以下差缺 三等医官与镇北炮船共设一员

镇北蚊炮船木身外包钢板 机器实马力四百匹 用人五十五员名 委都司管带 设帮带大副一员千总充 驾驶二副一员把总充 炮弁一员经制外委充 大管轮一员管轮千总充 二等管轮二员管轮把总充 水手正头目二名以下兵匠 水手副头目三名 一等水手十名 二等水手十名 三等水手六名 二等管旗二名 一等升火四名 二等升火二名 二等管油一名 二等管汽一名 一等木匠一名 锅炉匠一名 夫役三名 三等文案兼支应委官一员以下差缺 三等医官与镇南炮船共设一员

练船 威远练船木身铁胁 机器实马力八百四十匹 用人一百二十四员名 委游击管带 设帮带大副一员以下俱守备千总充 操练大副一员 驾驶二副一员千总充 船械三副一员以下俱把总充 正炮弁一员 水手总头目一员 副炮弁一员经制外委充 大管轮一员管轮守备充 二等管轮一员管轮千总充 三等管轮一员管轮把总充 水手正头目八名以下兵匠 一等水手二十名 二等水手二十名 三等水手二十名 一等管旗一名 二等管旗一名 一等升火八名 二等升火六名 一等管油一名 三等管油一名 二等管汽一名 三等管汽一名 木匠头目一名 二等木匠三名 锅炉匠一名 洋枪匠一名 夫役十七名 三等文案兼支应委官一员以下差缺 三等医官一员 教习无定额 学生无定额

康济练船木身铁胁 机器实马力七百五十匹 用人一百二十四员名 委游击管带 设帮带大副一员以下俱守备千总充 操练大副一员 驾驶二副一员千总充 船械三副一员以下俱把总充 正炮弁一员 水手总头目一员 副炮弁一员经制外委充 大管轮一员管轮守备充 二等管轮一员管轮千总充 三等管轮一员管轮把总充 水手正头目八名以下兵匠 一等水手二十名 二等水手二十名 三等水手二十名 一等管旗一名 二等管旗一名 一等升火八名 二等升火六名 一等管油一名 三等管油一名 二等管汽一名 三等管汽一名 木匠头目一名 二等木匠三名 锅炉匠一名 洋枪匠一名 夫役十七名 三等文案兼支应委官一员以下差缺 三等医官一员 教习无定额 学生无定额

敏捷夹板练船 用人六十员名 委游击管带 设帮带大副一员以下俱守备充 操练大副一员 驾驶二副一员千总充 船械三副一员以下俱把总充 正炮弁一员 水手总头目一员 炮弁一员经制外委充 水手正头目六名以下兵匠 水手副头目四名 一等水手十八名 二等水手十二名 一等管旗一名 二等管旗二名 一等木匠一名 二等木匠一名 夫役六名 三等文案兼支应委官一员以下差缺 三等医官一员 教习无定额 学生无定额

练勇学堂 用人十四员名又炮目练勇二百七十名 委都司督操 设操练大副一员千总充 正炮弁一员以下俱把总充 水手总头目一员 副炮弁一员经制外委充 水手正头目三名以下兵额 夫役四名 三等文案支应委官一员以下差缺 三等医官一员 教习无定额 正炮目八名 副炮目十二名 一等练勇五十名 二等练勇一百名 三等练勇一百名

运船 利运船身铁质 机器实马力一百十匹 用人五十七员名 委游击管带 设帮带大副一员守备充 驾驶二副一员千总充 船械三副一员以下俱把总充 正炮弁一员 副炮弁一员经制外委充 大管轮一员管轮守备充 二等管轮一员管轮千总充 三等管轮一员管轮把总充 水手正头目二名以下兵额 水手副头目四名 一等水手八名 二等水手十二名 一等管旗一名 二等管旗二名 一等升火四名 二等升火六名 二等管油一名 二等管汽一名 一等木匠一名 二等木匠一名 夫役三名 三等文案兼支应委官一员以下差缺 三等医官一员

提标用人五十八员名 设提标中军参将一员管理承上启下一切事件,随同提督监视操练核记功过,稽查全军收放粮饷,总管全军资俸名册。 督队船应用员弁提督统领全军,原不专带一船。然平日督队操巡,无论乘坐何船,皆须随带员弁,以资调遣。 设大副一员都司充 二副一员守备充 委官八员内二员以千总充,六员以把总充,分派旅顺、威海水师口岸弹压巡查,并照料公所,随事差遣。 管旗头目一名以下兵额 一等管旗三名 书识六名 亲兵二十名内八名随提督听差十二名听提督分派旅顺口威海卫等处当差。 一等文案二员以下差缺 二等文案二员 翻译官一员

总察全军轮机事务 设提标总管轮参将一员 凡全军各船轮机、船身一应修理等事,皆归该员考察,并考试各船管轮官升降调换,皆由该员会同管带官等禀明提督办理。

总察全军军械事务 设提标游击一员 考核各兵船枪炮药弹一切利弊,稽察全军收发存储,核计盈绌,并兼察各船收发杂械事务。

猜你喜欢
  卷十·毕沅
  ●卷十三·徐梦莘
  提要·卫宏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五·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一·佚名
  卷之七百七十六·佚名
  已畦琐语·叶燮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六十二·阿桂
  卷一百十九·张守节
  史记集解卷六十四·裴骃
  马郁传·薛居正
  卷一百四十三·佚名
  第五节 后唐庄宗之亡·吕思勉
  卷之十六·佚名
  穆蕅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六十二·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六十二金沙花类五言絶句池上荼防架金沙花盛开  【宋】王安石故作荼防架金沙祗漫栽似矜顔色好飞度雪前开次王荆公韵       【宋】苏 轼甲第非真有闲花亦偶栽聊为清净供

  • 卷一百二十·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崔珪崔珪贝丘人开元中官太子詹事与兄中书舍人琳弟光禄卿瑶俱列棨戟世号三戟崔家诗一首孤寝怨征戍动经年含情拂玳筵花飞织锦处月落捣衣边灯暗愁孤坐牀空怨独

  • 第十六场·田汉

    〔咖啡馆,玉良、若英,带贝贝在进餐。贝贝 (她十分亲热地望着玉良)爸爸您吃饱了吗?章玉良 吃饱啦,这几个月来今天第一次吃这么饱。贝贝 爸,你手上怎么啦?章玉良 这是给他们用香烟头烧焦了的。贝贝 啊——可怜的爸爸!(吻他的

  • 卷六·姚合

    钦定四库全书姚少监诗集卷六唐 姚合 撰闲适时序风月六十二首庄居即事休看小字大书名向日持经眼却明时过无心求富贵身闲不梦见公卿因寻岳寺荤辛断自到王城礼数生斜月照牀新睡觉窻风半夜鹤来声亲仁里居三年赁舍亲仁

  • 卷六十六·志第三十三·柯劭忞

      ○选举三   △铨法下   凡文武散官:   多采用金制,建官之初,散官例降职事二等。至元二十年,始升官职对品,九品无散官,谓之平头敕。蒙古、色目,初授散官或降职事,再授职,虽不降,必俟官资合转,然后升职。汉人初授官,不

  • 卷之三百二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十九 吴语·左丘明

    越王勾践命诸稽郢行成于吴〔原文〕吴王夫差起师伐越①,越王勾践起师逆之②。大夫种乃献谋曰③:“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王其无庸战。夫申胥、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④,而未尝有所挫也。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

  • 公子列传第十七·司马迁

    张凤岭译注【说明】魏公子即信陵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他名冠诸侯,声震天下,其才德远远超过齐之孟尝、赵之平原、楚之春申,《魏公子列传》便是司马迁倾注了高度热情为信陵君所立的一篇专传。传中详细地叙述了信陵君从

  • 王诞传·李延寿

    王诞字茂世,是太保王弘的堂祖父的后代,王弘叫他哥哥。祖父王恬,是晋朝的中军将军。父亲王混,是太常卿。王诞少年有才学辞藻,晋朝的孝武帝逝世,他的堂叔尚书令王繤撰写悼词,他拿出文稿给王诞看,说:“还感到遗憾的是缺少季节景物

  • 蒉延芳·佚名

    蒉延芳先生小传蒉先生延芳浙江镇海县人也生有异禀聪明过于常人鉴于二十世纪商战时代非商业不足以救国乃专精壹意于商又以商务盛衰之枢纽全握于运输遂专门研究运输事业曾遨游东西洋周列各邦所至调查其商业之状况及运输

  • 昭公·昭公十五年·左丘明

    【经】十有五年春王正月,吴子夷末卒。二月癸酉,有事于武宫。籥入,叔弓卒。去乐,卒事。夏,蔡朝吴出奔郑。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秋,晋荀吴帅师伐鲜虞。冬,公如晋。【传】十五年春,将禘于武公,戒百官。梓慎曰:「禘之日,其有咎乎!吾见

  • 马喻品第十九·佚名

    譬马调能软,随意如所行。信戒及精进,定法要具足。获法第一义,利用故无穷。一心行和忍,得免轮回苦。忍和意得定,能断诸苦恼。从是得住定,如马善调御。断恚获无漏,如马能自调。弃恶至平坦,後受生天乐。不恣在放恣,於眠多觉悟。如

  • 普觉菩萨·佚名

      于是,普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ldquo;大悲世尊,快说禅病,令诸大众得未曾有,心意荡然,获大安隐。世尊,末世众生去佛渐远,贤圣隐伏,邪法增炽,使诸众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云

  • 复朱铎民居士书(二通)·太虚

    一铎民居士慧鉴:惠书览悉。所提可纠正偏失,甚佳!佛法诚以众生为对象,然中国佛徒旧习,济救鬼畜,漠视人群罪苦之化度,于佛出人间,佛身同人,佛说人身难得,古德云“端心虑趋菩提者唯人为能”等义,致成偏失。佛教于人群失其重要性,重人

  • 序·佚名

    阿毗昙八犍度论迦栴延子造 符秦 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译阿毗昙八犍度论序释道安撰阿毗昙者。秦言大法也。众祐有以见道果之至赜。拟性形容。执乎真像。谓之大也。有以道慧之至齐。观如司南察乎一相。谓之法。故曰大法也。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三十九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三十九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使犍度十门品之三十二入。眼入乃至法入。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此是佛经。佛经说。生闻婆罗门。往诣佛所。到已面共世尊种种

  • 题居士传偈·彭绍升

    题居士传偈菩萨戒弟子 彭际清 述我闻观世音  应身三十二  华严善知识  亦有五十三  比邱居士身  种种天人趣  譬如空中云  随风无定形  又如海上波  从日现五色  众生眼所见  分别每炽然  

  • 黄帝阴符经疏·李筌

    黄帝阴符经疏,原题「少室山李筌疏」。三卷,收人《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据考此书并非唐人李筌之作,而系宋人取李筌《阴符经序》与袁淑真《阴符经疏》(亦名《阴符经集解》)拼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