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名山藏卷之九十七

晋江何乔远譔

本士记

◆本士记

读书怀孤独之行而身孝悌岂非世之所谓君子者哉荣之与利人所趋也为是行者皆必违而去之不如是不足以恬澹其心而远于歆人间或其人足自善而巳不能有所康济于时其行事或涉于僻以迂然使当路位人见之加敬贬躬而从之以高贤士大夫之风不肖者媿且畏岂非桂树生于泰山而不知功德者哉其于成世助教不可无也盖未有不身孝弟者也余得陈谟而下若而人

陈谟

吴朴

杜琼

林希荫

唐璧

陈淮

黄流

李孔修

刘闵

杨黼

吴珫

柯维骐

林兆恩

邓元锡

王敬臣

陈谟吴朴杜琼林希荫唐璧陈淮黄流李孔修刘闵杨黼吴珫柯维骐林兆恩邓元锡王敬臣

○陈谟

陈谟字一德泰和人洪武初征至京师赐坐议礼宋濂王祎交荐为国子师引疾辞归家居教授屡应聘为江广考试官所拔士往往知名谟为学涉涉探源辩析归当虽不愿仕而于当世之务一一筹度谓学必敦本莫加于性莫重于伦莫先于变化气质一时经生学士靡然从之称海桑先生

○吴朴

吴朴字华甫诏安人书过目不忘天文地理古今事变四夷山川道路远近险易无不涉心所着有龙飞纪录纪太祖成祖创业继统之事又有医齿问难乐器渡海方程九边图本诸书

○杜琼

杜琼吴人生一月而孤母育教之长从陈继学博综今古念父早亡从人问状往往见其容仪梦中父名玉终身不言玉也尝刲股巳母疾有司欲上其孝琼曰此岂得巳耶母节未白可念耳有司以闻母遂得旌每求贤诏下有司辄以琼应皆辞不就琼介持有守不为矫异隐居城西其东有原学者称东原先生年七十九卒三吴之士会葬者千余人私谥之曰渊孝

○林希荫

林希荫字宜民揭阳人幼能属文博通五经尤精春秋父客死非命货钱归葬母没庐墓三年有白乌巢树蟢子聚楹以数千者三日妻亡不再偶与潮士林厚相友善永乐间俱以孝廉举希荫谓厚曰君有父母可以禄仕我恨终天出欲何为厚累官参政希荫终身家食有司时赐馈遗自号贫乐天顺间海寇焚刧村落独大书其门曰林先生屋慎勿毁一日泛舟出遇贼贼见希荫衣冠伟坐不敢犯而去族兄与乡人讼郡守不能决召质之希荫涕泣曰不能化族党非善也证父攘羊非直也不对而出季子岩从学陈献章积善行义不替其家教

○唐璧

唐璧南海之平步人祖奎国初为增城教谕博洽群书其乡湛菜民作乱往谕不从被执骂贼死父豫刚介无诡一乡称孝与里人周祖生周祖念刘子羽何淮刘子高友皆德行尊严为世所钦号平步六逸璧动循礼法当暑未尝去衣冠母区氏目瞽晨夕执匙筯侍饮食后遇神医母目忽明人谓孝感一时公卿皆欲荐之以母老无它兄弟辞广东参议陈贽待璧以宾礼后迁去执手泣别曰卿吾三益也

○陈淮

陈淮莆田人幼有至性在父母侧饮食衣服必躬视疾侍汤药不离顷刻父贤为南康教谕淮从之官每日鸡鸣起所须皆先具洪熙初贤入觐卒京师淮载榇南归至宁化辄夜宿柩傍河岸多虎亦不引避夜大雨惧河泛柩抚之号呼雨忽止淮遇父母忌缟素哭奠哀慕终日以贡充国子生值限年例过五十五者罢归或请淮减岁籍曰吾不敢远媿司马朗宁黜归因上疏言太学不论贤否徒计老壮启人伪丧士心不报归置义熟训乡子弟家门肃睦诸子遵教无违礼法令有不便者必白之郡邑台司一上官怫然不纳淮厉声曰天生君子道固然耳

○黄流

黄流居玉岐之阳有志圣人之道根据六经博综诸史穷极造化探索事物一时名儒如罗伦陈献章张元祯胡希仁或近接行游或远致书札以亲老乏兄弟绝意仕进事父先意承志母病风数载随侍汤药后罹膈疾医不能治涕泫吁天请以身代忽有异应母膈遂愈弘治初与同邑萧子鹏被征子鹏得嘉兴教授流固辞不就嘉靖中诏书旌门

○李孔修

李孔修字子长粤人也有庶母父没改嫁诬讼孔修夺之产令系鞫之俛首不辩令迫之供自供曰母讼民情真民愿坐罪令疑焉覆鞫得情出之延为上客他令至孔修入县输租令异其容止问姓名不荅拱而立呵止之如故令怒笞下之不置对趋出孔修好周易善诗画与陈献章游破庐败甑蔬食不赡不肻投合于时皂帽深衣入夜不违居家未尝出户或出远近环视以为奇物儿童妇女皆称子长先生卒无子按察使李子庸曰子长有古林逋魏野秉放孺子云卿之风为治葬

○刘闵

刘闵莆田人丧父三年不处内舍御酒肉独居事母一如礼经乡人尽加敬慕副使罗璟立社学构养亲堂延闵为师提学佥事周孟中捐金助养知府王弼亦置田五十石资之闵皆不辞及母卒闵即送田还官庐墓三年岁凶弟妇求分异阖户自挝弟妇感悟复合如故弘治中林俊上言皇太子年踰幼学趋向所决而多处宫中少就外传古人之教恐未宜然夫教所以爱之择正人所以教之也今东宫讲读侍从诸臣固皆陛下之所登简廷臣之所论荐然百司众府山林隐逸不谓无人以臣所知则礼部右侍郎谢铎太仆少卿储瓘南京光禄少卿杨廉行几殆庶其资序不合实德烈取有二人焉致仕按察副使曹时中浑厚澄莹粹然春风无贤不肖皆服其行时中华亭人也处士刘闵则臣县人恭慎醇粹孝行高古日无二粥身无完布处之晏如臣每见愧畏不暇上官刘大夏徐贯知府王弼等恒延拜之闵词藻虽稍不逮德宇道风自见难比臣谓可礼致时中为宫臣闵仍布衣入侍更以纯德雅望之人常同起居必能涵煦陶熏有所裨益其后廵按御史宗彝饶搪欲援诏例荐闵经明行修闵力辞知府陈効请遂其志荣之以学职正德元年遥授儒学训导 【 曹时中故名节恶其类于汉常侍也以字行举成化巳丑进士历官浙江按察佥事以家难归庐墓三年所古山麓产有瑞芝人谓孝感再历副使与当事者相左遂拂衣归年六十矣人诘其故曰吾有采莼舟不能忘耳抵家闭户扫轨甘贫自守邻有悍生怒时中魁岸以垩题时中名于牛后向时中僮肆詈时中以激之僮述邻生言时中曰是人詈我而若述之是若詈我也有贵公子挟妓游山鼓吹过时中门时中召之曰若父居官躬素丝之节若淫肆如是吾于若大父行也不戒若是不子若也取槚楚鞭之贵公子自是折节为恭让寿九十余无疾而终而时中有兄景举景泰进士有仆窃其金人妓馆亦大淫肆景怒而讼之比部部郎摄妓痛榜之妓怨反诬景坐罢不叙英庙复辟有自景冤者上方恶景帝以其名同景泰号又景泰所举进士也置之居顷之朝会得匿名书下部考验憾景者诬为景上闻曰必若人也为我废而怨耳诏逮至京缇骑驰入郡守其者景同年厚赂缇骑与偕至景家先人语景为景泣景曰君命也无所逃罪槛车诣锦衣拷讯备至遂自引伏至冬朝谳有击登闻而号者曰投书人在也日者小人有母今亡矣吾为吾母而负吾君今又以负它人何面目耶请就法景乃得释废归其富林之山以词翰自老时人为之语曰富林二曹一时人家】

○杨黼

杨黼云南太和县蟠溪村人素好学读五经皆百遍尤好释典工书善篆籀人劝其应举笑曰不理性命理外物耶庭前有大桂树缚板树上题曰桂楼偃仰其中咏歌自得躬耕数以供甘旨但求亲悦不顾余也注疏孝经数万余言引证群书极谈性命编摩皆小古篆作字片砚砚干欲下桂楼取水砚池中忽巳盛矣自是为常人谓孝感父母没为佣营葬葬毕入鸡足栖罗汉壁石窟山十余年寿至八十子孙迎归一日沐浴令子孙拜曰明日吾行时至卒棺殓既毕子孙亲戚皆在柩前灯火荧荧见其自外而人大笑曰杨黼先生今日纔子事也

○吴珫

吴珫字汝秀长兴人世以赀雄于里珫独退约不近声利隐蒙山五十余年穷猎经史百家自号甘泉子着书有三才广志史类文编凡千卷又深历数之学尚书刘麟与相善曰吾舍甘泉若病肺渴

○柯维骐

柯维骐字奇纯莆田人嘉靖二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未领牒引疾归张孚敬修怨争论大礼诸臣奏开新例几京朝官请急过三年者悉罢免维骐本孚敬同年以素不相闻问概在免中而维骐本非其好也键关读书开门授徒弟子翕然趋之其学以诚意为根躬行为基粹然出于正义谓宋故正统元人修史概与辽金同列混华夷冠履之辨作宋史新编提宋为纲而辽金附焉瀛国二王挈而胪诸帝纪之后宋诸臣若郦琼刘整留梦炎之徒悉目之为叛而诛之复作史记考要十本以是正班氏之讥评汉书之增损少孙之补缀诸儒之纪载撰次莆阳文献记其乡之人物文章以比于益部耆旧传家食五十余年年七十余卒张时彻曰柯公奇纯具臻众美闇然实修符曾史之淑性苞商偃之华文总五经之要妙雠百氏之异同敦悦道训力行仁义非人不交非地不履鞠躬君子也

○林兆恩

林兆恩字懋勋莆田人究心儒学兼通道释遂欲合为一途而统归之儒道世人名曰三教先生兆恩之言曰沙界之华龙天之夏为儒者曰我儒也为道者曰我道也为释者曰我释也夫人性本善也本自时中本自清静本自寂定非有待于孔老释迦而后能时中能清静能寂定也中庸曰惟天下至诚能尽其性不诚未有能尽其性也能尽其性而后道也教也兼举之矣性吾之性以为性则孔老释迦之道可得而道道乃至道吾之道以为道则孔老释迦之教可得而教教乃大性也者其在天地之内乎其在天地之外乎天地也者其在性之内乎性之外乎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不显玄德莫得名言孔氏所谓圣不可知老氏所谓无名之始释氏所谓最上乘也夫唐虞三代之世未尝名儒名释名道也今既名儒名释名道矣又安能返之于无名夫惟唐虞三代之世人尽纲常也人尽四业也讲其所不可知者于特达高妙之人而繇其所可繇者于庶民日用之间此亦唐虞三代也如是则人无异道无曰我儒也我道也我释也如是则道还归儒也如是则释还归儒也如是名有三教而实为儒者之一教也尝欲作一书上于朝使道释之徒修门其老子释迦之教并得娶妻生子入籍定赋视其寺观之居若吾儒之有学宫然而又取吾儒孝经论语等书冠婚丧祭等仪收而兼用之要以世无游民民无废伦纲常悉备四业并生无有自外于人伦之外而登唐虞三代之世卒不果人曰子迂哉其将能乎曰吾托之空言而巳矣兆恩之学自缙绅学士下及窭子市人莫不津接又虑愚者猝未易入先引以行庭九序却病晬盎之方使渐生其道心而遗其外念凡着书积万言无非此意江以南方内外之士群然北面而师之嘉靖之季莆城陷贼顾相戒母犯陈孝廉茂烈及三教先生也

○邓元锡

邓元锡字汝极南城人少事司训黄在川慱览经史久之有志为之学十五丧父哀毁如礼事嫡庶二母至孝家门凛肃十七仿古社仓法行之乡里里民耆而贫者妇节而寡者咸听其贷不取息入其人死并以所贷为助葬资十九充邑诸生徧走其州之东西谒诸长者先生讲求学问久之领乡荐念母高年不赴会试杜门潜修邑令送行资为劝驾谢不受居三年母氏力促之道出吉州就学邹守益刘阳会有闽越寇复驰归侍养居三年母氏复强之下第而还遂坚执不出授徒讲学于天峯山时心学盛行学重证觉九思九容四教六艺皆以为多元锡曰九容不修是无身也九思不慎是无心也及门者皆彬彬有造居祖母及母丧一准古礼庐墓三年南城之人皆曰邓君吾邑孔夫子也所着有经绎函史诸书皆足阐衍圣贤荟萃古今范涞为南城令以与南昌布衣章潢安福举人刘元卿并荐万历初祭酒赵用贤复以为言征诣京师辞疾不赴当道先后荐闻神宗以翰林待诏征之有司劝驾敦促就道竟卒途次学者私谥为文统先生

○王敬臣

王敬臣吴人父庭为江西参政敬臣孩而倍母其继母郁氏养之羸弱早慧十余岁诵四箴注叹曰学在是矣繇是居处以礼燕蓻无惰数年父命之应举泣不忍离再被令始行归寓佛寺鬻书易粟十九籍博士弟子谒魏交而考道焉一十一婚卢氏女相见如宾朝夕共省其继母继母下所以婉解之万方庭告归养母敬臣佐养祖母及所以事庭甚谨庭母没服阕起补参政敬臣事继母于家不懈庭致仕归复事庭至孝中岁得疾剧甚庭命养疴别墅者一年迨归则卢氏失继母欢敬臣曰身不行道闭户省愆不入寝者十有三年庭病疽敬臣舐拭之卧床下者数月继母没哀慕终丧人不知为继母也庭老而患足敬臣复绝内寝卧父侧者三岁庭卒哀毁有加吴俗有江左余风见敬臣范押准绳为之一变晚而从游弟子四百余人敬臣刻厉责课一意圣贤要归于慎独之义曰慎独之义有二要焉曰研几也审则也几者善恶之几研之始知则者帝衷之原审之始得又曰亲长之际袵席之闲慎独基本乎薄其基何以成九初之山戕其本何以发干霄之木听其言兴起者甚众

郎曰庄周称墨翟禽滑厘宋钘尹文彭蒙田骈慎到之徒彼皆以一察自好繇圣贤不明道德不一而诸人之徒出焉至于今日贤圣明矣道德一矣着书立言一诡圣人之道则三尺童子能辨之夫惟矻矻孜孜俛焉不知年数之不足者始得与于斯乎始得与于斯乎终

名山藏卷之九十七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回纥·刘昫
  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七十一·赵尔巽
  卷二百五十 熙寧七年(甲寅,1074)·李焘
  提要·薛虞畿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二·佚名
  卷之一千九·佚名
  卷之七百五十五·佚名
  ◎公法与私法之区别·吴虞公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五 忠义传八·纪昀
  卷二十七·佚名
  宇文测传·令狐德棻
  皇甫湜传·欧阳修
  唐纪十四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下之上贞观十九年(乙巳、645)·司马光
  第六节 后唐明宗时内外形势·吕思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白朴

    (老夫人引梅香上,云)老身姓刘名节贞,乃刘太守之女,董府尹之妻。不幸府尹告殂,止生得一个女孩儿,唤做秀英。年长一十九岁,生的性质沈重,言口语真;诗词书算,描鸾刺绣,无所不通。更有个小妮子,是小姐使唤的梅香,亦能吟诗写染。昨日梅

  • 五月五日海岱会集序·冯琦

    五月五日海岱会集序盖闻百川学海羣山宗岱渟珍峙秀溜媚藴辉瀛屿风高快鹏抟之九万芝亭云冷怅鹤驾之三千谿域无疆乾坤有定宝藏兴焉材干殖焉悬藜垂棘火齐夜光鲲鳌蛟鲸琳珉琅玕神草若木黄金丹砂兰芷杜蘅梓柟豫章连城照乘之

  • 卷六·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六王梵志诗我今一身 【任录作「生」】 内,修营等一国。管□□□尸 【项楚校作「管属八万户」】 ,随我债衣食。外相 【项校「想」】 去三尸,□ 【陈补「内」字】 思除六贼。贪望出累身,□□入净域。生亦只物生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五十六·佚名

    弘治四年十月甲辰朔孟冬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蔡震杨伟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杨淳祭 景皇帝陵寝○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遣内官祭司并之神○初有旨命给内府上衣监匠役米馔光禄寺卿胡恭言此辈俱有本

  • 三○三 两江总督高晋奏遵旨查办《喜逢春传奇》等书情形折·佚名

    三○三 两江总督高晋奏遵旨查办《喜逢春传奇》等书情形折乾隆四十年十一月初九日太子太傅 内大臣 大学士 仍留两江总督统理河务革职留任臣高晋谨奏,为钦遵谕旨,先行奏覆事。窃臣在徐州工次,接准兵部火票递到大学士舒赫

  • 志第十九 郡国一(原文)·范晔

    ○司隶河南 河内 河东 弘农 京兆 冯翊 扶风《汉书·地理志》记天下郡县本末及山川奇异、风俗所由,至矣。今但录中兴以来郡县改异及《春秋》、三史会同征伐地名,以为《郡国志》。凡《前志》有县名今所不载者,皆世祖所并省

  • 卷二十二·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二十二明 俞汝楫 编仪制司职掌传制仪国初大祀天地前三日誓戒百官及遣官摄祭皆御殿传制具仪如左誓戒仪洪武二十六年定凡大祀前三日陈设如常仪文武官各具朝服

  • 孟子集疏卷七·蔡模

    宋 蔡模 撰离娄章句上【凡二十八章】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离娄古之明目者公输子名班鲁之巧人也规所以为员之器也矩所以为方之器也

  • 第67章·老子

    【原文】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1)。夫唯不肖,故能大(2)。若肖,久矣其细也夫(3)我恒有三宝,恃而宝之(4):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5)。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器长(6)。今舍其慈,且勇

  • 卷七十七·王与之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订义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七十七   宋 王与之 撰矢人为矢王昭禹曰夏官有槀人司弓矢而冬官又有矢人者盖槀人则掌以财赍弓矢之榦所以给矢人之用者也司弓矢掌弓矢之法则以藏矢人之成者也

  • 八佾篇第三·钱穆

    (一)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鲁大夫季孙氏。八佾:佾,行列义。古代舞以八人为列。天子八佾,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十六人。或说:六佾三十六人,四佾十六人,二佾四人。今不从。季孙氏于其家庙之

  • 佛本行经车匿品第十二·马鸣

    菩萨以普慈,目睫绀青色。眼雨泪且言,尽心晓车匿。金鞘明珠靶,拔剑如抽虺。自以剃其头,天敬接发去。解宝璎珞付车匿,遥跪敬意嘱及曰:以此宝珠拜上王,执慈意启唯莫忧。畏死怀惧甚苦剧,乃令父王失所侥。未还膝下之报养,乃令慈母宿

  • 读宗镜录随感·太虚

    宗镜录是禅宗发达到极点后──禅宗发达到最后成立之法眼宗,已渐与贤首宗的顿圆教接近──应运而生的一位延寿禅师,以禅宗融摄许多经论及台、贤前后诸家教义而成。以一心为宗,即举禅宗宗旨,照万法名镜,乃总揽所余经教。为成

  • 太虚法师谈政治·太虚

    (本报讯)以“中国佛教新运动领袖”知名之太虚法师,抵沪后,寓居于香火兴隆之静安寺。昨日往访者甚多,大师整日在会客状态中。太虚法师与政府若干首要,均称友好,彼曾与蒋主席合摄过照片,与院长、部长常谈佛说经,若干名人均拜于大

  • 月灯三昧经卷第四·佚名

    (丹如来出城品第一之二)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尔时婆伽婆在大众中示教利喜已。即从坐起出王舍城。诣耆阇崛山敷座而坐。诸比丘众。及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前后围绕。尔时月光童

  • 五灯会元续略卷第一下·远门净柱

    明支提山嗣祖沙门 净柱 辑青原下三十五世大觉念禅师法嗣绍兴府云门显圣寺湛然圆澄禅师会稽夏氏子。母梦僧而娠。长而大目昂鼻。哆唇露齿直肠信口。亲没窭甚。充邮卒。因错投公牒被摄。惧辱走投隐峰。峰示念佛是谁。

  • 烟雨纷繁,负你一世红颜·张恨水

    民国大师张恨水作品精选集。张恨水是民国时期最受欢迎的通俗小说家,其散文也十分佳美。本书精选了张恨水的《两都散记》等精美小品文。读者可以通过这些文章了解当时社会及大师的思想,并在文章中了解大师的人生。本书分

  • 续侠义传·佚名

    章回小说。近代无名氏著。十 六回。本书是唯一描写七侠五义故事的续书, 内容与《小五义》等完全不同。书述白玉堂误入 铜网阵遇险被擒关入地牢,幸侠女翠绡相救得 与众侠重聚。颜查散上报襄阳王谋反盟单,帝 命进剿。经过