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福王朱常洵、朱由崧传

福恭王朱常洵,神宗第三子。开始,王皇后无子,王妃生下长子,即为光宗。朱常洵在其后出生,母亲郑贵妃最受神宗宠幸。神宗久久不立太子,朝中内外大臣怀疑郑贵妃谋立自己的儿子,便纷纷就此事上奏,尽管许多人相继被贬官放逐,但仍不断有上奏反对者。神宗为此十分苦恼。万历二十九年(1601)才立光宗为太子,而封朱常洵为福王,福王的结婚费用达三十万,营造洛阳的宫邸达二十八万,是平常规定的十倍。廷臣请求福王前往藩地,为此上奏数十上百次,均未获答复。直到四十二年,神宗才命他启程去藩地。

在此之前,海内兴盛,皇帝所派税使、矿使遍布天下,每月都有进奉,明珠异宝、文毳锦绮堆积如山,其他搜括盈余数以亿万计。现在这些财宝大多用来资助朱常洵了。朱常洵临行出宫门时,神宗四次将他召回,嘱咐他三年入朝一次。并下诏赐其庄田四万顷。经有关官员力争,朱常洵也上奏推辞,才减去一半庄田。中州肥土不足,便选取山东、湖广之田加以补充。朱常洵又上奏请求得到已故大学士张居正被抄没的家产,及江都至太平沿江荻洲杂税,四川盐井专卖和茶税。伴读、承奉诸官,借管理庄田为名,乘车出入黄河南北、齐楚之间,所到之处都被他们扰得不得安宁。朱常洵又请求得到淮盐一千三百引,在洛阳设店与百姓进行交易。宦官到淮、扬供盐,他们从中侵吞,动辄就要求数倍之盐。而中州以前食用的是河东盐,因改食淮盐的缘故,凡非福王店铺所出食盐则禁止出售,河东盐引被阻止通行,边饷因此不足。廷臣请求改由河东供盐给福王,并且不再与百姓进行交易。这个建议未被采纳。神宗久居深宫,对群臣的奏章一律不予察看。唯独福王的使者记名于门籍,由中左门进出宫中,一日之内数次提出要求,早晨上奏,晚上即可得到满意的答复。四方奸人纷纷改名换姓,逃亡在外,探听风声,趋利若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万历年终之时。

到崇祯帝时,朱常洵地近位尊,朝廷尊之以礼。朱常洵终日闭阁酌饮醇酒,所爱唯有妇女、歌舞。秦中流贼四起,河南也遭大旱、蝗灾,人们互相残食,民间一片杂乱,都说先帝耗天下之财以肥福王,洛阳富于皇宫。经过洛阳的援兵喧嚷道“:王府有金钱百万,却让我们饿着肚子死于贼手。”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正住在家中,听说之后很害怕,便将其中利害关系告知朱常洵,而朱常洵并未放在心上。十三年冬(1640),李自成接连攻陷永宁、宜阳。第二年正月,参政王胤昌率军警戒防备,总兵官王绍禹,副将刘见义、罗泰也各自引兵而至。朱常洵把三将召入宫中,摆酒设宴,倍加礼待。数日之后,贼军大至,攻城。朱常洵拿出千金招募勇士,缒城而出,手持长矛冲入贼营,贼军才稍微退却。夜半时分,王绍禹的亲军从城上招呼贼军,互相谈笑,挥刀杀死防守城墙的士兵,焚烧城楼,打开北门引贼入城。朱常洵缒城而出,藏匿于迎恩寺。第二天,贼军跟踪而至将其捉拿,朱常洵就这样遇害。两名承奉伏尸而哭,贼军揪住他们,让他们离开。承奉挣扎着喊道:“福王已死,我们也不愿再活,只求一付棺木收容福王尸骨,我们就是粉身碎骨也无怨言。”贼军见他们这么有义气,便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一付桐棺,载于断车,两人就在旁边自缢而死。王妃邹氏及世子朱由崧逃往怀庆。贼军火烧王宫,大火持续三日,仍然不绝。此事传至朝廷,崇祯帝震动悲悼,辍朝三日,命河南官府为福王改殡。

崇祯十六年(1643)七月,朱由崧承袭封爵,崇祯帝亲自挑选宫中宝物玉带赏赐给他。第二年三月,京城失守,朱由崧与潞王朱常氵芳都为躲避贼军来到淮安。四月,凤阳总督马士英等将朱由崧迎入南京。五月初三日,朱由崧称监国。授兵部尚书史可法、户部尚书高弘图及马士英均为大学士,马士英仍督办凤阳军务。十五日,朱由崧在南京自立为帝,伪号弘光。命史可法督师江北。召马士英入宫。将淮、扬、凤、庐分为四镇,命总兵官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高杰分别统领。

朱由崧愚钝懦弱,沉溺于酒色歌妓之中,凡事都委任马士英及马士英的党羽阮大铖,将他们提升至兵部尚书,巡阅江防。但这两人整日只知卖官鬻爵,报私仇。这些事情详见诸臣传记之中。不久,有一名叫王之明的人,诈称是庄烈帝的太子,被下狱。又有一妇人董氏,自称是朱由崧的妃子,也被下狱。于是朝中内外舆论哗然。第二年三月,宁南侯左良玉在武昌举兵,以救太子诛马士英为名,顺流东下。阮大铖、黄得功等率军抵御。而我大清军队在这年五月初八日渡江。十日夜,朱由崧逃往太平,投靠黄得功军。十一日,马士英挟持朱由崧的母妃逃奔杭州。十二日,朱由崧逃至芜湖。十五日,大军到达南京城北,文武官员出城投降。二十五日,朱由崧被押至南京。九月初六日,押归京城。

猜你喜欢
  卷七·佚名
  ●卷一百四十五·徐梦莘
  七国考卷十一·董说
  第十回 光绪帝·德龄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三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九·佚名
  第三一五清折光绪二十年十一月初一日一二一○四--四·佚名
  补编五·佚名
  第二章 李鸿章之位置·梁启超
  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魏收
  卢藏用传·刘昫
  苏舜钦传·脱脱
  唐纪十五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下之下贞观二十二年(戊申、648)·司马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关汉卿

    (白士中领祗候上,云)小官白士中。因为杨衙内那厮妄奏圣人,要标取小官首级;且喜我夫人施一巧计,将他势剑金牌智赚了来。今日端坐衙门,看那厮将着甚的好来奈何的我!左右,门首觑者,倘有人来,报复我知道。(衙内同张千、李稍上)(衙内云)小

  • 卷二百十八 熙寧三年(庚戌,1070)·李焘

      起神宗熙寧三年十二月盡其月   十二月丁巳朔,管勾兩浙路常平等事、著作佐郎王醇,令審官東院就移合入差遣,以殿中丞、審官西院主簿張靚代之。醇在任不推行新法故也。六月二十八日,張靚、趙子雲並為主簿,從韓縝所舉。

  • ●卷第二十·胡三省

    【汉纪十二】起昭阳大渊献,尽重光协洽,凡九年。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下元狩五年(癸亥,公元前一一八年)①春,三月,甲午,丞相李蔡坐盗孝景园堧地,葬其中,当下吏,自杀。〔堧,而缘翻。下,遐嫁翻。〕②罢三铢钱,更铸五铢钱。〔去年废半两钱,行

  • 大明孝宗敬帝实录卷之四十二·佚名

    弘治三年九月庚戌朔升广东布政司右参政蒋云汉为福建布政使○命狭西甘州左卫指挥使等官张镛等三员各降一级差操坐虏贼出没失于防御也 兵部尚书马文升奏比岁各处水旱相仍昼晦地震正 皇上节俭爱民仰答天变之日如河南山东

  • ◎泰伯之荣典(是岂足为泰伯荣哉)·李定夷

    泰伯三让高风,肇启三吴,立庙于无锡梅里。平墟附近之虹山,泰伯墓在焉。民国光复,祀典废而不举。近来有泰伯后裔赣北镇守使吴金彪,吴请中央,令行地方官,切实保护庙墓,并由冯副总统制“端委高风”之匾,江西李督军制“至德无称”之

  • 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卷九·允秘

    传七【贝勒】和硕贝勒阿敏传阿敏显祖宣皇帝孙追封庄亲王舒尔哈齐第二子初授台吉嵗戊申三月太祖命同长子禇英征乌拉宜罕山城克之斩千人获甲三百俘其众以归癸丑正月从上征乌拉布占泰以三万众迎拒诸将欲战上止之阿敏偕贝

  • 彻里帖木儿传·宋濂

    彻里帖木儿,姓阿鲁温氏。祖父累立战功,为西域大族。彻里帖木儿自幼沉着,胸有大志,早年入宫为禁卫亲军,后升为中书直省舍人,拜监察御史。右丞相帖木迭儿执政,握生杀予夺之大权,人们无不恐惧。彻里帖木儿却敢于与他对抗,指责其一

  • 卷三 东丹建国·李有棠

    太祖神册元年春三月丙辰,立子贝为皇太子。贝,一名突欲,不字托云。太祖长子。母曰舒噜后。性聪敏好学,外宽内挚。太祖尝问祀神何先?群臣以佛对。太子曰:“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即立孔子庙,命太子春秋释奠。四年冬十月丙午

  • 卷七 释丘第十·邢昺

    [疏]“释丘第十”。○释曰:案《广雅》云:“小陵曰丘。”《说文解字》曰:“土之高也,非人所为也。从北,从一。一,地也。人居在丘南,故从北。中邦之居在昆仑东南。一曰:四方高、中央下为丘。象形。”此下云非人为之丘。然则土有

  • 为政第二·智旭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禅解】“为政以德”,不是以德为政,须深体此语脉。盖自正正他,皆名“为政”。“以德”者,以一心三观,观于一境三谛,知是性具三德

  • 将仲子·佚名

    ——别无选择最恼人【原文】将仲子兮①,无逾我里②,无折我树杞③。岂敢爱之④,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

  • 卷八·郑伯谦

    钦定四库全书太平经国书卷八    宋 郑伯谦 撰宫衞【论宫正宫伯宿卫】或问宫正掌兵卫宫伯掌郎卫而兵卫郎卫则皆统于太宰何也曰宿卫不统于太宰则内外之势有所限隔而贤否之人无所决择事权将分政令将下移而错出其祸

  • 卷二十九·季本

    钦定四库全书诗説解頥正释卷二十九  明 季本 撰鲁颂鲁者诸侯之国也成王时封周公之子伯禽于鲁在今兖州府曲阜县实奄之故地也夫诸侯之国冝皆有颂盖太师陈诗之时诸国雅颂必兼采之但以意在观风故并入于风而雅颂亦于其

  • 外储说右下 译文·韩非

    一君臣共同掌握赏罚大权、法令就不能推行。怎么说明这个道理呢?用造父、王良驾马的事来说明。子罕就像突然窜出的猪,田恒就像田圃里的水池,所以宋君和齐简公终于被他们杀掉了。祸害表现在王良、造父共驾一辆车而无法指挥

  • 卷三百九·佚名

    △初分不思议等品第四十二之二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色不可施设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数量无等等性。受想行识亦不可施设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数量无等等性。世尊,何因缘故。眼处不可施设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数量无等

  • 卷九十一·佚名

    △发胜志乐会第二十五之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波罗奈城仙人住处施鹿苑中。与大比丘众满足千人。复有五百诸菩萨众。是时众中多有菩萨。业障深重诸根闇钝。善法微少好於愦闹。谈说世事耽乐睡眠。多诸戏论广营众务。种种贪

  •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圆晖

      从此大文第二别明。于中有二。一别明四法。二别指余文。且别明四法者。一明无明。二明名色。三明触。四明受。就第一明无明。复分为二。一明释义。二引证。初释义者。论云。无明何义(问也)。谓体非明(答非智明)。

  • 频婆娑罗王经·佚名

    梵名Bimbisa^=ra -pratyudgammana 。全一卷。宋代法贤译。收于大正藏第一册。本经叙说频婆娑罗王闻佛声名,往诣佛所,见佛身旁有极受人崇敬之优楼频螺迦叶在座,遂疑二人何者为师?佛知王意,乃请迦叶说明归依佛之因缘,佛并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